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德育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16 01:54:00
導語: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德育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自主德育的含義
德育是塑造人類論文靈魂的工程,更應從多角度、多方位注重人的發展。《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學校德育仍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德育評價仍然是困擾德育工作的一個難題。當前,市場化、功利化思想日益盛行,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受到巨大沖擊。而對大學生的評價,智育講得多,德育講得少。德育評價中也是定性評價多,定量評價少,致使德育在高校中被漠視和弱化。筆者認為,德育評價必須與德育過程相結合,以學生為本,在學生自主德育的基礎上,創設情境,以在專門情境中學生的認知表現和行動來對學生進行德育評價,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舉措。
自主德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以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道德素質為培養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主體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與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活動,使他們通過獨立思考、自主選擇和積極實踐來培養自主德育意識,掌握自主德育方法,養成自主德育習慣,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體的現代道德素質。
二、開展自主德育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德育意識
1.明確德育對象,分層次制定德育目標
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完善人格的形成是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從他律到自律的漸進過程。因此,德育工作必須注重其層次性問題,把握好階段性、漸進性和對象的自主性等特點。不同學生因個體差異會表現出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為優秀學生,包括三好生、黨員干部等品學兼優的骨干學生;第二層次為一般學生,即品學中等的學生;第三層次為學習或生活有困難、有心理問題、家庭有特殊問題等情況的學生。
我校是一所高職院校,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我校提出德育分層次分年級目標:
一年級上學期以公民素質教育貫穿,目標是做“合格”(行為規范)的發展者。實現從依從型到遵從型自塑的教育轉化。高職學生進入一年級,他們要對新的學習生活確定一個全新的觀念,同時也要重新確立人生的發展目標。因此,德育以形勢政治、法律知識、公德意識及黨團基本知識教育為主,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院系組織的各類集體活動。
一年級下學期以學習觀念及生活習慣教育貫穿,在“合格”的基礎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一時期,學生與學校的磨合已基本完成,也確立了新的人生發展目標。在這一階段,我們注重學生生活習慣的養成,以宿舍為陣地,將德育融入宿舍文化,通過各項評比,引入競爭機制,在比較中形成良好的氛圍。
二年級上學期,以民族精神教育貫穿,目標是做“優秀”的發展者,實現從服從型到自控型自塑的教育轉化。進入二年級后,學生完成了角色的轉化,主要任務是要學習專業知識。這期間,形勢政治學習必須結合學習目的、學風教育,加強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以及黨團知識的宣傳,發展成熟的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鼓勵學生在學習之余,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并能組織開展活動。同時對學生要加強戀愛觀教育。
二年級下學期,以生命教育及職業教育貫穿,目標是做“卓越”發展者,實現從習慣型到樂為型的自主教育轉化。此時,學生在各方面都比較成熟,他們面臨著就業的難題,在德育方面需要側重對形勢政治(就業形勢)的分析,并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就業指導教育,就業方針、政策、原則教育,黨團員的模范作用教育等。
三年級,主要開展學生實習跟蹤調查與指導。這一時期,學生走出學校,全面接觸社會,必然存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的同時,也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盡快適應社會,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就業心理疏導,使學生在融入社會的同時展現自我。
在德育內容的實施過程中,要有重點、有步驟、分階段進行,每一學年有不同層次的內容要求,并且做到有序銜接、循序漸進,形成良性循環。
2.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依托,融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發展于日常學習生活中
校園文化是校園的靈魂。以文化為依托,以活動為依托,更有利于學生的德育及實踐。在我校的德育實踐中,我們提出學生自主德育實踐應為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發展。首先,融校園文化建設于分級德育目標之中,按活動細化相應德育目標和效果。將目標、應達到的效果、意義、方式等與學生溝通,將相應主題班會宣講、活動等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選擇自己愿意接受的內容開展活動設計,進行自我教育。任何一個制度的建設最終都要落實到評價機制的建立上。我們組織學生對照目標檢查自己的進步情況,并根據自查結果,發現問題并分析其原因,及時調整目標。
3.重視學生德育評價,以評價推動德育實踐
在學校德育中,開展學生的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自己與學校要求的差距,做出恰當的學習決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德育評價實踐中,我們將學生評價也交付于學生自己。為此,我校推出了“學生德育發展記錄”這一個人評價體系,其方案分為“本人承諾”“基礎部分”和“拓展部分”。一名大學生應該在遵守紀律的前提下,努力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更應該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環境,積極投身于各項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能力。同時,對于積極參與活動或組織活動的大學生給予積分獎勵,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活動。
“德育發展記錄”由“自覺自設”、“自律自評”與“他律監督”三部分組成。自覺、自強融入自設、自律之中。
“自覺自設”以“自我設計”為導引。先以“自覺”代“自設”,即在自我教育覺醒下,個人逐步確定自己的目標;繼以“自動”帶“互動”,即通過個人演講或文本展示的方式,在彼此交流中資源共享,滋養共補,互利互惠,互動共進;通過存檔、與階段性的對查督促,逐步由外(口頭與筆頭)入內(思想心靈),形成旗幟般與動力性的恒久心理暗示和行為激勵。
4.形成拉動機制,實施評價調控案例化
自主德育效果的體現在班級成員的成長之中,從自主教育伊始,便為不同層面的大學生建起了動態成長個案,從學生成長的軌跡中反窺自主教育的影響及其調控方向。
在進行學生自主德育實踐和德育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在學生整體素質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的各項品質在各類活動中均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政治追求及對未來的設想則與學生的家庭環境緊密聯系。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必須將學生家庭環境列入學生德育評價的重要背景,對學生進行分類標注,并對不同情況學生的相關德育指標提出相應建議。如對特殊家庭或個別存在身體缺陷的學生將更多關注其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并將其參加學院各類活動及同學對本人的評價作為其德育學分的重要參考;關注學生情感動向,特別是對性格內向學生,并通過各類心理講座,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情感;針對個別家庭困難的學生,跟蹤了解其消費情況和勤工助學動向,并適時予以鼓勵、幫助和支持。因此,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必須細化相應的德育指標、學分基數及目標績點,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相應的目標。三、自主德育活動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增強德育互動,整合學校德育資源優勢
所謂互動,指從德育系統的整體效果出發,著力形成德育系統的各要素內部之間、各要素相互之間及德育系統與社會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實現德育過程整體功能的優化。
一是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德育工作是教育者與學生雙向作用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單向塑造過程。教育者必須通過營造良好的互動環境,使師生在共同的德育活動中產生心靈的交流互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德育過程,自覺地調節自己的言行。
二是教育者之間的互動。學生德育是學校所有教育者共同的任務,要著力形成全員、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德育活動需要與智育、體育、美育等教育活動相互交叉滲透,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相互促進的育入網絡;德育的第一課堂必須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德育教師與輔導員、班主任兩支隊伍必須相互配合,有機結合。
三是學生間的互動關系。在學生群體中,學生之間的來往交流、幫助合作和心理互動,對學生個體的道德認識、行為方式甚至價值取向有著很大影響。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學生骨干在德育中的榜樣力量、帶頭作用和橋梁作用,形成學生群體間的良好互動關系,使學校德育工作的臂膀得以延伸。
四是學校、家庭、社會的互動。德育系統是動態的、開放的,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發展的。學生德育應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互動配合中才能達到其有效性。所以,學校應力求建立與家長間的互動關系,使德育工作協調一致,配合行動。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形成學校和社會的互動合力。
2.學校輔助實施,實現三個轉換,抓好四個依托
在評價的過程中,作為直接輔助者班主任,首先要完成三個轉換。一是管理角色轉換,將學生由被動的受教育者轉為自主教育的主人,班主任由前臺的執行官轉為幕后的指導員,即由管理型轉為輔助型。二是工作重心轉換,由重管束到重幫扶,由重表現到重心靈,由重學業到重全面素養,由重眼前到重長遠,由重說教到重垂范。三是引領方式轉換,由過去專注于情感投入,尋求感化學生,到情理并重,在精神文化的更高層面上發展學生。對大學生尤其要注重以冷靜的理性思考,引領他們正確地思維,科學地分析,合理地判斷,高遠地思想,培育他們先進的世界觀、美好的人生觀和高尚的價值取向,幫助他們科學地規劃與發展,成為他們精神的領路人,發展的設計師。
其次是抓好四個依托,即建立一支自主管理的強力高效的學生干部隊伍;用好“德育發展記錄”這個實施平臺;經營好主題班會,尋得一個影響帶動的抓手;培育好班級文化,營造潛移默化育人的環境。
當然,要深入開展自主德育工作,并建立起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從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和常項經費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尤其是在落實學分和學時方面,涉及德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育內容的安排、課程設置、學分設定、德育在其他各育中所占權重比例等,都需要從制度上加以保證。
參考文獻:
[1]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總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實驗報告集[G].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研究論文集[G].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劉暢.自主德育——學校德育的有效形式[J].北京教育,2006(11).
[5]趙新,趙立,殷紅舒.對構建主體性德育評價體系的思考[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5).
- 上一篇:德育方法特征分析論文
- 下一篇:學校德育工作探研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