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

時間:2022-03-21 05:33:00

導語: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

美國的伊拉克困境說起

事實證明,美國一意孤行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不但師出無名,沒有起到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制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效果,反而把伊拉克變成了一個反美武裝斗爭的“火藥桶”和“訓練營”。伊拉克治安形勢日益惡化,陷入看不見盡頭的教派沖突和內亂,面臨著政治分裂和領土分裂的危險。

伊拉克戰爭爆發至今,已有3000多美國官兵喪生,兩萬多美軍受傷。美國戰爭支出將近3800億美元,相當于每月64億美元,每天2.1億美元。伊拉克人民付出的代價更高,至少有5萬人因戰亂而死亡,大部分是死于教派仇殺的無辜平民。累計超過200萬的伊拉克平民被迫背井離鄉,到鄰國去避難。

2006年下半年,盡管布什政府竭力掩蓋在伊拉克的困境,美國政界朝野已經或公開或掩蔽地得出了一致結論:美國在這個國家無力回天,不能不考慮美軍分階段撤出的問題了。余下的問題無非美軍在什么時機、以何種方式、何種借口撤離比較體面,美國利益的直接損失相對較小。

布什政府正在對伊拉克沖突和中東局勢做出全面評估,判定美國在軍事上暫時從伊拉克脫身后將會帶來的戰略變化,以便確定美國的下一步政策調整。在伊拉克的嚴重挫折,是否將帶來美國對其霸權擴張政策的全面反思,修正其反恐戰略和對中東的政策?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觀察美國的國內政治。

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的國內背景

2001年1月布什領導的共和黨政府開始執政,標志著右傾保守勢力在美國政治中取得了主導地位。2004年11月的美國大選結果,共和黨主導了國會參眾兩院,表明美國社會更加趨向保守。共和黨同時主導行政當局和國會,其政策所受到的國內牽制較小。

9•11事件對美國國內安全造成了巨大沖擊。在過去的6年中,美國右翼保守勢力借機擴大自己的權力,推進自己的政策主張。美國的右翼保守勢力可以分為相互部分重疊的四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聚集了巨大財富的壟斷財團和企業。它們從布什的減少稅收、刺激經濟、縮小社會福利的對內政策中獲益,也在促進海外投資和貿易、維護美元主導地位的對外經濟政策中獲益,是美國全球霸權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個板塊是軍工利益集團。通過政府采購大批武器裝備和國內反恐支出,通過新式武器的研究、開發和銷售,軍工利益集團對美國國防政策的影響無孔不入,是美國軍費和研發費用增加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美國推行強硬外交政策的有力支持者。軍工集團的代表人物崇尚技術、軍事手段,成為橫行一時的“新保守主義”的核心力量。

第三個板塊是宗教右翼,其主體是基督新教的右翼保守勢力。在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美國社會趨向保守,對文化多元傾向和新移民有抗拒心理,許多人希望回歸傳統,維護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基督新教和白人在美國社會的主導地位。宗教右翼的復興適應了這種社會需要。宗教右翼對意識形態、政治生活、對外政策的影響是巨大的。例如,“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是美國最大的親以色列游說集團,對美國的中東政策以至國會及其選舉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第四個板塊是媒體中的保守勢力。過去,美國媒體被認為是自由派占優勢的輿論陣地,有三權分立以外的“第四權力中心”之稱。但最近若干年來,媒體依附討好政府、政府操縱敲打媒體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媒體的獨立性大打折扣。政治保守勢力還建立了一些新的電視臺、報紙、網站和思想庫,對公眾輿論加以引導。

右傾保守勢力大行其道的一個后果,就是美國對外政策中的強權政治、單邊主義的色彩更加突出;“愛國主義”成為美國社會中取代“多元化”的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性”,所謂“糾錯機制”大大削弱。

美國中期選舉于2006年11月7日結束,重新奪取了在參眾兩院的多數黨地位。共和黨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美國在伊拉克的政策失敗無疑是首要原因。從表面上看,布什正在接受教訓。在選舉結果公布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立即宣布辭職。

然而中期選舉的結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右傾保守勢力占據美國政壇中心地位的局面,也不能改變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內容和主要方向。掌管國會,最多只能對布什政府的現行內外政策和人事任命形成更大的牽制,造成政出多門、前后矛盾,決策過程更加復雜遲緩。

以反恐為中心的國家安全仍然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首要任務

布什政府把加強美國的國家安全列為其全球戰略的首要目標。9•11后布什政府發表的一系列政策報告和領導人講話,都深深刻上了右翼保守、單邊主義、追求絕對霸權的印記。在當前,美國要全力以赴打擊恐怖主義和伊斯蘭激進勢力;而從長遠來看,還要阻止任何國家挑戰美國“領導地位”的企圖或努力。2002年9月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技術的結合確定為美國面臨的“最嚴重威脅”,提出美國“最迫切的任務”是“摧毀全球范圍內的恐怖主義組織以及任何試圖獲得或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其制造材料的恐怖主義分子或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其后的主要安全戰略和國防政策文件,基本上沿用了這一思路。美國用武力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以后,又把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目標鎖定在朝鮮和伊朗兩個國家身上。

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和繼續偏袒以色列的中東政策,進一步激化了美國同伊斯蘭世界的矛盾。世界范圍內的伊斯蘭教激進勢力,成為美國眼中的主要安全威脅。為了對付這一長期威脅,布什政府企圖通過一些阿拉伯國家的“重建”,在中東地區推動“民主化”,以“改造”伊斯蘭國家。當然,美國在中東、中亞等地區的擴張行動也是為了從戰略上控制石油等自然資源。

在布什第二任期的后兩年內,美國在國際安全領域要繼續處理至少五大難題。首當其沖的是伊拉克難題。美國深陷泥淖,進退兩難。對伊拉克實行事實上的軍事占領,日益難以為繼,國內民眾的反對呼聲也越來越大。從伊拉克脫身,則很可能造成伊拉克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危及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布什政府的下一步棋無論怎么走,都會被視為伊拉克動亂的罪魁禍首。

第二是巴以沖突難題。布什許諾在第二任期內調解巴以矛盾,支持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是美國早已在阿拉伯世界喪失了作為調解者的信譽。阿拉法特去世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缺乏強有力的領袖人物,增加了巴以沖突中的復雜因素。2006年2月,同美國一貫敵對的巴勒斯坦派別哈馬斯上臺。美國通過調停巴以沖突來改造“大中東”的設想,只能是空中樓閣。不久前在黎巴嫩南部的武裝沖突中,真主黨重創以色列,對美國也是一個打擊。

第三是本•拉登難題。據信本•拉登還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區,策劃反美恐怖活動,成為反美激進勢力的精神領袖。不消滅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美國的反恐戰爭就很難說取得了勝利。許多國際反恐專家認為,“基地”組織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恐怖組織,而且發展成為許多人自愿參加、無須領導中心便可隨時對西方發動襲擊的一場長期的運動。恐怖組織在美國本土造成大規模破壞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

第四是朝核難題。美國堅持要朝鮮“完全地、不可逆轉地、可核查地”放棄其核武計劃,而朝鮮堅持要在美國提供安全保證和經濟援助的前提下,才考慮美方要求。2005年2月以來,朝鮮多次宣布已經擁有核武器,并且在2006年9月進行了一次核試驗。盡管在中國的外交努力下,六方會談又一次舉行,但朝核問題的發展前景難以預料,對美國的壓力和威脅將長期存在。

第五是伊朗難題。美國懷疑伊朗不但自己研制核武器,而且會向國際恐怖組織提供核技術或核材料,指稱伊朗對以色列構成威脅。伊朗不屈服于美國的高壓政策,同美國、歐盟等進行周旋,堅持不放棄其核計劃,給美國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伊朗總統內賈德還大造反美國際輿論,在許多伊斯蘭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贏得同情。

在上述種種難題面前,美國全球安全戰略的調整余地是有限的。可以想見的是,布什的單邊主義強硬外交將有所收斂,軍事上不再強調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美國對中東政策的核心,可能從促進阿拉伯國家的“民主化”轉向促進該地區的穩定。外交思想上咄咄逼人的“新保守主義”,會在一定程度上退回到傳統的、重視實力均衡的現實主義。

提出所謂“有利于自由的權力平衡”

布什政府鼓吹建立“有利于自由的權力平衡”,作為大國合作的基礎。美國提出的權力平衡概念,是把美國擺在這種平衡之外,即美國要高高在上,自己不需要受別國的制約,而其他國家必須受制于美國,并且它們之間還要相互制約。

美國在大國間玩的這種“平衡游戲”,具體做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它要同時和中、俄、印、日、歐盟國家同時拉近關系,目的是不讓這些國家之間任何一對關系的緊密程度超過它們同美國的關系。這樣,就不會出現其他大國結成反美聯盟的情況。二是在地區內部形成各國相互制約的局面,例如,企圖讓日本、中國、韓國和朝鮮在東北亞互相制衡,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南亞相互制衡,讓歐洲國家中獨立色彩較強的法國、德國和同美國緊密合作的英國、意大利相互制衡,美國從中漁利。雖不能說“權力平衡”思想里不包含美國需要同其他大國合作以共同維持國際秩序的含義,但更多地是體現了一種處于超強地位的謀略,是企圖把別的國家當成砝碼,由它去擺平,搞的是“單極霸權穩定論”,或者叫“美國強權治下的和平”。

在這種大國謀略中,美國也遇到了相當大的挫折。首先是以伊拉克戰爭為標志,美歐聯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裂痕,連最接近美國的英國和意大利,都表現出越來越多的獨立姿態。其次,近年來俄羅斯同美國漸行漸遠,對美國干預獨聯體國家內政、擠壓俄戰略空間的做法十分不滿。

在對外經濟和社會政策中,貿易保護主義和反移民情緒抬頭

近年來,南北關系和西方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都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摩擦,經濟全球化遇到了一定挫折。美國外貿逆差擴大,中小企業受損,勞工待遇下降,于是就尋找替罪羊,指控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向美國“傾銷”勞動密集型產品,搶了美國人的飯碗。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和措施比過去更加嚴厲。與此同時,出于國土安全的需要和對國內民族凝聚力的擔心,美國的移民政策也進一步收緊。大量拉美移民涌入后美國社會族群比例的失衡,傳統主流社會對新移民和非法移民的排斥情緒,預示著移民政策的收緊將成為一種長期趨勢。2006年以來,布什政府推出了進一步限制外來移民的各項政策措施,在國內引起很大爭議,在國際上也找了不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