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

時間:2022-10-29 02:07:00

導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

摘要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不少弊端,尤其是課堂教學模式更為陳舊。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建立以“研究性學習”思想和方法為指導的有關教學新模式,各種有效教學模式的整合利用,將會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或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效率和質量

一、問題的提出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公民道德教育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等的基礎必修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有關調查統計表明,一些高校,特別是一些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滿意率還不到2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的實施是令學生乏味而反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須改革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索積極新的教學模式。作為思想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單位和教師,應該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改革意識和創新意識,勇敢地承擔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的大任,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作出積極貢獻。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改革的切入點也具有可選擇性。選擇從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入手,其現實性和可操作性都顯而易見。何謂教學模式?所謂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教學模式是教學思想與教學規律的反映。教學模式具體規定了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師生與其他相關人士之間的教學活動、實施的程序、應共同遵循的原則及運用原則和實施活動時的注意事項,是師生、生生、師生與其他相關人士之間多方教與學的相互活動指南,教學模式能使教師明確教學應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樣做,后怎樣做等一系列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從而把比較抽象的教學理論化為具體的教學操作性策略。

當前不少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存在著傳統的“填鴨式”、“一言堂”,說教式等內容教條化、教學方法機械化、教學手段單一等弊端,學生的學習興趣受挫,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等主體作用難以發揮,造成這些弊端的原因就是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教師的教育思想落后,教學觀念沒更新,死抱舊的“教師、課堂和課本三中心”,這必然導致學生原有求知欲望的消減,自主學習興趣的消退,學習潛能長期埋沒而得不到開發,學習情緒受壓抑。教育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人,強調要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每位學生。“發現學生的價值,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教育人本論倡導的三大基本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應該喚醒每位學生的主體精神,讓每位學生在教師必要的引領下,都能自主地學會學習,學會活動,學會管理,學會生存和發展。

二、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激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活力,需要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都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造能力,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全面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起受廣大學生喜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模式,大膽探究,積極實踐,不斷完善。

教學模式的構建原則包括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研究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及創新性原則。建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模式必須要做到: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有利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透過復雜的社會現象,認識和分析社會問題,并學習解決社會現實問題。

筆者認為,借鑒正在實施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做法,把“研究性學習”作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的指導思想和方法之一,確能給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生機。“研究性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為本,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每位學生獲得盡可能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三、關于幾個具體的教學模式

根據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點和實際教學情況,我們積極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模式,以“研究性學習”思想和方法為指導,把它滲透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構建起“研究性教學(學習)模式”、“問題式導學模式”、“主題性研究模式”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模式。

(一)“研究性教學(學習)模式”。相對于教師的教學,“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來說,即是“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中增進觀察力、思考力和創造力,提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思想政治理論學科課程的特點和高職學生的總體特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每門課程或每學期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都將結合課程及教材內容,由教師或組織學生提出若干個課題(課題一般在現有條件下能夠完成,容易操作),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選擇各組喜歡研究的課題,按照“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制定具體實施措施——分析整理相關信息——組織選擇成果展示”的程序去操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性學習”的時間主要為上級和學校規定安排的學時。實驗證明,這樣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研究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并且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品德素質得到提高,能較充分地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有的功效。

(二)“問題式導學模式”。問題式導學模式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創設情景,師生共同設置問題,學生充分討論與教師適時點撥相結合,共同完成教學(學習)目標和任務的一種模式。其目的在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激活課堂研究氛圍,培養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壓縮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時間,以促進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工作就是適時點撥、引導或小結、總結。其主要操作程序是:“自主學習——創設情景——設置問題——小組討論——教師點撥——集體反思——成果分享”。其中“自主學習”是指學生按照事先要求的教學內容,先行自我設計學習,并努力發現問題,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創設情景”是指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選取一些能反映時代脈搏的重大時政、社會熱點以及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關且符合教學目標的材料,讓學生去琢磨、分析、理解、感悟,生成問題;“設置問題”是指師生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結合前一環節,生發、設置的富有傾向性、啟迪性和現實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去分析思考并力爭學習和學會對它們的解決。“小組討論”和“教師點撥”則是在“設置問題”后,由生生或師生合作進行設問解答的環節,這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通過討論和導引,教學(學習)的目標有望完成;到此,可由學生或教師就整個教學模式流程中的重點、亮點、收獲點或尚待繼續研究的問題作出小結或總結(反思),以深化所學,流下更深的印象;而最后的“成果分享”,一般也由小組選派學生代表作公開陳述,公布自己的學習研究心得成果,讓大家共同分享勞動所獲,體驗學習付出后的歡愉或艱辛。

“問題式導學模式”操作時應注意的事項:一是要求教師認真準備,精心備課和設計;二是不要拘泥于課程大綱或教材的編排體系或結構,要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的接受特點來取舍內容;三是選取的材料要具有較強的時代感,能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具有現實核心價值,還要注意材料的精要;四是問題的設置非常關鍵,問題要精簡實在,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較強的啟迪性,能使人生發聯想,催人思考,問題不要過于簡單或過于高難;五是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控制課堂秩序,避免失控或流于形式。

(三)“主題性研究模式”。所謂“主題性研究”教學模式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選擇一些與課程及教材相聯系的材料(比如,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突出人物及學生感興趣的其他主題),以問題為中心,采用主題鮮明的專題探討的形式進行教學的模式。這種模式是教學過程中一個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同樣可以不拘泥于課程大綱或教材的編排體系或結構進行,而是在教學計劃的總體指導下,隨教學進度在每課、每章、每節乃至某些合適的框題中采用。主題的設置要小而精,主題研究要為教學目標服務,設置的主題可以是緊扣大綱或教材知識點的專門性問題,也可以是覆蓋多方面問題的的綜合性問題,或是圍繞現實熱點、難點、重點人們急切關注的重要問題。問題的設置既要具有教育啟迪性,又要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解放學生的手和腦”,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做,方便主動去調查研究、收集整理信息材料,進行比較實際的分析思考。

“主題性研究模式”既不同于“研究性教學(學習)模式”,也不同于傳統的“授受式”、“說教式”等教學模式,其作用可以幫助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集中性地獨立分析、思考一些較深刻或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問題的,可以激起學生求知求解的創新思維火花;面對主題性的有價值的各種問題,我們的學生能夠多方位、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解析、解答,有助于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事業實踐中,從而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目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質量。實驗證明,“主題性研究模式”較為符合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素質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

四、結束語

本文研究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情況范圍有限,不一定有多強的代表性,之所以提出來,誠想得益于同仁們的賜教。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提及的三種教學模式還只是在有限教學范圍實踐中的一種探索,它們還需要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不斷論證、完善、充實。教師在使用時要隨著教育對象的不同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而定。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何種教學模式,它都不能“包打天下”,人們也不要期許用它解決一切教學或學習的問題。而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它自身的優點和不足,人們注意把它和其他相關的教學模式、學習途徑和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取長補短,則更能促進教學或學習效率的提高,效果的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