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21:22: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義務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評估驗收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本世紀末在全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和在大部分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國家教育委員會決定對普及九年或初等義務教育的縣(市、市轄區,下同)進行評估驗收。為此,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普及九年或初等義務教育縣的評估驗收工作,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國家教育委員會對此項工作進行指導、監督、檢查。

第三條九年義務教育包括初等和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在現階段初等義務教育包括實行五年、六年制的教育;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包括實行三年、四年制的普通初中和職業初中教育。

第四條評估驗收工作,應依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義務教育實施規劃,分期分批進行。

第五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在2000年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縣,應就其初等和初級中等教育普及情況,分段或一并進行評估驗收;對在2000年前只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縣,應就其初等教育階段普及情況進行評估驗收;對在2000年前只普及小學三年或四年義務教育的縣,可組織階段性評估。

查看全文

義務教育均衡規劃安排

做好評估。一是實行工作例會制度。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定期召開會議,完善制度。聽取匯報,研究問題,布置任務,每年召開例會不少于2次;二是健全工作演講制度。各中小學要定期向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上報階段性工作總結及本校規范化建設推進情況。根據《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量化規范》區政府教育督導部門將定期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過程和階段目標進行督導評估。

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精神,為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F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合理配置義務教育資源;以實現教育公平為目標,全面提高義務教育教學質量;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為抓手,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主要目標。全力創建全國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特色示范區。實現義務教育公共資源基本均衡配置。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逐步實現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義務教育一體化共同發展。

二、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查看全文

流動兒童義務教育意見

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19號)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78號)精神,結合實際,經省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做好我省流動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意識。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流動兒童少年就學管理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是各級政府的共同責任。各級政府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認真扎實地做好這項工作,保障流動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二、加強領導,明確職責。解決流動兒童少年就學問題,牽涉面廣,工作難度大,必須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統籌安排。流動兒童少年流入地縣級政府(以下簡稱流入地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流動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流動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工作納入當地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工作范疇,指導和督促中小學認真做好接收就學和教育、教學工作;公安部門要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流動兒童少年的有關戶籍證明、身份證明等情況;發展改革部門要將流動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納入社會事業發展計劃;建設、規劃部門要將流動兒童少年就學學校建設列入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財政部門要把流動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納入教育經費預算予以保證;機構編制部門要根據接收流動兒童少年的數量,合理核定接收學校的教職工編制;勞動保障部門要依法查處使用童工行為;價格主管部門要與教育行政部門等制訂有關收費標準并檢查學校收費情況。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動員、組織、督促本地流動兒童少年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送流動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對未按規定送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父母或監護人要進行批評教育,并責令其盡快送子女入學。

三、規范入學管理,統籌解決流動兒童少年就學問題。流動兒童少年中凡在戶籍所在地有監護條件的,應回戶籍所在地接受義務教育;戶籍所在地沒有監護條件,且具備以下條件的,可到暫住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或鄉(鎮)街道統籌安排的學校提出接受義務教育的就學申請。

(一)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暫住地已取得暫住證并暫住1年以上;

(二)其父母無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并持有當年度《流動人口婚育證明》。

查看全文

縣義務教育交流材料

近年來,*縣始終把教育作為第一大民生工程來抓,一手抓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一手抓教育質量提高,實現了校舍裝備高標準,教學管理精細化,教育質量大跨越。在實施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的進程中,*縣堅持做到“四個傾斜”:一是思想傾斜,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多年來,*縣縣委、縣政府一棒接一棒抓教育,教育事業保持了健康良好的發展勢頭。2008年,*縣實施的八大民生工程的首項工程即是教育提質工程,政府興辦的十件實事的第一件即是財政投資100萬元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統一免費供給作業本,公開招聘的第一批財政供養人員是在大學畢業生中招聘的教師。同時,堅持一把手負責制、領導干部包校包組制、目標責任制、評估考核制、獎懲兌現制和一票否決制的六項工作制度,在制定年度經費預算時,優先保證教育,在具體開展工作時,優先安排部署教育,在落實干部職工工資時,優先發放教師工資。二是堅持投入傾斜,保障教育發展需求。在實現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目標的同時,五年投資7.5億元進行學校建設和設備配置,共新建、改擴建校舍、維修學校22所,對全部中小學校按省定標準配備了儀器、器材、圖書等。在冬季供暖保障上,為所有寄宿制學校安裝了供暖設備,免費提供供暖和生活用煤。三是堅持人員傾斜,培育合格師資隊伍。四是堅持管理傾斜,促進教育內涵發展。以義務教育為基礎,向兩頭延伸,統籌發展各類教育。義務教育方面抓鞏固,抓常規管理,抓教研。在高中教育方面,做到教師招聘和使用、培訓經費、教師獎勵、專款撥付的四優先。

查看全文

農村義務教育政策變化模式

【摘要】受到科學進步模式啟發,公共政策分析者把政策的變化總結為兩種基本變化模式即常規變化和范式變化。從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政策中選取以農村教師教育為代表的常規變化政策,以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為代表的范式變化政策。通過回溯性的分析和總結教育政策的嬗變動因與規律,我們發現,進行常規變化的農村義務教育政策發生率最高,并為政策實現革命性的變化和跨越式的發展作量的積累,只有常規變化和范式變化兩種政策變化模式適時交替,政策才能最大可能地實現預設目標和取得社會效益。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常規變化;范式變化

哈羅德·拉斯韋爾(HaroldD.Lasswell)與丹尼爾·勒納(DanielLerner)1951年發表的《政策科學:范圍與方法最近的發展》以來,政策科學的研究在社會科學領域成為主流的話題。“政策是一個有目的活動過程,是為處理某一問題或有關事務而采取的行動”[1]。隨著我國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教育政策越來越成為服務型政府破解教育領域問題的有力工具,規范和管理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幫手。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政策作為處理和解決農村教育積貧積弱現狀的良方,是農村教育事業發展方向的指路人。因政策自身具有運動、發展和自我更新的特性,政策與周圍環境處于自我修正的動態變化過程,現實中農村義務教育政策的運行并不是一以貫之,而是因時、因勢進行自身調整,無法做出適時調整的政策變動勢必會滋生腐蝕性的流弊。

1政策變化的基本模式

托馬斯·庫恩(ThomasS.Kuhn)《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他把科學進步模式概括為:第一,前科學時期;第二,高度累積性的常規科學;第三,違反支配常規科學的范式出現,科學共同體的專業承諾發生位移;第四,科學革命時期新理論出現。科學進步是在漸進變化和和飛躍性的質變交替中進行,因此,借用該種進步模式,政策分析者提出了兩種政策變化的基本模式。

1.1常規變化模式

查看全文

鄉村義務教育改制調研報告

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城區1所、農村4所),小學24所(城區3所、農村21所);在校學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學生5715(城區1524名、農村4191名)名,小學生7236(城區2484名、農村4752名)名;農村中小學教職工823名,其中農村初中教師356名,農村小學教師467名。

自年以來,根據國家、省、區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相關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關心指導下,我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實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收效。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及收效

1、“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實施。全區從“以鄉(鎮)為主”轉變為“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現了“四個統一”,即教師工資由區財政統一發放;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小學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學校領導班子的選拔、配備、使用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避免了原體制財權與事權分離,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區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優化配置現有教師資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打破了鄉(鎮)界限,使經費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門重復建設,對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進一步理順了農村中小學管理體制。年8月,經區委會議研究,撤消了4個鄉鎮教育組,農村普通小學劃歸鄉鎮中心校管理,農村初中由區局直接管理。精簡了人員,簡化了辦事機構,提高了工作效率。年6月,按照區委安排農村中小學黨組織歸屬區局管理,徹底改變了學校黨政管理兩張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權,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教育工作,促進城鄉教育人事合理流動、均衡發展。

3、學校領導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指導下,區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工作實際調整了中小學領導班子,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良、作風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為學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學校工作有了較大起色。與此同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結合教師隊伍現狀,區局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出臺了學校領導干部管理規定、學科骨干教師、帶頭人暫行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范,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工作常規化,有效的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為教育質量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查看全文

市義務教育交流材料

一、多管齊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市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主要有:一是中考招生優惠政策大幅度向一般初中學校傾斜。*年*市面向一般公辦初中學校(除示范高中初中部和示范初中學校外)招生的優質高中(省市示范高中)招生指標比上年增加了150%,從*年的400名增加到*年的1000名,占到了當年全市優質高中招生指標的18.5%。最大優惠分數從*年的30分增加到*年的50分。二是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初中畢業、高中招生掛鉤。規定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不合格的不能取得畢業資格,綜合素質評價全部達到A等才有定向生的保送資格。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得到了初中學校的真正重視并落到了實處。為保證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客觀公正,各初中學校都成立了由校長擔任主任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根據《*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意見》和市政府、教育局的有關政策規定,制定本校的應屆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具體辦法,并組織成立各班級的綜合素質評價小組,組織、指導、監督各班級評價小組按照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小組無記名投票的規定程序完成每名學生的評定工作。對綜合素質評價等級全部達到A等并報考優質高中定向生的畢業生,規定必須在校內公示欄公示7個工作日,全校師生無異議才有效。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成績報市招考中心時學校的校長必須簽字。三是促進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學質量均衡。*年全市初中學業考試,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分布在全市城鄉的162所學校,占到了全市參考學??倲档?4%,600分以上高分學生分布的學校數比*年增加了47所,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學質量更加均衡。四是規范義務教育管理。*年*市對全市20所“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初中學?!边M行全面清理規范。*年11所學校停止招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其余9所2009年全部清理規范到位;另有2所增加(恢復)公辦學校招生計劃。五是強化學校安全管理。成立了學校安全處,配備了車輛,安排了專項經費,實現了安全工作專人管理零的突破。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保持良好態勢,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為普通高中學校領導布置課改實驗培訓作業

為確保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培訓工作的實效,*市在利用教育城域網對全市所有高一任課教師進行了全員培訓的基礎上,根據*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培訓的有關要求,為參加培訓的普通高中學校各級領導布置了培訓作業。要求作業要依據新課改精神,結合學校實際,認真思考,獨立完成,并將作業成績作為市教育局干部年終考評的依據之一。作業題目為:在新課程理念下,關于學校內涵發展的思考(校長完成);在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中的角色和作用(書記完成);校本選修課程的開發與開設構想(教學副校長完成);后勤保障工作在新課程實驗中的重要作用(后勤副校長完成);模塊教學、學分認定的具體操作構想(教務主任完成);高中新課程實驗中有效校本教研實施方案(教研室主任完成);學生成長記錄袋的操作辦法(政教主任完成)。

三、發揮示范高中示范引領,促進高中學校內涵發展

12月22日至26日,*市教育局在*市實驗中學、成成中學、*四十八中舉行了以“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發展”為主題的“*市普通高中示范學校‘示范點’展示周”活動。本次“示范點”展示活動內容分為三個版塊:動態展示、靜態展示和電視展播及集印畫冊展示。其中動態展示和靜態展示分別在三所學校同時進行,共組織了35節必修公開課(高一課程占到90%)、14節校本公開課,并有專家隨堂點評,同時,三所學校還各自展示了本校學科集體教研、研究性學習匯報、教師專業成長檔案、教學技能比賽、學生社團、教師論壇、社會名家講壇等活動。特色版面展示則通過不同的形式,從各個角度較為全面的展示了*市示范高中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績,展現了這些學校的亮點和特色。全市各普通高中學校的2000余名領導、專家和教師進行了觀摩學習。與集中展示活動同步,*教育電視臺開設“素質教育的殿堂,成人成才的搖籃——*市示范高中掠影”專欄,進行專題展播。

查看全文

義務教育評估匯報材料

*二小始建于1963年,迄今已有44年歷史。學校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902平方米?,F有21個教學班,1311名學生,68名教職工,專任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占100%。學校堅持“建*名校,創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在學校發展上,以特色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多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始終居全縣前列。

幾年來,我校教學工作以深化課程改革為核心,大力開展“三段式”校本研訓活動。教學中堅持新課程改革與校本研訓相結合;新課程改革與常規教學相結合;校本研訓與課題研究實際相結合的思想,使學校教學各方面得到長足發展。

*年2月,按照縣教育局《關于建立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評估工作制度的通知》精神,我校著手進行安排“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評估”和“學校教學評估自查”工作。學校領導班子統一思想,高度重視評估工作,決定建立長期評估機制,將教學評估作為促進學??茖W化、規范化、精細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學校成立了由校長、教學管理人員、骨干教師代表組成的“教學評估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認真學習和領會了省、縣有關文件,并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出《*二小教師教學評估工作實施方案》。將教學評估工作與學校教學檢查、教師兩評四考工作結合起來,教師教學評估結果作為教師晉職、評優、評模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評估的監督、促進、評價、改進功能。6月份,我校開始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評估,對學校教學工作進行自評。評估情況如下:

一、教師評估

1.評估程序

教師評估的基本流程:學習標準---自我評價---逐項量化---寫出自評報告---他人評估---廣泛征求意見---校評估組審核---確定評估結果---征求被評估人意見。

查看全文

教育局義務教育發展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直屬單位,省屬以上駐*有關單位:

為大力實施教育興市戰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精神,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堅持義務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平等性原則,認真落實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法定職責,以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為基本政策導向,堅持城鄉一體、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確保質量的原則,扎實推進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全面提高薄弱學校辦學水平,著力解決縣域內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發展差距較大的問題,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目標任務。到2012年底,*山區、新*市、*縣、*市、*區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15年,*縣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力爭有3個縣(市、區)進入全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縣行列??h域中小學校布局基本合理,辦學條件基本均衡,師資配備相對均衡,學校標準化、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基本消除薄弱學校和擇校現象,為2020年實現市域內義務教育更高水平的優質均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查看全文

教育公平與義務教育探究論文

一、理論:教育公平是基礎教育的終極目標

作為公共事業,教育管理通過提供優質足量的教育產品來保證公眾的個性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優質足量涉及效率,保證公眾的個性發展和促進社會公共利益涉及公平。公共事業的發展涉及到效率和公平的問題。

效率是一個完全的經濟概念,強調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公平強調教育管理的效果與教育管理的本質和最終目的的關系。企業基于其生存和追求利潤的目標,效率成了其當然的首要指標。效率作為一種手段,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益,它與私營企業的區別就在于效益在私營企業看來是一種目標,而就公共事業而言,只能是一種手段,是服務于公平的手段,最終必須服務于公平的需要,教育不能本末倒置,這是公共教育事業管理的特性所決定的:

從本質上講,教育事業是關系到社會大眾基本生活質量和公共利益的特定的社會公眾事務。從理論上分析,公共教育事業管理,涉及到兩個理論:一個公共事務理論,一個是公共產品理論。當然由于教育的準公共產品性,也說明教育既有公共性又有私人性,教育的不同部分,其純與私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非義務的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受益,很大程度主要體現在教育者個人,私人產品性也很突出,產品提供的方式以混合提供為主要,實行成本分擔機制。基礎教育階段,實行強制義務教育,以滿足社會的共同需要為主要目標,社會受益面最大,教育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外部性最高,因此決定了這類教育產品公共性程度非常高,已是傾向于純公共產品的準公共產品,甚至某種意義上就是純公共產品。產品的提供方式以政府的公共提供為主要形式,即由政府無償地向消費者提供,實行免費教育,滿足社會的公共消費需要。

二、問題:目前義務教育的非公平問題

目前教育最受詬病的就是教育公平問題。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由于牽涉到社會大眾的共同利益而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社會大眾對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人人公平接受高質量的敦育。但是基礎教育階段存在背離公平原則的傾向,主要體現在校際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教育政策制定上的不合理。1986年國家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對于基礎教育來說,由于政府實行義務教育的政策,基礎教育是公共性很強的準公共產品。既然是公共產品,每個人的享用應當是公平公正的,不應該存在不公平的現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