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傾向探討

時間:2022-02-24 03:00:37

導語: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傾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傾向探討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綜合采用卡方檢驗、交叉列聯表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傾向特征進行系統分析。結果顯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選擇旅游行業工作的比例較低,大部分學生對旅游行業就業的發展前景持保守態度;性別、地域來源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選擇旅游行業就業和對旅游行業就業前景認知關聯性不強,但高考志愿填報動機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選擇旅游行業就業和對旅游行業就業前景認知具有顯著的關聯性;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目標和價值觀更加務實;九種因素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傾向具有影響,其影響力由高到低分別是擇職能力與人際技能因素、單位保障因素、課程教學因素、單位聲望因素、人才培養因素、實踐因素、個人特質因素、職業發展因素、工作地及專業對口性因素。根據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傾向特征,提出從學校、個人、企業三個方面強化學生就業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傾向

一、研究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業已經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2015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指出,2014年全國旅游業實現平穩增長,全國旅游總收入達到3.25萬億元,相比2013年增長11%。而隨著旅游經濟的蓬勃發展,旅游從業人員數量不斷擴大。早在2008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旅游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了《關于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到2015年,我國旅游就業規模從目前的6000萬人增加到1億人左右。而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顯示,2012年我國全部旅游就業已達7600萬人。旅游從業人員的大幅提升,離不開旅游教育的發展。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旅游高等教育拉開了序幕。之后,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形成了從專科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育體系。但是在旅游產業和旅游教育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可度并不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非本專業就業一直是旅游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旅游業供需失衡的矛盾一直沒有改善。一方面是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對人才需求強烈,另一方面是旅游管理畢業生有業不就,造成就業難。有學者研究發現,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本行業就業率約為50%,但是三年后的流失率高達90%。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此種現象無疑是對旅游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探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其就業觀,對于引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為旅游產業發展積累人才意義重大。關于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傾向方面的研究成果頗多。在研究內容上,主要集中在就業因素及對策、就業傾向影響因素、就業觀等方面的探討上。在研究方法上,側重于定性研究,而缺乏定量探討。在研究角度上,側重于單角度的分析,而缺乏系統的視角。在研究層次上,側重于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探討,而缺乏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分析。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作為旅游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在旅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從業人員是我國旅游從業人員的中堅力量。研究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傾向,對于提高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培養旅游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采取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方式,選取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即將就業的學生進行調查,此次調查發放問卷180份,收回問卷150份,其中有效問卷148份。問卷數據通過SPSS19.0進行匯總處理,綜合采用卡方檢驗、交叉列聯表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對學生的就業傾向特征進行系統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對策。

二、研究結果

(一)就業意愿及行業感知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總體上意愿選擇旅游行業就業的學生所占比例為48.9%,這與以前很多學者實證調查結果接近。大部分學生對旅游行業的就業前景持保守態度,認為旅游行業就業前景不確定和一般的比例達到了69.7%。這在總體上反映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本行業的認可度不高。為進一步探究旅游就業意愿及感知的細化特征,本文利用卡方檢驗和交叉列聯表對性別、生源地域和專業填報動機對旅游就業意愿及行業感知的關聯性進行詳細的探討。通過卡方檢驗發現,性別(p=0.530>0.05)、地域來源(p=0.337>0.05)與本就業意愿的選擇關聯性不強,專業填報動機(p=0.028<0.05)與就業意愿的相關性很強。同時,性別(p=0.591>0.05)、地域來源(p=0.337>0.05)與就業認知的關聯性不強,專業填報動機(p=0.022<0.05)與就業認知則具備較強的相關性。如表1所示,調查樣本中男生所占比例為11.9%,女生所占比例為88.1%,農村學生為74.1%,城市學生為25.9%。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以農村學生和女生為主。在行業選擇上,相對于女生來說,男生選擇旅游行業就業的傾向比女生略強,而女生在旅游行業前景的感知上比男生略高。在行業選擇上,農村學生對進入本行業意愿和對于旅游行業就業前景的感知上較城市學生較低。在訪談中也發現很多農村學生覺得旅游行業目前工資較低,怕無法支持其在畢業后基本生活用度。且大部分農村學生的家長對旅游行業本身認知較差,在子女畢業擇業時,其思想觀念會對子女的就業選擇產生影響。專業填報動機對學生對本行業的就業意愿和就業感知影響強烈。在專業志愿填報上,被調劑到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比例高達44.4%,通過訪談也發現,很多學生都是被調劑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前期對專業的認同,從而也導致與本專業磨合時間較長,后期也影響了其在本專業就業和對本專業前景的認知。但也有部分被調劑的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對旅游行業產生了興趣,愿意從事旅游行業。喜歡旅游(占26.7%)是學生選擇本專業的第二個動機,大部分喜歡旅游的學生愿意在本行業就業,并且對旅游行業的前景比較樂觀。隨機填寫在前期旅游專業選擇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占11.1%),這部分學生大多對本行業就業意愿較低,對旅游行業的發展前景不太樂觀。在填報動機中,喜歡旅游行業的工作(占2.2%)、看好旅游行業就業前景(占5.2%)、感覺旅游專業比較容易學習(占4.4%)和親朋好友推薦(占5.9%)所占比例較低。先前填報旅游管理專業因為喜歡旅游行業工作和看好旅游行業前景的學生對旅游行業的前景依然樂觀,但是選擇行業就業的比例不高。通過訪談,有的學生談到,經過專業學習和一定的專業實踐,發現自己不適合做旅游行業,所以在就業時會放棄本行業就業。感覺本專業比較容易學習的學生對進入旅游行業的意愿較強,對旅游行業的就業前景也比較看好。通過訪談,這部分學生大多數是屬于知識學習能力較差,但是技能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強,而旅游行業重技能、實踐和經驗的特點適合此類學生就業。而因親朋好友推薦而填報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無論是本行業就業意愿,還是對本專業的就業前景,選擇比例都不高。

(二)就業領域及目標分析

在就業崗位方面,在意愿進入旅游行業進行工作的調查中,選擇旅行社行業的比例最高,占到了75.7%,選擇酒店行業的占到16.7%,選擇景點景區的占6%,選擇餐飲酒樓的占1.5%。在旅行社行業大部分領域里,高職學生接受從做導游和計調崗位等最基礎的工作做起,這與其他學者對旅游管理本科生就業“導游”是最不看好的現狀相反。很多高職學生限于知識水平和學歷的要求,能夠接受旅行社導游這一基礎的工作,并且看中這份工作的自由度和對自身綜合能力的塑造。但也有少部分學生擔心導游工作不穩定,而愿意選擇酒店行業。訪談中也得知,大部分學生剛從酒店實習結束,酒店工作辛苦勞累,讓很多學生也對參加實習較少的旅行社行業更感興趣。而非選擇旅游行業就業的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向是各類銷售、文秘、會計等工作,這些工作也是高職文科類學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在就業地域方面,63.7%的學生選擇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大城市作為主要就業地,這兩個一線大城市豐富的就業機會,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充滿了吸引力。27.4%的學生會選擇機會相對較多的珠三角其他城市,僅有8.9%的學生會選擇廣東省其他地區和外省城市,并且這部分學生大多是選擇回到家鄉工作。而對于異地就業的學生,無疑珠三角經濟發達城市更有吸引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就業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在未來就業規劃方面,83.8%的學生接受先擇業再就業的擇業觀念。30.4%的學生有意愿選擇未來繼續深造,爭取獲得本科或者更高的學歷,為自己將來再就業積累基礎。46.7%的學生有創業意愿,大部分學生接受3年之后進行創業。14.8%的學生堅持找工作一步到位,期待將來能在自己喜歡的工作領域繼續發展。

(三)就業傾向影響因素分析

專家學者對學生就業傾向影響因素進行過探討,本文參照其他學者選取指標并結合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際情況,選取了29個影響因素,采用SPSS19.0的主成分分析法對就業傾向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

1.公因子分析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四次最大正交旋轉,得到旋轉后的因子矩陣,共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9個,其累積貢獻率為66.8%。將因子特征根大于0.5的主成分作為初始因子,對因子進行命名和闡釋。

2.影響因素闡釋

第一個公因子包含5個項目,反映的是工作技能、工作或實習經歷、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關系,工作技能相對來說因子載荷較低,體現的是學生在就業時具備的個人能力與人際關系,命名為擇職能力與人際技能因素。擇職能力與人際技能影響因素的特征根值最高,說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夠認識到擇職能力在就業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個公因子包含6個項目,包含的信息是單位經濟效益、薪酬福利待遇、單位工作環境、單位發展前景、工作是否穩定,反映的是學生選擇單位目前所獲得的福利和未來發展前景,命名為單位保障因素。這個影響因素反映的信息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生存狀況,也是很多學生在就業時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個公因子包含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兩個項目,這兩個因素相對來說因子載荷都較高,反映了課程結構和教學對學生就業的影響,命名為課程教學因素。訪談中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開設的課程和教學方法對其將來就業影響重大,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后期工作學習能力。第四個公因子包含兩個項目,反映單位性質和知名度對學生就業的影響,其中單位知名度的因子載荷較高,命名為單位聲望因素。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學生渴望能夠選擇一個單位聲望在同行業中相對比較高的單位,如選擇本行業工作的學生希望能夠進入知名度較高的旅行社或者是五星級酒店。對單位性質高職學生則不苛求,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高職學生進入就業比較熱的政府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外企知名企業受到學歷和能力的種種限制,私有企業、民營企業大部分學生能夠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務實性。第五個公因子包含了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兩個項目,反映的是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對就業的影響,命名為人才培養因素。這兩個項目反映的因子載荷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學生認為學校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對其將來就業有重要影響。第六個公因子包含了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畢業實習三個因素,反映了實習實踐對學生就業傾向的影響,命名為實踐因素。在這方面,畢業實習反映的因子載荷最高,這階段的實習關系到學生直接就業,所以大部分學生認為畢業實習期間的指導對其就業有直接影響。第七個公因子包含了個人形象、個性特點、興趣三個因素,反映了個人特質對就業的影響,命名為個人特質因素。在這三個因子中,興趣的載荷最高,反映了學生在就業時希望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而個人形象很多學生認為對就業的影響較小,大部分學生更加關注自己能力方面的提升。第八個公因子是職業發展平臺,反映的職業發展機會對就業的影響,命名為職業發展因素。訪談中,大部分學生看中單位的培訓、機會及晉升制度,這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職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第九個公因子包含了專業是否對口和單位所在地域的信息,其中專業是否對口的因子載荷較低,命名為工作地及對口性因素。這個影響因素的特征根值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就業時學生相對來說考慮的較少。尤其是專業對口性因素,大部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調查中認為不重要。很多學生反映目前高職學生尤其是學管理類的學生,將來就業的出口大多是服務行業,做的很多工作也是服務工作,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否適合行業需求,而不是特別看重專業。通過以上分析,可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傾向進行總結:第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選擇旅游行業工作的比例為48.9%,大部分學生對旅游行業就業的發展前景持保守態度。第二,性別、地域來源與高職旅游管理學生選擇旅游行業就業和對旅游行業就業前景認知關聯性不強,但是高考志愿填報動機與高職旅游管理學生選擇旅游行業就業和對旅游行業就業前景認知具有顯著的關聯性。第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目標和價值觀更加務實。大部分學生能夠接受單位的最基礎的崗位和工作,高職學生意愿創業的愿望也比較強。大部分學生意愿選擇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為未來的職業發展積累良好的資本。第四,九種因素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具有影響,其影響力由高到低分別是擇職能力與人際技能因素、單位保障因素、課程教學因素、單位聲望因素、人才培養因素、實踐因素、個人特質因素、職業發展因素、工作地及對口性因素。

三、基于就業傾向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對策

影響學生就業的九個因素涵蓋了學校、企業和學生三個方面。要提升高職旅游學生就業質量,尤其是本行業就業,需要三方共同努力。

(一)從學校方面來看,需要優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行業就業引導

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將來如何就業取決于學校的前期引導。因此,是否能夠保證學生在本專業就業,學校承擔著很重要的角色。要想改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第一,加強旅游管理專業的宣傳工作,強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認識。入校前及入校后前期要加強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宣講,讓學生充分了解旅游管理專業及將來從事的工作性質。既要讓學生了解到本行業的廣闊就業前景,又要讓學生又充分意識到旅游行業是服務性行業,不是想象中的游山玩水的旅游享樂。在調查中發現,高考志愿填報動機對學生將來從事旅游行業有重要影響。要在厘清學生填報本專業志愿填報動機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前期的專業引導和意識強化。第二,根據行業需求進行設置課程和人才培養模式優化。通過調查影響就業的因素發現,與學校相關的影響因素項目課程設置(0.854)、教學方法(0.815)、培養目標(0.821)、人才培養模式(0.755)的因子載荷都比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期待學校良好的專業學習的訓練,真正能夠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旅游教育與行業脫節這一現象在旅游教育中一直比較突出,并且很多學校一直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我國高校課程設置一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筆者所調查的這所高職院校的旅游專業,校方推行“2+1”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為2年,在課程設置上基礎課程、通識課程的設置比例較高,擠壓了旅游專業課的課程設置,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要想完成專業教學內容,教師也只能點到為止,實踐課教學成為空談。在課程調查時,61.5%的學生反映專業課的理論較多。而旅游行業又是實踐性較強的行業,學生所學根本無法適應行業的發展,導致學生對行業的認可度較低。要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必須要加強與旅游行業的對接,根據旅游行業的發展特點設置課程,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校要著力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創新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持續關注培養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積累實踐教學經驗。要合理安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機會,提升學生的專行業認同感。第三,加強就業教育和引導。在進行就業指導時,要盡可能根據旅游專業特點設置就業指導方式,通過課堂教學、職業生涯規劃、實習實踐等多種途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旅游行業是服務性行業,強調工作經驗的積累和強化。在進行就業引導時,要明確在旅游行業幾乎都是從基層做起,不可能一蹴而就獲得成功。要讓學生明確本行業的崗位特點和要從事的工作的性質,盡可能縮短后期在本行業工作的適應期。

(二)從學生方面來看,需要強化擇職能力,關注個性發展

擇職能力和個性特質是影響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要想促進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本行業就業可以在這兩個方面加強引導。首先在擇職能力方面,根據行業特點,強化學生的擇職能力。在關于旅游行業人才需求素質感知調查時,63%的學生選擇社交能力,57%的學生選擇領導組織能力,50%的學生選擇了專業知識能力。在擇職能力提升方面,學校的引導與支持作用明顯。學校要強化專業知識的學習,創造實踐機會,讓學生對本行業有更強的認同感,從而抑制其在非旅游行業就業的傾向。其次,在學生個性特質發展方面,要通過豐富的旅游活動和旅游技能大賽等項目,激發學生對旅游行業的興趣。要經常讓學生走入旅游企業,增強對旅游企業的認同。要請企業專家經常走進學校,適當傳授工作經驗,增強學生對旅游就業的向往。

(三)從企業方面,需要提高就業保障,重視員工職業發展平臺

目前,我國旅游企業工資待遇低,員工流失率高的現象一直存在。我國旅游企業低學歷結構現象嚴重,且忽視員工發展與培訓,忽視人才價值。高職學生進入旅游企業與初中生、中專生薪資待遇無差別,且往往被當成廉價勞動力,心理落差較大。并且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旅游企業往往被看成是“吃青春飯”的行業,也導致很多學生會放棄選擇本行業就業。在就業影響因素中,單位保障因素是學生就業考慮的第二個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想促進學生在本行業就業,需要為旅游企業員工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參考文獻:[1]中國旅游局網站.2015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在南昌召開[EB/OL].[2]中國政府網站.我國提出2015年旅游就業規模增至1億人左右目標[EB/OL].(2008-08-27).

作者:徐秀玉 張春霞 單位: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