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調整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3 17:13: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戰略調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濟戰略調整論文
一、關于繼續推進國有經濟戰略調整
改革以來,我們在體制上有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所有制改革使我們的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結構有了重大變化。經過20年改革,我國形成了四種比較典型的所有制模式。第一種是以東北幾省為代表的國有經濟模式,國有經濟的地位還沒有動搖;第二種是以廣東的前期和上海的后期為代表的外資經濟模式;第三種是以江蘇為代表的集體經濟模式;第四種是以浙江為代表的混和經濟模式。這四種模式特征清楚,對比鮮明。其中對比最鮮明的是東北的國有經濟模式和浙江的混合經濟模式。東北的國有經濟模式在我國歷史上作出過重要貢獻,但是改革開放后,由于國有企業的體制和機制弊端造成國有企業產權不明晰,歷史負擔沉重,所以東北地區近幾年的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存在許多問題,如生產效率低,下崗人員多。與此同時,浙江則不同,浙江發展很快,這與它的混合經濟模式有很大關系。以溫州為代表的混合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曾受到過激烈的抨擊,說它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私有經濟泛濫,二是商業道德淪喪,三是公益事業無人關心。20年后的今天,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了,溫州不但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而且公益事業也取得長足進展,如大家集資修建公共設施,大家一致打假。從這些情況看來,國有企業多的地方,社會問題就多;相反,多種所有制經濟同時發展的地方,就比較穩定。所以,所有制結構不調整,一切無從談起。加快改革我國的所有制結構,調整國有經濟的戰略布局,收縮國有經濟戰線,既有利于堅持公有制,又有利于政府從面大線長的國有經濟困境中解脫出來,真正轉變職能。因此,中央下決心調整國有企業的戰略布局,讓國有資本從有些領域堅決退出來。
關于如何科學地進行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本文主要談以下四個問題:
(一)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目標。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國有經濟應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國有經濟要控制的行業有: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骨干產業。我將其歸為兩類,一類是政府不投資,則沒有人愿意投資的行業;另一類是別人想投資但國家不讓投資的行業。除此兩類,其他行業都可以鼓勵非國有資本進入。換句話說,除此兩類,在其他行業國有資本都可以退出。應該強調的是,國有資本的退出只能是“適當退出”而不是“全部退出”。前一階段流行國有資本全部退出競爭領域的說法,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政府要通過國有資本在產權市場的自由流動來實現一些特殊目標,如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保障資金的籌措,等等。另外,即使在以上所說的兩類行業中,國有資本也不一定要處于壟斷地位,引進非國有資本也是必要的。
(二)國有經濟要占優勢這個理論要發展。在我看來,國有經濟的調整不要有比重限制。以前我們的全民經濟比重很大,我們沒有發展起來,我們的社會主義還差點被搞垮了;現在我們的非公有經濟發展起來了,我們的國有經濟減少了,我們的社會主義在前進。
(三)國有經濟調整的主體是各級政府。國有資產全民所有,到底由誰來代表?由國務院代表,但國務院是個很大的概念,也管不過來,還得由各級政府來代表。但是,各級政府不能隨意調整處置國有資產,必須公開、有償。
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
從美國的伊拉克困境說起
事實證明,美國一意孤行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不但師出無名,沒有起到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制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效果,反而把伊拉克變成了一個反美武裝斗爭的“火藥桶”和“訓練營”。伊拉克治安形勢日益惡化,陷入看不見盡頭的教派沖突和內亂,面臨著政治分裂和領土分裂的危險。
伊拉克戰爭爆發至今,已有3000多美國官兵喪生,兩萬多美軍受傷。美國戰爭支出將近3800億美元,相當于每月64億美元,每天2.1億美元。伊拉克人民付出的代價更高,至少有5萬人因戰亂而死亡,大部分是死于教派仇殺的無辜平民。累計超過200萬的伊拉克平民被迫背井離鄉,到鄰國去避難。
2006年下半年,盡管布什政府竭力掩蓋在伊拉克的困境,美國政界朝野已經或公開或掩蔽地得出了一致結論:美國在這個國家無力回天,不能不考慮美軍分階段撤出的問題了。余下的問題無非美軍在什么時機、以何種方式、何種借口撤離比較體面,美國利益的直接損失相對較小。
布什政府正在對伊拉克沖突和中東局勢做出全面評估,判定美國在軍事上暫時從伊拉克脫身后將會帶來的戰略變化,以便確定美國的下一步政策調整。在伊拉克的嚴重挫折,是否將帶來美國對其霸權擴張政策的全面反思,修正其反恐戰略和對中東的政策?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觀察美國的國內政治。
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國內背景
剖析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
從美國的伊拉克困境說起
事實證明,美國一意孤行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不但師出無名,沒有起到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制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效果,反而把伊拉克變成了一個反美武裝斗爭的“火藥桶”和“訓練營”。伊拉克治安形勢日益惡化,陷入看不見盡頭的教派沖突和內亂,面臨著政治分裂和領土分裂的危險。
伊拉克戰爭爆發至今,已有3000多美國官兵喪生,兩萬多美軍受傷。美國戰爭支出將近3800億美元,相當于每月64億美元,每天2.1億美元。伊拉克人民付出的代價更高,至少有5萬人因戰亂而死亡,大部分是死于教派仇殺的無辜平民。累計超過200萬的伊拉克平民被迫背井離鄉,到鄰國去避難。
2006年下半年,盡管布什政府竭力掩蓋在伊拉克的困境,美國政界朝野已經或公開或掩蔽地得出了一致結論:美國在這個國家無力回天,不能不考慮美軍分階段撤出的問題了。余下的問題無非美軍在什么時機、以何種方式、何種借口撤離比較體面,美國利益的直接損失相對較小。
布什政府正在對伊拉克沖突和中東局勢做出全面評估,判定美國在軍事上暫時從伊拉克脫身后將會帶來的戰略變化,以便確定美國的下一步政策調整。在伊拉克的嚴重挫折,是否將帶來美國對其霸權擴張政策的全面反思,修正其反恐戰略和對中東的政策?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觀察美國的國內政治。
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國內背景
我國外貿戰略調整論文
我國自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貿易多年保持高速增長。但我國對外貿易順差過大的問題較突出,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超過2.1萬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連續12年成為全球涉及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這種狀況迫切需要改變。
一、我國面臨的新一輪貿易保護現狀及遇到的問題
在世界貿易組織強調推行貿易自由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國不斷調整政府干預對外貿易措施的形式,其中,非關稅壁壘成為各國貿易保護的主要方式。這主要包括:
(一)反傾銷。在各類貿易壁壘中,反傾銷是我國遭遇最早、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措施。根據世貿組織即WTO統計,自1995年以來,共有40多個VeTO成員國對我國出口商品發起過反傾銷調查,立案總數超過3000件,最終實施反傾銷措施超過2000件。當前,國際反傾銷案件呈現以下特點:第一,反傾銷案件數量近年有所下降。第二,發展中國家發起反傾銷案件數量增長迅速。在WTO成立前,反傾銷案件的絕大部分均由發達國家發起,WTO成立后,發展中國家成員發起的反傾銷案件數量迅速增加,目前在全球案件年度數中所占比例已超過發達成員國,在2005年超過70%。第三,反傾銷調查針對的目標仍集中在少數國家。據統計,全球反傾銷調查針對的前8位分別為:中國、韓國、美國、中國臺北、日本、印尼、印度、泰國。中國仍是國際反傾銷措施針對的主要目標。
(二)反補貼。美國和加拿大是利用反補貼措施最多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對我國進行反補貼調查已成為當前貿易保護的新熱點。我國遭遇反補貼調查的突出特點是:第一,來勢猛。截至2007年底,我國共遭遇反傾銷反補貼調查10起,反傾銷反補貼再調查4起,另有2起正在立案前磋商中。第二,影響大。反補貼調查不僅直接影響我國涉案企業出口,而且也是對我國宏觀經濟制度的挑戰。如果這些指控被認定為補貼,不僅會影響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損害我國國際形象,還會影響雙邊經貿關系,使我國面臨的國際經貿環境更復雜。此外,波及效應強。一方面,一個反補貼裁定中的補貼項目往往成為后續對我國反補貼的證據,從而引發更多新的反補貼調查。另一方面,美、加對我國進行反補貼調查的做法,容易引起他國跟進。據WTO統計,最近幾年全球反補貼案件數量呈波動性減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WTO成員對其他國家政府進行調查通常持審慎態度。但對中國而言,這種趨勢恰恰相反,近年來,我國是全球遭受反補貼最多的國家。第三,不公平。美國在對華反補貼調查中存在許多違反WTO規則之處,使中國企業遭受極不公平的待遇。如,在銅版紙初裁中,美方在已考慮補貼因素對國內產品正常價值影響情況下,又計算一個反傾銷稅,給中國企業帶來雙重負擔。
(三)美國337調查。美國337調查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簡稱ITC)針對不公平的進口行為,主要是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調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337調查逐漸成為美國遏制我國具有一定出口潛力,特別是技術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對美出口的重要手段。美國對華337調查主要呈現以下特點:第一,調查案件數量迅速增長。從1975年美發起第一起337調查至2007年10月,美國共對我國發起75起337調查,其中,60起案件是2002年以后發起的,占全部對華案件總數的80%。2007年1月至10月,這一發展態勢更為明顯,美總計對我國發起14起337調查,占美同期立案總數的50%以上。第二,我國成為首要被調查國。上世紀,我國臺灣地區、日本和韓國一直排在被調查國家或地區的前三位。自2002年以來,我國已連續5年成為遭受337調查最多的國家(地區)。第三,受影響的行業和產品集中。在美國對我國發起的337調查中,88%以上的案件涉及專利,僅有小部分涉及商標和外觀設計。其中,機電產品成為重災區,60%以上的案件針對機電類產品。第四,申請門檻低但制裁措施嚴厲。337調查中,原告無需證明侵權產品對其造成損害即可申請337調查,極大減少了原告的舉證責任。此外,原告可不僅針對列名被告,而且可針對所有相關進口產品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普遍排除令的請求。在美對華發起的337調查案件中,47%的案件原告都申請了普遍排除令,企圖將中國產品全面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
外貿戰略調整畢業論文
國際貿易發展的基本態勢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增長期
全球貿易現已擺脫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加速上行,貿易增長快于生產增長的勢頭將持續下去。未來5—10年,國際貿易增速將高于20世紀90年代的6.5%,保持在7%左右。據世貿組織預測,全球貿易總額(包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將由1999年的6.8萬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17萬億美元。全球貿易額與總產值之比將從1999年的23%提高到28%,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在規模生產和技術改進的作用下,國際市場上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將走穩走低。
雖然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可能性增加,但未來幾年國際貿易增幅仍可保持較為平穩的增長態勢,其主要原因是:世界經濟處于上升期,使得國際市場供給充足、需求旺盛;科技革命和電子商務大發展,為貿易增長提供了后勁;貿易自由化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市場開放戰略。
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貿易結構的高級化是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表里的,從其變化趨勢看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傳統初級產品比重下降,工業制成品比重持續上升。二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高速增長。三是現代服務貿易迅猛發展。目前服務貿易已占到全球貿易總額的20%,其中知識含量高的服務業發展最快。整個20世紀90年代,在三大類服務貿易中,商業服務年均增長達9%,快于運輸業的4%和旅游業的6%,未來幾年這種增長態勢仍將保持下去。
(二)國際直接投資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推動力量
深化所有制關系的戰略調整
“一切所有制關系都經歷了經常的歷史更替、經常的歷史變更。”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有制變更的具體內容和具體形式極不相同,那么,所有制關系變更的終極原因是什么呢?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生產方式內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兩個方面。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因而,決定所有制關系變更的終極原因只能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是判斷所有制結構是否適應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根本標準。
按照這個標準,在所有制問題上,我們特別需要繼續破除一些“左”的觀念:
一是“一大二公”的觀念。依我看“一大二公”是頑固的“左”的觀念,它在工業、商業等方面,還遠遠沒有得到清理,而且仍然以隱蔽的形式廣泛地發生著作用。
二是生產關系“超越”生產力的“先進論”。我認為按照生產力標準,生產關系既不能落后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而存在,也不應該“超越”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而“先進”。無論所有制的社會形式如何,如果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都不能認為是先進的。
三是所有制關系的“補充論”。浙江、福建、江蘇的情況表明,改革發展到今天,非公有制經濟在許多地方、行業、部門都與公有制經濟一樣,以生力軍的姿態積極推進著經濟增遞,實踐著“三個代表”。當然我們黨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但非公有制經濟在共同富裕的過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應當給予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所有條件。
四是不同所有制成分的“機械數量論”。即僵化地理解“公有制占主體”,機械地規定不同所有制成分的比例,各種不同的所有制經濟,其發展的數量及其比例關系是不能人為規定的,而是由市場競爭決定的。凡是符合市場需要的,就必然能得到發展壯大;凡是不符合市場需要的,自然就會萎縮淘汰。
企業戰略調整與管理改革創新探索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為了充分提升我國企業的資源配置效果,強化決策管理職能,企業管理人員要根據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新常態下,各類企業都應當創新優化財務管理模式,適應當前國內市場的發展需求,優化企業的戰略部署,從而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財務管理標準。本文主要圍繞新常態下企業戰略的相關概述、目前我國企業戰略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新常態下企業戰略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從而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企業戰略;調整;改革
1.引言
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種長期狀態,在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增長,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戰略規劃,各行各業都應當充分認識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積極圍繞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針來創新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方式,要保證企業戰略的適應性,逐步提升企業的運營發展水平。
2.新常態下企業戰略的理論概述
2.1新常態下企業戰略調整的方向。如圖1所示,最近幾年,我國的GDP增速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在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為了提升國內企業的營銷水平,需要調整戰略方向。從國際市場環境來看,很多企業紛紛借助“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積極拓展市場營銷渠道,尋求更加優質的海外發展機遇。這不僅能夠緩解國內市場的發展壓力,并且能夠提升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實現資源的快速轉化。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國際化企業,更應當充分認識當前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情況,要圍繞各個國家的市場政治、經濟等因素來調整企業戰略,積極應對不確定風險,挖掘市場潛力,為可持續發展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2.2新常態下影響企業戰略調整的重要因素。企業在進行戰略調整的過程中,首先應當關注外部競爭環境,要通過基本分析法來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充分了解到當前市場環境中可能影響企業戰略的因素。企業的管理人員要保證企業戰略決策的執行效果,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實現內部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保證企業戰略能夠落到實處,在新常態下逐步提升企業的營銷水平。2.3新常態下企業戰略調整的內容。企業管理人員首先應當創新自身的管理理念,要打破傳統財務管理方式的束縛,引入更加先進的技術、軟件,對歷史數據進行充分的分析和利用,要關注政策和競爭因素的變化,加強企業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優化管理層結構。同時,要實現管理技術與方法的創新,積極適應當前“互聯網+”的經濟發展趨勢,完善信息工作基礎,更好地為戰略調整服務。在新常態下,國內大型企業紛紛與互聯網公司進行深入合作,不斷創新拓展業務,這充分反映了技術創新對企業戰略調整的積極作用。另外,企業還應當實現管理內容的創新,要圍繞產品服務質量、技術水平、人力資源、客戶資源等進行戰略調整,提高員工的心理認同感,增強組織凝聚力。任何一個企業在新常態下都應當積極提升實際的管理技能,營造優秀的企業文化,為企業戰略決策調整打好堅實的基礎。
戰略調整產業轉型結合論文
[論文摘要]改革開放3o年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跨國公司在華戰略將因此面臨諸多調整,這對于許多地區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本文考察了跨國公司在我國的市場戰略、區域戰略以及價值鏈體系的調整,分析這些調整對江蘇產業結構的影響。進而對江蘇的產業結構升級的各項因素進行SWOT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江蘇省產業結構升級的政策建議。
[論文關鍵詞]跨國公司戰略調整產業升級江蘇
引言
跨國公司在全球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技術上的優勢。據估計,到20世紀9o年代中后期,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85%以上的技術開發能力,世界范圍內的技術流動,愈來愈依靠跨國公司作為載體,因此,吸引跨國公司的戰略性投資是每個地區加快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都是發展中國家中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經濟學家對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戰略進行了很多研究。趙景華(2007)教授等通過調查認為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的總體戰略和職能戰略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獨資化和利潤導向增強,并購和聯盟活動增加。梁峻芳(2006)、余律(2005)等則對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本土化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政策建議。黃曉玲(2003)、崔新建(2003)等從我國按照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的不同來分析與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關系。這些學者認識到跨國公司的戰略在進行不斷的調整,并進行了許多的宏觀面分析。但還極少有學者從跨國公司的總體戰略調整和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結合的角度來研究,本文將從兩者結合的角度來進行考察。
l跨國公司在華戰略調整
國有經濟戰略調整探討論文
一、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緊切性與條件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隨著經濟體制變革而變化。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行過多次調整和改革,但這一體制仍未能充分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要求,因此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所以繼十六大提出“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指出廣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監管和經營的有效形式……”。改革的實踐證明,只有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快國有經濟戰略調整,才能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原則和目標是要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十五屆四中全會以來,加快了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步伐。根據我國目前所有制結構布局,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實行了國有企業的改組,推動了國有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僅1999—2000年,全國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通過布局調整,從23.8萬戶減至19.1萬戶,減幅達19.7%。但目前國有經濟覆蓋面仍很廣,近20萬戶的國有企業分布在各個領域。據統計,在608個工業小類行業中國企涉足604個行業,占99.3%,國有經濟進入的行業太多。與此同時,虧損面很大。2000年國企虧損9.7萬戶,虧損面達50%,虧損額高達18000多億元。在全國國有企業中資不抵債的空殼企業多達8.5萬戶,占國企總數的44.5%。由于國有經濟布局分散,形不成實力,發揮不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鑒于目前的狀況,根據十五屆四中全會和十六大的要求,必須加快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步伐,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才能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從整體上搞好國有經濟。
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客觀條件是:國有資產產權的有效流動。這樣才能實現國有經濟的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與退又必然涉及到產權的交易和流動問題。因為市場經濟是交易的經濟,交易的實質是產權的交易。而產權交易的前提是產權清晰。只有產權清晰,建立健全產權流通體制,實現產權的廣泛交易,社會資源才能實現最佳配置,經濟效益才能提高,國有經濟戰略調整要達到的從整體上搞好國有經濟的目標才能實現。
二、國有資產產權流動的條件和途徑
國有資產產權的流動包括很廣的含義。本文特指國家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對國有資產行使處置和流動的權利。這些權利包括對國有資產的授權經營、兼并、重組、置換、出售等。國有資產產權的流動,實則是以價值形態衡量和表示的產權易主和重新組合,這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首先,產權清晰是國有資產產權流動的制度條件。只有產權清晰的各種要素,產權才能實現自由交易。這里的產權清晰是指產權客體歸屬的產權主體清晰,即有真正的“人格化”的所有者。在我國,個人和法人財產產權是清晰的,而國有資產則不同。從理論上講,我國國有資產所有者是清晰的,即全體人民。但實際上又是模糊的,人人都是所有者,人人都不為其所有物負責。可以說,國有產權主體從根本上是缺位的。所以,國有資產所有者與經營者的責權利義關系界定不清或落實不到位,出了問題無人負責。特別是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也有所有者自身層次的問題,即現有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還存在缺陷,尚未形成完善的國有資產委托機制。因此,我國經濟改革的關鍵是培育國有資產產權主體,使這一主體對國有資產具有完全的財產關切度和財產維護力度,杜絕因國有資產產權主體虛設而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只有明確國有產權“人格化”代表,才能使之像私人股東一樣關心國有企業。
商業資本戰略性調整分析論文
從北京市的實際情況看,近年來,國有商業企業在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發展新興業態為契機,在探索多種形式改革中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目前,大中型骨干企業已有80%完成改制,一半以上的小企業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虧損企業的虧損面有所下降。但嚴格地講,北京商業結構還未得到根本改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由歷史原因形成的、以國有商業為主體的首都商業布局和結構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在“首都經濟”發展過程中,現有的所有制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妨礙著商業領域市場競爭格局的合理發展。
第二,國有商業企業固有的管理體制陳舊、運行機制不活等問題依然存在。由此而生的冗員多、負擔重、經營不夠靈活、職工積極性不高等弊端并未徹底革除,這些包袱使國有商業企業在競爭中難以搶得先機,也就很難適應對外全面開放商業領域后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第三,從國有商業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不景氣的仍占大多數,效益好的很少。尤其是最近幾年,國有商業在經營規模、市場份額、成長性等幾方面都表現不佳。北京市非公商業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所占的份額從1990年的11.7%上升到2000年的50%左右。與此同時,國有商業企業商品適銷性低,庫存率高(平均存貨/銷售成本),資金利用效率低下。目前,北京市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大中型商業企業的年資金周轉率僅為1.7次。資金利用效率幾乎與工業企業水平相同。而根據一般規律,商業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應當比工業企業高1倍,流通效率不高的局面沒有得到明顯改善。這種不良局面已經成為制約北京市商業進一步發展的明顯障礙。
國有商業資本繼續存在于效益低下的國有商業企業,既不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商業流通領域整體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國有資本向需要由國有經濟發揮主導和支配作用的戰略性行業和領域集中。事實上,當前北京市有許多應該有國有經濟和國有資本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國有資本投入不足。比如在基礎設施等方面,國有資本的投入嚴重不足。北京交通擁堵日益嚴重的現狀就是一個明證,再比如,此次非典的爆發和疫情的蔓延也充分暴露了國有資本在公共衛生方面和突發事件應急系統建設方面投入的嚴重不足。因此,為更有效發揮國有資本對整個地區經濟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形成北京市地區經濟的良性循環,實現國有資本配置領域的充分優化,國有商業資本退出商業流通領域勢在必行。
二、戰略調整應以提高商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地區經濟整體實力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