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差距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0 03:36:00
導語: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差距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最早研究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差距的是貝克爾,他(1964)提出了較為系統的人力資本理論框架,并且通過分析發現,收入分配中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個人收入與教育程度的關系,教育程度不同的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也越高、教育程度越低收入水平也越低。隨后他和契斯威克(1966)的研究表明,美國各地區的收入不平等與教育不平等正相關,與平均受教育程度負相關。
教育平等的前提應是每個人都能承受教育費用,從而接受教育進行人力資本積累。Perotti(1994)研究指出,收入不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與人均收入水平有關。當教育費用相對于人均收入較高時,有利于使富人先接受教育,從而提高他們的人力資本存量,未來收益增加;而當教育費用相對于人均收入較低時,利于使大量的窮人也能夠接受教育,使得收入分配均等,收入差距縮小。
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教育費用也相應的逐漸增加,一些貧困生出現了無錢讀書的困難,教育助學貸款是資助貧困生上學受教育的有效途徑。奧肯(1999)認為,只有提高國家對高等教育的資助能力,即促使高等教育資助機會均等化,使得教育機會均等才能增加國民的人力資本存量,使得國家獲得更多效率和更多平等的道路,因而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格利高里奧和李(2002)以l5歲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為教育水平變量,以15歲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標準差作為教育不平等變量,以基尼系數作為收入不平等的變量,在相對完整的100多個國家的時序——截面數據基礎上進行似不相關回歸(SUR)估計,結果證實了在庫茲涅茨倒u型關系存在的前提下,教育因素,如較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相對平等的教育分布、政府教育支出等,在改變收入分配狀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差距代際傳遞
收入差距的代際傳遞是指收入差距以人力資本為中介在代際間進行傳遞。即收入較低且融資渠道不暢的家庭無力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用,使得孩子的人力資本存量較低,人力資本收益率低,最終轉化為與富裕家庭的孩子的收入差距。即所謂收入分配中的“馬太效應”。
貝克爾(1964)認為,處于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中的孩子,其在教育投資時面臨的資本約束是不同的,較富裕者愿意在孩子的人力資本方面多投資,即與貧困者家庭相比較,較富裕者愿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多花費支出,培育出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孩子,同時,他認為,具有較多人力資本的孩子,即受較多教育的孩子,未來的收益較多。而貧困者家庭則剛剛相反。因而家庭之間社會財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可能借助教育實現代際間的傳遞。Becker和Tomers(1979)進一步研究認為,在資本市場不完善的前提下,即個人和家庭在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時,如果面臨資金約束,無法方便地(或以較低的利率)從資本市場上獲得相關支持。此時,父母的收入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他們對孩子人力資本投資數額,從而影響到孩子成年時的工資收入。
父代的職業差異在父代中產生職業收入差距,這種差距將最終轉化為對子代人力資本的投資差異,Banerjee和Newman(1993)的研究證實,在資本市場不完善的前提下,收入不平等影響不同收入階層的職業選擇,職業選擇又進而產生收入差距,自身的收入差距將會影響對下一代人力資本的投資成本,進而人力資本投資成本又對下一代的收入分配產生影響。
戈斯塔·埃斯平·安德森(2007)指出,經濟匱乏對兒童的教育程度、之后的創收能力以及他們成年后也成為貧窮父母的可能性都存在負面影響。長時間的周期性貧困特別具有破壞性。父母要對子女進行投資。他們的資源越不平均,投資就越不平等,最終導致子女的收入產生差距。
由于數據要求的特殊性,該領域的實證研究并不多,僅有的幾篇國外文獻的實證研究均認為父母的收入水平將對子女的收入產生重要的影響。但陳全功(2007)通過對我國14省區609戶農村家庭調查結果分析,發現子女教育有加深父代家庭貧困狀況的跡象,子女接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一代家庭擺脫貧困的比例越高,并且能傳承下代家庭使其免受貧困;家庭貧困代際變動的教育斷裂點為15年(大專教育)。
三、結論與建議
由上述分析表明,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差距是相關的。教育不平等,人力資本存量存在差異,從而產生收入差距,相反收入差距導致人們受教育的機會不平等,從而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差距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為了縮小收入差距,改善教育不平等的狀況,我們應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擴充助學貸款的對象。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6年高中階段(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毛入學率分別為42.8%,42.8%,42.8%,43.8%,48.1%,52.7%,59.2%。上述數據表明,盡管高中階段的毛入學率逐年增加,但仍然很低。目前我國國家助學貸款的主要對象只限于普通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然而高中階段的低毛入學率使得大量初中畢業生由于家庭經濟貧困而無法繼續接受高中教育,因而有必要向家庭貧困的高中生也提供國家助學貸款,給低收入群體子女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提供充足而有力的信貸支持。
2.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對農村居民采取適當的傾斜政策。由于城鄉地區差異以及城鄉教育投資力度差異,農村居民收入不高,產生城鄉收入差距。通過加大投資和適當的政策可以增加農村居民受教育的機會,提高他們的生存和發展能力,進而提高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3.改革現行的義務教育制度。為了讓不同階層的人們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需要真正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甚至有必要將義務教育年限延長到12年,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基礎上延長學生人力資本積累年限,從而提高獲利能力,未來收益增加。
[摘要]近年來,收入差距受到很大關注,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本文分別從代內和代際教育不平等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和結果,并提出對我國收入差距相關研究的借鑒意見。
[關鍵詞]教育不平等收入差距代內代際
參考文獻:
[1]貝克爾.人力資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64.
[2]Beeke,G.S.&B.R.Chiswick,“Edlleationandthedistribution0feamirgs”.AmericanEconorrdcReview.1966.(56):358-369.
[3]Perotti,Incomedistribution,politicalinstability,andeconomicgrowth,EuropeanEconomicReview.40
[4]奧肯.平等與效率[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5]Gregorio,J.D.&J.W.Lee.“Educationandincomedistr/budon:newevidencefromcmss—countrydata”.ReviewofIncome&Wealth.2OO2,(48):395-416.
[6]Becker,G,S.andTomers,N·AnEquilibriumTheoryofDistributionofIncomeandIntergenerationalMobility[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79.87.1153-1189.
[7]Banerjee,A.andNewman,A.Risk-bearingandthetheoryofincomedistribution[J].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1,(58):211—235.
[8]戈斯塔.埃斯平-安德森.收入不平等與機會不平等[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4.
[9]陳全功.子女教育與家庭貧困的代際變[J].西北人口,2007,5.
- 上一篇:基層人行黨員教育論文
- 下一篇:開放課堂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