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校特色德育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24 08:24:47

導語:高職學校特色德育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校特色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德育教育越來越成為中國高職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具備時代特色的德育教育的成功實施是高職教育成功的重要考量,也是在教育領域緊追“中國夢”的體現。尤其是幼兒師范類學校,其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德育教育必將成為高職教育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德育教育;幼兒師范類學校;高職生

德育教育是指對個體進行思想、品德、政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其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社會未來發展質量和速度。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幼兒師范類學校高職生由于其身份及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德育教育更值得關注。與此同時,西部地區幼兒師范類高職生急需系統的符合西部地區特色德育教育

一、一些西部高職生德育教育現狀及發展方向

1.一些高職院校對學生德育教育缺乏足夠重視。這些高職院校對學生德育教育關注力度不足,德育課程設立的目的是應對考試,使得德育教育缺乏實效性、道德實踐性,進而導致學校缺乏正確宏觀的道德環境導向。與此同時,大學生活的開放性和不可控性決定了學生素質發展的不確定性,為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2.德育教育內容陳舊、方式滯后。盡管目前高校教育普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些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仍沿襲以往的課堂講授方式,且教育手段專斷、內容陳舊、教師照本宣科,脫離高職生的實際生活環境,導致現行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依然流于形式、可有可無,達不到應有的效果。3.需要提出有自身特色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建設的有效途徑。可以根據當地學生的生活環境,在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提出有自身特色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建設的有效途徑,體現新時期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最終服務社會的根本宗旨。

二、西部幼兒師范類高職學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愛和尊重是幼兒師范類高職生的基本素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幼兒老師應該充分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關注兒童身心全面及和諧發展,尊重兒童發展的個體差異等。這表明,對幼兒師范專業學生而言,師德教育應該是其教育生涯的必備環節之一。針對幼兒師范類高職生德育教育對其職業發展有積極影響,對幼兒園文化建設有積極的意義。2.一些高職生普遍存在“關愛不足”的現象。研究表明,高職生的親社會行為與其道德判斷能力具有顯著相關性。在道德判斷能力與親社會行為之間,關愛不足及故意傷害別人是中介因素[2]。而在貴州,作為留守兒童的高發地區,自幼成長關愛不足無論在高職生還是本科生中都較為普遍。因此,對西部高職生而言,道德概念及道德認識的普及,及根據相關道德概念和道德認識對自己或別人的行為進行判斷和推論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3.德育教育工作是所有高校不斷強化意識形態功能的必要條件。高校作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其培養的學生道德品質、政治覺悟及心理健康程度決定了國家未來的命運與競爭潛力,因此肩負著與國家命運榮辱與共的使命。大學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因此,加強學生的內在精神和素質培養對高校而言責無旁貸。

三、創造性地構建西部幼兒師范類高職學校特色德育教育體系的方法

1.根據地區特色實施德育教育。現實生活對個體品德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充分了解本地區高職生品德、政治觀及心理健康現狀的基礎之上,通過大量實證訪談、實踐,不斷總結,確立符合地域特色的德育培養及干預方案,并且構建具備地區特色的德育理論框架,將為德育工作創造更為有效的途徑。本研究前期調查發現,影響西部地區高職生德育觀的因素有:家庭氛圍、年級、專業及父親的文化程度。因此,促進家庭和學校在德育中的合作機制,強調父親的家庭環境重的角色行使作用,針對高職生年級間大三學生道德感及親社會行為傾向顯著低于大一大二學生的道德回溯現象,開展針對高職三年級就業及人生觀引導等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將比教科書式的說教更為有效。2.提倡“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將德育理論與德育實踐相結合。湛若水說:“內外合一謂之至道,知行合一謂之至學,如是則天地乾坤君臣父子夫婦之道在我矣。”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一方面應強調道德意識的自覺性,促使學生道德意識的內化,另一方面應重視道德的實踐性,促使學生道德言行一致。有調查認為,高職生生往往認知上積極向上,知善惡,明是非,而在道德行為上,并不聯系道德準則。他們在行為上功利性較強,不負責任,自我反省意識差,不顧及社會公德[3]。由此可見,目前德育教育停留的“德知”層面是遠遠不夠的,高校德育應該加快“德知”轉化為“德行”進程,使高職生做到“知行合一”[3]。只有將道德知識付諸行動,高職院校教德育工作才能獲得實質性突破,對未來服務對象是幼兒的師范生而言,尤其重要。德育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幼兒園日常工作中幼兒教育教學情境,引導幼兒師范高職生學會根據道德價值對相關道德現象做出道德評價,對職業相關行為做出道德規則評價,以及對幼兒教師的命令用語進行評價,然后進行行為示范,以充實自己的道德觀念,強化幼師職業道德[4]。與此同時,從大一開始的園校合作見習活動開始就要配備引導教師,指導學生在與幼兒相處過程中的行為規范,使幼兒教師職業道德從與幼兒接觸伊始就得到正強化。3.通過“榜樣示范”強化個體的德育行為。就本質而言,道德感、政治感與心理健康感是在特定文化范圍內的一種規則衡量體系,文化環境不同,道德準則也不相同。而這些道德準備基本都是通過媒體宣傳及團體渲染號召集體共同遵守形成的。研究表明,通過有側重的宣傳一類人或者一類事物,將會在宣傳團體范圍內樹立相關典范。通過典范的潛移默化作用,可以影響個體的認知和意識[5]。德育教育應該充分利用榜樣作用,每年在固定時間對社會道德規范及幼兒教師職業規范進行宣傳報道、組織相關行為示范活動,對先進人物進行宣傳表彰,倡導師范類高職生將師德素養內化為自身價值體系和認知體系,從而在普及道德準則的同時給高職生一個清晰且現實的道德行為標桿,供高職生借鑒學習。4.重視自我意識教育,培養師范類高職生的自尊心。自尊,也叫“自尊心”、“自尊感”,是個體基于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而產生的一種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6]。當個體體驗到自尊感時,他們對其他個體的需要的知覺會顯著增加[7][8]。因此,引導幼兒師范類高職生一方面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幼兒,學會理解、認同、贊美他人,使他人感到受到尊重,與此同時,在交往中學會展露自我,獲得別人的我尊重與認可。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增強自我修養意識,自重自愛,同時創造機會增加幼兒師范類高職生的成功體驗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尊感有利于德育的實踐。德育教育在高職類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墨守成規的德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西部地區幼兒師范類學校應該根據所處地域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在堅持黨的方針政策不變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構建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新型德育體系,以增強德育教育的實用性和可實踐性。

參考文獻:

[1]余秀麗.我國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2]康家慧.高職院校學生道德判斷能力、內疚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145.

[3]馬鼎鑫.高校“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學,2014.

[4]陳會昌,龐麗娟,申繼亮,周建達主編.中國學前教育百科全書(心理發展卷)[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4.

[5]方建移.現代傳媒在兒童親社會行為形成中的促進作用[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50(2):125-127.

[6]林崇德,編.心理學大辭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1783.

[7]吳小琴.自尊,父母教養方式與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

[8]張豹.自戀與共情及親社會行為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2):228-231.

作者:董世華 單位: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