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及社會化
時間:2022-08-02 05:14:00
導語:思政教育及社會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提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合格、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社會化
大學生歷來是對社會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高智力青年群體,他們思想情感、道德觀念、意志品質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大學生作為一個積極、向上的群體,接受著正面、規范的理論教育,有較強的好學心理和良好的感知能力;其最先感受到社會多樣化的變化并在價值觀念上表現出來;接受的書本知識較多,參與的社會實踐較少,對社會的主、客觀認識不足;逆反心理強,對社會制度的遵從感減弱,個人主義增長……承擔著祖國興衰榮辱重大使命的大學生,其社會化的進程勢必被高度重視。
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學生社會化的必然性
社會化,即自然人通過主、客體的不斷作用,將外在的社會行為規范、準則內化為自我的行為標準,并逐步成為一個思想進步、心理健康、具有一定技能、對社會有用的人的過程。教育,即通過培養人的活動而作用于社會,促使受教育者從無知轉化為有知,從沒有良好品德到有良好品德,從身體軟弱轉化為身體強壯,以及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觀念轉變為行為、習慣等。教育的目的,是把人類已有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的經驗、技術、理論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內在素質,其實際意義在于輔助受教育者完成社會化、作用于社會。從這一角度可見,社會化與教育目的相通,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大學生成長的背景和現實條件,決定了教育是大學生完成社會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盡管提出了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的要求和設想,可以廣泛運用大眾信息媒體進行教育,且經濟活動、政治活動、文化活動、家庭生活等也被賦予教育的職能,事實上,學校教育是大學生社會化最為高效、可靠的教育方式,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學校教育的一條極其重要的途徑。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不僅使大學生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發展,而且是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社會成員的有力保障。作為一種社會化途徑,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具有雙向性:不僅對實施教育的社會化主導力量有益,也對受教育的社會客體有益,它既是客觀的,又具有社會性。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政治立場有明確的導向作用、對大學生行為起調控作用,對大學生日常心理進行指導與幫助。是大學生社會化的燈塔,同時也為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道德社會化提供服務和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學生社會化的途徑和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承擔著“資政”和“育人”的雙重功效,其通過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途徑對大學生社會化發生作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系統性、可操作性,使大學生在如此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更好的轉變自己的社會角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根本,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大學生社會化的前提和保障。相當部分的大學生在注重實現自我的同時,往往忽視和拒絕貢獻社會,在自我與社會之間未尋求到合理的平衡點,從而削弱了其社會責任意識。大學作為一個活動及社會影響復雜的高級文化教育機構,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通過“兩課”教育、積極分子培養、樹立先進典型等方式,引導大學生從實際出發,用進步的思想和廣博的知識武裝自己,培養大學生吃苦在先,享樂在后,積極為社會建設作出貢獻的情操,使大學生把自身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腳踏實地的完成進入社會前的最后準備。
(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指引社會化方向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痹诖髮W生社會化的過程中,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只有熱愛祖國的人,才能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以一顆積極、虔誠、上進的心,完成社會化的每一步,而最終成為一個優秀、成熟的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軍事訓練、參觀革命英雄紀念館,聆聽愛國主義講座,傳唱紅色經典歌曲等方式,使大學生明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應好好珍惜,并將這一認識內化于行動之中,自覺把愛國情感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用實際的愛國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三)以公民道德教育為前提,奠定社會化基石
道德教育是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漸進的過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錘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其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得到培養,使其在參與中培養友善、禮貌、誠信、勤儉的道德行為。其次,結合拖欠學費、考試作弊等身邊現象的分析、引導、教育,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此外,還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教育的特點,利用校園文化、教師人格影響等因素,讓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增強道德品質,提高社會責任感,完成社會化。
(四)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提升社會化成果
素質是先天遺傳加后天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內在的、綜合的、整體的素養,是一個人對客觀世界和周圍事物的態度、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體體現。通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大學生視野得到開闊,角色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得到加強,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社會交往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為大學生踏入社會,轉變角色做好心理和行為方面的準備,使其有條件成為高瞻遠矚,勇于開拓,擁有較強適應能力和決策能力的社會成員。
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學生社會化的重要意義
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提出的對清華大學同學和全國青年的三點希望,指明了當代青年人未來努力和發展的方向。大學階段是個人社會化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是大學生人格發展的一個決定性階段。而社會的急劇變化造成了大學生社會價值體系失調,其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呈現多元化,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相應變得模糊。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地滿足人的思想道德發展需要,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夠不斷地創造和實現這種發展價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課堂教育、社會實踐等方式使大學生既扮演“社會學習者”,又扮演“社會參與者”,使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能夠入耳、入腦、入心。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又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我國的大學,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對完成學業的大學生而言,其應該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全的人格心理。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人與社會具有雙向互動關系。大學生以什么樣的姿態迎接時代的挑戰,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當代大學生,承載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如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合格、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上一篇:局長在安全專題會發言
- 下一篇:和諧校園視線下高等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