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學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4-04-08 16:20: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思政教學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思政教學調研報告

篇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利益格局深入調整,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導致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增大,各種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社會形態多元化、群體多層化、價值多重化、誘惑多樣化、問題具體化等諸多新課題。如何緩解人的心理壓力、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實現人的自身和諧,已經成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維護團結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課題。

一、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的主要內容

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人類自覺意識提高的反映。簡單的說,人文關懷就是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心理疏導,是利用心理學知識改變人們的心理認知、情緒、行為和意志,達到消除癥狀,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方法。心理疏導的過程,其實質是不斷消除內心不和諧因素,有效增加內心和諧,最大限度創造和諧心理的過程。"疏導"不僅建立在對對象的尊重上,且貼近對象的實際需求。

在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中,筆者認為,人文關懷是指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人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心理疏導是指幫助人們進行一定的心理調適,使其不良情緒得到宣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或者為進一步實施思想影響創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條件,或者在進行心理調適的過程中解決思想問題。

二、深刻理解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的科學內涵

"人文"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而又很難確切指陳的概念,"人文"與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獨立人格、人的個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義、人的理想和人的命運等等密切相關。"人文"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易經》賁卦的象辭上講:"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為:天生有男有女,男剛女柔,剛柔交錯,這是天文,即自然;人類據此而結成一對對夫婦,又從夫婦而化成家庭,而國家,而天下,這是人文,是文化。人文與天文相對,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會人倫。人文區別于自然,有人倫之意,區別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義;區別于質樸、野蠻,有文明、文雅之義,區別于成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義。可見,人文,標志著人類文明時代與野蠻時代的區別,標志著人之所以為人的人性。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人文關懷的集中體現。人文關懷可以傳遞人間的公平、正義、同情和理解,使人人都盡可能擁有尊嚴、享受寬容。只要有人文關懷存在,人間便會有良知和情義,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也就能讓更多的人一起享受。人文關懷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

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

關懷人的精神生活。人文關懷包括層層遞進又密切相關的幾層涵義:

1、承認人不僅作為一種物質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認人無論是在推動社會發展還是實現自身發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3、承認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統一、作為手段和目的的統一。

4、尊重人的主體性。人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主體,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主體,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質的主體。

5、關心人的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不僅關心人物質層面的需要,更關心人精神文化層面的需要;不僅創造條件滿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著力于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滿足。

6、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應當是自由、積極、主動的發展,而不是由外力強制的發展;是各方面素質都得到較好的發展或達到一定水平的發展;是在承認人的差異性、特殊性基礎上的全面發展,是與個性發展相輔相成的全面發展。

三、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在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除了具有一般性內涵,還有其特殊性。在交通行業,由于其行業性質等客觀原因,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對于思想政治工作來說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現實需要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這個概念要求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必須高度注重對交通行業員工本身的關心,充分發揮、激發員工的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交通思想政工作不能停留在過去的一些行之有效辦法上,通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輔導報告、形勢任務教育等政治學習等形式組織學習,內容和手段比較單一,成效還不是十分明顯。因此,"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不僅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交通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2、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是構建和諧交通的迫切需要

人是社會的主體,構建和諧交通在本質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是一個人身心(特別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狀態,主要體現為人在現實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種平和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根本上是由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的。實現人自身和諧,是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保證和基本價值追求。只有員工的自身和諧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諧有序的內心世界,才能夠具備應對市場經濟、改革發展中給員工所帶來的各種心理矛盾沖突和巨大的心理壓力,才能不斷增強員工應對不同變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才能不斷培養適應能力。

所以,交通思想政治工作要積極推動人的自身和諧建設,努力探索在新的條件下有效提高員工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覺地在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正面教育等重要環節建立起良性互動的應對機制,營造培育和諧心理的氛圍,為構建和諧交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環境保證。

3、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需要。

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時期,經濟社會轉型帶來的心理不適困惑著很多人。容易產生焦慮浮的心態和躁狹隘偏執的情緒,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總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社會虧待了自己,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喜歡對別人吹毛求疵,有苛求計較之心,無寬容體諒之意,生活無節制,工作不自律,輕視別人和它物,使人因緊張而無法保持心理平衡,無法控制自己,甚至失去理智,進而影響和諧交通、和諧社會的建設。

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就是運用心理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從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出發,通過解決工作對象的心理問題,有效解決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困惑,減少焦慮、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狀態,改善人們的非適用行為,包括對人對事的看法,人際關系,促進人格成熟,以有效且適當的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狀態來面對壓力、處理問題和適應生活,幫助他們維護和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達到和諧人際關系的目的。

篇2

[關健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而實踐教學是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現狀

近年來,許多高職院校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卓有成效,教學經費落實基本到位,以評促建效果較顯著,較好地達到了高校思政課建設的目標要求。但思政課實踐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百花齊放、良莠不齊、評價體系不一,面臨著教學活動難組織;教學模式難創新;學生興趣難提高;領導重視不足、實踐教學往往流于形式;實踐教學不規范;經費不足等一系列難題。

二、推進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從高職教育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以就業為導向,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以改革考核方式為突破口,按照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的要求,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深化教學研究,拓展教學空間,形成鮮明特色。

(一)不斷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

搭建實踐教學三個平臺,即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校園實踐教學模式和社會實踐教學模式。高職院校要加強領導、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形成"一優三講三突出"的實踐教學模式。"一優"即優化實踐教學內容,"三講"即教學過程中講目標、講難點、講思路,"三突出"即突出新、突出活、突出好。

(二)不斷豐富實踐教學具體模式

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創新,就必須與時俱進,集實踐性、針對性、生動性于一體,注重學以致用,把握時代脈搏,緊扣社會熱點,圍繞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一系列講話精神、學習焦裕祿精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手抄報制作

為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培養學生做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發動各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制作手抄報,評選優秀作品全校展出。

2.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開展主題演講和辯論賽

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理想、誠信、愛國、和諧社會、我心中的偉人、我的中國夢等主題演講,以小組為單位撰寫演講稿,評選出優秀作品代表演講。

3.開展時事課堂,形成品牌效應

為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提高政治敏感度和鑒別力,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國內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巨大變化和熱點新聞,按自然班分組制作PPT,推薦學生進行5-10分鐘匯報,時事課堂的主題、內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主題演講、新聞播報、舞臺表演等。教師即時點評,每組提交一份PPT。

4.組織模擬法庭,增強法治觀念

模擬法庭是指選取典型案例,在仿真的狀態下進行模擬開庭審判,使學生在角色扮演的活動過程中學習、認知、理解相關法律知識和法律技術的實踐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司法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法律的認知能力、團隊合作、組織協調能力等。

5.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育人

利用暑假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宣傳黨的十精神和重要講話精神,學生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了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夢。提交總結報告。

6.社會調研

開展改革開放看我家--民生狀況調查,大學生信仰調查,大學生道德狀況調查等,通過社會調查,能夠更深刻地了解社會,增強學生的群眾意識、創新意識和科研意識。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每小組形成一份調研報告。

7."請進來"舉辦圖片展

結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組織黨90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績為主題的圖片展、學習雷鋒圖片展、黨的群眾路線圖片展等,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觀看,撰寫觀后感。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學習焦裕祿精神紀錄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宣傳片等。

8."走出去"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穩定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農講所、烈士陵園等)進行合作,建設思政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代表赴基地參觀、學習。與地方政府、村委會、學校、養老院等部門在思政教育方面進行合作,為實踐教學提供穩固的平臺。

(三)充分利用網絡,構筑網絡實踐教學模式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強化網絡思政教育的積極效應,克服網絡的消極影響,是擺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首先,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頁和精品課程網站,引導學生網上學習。其次,構建現代、人性化的師生互動界面,通過QQ群、微博、微信等渠道暢通教師與學生交流。

(四)加大培訓,提高思政教師指導實踐教學水平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思政教師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高尚的道德素質、高深的知識素養。培訓思政教師對實踐教學的內容、方式、手段、考核等進行探索、改革和創新。思政教師要用淵博的學識征服人,用高尚的形象感染人,充分發揮人格魅力,實現"說教"與"示范"的有機統一。

總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是一項嚴肅重大的政治任務。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必須堅持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運用相關理論,針對實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逐步完善其針對性、實效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篇3

【關鍵詞】“微時代” 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045-02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學生通過各種途徑隨時都能接收并傳播教育信息。在此情形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思政教育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應順應形勢的發展,在教學主體、課內教學內容以及實踐性教學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體說來,可從以下方面采取教學策略。

一、增強思政理論課教學主體的“微能力”

所謂微能力,是指在互聯網背景下接觸、解讀、使用微博、微信及信息時所具有的能力,包括對微博、微信功能和特征的認知,對微博、微信信息的識別能力,使用微博、微信傳遞信息的能力。教學主體即是思政理論課教師和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員。“微時代”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新視角,思政理論課教學工作應順應微時代的發展,適應和掌握微時代的新特點,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微能力”,實現自身的創新。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運用“微技術”的能力。具體如下: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應積極認知“自媒體”。所謂自媒體,是指以個人傳播為主,以現代化、電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媒介。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絡社區。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應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掌握網絡交流和溝通技術,充分運用博客、微信、網絡論壇、BBS等交流平臺,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引導、心理調適等活動。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要熟練掌握網絡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即學會靈活運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在網上獲取及時的時事政治和思政信息,并運用網絡終端技術提取、閱讀、吸收、存儲、回應信息,為深入開展思想教育理論課提供信息基礎。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要掌握建設網站、維護網站以及網頁制作的基本技術,制作并推廣思政專題網站,鼓勵學生參與網上互動,正面地開展思政理論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網絡社會環境,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的網絡輿論引導能力。青年大學生朝氣蓬勃、具有激情,但他們缺乏人生經歷,思想比較單純,對有些事情的認識容易陷入理想化和片面化。尤其是網絡上眾多負面的價值觀念、理想判斷以及虛假信息、不良信息的傳播,容易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對社會、政府的認識,影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如果引導不善,負面的網絡輿情將對社會公共安全形成較大威脅。為此,為了守護網絡陣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增強網絡輿情的引導能力。教師除要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外,還要提高自己的網絡應用技術。處于思想政治宣傳工作教學一線的教師,應堅持用發展著的武裝大學生,努力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正確方向,應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輿情應對能力,以疏導而不是封堵的方式,以正面宣傳、主動解釋的方法,培養青年大學生網民的理性精神,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客觀評判能力和對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使大學生不為“假新聞、假事件”以及“假理論”所左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培養大學生認清楚網絡上眾多錯誤理論和言論的能力,還要帶領學生堅決的與其做斗爭,以守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

二、深化思政理論課課內教學改革

慕課教學形式的出現引爆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風暴。它是一種大規模的、開放式的網絡課堂。它通過課程知識點的呈現方式,每個知識點大約5-10分鐘的視頻,以短小的視頻課程出現在學習者的移動終端,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自由控制這些視頻,既可以反復觀看,也可以快進快出。這種慕課形式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

(一)利用形勢與政策課夯實思政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前沿性、主導性和思想性。一是引導學生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工夫,在掌握科學理論上下工夫,在理論聯系實際上下工夫,切實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二是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通過歷史變化、現實成就、國際比較,引導學生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是深入準確闡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導學生深刻把握其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相互關系和實踐要求。通過持續全面深入地宣講,讓廣大學生充分認識講話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和理論品格,進一步增強學習貫徹的自覺性堅定性。

(二)以學生為中心,主陣地與多陣地、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課堂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主體向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堅守主陣地是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的職責,同時又要求思政理論課教師開辟課堂外的多個陣地。慕課的出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現主陣地與多陣地結合提供了堅實基礎。自主開發或利用先進院校已經開發的慕課讓學生的學習發生在上課之前,學生在上課之前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開展學習,自主安排學習的進程,教師也可以在線上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診斷與反饋,學生從“滿堂灌”的教學中解脫出來,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時效性進一步顯現。

圍繞傳播職業精神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弘揚以德為先、追求技藝、重視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開展好第一課堂的同時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職業精神養成的獨特作用,積極與企業合作,推進“三進”,即優秀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利用學校校史館、圖書館、文化長廊、校刊、校報等多種形式,發揮學校歷史沿革、專業發展歷程、杰出人物事跡的文化育人作用;發揮學生黨支部、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的作用,與政府、行業、企業合作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傳遞正能量的實踐育人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

(一)充分利用“微技術”,翻轉思政理論課課堂。將翻轉課堂理念融入到思政理論課教學中,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教師從灌輸式教學向互動式教學轉變。

1.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變成主動探究者。由于把學生當成學習主體,課前學生通過自媒體預先學習和了解教師將要上課的內容,到課堂上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研究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激發一些對理論知識感興趣的學生,還會更深入地學習和研究這些理論。

2.教師從灌輸式教學向互動式教學轉化。傳統的思政理論課對學生是“填鴨式”教學,課堂上的40分鐘往往是教師滔滔不絕、唇干口燥,學生卻在臺下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翻轉課堂后,教師通過提前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通過手機APP事先了解所學的內容和練習,提前思考將要學習的知識點,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和創造性,也能讓學生置身其中不再覺得無 聊,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成就感,甚至還能在課堂上培養出學生的各種意識,如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等。

(二)充分利用“微技術”,深化案例教學法改革。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它圍繞一定培訓的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相互討論來完成的教學形式。即教師需要收集大量案例素材,并對素材進行教學設計,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從案例引入到案例討論,再到案例點評。其特點有三:(1)鼓勵學生獨立思考;(2)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3)重視雙向交流。充分利用“微技術”,深化案例教學法改革,它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既要掌握“微技術”又要結合學生實際,運用、更新、研究和創新新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教師不能簡單地從網絡上移植別人的案例教學模式,而是要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堅持案例教學的自主性、啟發性優勢,同時融入理論講授精確性、系統性的特質。

(三)充分利用“微技術”,采用調查研究法拓寬實踐教學空間。實踐教學是思政理論課的重要環節。過去的實踐教學較少,有的話也大多是組織學生看錄像、看專題片、參觀校史館、博物館等活動,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充分發揮,導致實踐教學的時效性較低。“微技術”給實踐教學提供了廣大的空間。教師實施調查研究法,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寒暑假期間,通過走訪、訪談、發放問卷、個別調查、群體調查等形式了解調研對象,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傳媒進行調查研究或收集大量二手資料。其步驟如下:一是教師事先擬定調研題目;二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調研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三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調研和撰寫調研報告;四是學生通過展示調研成果,互評互學,教學相長。所以,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應結合調查研究和實踐教育等教學方式探索實踐教學,促使學生在調研中既理解掌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又鍛煉挖掘出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實踐教學落在實處。

(四)充分利用“微技術”,拓展思政理論課教學空間。信息技術時代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空間提供了優越條件。教師可采用多媒體工具和豐富的網絡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如:播出一小段視頻資料作為案例展開討論;教師利用QQ群、論壇、微信圈等途徑與學生互動,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困惑,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師通過網絡媒體搜索名家講座,推薦給學生;通過教學網站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等等。同時,校際之間也可通過網絡媒體加強溝通、學習與交流,還可以加強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之間共享教學文檔和教學心得,汲取同行的經驗,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科研等方面不斷地探討,改進教學方法,使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實現整體飛躍。

【參考文獻】

[1]龍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如何有效傳播正能量[J].紅旗文稿,2015(9)

[2]汪倩倩.慕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改革芻議[J].高教探索,2015(8)

篇4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許多調查都顯示中學生存在著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巢傳宣等曾對江西省2000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14.19%的學生具有心理問題,其中中度和重度占3.68%。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引起各方關注。為此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責任尤為重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

目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中卻存在著許多重大問題。

(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教師專業隊伍薄弱,專業人才不足,專職人員較少。沈之菲2013年對上海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69.9%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兼職人員,只有30.1%為專職人員。

(二)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水平不高,素質有待提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大多是“半路出家”,與學校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強烈需求不符。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小學校里持有心理咨詢師證書的教師只有22.8%。陳啟新2013年的一項調查里提到,對于心理健康一般知識,心理教師“很了解”的僅為20.85%,“了解一點”的為65.47%,“不是很了解”的為13.68%,近80%的老師在心理健康知識方面存在嚴重不足。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部分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能正確分析、判斷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輔導效果不能讓人滿意。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定位模糊,角色沖突嚴重,在具體工作上定位不清,與其他角色職責產生混淆,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缺乏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個人發展條件。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普遍都兼任學校的政治課、勞動技能課等其他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時候只是擺設,由此而來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邊緣化和不被重視感。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兼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指導原則的根本差異,很多教師在工作中體驗著與管理者角色、德育教師角色等很多角色矛盾和沖突。

(四)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中還有很多其他問題。例如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操作中,實踐能力不足,很多知識只限于理論,不懂操作;科研力量薄弱,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很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按部就班;繼續學習機會不多,成長空間不大;進行教育教學形式單一,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提升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地位和專業能力,徹底改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處境,完善教育效果。

(一)專業人才,專業發展

新《綱要》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大力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各地各校要制訂規劃,逐步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原則上須具備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

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性,應設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崗證書,教師憑證上崗。

(二)提供提升空間,創造提升條件

首先專業技術方面,應大力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業務培訓,外出進修學習,進行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等。可以根據個人興趣,發揮所長,制定不同方向的培訓計劃,如個體輔導技能、團體輔導技能和教育教學技能等。另外也可以制定不同階段的培訓方案,如新進人員培訓、提升培訓和高級培訓,使培訓更具針對性和影響力。

其次科研學術方面,每個區域至少應該組建一支科研隊伍,根據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不斷進行探討和研究,掌握最新研究動態,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最大程度上的支持和幫助。

(三)清晰定位,清楚工作

首先,要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業規范和崗位職責。只有有了明確的崗位職責和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工作中才能有據可依,有規范可遵循,這也是保障心理教師隊伍健康發展的根本措施。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德育有著根本區別,必須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業務管理機構,按照職責每年開展獨立的指導、培訓、督察和評估工作。

從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身出發,我們要在專業化的要求下,不斷反思,努力提升專業素養,積累經驗,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參考文獻:

[1]曾玲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勝任力培養初探.心理科學,2007,(4),977-978.

[2]邢延清.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勝任力研究.蘇州: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張愛蓮.心理健康服務人員核心勝任特征研究.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4]黃希庭,鄭涌等.關于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心理科學,2007,(1),2-5.

[5]巢傳宣,劉建平,熊紅星.江西省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新余高專學報, 2007, (1),91-94.

[6]崔景貴.學校心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心理問題與角色定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08,(12),4-7.

篇5

2.正確引導宗族文化構建和諧共同體——以福建省周寧縣禮門鄉貢川村陳姓為中心陳丙東,ChenBingdong

3.閩東畬族文化產業的個案分析——以寧德市蕉城區上金貝"民族村寨游"為例劉冬,LiuDong

4.發達國家行政內部監察的比較和啟示陳國淵,鄧劍偉,ChenGuoyuan,DengJianwei

5.析我國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權廖翔華,LiaoXianghua

6.福建省經濟競爭力評價——華東六省一市的比較研究劉偉宏,黃學敏,LiuWeihong,HuangXuemin

7.海西發展創意經濟的理論思考與政策取向韓麗嶸,黃家驊,HanLirong,HuangJiahua

8.成本與定價經營決策初探陳筱萍,ChenXiaoping

9.從金融危機探析我國居民消費不足的問題周潔,ZhouJie

10.地方銀行發展模式的思考——兼論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周建輝,ZhouJianhui

11.論唯物史觀的三大詮釋模式及其解構與整合李鍵,LiJian

12.對美外交戰略思想內涵與啟示黃一玲,HUANGYiling

13.淺談中國傳統和諧思想的當代價值及現實啟迪范世珍,FanShizhen

14.詩美:有意味的生命形式——以于堅《看海》為例王思韻,WangSiyun

15.論修辭范疇中"情~"合成詞蘇佳,SuJia

16.《故都的秋》寫作特色淺析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張義順

17.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構建節約型高校康碧芳,林貴東

18.福建省民辦高等院校國防教育現狀與對策謝志強,鄭麗關,劉博,余建通,羅順綢

19.寧德師范學院圖書館外文文獻現狀分析湯雯

20.淺議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李美秀

21.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科研管理現狀及對策王平平

22.淺談電子檔案的特點和管理措施周建英

23.中職語文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林云平

24.職業中專語文教學改革之淺見葉小梅

25.英語教學中文化背景知識傳授策略探析杜翠仙

26.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滲透謝瑞蓮

1.關于建設海峽西岸畬族文化列島的建議藍萬清,LANWan-qing

2.畬族史詩《高皇歌》所反映的畬族社會教育情況張春蘭,祁開龍,ZHANGChun-lan,QIKai-long

3.論洛克之財產權觀張育楠,ZHANGYu-nan

4.淺析酒店賓客投訴的原因及應對方法張發友,ZHANGFa-you

5.公平理論在現階段的突出意義徐新泉,XUXin-quan

6.基層地籍檔案管理規范化探析余曉榕,YUXiao-rong

7.建立臨時監護人制關注留守兒童心理仲玲,ZHONGLing

8.道德權利與法律權利辨析林心雨,LINXin-yu

9.廣西濱海旅游客源市場總體特征分析李丹楓,LIDan-feng

10.打造原生態農耕文明品牌大力發展閩東旅游產業江容眉,JIANGRong-mei

11.動車開通帶給閩東旅游業的挑戰及應對措施陳海堤,CHENHai-di

12.在實施環三戰略中推進旅游經濟發展林順影,LINShun-ying

13.閩東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吳梅芳,崔柳,WUMei-fang,CUILiu

14.加快交通運輸業向綜合物流服務發展的對策分析林晨,LINChen

15.春秋金文用韻韻例簡析徐新亮,XUXin-liang

16.人稱指示語的認同功能林斌,LINBin

17.寧德師院《大學英語》教學情況調查與分析姚正錦,YAOZheng-jin

18.大學畢業生職業成熟度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廖美玲,朱溢毅,LIAOMei-ling,ZHUYi-yi

19.探索高校貧困生認定的創新對策歐嘉煙,OUJia-yan

20.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措施姚文英,雷永漢

21.關于傳統文化與深化思政教育的思考鄭東亮

22.科學發展觀視域下高校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探析陳貴新,CHENGui-xin

23.高校辦公自動化建設的探討繆瑩,MIAOYing

24.學習時間學生做主——談語文教學如何尊重學生的學習時間楊居李,YANGJu-li

25.搭建小組合作學習平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陳曉暉,CHENXiao-hui

26.淺談英語技能訓練教學方法實踐俞翠芳

27.民間和鄉土美術是美術教育的寶貴資源張衛華,ZHANGWei-hua

28.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于一體——職業中專學校德育教學初探黃少懷,HUANGShao-huai

1.淺析共同危險行為行為人的免責事由金鑫,JINXin

2.實行一本制明確的量刑建議構建陽光量刑平臺楊明松,YANGMing-song

3.畬族文化研究的新收獲——2009年全國畬族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謝重光,張春蘭,XIEChong-guang,ZHANGChun-lan

4.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上金貝和云門畬族村之比較高學欽,GAOXue-qin

5.馬克思的感性世界及其本體論路向李鍵,LIJian

6.淺談我國負責任行政行為模式的構建——由庫珀行政倫理帶來的思考何文婷,HEWen-ting

7.列寧在新經濟時期針對"三農"問題的決策及對中國改革的啟示林本,LINBen

8.新時期培育海西東北翼旅游增長極初探——以環三都澳區域為例陳健平,CHENJian-ping

9.中心聚落、酋邦與中國的前國家形態林石,LINShi

10.試論晚明審美的新趨勢古板,GUBan

11.詩體變革視域中的解放區民歌體敘事長詩林木,LINMu

12.柘榮話的文白讀袁碧霞,YUANBi-xia

13.解構主義視角下《守望燈塔》的重新審視——論《守望燈塔》的女性主義立場林少晶,LINShao-jing

14.《清平山堂話本》中語義臨摹性對"動+了+[賓]+補"和"動+補+了+[賓]"語序形成的影響周曉飛,ZHOUXiao-fei

15.誰在翻譯?——女性主義譯論觀照下的譯者主體性游晟,YOUSheng

16.《孫子兵法》英譯本譯者主體性蠡測——以翟林奈、閔福德二譯本為中心謝道挺,XIEDao-ting

17.從主-述位理論看語篇中的英語長句漢譯潘高潔,范祥濤,PANGao-jie,FANXiang-tao

18.社會文化理論視角下的二語習得探究——以英語口語交際為例任遠,RENYuan

19.中學生英語文學素養現狀的初步考察胡麗英,龔帆元,HULi-ying,GONGFan-yuan

20.論語言意識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謝瑞蓮

21.英語的整體教學張蘭芳

22.在職研究生培養質量探析繆瑩

23.高校準畢業生離校心理剖析歐嘉煙,林騰輝

24.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招聘過程中若干問題的探討鄭少鋒,王平平

25.網絡時代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包小梅

1.畬族文化發展:經驗與戰略郭志超,GUOZhi-chao

2.閩東畬族居住格局初探——兼談閩東畬漢族群關系賴艷華,LAIYan-hua

3.閩東疍民的習俗與文化李健民,LIJian-min

4.從《金翼》看東南漢族的民俗及其象征意義陳興貴,CHENXing-gui

5.周寧上海鋼材市場調研報告孫紹旭,宋凌遷,SUNShao-xun,SONGLing-qian

6.把旅游業作為閩東加快發展的主導產業江容眉,JIANGRong-mei

7.論金融危機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影響黃亮,HUANGLiang

8.從一個繼承糾紛案看共同遺囑的效力王長河,應敏駿,WANGChang-he,YINGMin-jun

9.淺析道德權利與法律權利的關聯林心雨,LINXin-yu

10.淺談行政規范性文件的監督林立氣,LINLi-qi

11.價值澄清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生村官問題研究陳鈞寶,陳潛,CHENJun-bao,CHENQian

12.論國外公平分配理論與實踐對我國的啟示鄭常鱖,ZHENGChang-gui

13.對稱辯證法是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陳世清,CHENShi-qing

14.淺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形態及其果效林芳,章光園,LINFang,ZHANGGuang-yuan

15.唐溫麻縣的治所和長溪縣的置縣時間高學欽,GAOXue-qing

16.恩格斯的"現實主義"文藝觀再論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高松,GAQSong

17.論張愛玲小說女性的悲劇性命運李翠雯,LICui-wen

18.福建國際貿易復合型人才培養與雙語教學陳春玲,CHENChun-ling

19.新加坡雙語教育思想對我國高校雙語教改的啟示林方榕,LINFang-rong

20.淺談澳大利亞的大學教育丘怡,QIUYi

21.論高校教材招標的合理性林騰輝,LINTeng-hui

22.皮亞杰兒童道德發展理論對兒童規則教育的啟示張小蓮

23."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學習問題的探討曾勛勛,陳飛

24.我校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心理探究雷永漢

25.高職高專學生網癮傾向成因及對策初探龔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