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投資西部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9 06:08:00
導語:跨國公司投資西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基本動因。在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中,跨國公司是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經濟力量。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6萬多家跨國公司控制了世界工業生產總值的40-50%,國際貿易的50-60%,對外直接投資的90%,并且擁有全球90%的技術轉讓份額。跨國公司對全球經濟運行所產生的舉足輕重的影響,主要來源于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多樣化產品和先進技術、優秀的管理人才,良好的商業信譽,以及遍布全球的營銷網絡。正是憑借這些優勢,跨國公司才得以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且始終在國際投資活動中扮演主要角色。值得特別重視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以跨國公司為主體的國際直接投資迅速發展,不僅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相互聯系的重要機制,而且對拉動全球區域經濟增長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在一般意義上,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最基本動因是追求風險調整之后的利益最大化。進一步分析,則有四個方面的微觀動機:第一,生產要素導向。即以相對較低的經濟代價獲取自然資源、勞動力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第二,市場導向。即突破國界對市場交易范圍的限制,在國外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第三,效益導向。即通過公司內部垂直一體化或水平一體化的組織體系,促進合理化經營,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第四,規避風險導向。即將生產經營活動安排在不同國家,分散或規避可能發生的政治風險,獲取穩定收益。
英國經濟學家鄧寧以為,盡管收益最大化是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原始動力,但決定其具體投資行為的則是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企業的所有權優勢是指別國企業難以獲得的資產及其所有權,既包括對有形的原材料產地或生產技術的壟斷,也包括跨國公司自身有效率的組織系統,所有權優勢賦予跨國公司有益的交易成本或成本優勢,以此抵消其在海外經營的不利因素。內部化優勢是指跨國公司將其擁有的資產或技術加以內部使用而帶來的優勢,即跨國公司將擁有的資產或技術通過市場內部化轉移給國外子公司,可以比通過外部市場交易轉移獲得更多的利益。區位優勢是指跨國公司選擇國外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其所獲利潤必須高于國內生產再出口到國外市場所賺取的利潤。區位優勢不僅包括生產原料和生產要素價格、基礎設施狀況,而且包括市場規模和結構,以及文化、法律、政治等制度環境。
上述分析表明,跨國公司投資過程中的利益實現是其實施對外投資戰略的決定性因素,而東道國的投資環境則對跨國公司的投資流向和規模產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2.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戰略調整。進入90年代之后,由于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跨國公司對外投資戰略發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重大變化,表現在:
第一,投資目標的調整。跨國公司逐漸改變了以前單純利用國外廉價資源,搶占國際市場,轉移落后或污染型生產能力的投資方式,轉為以提高跨國公司國際競爭力為核心,更加重視對外投資的全球市場整體性和系統性。
第二,投資方式的調整。跨國公司的投資方式正由原來單一的股權安排方式逐步向投資方式多樣化轉變,目前跨國公司的主要投資方式包括股權式合資、非股權式合作、獨資、跨國收購與兼并以及國際戰略聯盟等,股權式合資長期以來是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其優點是能減緩制度和政策障礙,有利于進入目標市場。但其前削弱母公司控制權的弊端十分明顯,因而投資成本和風險不斷增加。目前,跨國公司在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更多地是收購兼并的方式進行投資。而對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更趨向于以技術授權、生產合同、設備租賃、合作銷售等非股權安排方式進行投資。
第三,投資來源的調整。隨著跨國公司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其原有的內部融資已不能滿足此要,在需基礎上產生了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外部融資,即從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國的金融市場以及國際資本市場獲取投資資金。外資融資的優點在于可以使跨國公司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擴大融資規模,分散融資渠道,降低籌資成本和減少風險。
第四,投資產業的調整。從70年代起,第三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就在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中呈上升趨勢。進入90年代之后,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產業重點已從傳統的資源開發業、初級產品加工業,向新興的高附加值產業、服務業以及基礎設施投資轉移,高科技產業、金融保險業以及基礎設施投資正在成為跨國公司新的投資熱點,導致這一產業重點轉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新技術革命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新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跨國公司只有加大這一領域的投資,才能搶占“制高點”,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其次,金融、保險、商業等第三產業經營范圍廣、投資回收期短,跨國公司擁有比較優勢,有利于其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再次,基礎設施不是對經濟增長的制約作用,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并且以大幅度放松國家控制的方式吸引外資進行建設和改造,從而使之成為具有穩定的潛在投資盈利機會的產業。正因如此,跨國公司對基礎設施的投資表現為迅速增長的勢頭。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跨國公司對外投資戰略已經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我們必須以此為基礎制定和調整相應的政策,以期在吸引跨國公司投資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
二、跨國公司投資西部:現狀與障礙
1.跨國公司投資西部的現狀和特征。跨國公司對中國大規模的進入和投資,不僅直接緩解了我國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現實矛盾,而且帶來了國外先進技術,促進了我國支柱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區域經濟的振興及繁榮。在一定意義上,跨國公司的對外投資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富有生氣的新的增長點。盡管我國引進跨國公司投資的步伐逐漸加快,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從總體上看,跨國公司主要投資于沿海地區的趨勢仍未從根本上改變,直至目前,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投資的比重仍然較小,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對拉動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還十分有限。
1999年,我國西部地區引起外資項目累計1.7萬個,占全國總數的5.01%,合同外資金額255.9億美元所占比重為3.87%,實際使用外資99.1億美元,所占比重是3.22%。
除此之外,西都地區引進外資特別是跨國公司投資還表現出如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特征:
(1)投資規模較小。由于受投資環境制約,跨國公司雖然進入西部的產業領域包括從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到資金,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的各個方面,但平均投資規模普遍較小,產業帶動能力比較有限。1999年西部地區單位利用外資項目的投資規模為139萬美元,比全國平均180萬美元低22.8個百分點。
表11999年我國西部利用外資情況(單位:億美元)(2)產業結構趨同。現實表明,跨國公司在西部地區的投資主要集中于食品、飲料和商業零售業,即便對西部地區而言,這些產業本身業已處于相對飽和狀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的大規模進入,將因投資結構趨同而對西部地區已有的產業構成巨大的競爭壓力和市場沖擊;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對西部地區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數量還十分有限。從長遠看,跨國公司在西部地區投資結構的失衡必然導致產業結構的失衡,從而給西部地區經濟的良性發展埋下隱患。
(3)技術梯度較低。跨國公司在西部地區的大多數投資項目均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缺乏先進技術作為支撐。即使是這些較低層次的加工組裝企業,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也大都留在投資者國內,中方企業很難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更不能掌握先進的工藝技術。因此,跨國公司對西部地區的投資項目普遍技術梯度較低,由此導致利用外資與引進技術脫節成為帶普遍性的矛盾。
(4)區域內部分布不均。從外資在西部地區的總體分布及結構看,區域內非均衡分布的矛盾同樣突出。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四川、重慶、云南、陜西4個省市,1999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83.4億美元,占西部地區99.1億美元的84.2%。而西藏、青海、寧夏三省區當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僅為1.3億美元,所占比重為1.31%。
2.跨國公司投資西部的主要制約因素。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標志著中國經濟開始實現從區域梯度發展戰略向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大轉變,中央政府對西部地區投資力度的有效增大,各種優惠政策的顯著傾斜,將給廣大經濟增長滯緩的西部地區帶來巨大的歷史機遇,同時也將對推進跨國公司更大規模地投資西部產生十分重要的積極影響。
應當看到,我國西部地區自然資源富集,比較優勢突出,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并且擁有龐大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和高質量的科技隊伍,生產要素成本相對較低。此外,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滯后,消費構成偏低,可開發的市場潛力極為可觀。因此,西部地區客觀上存在引進跨國公司投資的一系列有利條件。但對吸引跨國公司投資而言,潛在的有利因素如果不能得到包括社會、經濟、法律等方面內容在內的良好的投資環境配合,其吸引效應不可避免地會被削弱乃至抵消。從西部地區的現實考察,跨國公司的進入和投資主要面臨如下障礙因素:
(1)體制障礙。從總體上看,中國正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軌時期,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市場經濟和法律規范,經濟活動中還存在大量的非市場行為。比較而言,西部地區的體制性障礙表現得更為突出:一是政府行政干預大量存在,項目審批環節繁瑣,不僅使成本增大,而且外資企業往往因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難而無所適從。二是機構林立、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管理范圍和權限混亂,以各種方式損害外資企業利益以謀取私利的現象十分普遍。三是國有企業比重大,其機制僵化、包袱沉重,難以成為利用外資的主體,不能與跨國公司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和技術合作。
(2)政策障礙。綜合而論,西部地區引進跨國公司投資的政策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在投資領域上,要求跨國公司的投資只能局限于一個項目或多個項目,抑制了跨國公司系統投資。同時由于電信、金融、外貿、交通等服務業還沒有開放,為跨國公司綜合服務的能力不高,限制了跨國公司的投資深化;在控股上,某些產業或者產品規定中方控股的政策抑制了跨國公司投資先進技術的積極性和可能性;在產品銷售上,要求跨國公司將一部分產品銷往國外的規定,使跨國公司必須讓出部分海外市場銷售其產品,擠占了跨國公司的市場,增加了邊際成本。在外匯上,要求跨國公司自行平衡外匯,盡管我國取消了經常項目下的外匯管制,但是資本項目下的外匯管制依然存在。在國產化上,要求跨國公司必須實行一定程度的國產化率。這些準入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跨國公司的投資,此外,西部地區對跨國公司的政策歧視現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實行以國民待遇為核心的公平政策,是當今全球經濟發展中引進外資的通行規則,但西部地區這方面同樣存在一定差距,比較多的情況是對外資企業先用優惠政策引進,然后以不同手段進行利益擠壓,使之不能在公正和公平的環境下平等競爭。
(3)市場體系的障礙。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國西部地區市場體系發育滯后的矛盾相對更為突出,一方面是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結構單一,功能不全,另一方面是市場監督機制弱化,無序競爭現象嚴重,這種狀況往往使對市場網絡有著很高依存度的跨國公司處于窘境之中,不論是原材料采購還是產品銷售都會面臨種種難以預料的困難。更應重視的是,西部地區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盛行,許多地方為保護自身利益而進行地區和部門封鎖,形成市場分割,進而對跨國公司投資產生限制性的消極影響。
(4)基礎設施系統的障礙。由于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投資能力有限,加之地形地貌復雜多樣,致使其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系統長期落后,構成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瓶頸”性障礙。國際經驗證明,跨國公司的對外投資選擇并非十分注重政策的優惠程度,而是立足于投資的長期性和系統性目標,對以基礎設施系統為主的投資環境有著相對更高的要求。因此,落后的基礎設施系統無疑是西部地區制約跨國公司投資進入的主要因素之一。
(5)人力資源的制約。盡管西部地區剩余勞動力資源眾多,成本低廉,可以為跨國公司投資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充足的生產要素基礎。但同時必須看到,西部地區勞動力資源普遍素質低下,不能滿足跨國公司對具有較高技術素質的熟練勞動力的需求。不僅如此,西部地區高級管理人才更為稀缺,供給與需求錯位的矛盾相當突出,這也從人力資源方面構成了影響跨國公司投資西部的制約因素。
三、跨國公司投資西部:政策選擇
綜上所述,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為充分發揮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潛在優勢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跨國公司更大規模投資于西部地區的外部條件已基本成熟。就現實而言,首要的任務是必須對西部地區鼓勵跨國公司投資的政策措施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創新,卓有成效地克服經濟、社會、法律等方面的制度缺陷,創造更加有利的投資環境,促進西部地區引進跨國公司投資取得重大突破,更充分有效地發揮其對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
概括而論,加快西部地區引進跨國公司投資步伐的政策選擇,應包括如下幾個重要方面:
1.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完善投資軟環境。應當進一步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減少環節,提高效率,有效改善對跨國公司的管理和服務。要保持相關政策的公開透明,堅決杜絕對外資企業的亂收費、亂檢查和亂攤派現象,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對一些已經表現出不適應性的調控措施,如國內融資限制、國產化要求、出口比例要求、外匯平衡要求、技術轉化要求等,應當依據WTO的有關規則及時進行修改。此外,還應進一步規范和簡化對外商投資的審批程序,對于國家鼓勵的投資項目應盡快改審批制為登記制或備案制。
2.積極穩妥地擴大西部地區市場的對外開放。應當結合中國加入WTO的總體要求和西部地區的現實狀況,進一步向跨國公司開放投資市場。對于已經試點或具備條件的領域,如商業、外貿、民航、電信、旅游資源開發、金融、保險等對外開放要積極推進;對教育、衛生、城建、咨詢服務、建筑等領域如何引入外資也要認真一一進行探索。在農業、環保、電力、石油、天然氣、公路、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要積極鼓勵并引導外商投資。
3.制定新的引進跨國公司投資的優惠政策。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沿海地區之所以能夠吸引大量的外商投資,主要是得益于國家長期推行的對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目前,應當結合國家對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取向,制定新的優惠政策吸引跨國公司前來投資。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比較優勢明顯,以資源換資金、換技術是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的重要選擇。因此,應當在土地使用、資源開發、產業發展等方面為跨國公司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并且要高度重視保持政策的穩定性,以明確的法律規范形式予以利益保護。應在西部地區已經設立和升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設立經濟特區,促使其首先發展起來,然后以點帶面,輻射周邊地區,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4.以西部地區的比較優勢引進跨國公司投資。根據西部地區的現實情況,引進和利用跨國公司投資應當逐步由過去的全面吸納轉變為有選擇、有重點的吸收,必須通過引進外資促進比較優勢的充分發揮,推動西部地區的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發揮資源優勢,培育特色產業。西部地區在吸引跨國公司投資時,首先應鼓勵其投資于水能開發、礦藏資源深加工、石油天然氣開發等具有絕對和相對比較優勢的自然資源開發領域,培育有競爭力的資源加工體系。同時,要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鼓勵投資于農業項目和環境保護項目,促進西部地區形成特色農業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此外,西部地區擁有獨特的旅游資源,也應將其作為鼓勵外資進入的重點產業之一。
——發揮人才優勢,發展高科技術產業。西部地區雖然勞動力整體素質比較低下,但在一些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級的地區卻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科技人才,并且高科技術產業的發展也已具備一定基礎。因此,應當充分利用已有的產業基礎,發揮人才優勢,在引進跨國公司投資中把培育壯大高科技術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以其為支柱產業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提升技術進步水平,促進西部地區經濟能夠持續穩定發展。
5.大力支持跨國公司對國有企業進行收購與兼并。跨國購并已成為當前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使被并購的企業轉變經營機制、改善技術條件、提高管理水平、開拓新的市場。在西部地區,應當選擇一些生產技術條件相對落后、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較差、產品市場萎縮,并且是非國家重點產業和國民經濟非支柱產業部門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制定相關政策和法律,允許向境外投資者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轉讓或出售企業股權,讓外商資本通過參股、控股甚至收購、兼并的方式,對原國有資產存量進行重組,以解決這些企業在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困難。當前的重點是應加大西部地區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力度,使之能夠與跨國公司在運行方式上順利實現對接,同時努力培育更加成熟和開放的資本市場,為跨國公司以購并方式快速進入西部創造有利條件。
6.全面強化對基礎設施系統的建設和改造。基礎設施系統的嚴重落后不僅構成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而且對引進跨國公司投資產生了顯著的制約作用。因此,必須在西部地區建設較為發達的交通、郵電、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系統,為實現西部大開發目標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礎。在中央政府難以保證提供充足建設資金條件下,必須把引進跨國公司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要的政策選擇,應主要采取BOT(即建設——經營——轉讓)的投融資方式,改造和建設基礎設施,既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又保障基礎產業的公共服務功能,通過增大投資力度,盡快改變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局面。
- 上一篇: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分析論文
- 下一篇:大城市管治方式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