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化工技術論文

時間:2022-02-12 03:05:29

導語:高職化工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化工技術論文

1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群建設的重大意義

1.1整合資源輻射發展的需要

通過構建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群體系,有效整合群內資源,實現專業群內課程、師資及實訓基地的共享;在核心專業的輻射作用和引領下,帶動其他專業的發展。目前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群所含五個專業的學科基礎為:理論上以掌握無機及有機物質的特性為主線,建立了四大化學相關知識的相互融合、實用化為目的的課程體系;實踐上突出以能力培養為主,通過微型化學實驗,使學生在安全、環保的條件下發揮主動性,開拓思維、探索新工藝,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基礎理論和基礎實踐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基本化學基礎、分析化學基礎和化工操作基礎的基本能力,形成了寬厚的基礎平臺教育,為后續的多方向模塊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此五個專業的技術服務領域包括精細化工、石油化工、制藥、新材料等應用化工領域,在其整個領域中均貫穿著綠色環保和安全的技術與理念。我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是央財支持的重點專業,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是省特色專業,在其影響和帶動下,其他專業也在不斷發展,生化制藥專業和環境監測與治理專業也被立項為校級品牌和特色專業建設點,這兩個專業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借鑒前兩個核心專業建設的成功經驗,共享其有效資源,內涵建設不斷提高。鑒于此,圍繞學科基礎構建了以應用化工技術、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為龍頭的包含生化制藥技術、高分子材料及加工和環境監測與治理共五個專業的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群,在群的基礎上共建基礎平臺,共享資源,共建師資隊伍,在產業背景下進行“寬平臺+多方向”的群的內涵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1.2周邊化工行業發展的需要

應用化工類產業是江蘇省“十二五”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南通市是全國首批15個化工生產基地之一,特別是近三年,眾多國內外知名化工企業,如王子紙業、邁圖新材料、江山農化等落戶南通化工園區。伴隨上海北翼的如東洋口港、啟東港、如皋港的陸續開發,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項目的引入,帶動了大批下游項目及環保安全產業鏈的開發,為應用化工產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使南通成為國內重要的石油和化工基地。南通現有大小化工類企業數千家,生產規模在億元以上的化工類企業有16家,其產品涉及農藥、醫藥、合成材料及助劑等。根據南通市政府的發展規劃,將重點打造高端精細化學品、高效廣譜低毒低殘留新農藥、醫藥及生物化工、新型合成材料四大產業鏈,這些都為該專業群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契機。

1.3學生適應行業就業的需要

[3]通過構建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群,學生可以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對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后,在群內有二次專業選擇機會,使學生對專業選擇更具有明確性、主動性和靈活性,更能適應將來的發展需要。

2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群體系建設構想

2.1加強人才培養體制建設,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不斷深化和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擬通過成立理事會、與企業聯合招生、聯合教學等方式,將教育和培訓的一部分納入市場化運營,同時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管理等環節,實現共同培養。一是校企合作體制的建設。當前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社會的產業結構邊界也越來越模糊,社會迫切需要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針對周邊地區對應用化工類人才的需求,企業合作組成“訂單班”,企業參與制定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由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由于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的針對性較強,與崗位結合較緊密,學生到崗后很快適應。訂單班的培養真正實現了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的對接。除了訂單班培養人才的途徑,還可嘗試共同成立理事會、校企合作學院等其他校企合作途徑,從更深層次的途徑推進校企合作體制的建設。二是試行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引入“彈性學分制”的評價機制。試行彈性學分制,學生不再受時間的限制,即只要修完學分即可畢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如半年在校學習,半年到企業頂崗,然后再回到學校繼續學習,然后再回到企業頂崗,這種“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學習模式不僅符合人對事物的認知和實踐規律,同時也更能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三是積極探索中高職銜接、專本科貫通分段培養新模式。推進中高職銜接,制定套餐式的教學計劃,單招與普招相結合,探索中、高職教育銜接貫通的人才培養渠道。學生首先在中職院校學習3年,然后通過注冊方式進入高職學習2年。5年學習期間,由兩所院校統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系統培養學生。為架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立交橋,滿足部分學生繼續深造的愿望,與本科院校合作,實施“升本、轉本、接本”等多種形式的專本科銜接模式。

2.2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打造科學的模塊化課程

專業群建設的核心是構建“一平臺,三遞進,多模塊”課程體系。一是構建“底層共享”的基礎平臺,將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群內資源共享型平臺,能夠為群內所有專業服務[4]。即通過將現有課程及實訓基地的資源整合,擬構建含化工單元操作、化學檢驗技術及安全與環保等技術的基礎平臺,通過構建,不僅能提高服務的范圍,同時能提高服務質量;不僅對校內學生服務,同時面向社會開展技術指導、培訓等多方位服務。二是構建“中層分立”的專業方向模塊,將群內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構建,打造更科學的模塊化課程,讓學生在學完平臺課程后,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模塊化選擇,從而達到專業學習的目的。擬構建分為五個專業方向的模塊,即精細化工類、生化制藥類、環境類、化學工程類和材料類五個專業方向。三是構建“高層互選”的職業拓展能力模塊,包括群內拓展和群外拓展能力模塊。群內拓展即以上提及的五個模塊的拓展,群外拓展包括物流、營銷、日語、建筑材料等方面。

2.3構建新的實訓體系,鍛煉學生崗位技能

本著資源共享的原則,打破現有實訓體系格局,根據專業群的構建模塊,將現有實訓資源按照功能進行重構,并進一步完善。資源整合后有11個實訓單元,包括化學基本技術、分析檢測、化工單元操作、化工仿真、高分子材料加工與性能測試、水處理及環境檢測、藥物制劑、化工中試、化工生產型實訓車間及大學生創新實訓室。建成后的實訓基地將能更好滿足專業群的實訓環節教育。選擇技術先進、區域影響大、人才供需關系穩定的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積極探索校企共建實習基地、建立“廠中校”、訂單培養、工學交替,校企雙向介入、預就業實習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模式,保證每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有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在濃厚的職業氛圍中鍛煉和培養學生從事和勝任化工職業崗位的能力。

2.4加強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以企業技術應用為重點,校企之間搭建信息化平臺,將企業課程引入教學,開發課程。如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引入了江山農化的草甘膦生產線的生產工藝技術,將其生產工藝嵌入到各個單元操作,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工藝過程,結合仿真操作,讓學生體驗模擬的真實環境以及發生事故的模擬真實場景,進一步理解專業知識。引進企業資源還可以自主開發成套模擬設備或虛擬資源。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包括教學系統、自主學習系統、實訓資源等信息化資源庫的建設。通過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發揮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可以提供學生“社會中的學習”,即學生畢業工作后的學習,可以在群內實現最大化共享。

2.5提升師資團隊能力,滿足專業群建設需要

重點打造一支具有現代職教理念、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高水平“雙師”型專業教學群團隊,提升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以滿足專業群建設的需要。一是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培養或引進群內專業帶頭人,其中有來自于企業人員,并對現有師資進行優化,以核心專業師資的建設為中心,帶動其他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二是通過專業教師與緊密合作企業中的技術骨干“一對一”互學互助,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實踐教學、產品開發、技術服務、促進學生就業等方面共同合作,相互提高。定期安排企業骨干參加高職師資培訓,安排教師到企業定崗或輪崗學習。建設期內重點培養和扶持已取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教師;三是加大“雙師”型教師到企業鍛煉的力度,與企業聯合建立教師崗位實踐基地,通過校企合作科研項目或到企業輪崗實踐等措施,努力打造“校企互通、專兼結合、動態組合”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學團隊。

2.6強化服務意識,加強專業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

一是管理隊伍創新,打造創新團隊。要打造一支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思想和靈活的創新思維的管理團隊,同時具有百折不撓的銳意進取精神,科學管理。二是改革教學體制,適應建設發展。加大實行教學部門的二級管理制度,強化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監管作用,打破以往管理體制和模式,設立集監督、管理、指導等為一體的覆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質量控制部門,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三是改革行政機構,強化管理服務。為切實加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成立理事會后,搭建學校和學院服務地方深度校企合作的平臺,發揮學院先進的設施設備和專業師資優勢,進一步推動了校企合作研發,幫助中小型企業解決相關的科研難題,幫助中小型企業走健康發展之路。同時通過成立理事會,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具體工作融合到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改革、專業群實踐體系的改革、專業群雙師團隊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專業群管理、教學質量控制、學生的實踐管理及學生的就業管理等環節,實現校企的深度對接,為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打下基礎。

3結論

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群建設可以提升專業的特色、競爭力,專業群建設以應用化工崗位需求為導向,憑借區域優勢,順應現代職教體系的要求,在不斷適應新形式、與時俱進的過程中,改革體制機制,整合課程體系,強化實訓環節,打造一流師資隊伍,完成對應用化工專業群的建設。

作者:黃艷芳劉志軍單位:南通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