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創建

時間:2022-04-09 10:47:54

導語: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創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創建

一、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的必要性

(一)發展性評價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證。對教師的評價只有從其發展的內部需要出發,激發其專業發展的動力,才能真正促進教師的自我實現,提高其專業水平。發展性評價是著眼未來、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最終目的的評價,在評價指標、程序、方法等各方面都充分考慮到教師的專業發展,關注教師個人的發展需求。

(二)發展性評價能緩解教師職業倦怠

由于教師個人情緒、學校管理制度、評價機制、社會需求等方面因素影響,高職院校教師中難免存在職業倦怠現象。發展性評價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教師個體差異,使其作為評價主體參與到整個評價過程中。教師對自身進行評價、分析與反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產生激勵作用,促進發現自身發展的瓶頸,更加順利實現突破和轉型。

(三)發展性評價能改革績效考核方向

發展性教師評價的特點之一是評價的結果不與獎懲掛鉤,雖然這在學校中的操作具有較大難度和阻力,但我們可以用發展性評價理論來指導績效評價,在評價內容和評價過程貫穿教師發展的理念,使考核目的逐漸去功利化,逐步更趨人性化,有針對性地為教師制定績效計劃和改進方案,豐富現有的“獎懲性”績效考核指標,使績效評價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師的發展。

(四)發展性評價能促進學校發展

教師個人發展不是孤立的,它與學校的發展是緊密相關的,沒有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將無從談起。發展性評價能夠激發教師自我提升的動力,教師可根據評價指標制定其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在學校中形成發展、向上的學術氛圍。這樣不僅教師個人的專業水平可以得到提升,也可將教師的發展融入學校發展中,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發展的雙重目標。

二、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依托,以高職教師的發展現狀為基礎,構建的過程必須經過科學的規劃、實施和不斷修訂的過程。評價體系的構建不能以學校領導的主觀意愿和喜好行事,而是要根據教師發展的內在規律。因此,我們要尊重教師自身發展需求和學校、社會對其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學和教師發展的一般規律,科學地制定評價指標,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

(二)整體性原則

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要立足于教師的個人成長、專業發展和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制定評價指標時要堅持高職教師發展的連續性和一體化,既實現教師入職評價、在職評價相互統一,又體現教師在個人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雙重目標。

(三)主體性原則

高職教師是教育的主體,所以更應該是參與自身評價的主體。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必須以高職教師為中心,充分考慮高職教師的特殊性和個體差異性,要圍繞教師的個體成長、專業發展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制定評價指標,并使教師全面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從而充分調動教師作為評價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教師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

(四)針對性原則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對教師的能力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應針對高職教育特點制定適用的指標體系。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應使用不用的評價標準,確保對高職教師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即需對不同職稱、處于不同崗位的教師實施差異性評價。不加區別的采用相同標準評價所有教師不僅缺乏科學性、可比性,更加不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師資隊伍結構優化。

三、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評價價值取向

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高職院校要轉變教師評價的取向,弱化評價的行政色彩,不以獎懲為唯一目的,要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在傳統評價制度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可行、民主、公正的評價體系。學校有關部門需根據學校發展和教師個人特質配合教師制定個性化的中、長期職業規劃,利用評價結果的反饋功能,使其實現自我調控和自我完善,最終促進其專業成長。

(二)針對高職教育特點制定評價指標

構建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要借鑒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更要針對我國高職教育的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要突出行業性、職業性和實踐性。高職教育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制定教師評價指標時,要側重對實踐教學及教師到企業調研、到生產一線進行實踐鍛煉的考核,增加對有利于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內容的考核權重。此外,要逐步完善高職教師科研工作評價標準和制度,使教師平衡教學與科研的精力分配,實現教學、科研均衡發展。

(三)評價主體互動化

高職教師評價應由人事、教務、科研、督導、系部等多個部門協調配合完成,但教師個人應該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從評價決策,到評價實施,再到評價反饋和評價監督,教師應該全程參與,評價過程應堅持教師“自評”為主,其他部門“他評”為輔的原則,這樣才能有效激發教師自我完善的熱情,并達到對評價權利的有效制約或制衡。

(四)不斷提高評價的針對性

高職教師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基礎理論課教師,一類是專業理論課教師,一類是職業實踐課教師。[2]前兩類教師的教學主要強調的是基礎性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因此在評價時可加強對其教研教改能力及自身發展的評價;對于職業實踐課教師,則要加強對其實踐操作能力及指導學生能力的考核。此外,對處于不同階段的教師也應采用不同評價標準,如對骨干教師可選擇示范能力、輻射能力、指導能力等評價項目,而對新任教師則可選擇的規范性的評價項目。[3]

(五)將量化評價與發展性評價有效結合

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并不是要完全摒棄傳統的量化評價,因為這兩種評價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和評價側重點。我們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將可量化的指標量化,不可量化的指標則加以描述性分析。量化的評價方法缺乏動態分析,很難指出教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癥結及成因。在對教師進行發展性評價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訪談、問卷、討論等方式進行評價,這樣便能更加及時、準確地反映教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用定性評價來統整定量評價。

四、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構建

教師評價的復雜性,決定了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標準必然是多層次、多維度、靈活有彈性的。筆者根據前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嘗試從素質指標、能力指標、績效指標等三個一級指標、道德素質、專業精神、身心素質等十個二級指標和若干三級指標構建了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見表1)。高職院校在應用該指標體系的過程中,可根據自身特色和發展階段,按照對不同類別教師的要求,選取相應評價指標并設定相應權重,形成若干個評價領域模塊,對教師進行評價考核。

(一)素質指標

高校教師素質指標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職業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較難進行量化,需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定性評價的方法對教師進行觀察和評價,以獲得較為準確的評價。1.道德素質指標。道德素質是對高職教師考核的最基本指標,其應該具備最基本的道德情操,能夠嚴于律己、為人師表,并有為教育事業奉獻的精神。2.專業精神指標。專業精神包括專業鉆研精神和專業服務精神。專業鉆研精神是指教師對本專業的熱愛、執著,并樂于學習的精神,并有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的需求;專業服務精神是指教師用本專業的知識為學生、社會服務的精神,它是衡量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重要標準。3.身心素質指標。高職教師必須要具備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具有較好的與師生進行溝通、協調的能力,且能夠抵御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二)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反映了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專業發展等方面要達到的能力要求。該項指標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可以從教師的行為中直接反應出來。1.課堂教學能力指標。課堂教學能力指標主要考核教師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教學、指導學生的能力以及課堂掌控能力等方面。2.實踐教學能力指標。為了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本評價體系中著重突出了對實踐教學的評價。3.科研能力指標。教師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主持、參與各級各類教科研項目、撰寫學術論文、參編教材著作、發明專利等方面的能力。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對高職教師的考核不僅局限在教師的教學能力,而是逐漸關注其科研能力,對科研能力的考核權重也逐漸加大。4.綜合能力指標。綜合能力主要包括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學習能力等。學校應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專業和課程建設,促使其不斷提高專業能力,不斷為專業和課程建設出謀劃策。同時,教師應該具有學習國家教育政策和高職理論的學習能力,并積極參與同行、同專業的交流。

(三)績效指標

績效指標主要反映高職教師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教書育人指標、“四技”服務指標及績效教育指標。1.教書育人指標。教學效果好、學生成績優異,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品德,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獲得全面的發展。2.“四技”服務指標。高職教師要積極參與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應用等社會服務,積極參與企業合作及企業員工培訓,為學校爭取更多經濟和社會效益。3.繼續教育指標。把高職教師的繼續教育納入考核指標,可以促使教師不斷努力提高其學歷層次,同時還可促進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五、結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對高職教師的評價應體現不同的評價理念,具有與普通高校不同的評價側重點。構建一套適合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教師評價體系,能夠較好地實現對教師進行科學、全面評價的目標,同時也能夠滿足教師職業發展和自身素質提高的需要,推動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有利于構建高職教師終身學習體系。

作者:阮彩霞工作單位: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