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舞蹈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18:24: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舞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舞蹈

談談舞蹈藝術

一、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園,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隨著鑼鼓點在扭"秧歌"、有的跟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跳"迪斯科"、還有的人在優美的旋律中跳著自編的"健身舞";晚間,在劇場可以欣賞到舞蹈或舞劇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廳或聯歡會去跳交誼舞;節日期間還可以在一些公園等旅游點舉力的"游園花會"看到各地的民間舞蹈表演;如果有興趣和需要、你還可以到各種舞蹈訓練班學習芭蕾舞、民間舞、國標舞……來提高自己的舞藝。

如果有人問:什么是舞蹈?我們將怎么回答呢?

用簡明的話來說,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但是,這個人體動作,必須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另外,屬于人體動作范疇的藝術也有許多種,如雜技、啞劇、人體雕塑、韻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別的人體動作藝術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觀的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舞蹈作者(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另外,由于人體動作不停頓地流動變化的特點,它必須在一定的空間(舞臺或廣場)和一定的時間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動中,一般都要有音樂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裝、有的舞蹈還要手持各種道具,如果是在舞臺上表演,燈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說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和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藝術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區別?

藝術是人類審美活動的大家族,它的成員有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雜技等。各個門類的藝術都是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人們思想感情的,但是藝術的反映和表現、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現,而是個別的具體的形象和審美的反映和表觀。所謂審美的反映和表現、就是藝術家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對社會生活進行選擇、概括、加工、并根據藝術的特點和規律予以創造性的反映和表觀。

查看全文

舞蹈美藝術特點

舞蹈美是客觀存在的舞蹈作品所具有的舞蹈美的藝術特征直接作用于人們的感官引起的一種愉悅、舒暢、振奮柔情等情感的心理反映。如果從美學的高度來審視舞蹈藝術,就會加深對舞蹈藝術的理解與領悟,從而有助于舞蹈創作與舞蹈表演。為此,筆者對舞蹈之美學特征,發表幾點小淺見,以就教于專家和同行。

一、情感的藝術

一種表情藝術,它的內在本質屬性就是抒情性。素有“藝術之母”之稱,同時,它又是人類表達情感的藝術的最高手段與最后手段,《詩•序》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詠)歌之,永(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見,人的情感表達手段是:語言→歌唱→舞蹈,舞蹈無法表達的情感,也就沒有其他表達手段了。因此,我們可以說,舞蹈的抒情性不是一般的抒情性,而是抒情的極致化。中外的藝術史與舞蹈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最早的舞蹈都與詩歌、音樂密切結合,成為“三合一”的共同體。在藝術發展更趨于分工精細化的進程中,三者才逐漸分離為各自獨立的藝術品種。但舞蹈抒情性之最強、最濃、最大、最烈,則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有人干脆給舞蹈下出這樣的定義“:舞蹈是情感的藝術。”的確,舞蹈以情感為動力,以人體為工具,以藝術化的人體動作為物質材料,在一定的空間內含著一定的時間連續不斷地運動,以外化人的思想感情與表達人的內心情感為主要的美學特征。舞蹈家在客觀生活中受到撞擊,產生自身的感受與情感,然后把這種感受到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作品之中,再通過舞蹈表演把這種情感表達給觀眾,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最終完成舞蹈創作任務。在這一藝術生產的全程中,情感自始至終是一條貫穿線。由此可見,舞蹈的抒情性是它首要的美學特征。

二、動作藝術

舞蹈沒有語言與歌唱,只有動作,是一種“啞劇”式的表演,所以也有人說“:舞蹈是動作的藝術。”動作就是舞蹈的“語言”,我們稱之為“舞蹈語匯”。舞蹈動作有著鮮明的直觀性特點,它把人物的內心情感變為有形的外化動作。從這一意義上說,舞蹈動作超出“啞語”手勢的解釋,而是表達情感的“啞劇”式動作。動作是舞蹈的核心元素,離開了藝術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便失去了物質材料,也就失去了它獨立存在的價值與可能。當然,舞蹈動作不同于雜技、武術的動作,就在于舞蹈動作是由人的內在的“心動”、“情動”去駕馭外部的“形動”的,也就是說,舞蹈的人體,是由心靈駕馭的人體;舞蹈的心靈,是由人體外化的心靈。身心一致,內外一體,這便是舞蹈動作的主旨與靈魂。

三、韻律藝術

查看全文

論舞蹈語言藝術

眾所周知,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集人體動作、音樂、服裝、舞臺美術、色彩、燈光和情節于一體,主要依靠人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舞蹈與其它綜合藝術有許多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如,在歌劇、音樂劇、戲劇、合唱音樂等舞臺表演藝術中,語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而在舞蹈藝術中,語言藝術卻很少參與。

從藝術發展的規律看,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結合是一個自然的趨勢。我們知道,原始歌舞是詩詞、音樂和舞蹈的結合,現代的舞蹈藝術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語言因素參與呢?事實上,有許多理由可以把舞蹈動作與語言藝術結合起來。西方的現代舞蹈家們已經重新認識了語言的功能,他們大膽探索語言在舞蹈作品中的運用。在國內,除了歌舞結合中的歌詞之外,以較單純的語言形式參與舞蹈表現的作品還不多見,這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和開發。

在國內的舞蹈作品中,語言與舞蹈的結合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語言在舞蹈創作中的運用

1、歌編舞

以歌編舞,舞盡曲意。歌編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風格和歌詞的意境為基礎創編的舞蹈。語言在這里是以歌詞的形式出現。歌詞加上音樂的翅膀,使歌聲在所有樂聲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聲作為舞蹈的伴奏最為自然、和諧。所以,用歌曲編舞這種形式極為多見,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當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詞這個語言因素的作用。

查看全文

舞蹈藝術體現與訓練

舞蹈是以人的肢體語言為手段表現語言文學和其它藝術手段難以表達的、人們內在的、深層的精神世界,它包括情感、思想、性格、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的一類實踐。舞蹈是一種綜合藝術形式,是表現和抒發人的情感的藝術,是人的內在情感沖動所引發出的人體動作的外化。任何藝術形式的目的均于以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人們的感情和思想,這是一切藝術的特點和根本規律。舞蹈也不例外,離開了藝術的形象,舞姿就不可能給人以美感。由此看來,舞蹈的目的在于運用肢體動作塑造人體美的形象,這是自身的突出特點。“舞蹈”存在于“藝術”之中,是“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

舞蹈與藝術中國學者哈九增主編的《藝術教程》一書中對“舞蹈”的論述:“舞蹈是通過富有節奏的、經過提煉和組織的各種人體動作和造型來傳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樣式。”中國學者杜紅燕在《試論體育與舞蹈的關系》一文中對“舞蹈”的論述:“舞蹈是人類表達情感,表現自我生命意識和生命價值的一種形式。”國外一些舞蹈家認為:“舞蹈是身體的一種有節奏的運動”、“舞蹈是一種通過藝術形象來揭示人的思想感情的藝術,而舞蹈的藝術形象是由形成一定體系的人體姿態有節奏和有組織的變換構成的。”各國在對“藝術”的論述中普遍認為:“藝術”包括語言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造型藝術(包括繪畫、攝影、書法、雕塑、建筑藝術、工藝美術等)、表演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綜合藝術(包括戲劇、電影、電視劇等)。

當然,分類是相對的是使之更具有條理和科學性,很多學科與藝術相互依存與交叉,為的是使藝術更加豐富。如:表演藝術中的舞蹈藝術往往與造型藝術、舞臺美術、運動學相結合。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技的不斷發展,舞蹈藝術的科學研究和文化藝術研究也慢慢地呈現出向深度、廣度方面擴展的特點。在舞蹈學科領域中對舞蹈與藝術概念理解的內涵無限制擴大,因為舞蹈藝術的傳播與手段的運用越來越豐富,舞蹈形式存在于人們在娛樂享受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中、以及以參與自覺意識支配的身體動作為主要手段,對自己的身心進行改造并臻于完善的實踐之中,且對舞蹈與藝術概念內涵的認識也越加透徹。

提高舞蹈技藝與增強表現舞蹈技藝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舞蹈表演的技巧性,如高跨度的騰空跳躍,急速的多圈旋轉,柔軟的身體和慢動作的控制,以及身體各部分的表現能力等等;二是舞蹈語言的運用和對人物性格、內心情感的細致深入的刻畫等方面所具有的藝術技巧和表現能力。表現是指人內在的情感在外部動作表現的形式,是人們通過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來抒發內在情感的能力。通過肢體的技能訓練,使人體成為具有表現力的藝術肢體,各部肢體的總和工程舞蹈藝術的手段,以此表現人的思想、感情、性格以及人與外界之間矛盾沖突為目的,亦是以情感體驗為主題的傳播形式和接受方式。舞蹈是通過人的身體動作與舞蹈自身的特征,體現人的思想內涵與的情感的抒發。舞蹈不僅是舞者自身的表現與審美,更多的是表現音樂與舞蹈的律動和大眾的審美。

當然,舞者的表現內涵十分的豐富,包括技術的嫻熟、作品的理解、音樂的感覺等等。只有很好的把握這些因素,舞蹈者的肢體與內心情感的才能充分協調,才能夠表達出豐富的內涵,才能讓人們讀懂舞者肢體語言的特性。就是說肢體語言是通過舞姿與音樂和情感的結合來達到內容與形式、內涵與外在的和諧統一。在表演的過程中,外在的力量強化內涵表現力,內在的情感帶動外在肢體表現從而產生藝術魅力和藝術感染力。只有將人的情感和體驗與藝術的表現融合在一起,使舞蹈的動作與表情完全為舞蹈服務,才能產生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概括地說,就是要形神兼備。

查看全文

舞蹈藝術研究論文

摘要:人們進行舞蹈欣賞這種舞蹈的審美活動,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也就是說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識、舞蹈欣賞水平和認識能力,舞蹈欣賞活動才能正常和順利的進行。這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不辯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音樂對它說來不是對象,……"所以,我們了解舞蹈藝術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藝術的關系、舞蹈形象構成的各種因素,及其產生的過程等,就非常必要了。

一、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園,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隨著鑼鼓點在扭"秧歌"、有的跟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跳"迪斯科"、還有的人在優美的旋律中跳著自編的"健身舞";晚間,在劇場可以欣賞到舞蹈或舞劇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廳或聯歡會去跳交誼舞;節日期間還可以在一些公園等旅游點舉力的"游園花會"看到各地的民間舞蹈表演;如果有興趣和需要、你還可以到各種舞蹈訓練班學習芭蕾舞、民間舞、國標舞……來提高自己的舞藝。

如果有人問:什么是舞蹈?我們將怎么回答呢?

用簡明的話來說,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但是,這個人體動作,必須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另外,屬于人體動作范疇的藝術也有許多種,如雜技、啞劇、人體雕塑、韻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別的人體動作藝術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觀的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舞蹈作者(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另外,由于人體動作不停頓地流動變化的特點,它必須在一定的空間(舞臺或廣場)和一定的時間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動中,一般都要有音樂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裝、有的舞蹈還要手持各種道具,如果是在舞臺上表演,燈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說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和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藝術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區別?

查看全文

舞蹈轉的藝術審美探討

【摘要】歌舞藝術一直都是中國藝術傳承的重點之一。在所有的舞蹈技巧中,“轉”的藝術起源以及發展引發了世人的關注。文章通過研究“轉”的起源與發展,以及“轉”的藝術審美。從而得出舞蹈者通過舞蹈動作向世人傳達的情感,而“轉”這一動作雖然簡單但是卻十分有效,通過后人的不斷創新以及加工,一支令人蕩氣回腸的舞蹈通過“轉”向觀眾展現了舞蹈者的靈魂。

【關鍵詞】藝術起源;舞蹈技巧;“轉”;情感表達

《詩經》對“手舞之,足蹈之”的描寫,體現了舞蹈能夠展現審美藝術,從中國詩歌方面去了解舞蹈的表現形式以及傳達的內在情感,尤其舞蹈技巧“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所聯系。除開舞蹈動作,很難再找到第二種語言去表達這種藝術感。《詩經》中寫道:“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句話不但可以生動地說明舞蹈是表現人們情感的產物,也可以表明人類早已通過舞蹈技巧去傳達舞者的思想以及情感。還記得曾皙的“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出神入化的意境,引得多少文人墨客神魂顛倒,愜意的意境無不讓人聯想:隨情不禁揮動雙臂,長袍寬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對人們來說,最早的、也是最簡單的舞蹈啟蒙,是小時候朗朗上口的一首兒歌的歌詞:如果你高興你就拍拍手。這些都是天真,隨意,無章法的舞蹈,沒有壓力地手舞足蹈。現在小朋友表現美好情緒的手舞足蹈,都像一場藝術,那些自得其樂的小人兒,都像舞蹈藝術家。《蘭亭集序》有與舞蹈相通的感覺,書法同樣也能通過線條表達情感,就像舞蹈那樣。

1.“轉”的藝術審美

舞蹈是通過肢體語言、音樂節奏變化以及情感因素的配合而完成的一種藝術形式,具有深刻的藝術內涵和藝術魅力。舞蹈審美是判斷舞蹈藝術作品好壞的標準,而舞蹈藝術在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獨特的審美特征。舞蹈創作者只有抓住了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并在題材和主題選擇上進行創新,才能夠最大化地發揮舞蹈藝術的魅力,增強舞蹈藝術的表現力。其中,胡旋舞是舞蹈的一種類型,它在唐代盛行,差不多就是在唐三藏取經的時候傳入,唐朝盛世的很多娛樂活動都比較前衛,尤其是舞蹈中的旋轉動作更加美輪美奐,甚至超過了文房四寶,轟動一時,是一個國家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文化象征。舞蹈能夠憑借自己的特色在眾多文化中脫穎而出,只因胡旋舞的魅力,因此可以猜想“轉”在舞蹈中的魅力是無法估量的,也是很多官家小姐們紛紛效仿的舞蹈技巧。

1.1“轉”的藝術起源

查看全文

傳統舞蹈藝術對外傳播分析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文化的對外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國外對我國傳統舞蹈藝術有著較大的關注,因而舞蹈也成為我國傳統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我國對外電視頻道的主要工作是傳播信息,進而輸出本國文化,其在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對外輸出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舞蹈可以結合電視媒體高效的傳播手段,配合中國特有的空間、色彩等造型,產生具有明顯中國風格的對比、節奏和韻律。在中國傳統舞蹈藝術輸出的過程中,這些帶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舞蹈造型設計以及文化內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應發揮電視傳媒的獨特優勢,增強國外觀眾對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認知,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輸出提供堅實的傳播平臺。本文主要分析電視媒體在中國傳統舞蹈對外傳播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對電視媒體在我國傳統舞蹈藝術輸出推廣中的主要做法、導向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歸納。

一、中國傳統舞蹈藝術的全球化

當今社會,全球化成為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傳統舞蹈也面臨巨大的挑戰。1.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傳統舞蹈的價值取向。各國的舞蹈藝術都具有獨特的表達方式,不存在優劣之分,以全球化思維改造中國傳統舞蹈的表達方式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當今時代,我們應調整好心態,適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吸收先進國家的文化精華,將中國傳統舞蹈藝術推向世界。部分舞蹈藝術家在進行中國舞蹈的全球化推進時,只把功夫用在舞蹈的外在層面上,即簡單地對西方的舞蹈進行模仿,而真正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的藝術家則是通過親身觀察體驗,經過長期積累,創作出新的舞蹈作品。從傳統舞蹈的角度來看,新體系非但沒有走樣,還對傳統舞蹈的優勢進行了發展和繼承。2.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舞蹈的時代性。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時代性是指:舞蹈能夠客觀地反映某一時期、某地區的民族文化發展與人們審美觀念呈現出的特征,其具有較強的時間性、獨特的民族特征和美感要求。目前,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產業已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的支柱型產業,并且創造了巨大經濟利益。中國舞蹈必須面向市場,貼近生活,貼近大眾,以獲得蓬勃發展的動力。3.中國傳統舞蹈對世界舞蹈藝術發展的影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深受世界各國的矚目和青睞,因而在文化發展上我們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全球化背景下,歐美舞蹈是推動世界舞蹈發展的主力,但在藝術形式上,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一味地追隨西方國家。我國傳統舞蹈藝術是一種以動作為表達語言的獨立存在形式,舞蹈創作的靈感來自于生活,也正是這些來源于生活的舞蹈才能使人們為之贊嘆。這些令人振奮、鼓舞人心、具有一定社會內涵的藝術表現形式,代表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新高度。例如,我國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演繹的舞蹈《雀之靈》及《孔雀》等作品,就是我國傳統舞蹈的經典之作。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人民對文化的渴求越來越強烈。諸多富有傳統文化韻味的舞蹈作品,不但極大豐富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輸出類型,對其他國家舞蹈藝術的創作也具有一定的啟示。

二、電視媒體在中國舞蹈藝術對外傳播過程中的作用

1.電視傳媒引導舞蹈藝術走出國門。我國對外頻道曾播出過一檔電視舞蹈節目—《舞動中國》,該節目集舞蹈創作、表演、舞臺設計于一體,在黃金時段播放,相關議題迅速成為社會輿論的核心話題。可見,電視不僅為廣大舞蹈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也為中國傳統舞蹈走出國門、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提供了平臺。通過電視傳媒的報道和推廣,能夠促使國外觀眾關注我國的傳統舞蹈藝術,使之產生一定的影響力。2.通過電視舞蹈節目引導國外輿論。公眾輿論是公眾社會意識的折射與縮影,電視節目可以從公眾的審美角度與興趣角度出發,通過輿論引導和影響國外公眾的態度與喜好。對中國傳統舞蹈進行客觀、合理的報道,可使國外受眾對中國舞蹈形成正確的認知,最終促使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興趣。電視節目可采用這種特殊形式的“輿論引導”,將觀眾的興趣點轉移到電視媒體推廣設定的相關話題上。

三、借助電視媒體和傳統舞蹈推動傳統文化傳播

查看全文

舞蹈藝術的認識

舞蹈藝術是一種形體藝術。它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作為一名舞蹈演員,我在28年的舞臺實踐中有一個深刻體會:二度創作是舞蹈藝術的生命,如果沒有二度創作,舞蹈藝術就會成為僵化、陳舊、令人生厭的藝術。這個體會和感受,是我經過舞蹈表演實踐的不同階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得出的。我開始接觸舞蹈是在大慶油田。那時我才巧歲,對舞蹈藝術的認識是極為膚淺的。后來,我又參演了大量風格迥異的集體舞蹈、雙人舞蹈。在此期間,我閱讀了丹納的《藝術哲學》、赫伯特·里德的《藝術的真諦》以及《新舞蹈藝術概論》等書籍。

從理論的角度,我開始了對舞蹈藝術更深的理解與感悟。著名舞蹈家昊曉邦在《新舞蹈藝術概論》中指出:“有的人認為,只要把幾千年來各地區的民間舞蹈挖掘起來,在原來舞蹈形式的基礎上,經過加工,再生產新的形式,這就是新的民間舞蹈了。實際上,這只是從形式到內容的改編。這種思維方式是從形式出發的,而不是從生活內容出發的,即使一些有內容的作品,也是從思想路線和概念出發,把內容硬塞到固定的形式中去,或者貼上政治標簽。”這段話使我茅塞頓開:只有深人生活,才能“從生活內容出發”,創造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作為舞蹈演員,就應該在“高”字上狠下功夫。高于生活,是藝術的靈魂;高于生活,就是有新意的藝術。舞蹈《鉆井哥哥過家門》是中原歌舞團著名編導陶益民和鹿麗紅老師創作的集體舞。它取材于生活,幾乎是每個鉆工都曾有過的經歷,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劇情大意是,井隊搬遷經過家門口,鉆井工人與妻子匆匆相會后又要分離。妻子望著就要離去的丈夫,猛然抱住他,告訴他自己已懷有身孕……在這段舞蹈中,我扮演鉆井工人的妻子。

如何用舞蹈語匯來表現夫妻間那種不忍分離的復雜心情,這個問題曾一度困擾我。后來,我根據從生活出發,創造出高于生活的藝術作品的指導思想,認真觀察鉆井工人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確定了自己的藝術構思:要準確、完整、真實地表現這種離別的情態,必須進行二度創作,必須在編導精心構思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妻子用雙手抱住了丈夫的大腿,含情脈脈地凝視著丈夫滿含淚花的雙眼,心事無從說起,只能化作眼神的交流,似撒嬌,似安慰,又似鼓勵。這時,低沉的音樂緩緩響起,似山泉嗚咽,又似細流低語。鉆井工人慢慢把我扶起,忍著就要流出的淚水,毅然要走。在這個時候,我才告訴他我懷孕了,他激動地把我抱起。這一連串的動作,細膩、流暢,緊緊吸引著觀眾的視線,劇場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鉆井哥哥過家門》多次榮獲省部級以上的藝術嘉獎。它的成功,就是因為我們的編導和演員在“高”字上下了大氣力,使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事實證明:舞蹈藝術不是單純的表演,形似不如神似,缺乏神韻的舞蹈,永遠不可能使觀眾產生共鳴,只有把深刻的內涵表達出來,才能使舞蹈表演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理應有時代的氣息,也就是現代意識。赫伯特·里德說,要找到某種能夠打動我們的形式。這種形式,據我的理解,是經過藝術想象力加工的高度濃縮的典型化肢體語言,即具有現代意識的舞蹈語匯。因此,我在注意考察藝術與生活之間關系的同時,也投人了更多的精力去尋找能夠“打動”觀眾的充滿時代精神的舞蹈語匯。在藝術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我希望自己著眼未來,擺脫傳統陳舊程式和框框的羈絆,追求傳統優秀藝術與現代意識風范的結合,尋覓傳統與時代、生活與藝術的契合點,努力在繼承傳統與時代創新之間架構一座橋梁,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

查看全文

舞蹈藝術創作論文

1舞蹈藝術創作與音樂的統一互補關系

(1)舞蹈藝術創作與音樂在節奏互動上的訴求關系。舞蹈動作的安排必須是在一定的節奏行進中進行,同時為觀眾提供速度、節拍、風格等信息,最能直接感染觀眾的情緒,啟迪觀眾的思想。不同的節奏,體現舞蹈作品不同的精神氣韻,舞者對于節奏把控力的好壞直接決定舞蹈的表現效果,決定舞蹈形象的準確表達。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節奏發展特點,舞者在揣摩作品的節奏性格時,要充分了解音樂的結構、發展方向及內心的節奏韻律。這種韻律是由若干的點貫穿起來的,是一種位于不同旋律位置的內心動力。不同結構層次的音樂將這種內心動力集中發射到舞蹈演繹的動作中,使動作嫻熟連貫,充滿張力。同時,也能更好地幫助舞者正確去理解和記憶舞蹈動作的基本連線。因此,音樂與舞蹈必須相互依托,只有發生并具備了相互依存的訴求關系,才能共同挖掘舞蹈自身所要傳遞的內心情感,才能很好地抓住心靈感受、極力渲染掀起絢麗多彩的情感波瀾。

(2)舞蹈藝術創作與音樂在視覺和聽覺上的訴求關系。好的樂感能幫助舞者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在思想,提高自身的表現能力,通過舞感增加舞蹈的韻律美。樂感不好的人抓不住音樂上本質的東西,當然舞也肯定跳不好,往往表現為理解只停留在表面,進不到更深層次,以至于扣不準節奏,形似而非神似,或者動作上不夠靈巧。這就要求舞者必須熱愛音樂,學習音樂,懂得音樂語言的表現方式和基本規律,并學會從內心去理解、感受音樂。這樣,音樂與舞蹈的通感就一定奏效,也可以感受到其情感發展脈絡。在音樂進行的每個細節下想象與之對應的舞蹈形象,進而展開想象,運用肢體語言準確地把握作品的精髓。

2音樂作用于舞蹈藝術創作

舞蹈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音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舞蹈表演藝術中,優美的音樂配合,可以幫助舞蹈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個性,烘托氣氛,從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另一方面,音樂有助于舞蹈元素、舞蹈短句、舞蹈組合以及各種舞蹈語匯之間的連貫和流暢,增強舞蹈藝術的表現力,這是音樂對舞蹈所產生的主體作用。從這個意義來講,決定了舞蹈創作本身是離不開音樂的,這就是舞蹈藝術中舞蹈對聲音本能的需要。就表現形式而言,在舞蹈的創作表演過程中,舞蹈所表現的肢體動作絕對從屬于舞蹈音樂。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加強舞蹈音樂的作用只可能對舞蹈藝術產生積極后果。一部優秀的舞蹈或舞劇作品,必須要有好的音樂來與之配型,只有真正把握好這個前提,才能引起觀賞者的共鳴,才能被觀眾所認可。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從事舞蹈藝術創作、表演時,或者是站在鑒賞者的角度,都必須去更深入地學習和認識音樂,因為在舞蹈藝術中音樂永遠是舞蹈的最佳搭檔。

3在舞蹈藝術創作中音樂與舞蹈的契合關系

查看全文

舞蹈藝術教育研究

一、藝術教育視角的作用與認識

在教育中。所有的藝術都是重要并多元化的,需要認真對待,舞蹈應放在藝術教育的范圍內,從藝術的教育角度教授的舞蹈,與其它形式的舞蹈教育截然不同,藝術教育是教與學的過程,藝術教育的視角旨在深化審美教育,它用富有表現力的藝術語言來交流涵義。舞蹈中的藝術教育的視角以學生為中心,它通過研究學前孩子如何從學前至高中階段學習,來提高藝術、認知、社交和動覺方面的成長。當學生學會在舞蹈中對自己和他人做出客觀的藝術判斷,審美感知力就得到了提升,美育滲透在舞蹈的全程的教與學中。學生的需要是舞蹈課程發展的助力,教師作為引導者,用標準的課程內容和經驗去造就每一個人。在教授舞蹈時,要從身體、心理、審美、認知等各個方面為學生的成長負責,要找在舞蹈教育中學生的廣泛使用內容,必須將動覺與認知、社交、審美方面的知識結合起來,需要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是思維和動作的發展。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藝術教育教學內容全面,各方面均有涉及,在此過程中,他們會找到自己與舞蹈的連接點,從而理解舞蹈,欣賞舞蹈,并能通過舞蹈來表達自己。舞蹈藝術教育課程注重內容,教學策略和評估,其中融合了舞蹈動作教學和舞蹈文化,大多數舞蹈教學方法是專門應用于舞蹈教育的,例如:有些具體的舞蹈教育中的教學技能,像為舞蹈編排和即興表演做出的動作探索,用身心合一的視角來探尋學習方法是一種獨特的教學手段,舞蹈教育幫助學生從藝術教育的視角來整合學習,并獲得課程預期的標準觀點,舞蹈教育致力于教學設施的構建和結構,關注如何將舞蹈的不同側面整合成一個單元,來拓展美育。舞蹈作為藝術教育如何來的基本教學方法,以及在動作探索、舞蹈編排、舞蹈教育的平臺中可以將不同風格的舞蹈視角教學法,學會分析舞蹈內容以及更好地傳達舞蹈藝術教育精神與技巧。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藝術教育方法與益處

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舞蹈教育,首先要知道舞蹈對當代每個學生都是有益的,確如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說,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舞蹈教育自身的豐富內容,而且有利于全體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能夠開發感知力、理解力與辨別力等各種潛能,從具體“益處”上,我們也可以借鑒這一標準加以闡解。舞蹈教育有益于學生理解人類舞蹈活動中所積累的古今經驗,特別是創造性經驗,如人類祖先在最早的動作組合中,就知道將各種不同元素動作組合起來,形成不同的結構,當代學生在重復這種創造時,實際上就是在學習如何將各種事物中的不同元素進行組合與排列,它將是導致創造與發明最簡單的思維基礎與思維方式。舞蹈教育提供的思維方式,是意象性的,是從具象到抽象最終形成動作符號的動作思維,這種動作思維從低級階段走向高級階段,既走向實踐,也走向邏輯,它是人的思維從低到高的演習過程,它有助于人運用這種思維方式認識自己,也認識各種事物。舞蹈思維所產生的肢體動作,是從內在意向進行的過程,也是形成形象的過程,這種外化即舞蹈藝術中講的即興舞蹈過程,即自然地通過即興進行表現的過程,舞蹈的這種肢體表現,即人的情感、思維的一種表達方式,用舞蹈學習來提高人的表現欲望,學會一種表達與溝通方式,如果采取的方式適于學生,調動人潛在的游戲沖動,那么教育目的將會是潛移默化的而非灌輸的,這也是藝術教育舞蹈所追求的根本教學方法。舞蹈作為一種非語言的藝術,它最便于非詞語性交流,這使舞蹈在人類早期語言文字還沒有發明時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語言文字發明后,舞蹈這種社會功能雖然已經大大降低,但要知道,直到今天人類的交流仍有大半是通過意會而非語言文字所能溝通的,人體表情仍擔負著大量的交流任務,動作與表情可以理解許多沒有標準的答案,這證明,雖然人類語言已成為主要交流工具,但有大量事物仍不是用語言文字可以說清,倒是人體動作與表情可以意會,舞蹈學習的這一益處仍不可能的。

三、提升價值觀教育

20世紀90年代期間、教育采取放任自由的方法來普及價值觀,價值觀教育從社會文化多元性角度來看,似乎頗有爭議,他屬于“家教”的范圍。同時,幫派樹立,武器進入了校園,暴力蔓延,而就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中,我們倡導成功,提高效率,鼓勵積極的互動,很明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沒有在家里接受價值觀教育,相反,他們的價值觀都來自電視、商業廣告或電子游戲(充滿暴力),很多學生的角色不是效仿價值觀教育,也沒有遵從社會準則,價值觀學習的渠道無法讓他們成為更好的公民,他們在學校的行為令人無法容忍,其實就是中立價值觀教育體系的崩潰。中立價值觀教育時代損害了高等教育K12教育教師準備計劃,它更加重視技術,不會教學生建立健康的關系來尋求積極的互動,今天,教育者必須分擔其責任,及早灌輸行為標準,幫助學生掌握自己所需的人際互動技巧,今天的課程中必須函告針對所有年級的價值觀教育,如守時的重要性,履行承諾的重要性,誠信的重要性,經過學校和家庭的長期熏陶,它們都會融入學生的性格特征,也是雇主們看重的特征。孩子們必須知道他們的行為有哪些后果,理解積極和消極行為的差別,什么是持久的價值,什么是短期的利益,什么是自私,什么是慷慨,作為表達藝術的舞蹈,它的人際互動特征與普通同伴和學生的人際互動特征并無二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