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探討
時間:2022-12-10 08:33:24
導語: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社會對建工專業人才的需求
建筑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江蘇是建筑大省,南通及其它蘇中地區建筑業較發達,被譽為全國“建筑之鄉”。在江蘇建筑行業中,有700多萬從業人員,但70-80%都是初、中級工及初中以下學歷的農民工,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建筑企業中專業技術人員偏少已成為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高技能“藍領”人才和高素質的項目經理級人才尤為緊缺,建筑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監理、工程造價、房地產開發等方面人才備受歡迎,并且這一缺口還在繼續擴大。江蘇省每年基建投入數百億,所需要的各類建筑“藍領”技能型人才至少達2萬人以上。建筑業的發展優勢,催生了建筑業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緊缺人才的培養需求,這些都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作為優先發展的高職專業提供了契機。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面臨大好的發展機遇。同時,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也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教育部與住建部聯合啟動的“職業院校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試點專業,是重點建設專業之一,也是高職院的重點建設專業之一。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開辦時間早,專業基礎建設穩固,師資配置合理,專業現狀良好。
2專業定位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目標:主要面向施工員崗位,為建筑施工企業培養懂得現場施工技術、能進行施工組織管理、質量檢查驗收,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精深的專業技能和良好職業素養的技能型人才。
3專業建設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的解決
3.1制定“學做合一,多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自2009年我校修正了人才培養模式,加大校企合作辦學,通過“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三合作方式———采取“學做合一,多證融合”、“平臺+模塊”的我院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與建筑企業共同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有效地解決了校內缺少大型施工工地、實訓條件不足的困難,安排畢業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深入到施工項目扮演施工員、質檢員或助理身份,教師也必須在工地現場參與管理,與項目經理配合指導現場教學,記入考勤;學生畢業時應同時具有畢業證、施工員或質檢員職業崗位證書。企業把承擔學生的實訓任務列入項目經理的年度考核指標中,并規定所有接收學生實訓的工地具有現場教室。學生經過校內操作技能模擬訓練后,到校外實訓基地的施工現場參與實際工作,企業選派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在施工工地上,學生擁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學生不但在教室、實驗室和校內實訓場地上課、訓練,而且在工地上課,使做、學、教融為一體,真正體現“學做合一,多證融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派到工地的老師也參與對企業職工進行理論培訓的任務,實現了校企資源共享。
3.2建立專兼職結合的教師團隊
建工專業大部分教師是從全日制本科院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缺少施工現場施工經驗,學院近年來建立了訪問工程師制度,每學期選派教師到項目中參與項目管理,對獲得注冊建造師的教師給予獎勵,目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師資隊伍是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目前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80%為雙師型教師;南京建工集團等建筑企業專門選派10名技術人員與能工巧匠到學院擔任兼職教師,5名能工巧匠或高級技師作為校內工種實訓時的現場培訓技師,指導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砌筑工,鋼筋工、模板工、架子工及抹灰工)。
3.3改善校內校外實訓條件
近五年學院新建建工專業校內實驗室2個,改建3個校內實訓室,已形成了建筑材料、建筑力學、土力學地基基礎及建筑測量、校內施工類綜合實訓室等多個實驗實訓室。拓展校外實訓基地18個,其中由南京建工集團提供的不少于3萬m2的工程項目,視每年的項目情形不斷更新,學生直接參與建設工作,在真正的施工環境中培養學生施工的綜合技能、創新精神以及養成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在校內建成建筑工程綜合實訓區,滿足磚混結構施工綜合實訓、框架結構施工綜合實訓的需要。同時,改善原有實驗實訓條件,使之既能滿足培養學生多種專業操作技能的需要,確保學生都能夠獲得本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又能為社會提供建筑材料檢測等方面的服務。采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從仿真走向真實,從校內實訓室走向校外建設工地的方法。
3.4對課程體系重新整合
根據學院“厚基礎、高素質、精技能”的總要求,并考慮企業需求,以工作過程或職業活動為導向,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建立課程模塊,整合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特點。課程體系具體改革是搭建兩個平臺、構建兩個方向。兩個平臺,一個是學院公共課平臺,一個是系專業基礎課平臺。這兩個課程平臺中前者用于實現“厚基礎”的要求,保證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后者用于保證專業群的資源共享。兩個方向,一個是專業必修方向,用于保證學生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實現,一個是專業選修方向,該方向設置多個模塊,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擴展和提升空間。課程體系實施時,專業課程與實訓環節有機結合,把獲得施工員、質檢員、資料員、材料員證書應該掌握的知識內容融合到課程體系中;通過校企積極合作,完成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崗位技能訓練和頂崗實習等實訓環節,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2,3]。根據工學結合培養人才的要求,圍繞“多證書”和企業需求,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增加證書課程及企業關注的課程,強化實訓環節,請企業行業專家參與對課程體系尤其是實踐性課程改革,滿足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載體、頂崗實習等方面的要求,突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圍繞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安排教學內容,完成了建筑材料應用與檢測、建筑結構、主體工程施工、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等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制定工作,并編寫相應的教材與完善課件制作等教學資源。同時,5門課程建成校級精品課程,編寫1門校級精品教材。
3.5階段性的崗位技能培訓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專業基本技能訓練,主要教學活動在校內綜合實訓室進行,企業派技術人員到校內實訓基地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并通過相關項目初步訓練學生的崗位技能,如砌筑、鋼筋下料、架子工等;第二階段是崗位技能訓練,在真正的工地建造真正的建筑物,主要教學活動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學生學習、工作及生活均在工地,專業教師在工地上授課,使做、學、教合為一體,鍛煉學生掌握施工技術的能力,如主體工程施工教學中施工項目的實施;第三階段是頂崗實習,在第五學期的周六周日和第六學期,學生作為企業員工進行有薪頂崗實習,全面強化掌握施工技術,鍛煉其施工管理能力。頂崗實習成績由校企共同給定,實習過程共同管理,實習結束后,對實習成績合格的學生頒發“頂崗實訓合格證書”。三個階段的實訓均根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編制的實習實訓大綱的相應要求進行。
3.6加大教學質量監控力度
探索并建立健全適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的教學管理、質量保障及監控的制度和運作機制,重點是:(1)制定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管理和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和機制,明確校企雙方的責、權、利;(2)建立有關校內實訓與校外生產性實訓的管理制度、文件和考核辦法;(3)畢業頂崗實習考核不合格者,推遲其畢業時間;(4)校系兩級督導監督教學質量;(5)同時,建立畢業生跟蹤機制,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專業對口情況、工作單位、工資收入情況、職稱晉升、企業滿意度以及職業道德等進行全方位跟蹤。(6)麥克思報告評價與反饋機制。每年學校都定期反饋麥克思報告對本校19個高職專業的畢業生狀況調查并及時反饋到系、教研室,便于修正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提升辦學成效。學生掌握各種崗位技能。同時可以初步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協調等能力。
3.7社會服務及畢業生情況調查
將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對外有償服務,與建筑企業進行產、學、研聯合,提供技術支持,擴大社會知名度,學院設有兩個專門研究所負責推廣建筑節能、綠色環保等各方面的新技術、新方法,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教師成果不斷顯現、有實用新型專利16項,省級課題有6項通過鑒定驗收。學校委托麥克思公司對近3屆我校高職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調查采訪并形成報告;報告顯示在全院19個高職專業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在下列5個指標中均排前三位:薪酬、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對母校推薦度、專業對口情況、對學院開設課程滿意度。
4結語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比較受歡迎的應用型專業,為社會、行業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辦學思想之所在,江蘇城市職業學院積極吸納省內兄弟院校的有益經驗、注重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內涵要求,在校企合作、多證融合、課程整合、實訓制度、評價機制、監督機制上,做了一些探索或嘗試,收到了較好成效,與企業、兄弟院校加強橫向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本文旨在探尋專業建設之規律,規范而科學培養受社會歡迎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楊斌 劉娟 單位: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建工學院
- 上一篇:道路橋梁建筑工程項目管理
- 下一篇:大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進度協調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