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研究3篇

時間:2022-05-20 03:50:30

導語: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研究3篇

第一篇

1.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創業能力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們發現和捕獲商機,將各種資源組合起來并創造出更大價值的能力。創業能力可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類,是一種高層次的綜合能力,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既與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一致,又對學生的自主就業和職業生涯的后續發展非常有利。借助于創業能力的培養過程,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的能力等,使其將來在職場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充分地展現自身價值。

2.高職學生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缺乏創業意識

目前,高職學生都是“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及時代變遷的大環境下,政治和社會環境都比較穩定,家庭條件也比較好。許多家長總希望孩子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害怕承擔不了創業失敗的風險,家長及學生本人更傾向于傳統的就業而非充滿挑戰和變數的創業,因而,學生的創業意識受到影響。

2.2缺乏創業行動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已開展創業教育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創業,學生也開始有了創業的意愿,想進行創業,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因缺乏創業氛圍,又怕找不到貨源或創業失敗而被同學嘲笑等,所以,他們僅處于觀望狀態,沒有邁出創業的步伐。

2.3缺乏專業知識

受媒體對比爾•蓋茨、張朝陽、馬云等創業成功人士的宣傳影響,以及國家和各高校對于創業的優惠政策吸引,高職學生有創業激情,但缺乏創業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企業的運營管理知識知之甚少。因為缺少專業知識的支撐,在創業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創業的風險增大,創業的成功率很低,又挫傷了學生的創業熱情和積極性。

2.4融資渠道不暢

高職學生創業融資渠道主要是依靠好友合資或是向父母借貸,因沒有任何可供抵押的資產,未獲得風險投資公司的支持,導致缺少創業啟動資金,使許多優秀的創業設計難以付諸實施。

3.高職院校大學生加強創業能力的培養模式

要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能力,可實施“123”創業能力培養模式。“1”是指要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2”是指建設創業教育“雙師(校內專任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執教的師資隊伍;“3”是指構建三級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即通過第一課堂的課堂教學、第二課堂的課外創業訓練、第三課堂的創業基地實踐活動來培養創業能力。

3.1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生創業既是我們教育體制改革和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助推器,也是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大學生創業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全社會要為大學生的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政府在大學生創業方面要制定“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服務創業、保護創業”的公共政策;完善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法律法規;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扶持機構,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咨詢、創業項目平臺、創業培訓等全方位的服務;構建大學生創業信息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信息服務;還可以聯合各方面力量拓展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渠道,建立“大學生創業基金”“新技術援助基金”,解決創業缺乏的資金問題,相關部門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學生創業的門檻與風險,提高創業的成功率。社會各界要營造一個寬松的大環境,從輿論導向、社會宣傳、價值觀念上鼓勵創業,崇尚創業,讓創業的學生感到“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學校要積極宣傳創業政策,宣揚創業成功者事跡,進行必要的創業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以良好的心態投身創業、理性創業。學生家長要改變“求穩怕險”的就業觀念,積極鼓勵子女創業,在資金上和精神上支持子女創業。

3.2建設創業教育“雙師”執教的師資隊伍

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要求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還具有創業實踐經驗的綜合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是高職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成功的保障。首先,對從事創業教育的專職教師,要加大培訓力度,同時創造條件讓教師體驗創業,提高其理論水平以及創業能力;組織教師與創業者聯合開發創業教育的課程和創業系列教材,提高教師對創業的認知水平;鼓勵和支持教師到企業掛職或參與企業咨詢,創辦經營企業,體驗創業,積累創業經驗,增強教師的創業能力。其次,聘請成功的企業家、風險投資家、法律專家、政府人員、具有創業經歷的優秀畢業生等擔任創業教育兼職教師,定期和專任創業教育教師一起參加教研活動和公開課教學,通過聽課、評課活動,相互取長補短,提高教師的創業教育教學水平。

3.3構建三級創業能力培養體系

(1)以課堂教學為基礎,是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首先,要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如創業學、創業企業管理、創業實務指南、大學生創業指南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同時,還應設置選修課程,如創業企業融資、消費者行為、創業營銷、商業計劃書等,以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技能,滿足各類學生的發展需要。其次,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如組建“模擬創業”課堂,采取互動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情景教學法等,運用多媒體和信息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創業品質,強化創業能力的培養。再次,定期邀請一些成功企業家和畢業生創業典型走進課堂,傳授創業的經驗和教訓。此外,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鼓勵學生創業。如允許學生先創業、就業或者休學去創業,分階段完成學業等。

(2)以課外創業訓練活動為重要內容,是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活動的作用,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訓練活動,將第一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創業的技能。定期開展創業沙龍活動,邀請創業成功人士現身說法,傳授就業、創業的知識和經驗;組織學生參加專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與專業相結合的市場調研,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行業需求,端正就業、創業態度;開展創業文化節、科技節等專題校園文化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提高創業能力;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創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技能與實踐能力。

(3)以創業基地實踐活動為中心,是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落腳點。高職院校要建立多種形式的校內外創業基地,如大學生創業園,充分發揮第三課堂創業能力培養的實戰作用。依托創業園這個實戰平臺,讓學生實施創業計劃,模擬或真實地開展經營管理等各種創業活動,得到創業的體驗、技能的訓練,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業能力,讓園區成為學生創業的“孵化器”。條件不成熟的高職院校可以將校內的超市、文印室等讓學生承包、自主經營,鍛煉創業能力。同時,學校應成立由創業經驗豐富的教師、企業管理人員和風險投資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小組,對學生的創業活動進行指導,防止學生盲目創業。通過第一課堂的教學活動、第二課堂的技能訓練活動、第三課堂的實踐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4.結語

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任重而道遠。文中提出的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建設“雙師”執教的師資隊伍、構建三級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高職學生創業能力“123”培養模式,對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有一定借鑒作用。

作者:劉良瑞工作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第二篇

1高職院校創業基地的功能與任務

大學生創業基地是大學生創業實習實訓與成果孵化基地,是開展創業教育、創業實習、創業服務,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實踐平臺[2]。結合文件精神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創業基地的功能與任務是復合的,可描述為“一主體,三延伸”。

1)高職院校創業基地的主體功能與任務。高職院校創業基地是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接納大學生創業實習實訓,開展創業指導和創業培訓,培養具有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2)高職院校創業基地的延伸功能與任務。功能與任務延伸之一:向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延伸。為大學生提供創業項目信息和創業項目孵化的軟硬件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撐和服務,積極支持并大力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這是創業基地功能與任務的一個重要延伸,也是創業基地的發展方向。功能與任務延伸延伸之二:向大學生創新基地延伸。創業基地要結合創業項目的孵化與專業實踐,做中學、研中學,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功能與任務延伸延伸之三:向社會和教師延伸。創業基地是開放的,不僅要接收在校大學生創業培訓與教育以及項目孵化,還要接納社會人員的培訓和孵化項目,接收教師創業項目的孵化等。

2高職院校創業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1)高職院校創業基地建設的理論依據。①三元參與理論[3]。創業基地一般是依托大學科技園建設,或者是大學科技園的組成部分,而“三元參與理論”是關于高科技園區興辦、管理和發展的理論,也是創業基地建設依據的理論之一。1993年6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的國際科學工業園協會第九屆世界大會上,通過深入考察研究科技園區發展規律,大會正式提出了政府、企業和大學以科技園為結合點的聯合與協調理論,即“三元參與理論”。“三元參與理論”認為,自從二十世紀中期以來,各國大學、企業和政府三方面都不約而同地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實踐表明,這些問題難以由單方面獨立解決,需要三元共同參與解決。一般說來,政府較多考慮經濟增長、區域平衡發展、保證就業等;企業以追求最大利潤、生存和發展等為目標;大學則較多考慮人才培養、科學探索等。這三方面目標既有長期的一致性,也有短期的差異性,把三方目標變成統一的政策與協調的行動是創業基地建設發展、運作的關鍵。②企業孵化器理論。由于創業基地的功能與任務是向孵化基地延伸,因此,“企業孵化器理論”也是創業基地建設依據的理論之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始于1959年美國紐約的Josephl.Manusco商業中心。企業孵化器理論包含增長極理論、空間生產生命周期理論、公司空間擴張理論、社會網絡理論、企業孵化器的核心資源論[4]。企業孵化器是指專為企業創新優化環境,培育創新型、技術密集型中小企業的一種新型社會經濟組織形式。根據許多國家測算,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新辦中小企業的成活率一般不超過30%,而經過孵化器的孵化和培育,新辦中小企業的成活率一般都高達80%以上,這充分顯示了企業孵化器對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作用。企業孵化器具有資源放大功能的作用機理,即通過聚集孵化資源形成服務體系,然后通過這個體系的作用,使孵化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長起來的企業獲得“畢業”資格進入市場,成為區域經濟的新生力量和增長源[5]。③其它理論。由于創業基地的功能與任務是向創新基地延伸,向社會和教師開放,因此“系統創新理論”、“產學研結合理論”、“內創業理論”等也是創業基地建設與管理應關注的理論。

2)高職院校創業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依據上述理論,為實現創業基地的功能與任務,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可概括為:樹立服務和市場理念,以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為目標,以和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合作建設為路徑,支持學生、教師、社會人員創新研究和成果孵化,努力造就一批以大學生為主的自主創業者,建設一批大學生自主創業實體,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項目的孵化創造良好的條件,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貢獻。

3)高職院校創業基地建設的原則。①多元化原則:主要是指創業基地建設主體的多元化。要充分整合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資源建設創業基地。②整體性原則:主要是指創業基地建設內容要結合創業教育與培訓與專業人才培養整體設計。要和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相結合,和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相結合,和科技園建設相結合。③保障性原則:主要是指創業基地的運行機制、管理辦法的建立與健全,創業導師隊伍的建設,創業基金的設立與創業文化的培育等。

3湖北職院創業基地建設實踐

湖北職院從2001年起開始創業教育的研究,并探索出“五環復合”的創業教育模式。它是根據培養創業型人才的目標,促進課程教育、滲透教育、活動教育、環境教育、實踐教育這五個教育環節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并以此為途徑,實施創業教育[6]。同時結合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申報和建設,開展了創業基地的研究和探索[7]。

1)創新“三方三級三類”創業基地建設模式。①“三方”,是指創業基地建設的主體包括“湖北職院、行業企業和政府”三個方面。②“三級”,是指創業基地場地由“院系層級、學校層級、社會層級”三個層級構成。院系級場地方面,各院系依托重點實驗室、實訓中心、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等,由各院系安排教師擔任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指導老師,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校級場地方面,有創業培訓樓、創業孵化樓,面積達2300平米。社會級場地(即學校與行業企業、政府共建的場地)方面,學校與200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向合作企業延伸。如在九洲數控機床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面積達600平米。學校還與孝感高新區、共青團孝感市委合作,共建了大學生創業基地,孝感市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③“三類”,是指創業基地分為“公益性創業基地、合作式創業基地和園區式創業基地”三個類型。其中公益性創業基地特點是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以商業化運作為途徑,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在公益性活動中學創業知識,增創業才干。合作式創業基地特點是學校和企業運用校企合作機制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如湖北捷瑞汽車玻璃有限公司急需汽車服務方面的專業人才,學校急企業所急,校企共建了捷瑞創業中心,對進入中心開展創業活動的學生給予資金、技術、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促進了學生創業工作,也培養了企業歡迎的畢業生。園區式創業基地特點是以湖北職院科技創業園為依托,充分發揮科技創業園與區域經濟聯系緊密的特點和優勢,通過園區內教育、人才、技術、項目等資源的優勢組合、集約共享,共同打造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創業平臺,力求實現教學生產一體化、創業就業本土化。湖北職院科技創業園位于孝感市經濟開發區,占地100畝,廠房、科研樓面積1萬多平方米,年產值8000多萬元,華中科技大學在園區內設有3個院士工作室。湖北職院充分利用這些條件,與孝感市開發區創業中心合作對學生開展創業培訓、創業項目孵化、頂崗實習,收到了良好效果。

2)探索“網絡化、多元化、制度化”創業基地管理機制。①多方協作,健全創業基地管理機構。學校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由分管院長任副組長,由教務、就業、科研、財務、學工、團委、校企合作處、技術研發中心和各院系負責人為成員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成立了創業學院,作為落實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的具體辦事機構。還成立了“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校友創業聯盟”,促進湖北職院創業者和學界、商界、政界、金融界等各界校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湖北職院創業項目、資金、人才的互動平臺。以創業學院為中心的管理網絡實現了創業基地管理的高效和創新。②學校投入與引進社會資金相結合,建立專項基金資助機制。學校每年除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大學生創業工作外,還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30萬元。同時積極爭取政府、成功創業校友和校企合作企業參與學校創業基地的建設與管理,來校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如校友余漢江的宇濟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向公益性創業基地資助了100萬元,湖北捷瑞汽車玻璃有限公司出資200萬元,在湖北職院設立“捷瑞教育與創業基金”。③制度與執行并重,建立長效機制。學校制定了一系列創業基地的管理制度,如《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基地管理辦法》、《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關于支持專業教師開展創業活動和創業教育的若干規定》、《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基金管理辦法》、《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關于大力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實施辦法》等,規范了創業基地的使用和管理。④啟動一系列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的活動。如,評選優秀專業創新創業實驗室,學校給予每個實驗室3000元的啟動資金;對于優秀的創新創業實驗室給予3000元的獎勵金;并評選優秀創新創業導師,給予每人5000元獎勵;開展大學生創業項目征集大賽,每年篩選10個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分別給予5000元的啟動資金;為部分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3-5萬元的貼息貸款,3年內歸還本金。⑤強化制度的執行與落實。各相關部門、各學院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實現與大學生教育管理相結合、與教育教學改革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與校友資源相結合,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3)形成“專兼結合”的創業教育教師團隊培育途徑。學校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精心構建了一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專兼職相結合的由六十余人組成的創業導師團隊。其中學校聘請了30多位企業經理、創業能手、創業成功校友、企業家及專家學者作為兼職創業導師。在專職創業導師培養方面,學校采用定期國內外培訓、科研帶動、學術交流、到企業掛職鍛煉、到基地創業、待遇傾斜等辦法,激發教師潛能,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如創業導師,建筑工程學院的匡威老師帶領陳強等10多名學生創辦了天籌工程造價公司,該企業一年多來運行良好,實現了教師、學生、專業的良性發展。學校還成立了創新創業研究中心,引導創業導師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不斷提高教師在專業教育、就業指導課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近幾年來,學校創業導師主持就業與創業方面的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課題8項,出版就業創業方面的教材5部,項目負責人萬由祥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高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4湖北職院創業基地建設成效

湖北職院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促進了學院創業教育與專業建設、學生社團活動的結合,支持了教師做中教、研中教,學生做中學、研中學,推進了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服務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1)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創業基地通過幾年的建設,到2012年底共培育了校級大學生創業團隊43個。這些項目中,與學生所學專業明顯相關的項目達41項,科技類、產品類創業項目達20項,占總項目數的49%。接受學生創業實踐方面,2011年達510多人次,支撐了“五環復合”的創業教育模式,深化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能力,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湖北職院畢業生的就業率近五年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學生創業率一直保持在3%以上,參加國家、省技能大賽多次獲獎,獲獎選手大多是創業項目團隊的骨干成員。

2)打造了校園創業新形態。湖北職院建有湖北職院科技創業園,實行“一園多區”,建有17多家“前校后廠”式的企業,著力打造“校中廠、廠中校”,構建校地、校企產學研合作新形態。湖北職院大學生創業基地與科技創業園相互呼應,引領大學生創業向縱深推進,一批創業項目脫穎而出。“傳福翻譯”創業項目2012年產值達150萬元,“無塔供水”創業項目2012年產值達70萬元,孝感呱呱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孝感卡索商貿有限公司入選2013年湖北省高校大學生創業扶持計劃。

3)提升了學校軟實力。湖北職院的大學生創業基地2012年5月被湖北省教育廳評定為首批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也是湖北高職高專中唯一擁有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的高校。2012年8月被湖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認定為首批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013年3月以創業基地建設為內容的教學成果獲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湖北職院大學生創業基地現正申報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2013年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這些榮譽與成果,有力提升了學校的軟實力。與此同時,湖北職院弘揚中華孝文化,以感恩教育和典型宣傳為切入點,推進中華孝文化與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積極支持大學生創業,在創業孵化中積累創業經驗,在群體實踐中打造公益創業品牌。傳統文化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逐步成為湖北職院特色并產生極大的社會影響。如《瞭望》新聞周刊2012年7月31日發表周大平的文章《讓高職生走上“低進高出”就業路》,介紹了湖北職院義工社“義務家教”、“科技下鄉”、“老年護理”、“結對幫扶殘疾家庭”、“家電維修”、“節約資源”、“環境保護”、“心理咨詢”、“義務導游”、“文化進社區”等十個工作品牌。該文由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國內外多家媒體全文轉載。

5結束語

大學生創業基地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取得成效的保障。目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創業基地管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對部分兄弟院校創業基地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借鑒作用,為高職院校創業人才培養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本文來自于《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雜志。《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孔新舟工作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

1基本情況調查

(1)數據統計說明:為了保障調查數據統計的科學性和方便性,我們采用了抽樣分析的統計方法,在共計1300份回收問卷中隨機選取了1265份樣卷進行統計分析。同時,受此次問卷調查目的所限,即重點分析高校學生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接受程度,調查對象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在讀學生。(2)調查對象身份特征。總體而言,在此次調查中女生共65人,占總人數的5%,男生共1200人,占總人數的95%。在大一到大二的在校大學生中,其中大一在校生共713,占總人數的56%,大二在校生共552人,占總人數的44%,同時我們還對其它三項進行了統計,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共653人,占總人數的52%,來自城市地區的在校大學生共612人,占總人數的48%。

2是否接受過系統的創業教育

統計顯示,59%的調查對象表示完全沒有接受過創業教育;另外,還有2%的被調查者接受過較為系統的創業教育;39%的調查對象表示熟悉了解創業教育一點點。另外有數據顯示,69.2%的被調查者是通過校內教育了解創業教育;而10.7%的被調查者是通過校外教育,這分別來自網絡、校外培訓機構、老師的引導、家長的言傳身教和周邊朋友的引導;還有20.1%是屬于自學。

3關于創業的想法以及會選擇哪一行業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創業剛剛起步,但是通過我們的調查,關于創業積極性,意識性這一塊的大學生,想法還是比較積極,而且比較渴望,但是對于創業方面的知識了解太少,所以開設創業指導課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創業打算,有11.1%的被調查者表示有想過且會實行;有構想但不肯定會實行的被調查者占58%;12.3%的被調查表示完全沒想法;18.6%表示選擇其他。由此可見,大多數當代大學生都有創業的沖動和夢想,對創業情有獨鐘。但沖動中不乏理性,所以才會有高達58%的被調查者選擇觀望。在選擇創業行業時,有5%的被調查者選擇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所占比例較大,有近50%的被調查者選擇此行業;有23.7%選擇新辦軟件生產企業;小型微利企業所占比例為7.5%;而技術貿易企業占6.2%;選擇農業企業的被調查者占6.1%;12%的被調查者選擇個體工商戶。

4對國家關于創業的政策了解及其獲取途徑

數據顯示,在對于關注國家鼓勵畢業生創業新聞政策這一方面,42.5%的被調查者表示“時刻關注”;有47.6%的被調查者“偶爾看到”;另分別有4%和6.7%的被調查者表示“毫不關心”和其他。有13.5%的被調查者從報紙雜志來獲取信息;36.5%的被調查者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36.5%從電視節目上來獲取信息;9.5%通過橫幅標語;2.7%通過手機報;1.3%通過課堂。由此可以看出,僅僅對創業抱有興趣和熱情是不夠的,對創業知識的極度缺乏是他們的絆腳石,所以在高校可以安排加強創業教育的課程。

5創業資金的主要來源和制約創業的因素

選擇自身原有的資金積累的被調查者占13.5%;選擇向父母要的被調查者占44.6%;向銀行等機構貸款的選擇率為21.6%;選擇政府創業補貼的被調查者占20.5%。而在制約創業因素里,有30.6%的被調查者選擇周圍人的支持;不知曉相關渠道,如進貨和需要辦理的手續的被調查者占19%;缺少資金的占20%;沒有管理、營銷方面的專業知識的被調查者占21.5%;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占8.9%。

6有關創業優惠政策的知曉

知道有工商注冊優惠的被調查者占26.3%;知道房租補貼的被調查者占16.8%;知道有稅收優惠的被調查者占28.4%;知道有投資獎勵的被調查者占23.2%;知道有鼓勵技術成果投資的被調查者占3.2%;知道有孵化器優惠政策的被調查者占1%;知道有發放消費券的被調查者占2.1%。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業者,更何況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但是創業不是想成功就可以成功的,它的成功與許多因素都有關,其中有一項是創業力,創業力是可以保障創業成功的一種能力。如果沒有創業教育來提升創業力,那么,關于創業的一切也只是空談,高職學生的創業力也只能是一種形式上的東西,落不到實處。而推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業教學模式,也可以大大提高高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我們應該在人生規劃、職業生涯規劃這一塊對學生展開先行教育,這對于學生的自我定位,尋找人生目標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和肯定作用,對于強化學生的創業動機很有幫助,不失為創業教育的一個好手段。而在學生的思想這一塊,則要好好引導,現代人的思想有時候是奇思妙想的,有時候又是循規蹈矩的,但是我們要讓學生敢于走進社會,開拓視野,尋找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結合書本知識來進行社會實踐,開展創業活動。在學生們動起來的同時,學校要為學生搭建好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學校除了開展創業教育,還可以開辦創業中心,用優秀的案例和成功人士的座談來激發學生的激情和熱情,并且有了直接的經驗交流。目前看來,創業的文化氛圍在我國還未能興起。所以我們在開展一些創業教育的同時,必須把創業文化帶動起來,讓大家在一個好的氛圍里面來進行創業探索和突破,我們要鼓勵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愿意去做這樣一件事情,從而促進創業事業順利發展。

作者:馮晨晨工作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