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建設探索
時間:2022-03-01 11:00:54
導語: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建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產教融合和創新創業等政策的落實需要高職院校有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團隊,當前松散的項目式科研團隊已無法滿足高職院校發展的需要。該文在分析當前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現狀基礎上,提出以校地共建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依托建設緊密型科研團隊,解決目前科研團隊存在經費不足、項目欠缺、缺少科研條件和無法保障科研時間等難題。同時以緊密型科研團隊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產教融合和創新創業的發展。
[關鍵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高職院校;科研團隊
一、引言
高職院校是服務地方經濟、產學研深度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主體[1]。在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專業建設是主體,學科競賽是亮點,校企合作是重點,科研是點綴,直接結果就是在高職院校沒有緊密意義上的科研團隊。在國家推進創新創業和產教融合等政策的指引下,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在賦能本地產業發展上的作用逐漸凸顯,企業技術研發、技術轉移轉化和人才培養都與科研團隊息息相關,培養緊密型、創新型科研團隊在高職院校建設中逐漸成為共識,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開始探索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的建設和發展。如黎明職業大學陳婷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韋清提出的協同創新模式下的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建設[2,3],岳陽職業技術學院的胡海林等人提出的多元化和跨學科科研平臺建設措施[4],以及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袁霞提出的教師、學生和企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混合科研創新團隊模式[5],上述文章都對科研團隊建設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諸多有益的建議和措施。但深入研究發現,目前高校的科研團隊建設還是基于松散型模式,更多從考核和機制等方面進行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建設的探索。為了賦能產業發展,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如“雙創中心”、孵化器、開放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和研究院等。研究院側重于前瞻性和基礎性技術研究,以本科類院校為主,其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貼近產業,側重應用型技術研發和產業服務,適合高職類院校建設,作為產教融合的橋梁和紐帶。本文結合自身團隊建設經驗,在深入研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屬性和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基礎,解決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組建難、發展難和考核難等問題。
二、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現狀
高職院校的建設重心是專業建設。通過建設高質量的專業,促進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服務產業發展,是職業院校一直以來建設的重心。在“雙創”和產教融合政策背景下,高職院校科研的重要性開始顯現,沒有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科研團隊,“雙創”和產教融合都難以推進,或者流于形式。以研促教、以研促賽、以研促產才能夠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同時培養高質量的教科研團隊。科研團隊建設不再是高職院校的點綴,而是高質量高職院校建設的重要一環。技能型人才培養定位,以及受師資水平限制,當前高職院校科研團隊比較松散,基本以項目式科研團隊存在。縱向項目申請前臨時拼湊科研團隊,具體實施過程中,很少有團隊成員參與,基本上拼湊出來的團隊成員只負責簽字,很少參與具體科研工作,項目負責人獨自申報,獨自研發,獨自結題[6]。在橫向課題研發中,由于必須做出具體科研成果,團隊成員參與度比較高,但項目結束也會自行解散。高職院校的另一種科研團隊是平臺式,即校內的研究所和研究院,這種類型的科研團隊屬于緊密型,屬于高職院校內的科研中堅力量。高職院校的科研缺乏政策支持,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科研時間無法保障,學校的考核主要是教學、學科競賽和課程建設[7]。教師科研缺少激勵機制,多數是為了完成年度考核,為科研而科研,不是為了解決科學問題或技術問題而進行研發,直接的結果就是科研成果較少,項目質量無法保障,服務產業功能弱化。破解高職院校科研問題,首要任務破解科研團隊建設,包括項目經費保障、科研考核機制、科研條件(儀器設備和時間等)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可以作為科研團隊建設的途徑之一,破解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科研難題。
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賦能作用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作為政府支持下技術和產業服務機構,其功能定位非常明確,包括技術研發、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契合高職院校的定位。開放實驗室和研究院專注于創新性研究和企業技術難題研發,在研發過程中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以及學生的職業技能;“雙創中心”和孵化器搭建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協同創新中心是校企合作的橋梁,也是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平臺。通過校地合作,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利用校地兩方的政策支持,破解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的難題,保障緊密型科研團隊建設。(一)科研團隊建設的保障校地共建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能夠獲得政府資金支持,為科研方向和科研目標的設定給予保障,解決科研團隊松散,以及科研成果碎片化問題;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依托,結合研究基礎,申請各類縱向項目容易獲得認可,擺脫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無法完成科研項目的已有認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公共技術服務性質,如幫助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和知識產權等服務,替代教師的教學工作量,保障教師的科研時間;高職院校設備投入主要是實訓設備,以學生培養為主,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可以由地方政府投入資金購置研發設備,為教師的科研創造條件。(二)校企合作的保障不論產教融合,還是現代學徒制等政策,企業的積極主動性都比較低,從利益層面思考,他們沒有看到高職院校的技術服務能力,僅僅看到了學生的勞動價值。相對而言,企業對校地共建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認知度較高,企業愿意把項目研發委托給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而不愿意給臨時搭建的松散科研團隊。另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能夠為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帶來政策支持,如聯合項目申報和高新技術企業申請等。校企高質量合作能夠為緊密科研團隊建設提供支持,同時也有助于地方產業的發展。(三)人才培養的保障科研團隊建設的核心是科研人才的培養。松散的項目式科研團隊無法讓教師持續參與項目研發,教師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難以獲得持續提升,借助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教師能夠開展自有項目的研發,以及縱橫向課題的研發,不斷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學生參與教師的項目研發,借助平臺參加學科競賽,或借助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四、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
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體現在產學研,即服務產業、培養學生和技術研發,產業服務和技術研發是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主要功能,同時要兼顧學生培養。最優的建設方案是以高職院校的二級教學單位為主體與地方政府共建,教師的考核以科研和社會服務為主,兼顧教學和學科競賽,真正實現“以研促產、以研促教和以研促賽”。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作用在于促進科研團隊建設,同時帶動產業和教學,其功能應包括技術研發、成果轉移轉化、產業孵化。利用平臺資金培養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利用縱橫向課題鍛煉教師的技術研發能力,同時搭建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平臺,提升教師的產業服務能力。以平臺促科研,以科研建團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多元性有助于破除當前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建設中的障礙,是高質量緊密型科研團隊建設的途徑之一。(一)優化人才引進和團隊組建機制。基于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高職院校需要根據院校本身的科研服務發展目標與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目標,明確科研團隊組建的目標。結合行業的技術發展、企業的基本需求優化人才引進和組建機制,以全職和兼職的方式引進科研團隊人才,讓教有余力的教師進入科研團隊,充實科研團隊的人才流動機制。高職院校本身需要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根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服務宗旨設立特聘崗位,引進一批有技術、有能力、有行業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分層次選拔不同專業的技術人才,在組建團隊之后通過培訓活動整體提升科研團隊的創新水平。(二)完善人才培養和團隊管理機制。高職院校需要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依托,實施各類型的人才培養項目,培養科研團隊的優秀學者、骨干,提升團隊的整體科研能力。高職院校可以根據科研人員的專業需求建立技能工作室,培養能夠解決技術難題的人才,還可以建立教師發展中心,強化團隊成員的綜合職能。科研團隊可以與企業展開合作,制定標準化培養體系,讓教師以職工的身份進入企業,在學習實踐技術的基礎上創新理論成果,提高科研教師的應用研發能力,在企業中進行技術交流。培養一批實踐能力較強的專家,讓高職院校成為學術交流匯集的中心,保證學校骨干教師的管理職能。(三)實施團隊評價與激勵措施。高職院校在構建科研項目團隊時,需要根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考核要求,建立屬于團隊本身的考核評價體系,對課題創新度、重大科研項目成果、高層次科研獎勵等進行量化管理,考核和驗收各階段項目任務的完成度。根據各任務階段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和驗收,修改團隊激勵措施,對創新性較強的科研團隊提出資金資助、研究條件更新和薪酬津貼獎勵,在給予科研團隊大力的支持下,讓科研團隊提升對科研活動的使命感和熱情。
五、高職院校構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影響因素及改進策略
(一)定位科研服務。目前國家和省市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高職院校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科研服務,推出相關政策,鼓勵高職院校構建基于公共服務平臺的科研團隊。因此,高職院校也需要高度重視科研服務工作,在校內針對各項科研服務制定措施,加大對各項科研項目的投入力度,鼓勵各類優秀教師運用專業能力,開展基于平臺的科研服務,組建多種形式的科研團隊。基于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上報多層次的科研項目。此外,高職院校還需要根據科研服務的目標和服務對象,精準定位科研項目的層次、專業范圍、科研方向,集中能力攻克科研難題。不同于本科型院校,高職院校的教育活動圍繞職業技能,因此,科研項目也應以實際應用為主,貼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人才需要。在開展各類科研服務時,高職院校需要瞄準企業的產業升級、產業結構以及生產研發,根據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開展服務。高職院校在定位科研服務中,還需要利用專業優勢為各類型的企業提供科技服務,形成良好的科技服務形象。(二)科技服務管理制度。高職院校在構建科技服務管理制度時,首先需要明確科技服務與管理的關系。在開展各類型科技服務中,主要將計劃實施、組織協調、監察監督納入管理制度中。良好的科技服務管理制度可以保證科技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高職院校可以從領導層面和實際工作層面構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執行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促進科研團隊創新性的完成科研任務。(三)科技服務經費投入。科研經費的投入直接關系到科研項目是否能順利進行,科研項目的資源、科研項目的實際工作內容都需要產生一定的科研經費,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在科研工作的各個階段投入經費。在前期投入設備儀器的經費,在中期和后期將資金投入到人才培養方面,定期培訓科研人員的專業能力。此外,高職院校還應該不斷根據科研項目的進度,購置先進的科研設備、圖書資料,打造一流的科研軟硬件設備,并根據科研項目的可執行度和創新度,加大啟動經費投入,建立與企業接軌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產學研協同的創新中心,有效保障科研服務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科技形象,改變社會對高職院校固有的態度。在投入科技服務經費時,高職院校需要先審核科研項目的可執行性,避免科技服務經費投入無效,讓科技服務與科研經費成正比。(四)科技服務人才。高職院校科技服務的主體是專業教師,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根據院校的辦學情況,了解專業教師開展科技服務的積極性、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實際操作水平的高低、專業前沿動態的了解程度、企業實際生產與發展的了解程度。不斷調動專業教師開展科研項目的積極性,通過定期培訓、科技交流、制度激勵等打造一流的科研服務團隊,并根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不斷促進專業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通過共享行業數據促進專業教師科技服務能力的提升。(五)與行業企業的關系。高職院校在開展科技服務時,需要掌握行業和企業的實際需求,也就是說,無論哪種科技服務都需要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依托,以行業和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基礎,構建基于企業的科技服務。著眼于企業的實際問題,瞄準企業的產業鏈發展,與企業接軌。在研究科研項目之后,將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的實際操作,實現高職院校科技服務的效果。高職院校需要根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企業實時溝通和共享產業發展情況,建設協同創新、共同科研的體系,及時準確地與企業進行合作,通過科技服務平臺的合作,利用共享設備、共享人力等資源更好地展開創新性研究,將專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運用到企業實際中去。
六、總結
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的現狀是松散的項目型團隊,科研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偏弱,企業認知度低,其原因是缺少體系化的科研,成果碎片化,在縱向課題申請中無法與本科類院校競爭,橫向項目合作質量偏低,破解上述原因的辦法是增加科研經費和提升項目質量。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科研和公共服務屬性能夠獲得社會認知,申請到更多的縱向和橫向項目,錘煉教師的科研能力,平臺的支持經費增加教師的科研自由度,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結合社會服務考核,定能夠建立高質量緊密型的科研團隊。
參考文獻
[1]成林.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建設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8(12):95-96.
[2]陳婷.協同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的建設研究[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9(3):8-11.
[3]韋清.協同創新視閾下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組織模式研究[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3):11-14.
[4]胡海林,尚云峰.地方高職院校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的困境及對策[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2(6):44-47.
[5]袁霞.高職院校科研團隊組建現狀與措施[J].職業教育研究,2013(8):41-42.
[6]鄭小燕.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創新能力研究[J].高教學刊,2015(16):27-28.
[7]羅金鳳.新發展時期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創新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4(36):32-34.
作者:張海力 彭澤民 施瑩弘 單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院
- 上一篇:服裝素材網站運營分析
- 下一篇:工程建設管理風險分析與控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