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核心競爭力特征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7 10:35:00

導語:企業核心競爭力特征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核心競爭力特征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企業的競爭力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必須進行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塑造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企業;市場

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企業平均壽命8年,民營企業平均壽命3.5年,而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40年左右。為什么我國的企業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競爭力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培養和增強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壽”的唯一法則。總結世界著名“壽星”企業的長壽秘訣,幾乎無一不是因其擁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而在市場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宏觀背景

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發表了“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較美國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10年發展道路后明確指出:NEC之所以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其奧秘在于NEC遠見卓識地培養了組織的核心競爭力。隨后,核心競爭力成為歐美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的討論熱點。為什么核心競爭力一提出就引起這么大的反響?就目前我國企業發展形勢來說,核心競爭力之所以引起重視,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市場環境的變化。首先,20多年經濟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供求格局發生根本變化。按可比價格計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5年GDP總量超過18.2萬億元,2006年前三季度GDP增長10.7%。市場由短缺經濟變為過剩經濟,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因此企業面臨的是一個供過于求的市場。其次,國內競爭優勢消失,需要企業實施核心競爭力戰略。在經濟全球一體化影響下,隨著政府保護壁壘一個個被打破,諸如地方保護、廉價資源、勞動力等過去中國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消失,中國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面對國外企業的競爭壓力,我國企業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對嚴峻和復雜的競爭環境,我國企業不僅要關注外部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機會和挑戰,更要眼睛向內,發現和積累企業自身獨特的資源優勢,形成有別于其它企業,為本企業所特有的超常競爭能力,即實施企業核心競爭力戰略。

2.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1)我國企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大批國內名牌企業,它們有條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競爭力戰略。從戰略競爭的層次來看,我國的企業已經較好地掌握了初級層次的競爭策略,比如數量、質量、價格、服務等,并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企業成長的內在動力機制和戰略設計,在企業內部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都擁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相當的水平,取得了頗具潛力的競爭優勢?,F在的問題是如何適應未來高層次的戰略競爭,如何培育、發展和提高企業在較大范圍和深層次上的成長能力。核心競爭力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戰略選擇。(2)國有經濟大發展。國有經濟結構布局得到優化,國有資本繼續向重點行業、大型重點企業積聚。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取得成效,通過兼并、聯合、重組,在石油、石化、電力、電信、航空、冶金、軍工等行業組建了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企業集團。大中型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因此國有企業的競爭實力顯著增強。同時,國有和民營不再是各自發展,而是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競爭發展的態勢。(3)民營經濟大發展。民營經濟走過了26年,經歷了從小漸大、從弱到強、與時俱進的發展歷程。26年來民營經濟作為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長足發展,現在,中小企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60%,從業人員占城鎮從業人員的70%,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也超過了50%,并已經成為國家稅收和對外投資的生力軍。有人如此形容民營企業的“發家史”:“第一代老板是靠膽子,第二代老板是靠路子,第三代老板是靠票子,第四代老板則是靠腦子”?!翱磕X子”,也就是民營企業必須提高素質,重視科技,重視人才。

3.企業面臨的挑戰。一是經濟國際化的挑戰。我國在2001年加入WTO,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隨著5年的過渡期結束,企業面臨進一步參與國際競爭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遵循國際慣例和規則,在國際范圍內進行資源的配置和資本的運作,挑戰國際市場,這是企業必須面對的。二是新經濟的挑戰。中國經濟增長方式面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化,從傳統的經濟方式向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的轉化。由于我國企業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應對這一轉化,也向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隨著經濟競爭環境的改變和市場條件的日益完善,企業面臨著產品、技術、品牌、文化、管理、市場、人才等各方面的競爭,如何在市場中立足并獲得發展,取得競爭優勢,成為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

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出與特征

1.核心競爭力的提出。1990年,帕拉哈德和哈默在“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中,對美國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發展模式進行了比較研究。1980年,GTE的銷售額是99.8億美元,凈現金流17.3億美元,而NEC僅38億美元的銷售額;可是到了1988年,NEC的銷售額達到了218.9億美元,遠遠高于164.6億美元的GTE公司。文章通過分析研究,發現:NEC之所以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其奧秘在于NEC遠見卓識地培養了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帕拉哈德和哈默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達到“一組先進的技術的和諧組合”,而“先進技術”不僅僅是企業所掌握的科學技術本身,而且還包括企業經營管理能力、企業文化的滲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結合起來的能力結構,主要表現為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反應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市場營銷能力、連帶服務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企業就像一棵大樹,樹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產品;小的樹枝是經營單位;樹葉、花朵、果實是最終產品;提供撫育、營養和穩定性的根系則是核心競爭力。

2.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征。核心競爭力作為獲取企業優勢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點:(1)價值性。核心能力應當有利于企業效率的提高,能夠使企業在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競爭對手更優秀。核心競爭力能實現用戶所看重的核心價值。企業核心競爭力能為用戶提供超過其他企業的更多的使用價值,能夠更好地、更全面地滿足用戶需要,同時能使企業比競爭對手有更高的勞動效率和更低的產品成本,從而取得更高而且長期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2)異質性(難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一個企業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企業獨一無二的,即其它企業所不具有的(至少暫時不具備),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難以替代的,這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核心競爭力的異質性決定了企業之間的異質性和效率差異性。(3)延展性或疊加性。核心競爭力具有很強的“溢出效應”(spill—over),企業能夠從核心競爭力延伸出一系列新產品和新的服務。也就是說,它必須為各種產品或服務提供支持,一旦企業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能使相關的技術領域和新的創新大獲收益。因為在生產實踐中企業可將核心競爭力組合到不同的創新中構建新的創造和發展的基礎,繼而在某一領域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不斷地推出創新成果。(4)相互關聯性。核心競爭力是一組技能和技術的集合體,而非單個分散的技能或技術。核心競爭力是許多不同單位或個人相互作用產生的,它的載體是整個企業,而不是企業的某個部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必然是企業整體優化的結果。(5)核心競爭力是不斷演化的。如果外部環境發生劇變或管理不善,企業在某階段的核心競爭力到后階段會貶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競爭力也有從產生、成長、壯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經過一段時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最終產品、核心產品、核心技術會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科學技術發展而逐漸失去競爭優勢,甚至被淘汰。因此,企業必須不停地根據產業發展方向、管理發展的趨勢以及企業自身資源的儲存狀況,適時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核心競爭力需要及時保護和創新。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

(一)理解核心競爭力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核心產品是核心競爭力。對于核心競爭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異,最為明顯的就是相當多的企業總是把企業的核心產品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混為一談。對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有一個系統的理解,不能以企業在某一方面暫時的優勢作為核心競爭力,更不能以某一個優勢的產品作為核心競爭力。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培養自己的核心技術,也可以在核心技術的基礎上發展核心的產品,進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業務。但是,都不足以形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誤區二:技術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必須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它是一個企業能夠基業長青的關鍵因素。技術、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業在某段時期內的相對競爭優勢而已,真正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素才有可能作為核心競爭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發展史上,不乏導致企業滅亡的生存危機,而每一次它都能“僥幸”生存下來,以至發展成為當今的世界500強。如果一定要說技術是它的核心競爭力,那也要加上“不斷使顧客滿意”的技術才可能成為它的核心競爭力,在技術的后面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在指導著。正如一個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長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誤區三:核心競爭力等同于企業一般能力。企業的競爭力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得以存續和發展所應具備的一般性功能,是企業的相對優勢,企業的資源、知識和技術等只要具有一定優勢都可以形成競爭力,如營銷競爭能力、品牌競爭能力、研發競爭能力、經營管理的競爭能力等。對企業而言,競爭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別,而不存在有無的問題。而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處于企業核心地位,具有獨特優勢和領先優勢,使競爭對手在一個較長時期難以超越的競爭力。

(二)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1.引入戰略管理。將企業放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中進行分析對比,找出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揚長避短。全面盤點企業要素,對產品、品牌、技術、服務、品質、成本、企業文化、人才資源等逐一進行分析,做出專業化的分析和精確求實的分析報告。以戰略的眼光看待企業的發展,制定長遠規劃和戰略目標。核心競爭力是支撐企業長久競爭優勢的基礎性能力,因而也是戰略性能力,它必須與企業長期戰略相一致。因此企業要在培育核心競爭力時,進行戰略定位和規劃,這是制勝的前提。

2.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是成長在良好的企業制度土壤之中的,企業搞不活和競爭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制度的束縛和制約,特別是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組織和管理不對稱等,使得企業無力或無暇顧及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技術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現代企業制度體現的是企業資源配置的高效性,而這種高效率能否充分發揮,主要依靠核心技術和技術創新。加強技術創新,必須增加研發資金的投入,切實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在這一點上,我國企業與國外企業存在很大的差距,如IBM公司1996年用于網絡軟件開發的投資高達42億美元,相當于我國當年所有企業的科研開發經費總和,而這僅是其科研開發經費的1/4;又如德國西門子公司1996年的研發投入為81億馬克,占其當年銷售額的8.1%。

3.全面塑造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之所以優秀,是因為獨特的企業文化把它們與其他企業區分開來。核心競爭力與企業文化唇齒相依,不可分割,沒有文化的競爭力不是核心競爭力,不和企業文化相聯系的競爭力不具備創新性和成長性,是沒有前途的。例如浙江的民營企業之所以有很大的發展,因為浙江企業主都有兩板精神:“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有越過“千山萬水”、經過“千難萬險”、想過“千方百計”、吃過“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的“五千精神”。再如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業,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其特有的蒙牛文化。其精髓是98%法則:品牌的98%是文化;經營的98%是人性;資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誤會。蒙牛成長的三大法寶是: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駕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

4.加強培訓,提高員工隊伍素質。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沒有素質過硬、敬業奉獻的員工隊伍和企業團隊,是沒有競爭力的。21世紀是人才的世紀,誰掌握了優秀的人才資源,誰就擁有了競爭力和實力。

(三)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1.采取長短結合、軟硬結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競爭能力。企業應將培養和鞏固核心競爭能力貫穿于企業總體發展戰略之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在硬技術創新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可以先從軟技術創新著手(如核心營銷能力、組織能力等),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積累技術資源,開發本專業領域的核心技術。軟硬結合、長短結合,逐步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2.采取內部開發與外部引入相結合的策略培育核心競爭能力。對于內部資源不足的企業來說,一方面應加強員工培訓,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另一方面需要從外部引進人才,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引進先進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資源,培育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長期來說,內部開發的方式應占主導地位。

3.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來發展技術專長。每個企業都希望自己在多項技術上占據壟斷地位,但實際上很難做到。因此,應相對集中人力資源,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選準項目尋求突破。先在某項專門技術上形成優勢,發展專長,有利于企業較快地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浙江民營小企業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比如有一個專門生產螺釘的廠家,它的螺釘做得好過其他廠家,螺釘市場自然非它莫屬。這也是大公司所不屑于做的一個市場,但大部分的機器又都離不開螺釘。因此,它就在螺釘這個局部市場贏得了勝利。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的日益深入,中國企業需要真正理解核心競爭力的確切含義,并尋求建立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以求發展可持續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