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角色轉換策略

時間:2022-05-19 09:11:16

導語:高職教師角色轉換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角色轉換策略

摘要: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全新教育環境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是提出了更高的角色期望,教師角色的轉換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事實上,隨著整個教育系統變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新的教學問題層出不窮,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與社會的期望角色之間己經開始產生差距。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廣大教師們應該批判性地繼承傳統的教師角色,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內涵,建立新的行為規范。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高職教師;角色轉換

一、引言

現代教育技術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但對學校教育來說,教師教學角色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傳道、授業、解惑依然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應該而且這些必須永遠繼承角色的本質。在現代教育技術的背景條件下,轉變教師角色不是教師一人的事,而是整個教育系統甚至是整個社會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高職教師怎樣才能適應新的技術環境,掌握新的技術方法,利用新的技術手段促進教育發展,促進教學手段更新,改變教師角色的觀念才是最重要的。

二、樹立新的培養目標觀念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應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作為21世紀的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現代教育中,教師應適應一種全新的角色,即“學生意義建構的協助者”。一是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自主能動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向學生灌輸完善的知識,而是協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二是在學生進行建構式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協助者”,要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幫助學生。

三、提高高職教師信息素養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使得新發明與新發現層出不窮,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占得一席之地,就要求高職教師及時更新知識,吸收和存儲前沿學科的知識和科研成果,并通過全新的現代教育理念,更新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第一,創建一個信息素養教育的整體培訓計劃和服務體系:①舉辦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學術講座,豐富教師知識及技術信息,重新整合自身信息素養。②鼓勵教師自主學習新的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③舉辦并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相關競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促進共同進步。④引進先進的教學軟件,提供給廣大教師使用。第二,加強高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如今,各大院校里計算機、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教室等都已經比較普遍,學生宿舍也開通了網絡服務,有數據表明“,在高等教育的各項財政支出中學校用于構置設備的費用約占8%,如,2009年為7.9%,2011年為8.57%”。但是設備的投入不等于高效的產出,很多高職院校出現了購買的先進設備利用不充分的現象。比如一些院校為了設計專業教學專門購買了價格更加昂貴的蘋果電腦,一個機房里邊幾十臺,價格非常可觀,然而蘋果電腦的操作系統是區別與其他windows系統電腦的,軟件快捷鍵的運用也不一樣,大多數學生自己使用的電腦是windows系統,這樣就導致上課所學與課后練習銜接不上,從而大大降低了設備的實用價值。同時,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上完課以后就走人,學生有疑問想請教時很難找到任課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后,學生可以通過論壇或者電子郵件的方式向教師請教,但是又時常發生教師在這方面知識匱乏而作罷的事情。以上出現的問題原因就在于教師缺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受到過專門的培訓。由此可見,對教師進行充分的教育技術培訓非常重要,但在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培訓時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大多數院校在進行教育技術培訓時更加注重教師的計算機以及網絡等硬件設備的培訓,忽視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理論的講解和分析,使得教師運用教育技術時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在教學時偏向硬件技術的運用,容易造成形式上的技術化,而由原來的“書本灌輸”走向“電子灌輸”。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全新教育環境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傳統的教師角色己不適應目前的教學要求,也不利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深入發展和應用。因此,教師在進行角色再定位時,要從主觀上充分認識到每種角色的實質,深入了解各種角色所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行為表現,而通過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教師角色轉換的探討,也就能夠揭示出教師在嘗試著認同、接納、模仿新角色的同時,也必然存在著觀念、技能、心理等各方面的適應問題,幫助教師解決有可能會影響到其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的角色沖突。

作者:張艷民 殷華 單位:濰坊護理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艷偉.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角色轉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1).

[2]楊玲霞.新課程下如何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