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校教育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0 04:48:00

導語:高職學校教育課程改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校教育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摘要】課程改革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改革實踐,討論能力本位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具體實施方法。

【關鍵詞】學生主體;就業導向;能力本位

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有三種觀點:掌握知識(知識本位)、培養能力(能力本位)和鑄造人格(人格本位)。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圍繞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養成這個核心的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認同,由此培養模式也應是圍繞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養成這個核心而設計的一個體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課程是培養模式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開展以“學生主體、就業導向、企業參與、能力本位、素質同步”為總體目標的課程及課程體系改革,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最終培養目標的達成就起著十分關鍵的基礎性作用。課程能力本位改革的具體方法是:教師通過到企業調研與企業專家共同制定崗位能力標準,進而制定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課程教學實施細則和實施方案。這些措施不但充分考慮學生在職業技術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而且積極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基本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基本適應性與職業能力的良好發展,還重視校企合作教學,讓企業參與到課程標準制定中來,并將素質要求貫徹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本人對能力本位課程改革的目標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對如何達成上述目標的實施途徑也進行了一定的探索,結合教學工作,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1.對學生主體目標的思考

本人認為對學生主體目標可以有以下兩個理解:

1.1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確保學生主體目標實現的最重要的基礎。教學改革能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系到整個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作為專業課程教師,我在實施過程中始終認為,揭示課程涵蓋的知識和所要訓練的技能,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具體價值,讓學生覺得貼近實際,真正學了練了有價值,這樣才能驅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

1.2從學生實際出發,是一切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在制定課程能力目標時,到企業調研、與專家交流,共同制定能力標準,體現崗位就業要求是總體方向。但是本人認為具體能力標準要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

1.3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主體目標的一些粗淺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學生主體,本人作過一些嘗試:

(1)傳統教學講理論聯系實際,在職業教育中可以嘗試實際聯系理論。比如在汽車金融課程中有汽車消費信貸業務模塊,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直接先讓每個學生去一家或幾家汽車銷售店,讓他們自己先自己觀察和體會業務的流程和業務員達成業務的技巧,回課堂后再講授信貸的基本知識、信貸風險的控制、如何信用分析等等,學生往往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因為很明顯他體會到課堂上所講授的在實際中都用得上,學生愿學、想學,最終肯定能學好。實際聯系理論,我認為能展示理論的實用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在教學環節設計方面,本人也嘗試過讓學生作為某一章節的主講教師。當然事先要教師認真把關,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在考試環節.本人曾經在證券基礎課程中實行期末考試卷學生自己命題的出題方式。讓學生根據教學大綱,結合課本,每個同學出一份期末考試卷.教師最終選擇一份最能體現應知應會標準的試卷作為課程的期末考試卷。考試改革方案一出,學生復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認真出考試卷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自己認真整理課程內容重點、復習課程知識和掌握課程應會技能的過程。讓學生自己考自己,我覺得一定程度也能體現學生主體的目標,當然教師過程中必須把好關。

2.對就業導向目標的認識

就業導向本人認為是逐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得學生畢業以后能夠就業或者通過學校教育將來就業能具有比較優勢。就業導向是一個方向.不能單純理解成實現就業。目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行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學生各自的家庭環境就業觀念千差萬別,通過短短三年.一定要實現學生就業零距離,甚至通過工學交替的形式要大面積地實現項目實訓、畢業實踐、就業一條龍的目標可能會成為當前職業教育不可承受之重。特別是對學生到學校來學習,其本人和家庭對其的目標,我們也要作一個客觀的分析,分析一下其最終的需求,先人為主地認為就業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唯一目標,可能并不符合每個學生的現實狀況。所以我們將就業導向理解成一個方向更為合適,單純理解成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未必正確。

3.能力本位、素質同步的改革成果的考核方式和本人的探索實踐

3.1從能力本位在各國的實施來看,大致有三種能力觀。

(1)任務本位或行為主義導向的能力觀。能力即操作技能,可分解可測量.表現為一系列相對孤立的行為,這些行為與完成一項項被細致地分解了的工作任務相聯系,于是能力也就是任務。

(2)一般素質導向的能力觀。這種能力觀將能力視為普遍適應的一般素質,認為一般素質對于有效的操作行為是很重要的,一般素質是掌握具體的任務技能的基礎,也是促進個體能力遷移的基礎。因為像知識、分析與綜合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創造力等等一般素質,能普遍應用許多不同的工作情景或工作環境之中。

(3)整合的能力觀。這種觀點將一般素質與具體的工作情境結合起來,認為能力是個體在現實的職業工作表現中體現出來的才智、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整合,一方面,承認能力不等同于特定任務,能力是個體知識、技能和態度所形成的一種復雜的素質結構,它是完成具體操作性任務的基礎:另一方面,認為這種素質結構總是與一定的職業情境或工作角色聯系在一起,總是通過個體在完成特定職業任務時才能表現出來。

考察上述三種能力觀,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在課程考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大多基于任務本位或行為主義導向的能力觀。這種考核方式無法考核作為操作性任務技能之基礎的基本素質,無法考核個人與他人的合作,因而是不全面、不科學的考核能力方式。從能力考核的角度來講,本人傾向于按整合的能力觀來組織教學活動.同時考察學生課程學習效果。公務員之家

3.2下面以本人汽車金融理論與實務課程.來談一下能力本位課程改革中對學生能力考核方式的探索,課程考核具體流程如下:

(1)完成汽車金融理論與實務課程的理論教學,學生達到能力本位課程應知應會的基本教學要求,完成課程基本實訓項目。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基本理解汽車消費信貸、汽車保險、汽車租賃和汽車置換基本汽車金融業務的基本概念、行業意義(滿足客戶的何種需求)、業務流程、贏利模式和控制手段、業務風險防范措施等內容。

(2)在熟悉汽車金融基本業務的基礎上,學生進行市場客戶需求調研、市場競爭環境、自身開展汽車金融業務的主客條件分析。

(3)遵循“小而精”“貼近實際”的原則,學生確定具體開展的創業項目,明確項目的目標、經營模式、贏利手段、合作伙伴的選擇。

(4)學生撰寫并提交汽車金融創新創業計劃書,將創新創業計劃書作為學生課程綜合能力考核的一個項目。

從實施效果來看,這種考核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創新精神。通過讓學生組建創業團隊.能培養和考察學生就業基本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有利于科學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達成程度,對能力本位課程改革具有導向作用,值得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