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13:36: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小學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小學生

中小學生心理沖動論文

一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價值

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指的是中小學生上進心的驟然萌動和進步欲望的閃現振奮,是他們在受教育過程中因受教育情境感染、教育活動刺激、師長或同學言行激勵而閃現的渴望進步的思想火花和振奮情緒。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過程既是中小學生自我選擇規范、接納揚棄的思想碰撞過程,也是追求進步、奮發向上的思想萌動、孕育、生長的過程。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可分為自然沖動和自覺沖動兩大類。自然沖動即主要由情景感染、環境陶冶、情感激發等自然因素和情感因素誘發的無意識沖動,包括新奇沖動、趣樂沖動、愛好沖動、靈感沖動、美感沖動、特長沖動、共振沖動、情感沖動等。自覺沖動是一種能動的、覺悟的、有意識沖動,包括明理沖動、成才沖動、需要沖動,目標沖動、認可鼓勵沖動、仿效沖動、前途理想沖動等。根據沖動功能,又可分為有效沖動和無效沖動兩大類。有效沖動指符合中小學生實際、能夠穩定保持、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有實際激勵價值的沖動;無效沖動是一種癡妄心理的閃現,指的是脫離個體實際,不可能且無法穩定保持,對中小學生成長進步沒有實際價值的沖動。根據沖動時效(即沖動保持的時間)還可分為瞬時沖動和持續沖動等。l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幾個基本特征

①情感性。上進心理沖動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通常情況下受青少年學生當時的心情心境、興趣愛好、新奇愉悅等感情好惡、需求欲望等情緒支配。環境的綠化、美化、凈化、優化,教育者的音容笑貌,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友好幫助、信任尊重以及對學生情感的適應調諧、師生課內外活動交流的和諧融洽,都為中小學生上進心的孕育萌發營造情感氛圍,開啟思想碰撞的情感閥門。

②時境性。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受時間、地點、空間等環境背景條件制約。

③閃現性,即突發性。上進心理沖動易生易逝,一般是由強到弱地快速遞減消失。因此,抓好上進心理沖動的復現誘導,“留住沖動”、“延續沖動”是教育者永恒的職業課題。

④多端性。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具有多角度、多渠道、多范圍、多形式、多層次的誘發開端。

查看全文

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意見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關于**省義務教育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實施意見的通知》(浙政辦發〔2006〕66號)精神,為了統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市政府決定從2006年秋季開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享受免除學雜費政策的對象,是指在經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的學生。包括本地戶籍學生、正常轉入我市就讀學生以及符合條件在轉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跨省、跨縣)務工人員子女等。正常轉入我市就讀學生系指經組織人事部門批準調動和引進人才、留學回國工作、隨軍、港澳臺及僑胞、投資創業等人員的子女需在我市就讀的學生;符合條件的外來學生系指在戶籍所在地無監護條件、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暫住地已取得暫住證并暫住一年以上、并依法交納社會保險或與用人單位簽定勞動合同(或取得工商執照)、其他證明材料齊全的需在轉入地就讀的學生。具體由各縣區教育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免費對象審定實施辦法。

二、免費標準按照市教育局、市物價局、市財政局《關于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一費制”收費辦法的通知》(湖教計〔2004〕141號)制定的雜費(含信息技術費)標準執行。最高限額為: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鄉鎮中心小學)為每生每學期小學100元、初中130元;農村中小學(指村小、村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里舉辦的教學點)為每生每學期小學65元、初中90元。

經批準創辦的民辦學校(含按民辦機制運行的公辦學校)按規定仍可收取學費,但在學生注冊報到時,根據價格部門核準的學費標準,按當地公辦學校免費標準作相應扣減。

三、2006年秋季開學始對接受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后,各級財政部門要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日常公用經費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增加對義務教育的財政性經費投入。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城鄉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免除學雜費的學生人數和免費標準計算補助經費,足額安排。2006年要按照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下發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定額標準的通知》(浙財教字〔2003〕36號)規定的農村中小學生均日常公用經費定額標準,保證農村中小學日常公用經費足額到位,保證學校正常運轉。

四、按照“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施免除學雜費后,增加的教育投入原則上由縣區財政承擔。為幫助各地做好免費工作,對這次免除雜費后各地財政相應需要安排的資金,省財政根據經濟和財政狀況,對我市的各個縣區分別按二類地區省補70%、三類地區省補50%、四類地區省補30%、五類地區省補20%給予轉移支付。市財政對吳興區、南潯區轉移支付的比例為50%。省、市財政安排的免收雜費轉移支付資金是中小學日常公用經費的重要來源,各地要確保用于學校日常公用經費支出。嚴禁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截留、擠占、挪用或用于平衡財政預算。

查看全文

中小學生信息素質研究論文

〔摘要〕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中小學生的必備素質,信息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通過對信息及信息素質含義的分析,探討了中小學生信息素質的結構和內容,并提出了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質的原則和措施。

〔關鍵詞〕信息;信息素質;中小學生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正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21世紀的人類社會已步入信息時代,軟件巨人微軟的市值超過盧森堡、荷蘭等國GDP的總和。整個人類社會的信息量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特別是科學知識的爆炸式增長,使人類近30年來的科學知識占有史以來積累的科學知識總量的百分之九十。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學生不僅可以向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學習,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在線討論、網絡會議等交互方式向全球范圍內的專家、學者學習;學習材料不僅有主要以文字符號表現的課本,還有以文字、圖像、圖畫、聲音、動畫等多種符號表現的電子教材;不僅可以按照線性的順序閱讀教學內容,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以非線性的順序進行超媒體教材的閱讀。中小學生面對的信息量猛增,信息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變,如何在浩如煙海、漫無邊際的信息中獲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對有用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等,對學生至關重要。因此,認真研究、思考學生的信息素質,并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畔⑺刂適切畔⑹貝惹行枰餼齙囊桓鮒匾侍狻?nbsp;

一、信息素質的含義

信息論的創始人申農把信息看作是一個抽象的量,認為"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對事物認識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們認識上的不確定性。"因此,信息可以看作是不確定性的減少或消除。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說:"信息就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并且使這種適應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可以說,信息是控制系統相互交換相互作用的內容。筆者認為,信息是一切物質的普遍屬性,是表現客觀事物變化和特征的現象及規律的內容,它是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形式反映出來的。

"素質"一詞,最早源于心理學,是指人的解剖生理特征,即感覺器官的神經方面的特征。現在則引申為,人在從事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在后天的教育和培養下所形成的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需的自身基礎和內在條件。信息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一個新成員,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來的。他把信息素質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其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后來又將其解釋為"人們在解答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1983年,美國信息學家霍頓認為教育部門應開設信息素質課程,以提高人們對電子郵政、數據分析以及圖書館網絡的使用能力。1987年,信息學專家將信息素質概括為一種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統并能鑒別信息的價值、選擇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數據庫、電子表格軟件、文字處理等技能。筆者認為,所?quot;信息素質"就是指個體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等利用能力,它是一種對目前任務需要什么信息、在何處獲取信息和如何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而所謂學生的信息素質就是學生在利用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主動參與信息活動、自覺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態度以及具備的獲取、識別、加工、處理、傳遞、創造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去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總之,信息素質是一個含義廣泛的綜合性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遞創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獨立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并將它們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和進行創新性思維的綜合的信息能力。

查看全文

中小學生網絡犯罪預防策略

一、中小學生網絡犯罪的表現

(一)利用網絡進行網絡欺凌、網絡暴力行為。對于網絡欺凌和網絡暴力這類報道,經常見諸報端、電視以及網絡媒體。在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于網絡欺凌現象早已經有較多的研究,而在我國研究還比較少,總的來看,網絡欺凌主要是指中小學生利用網絡或電子通訊工具對其他一個或者多個學生有意識的施以威脅、騷擾、侮辱的違法行為,其表現為情緒失控、網絡騷擾、網絡盯梢、網絡詆毀、網絡偽裝、披露隱私和在線孤立等七種表現形式。[1]可見,網絡欺凌本質上是一種網絡暴力,通過網絡為手段和媒介對其他的中小學生進行施暴等違法行為,使得中小學生在身心上受到傷害。

(二)利用黑客手段或制造、傳播網絡病毒。這種網絡犯罪主要是利用網絡非法破壞或者非法侵入他人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破壞計算機運行的程序,向其系統安裝木馬程序以及虛假數據和信息,刪除或更改數據與資料,篡改信息與文件,制造和故意傳播病毒等等,從而使得他人的計算機處于被干擾和侵害的狀態,以至于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以及經濟上的損失。在中小學生中,也經常出現這種現象,通過對網絡知識的了解以及對網絡技術的熟悉,運用網絡手段或者技術工具對他人的計算機進行攻擊,一方面使得他人的計算機的數據或者文件受到損害或者毀壞,干擾了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使得他人的計算機受到病毒攻擊,讓其不能正常工作和學習以及生活,從而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

(三)建立網站或網頁,制作、傳播、出售淫穢物品等網絡違法。這方面的網絡犯罪主要是指一方面中小學生廣泛搜索和瀏覽淫穢影片和圖片,并將其傳播給他人,以至于損害他人的利益,構成犯罪行為。不管是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還是在課后生活中,一些中小學生通過網絡搜索一些國內外的網站,去瀏覽那些淫穢影片或者圖片,以至于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并將其傳播給其他人,也造成犯罪行為,根據報道,北京警方共抓獲了77個人,全部為男性。其中18歲以下有兩個,占到2.63%,19到22歲的占到9.21%,23歲到26歲的最多,占到了32.90%,27歲到30歲的占到了27.73%,31歲以上的為27.63%。企事業單位的員工、政府部門的公務員為34個,無業人員為20個,學生13個,其他人員有20個。[4]另一面,一些中小學利用網絡建立淫穢網站或者網頁,還進行單獨或伙同他人制作、出售淫穢物品,不僅讓自己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還有意或者無意去毒害其他的中小學生。

(四)利用網絡進行詐騙和網絡盜竊。利用網絡進行詐騙和盜取他人的財物這也是當前中小學生網絡犯罪中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網絡詐騙主要是指中小學生通過偽造銀行信用卡、制作假票據、篡改電腦程序等網絡手段來欺騙和詐取他人的財物等犯罪行為,而網絡盜竊就是指中小學生通過計算機指令將他人賬戶上的存款轉移到虛開的網絡銀行賬戶上,或通過計算機網絡對一家公司的計算機下達指令,要求將現金支付給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另一家公司,從而竊取現金。[5]這一類網絡犯罪在生活中也逐漸增加,一方面,通過網絡平臺如QQ、電子郵件、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與他人進行聊天或者進行網絡視頻對話等與他人“套近乎”,獲得他人的“信任”后,開始對他人進行網絡欺詐,從中獲得不當的收益,另一方面,有些中小學生進行網絡盜竊,通過嘗試密碼或者修改他人的賬戶登錄名稱,從而使得他人的網絡賬戶不能正常運行,或者從他人網絡賬戶中進行轉賬,從而使得他人的錢財受到損害,做出違法和犯罪的行為。

二、中小學生網絡犯罪的原因探析

查看全文

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對策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00”后中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產生的原因,以及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利用“互聯網+”的方式,對“00”后中小學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和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00”后;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

目前的中小學生主體是生活在物質豐裕條件下的“00”后,他們聰明伶俐、思維活躍、自信心強,追求時尚、個性,樂于接受挑戰,喜愛創新,但責任感弱,缺少歸屬感。在核心小家庭環境影響和信息多元時代背景下,他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逆反心理突出;喜歡網絡、手機等新型的交流方式,和同齡人可以無話不說,卻不愿意接受大人的教導,喜歡美國、日本、韓國的影視作品和外來文化,對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表現冷淡,因此筆者嘗試從互聯網+入手,思考對中小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活動。

一、“00”后中小學生特點

(一)“00”后中小學生受互聯網影響大。2000年1月1日,李彥宏在中關村創建了百度公司,第一次互聯網的大浪潮已經就緒。在之后,我國的互聯網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00”后群體正是在這段時間出現在社會中的。“00”后中小學生對互聯網的認識和認可,遠比前幾代人更加深刻,很多“00”后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由于年紀太小,不僅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更是缺少一定的行為認知能力,面對良莠不齊的信息很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容易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里迷失自我。(二)“00”后中小學生生活優渥。作為“00”后出生的兒童,他們有比前幾代人更加優渥的物質生活。不可否認,隨著我國經濟越來越好的發展,我國的物質基礎極大豐富,30-50歲人群的收入不斷增加,因此,對孩子的物質生活會極大滿足,在這種情況下,很多“00”后中小學生過早地享受到了本應在相對成熟后才能享有的物質生活,因此,他們的責任意識,歸屬意識,社會意識相對比較淡薄,容易產生出逆反心理。(三)“00”后中小學生受到溺愛。“00”后群體的父母一般多為“70”后,還有少數的“80”后,這些“70”“80”的父母們正處于社會的變革期,很多機遇和挑戰都迎面而來。有些父母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加之缺乏一定的照看小孩的能力,會將孩子交由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來照看,這些老人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對孩子產生更多的關愛,關心,甚至是溺愛,會無條件的為孩子提供更多便利,相比之下對孩子嚴格的管教卻欠缺很多,造成孩子的任性,自我現象出現。

二、利用“互聯網+”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和對策

查看全文

中小學生安全工作報告

年,在市委和市政府領導下,本市教育、公安、工商、市容、交通等部門繼續密切配合,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繼續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大對學校技防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強對學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不斷提高中小學安全保障水平,為廣大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但從總體看,本市中小學生因家庭監護缺位、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缺乏等原因引發的傷害事故仍不容樂觀。市教育委員會、青少年保護委員會現將年本市中小學生安全情況向社會公布,以期進一步引起家庭、學校、社會的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保護廣大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一、學生安全事故發生情況

年本市共有中小學生130.83萬(含所有農民工子女學生)。據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上報統計,全年共發生中小學生各類安全事故1756起,比上年減少763起。各類安全事故中,輕微傷和輕傷占96%,比上年上升1.2個百分點。校方責任事故占事故總數的4.9%,比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非正常死亡學生71人,比上年增加1人。其中在校園內非正常死亡4人,比上年減少4人,死亡原因為墜樓3人,被殺害1人。在社會和家庭中非正常死亡67人,比上年增加5人,占學生死亡總數的94%,比上年上升5.4個百分點。其中溺水身亡43人,比上年增加4人;交通事故死亡5人,比上年減少11人;墜樓、跳河5人,比上年減少3人;觸電死亡3人;煤氣中毒2人;火災死亡2人;猝死5人;被殺或被殘墻壓死2人。

年本市中小學未發生集體食物中毒、校車責任事故等公共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事故。

二、學生安全事故的主要特點

(一)學生受傷害程度以輕微傷和輕傷為主。據統計,學生傷害事故中輕微傷和輕傷占96%。其中導致骨折的占46%,比上年降低6.6個百分點。

查看全文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缺失與完善

摘要:隨著中國不斷地發展壯大,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府與人民越來越重視對于中小學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對于喚醒中小學生的感恩情懷的教育顯得越發的突出。中小學生對于家庭、學校、社會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如何喚醒學生的感恩情懷;怎樣樹立正確的感恩意識,這些都是中小學生感恩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而且還需要提出相應的對策。本文就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做出分析并提出些許建議,希望可以對中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培養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中小學生;感恩;教育

在我國,感恩是對提供幫助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謝,是人類善良本性的流露,更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感恩就是人類歷史生活中一直都提倡的良好品德,一代又一代的人更是一直將這種品德傳承下來。“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知恩圖報,善莫大焉”……許多留傳下來的文字與語言都認為人要懂得感恩,并且永遠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關于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的培養,一方面使學生懂得了感恩父母、老師,提高了中小學生自身的道德素質修養,學會處理并改善了他們的人際關系,能夠尊重他人并且獲得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為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繼承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順應新時期和諧發展的理念,而且對我國未來的素質教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一、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原因

作為新一代的中小學生,大多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在家里父母長輩寵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也不用操心,也從來都不需要去吃什么苦;在學校里老師不敢對他們太過于嚴厲,往往更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忽略了他們的素質教育。長久下來,多數學生會形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也很難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且以學習成績為標準來與他人交往,卻忽視了個人的道德培養。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也只會培養出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盲目自大,有著畸形的價值觀的學生,他們以分數論長短,將自身的利益作為任何事情的重要的考慮因素,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需要考慮的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不僅有家庭方面的因素,學校及社會也有不足的地方。1.好多家庭中的孩子為獨生子女或者兄弟姐妹很少,父母以及雙方的長輩都把他們當作自己心頭上的一塊肉,舍不得他們吃一點點的苦,總是想著辦法滿足孩子的需要,卻很少考慮這樣過度溺愛是否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往往導致孩子從小就有了只會替自己考慮,從不在乎別人感受的壞習慣。而且不少家庭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注意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確引導,有的家庭由于自身家庭素養的限制,也忽視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機會。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不會替別人考慮的,也不會在乎別人的付出,那又怎么能有一顆感恩的心呢?2.學校往往也是只考慮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當前學校的教育通常帶有嚴重的功利性,只會教學生“治國平天下”,卻從來不向學生傳授如何“修身齊家”。由于學校的教學質量,老師的教學能力多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掛鉤,所以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對于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遠遠不如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來的重要。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到的只有一些空洞的理論知識,而他們的修養卻得不到足夠的培養,這樣使得學生沒有學會感恩他人,這也就是感恩教育的缺失。3.社會也缺乏對感恩教育的重視。在中小學生所能接觸的社會環境里,也就是一些媒體、網絡以及動畫片等公共媒介中,人們大多只重視它們的經濟利益,卻忽略了對孩子的基礎教育。

二、對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提出的相關建議

查看全文

國外中小學生品德評析

一、品德評定的功能

美國學者認為,品德評定對于學生品德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品德評定工作開展得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關系到學校的德育水平乃至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美國這方面實踐的發展歷程來看,早期的品德評定主要發揮著鑒別作用,即為了測量德育目標的達成程度或為了比較和鑒別學生的品德水平。而現代的品德評定則更注重通過評定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幫助教師開展品德教育工作,為學校的教育決策服務。美國中小學生品德評定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向功能

所謂導向功能,是指評定要引導學生的品德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指導他們采取正確的行為方式和道德取向。在美國,中小學生的品德評定具有明確的社會標準,對于合乎社會規范的行為將給予肯定性的評價,反之亦然。這樣就對學生品德的發展起到了社會導向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善惡,按照正確的品德要求健康成長。

(二)診斷功能

通過品德評定,教師可以鑒別出學生的品與評價德處于什么水平,可以為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提供依據。由于復雜的社會環境因素和學生主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品德有時不一定能按照社會的要求去發展。為了盡早發現問題,并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教育,必須對學生的品德進行診斷。學校和教師需要弄清學生的品德中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惡的,進而因勢利導地開展品德教育活動。對于學生而言,品德評定可以使學生準確了解自己的品德修養的水平,由此分析其原因,發揚優點并改正缺點。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品德評定來檢驗所開展的品德教育活動的成果,為改進品德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提供反饋信息。

查看全文

培養中小學生終身運動想法的研究

摘要: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終身運動的基礎。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提高中小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是體育發展的趨勢,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為終身運動奠定基礎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徑,為樹立終身堅持鍛煉奠定基礎。使中小學生學生從小建立終身鍛煉的意識習慣,終身從事體育鍛煉。(摘要語句不通順,摘要主要寫選題的意義,文章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學校體育培養興趣終身運動鍛煉習慣

1引言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提出:“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終身運動是指一個人終身地接受體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實施體育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狀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愈來愈成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而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施終身運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學校為終身運動提供了實踐的環境,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統體育教育最長、最有時間保證的階段就是學校體育,是終身運動的基礎。中小學是接觸學校體育的最早時期,也可以說是接觸體育的最早時期,為終生體育服務提供最好的環境,是終身運動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因此,要轉變觀念,樹立終身運動觀念,激發中小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使終生體育要從小抓起,從中小學體育的課堂教學抓起,培養中小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

2學校體育是終身運動的基礎

在當前推行素質教育中,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主、以普及為主,學校合理地利用時間,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文娛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以利于鍛煉學生的身體,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從終身運動的年齡范圍看,它包括嬰幼兒體育、學齡前兒童體育、學齡兒童體育、青少年體育中老年體育等。學校體育的學生處在6-22歲年齡段,是從學齡兒童進人青春發育期的關鍵時期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在學校期間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統身體教育最長、最有時間保證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關鍵階段,以科學的體育運動方法,就能促進他們在身體得到良好的發展,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此外,學校體育還為培養終身從事體育的能力,提高了實踐環境,是人終身運動鍛煉的基礎階段,是終身運動的一環,使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認識層次上得到提高,最終成為自我鍛煉的指導者和終身運動鍛煉的受益者,在終身運動的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終身運動的重要一環,是人們奠定終身運動基礎的關鍵時期。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全面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意識、興趣和鍛煉身體的習慣和能力。

查看全文

中小學生防災技能教育方案

一、活動目標

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推進本市中小學防災自護安全教育和珍愛生命主題教育,不斷提高廣大中小學生安全自救及防范自然災害的能力。

二、組織機構

(一)主辦單位:市教育委員會

(二)承辦單位:市學生活動管理中心

(三)協辦單位:區教育局、大學防災救災研究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