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慕課”教學模式探索

時間:2022-05-19 10:33:07

導語:高職院校“慕課”教學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慕課”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慕課”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大學教學改革的新浪潮,沖擊著我國大學的傳統教學理念。“慕課”超大規模、即時在線、全球開放、交互與分享等特征給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沖擊。高職院校要樹立現代教學理念,有效利用慕課技術,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慕課;教學模式

“慕課”(MOOCs,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一詞于2008年正式提出,2012年興起,其建設與運營主體主要集中在世界知名大學及其與大學合作的教育公司,如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聯手創建的edX平臺、斯坦福大學的巴斯蒂安•特隆(SebastianThrun)教授創建的在線教育公司Udacity、達芙妮•科勒(DaphneKoller)與吳恩達(AndrewNg)教授創辦的Coursera平臺等。我國部分知名高校也紛紛加盟國際慕課平臺,推出優秀課程并著力打造本國慕課平臺,如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上海交大的“好大學在線”、北京大學與阿里巴巴聯合推出的“華文慕課”、網易與高教社攜手推出的“中國大學MOOC”等。

一、“慕課”的特征與類型

“慕課”具有“超大規模、即時在線、全球開放、交互與分享”等超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吸引了大量的注冊用戶。“慕課”的技術特征就是通過在線的方式完成課程的學習,它是促進教學方式進步的資源和手段。“慕課”使學生通過相關在線選項可以清楚地獲悉已學內容、活動統計、討論等信息,讓學習課程變得觸手可及。更多可視化的圖片、視頻、動畫、特效、網頁等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的教學資源融入了課堂,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給學習者帶來全方位的學習體驗。在內容設計上,“慕課”的知識講解通常為10分鐘左右的短視頻,知識點明確,重點突出,脈絡清晰。其間穿插小測驗,更符合最佳注意力和記憶規律。“慕課”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響,許多專家認為慕課是“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慕課”是一種課程形式,它是以一節節的課,或者以一部分完整的教學內容為最小單位的教學資源。“慕課”在發展初期采用以課程內容為中心,通過教師的講解,輔以一定的練習測試來幫助學習者達到學習目標。名校提供的xMOOCs構成了全球開放課程的基石,受其概念的啟發,此后出現了多種類型的慕課。如美國一些大學興起的SP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MOOR(大眾開放在線研究課)、DOCC(分布式開放協作課)等。在國內,“上海高校共享課”所采取的區域化“慕課”模式也是一種適應本土環境的代表性嘗試,它們都是“慕課”多元化發展的嘗試。以SPOC為例,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mall和Private分別對應于“慕課”中的Massive和Open。Small是指學生規模的小,大約在幾十人到幾百人。Private是對學生的準入條件設置限制,達到要求才能進入SPOC課程。如羅爾夫•霍夫曼所說,針對xMOOCs的缺點,它選擇更有目標性和學習準備的學生,追求更好的學習體驗、更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就使在線課程不會降格為知名大學的品牌裝飾物,而是實質性地改善實體大學內的課堂教學。

二、慕課運用于高職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慕課應成為大學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不只是所謂優質教育資源或IT技術的展示。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明確提出“鼓勵高校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和需求,通過在線學習、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應用在線開放課程,不斷創新校內、校際課程共享與應用模式”,同時“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鼓勵高校開展在線學習、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的學分認定、學分轉換和學習過程認定”。國家層面的政策一出臺,為我們探索高校新的慕課教學模式提供了動力。(一)“慕課”有利于高職學生的理論課程學習。高職高專類學生的理論基礎相對薄弱,部分學生較難在課堂上緊跟老師的講課思路,這使得學生容易產生畏懼學習的心理,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慕課”的教學過程具有私人定制的特點,學生可以利用視頻播放的暫停、回退和重放等功能,自行掌控學習節奏。學習用功的學生可以學得精細,基礎差的學生也有機會趕上來,這種學習方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很大,更適合高職高專類的學生。(二)“慕課”有利于高職學生的實踐課程學習。高職院校的學生除了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外,更應注重應用能力、技術技能和實踐經驗的養成。學生應一方面接受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另一方面探索解決工作中的實踐問題。如果教學組織安排恰當,理論與實訓并行的課程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發展。并行課程強調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即通過認知重組來把握事物的結構,強調“刺激—重組—反應”的學習過程。“慕課”的引入,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矛盾,“慕課”可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從理論知識學習中解放出來而投入到實訓或實踐教學中去。(三)“慕課”技術的發展日益成熟。“慕課”教學主要用到教學視頻、互動問題和作業題目等教學資源,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教學視頻。隨著CamtasiaStudio等視頻編輯系統的“平民化”和“智能化”,教學視頻的制作非常便捷,Web2.0、音視頻、網絡基礎設施、云計算這幾個方面的發展,為慕課教與學過程帶來了良好的用戶體驗。教學視頻的設計工作量大,但總體可控。一門專業的基礎課,如果多個老師分工合作、資源共享,那么每位老師承擔的設計工作將大為減少。

三、“慕課”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慕課”有傳統課堂難以比擬的優點,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即“慕課”缺少面授課中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為了彌補“慕課”中教師與學生缺少面對面溝通的不足,我們采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下面以《采購與供應管理》課程為例,展示慕課基本情況。(一)慕課課程結構設計。“慕課”線上學習及課堂線下學習內容的設計,即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以何種比例結合,是根據課程內容的性質與特點決定的,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采購與供應管理》是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結合成一體的課程,學生在接受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又注重探索解決職業工作現實中的實踐問題。課程以采購與供應管理的工作任務為核心,以業務流程為主線,課程體系包括采購與供應管理基礎認知、了解采購與供應管理組織、采購計劃與預算編制、供應商選擇與管理、采購價格確定與成本分析、采購談判、采購合同管理、采購貨物驗收與質量管理、采購結算、采購績效評估等10個項目,每個項目中包含若干個學習(工作)任務,10個項目共包含24個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導入、案例引導”的形式,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進而開展知識講授。每個學習任務結束后,都有和本任務知識點相關的案例分析,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每個項目后也附有相應的實訓任務,主要是為了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二)對慕課學習效果的監督。“慕課”學習最大的風險是學生學習行為的失控。學生把視頻打開,但人不在電腦前,或者一邊播放視頻一邊聊天打游戲,學習過程完全放空。這種情況如何避免?可以在“慕課”視頻的播放過程中問學生一些問題,模擬課堂上的互動過程,學生必須認真聽講,只有聽懂了、學會了,才能回答出老師在視頻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回答出來才能繼續下面知識的學習,才能完成“慕課”視頻的學習任務。這種內嵌小型的交互測試,不僅是一種啟發式和互動式的教學方法,還可以即時檢查課堂學習效果,對學生開放式的學習過程能夠形成有效的監督。在“慕課”平臺上,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習者的筆記、所提問題、參與交流情況等學習痕跡,對其學習方式、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有清晰的了解。(三)慕課強化了與學生間的互動。“慕課”都有相應的討論區或論壇,供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之間進行互動。答疑的過程可以不由教師主導,而是以集體式、開放式、即時性的方式出現。通過在線論壇、學習小組、QQ群、微信群、線下見面會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習者之間互教互學,互助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這種線上學習和線下研討的混合教學模式,更能深入地分享、探討和解決問題。(四)慕課的評價方式。評價與考核是教學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的課程評價通常由教師來完成。“慕課”評價主要包括機器評分和生生互評兩種。機器評價方式經常會被應用在一些客觀題測試中。生生評價方式要求每位學習者同時扮演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既要完成和提交作業,也要為其他同學的作業評分。混合教學模式是通過網上學習與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因此最終考核成績也是由網上評價和筆試兩部分組成,二者所占比例可由實際情況而定。教師可依據視頻觀看進度、提問的難度、解答問題的參與度和精準度、拓展資料學習進度、作業完成等情況,對學生在線學習成績進行加權設置,最終確定學生在線學習成績。“慕課”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學校、專業、課程等多個層面,學校政策、評價機制、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等要有利“慕課”的開展,建議高職院校成立專門的“慕課”工作推進組織機構,出臺相應的政策,促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

作者:周琪 張黎明 單位:鎮江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徐曉雄,桑新民.地方本科院校慕課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發展研究,2016(9):39-43.

[2]楊滿福.“慕課”潮退去了嗎:問題與審思[J].教育發展研究,2015(9):19-25.

[3]李曉明.MOOC:是櫥窗,還是店堂[J].中國大學教學,2014(5):15-18.

[4]張蕾蕾.“慕課沖擊”與大學教學模式改革[J].當代教育科學,2016(9):36-39.

[5]龔暉,儲節磊.“慕課”八問[J].中國大學教學,2016(3):11-16.

[6]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01A):3-6.

[7]高地.美國高校MOOCs的特點、爭議與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54(3):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