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領域股份制辦學思考論文
時間:2022-05-15 06:01:00
導語:教育領域股份制辦學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教育領域實行股份制辦學在實踐與理論上已有探討,但仍有兩個基本問題應該做深入探析卻未受到重視:一是將股份制從經濟領域“借鑒”到教育領域,如何保證教育本質不變“質”?二是股份制辦學能否在教育領域推廣,是否是今后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流問題?妥善解決這兩個基本問題,才能促進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關鍵詞]股份制;教育股份制;教育本質;教育改革
一、股份制及其特點
股份制作為一種資本的組織形式或企業的組織形式,早在十七世紀初,就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已經出現了,二十世紀初股份制成為了資本主義企業的主要形式,二十世紀后期開始引入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制資本等參與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一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的極大豐富和發展。
所謂股份制,從廣義上說,凡是通過各種不同份額資本(股份資本)的集中組織法人企業(公司)而進行聯合生產與經營,并按投入資本的份額參與管理與分配的形式,都可稱為股份制[1]。一般認為,股份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實行兩權分離、法人治理。股份制公司中,實行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股東擁有所有權,而經營權交給具有專門技能和經驗的經理人員,從而有利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并解決了資本所有權的分布與經營能力不對稱的矛盾。并且,股東財產一經投入公司,就成為股東自身不能取回和直接支配的法人財產,股東作為所有者可以任意處置其所擁有的股票,但無權處置公司資產,也絲毫不能破壞公司法人財產權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確保了公司的“永續生命”。
第二,投資目的具有明顯的營利性[2]。利潤最大化是投資者的直接目的,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如果獨資經營的收益或效率大于股份制的收益或效率,投資人就沒有必要投資于股份制公司。所以,出資人建立股份制組織的目的是營利,股份制這種組織是出資人創建的用于實現營利目的的工具。
第三,投資財產的份額性。股份制財產在實物形態上呈現多樣化,可以是貨幣、實物、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等,這些股份制財產之所以能夠融合或混合構成共同財產,是因為可以抽象其實物的具體形態,而采取價值形態。一般是將投資人的非貨幣形式出資的財產,折合成貨幣形式,使出資從沒有可比性的實物,轉換成具有同質性和可比性的貨幣價值形態,財產價值的數額再轉化為純粹的價值上的比例關系——份額,最后,份額又轉化成一種同時具有經濟和法律雙重意義的股份。股份的法律形式就是股權,此時,投資人的身份就相應轉成股東。股份制組織的財產是由全部投資人共有的財產,各個投資人對全部財產只能按其出資額比例享有出資者的各項權利,并按股權平等原則共同支配股份制財產。
第四,股份制運作機制的效率性。股份制存在和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追求效率。無論從短時間內集聚大量資本,還是股份制公司設置的內部治理結構和組織形式,均表現出對效率的厚愛。效率是當事人選擇股份制這種形式的惟一標準,當自然人獨資企業在某一行業或領域內的效率低于股份制組織時,股份制就必然會在這一行業或領域內產生。股份制采取企業組織的形式是出于效率方面的考慮,當然,至于股份制采取哪一種企業形式,也是完全出于效率的考慮。
第五,判斷股份制組織的性質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3]。關于股份制是姓“公”還是姓“私”的問題,在我國理論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股份制公司有純粹私有制的股份制、純粹公有制的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三種類型。前兩種類型比較好判斷其性質,后一種形態的股份制,表面看來產權關系復雜,難以定性,實則不然,只要認清股權結構中的公、私所占的股權比重,就能界定了。正如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的,“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質”。這是實事求是的正確判斷。
二、我國教育領域股份制的興起與現狀
借鑒經濟領域的股份制理論和實踐,二十世紀末我國教育領域出現了股份制嘗試,稱其為教育股份制。一般認為,我國教育股份制辦學,開始于1997年浙江臺州地區椒江市的教育股份制辦學。教育股份制的內涵,靳希斌等給出的界定較為典型,指以入股融資取得社會資本的使用權,以持股份額分配利益和承擔風險,以招聘名校長,實行科學化管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制度[4]。目前在我國教育領域內的股份制辦學形式,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教育股份制興起的原因來看,教育需求的擴大與教育投資的不足是其誕生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漲,各種市場主體對人才的需求也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教育的追求。同時,由于我國財力對教育投資的有限性,使得這兩種矛盾加劇。加之,國家政策對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領域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所以,一些以中小規模的個體經濟為主體的社會資本就聚集起來進行教育投資[5]。
二是,從教育股份制實施的范圍來看,主要集中在民辦學校。資料顯示,股份制學校占民辦學校的70%以上。臺州書生教育實業有限公司,就是比較典型的民辦教育股份制。此外,也有正在嘗試的公立高校,如上海師范大學奉賢校區是上海師范大學按奉賢校區的資產評估的實際現值(4個億左右)入股,由上海師范大學代表國家控股并擔任董事長,由各合作辦學參股出資單位組成董事會的股份制高校;湖南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由湖南信息技術學院與民營企業托普集團以股份制形式聯合創辦的股份制高校;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是以陜西師范大學無形資產及相關的辦學條件為基礎,按照股份制經營的二級學院。
三是,從教育股份制管理模式來看,以公司式模式為主。多數股份制學校采取公司制管理模式,其管理系統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組成,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股東大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董事會由股東代表組成,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教師代表組成,監督董事會運作,對股東會負責。
四是,從教育股份制辦學收益分配來看,以按股份額分配股息(不分紅)的形式為主。在辦學收益分配環節,股東可以提取一定的股息(略高于銀行的貸款利息),這是一種現金形式的直接回報形式;另外,根據辦學效益的好壞、學校積累的多少,按照股東持股的比例進行的股權攤分,不可以以現金形式拿走,只是一種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財產。
五是,從教育股份制遵循的原則來看,奉行市場化原則。股份制學校是運用市場價值(策略)來管理及“經營”這些學校的,采取自負盈虧的市場管理原則,講求市場主導課程,追求院校創收,強調辦學效益,而國家作為教育提供者的角色減弱,這些都是教育市場化表現。
三、我國教育領域股份化改革的一些思考
教育領域實行的股份化改革,從制度創新方面對我國公立學校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但是目前面臨和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對此,學者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討,比如對股份制學校的資本尋利性與教育公益性、股份制學校與現代學校制度等。但以下的問題卻被忽視了,而它們卻是必須討論的。
1.將股份制從經濟領域“借鑒”到教育領域,如何保證教育本質不變“質”
經濟領域股份制的誕生表現為一個過程,是人類在經濟領域追求制度效率的結果。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股份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的巨大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股份制是資本的“最高形式”、“最后形式”、“最適當形式”、“最完善的形式”[6],股份制的財產組織形式天然不是企業,但企業是股份制財產組織的天然形式,所以,現在我們一般將股份制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最有效的資本組織形式和企業組織形式。這一制度對我國經濟領域的國有企業改革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問題在于,股份制在經濟領域內是一種有效的制度和做法,放到教育領域內是否還是有效的,是否違反了教育本質?如果后者成立,那么我們無疑是“舍本求末”了。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手段再有效,如果背離了原來的初衷、目的,這種手段也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此外,教育的公益性強,政府的介入多,這些都是教育與企業截然不同的表現。如上文的分析,多數股份制學校采用的是公司化的管理模式,教育市場化的模式,特別是在我國有關教育法律法規執行較難的前提下,這種教育市場化的模式實際上是比較危險的,可能會有極端化的發展。在股份制學校中,雖然聘請了懂教育教學規律的教育專家和學者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但是,這些教育專家和學者是向董事會負責的,是向股東負責的,股東想要的東西和教育專家想要的東西未必是一致的,股東追求的是利潤,盡可能多的利潤,而教育的發展和教學的正常進行,是兩種不同的衡量標準,假設教育專家未能實現股東們的希望,董事會就會采取換人的做法,教育專家就有可能采取犧牲教育的利益而去討好董事會,換言之,教育專家在股份制學校中不過是一個高級“打工仔”,他的權力是極其有限的。當然,我們認為,也未必不能在教育領域內實行股份制,關鍵在于在實行教育股份制的時候,如何確保教育本質不變質,特別是需要強有力的法律法規去保障教育本質。
2.股份制辦學能否在教育領域推廣,是否是教育改革的主流
有學者認為,股份制辦學優點很多,如有效集聚了社會資本向教育領域的擴張,促進了教育資源開發與配置的優化,使學校產權與責任清晰,找到了資本尋利性與教育公益性兩者矛盾的平衡點等等。甚至有人認為,教育股份制的改革恰是現代學校制度建立的契機。但是從前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國的股份制辦學多數在民辦學校,公立學校的試行運作比較小,只是在后勤部門、個別的二級學院有所嘗試,如上海師范大學只是在奉賢校區進行股份制改革,而不是在上海師范大學整個范圍內進行。嚴格來講,這并不是整體意義上的股份制改革。換句話說,這樣有效的股份制辦學形式能否是公立學校,特別是公立大學改革的方向呢?如果可以,怎樣操作?如果不可以,是什么原因?
我們認為,如果民辦學校的股份制辦學沒有損害到教育的本質,沒有阻礙教育的發展,反而積極地促進了教育的健康發展,那么我們就可以在公立學校,特別是在公立大學實行股份制改革了;反之,股份制辦學這種形式就不能在教育領域推廣。從目前的形式來看,國家并沒有表態說,股份制辦學有礙于教育的正常發展。既然這樣,我們認為在公立學校,特別是在公立大學就可以實行股份制改革,之所以沒有推廣,主要涉及一個所有制和國有資產的問題。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或許是公立大學股份制改革的關鍵。我們可以根據國家實際需要,區分哪些公立大學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革,哪些不可以進行,然后,在試行股份制改革的公立大學嚴格保證其公有性質。控股權對股份制的公有性或私有性具有決定意義。只要牢牢掌握控股權,只要控股權掌握在公有性質中,股份制公立高校引入部分私人產權,不僅不會削弱公有制性質,反而有利于通過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壯大我國教育的力量,彌補國家教育經費不足,從而更好地促進教育的健康、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曹鳳歧.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3.1.
[2]王雨本.股份制的基本特征[J].經濟研究參考,2002,(80):10.
[3]衛興華,宮玉松.股份制的性質和作用問題[J].高校理論戰線,1998,(7):30.
[4]靳希斌,楚紅麗.關于我國教育股份制的思考[J].教育與經濟,2004,(2):40.
[5]李哉平,張豐,孫廣福.論教育股份制的運行機制與實踐意義[J].溫州大學學報,1999,(4):54-56.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26卷)(下)[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31.
- 上一篇:教育領域股份制思考論文
- 下一篇:高校教師師德現狀調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