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論文的撰寫的概念和類型

時間:2022-11-19 07:11:00

導語:教育科研論文的撰寫的概念和類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科研論文的撰寫的概念和類型

教育科研論文的撰寫的概念類型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論文

教育科研論文,簡稱教育論文,它是用來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描述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論文是學術研究的結晶,而不是一般的“收獲體會”,教育論文應有學術性,所以它是學術論文。

理解教育論文可以從兩點來把握:教育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教育研究的一種手段,教育論文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二)為什么要撰寫教育論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總結、記錄、表達

教育科研是一種相當復雜的思維活動,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來讓別人了解。我們進行教育科研、思考問題,只憑腦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問題、研究的成果,進行加工、整理、提煉,記錄下來,使創造性的思考一層層展開,一步步深入,并在紙面上視覺化,以使課題得到解決。

2.教育科研成果需要推廣交流

教育科研成果要產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就得借助教育論文把它描述出來,公諸于世,進行交流,為創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提供翔實的材料和科學的依據。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撰寫教育論文,既能反映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又能反映其業務能力、創造能力;既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學術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思維的系統性、明確性;分析、歸納、演繹、判斷、推理能力);既可以把它作為考核知識、檢查能力、鍛煉思維的手段,又可以把它作為職稱、職務晉升考核的依據。

可以這評說,教育論文是檢驗寫作者的思想水平、認識能力、理論修養的“窗口”,是考核知識水準、業務專長的標尺;同時,撰寫論文是訓練思維的過程,也是關心社會,關心未來,擴大視野的過程。所以,無論是從對教育事業的貢獻,還是從延長學術生命的角度,我們都必須回有所進地寫作教育論文。蘇聯學者A•H魯先生在《創造心理》一書中說:“發表科學論文是衡量科學家創造才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科學家的數量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創造才能的高低。”這正說明了研究是前提,是基礎,論文是“窗口”。撰寫教育論文無論是在提高教師素質和促進教育科學的繁榮上都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教育論文的特點

教育論文應較系統和專門地討論與研究教育科學領域中某種現象或問題,思考和動筆都是從科學研究這個目的出發的,比一般論說文更富理論色彩和專門性。它涉及的范圍較廣,在教育科學這個遼闊的領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觀察和分析有重要價值的現象和問題。它不象一般論說文那樣,可以就具體事件議論得失,評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價值,是在于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內容上的創新意義。它比一般論說文更強調新意(即新見解、新成果、新思想)。

1.學術性

教育論文是學術成果的載體,是學術研究所形成的產品。它側重于對教育現象進行抽象地、概括地敘述或論證,其內容是系統性的、專門化的、因而,這種文體必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它不是教育現象的外部直觀形態和過程,而是教育發展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它具有深思熟慮的學術見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雜談或社會性議論。教育論文中,某一教育現象也不象“經驗”那樣完整、具體、形象地反映著,而是按照思維的認識規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著。它致力于表現教育的本質,揭示教育的規律性。它與教育、教學經驗文章相比較,它是理論的。雖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但不敘述其細節,只是經過提煉,“抽象地反映”并上升為理論,寫成論文。教育論文如果沒有學術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論文的資格。所以,學術性是教育論文最起碼的條件。

2.科學性

教育科研的任務是要揭示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建立和豐富教育理論,使之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南。這就要求作者對傳統的教育思想、內容、方法,對引進的教育理論、經驗,都要采取“一分為二”的科學分析態度,都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能帶個人偏見,不能主觀臆斷或憑空說教。在立論上,應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切合實際的結論,即必須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指導思想,論點的提出必須以切實、準確、真實的科學依據為前提;論據,要求要在周密的觀察、調查、實驗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穎、確實有力的材料(理論材料和事實材料)作為立論的依據;論證上,應是系統的、完整的、首尾一貫的,是經過周密思考,嚴謹而富有邏輯效果的論證。它包含在內容上的充實、成熟、先進、可行;表述上的準確、明白、全面,無懈可擊,如果失去了科學性,也就不成其為教育論文。所以,我們說科學性論文的生命。

2.創造性

教育論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敢于革新陳腐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有創新意義。能在對教育領域的現象進行觀察、調查、分析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沒有涉及的新問題;能對別人研究過的問題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的新觀點或新結論;能在綜合前人研究結果(或經驗)的基礎上加工提煉,開掘新意;能在別人爭論的課題中或出現分歧的問題上進行比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爭鳴點的基礎上,做出與已有結論不同的結論;能用新鮮的材料(事例、數據、史實、觀察所得)來證明已證明過的問題,探索新意向;能運用中外教育領域里的最新信息資料、情報,以及教育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經驗理論、概念,增強教育論文的時代色彩或現代化意識,從而提出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設想,探索新體系、新方法,開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動教育發展的新進程。所以,創造性是衡量教育論文價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如果教育工作者沒有獨特的真知灼見,沒有創新,只有繼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難于深化。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也就是一句空話。

4.理論性

教育論文的理論性是指論文的理論色彩,即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科學觀點和有關的政策、法規,以及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分析研究教育現象和問題,形成有理論高度的論文。在具體表達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規律、教育原則的新要求;要從具體事物出發,把感性的東西,上升到理論高度來分析,做出科學的結論,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領域的現象和問題的探討論論證和表述的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校教育管理學和專家對教育的論述以及專業性名詞術語、理論概念,并溶化或融合為論文的內容,使論文具有較濃的理論色彩。所以,理論性是教育論文深度的標志。但一定要深入淺出地表述復雜的科學道理;要用通俗簡明、生動形象的語言讓讀者感到平易能讀,平實易懂,使論文發揮交流、傳播、推廣科研成果的作用,進而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對尚未解決的問題,以新的觀點進行探討、尋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沒有探索,也就沒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貫穿教育論文始終的一條紅線。即在撰寫教育論文中,對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較復雜的現象和問題,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層次的比較,并進行認真分析,反復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見和辦法;要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黨的教育方針為客觀指導,根據傳統教育的經驗教訓和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探索教育領域里我們還未明白還未掌握的教育教學規律,探索未來的教育教學到底是什么樣子,應當怎樣實現新的目標。此外,針對現實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總結研究成果,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確地尋找改革的突破口,尋找論證的新角度、新方法,尋找的過程,就是探索的過程。教育論文應體現出作者的探索個性(特點),探索個性越鮮明,論文越有創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寫論文的前提。

6.實用性

教育論文應面對現實,針對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學術上的研究探討,并力求給予科學的解釋和回答,達到“有的放矢”地指導人們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特別是根據現實需要,對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理論、教育制度、教育體系,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闡述和交流學術見解,既及時指導教育實踐,又補充、豐富、擴展教育理論。它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意義。所以,實用性是撰寫教育論文的目的意義所在。

(四)教育論文的類型

1.從教育論文的內容上分

(1)創新性論文

如《市場經濟與教育改革》一文,是作者在市場經濟對學校挑戰的情況下,對這種“沖擊”究竟怎么看,辦學路子究竟如何走,人生價值的取向又該怎么辦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問題看得深,道理講得透,筆鋒尖銳,說理性強,富有新穎獨特的真知灼見,體現了教育論文寫作的歸宿和價值。

(2)商榷性論文

如《畫“X”、畫“V”與思維發展——與ⅩⅩⅩ教師商榷》一文,作者是針對ⅩⅩⅩ老師在《標準化考試命題法語文科不可行》中所提出有關“讓學生畫‘X’、圓‘V’”,“思維能力得不到發展”,“很難閱讀和理解其它學科的教材和資料”、“口頭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等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此進行問題商榷,智力碰撞,學術交鋒。

(3)補說性論文

如《簡評〈堅持到課堂集中精力抓教學〉》一文,是作者針對被評文章的兩個問題(即校長“要堅持站在課堂上”和校長應從“教學常規”、“教學改革”、“教學評估”方面抓教學),在充分肯定原作者的觀點的基礎上,一方面提出了“只有善于教學的校長,才能引導教師把教學工作搞好”、“校長‘堅持到課堂’是抓好教學的首要條件或關鍵措施”的觀點,并緊扣原作者的觀點進行了認真的剖析,深入的闡述;另一方面對校長從“教學常規”、“教學改革”、“教學評估”抓教學的做法,又在原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

2.從教育科研的角度分

(1)經驗型論文

它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直接獲得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理性認識,是取得成績的原因和條件。經驗型教育論文就是經驗總結的理論升華,就是經過優化組合的理論總結。

撰寫這類論文,要把自己在經過認真實踐、探索、試驗中得出的成績、效果、體會、感受和認識,在總結經驗、選擇經驗、分析經驗、論證經驗的基礎上,把收獲最大的一點,體會認識最深的一點,做法最有成效的一點,抓住其本質,進行思考和發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論點;并在經過論證之后,使原有“經驗”轉化為具有總結性、獨創性、理論性的論文。

如《要把學生引進客觀生活中去》,其題材就來源于作者親身實踐的真知灼見。作者認為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創造力以適應教育要面向未來的要求,小語教學應把學生引進客觀生活中去。如何“引進”呢?作者提出了四個觀點:一是“增強客觀生活對育人力度的認識,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格局”;二是“靈活引導學生認識教材與客觀生活的密切聯系”;三是“把握教材與客觀生活的聯系,組織教學活動”;四是“激發個體創造動機,協調教材與客觀生活的聯系”。這四點實際上是作者教學經驗的理論總結。

再如《教導工作的五個實》,作者是從“中學教導處作為負責學校教學工作的行政機構,怎樣富有成效地開展工作”提出問題的。作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思想要現實”、“計劃要落實”、“目標要落實”、“檢查要扎實”、“總結要真實”。這“五實”就是五個分論點。

(2)研討型論文

它是專門分析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矛盾及其解決辦法的理論性文章。它著重針對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或亟待解決的問題或現實中出現的新情況和突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提出解決存在問題的意見和辦法或方案和措施。

撰寫這類論文,所研討的問題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以確鑿可靠的材料為立論的依據,重在以事論理;其結論(研討結果)要符合客觀實際,要有獨到見解和實用價值。

如《作文教學中的“急功近利”傾向應該克服——小學作文指導現狀分析》,就是一一篇遵循以“發現(小學作文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存在問題——解決存在問題”的思路撰寫的一篇研討型教育論,作者通過發現和分析當前小學作文“在目標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尋求‘立竿見影’的模式”的傾向所帶來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學中的‘急功近利’傾向應該克服”的觀點。文中以大量確鑿的事實作為立論的依據;并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進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問題產生、存在的原因。認為“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方法的影響根深蒂固”;“缺乏教學理論的指導,……滿足于指導方法上的‘移植’……”;“教師習慣于‘一言堂’的權威性發言”。因而“采取簡單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導學生自覺地去經歷作文的全過程”。同時,相應地提出了解決的辦法。

再如《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審視與對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當前農村小學作文“缺乏‘農’味,個性不強”;“起步較晚,數量不足”“訓練無序,方法不當;“惡性循環,質量不高。接著,在對策中提出了“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整體入手”,“實現‘三個轉變’”其具體對策是:①訓練序列化;②內容擴大化;③形式多樣化;④習作量次化;⑤指導全程化;⑤管理科學化。

(3)評述型論文

它是針對教育、教學領域內在一定時限里的活動、情況、現象、論爭、做法、特點、教派、問題等進行專項綜述和評析的論文。

撰寫這類論文,在選擇評述對象時,要考慮它的影響作用以及作者的興趣和能力;要加深對評述對象的理解,提高對評述對象的認識,并以教育方針、政策、法規以及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為準繩,在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采取先綜述情況(或觀點、或做法),在一一評析之后,再從整體、主流、本質上作總評價,或述評結合,一達一評。總之,都應具體提出自己的新發現、新見解或新構想。

如《對教學規律反映的升華——評“有指導的嘗試原則”》,就是一篇以評述邱學華《試探“有指導的嘗試原則”》一文為評述對象的評述型論文。論文認為“‘有指導的嘗試原則’是對教學規律反映的一次升華,是對教學論的發展”。作者緊扣邱學華的文章,提出了“‘嘗試性原則’揭示了‘教’與‘學’概念的全面涵義”、“‘嘗試性原則’強化了‘學’的動力系統,使‘教’更有針對性”、“‘嘗試教學’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見解,并進行了系統、深刻的闡述和有力的論證。這實際上是對邱學華“有指導的嘗試原則”進行的真實、具體、中肯、全面的評述,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評價。

再如《素質教育研究綜述》是一篇以評述素質教育研究為對象的評述型論文。作者綜觀“八十年代后期素質教育研究在我國興起,到九十年代伊始,這一研究逐漸形成了熱潮”的現狀,從“素質教育興起的背景”、“素質教育研究的現狀和熱點”、“素質教育研究發展的趨勢”等方面在講自己新發現、新見解的同時進行了評述。

(4)學術型論文

學術型論文是專門系統研究教育、教學領域的理論問題和表達科研成果、闡述學術觀點的高層次論文(它并不意味著上述三種類型論文不具備學術性)。

撰寫這類論文,選題要求比較嚴格,一般篇幅較長,份量較重,論題必須與之相適應;它所提出的論點,就是對論題的創新見解;選用的材料要達到必要、確實、新穎、充分、協調的選材標準;它特別強調新事實、新理論、新數字、新動態,整個內容要富于很強的理論性、創造性、論證性,以體現濃郁的理論色彩;在結構上,可參照一般學術論文構成的基本型安排整體結構。

如《適應未來,改革課堂教學》就是一篇針對我國當前學校課堂教學現狀,著眼未來,專門而系統地闡述并論證了改革課堂教學具有創新觀點的學術型論文。作者在緒論部分“開門見山”地指出:“新的世紀將帶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國際間的激烈競爭,現在在校學生中都是21世紀初葉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軍。”但同時也指出;“傳統的教學體制和方法,難以提高人的素質,培養出新世紀所需的創造型人才,因此,必須全面改革才行。”接著,在本論部分,作者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出發,在“要改教學指導思想”、“要改課程結構”、“要改教學方法”、“要改教學手段”、“要改考試方法”等方面進行了論證并闡明了自己新的學術觀點。

再如《試論基礎教育中的“優教優價”》,是作者針對“經濟領域和其他領域十分活躍,改革的規模、速度和深度空前未有”;“而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卻步展將冊,步子不大”;“久之,必將貽誤國家的經濟發展”的現狀,提出了“可采用‘優教優價’的辦法來解決基礎教育的困境”。全文從“實施‘優教優價’的必要與可能”、“‘優教優價’的作用”、“實行‘優教優價’的措施”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證,闡明了自己獨特新穎的學術見解。

此外,從立論的角度分,還可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這里不再贅述。

二、教育科研論文的體例和結構

(一)教育科研論文的體例

教育科研論文依據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而有多種寫作格式和體例。依據研究方法和獲取資料的不同,教育科研論文的體例可分為如下三類。

1.以直接研究、獲取第一手資料為主而撰寫的論文

這類論文常見的主要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教育測量報告等。這些論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是通過對某一教育現象、事件進行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的研究,直接獲取第一手資料并在此基礎上撰寫成論文。

這類以直接獲取的第一手資料撰寫的論文,在寫作上除了與其它體例的教育科研論文具有共同的要求外,還有兩個應特別強調的要求:

(1)研究對象、研究過程等必須寫得完備清楚,以便別人根據同樣的條件進行驗證,或做更深入的研究。

(2)格式要求較為規范。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表述形式,才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工作及成果的特征。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測量法都是比較規范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因此,其表述形式也就相應地要求比較規范。所以,應該努力寫成規范的觀察報告、調查報告、實驗報告或測量報告。

2.研究間接的第二手資料為主撰寫的論文

這類論文常見的主要有教育史論文、教育基礎理論研究論文等。一般說來,這類研究的跨度都具有時間長(古今上下幾千年)、空間廣(國內國外)的特點,研究者受各種條件限制,不可能獲得第一手資料。而只能通過分析大量的文獻資料來進行研究。也就是說,通過查閱文獻,獲取間接的第二手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撰寫論文。如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者不可能再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代社會中去作調查研究,而只能通過閱讀孔子的著述以及記述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的史籍來進行研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點、對當時及后世的影響等,從而對孔子其人的教育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這類論文,由于主要是通過第二手的文獻資料進行間接研究、撰寫的,因此,掌握資料的全面、確切與否,往往對論文質量產生前提性影響,直接決定論文質量的高低。

3.綜合運用第一、第二手資料撰寫的論文

這類論文常見的主要有教育經驗總結報告、專題教育教學研究文章等。由于這種論文往往事先沒有明確的課題研究計劃,只是在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實踐后,取得了某些成功或形成了某種觀點、看法,于是從結果逆向考察原因,總結有效的教育經驗,并使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因此這類論文中既有實踐中獲得并積累下來的直接的第一手資料,也有文獻理論中借鑒而來的間接的第二手資料。如一位優秀班主任對如何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頗有辦法,也取得了不少成功。在他撰寫的經驗總結報告中,就既有長期教育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素材,又吸取了兒童心理學、教育學以及國內外其他優秀教育工作者的觀點、做法。

這類論文盡管事先沒有明確的課題研究計劃,但一旦決定撰寫后,同樣需要制訂計劃。如撰寫經驗總結報告,就必須先制訂總結計劃,確定總結的題目、內容、方法,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總結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提煉出有一定普遍意義的經驗,然后撰寫成一篇教育經驗總結報告。

應該說明,上述分類方法并不是絕對的,如以直接的第上手資料為主撰寫的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等也需要應用有關的第二手的文獻資料。同樣,以間接的第二手資料為主撰寫的論文中,也會出現研究者通過各種方法、途徑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因此,上述分類只是相對而言的。

(二)教育科研論文的基本結構

不同體例的教育科研論文,其結構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只能就教育科研論文的一般結構作一闡述。一篇論文,一般都由以下六個部分構成:

1.題目

用一句話點明作者所要研究的問題,如《基礎教育發展戰略芻議》,說明該文研究的是有關基礎教育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在一些規范的研究報告中,題目最好還應該點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驗研究》,說明該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品質,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實驗法。

2.署名

題目下面署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以示文責自負。

3.引論

這是一篇論文的前言。不同體例的論文,引論部分闡述的內容有所不同。如調查報告主要寫明調查的目的、原因、意義等;實驗報告則主要寫明實驗的緣由、目的,提出假說。但不論何種體例、類型的論文,其引論部分都應該符合兩個要求:(1)交代清楚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前人的研究狀況以及本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2)文字力求簡明扼要,只要點明問題即行,不必多加鋪敘。

引論部分在論文中可以冠以明確的標題,常用的如“問題的提出”、“調查目的”、“引言”等,也可以不加標題,只在立論的前面寫上一段話。一般說來,規范的研究報告通常都冠以標題。

4.主論

這是一篇論文的主體。在主體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論點,運用豐富的材料,展開充分、嚴密的論述,證實或推翻某一觀點。不同體例的論文,對主論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運用文獻資料為主進行研究的論文,一般都將主論部分分成若干部分,或加以標題,或標以“一”、“二”、“三”等,逐層展開論述。而調查報告、實驗報告、測量報告等規范性要求較高的論文,則將主論分成以下三個部分。

(1)研究方法。即寫清楚研究對象的情況。如調查或實驗對象的年齡、性別、取樣方式、樣本容量、控制條件、調查項目或實驗因素、研究結果的檢驗方式、操作步驟等等。

(2)研究結果與分析。即把研究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后展示出來,或用圖、表,或用文字描述。根據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推理,展開合乎邏輯的論證。

(3)討論。在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后,還有必要進行更為深入的討論。如對研究結果的理論分析,對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與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與適用范圍等等作進一步闡述。

5.結論

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小結,簡要歸納所獲得的成果或觀點,也可以提出今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方向。在調查報告中,這一部分應著重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6.引文或參考文獻

任何科學研究活動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前進和發展的,教育科學研究也不例外。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應該廣泛地閱讀文獻資料,參考已有的成果,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取得有價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應該尊重別人的勞動,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須加以說明,注明出處。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許多種,在論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種:

(1)夾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說明出處。

(2)腳注。又稱頁注,即在本頁下方注明該頁中所用引文的出處。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腳注或尾注時,應按引文出現順序標明數碼,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圓圈和阿拉伯數字標注。

引文注釋的內容應包括作者姓名、書刊名稱、文獻篇名、卷數、冊數或期數、頁碼(期刊可不注明頁碼)、出版單位和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