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法語應用型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4-18 08:58:27

導語:高職高專法語應用型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高專法語應用型人才培養論文

摘要:在研究應用型人才的內涵以及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和素質結構要求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將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傳統法語人才培養相結合,旨在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高職高專法語人才培養模式,使我們的畢業生更具有競爭力。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內涵;結構;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社會對人才多樣性的要求愈發強烈,這給我們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提出了挑戰。目前,就高職高專法語專業來說,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教學方法單一、實踐能力薄弱、校企合作不足、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等,概括為一句話便是人才培養模式老舊,因此要求我們不得不思考、改革。本文特對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及其結構要求進行一些探析,提出如何合理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目的是更好地建設應用法語專業。

一、應用型人才的內涵

從生產或工作目的來分析,社會將人才可劃分為學術型(理論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頒布的世界教育分類標準,與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學術型、工程型人才相對應,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當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全面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明確今后一個時期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此應用型人才不僅對應高等職業教育,同時也對應本科教育。而對于什么是應用型人才至今沒有確切的說法,不同研究背景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筆者通過對多個應用型人才的定義的梳理,大致可以歸結為:應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能夠將所學知識創造性地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同時具備良好的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對于應用型可以從類別和層次兩個方面來理解,研究型與應用型屬于不同類別;本科教育有別于高等職業教育。同樣的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也是有別于本科教育。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融入高職高專法語專業中,使我們對應用型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高職高專具有語言應用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所具有的特征是:①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突出語言的實用性。②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③具有較高職業素養。④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能力結構要求

在高職高專的院校中,根本任務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表現之一是“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人才培養的目標: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那么結合自身專業法語而言,我們的學生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結構才能成為一個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呢?在分析文獻資料和走訪調查用人單位的基礎上,筆者將此能力基本歸納為三個方面的能力:①專業知識能力,即語言交際能力。應用型人才要有牢固的基本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基本知識包括語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對語言的形式有很好的把握。語言的應用是指能夠分辨周圍不同環境,正確使用恰當的語言表達。②職業能力,包括實踐、管理、創新、學習和合作能力。實踐能力是應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將專業知識正確地應用在工作中,同時實踐能力也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創新能力來源于實踐能力。學習能力是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自主獲取理解知識的能力,能夠使自身已具備的知識不斷得到更新。合作能力是要求學生要具有團隊精神,懂得與他人配合更好地完成工作。管理能力即是有效地對各種資源進行組織和分配。③自我調控能力。應用型人才不但要有牢固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很強的責任心、道德感、吃苦耐勞的堅強品質。更好具有頑強的抗挫折品質。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這三項能力是我們培養出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我們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時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任務、考核評定等環節必須時刻圍繞這三項能力展開實施。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應用型人才極度缺少,沒有形成完整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體系,缺乏特色的課程設置。應用型人才培養基本可以概括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三項基本能力為目標,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實踐環節,完善“雙師型”隊伍建設,構建行之有效的教育平臺。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相同的專業,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與本科院校的畢業生要有本質的區別,這個區別便是應用型。如果把我們的學生比作是“產品”,那么用人單位就是“消費者”,“產品”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便是我們能否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此,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絕對不能是憑空想象,或是一味地照搬本科專業(亦稱為本科的“縮小版”),我們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時刻了解“消費者”的消費趨勢和心理,將我們的“產品”打造成具有針對性、應用性和可持續發展。切實了解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是應用型人才能力結構分析與培養模式創新的一個繞不開的環節。發展高職高專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需施教,對口培養,可以請用人單位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靈活地調整課程設置,必要時可以調整課時或者學制。

2.以培養學生的三項能力為目標

學生的三項能力即是前文中提到的應用型人才所要具備的三種能力:專業知識能力、職業能力和自我調控的能力。法語專業不同于英語專業,入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零起點,而高職的學制一般為三年,因此,在校的前兩年時間都是用來打語言基礎。我國教育的特點,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層級較低,總原因要求我們必須要改變教育教學的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三種能力的培養同時展開,而且要貫穿在教學過程中。這一思路不僅是在專業方向課中體現,在專業基礎課堂上更要應用。首先要將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學術型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的應用型模式。其次,教學手段要與時代相適應,學會使用、利用多媒體設備和各種教學軟件,甚至是手機,創造一個貼近生活的、信息量大的、生動有趣的法語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是我們的教學方法,要突破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法,可以適當地考慮實施翻轉課堂、慕課等一系列創新的教學方法。這樣在一節課中,使用新的教學手段,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便可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要求。

3.加強實踐環節,完善“雙師型”隊伍建設

加強實踐環節,增效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加強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的建設,同時要建設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積極地與社會的企事業單位搭建關系,拓寬實習實踐教學基地。靈活機動地調整學生的實習時間,確保學生的實習質量。做到教育教學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緊密結合。根據法語專業自身的特點,學生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掌握語言的應用能力,所以我們可以改革我們的實習模式和考核方式。在基礎學習階段,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集中或分散的參觀實習或者動手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全程跟蹤,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解答。這樣也會促進我們的教學改革。在畢業實習階段,可以根據不同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用人要求,把實習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目的性更強的實習,切實提高實習效果。至于考核方式,要依據多方評定,綜合考評來決定。實習生的出勤、實習狀態、實踐報告和用人單位對實習生的綜合評定。“雙師型”是擺在我們傳統的高職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必須要進行應用型改革,那么對應的教師也必須要改革。我們要求學生要做到專業+技能的應用型培養,那么教師也就不能只是傳授知識的單一角色,要將本專業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擺在首位。所以“雙師型”隊伍建設,迫在眉睫。抓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校方要積極促使教師走進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給予適當的鼓勵促進教師的自主創業。還可以聘請企業優秀的員工進校教學,將專業老師與基礎課程教師的界限打破,實行“雙師型”,不要只注重給學生基礎知識的灌輸,還應加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將學生培養為“應用型”人才。

四、總結

高職高專人才培養以應用型為導向已是大勢所趨,將傳統的語言教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結合,培養既懂語言又有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這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也是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人才培養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上文的內容還不能全面地詮釋應用型法語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我們教師和企業的通力合作。

作者:宋元元 單位:西安翻譯學院

參考文獻:

[1]吳輝.應用型人才能力結構分析與能力培養模式創新[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

[2]黃華.高職高專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

[3]張占國,孫麗霞,張玉峰.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教學研究,2011

[4]歐洲理事會文化合作教育委員會.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