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用藥出錯分析及對策

時間:2022-06-17 09:09:00

導語:護理用藥出錯分析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用藥出錯分析及對策

用藥差錯是指藥物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可預防事件,導致用藥不當或患者受損。該事件和專業技術、藥物產品、操作程序,以及管理體系有關。用藥差錯可出現于處方、醫囑、藥品標簽與包裝、藥品名稱、藥品混合、配方、發藥、給藥、用藥指導、監測及應用等過程中。據美國藥典會2000年報道,用藥差錯發生率以給藥為最高,其次為抄寫、配方、處方。用藥差錯大多是由于違反治療原則和規定所致[1]。用藥差錯的含義不同于藥品不良反應,但用藥差錯也可以導致不良反應,如已知患者對青霉素過敏而用青霉素治療,導致過敏性休克。我國尚未開展用藥差錯監測報告工作,人們對用藥差錯的危害性尚無足夠認識,通常認為用藥差錯不會對患者造成嚴重損害。但事實并非如此。美國醫院(不包括其他醫療機構)因用藥差錯而死亡的患者每年達數千例,增加醫院成本費用每年20億元。因此,應重視用藥差錯現象,逐步開展用藥差錯監測報告工作,以減少或預防用藥差錯的發生,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本文將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和護理環節相關用藥差錯問題予以分析及提供參考建議,以減少醫療差錯。

1常見問題

1.1用藥對象差錯容易發生在藥房藥劑師發藥和護士給藥的環節中,藥劑師和護士通常需要在短時間內處理多個患者的發藥和給藥,流程的遺漏和個人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將藥物用錯患者。

1.2藥物差錯給患者提供了不恰當甚至是不正確的藥物。此常出現在醫生開醫囑時,或者藥劑師取藥時。或者護士因與大夫缺乏溝通誤解醫囑時,也會產生用藥差錯的后果。

1.3給藥劑量的差錯指用藥劑量過大造成中毒,或劑量過小延誤治療時機。這類錯誤可發生于醫生、藥劑師、護士和病人本身的所有環節,如計算錯誤、書寫差錯、轉抄醫囑錯誤、理解錯誤等都是常見病因。

1.4給藥途徑的差錯指口服、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用藥途徑或方法錯誤。常由于醫生護士間缺乏溝通,醫生不了解新藥的用藥特點所導致的。

1.5服藥時間的差錯指錯誤的用藥時間、用藥間隔和療程。醫生在開處方時沒有交代清楚,藥劑師沒有給予必要的書面及口頭指導,護士不重視嚴格的給藥時間,或是發藥差錯,病人不了解按療程治療的重要性等等,均可導致藥物用錯時間。

2應對措施

2.1建立用藥差錯管理程序當護士發生用藥差錯時,首先采取補救措施,迅速通知主管醫生,將病人的損害降到最低點。并及時向護士長匯報,護士長組織科室護理用藥差錯管理小組進行討論,查找差錯發生的原因,制訂防范措施,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同時,科室根據差錯對護理質量的影響程度,按要求上報護理部。一般性的差錯,要求每月10日前向院護理部上報,但發生以下情況的差錯必須及時上報:①對護理質量和病人安全有直接影響的護理差錯及隱患;②護理差錯雖然未給病人造成不良的后果,但可能引起護理糾紛、投訴;③在護理服務過程中有可能再次發生的共性差錯。差錯的上報根據要求填寫差錯報告表,填報的內容包括:病人的姓名、病歷號、性別、診斷、文化程度;差錯發生的時間、班次、當事人職稱、工作年限;差錯具體情況,例如:藥物的名稱、給藥的途徑、劑量等環節出現的錯誤;差錯原因以及引起的臨床后果、處理及防范措施等。

2.2及時同醫生溝通明確醫囑在獲得了藥物和病人的有關信息及醫囑時,對不明白或者疑有錯誤的醫囑及時向醫生溝通,包括藥名、劑量、途徑。在醫囑執行前絕不留下疑問,更不能假定別人不會錯。

2.3做到雙人核對和“三次核對”護士在首次用藥前應仔細檢查原始醫囑,檢查所配置的藥物與醫囑是否一致,一旦濃度或劑量與標準不同,均應由第二人再次核對。3次核對是指:在治療單時查,備藥時查和發藥前查。

2.4運用現代技術支持患者身份的識別可通過條形碼、身份標識(腕帶標識)等,并運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核對。藥物標識包括高危藥物標識、過敏標識等。通過條形碼身份標識技術的進入,很大程度上能降低護理緩解用藥差錯的發生率。

2.5加強相關知識培訓醫院內和科室內應開展護理及醫學基礎知識培訓,學習藥物相關知識,包括各類藥物臨床應用中的新進展、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掌握臨床用藥的觀察及身心護理問題;了解時間藥理學知識;注意用藥過程中護理人員自身防護問題等。

總之,用藥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用藥差錯可發生在給藥過程的任何一個環節,因此,通過完善用藥管理制度、規范用藥流程、依托信息技術、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等多方面的措施,以患者為服務中心,加強對患者的責任感,建立以患者安全為中心的醫療文化,促進患者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