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研究文獻特點
時間:2022-06-27 06:46:53
導語:鄉村旅游研究文獻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鄉村生態旅游的本質是它的鄉村性和生態性。就其鄉村性而言,鄉村生態旅游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它在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有著積極帶動作用,并進一步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就其生態性而言,其是現代生態旅游新趨向,在滿足現代游客新需求和促進整個旅游業發展方面有積極促進作用。究竟什么是鄉村生態旅游,它可以分為哪些類型,具有哪些特點,如何進行開發以及面臨什么樣的困境等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就上述內容對我國近十年來的關于鄉村生態旅游研究的文獻進行綜述整理,期望為后續研究的延續有所幫助。
二、鄉村生態旅游概念的界定
鄉村旅游活動的大力開展和生態旅游概念提出以來,鄉村生態旅游的相關研究就逐漸得到廣大學者的熱忱關注。盡管已有很多研究對鄉村生態旅游概念進行了較完善的界定和解釋,但由于各個學者研究出發點有差異,國內目前還沒有對鄉村生態旅游的內涵做出一個準確的界定。但各界習慣用鄉村旅游、民俗旅游、農業旅游等名詞來描述其相關內涵。關于鄉村生態旅游的界定有很多種,例如中國旅游協會區域開發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文昌教授認為,鄉村生態旅游是以農業生產為依托,將田園生態景觀、農事活動、農俗文化的深層次開發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具有觀光、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環保等多種功能的旅游形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寇明婷博士認為鄉村生態旅游是以鄉村為背景,以大自然和鄉村文化為資源基礎,以可持續發展觀和生態文明理念為核心導向,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文化的同時,有著明確的了解和學習自然和文化的目的,并負有保護責任,同時不乏促進目的地的經濟效益的一種特殊的旅游活動。當然還有很多研究人員給出了鄉村生態旅游概念的界定,對于我們的進一步研究很有意義。何曉芳在其碩士論文中提出鄉村生態旅游是指發生在鄉村區域,以鄉村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態環境、樸素的鄉土文化與人情、嫻靜的田園風情為基礎,用景觀生態及生態美原理與方法為游客建立起一個欣賞鄉村景觀、認知自然、培養與體驗生態的旅游環境,充分展現鄉村旅游的景觀美學價值、鄉村居住的宜人價值、鄉村文化的追憶價值與鄉村生態的教育價值,并最終使得鄉村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筆者對近年來有關鄉村生態旅游的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后發現,盡管研究者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鄉村生態旅游進行界定,但筆者認為何曉芳在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得出鄉村生態旅游的內涵,并從規劃角度,生態發展角度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多個角度對鄉村生態旅游做了很好的闡述。該表述對鄉村生態旅游的界定科學合理,體現出鄉村生態旅游的本質。
三、鄉村生態旅游的類型和特點
(一)鄉村生態旅游類型
現階段的鄉村生態旅游研究中,研究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鄉村生態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和分析,提出其具有的特點,大致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分類。
1.按照空間區域布局劃分陳文君的《我國現代鄉村旅游深層次開發探討》中根據空間地域上的不同,明確地給出了分類方式,其類型主要有景區邊緣型、都市郊區型和老少邊窮地區型。王嘉學、明慶忠、楊世瑜在《云南鄉村生態旅游發展地域模式初步研究》也根據空間上的不同給出了不同的劃分。筆者認為其空間劃分中也有一定的經濟因素和資源的利用上的考慮,該種劃分有利于研究者弄清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在那些地域更加合適,其對各個具體地方應用這種空間區域開發有積極的指向性作用。
2.按照經濟貢獻差異劃分云南大學的王靜博士在《試論鄉村生態旅游開發的旅游產業組織模型》中根據鄉村生態旅游的經濟意義把其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企業帶動型、主導產業拉動型、農莊經濟聚合型、生態經濟型、對內聯合型。同樣的,賀穎華、賀蓓瀅在《昆明鄉村生態旅游理論研究與探索》中也提到了將鄉村生態旅游分為:景區帶動型,鄉村組織型,公司農戶型,綜合開發型。他們針對鄉村生態旅游中的一些經濟參與者和合作模式給出了不同的分類,但本質上都是從鄉村生態旅游的經濟意義上給予區分的。
3.按照旅游活動類型劃分中國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系的謝花林在《鄉村生態旅游探析》中明確地指出了鄉村生態旅游的三大類型,分別是觀光型(觀光農業園,景觀農業),民俗型(民族鄉寨,特色村寨)和休閑型。段景春在《我國鄉村生態旅游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同樣以這種分類方式為要點論述。這種分類方式具有簡明和概括的特點,而且從宏觀的層面把握住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也重點突出了休閑型旅游,很多的研究者在進行論述的時候都會應用到該種分類方式。
(二)鄉村生態旅游的特點
鄉村生態旅游的基本屬性是與具體的鄉村地區的特性相關的,針對具體的案例分析,不同的學者對于鄉村生態旅游的特點都做出了相應的陳述。馬勇、舒伯陽在《區域旅游規劃———理論,方法,案例》一書中指出鄉村生態旅游具有基礎性、觀賞性、娛樂性、文化性和經濟性等特點;章家恩教授的《關于農業生態旅游的幾點看法》一文中指出了鄉村生態旅游具有可持續性、融自然景觀和文化傳統于一體、地域多樣性、動態性、可塑性、高效益、低風險、參與性等特點。也有學者對這一問題做了定量的研究,例如林剛和石培基在《關于鄉村旅游概念的認識———基于對20個鄉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中,根據對20個鄉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界定了鄉村生態旅游的6個標準:鄉村地域為依托、鄉村田園風情為吸引、農業生產活動為吸引、民俗文化為吸引、農家生活體驗為吸引、休閑觀光游覽度假活動。通過對文獻的閱讀整理,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筆者認為鄉村生態旅游的特性雖然很多,但鄉村生態旅游的本質特點就是鄉村性和生態性。旅游內容上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表現形式上具有民俗性和原真性,旅游活動安排上具有很強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并且在現實意義上具有很強的文化性和經濟性等一系列特征。
四、鄉村生態旅游開發的研究模式
隨著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扶持和近來生態旅游的升溫,鄉村生態旅游產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旅游者熱衷,國內各省市相關的鄉村生態旅游得到了極大推動,特別是在一些鄉村資源豐富的省份更是受到了極大重視,學界對于鄉村生態旅游產品的開發研究十分重視。越來越多的學者投入到鄉村生態旅游研究中,出現很多研究成果。筆者收集到的關于鄉村生態旅游的相關文獻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一)研究案例地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的研究模式
這類文章的研究模式一般包括研究地的鄉村旅游的資源現狀以及開發生態旅游的優勢和劣勢,然后根據綜合考慮得出結論,并提出進一步開發鄉村生態旅游資源的對策和建議。這類文獻有游茜的《大湘西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研究》、胡曉聰的《諸暨趙家鎮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探討》、萬幸的《發展鄉村生態旅游,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以湖北省木蘭天池官田村為例》、蘇珍的《安徽鄉村生態旅游開發模式初探》《諸暨趙家鎮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探討》、李曉陽的《打造黑龍江省鄉村生態旅游品牌的對策研究》等。該種研究模式是國內學者較為熟悉的研究方式,但由于學者的研究功力不夠等多種因素,不少的文章都浮于解釋問題式的回答問題,對理論的延續和加深缺乏相關貢獻。
(二)應用相關理論模型和數據分析方法的研究模式
這里面包括張丹的《柳州市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的研究》、李明月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鄉村、生態旅游的探討———以山東省濱州市為例》、張禹的《鄉村生態旅游社區參與模式研究———以蒼南縣五鳳鄉為例》。胡志毅、張兆干在《中國社區旅游模式探討———以徽州古村落社區旅游為例》中將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個別參與、組織參與、大眾參與和全面參與,并描述了“近S形”的總體發展曲線模型。楊興柱、陸林、王群等人在《農戶參與旅游決策行為結構模型及應用》就很好地應用了農戶參與旅游決策行為結構模型來分析影響農戶參與決策的8個重要變量。該種模式應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從實際出發,從調查出發,針對具體的案例地進行調研得出相關結論,一般比較有說服力,是比較規范的研究模式,很多根據研究成果翻譯得出的研究文章都到國外的頂級期刊得到發表,與國際研究范式較為切合。
(三)引用國內外成功案例進行對比性分析的研究模式
該種模式把本地區甚至本國的一些鄉村生態旅游開發模式和國外的一些相關開發經驗做一個對比性研究,從國外的一些先進管理經驗中找到自身發展的出發點,得到很多的啟示。例如凌強的《日本生態旅游發展的措施、問題與啟示》,和張兵、尹弘的《淺析國外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模式》進行了很好的對比性研究。其中,鄧冰、吳必虎的《國外基于社區的生態旅游研究進展》提到基于社區的生態旅游(community—basedecotourism,CBET)是國外生態旅游研究的一個新趨勢。該種模式走在理論研究前沿,對國內旅游研究方向起到帶頭作用,引導我國廣大學者發現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如社區參與式鄉村旅游、社區增權式旅游等多種旅游研究新方向逐漸得到廣大學者的認知和研究。
(四)利用旅游規劃理論和開發手段進行分析的研究模式
部分研究者利用相關的旅游規劃開發理念和手段提出很多好的開發模式,如董寧、徐頌軍等的《廣州鄉村生態旅游深層次開發模式探討》中以廣東為例,舉出了鄉村生態旅游開發的條件,主要有: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地理區位優越,可進入性強;旅游產業體系完善;宏觀環境良好這幾個主要方面。在開發廣州鄉村生態旅游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從旅游者的行為轉變,旅游業的相關特性,鄉村生態環境以及政府引導、監督及當地社區居民的參與這4個方面對鄉村生態旅游的開發模式做了探討,得出了鄉村生態旅游開發的一些條件和相關模式。何曉芳的《鄉村生態旅游規劃方法研究》中詳盡地給出了詳細的規劃原則、規劃程序和規劃內容。其按照鄉村生態旅游功能分區、鄉村生態旅游環境容量確定、鄉村景觀生態設計、鄉村服務設施的生態設計和相關社區參與的順序對規劃內容進行了分章節的論述。文章通過分析安吉縣禹山塢村的旅游資源、發展潛力和發展目標,以及功能區分和環境容量測量等,提出了該地方的鄉村生態設計、相關旅游產品設計、旅游服務設施生態設計以及相關規劃保障措施。
五、鄉村生態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在國內有關鄉村生態旅游的資源規劃與開發中,很多的學者都結合相關地區的特點提出了一些問題,各地的鄉村生態旅游開發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不少文獻都是根據具體的案例來闡述鄉村生態旅游開發中的一些問題。例如晏磊、詹斌的《關于發展江西鄉村生態旅游的若干思考》中結合對江西鄉村旅游的分析,明確表示在對鄉村生態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旅游產品綜合開發程度低,缺乏市場競爭力;鄉村文化特色不強,開發存在變異迎合性問題;宣傳力度不夠,知名度不高;鄉村旅游人才缺乏,經營管理水平低等嚴重問題。類似的,林龍飛、陳輝的《發展鄉村旅游對策研究———以陽朔為例》中以缺乏規劃、生態項目缺乏、開發無序、缺乏合作和缺乏特色這五個方面總結陽朔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現狀。此外,李錄堂教授專門從生產經營與管理的角度指出鄉村生態旅游的開發目前存在經營者認識不足、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資金投入不足對鄉村生態旅游的影響。何曉芳、王莉紅則從鄉村生態旅游資源規劃開發的角度指出了國內在該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在《鄉村生態旅游規劃方法研究》中指出:鄉村旅游總體上處于自發性發展階段,鄉村景觀受損現象嚴重;環境基礎設施落后于旅游開發,生態安全隱患明顯;鄉村旅游產品單一,缺乏競爭力;鄉村旅游開發對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貢獻有限這些問題。通過文獻的整理和分析,筆者認為當今鄉村生態旅游的問題主要包括:旅游資源開發上缺乏整體規劃觀念和可持續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經營上運營管理不善和綜合開發力度不夠;旅游客源市場定位上客源細分不明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相關的旅游產品開發上同質性產品過多和鄉村特色產品優勢不明顯;相關的制度規定不健全和旅游人才缺乏等。
六、鄉村生態旅游研究的展望
鄉村生態旅游是生態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產業,也是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鄉村生態旅游有效地促進了我國廣大農村的發展,并有效利用了當地旅游資源,在滿足廣大消費者回歸生態和體驗農村生活的同時,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整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怎樣對鄉村生態旅游資源準確、科學、合理地定位,結合本地區的區域特色提出合理可行的旅游開發策略和對策,既使得各方利益得到充分的體現,又讓旅游業得到良好的發展是我們關注的核心問題。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檢索和閱讀,筆者認為,今后的鄉村生態旅游研究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一)界定鄉村旅游的概念
我們要明確鄉村生態旅游研究的重要性和其指導意義,盡早明確鄉村生態旅游的定義以及相關概念的界定,以便在調查、開發和保護當中更有針對性,這也有利于我們在學術上的長足進步。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中逐漸形成該領域的科學學科體系,為今后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為廣大農村地區鄉村旅游開發提供有利支持。
(二)借鑒國外開發經驗
鄉村生態旅游在很多發達國家都得到了很好應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鄉村生態系統設立和社區參與共建等很多方面形成了較多研究成果。我國關于國外經驗借鑒的對比性研究還不是很多,該方面值得進一步加強,讓我們可以更好借鑒經驗教訓并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這有利于我們國家鄉村生態旅游的長遠發展。
(三)應用定量研究方法
現階段的很多文章在對鄉村生態旅游的問題研究還處于定性研究階段,很可能只是對一些問題泛泛而談,缺乏深入細致地研究。現代鄉村生態旅游在規劃與開發上需要更多的定量分析和實證研究,以便于真正弄清楚鄉村生態旅游中各相關要素的主次要關系和決定程度,以便于構建更加科學和合理的鄉村生態旅游規劃程序和管理決策模型。
(四)使用現代化儀器設備
在信息化時代浪潮中,學者們應該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一些較為先進的測量設備對具體地區的環境承受力以及相關旅游資源概貌進行具體的地理測繪和分析。信息化管理與地理資源測繪方面在鄉村生態旅游資源開發中的應用還不是很多,學界應該充分意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利用現代化設備做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五)規范學術研究范式
規范的學術研究范式就是要在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詳盡了解的基礎上,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具體問題進行研究。規范的學術研究范式的采用不僅有利于增強學者自身的研究實力,而且可以與國外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模式有效對接,這也有利于我國學者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在國外的推廣。當然規范的研究范式最終還是落實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不然論文就會落入八股文的行列。
- 上一篇:談論國際旅游服務貿易
- 下一篇:海南宰客事情引發旅游法研討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