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體系的重構
時間:2022-04-14 08:56:22
導語: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體系的重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適應職業人才成長和長遠發展的需求,面對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從職業人才素質教育理念認識入手,分析職業院校文化所面臨的困惑,提出重構與技術技能培養有機融合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
關鍵詞:文化素質;教育體系;綜合素養;職業院校
上世紀末,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得到快速發展。然而十多年來,在“高職教育是就業教育”的理論引導下,在“必須夠用為度”的口號導向下,在強調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過程中,忽視了學校文化育人的本質,人才培養的“高素質”未能得到完整體現,導致高職院校無論在課程體系設計、師資隊伍建設等人才培養環節,出現了忽視文化素質教育的功利主義傾向。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對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明確要求,高職院校應從適應職業人才成長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探索和創新文化素質教育途徑,重新構建符合高職院校實際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培育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文化鑒賞、文化傳承和文化批判能力,使學生在學到技術技能的同時,全面提升文化素養,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高職院校重構文化素質教育體系的必要性
世界上成功的職教體系中,無例外地都把文化素質教育放在與技術技能培養同等重要的位置。英國資格與課程委員會把交流表達能力、數字運算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學習與業績的自我提高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六項定義為職業教育的關鍵能力。德國職教界明確提出要強化除專業能力以外能力的培養,并稱之為“關鍵能力”或“可攜帶的技能”。可見,文化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跨職業、跨專業、跨崗位、普遍的、可遷移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從事任何職業都應具備的能力,對職業人未來發展起關鍵作用。我國高職教育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辦學就是辦專業”理念的辦學片面定位,文化素質教育面臨在專業建設中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職業人才培養注重專業知識傳授、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無可厚非,但同樣要重視文化素質教育。首先要從理論上確立文化素質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促進技術技能培養與文化素質教育的相互支撐與相互融合。通過對文化素質教育體系的科學重構,把人格塑造和職業精神培養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位置。用系統教育把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內化為學生的品格與氣質,培養學生既具備科學精神,又具備人文精神,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既學會堅持,又學會創新,成為既有較強技術技能,又有較高文化素養,可持續發展的專門人才,為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堅實的支撐。
2重構文化素質教育體系的途徑
2.1重視教學團隊建設
從事文化素質教育的教師,自身必須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能夠把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以其特有的教育教學形式表現出來,對學生進行文化熏染,在潤物無聲中,塑造其人格、規范其品行,啟迪其智慧、發掘其潛能,激發其斗志、調動其精神,培養其素質、提升其技能。高職院校工作的核心和靈魂是專業建設,現在高職學院的院系體制,基本都是依據專業分類原則而建構,隨學校規模擴大,管理重心下移,專業院系正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實體,許多項目落腳點主要是專業教學團隊。而文化素質教育的教師,幾乎游離于專業建設之外,文化素質教育教學團隊建設,包括專業教師人文素質的培育與提高,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被忽視。重視教學團隊建設是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關鍵,必須在深入開展高職文化素質教育的實踐中解決。首先,必須完善文化素質教育教師培訓體系,在各級各類培訓項目中給文化素質教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同等的機會,提高文化素質教育教師的職業教育素質;其次,在專業教師的各類培訓項目中,有效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提升專業教師隊伍自身的人文素養,提高專業教師參與文化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其三,組織文化素質教育教師積極參與專業建設項目,讓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植根于專業建設之中,同時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有效提升整個教學團隊的文化素質教育水平。
2.2加強思政課教育改革
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弱化和德育的缺失,容易造成職業人的畸形發展。據麥克斯調查,大學生的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承受挫折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已經成為用人單位更加看重的就業軟實力。思政課教學在文化素質教育體系中,必須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承擔起培育學生軟實力的帶頭作用。高職教育必須回歸教育的本源,回應時代和企業的發展要求,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各項活動,進行全面規劃和統籌,有效融入文化素質教育體系,消弭其與專業教學之間的鴻溝,是提升文化素質教育績效重要的突破口。首先,必須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改革,重在改革教學方法,通過構建良性互動互促的教學范式,營造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第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改革,把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尊重他人的意識、培養是非觀念和判斷能力等作為實踐教學的重點,使思政課實踐教學在實踐育人中發揮實效;第三,要加強評價體系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方式,不應把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作為主要觀測點,不適合以一張試卷或一篇文章來評價學生的成績,要把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實際影響作為評價重點,考察學生思想狀況、行為方式等的變化與教學內容的契合度,在實踐中制定科學合理的思政課評價體系。通過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成為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形成健康人格的主渠道。
2.3規范文化素質課程設置
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由于市場導向的功利性,高職教育“職業性”和“高等性”爭論不休,“就業性”與“教育性”沖突不止,在課程設置實踐中,針對性與適應性的矛盾,一直未能很好解決。使得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出現了一些實用主義的短視行為,虛化了文化素質教育的根基。在課程體系設計中,隨意減少文化素質課程的開設科目,降低文化素質課程的基本教學要求,壓縮文化素質課程的教學時數,砍掉文化素質訓練項目,淡化文化素質課程的育人內涵等現象,屢見不鮮。如高職院校將《大學語文》改為《應用文寫作》、《高等數學》改為《應用數學》,就是重實用的明顯導向。高職文化素質課程設置上存在的問題,就是對文化素質教育的性質和重要性認識不清,教育教學理念偏重強調“職業性”和“就業性”,忽視“高等性”與“教育性”,終身教育和素質教育理念沒有形成。規范文化素質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必須解決的重點。首先,要提高對文化素質教育的性質和在人才成長中的重要性認識,明確加強高職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重視學生文化素質養成,是當代社會發展對職業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也是深化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第二,要把規范文化素質課程的設置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調研體系,在科目開設、課程名稱、教學時數、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組織、教材選用、評價方式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全面規范,夯實學校文化素質教育的根基;第三,要加強文化素質訓練項目的研究、開發與實踐,擴充文化素質課程的育人內涵,使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掌握專業知識、擁有技術技能,更是文化底蘊厚實、適應社會需要、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職業人。
2.4豐富人文素質選修課的開設
針對文化素質教育的實際和學生的求知需求,拓寬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思路,制定選修課程的建設規劃,以現場教學和網絡教學兩種形式,擴大開設文化素質教育系列選修課程的開設規模。一方面加強校內選修課程建設,利用本校的資源,把本校的知名專家、優秀教師請上文化素質教育的講壇。同時加強建設網絡選修課平臺建設,以“互聯網+課程”為補充,將校外知名學者的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引進學校,將更多豐富、優秀的文化素質資源帶入大學生日常生活,切實拓寬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途徑。高職院校文化素質類選修課的開設,應以人文素質教育為重點,以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為目標,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與熏陶,內化為學生修養,使之成為學生穩定的內在品格。
2.5加強學生社團的管理與建設
大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創新潛力巨大的群體,依托社團活動,積極開展和創新多種形式的學生喜愛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是滿足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首先,加強學生社團的管理,要根據社團的性質和成員覆蓋面,完善院系兩級、運轉有效的社團管理責任體系,改變部分社團重申報、輕建設、無管理的狀況。第二,加強對社團活動的指導,完善社團的導師團制度,社團要積極開展有利于拓展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特色活動,為學生文化素質養成提供豐富而堅實的載體,成為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第三,加強對社團活動的支持,社團活動中舉辦各種專題講座,開展藝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舉辦大學生藝術節、心理健康月、心理教育講座等,在場地、經費、時間、人員等方面都需要一定層面的支持,才能有效實施,取得實效。第四,加強對社團干部的教育培訓,增進社團干部對文化素質教育的了解,激發他們學習和參與的興趣與熱情,注重自身素養的展示和提高。通過切實加強學生社團的管理與建設,使廣大學生積極投入到豐富多彩的文化建設活動中去,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擴大人文素質教育的影響,使社團成為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補充。
3結束語
現代職業教育是要培養全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不是職業培訓結構,文化素質教育不是“就業教育”的附屬品,不能因強化“職業性”而弱化“高等性”、強化“就業性”而弱化“教育性”,不能因強調技術技能培養而忽視文化素質教育,“服務就業”更要服務人才的終身發展。在理念上要把對“高素質”的理解從側重技術技能的狹義理解,轉向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廣義理解。要從學校內涵發展需要和社會用人需求要求角度,充分認識文化素質教育在職業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作用。我國的職業教育正在經歷由規模擴張到內涵發展的轉型,人才培養質量是關鍵。面對這一歷史機遇和挑戰,高職院校必須破除功利主義的影響,更新教育教學的理念,糾正偏差,校準航向,把文化素質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并重,構建合理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格全面、和諧發展、具有較高技術技能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職業人。
作者:李振斌 黃春英 錢進 單位: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滕葉.高職學生“四課堂”文化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4).
[2]張曼.論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及實施途徑[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3).
[3]汪建家.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
[4]司春燕.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0,(7).
- 上一篇: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 下一篇:我國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