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保障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02:45: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制度保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制度保障

保障制度競爭思考

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保障是社會發展穩定的“減震器”和“安全網”。根據市委安排,今年6月至8月筆者赴美國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學習考察,此次走出國門,到經濟發展最強的美國進行培訓與學習考察,了解了美國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運行情況,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特作此文,談談對美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的一些思考。

一、就業和社會保障是政府的首要職能之一

減少失業,力爭勞動力的充分就業,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需要,而社會保障是社會公平的具體實施,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各國都將就業與社會保障工作當作政府的首要職能之一,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

(一)美國就業與社會保障現狀和演變過程

美國政府一直把充分就業視為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除了通過經濟手段增加就業機會外,還通過立法手段保障在業人員的就業。根據統計,美國全國人口近3億,勞動力總數為1.7億左右。**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2萬億美元,人均為37610美元。**年中等收入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46326美元,貧困線(9973美元)以下人口有3700萬。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已連續五年將失業率控制在5%之內,適齡勞動力就業較為充分,就業率達95%以上。總的來看,美國經濟在過去十年中保持穩定增長,以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目標,大力推動國家經濟的市場化發展,積極促進風險投資,實現了消滅政府赤字和保持低通貨膨脹率的目標,為創造更多工作崗位,促進就業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基礎條件。

相對于其他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時間較晚。從**年羅斯福總統上臺實施新政,參眾兩院通過了《社會保險法》,當時僅限于老年保險,**年增加了遺屬保險,**年又增加了殘疾保險,**年建立了老年醫療保險,通過60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老年、遺屬、殘疾保險和老年醫療幫助為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

查看全文

制度保障 創新助推

近年來,雨花臺區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中央“大教育、大培訓”的要求,充分發揮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的宏觀管理作用,不斷提高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組織化程度;以干部教育培訓質量評估制度的實施為動力,有效整合全區教育教學資源,不斷創新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形式,豐富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內涵,推進了全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有序開展,為實現區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組織保證。

一、以完善制度為抓手,不斷增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規范性。

一是深入調研,建立巡查抽查制度。為深入了解全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現狀,及時掌握各基層單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動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采取聽匯報、查臺賬、問情況、看成果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對各街道、系統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進行巡查、抽查。2003年以來,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共巡查、抽查14人次,抽查了20個街道、系統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15條次。

二是加強調控,完善干部教育培訓申報制度。進一步加大區干部教育培訓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全區培訓工作綜合情況的調控力度,每年年初,對基層申報培訓班次的籌備情況進行認真研究,及時對其培訓內容、師資力量等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2003年以來,共受理街道、系統辦班申報手續26件次,調整充實相關培訓內容7批次。

三是科學管理,開發干部教育培訓微觀管理系統。與軟件公司共同研制開發了干部教育培訓微觀管理系統,為全區科級以上干部開設學習“戶口”,建立了學習檔案,通過計算機對干部參訓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出勤情況、遵守紀律情況、學習成績、考評鑒定等情況進行電子檔案登記,并做到跟蹤管理。在年終時,根據微觀系統掌握的情況,評選出干部教育培訓積極份子,從而進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訓評價激勵機制。

二、以質量評估為動力,不斷增強干部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查看全文

社會保障稽查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社會保險稽查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社會保險稽查,是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依法對參加社會保險的單位或者個人遵守社會保險法律、法規,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和領取社會保險待遇情況,以及對社會保險基金籌集、支付、管理、運營等情況進行檢查,并對違反社會保險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作出處理的行政執法活動。

第三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對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各種社會保險進行稽查,均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社會保險稽查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和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保險稽查工作。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委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具體承辦本統籌范圍內的社會保險稽查工作。

查看全文

醫療保障制度設計

一、醫療保障制度設計應當體現公平優先原則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原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一分配原則已經得到社會公眾的普遍認同和接受。社會保障屬于社會再分配的范疇,因此,引入市場化機制,通過提高效率來緩解日益增大的社會保障壓力,成為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而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市場化取向力度更大,從各地正在推進的醫療保障改革方案來看,盡管改革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與過去相比個人的醫療保障責任在擴大,政府責任在縮小,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行業。醫療保障改革的市場化取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高了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效率,但是其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一,醫療機構市場化運作,優勝劣汰,導致城市大醫院的技術水平、設備條件越來越好,而城市社區醫院,尤其是農村鄉鎮醫院維系艱難,逐步萎縮,甚至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政府衛生投入也越來越向大醫院傾斜,加劇了這種分化的程度。目前,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醫院。結果是城市人往大醫院跑,農村人往城市跑,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

其二,我國連年對醫療機構投入減少和藥品漲價的補償機制缺乏,迫使醫療機構出現較強烈的逐利傾向,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逐步成為其主要的功能。由于醫療市場是一個特殊市場,醫患信息不對稱,市場競爭往往使價格升高。例如醫療機構為了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往往競相購買高精尖設備,使我國本來就不足的醫療資源重復配置而浪費,設備購入后為盡快收回成本并獲得利潤,往往過度提供醫療服務。醫療行業作為一種特殊行業,很容易形成市場壟斷的地位,市場壟斷條件下醫療費用持續上漲將不可避免。醫療保障費用與日俱增,政府、個人、企業都承受了巨大壓力,占我國人口70%以上沒有醫療保障的農村人口更是難以承受高昂的醫療費用。

因此,筆者認為,醫療事業改革的市場化取向,雖然有其積極作用的一面,但是卻背離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與一般消費品不同,大部分的醫療衛生服務具有公共品或準公共品性質。具有公共品性質的服務是營利性市場主體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也是個人力量所無法左右的。必須而且只能由政府來發揮主導作用,否則就一定要出問題。政府的責任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公平優先的理念下,全面干預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二是強化政府的籌資和分配功能,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醫療需求。從以上兩個方面的政府責任來看,中國的醫療保障所存在的問題,根源主要不在于缺少公共資金,而在于缺少公平優先的價值理念和有效的政府管理。

政府如何在醫療保障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貫徹公平優先的價值理念,構建公共保障體系,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呢?筆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但人口多、人均經濟水平低、社會保障能力差的基本國情并沒有改變,中國還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基本醫療保障水平與生活水平相適應[2].因此,在基本醫療保障方面,要以政府投入為主,針對絕大部分的常見病、多發病,為全民提供所需藥品和診療手段的基本醫療服務包,以滿足全體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具體實施方式是,政府確定可以保障公眾基本健康的藥品和診療項目目錄,政府統一組織、采購,并以盡可能低的統一價格提供給所有疾病患者。其中所用的大部分成本由政府財政承擔。為控制浪費,個人需少量付費。對于一些特殊困難群體,自付部分可進行減免。

查看全文

失業保險保障制度研究

失業是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它既有支持經濟效率的意義,又有浪費資源、損失國民收入的弊端。如何使失業的這種雙重效應最終體現為對經濟運行的積極意義,關鍵的因素在于建立一個有效的失業保障制度。然而,我國現實的失業保障制度呈現嚴重失衡。

一、失業保障制度的需求分析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一種稱為“單位福利社會主義”不僅保證單位雇員終身就業,而且還提供了包括住房、醫療、養老、教育和兒童福利等所有的保障。然而,隨著經濟體制轉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被確立并要求不斷完善,因而,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單位”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再繼續推行“單位福利社會主義”已力不從心,因而過去的充分就業被一種轉型期的失業增長所代替。在這樣的背景下,失業現實很自然地提出對失業保障制度的需求。

1.國有企業改革對失業保障制度的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搞活國有企業一直被作為改革的核心問題,然而,時至今日,國有企業的改革仍步履維艱。其中,一個最大的障礙是國有企業內部大量的富余人員無法釋放,嚴重地制約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因此,一個自然的邏輯是,要想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就必須設法解決國有企業的富余人員。從理論上來講,解決富余人員一方面可以堰過擴大企業規模,提高勞動邊際生產力來內部精化;月一方面就是把窗余人員排斥到市場中去。表面看來,第一種方案似乎最憂,但是,它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使其實現的成本很高,實施比較困難,如此,靠企業自身消化富余勞動力已缺乏現實性。所以,要想減輕國有企業的冗員負擔,只有選擇釋放這條路。然而,它將引發的問題足以為實施者所顧慮。諸如,人們對社會主義主人感的認同,要求在被釋放的同時,必須得到某種補償。因此,建立失業保障制度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重要條件。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對失業保障制度的需求。

查看全文

演進中的醫療保障制度

醫療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免費醫療服務、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等內容,在世界許多國家已成為一項基本的社會經濟制度。從1883年德國俾斯麥政府頒布《疾病社會保險法》開始,在醫療保險制度誕生的100多年里,醫療保障制度的變遷經歷了萌芽、建立、發展和改革幾個階段。特別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全球范圍的制度改革,與各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高度融合,持久而深入地展開。

發展淵源

各國的國情不同,各自制度不斷演變,但是在醫療保障制度發展史上卻呈現出來一些典型模式。英國是最早進行工業化的國家,在福利經濟學、社會公平思潮影響下,確定了以貝弗里奇報告為藍本的福利制度框架,形成了全民醫療保健服務的福利模式,這種模式在北歐和一些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有了傳承和借鑒。

德國在新歷史學派、社會改良思潮影響下,在社會矛盾和工人力量的驅動下,建立了繳費和待遇相掛鉤的醫療保險模式,亞洲和南美洲一些國家選擇了這種模式。

美國受凱恩斯理論和自由主義的影響,作為羅斯福新政的重要內容,建立了以市場運作為主,政府僅為老人和窮人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市場保險模式。雖然完全借鑒美國模式的國家很少見,但是通過市場運作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在很多國家都存在。

新加坡作為擺脫殖民統治的高度市場化國家,采取了獨樹一幟的完全個人賬戶的強制公積金模式,印度尼西亞、中國等一些實行完全賬戶和部分賬戶的國家借鑒了這種模式。

查看全文

保險保障基金制度

一、保險保障基金制度及其正效應

保險保障基金制度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為了保障保單持有人利益,維護市場信心,維護保險業的行業安全與穩定,在保險體系中通過籌集專項資金來補償破產保險公司客戶利益的一種制度安排。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的出現,與保險經營的特殊性和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分不開的。保險業的脆弱性、保險經營對象的風險性、保險成本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保險責任的連續性等經營特質,與保險經營環境的融合和交織,使保險公司的經營較一般工商企業的經營更具有風險性。保險經營風險輕則波及和影響保險公司的正常經營,重則危及保險經營財務的穩定,甚至可能導致保險公司的破產。而保險公司一旦破產,所帶來的社會財富損失、恐慌和信心危機等負面影響將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既有助于保險業的風險控制又能夠為問題保險公司提供解決方案的制度,保險保障基金制度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建立的制度安排。縱觀世界保險業發達國家,除了歐洲大陸一些國家的保險業由于采用卡特爾定價法而很少出現保險公司市場退出的問題,沒有設立保險保障基金外,其他國家都普遍建立了保險保障基金制度,構建“保單持有人的最后安全網”,用以對保險公司發生支付困難時實施緊急援助和市場退出后補償被保險人。

2005年1月5日,中國保監會正式《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依照該辦法規定,保險保障基金由保險公司繳納形成,按照“集中管理、統籌使用”的原則,在保險公司被撤銷、被宣告破產等情形下,用于向保單持有人或者保單受讓公司等提供救濟。保監會將從保險公司總資產中提取出20億至24億元人民幣保險保障基金,十年后將達到200億元的規模。

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是我國金融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和制度創新,它意味著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金融機構退市,國家財政兜底”體制在保險領域被率先沖破,它將保險市場上隱形的國家信用直接轉換為制度化的行業信用,在增進行業自律、降低政府等公共機構的救助支出成本和保護消費者利益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二、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的負效應

1.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道德風險存在于下列情況:由于不確定性和不完全的、或有限制的合同使負有責任的經濟行為者不能承擔全部損失(或利益),因而他們不承受他們的行動的全部后果,同樣地,也不享有行動的所有好處”。在存在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的情況下,道德風險源于外部風險分散機制所引發的風險制造者與風險承擔者的分離,其產生的制度根源有二:其一,固定比率的基金計提方式;其二,保險保障制度從客觀上降低了保險公司的破產概率和成本,使保險公司在不需要改變成本函數的前提下,提高了保險經營的風險收益。具體而言,保險保障制度主要在三個方面造成道德風險:

查看全文

社會保障政策制度論文

“摘要”:目前弱勢群體已成為一個規模較大,具有自身特征的復雜群體,在社會中處于極低的地位,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不和諧,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解決弱勢群體問題的關鍵,應通過擴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健全社會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勢群體社會保障體系。

“關鍵詞”:弱勢群體;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社會救助

龐大的社會弱勢群體的存在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面臨的一個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弱勢群體已成為影響我國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不和諧音。

一、弱勢群體的界定及其現狀

社會弱勢群體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存在的。目前我國弱勢群體是一個規模較大、結構復雜、分布廣泛的群體,“弱勢群體”之弱,一是弱勢的經濟基礎;二是弱勢的社會政治地位及各種公民權利;三是弱勢的競爭力。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人:一是下崗失業人員,即城市中以下崗失業者為主體的貧困階層。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失業下崗的問題日益嚴重化,不少企事業單位的工人和干部下崗。二是“體制外”的人及其他特殊人員,指那些從來沒有在國有單位工作過,靠打零工、擺小攤養家糊口的人,以及殘疾人和孤寡老人。三是缺乏利益保障的農民工。農民工是指具有農村戶口卻在城鎮務工的勞動者,是中國傳統戶籍制度下的一種特殊身份標識,是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和傳統戶籍制度嚴重沖突所產生的客觀結果,他們雖然為城市的發展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勞動權益得不到保護。四是較早退休的“體制內”人員。這部分人中許多人原來的單位無能力給這些退休職工增加工資,交納社會醫療保險等,需要政府拿出錢來援助。五是久病、重病而無錢醫治的人及其家屬,以及天災人禍中的困難者。中國每年有大量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因病失學失業的人員。全國每年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才能擺脫災難困境的城鄉居民約有4000-5000萬人①。

弱勢群體的生活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查看全文

勞動保障報表制度通知

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計局:

為全面反映全省勞動保障服務業發展規模、水平和行業結構等基本情況,根據《**省服務業綜合統計報表制度》,我們制定了《**省勞動保障服務業綜合統計報表制度》,現印發給你們,并提出如下意見,請一并貫徹執行。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充分認識做好勞動保障服務業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對勞動保障服務業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周密制定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二、認真開展業務培訓。各地要加強基層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特別要加強財務報表的填報培訓,確保勞動保障服務業調查統計制度得到正確實施。

三、堅持依法開展統計。在實施調查過程中,各地要加強宣傳,堅持依法開展勞動保障服務業統計工作。

四、充分利用網上直報。各地要充分利用**省勞動保障統計報表網上直報系統上報服務業統計報表及數據。

查看全文

安全費用投入保障制度

安全費用投入保障制度為了確保公司安全,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使公司安全費用投入得到保障,特制訂本制度。

一、安全費用類別本公司安全費用包括安全培訓費用、安全檢查費用、安全設施購置及維護費用、安全防護用品購置費用等,由財務部統一統籌安排。

二、安全費用的提取和保障措施企業的安全費用由安全部統一安排,經總經理審批后,各單位自行提取,由公司財務部應保障費用的落實。

三、投入年度計劃和檢查落實各單位在年初應對本單位的安全費用投入作出全年計劃,報總經理審批后實施,并由公司安全部負責檢查落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