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師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15:15: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教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教師

教師勸說藝術思索

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轉化工作常常是通過勸說來完成的。

勸說就是以語言方式和適當方法,綜合運用多種信息,通過理性的闡述,以非強制手段達到影響別人觀念或原有態度的活動。勸說需要掌握一定的藝術與技巧。

一、勸說前的準備

1.教師要了解勸說對象。雖然教師整天要與學生打交道,但平時教師看到的往往只是學生的表面現象,學生內在的東西常常需要長期深入細致的觀察與分析才能了解。進一步說,即使教師對勸說對象非常了解和熟悉(包括內心世界的掌握),由于每次勸說都有特定的目的,都是針對特定的問題而展開的,并且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意識在不同環境、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表現,教師必須針對學生各方面的變化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析判斷才能成功地實施勸說,所以,勸說前對學生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了解的途徑可以有:

(1)通過勸說者(教師)自己的親自觀察來了解;

(2)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來了解;

查看全文

藝術教師定位思索

21世紀藝術教師應該是什么角色?21世紀社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對我們的藝術教育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傳統的學習方式正在向創新性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從傳統的局限于課堂45分鐘傳授角色向教育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轉變,教師要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他們的工作。社會發展到今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革,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學生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取知識,有時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的還多,教師的權威地位受到了威脅,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那么單一了,教師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一專多能的能力和優良的人格,是教師作為指導者的先決條件。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多種能力,不光能讓學生敬佩,對學生有感染力,而且,這也是學生生動活潑、充滿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必要條件。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而有可能同時作為學生的同伴、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和幫助者等等,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向多重化方向發展。

藝術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學校藝術教育的成敗。對于究竟什么樣的人才算是稱職的藝術教師,則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里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既有專業工作者的技能,也要具備教育工作者的素質

藝術教師畢竟是在與藝術打交道,專業藝術工作者與藝術教師無論在自身素質還是所從事的職業上,都存在著許多相通之處。比如,都需要具有較強的創造性,都必須鐘愛藝術,都必須懂得甚至應該精通藝術等。但即使是在這些最具相通之處,二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像創造性素質的問題,專業藝術工作者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對藝術本身的創造與再創造上;而藝術教師的創造性,則不僅體現在對教學內容,藝術作品的再創造上,而且更體現在創造性的教學方法上。衡量藝術老師是否稱職,首先不是看他的藝術專業水平如何(當然,如果一個教師不具備一定的藝術專業水平,他也不可能成為一名藝術教師),而是要看他是否具備作為一個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看看他的教育教學水平怎么樣,看他是否能夠有效地將所掌握和理解的藝術通過教學手段讓學生掌握和理解,尤其對于普通學校藝術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然而,人們習慣上并不這么理解,而是認為,藝術教師不可能高攀成為專業藝術工作者,而專業藝術工作者低就為藝術教師則是順理成章的,如果他不怕留下大材小用之遺憾的話。正是在這種不正常心理的支配下,人們在評價或培訓在職藝術教師,培養未來藝術教師時,往往過分強調藝術水平而忽視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忽視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教育基本原理的學習,忽視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其后果是藝術教師沒有突出教師的特點,藝術師范沒有突出師范的特點;藝術教師的工作考評、職稱評聘、在崗或脫產進修,均以藝術技能技巧嫻熟程度為標準和目標,藝術師范學生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論修養,難以充分地進入教師角色。

作為一個稱職的藝術教師,他必須熱愛藝術(不是因為要靠藝術賺錢,而為他懂得自己不熱愛的東西是不可能讓學生去熱愛的),更熱愛藝術教育事業(因為他深知學生的身心發展不能沒有藝術,人類的藝術文化必須得到傳承),他達到了一定的藝術專業水平,更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他具有一定的藝術理論修養,更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修養。總之,藝術教師素質的高低與否,首先取決于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其次才取決于其藝術水平的高低。

查看全文

探微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

1課堂語言藝術分類和作用

課堂語言藝術的分類根據教學課程、教學對象以及教學目的進行劃分。教學課程不同,所使用的教學語言也會有所不同,應該注意的表達方式也不同;教學對象由于年齡、學歷、知識掌握不同,也應該使用不同的語言藝術表達方式;教學目的不同,教師使用的專業詞匯和講授方式也不同。

2課程語言藝術課程

語言藝術是教師在不同的課程教學中使用特定的語言表達模式。課程特點彰顯課程的內涵,講授的語言藝術體現教師的水平修養。比如幾何學中的馬鞍圖、超立方體,學生很難通過想象畫出圖形,研究圖中內在的性質,而且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時候,數學老師可以將圖形學、美術學、計算機等技術融入到數學概念的解釋中,通過計算機構建動態圖像或繪制仿真模擬圖形,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這不僅有利于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

3教學目的差別

語言藝術教學目的差別也要求教師使用符合目的教育的課堂語言藝術。比如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就是教育目的差別非常明顯的兩種教育。成人教育基本上跟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和人們認識能力發展的趨勢,因此教學形式靈活多樣,面授、函授、電視、廣播、多媒體、實踐、自學考試等既廣泛又靈活,而且越來越成熟,適應了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知識需求的人的需要。而職業教育基本上沿用傳統的課堂講授,同時注意到了實踐的重要作用,強調在實踐中驗證知識,在驗證中發展能力,要求學生不但動腦,而且動手。教學結果有一定的成果或標準做參考,因此,其教學形式比較簡單。因此,課堂教學的特點與要求就使得兩者在相同的教學形式上交叉。

查看全文

鄉村教師藝術素養提升策略

作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在鄉村基層教育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發展鄉村基層教育,根本在教師,而鄉村學校美育發展關鍵在鄉村教師。有研究認為鄉村美育應該加強美育教師隊伍的建設[1],以解決鄉村美育師資力量薄弱、專業素質不強等問題。也有教師通過藝術教育探索以美育人的實踐路徑,推進農村地區學校美育實踐[2],其中也不乏包括鄉村美術教師通過“兒童畫”激活鄉村美育的典型案例[3]。當下,大多數研究聚焦于鄉村美育教師的建設,局限在鄉村美育的發展主要靠藝術(美術、音樂)教育和藝術教師的思想范圍內。蔡元培認為任何學科都蘊含豐富的美育元素,蘇霍姆林斯基也強調美育應該在各個學科中體現,鄉村學校應樹立大美育觀,正確處理藝術美育與學科美育的關系。在國家大力倡導發展美育的背景下,大多數學校只關注怎樣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卻忽略了學生“審美素養”發展的基礎是教師審美素養的發展[4],也就是說,鄉村學校能否實現“以美育人”的價值追求,重點在于如何提升教師的美育素養。

一、鄉村教師美育素養提升的時代訴求

在中國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鄉村教育能否抓住機遇成功轉型升級成為其中的焦點。長期以來,農村教育灌輸著“讀書是唯一出路”的應試教育思維且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學校沒有美育教師也幾乎不存在美育課(音樂、美術等)。教師只重視成績而忽略學生對于“美”的渴望,學生在學校里整天埋頭苦學幾乎感受不到“美”的存在。但是鄉村學生真的只需要學習不需要美嗎?事實上,他們需要,甚至比那些城市學生更需要“美”。鄉村教師美育素養的提升,不僅僅是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也是以美“育己”的有效手段,更是實現鄉村教育振興的必要條件。(一)現實需要:鄉村學校五育并舉融合發展的育人目標。早在民國時期,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五育并舉”思想,然而受到中國傳統考試制度和選拔制度的影響,“五育”之間并沒有得到相對均衡的發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的當前學校教育德智體美勞面臨著“長于智、疏于德、弱于體、少于美、缺于勞”的不平衡問題。事實上,這種不平衡問題在鄉村學校教育中更加明顯,特別是美育更加不受重視。鄉村教育的質量體現在重視培養農村學生的綜合素養[5],綜合素養不僅僅是指成績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個人品格、道德水平、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的發展,這些素養的提升不能缺少美育在人的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獨特的育人價值。在五育并舉融合發展的育人體系中,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都有著緊密的聯系,美可以輔德、益智、健體、促勞。美育也是一種無形的感化、浸潤式的教育,它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和多么復雜的手段,有時只需要一個來自心靈的感應就可以體會到美的存在。美育也不局限于藝術門類,可以融合在各個學科之中,蔡元培認為“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6],例如語文的詩詞之美、數學的幾何之美、英語的語言之美等等。因此,鄉村學校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育人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美育的貫穿與融合,更離不開鄉村教師“以美施教”“以美育人”能力的提升。(二)內在需要:實現鄉村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育己目標。鄉村教師是新時代鄉村教育轉型升級的關鍵,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鄉村教育發展的質量。當前,鄉村教育除了要建設一批穩定扎根鄉土的師資隊伍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鄉村教師的能力與素養。教師的能力與素養涵蓋面很廣,除了老生常談的思想政治素養、職業道德素養、教育教學素養之外,還應該具備審美素養和審美教育的能力。因為“以美育人”的前提條件首先在于教師自身是否對于美有足夠的掌握和判斷美的能力,其次才能評判其是否具有“以美育美”的審美教育能力,如果教師自身對于美沒有精準的把控能力,也就很難實現以美育人的育人目標。好的教師是鄉村教育的根本所在,甚至可以說,好的鄉村教師就等同于好的鄉村教育[7],鄉村教師的整體質量代表著鄉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也代表著鄉村教育的發展質量。鄉村教師美育素養的提升也正是教師自身全面發展的重要表現,要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其前提條件在于教師是否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標準。提升鄉村教師的美育素養,先達到鄉村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育己目標,再實現以美育人的鄉村教育培養目標,其宗旨是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服務。(三)戰略需要:助推鄉村振興達到全方位發展的戰略目標。鄉村振興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內容,其中教育振興占有核心地位,教育可以制約或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鄉村教育的振興需要優秀教師作為人才支撐,并且需要教師來培養更多鄉村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使更多人才匯聚鄉村,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力量源泉。正如陶行知先生認為,“地方教育及鄉村改造的成敗,是靠著人才為轉移。所以培養鄉村師資是地方教育之先決問題,也就是改造鄉村的先決問題”[8]。鄉村教師是鄉村社會中公認的知識分子,其美育素養不僅是教師個人基本素養的外在體現,也代表著整個鄉村教育面貌甚至整個鄉村社會面貌,影響著鄉村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高低,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實現程度密切相關。鄉村社會的靈魂是鄉村教師。鄉村教師之于鄉村的意義,不止于鄉村教育,而是關乎鄉村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全面進步[9]。因此,關注鄉村教師以美育素養為代表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對于助推鄉村振興實現全方位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加快構建以美育美、美美與共的美麗鄉村新篇章,進而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貢獻鄉村的一份力量。

二、鄉村教師美育素養提升的推進策略

鄉村教師在以美育人的實踐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阻礙了鄉村學校美育工作的有效實施和價值實現,映射出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美育素養培育對于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緊迫性。鄉村教師美育素養的提升也不能單憑鄉村教師一己之力就能得到改善,需要通過多方面的支持和長期的探索緩解當前的困境。鑒于此,將“以美施教,以美育人”的價值遵循貫穿于鄉村教師培養和職業發展的全過程,形成以高師院校培育美、鄉村學校貫穿美、鄉土資源開發美為導向的推進策略,力爭實現鄉村教師以美育人目標的達成。(一)從源頭入手培育美,加強師范生美學理論學習和美育素養培育。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中小學教師的搖籃,關系到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質量的高低。鄉村教師以美育人能力與美育素養的形成和提升,必須抓住高師院校培育美的源頭作用,煥發高校“以美育人”活力,才能“以美育美”培育出內外兼修的鄉村美麗教師。師范生美育素養的培育需要抓住理論與實踐兩個渠道,美學理論加強師范生對“美”的內涵掌握,美育實踐培養師范生如何形成自身對于美的評價標準以及如何將美傳遞給他人的能力。第一,美學理論主要以課程為載體,那么就要開設相關美學與美育課程,除了公共藝術美育課程之外,更重要的是開發本學科美育課程。目前,應教育部要求大部分高校都會開設1-2門公共藝術課程,表面上確實是能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但本質上限制了美的范圍。如前所述,美育不單單局限于藝術領域,任何學科都有本領域的美學元素,對于不同學科的師范生需要有基于學科的美育內容,應該讓師范生從美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學科,挖掘學科中美的要素和形式。[10]師范生學科美育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師范生探索和發現本學科蘊含的美學價值。第二,美育實踐主要是讓師范生參與教育實踐。可以通過暑期“三下鄉”等其他教育實習方式讓師范生提前感受鄉村文化、接觸鄉村學生,并且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將自身對于美的理解和把握得到運用,并逐漸熟練掌握“以美育人”的育人方式。(二)從學校入手貫穿美,重視鄉村教師美育素養的不斷輸入與輸出。教師的成長與發展需要有新的知識不斷輸入,來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鄉村教師更是如此。現實中,鄉村教師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職后再學習的機會非常有限,再加上個別老師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會主動去尋求進修和培訓的機會,這種情況對于教師自身發展和學生的學習都產生不利的影響。在當今互聯網科技飛速發展和教育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鄉村教師更需要不斷學習新的育人理念和方法,并且能夠運用新的方法將新的知識在課堂中傳授給學生。鄉村教師職后美育素養的提升主要通過培訓和集中學習的方式,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慕課形式進行系統學習。線下的培訓需要將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學名師相組合,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正好符合“以美育人”的基本特征。高校教師通過美育講座形式對鄉村教師進行培訓,整個過程偏向于理性的思辨;而中小學教學名師通過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案例示范與現場指導,更加貼近鄉村教師的教學實際,能夠直接汲取一些優秀經驗和方法應用在自身教學實踐。另外,可以借助強大的互聯網系統,鄉村教師自主學習相關美學與美育課程資源,更有助于教師開闊視野,了解更前沿的美學知識。不斷輸入美育知識是實現鄉村教師“以美育人”的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將學過來的知識得到有效的輸出,關鍵就是教師怎樣輸出的問題。根據前文論述,“美”可以是外在美,亦或是內在美,其判斷標準來自于人的主觀感受。鄉村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美的方法、傳播美的思想和感悟,也可以通過打造美麗校園、舉辦相關美育活動等實現“無聲浸潤”的以美育人方式,形成課內課外相互融通的以美育人路徑。眾所周知,鄉村學校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例如經濟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鄉村教師缺乏等,導致鄉村學校的美育工作面臨眾多問題。盡管條件落后,也不能剝削鄉村學生享受美的權利,城市有城市的美育,鄉村也有鄉村的美育,如果說城市里更多的是人類加工出來的藝術美、科技美等,鄉村則是大自然雕琢的自然美。雖然鄉村蘊含豐富的美育資源,但是鄉村教師如何開發、如何利用好這些美育資源以及如何讓學生從中受益才是最主要的問題。第一,讓鄉村美育資源走進校園,成為校園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將一些民間舞蹈、民歌、民俗風情引入校園,讓學生了解當地的民間藝術,實現其美育價值。

作者:杜鑫茹 張鑫

查看全文

教師的語言藝術研究3篇

第一篇

一、語言形象化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而一些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多半是由于教師的語言枯燥乏味、黯然失色。要讓學生樂于接受你所講授的知識,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而教學風格、課堂氣氛與教師的語言藝術密不可分。從課堂教學氛圍而言,他們更期望灌入耳際的是老師形象生動、娓娓動聽、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叩啟他們的心扉,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因此,語文教師要具備較高的語言素養,把教學內容講解得生動些,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個印象清晰的概念。從生理角度來看,小學生腦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成熟,要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離不開形象思維的支撐。在他們的整個認知發展過程中,事物的形象是他們進行抽象概括的感性支柱,形象性能促使其抽象思維的深入與展開,使其順利地登上抽象概括思維的另一新臺階。對于他們而言,一些具體的東西更具吸引力,更能喚起其大腦皮質的興奮度。因此,教學中使用形象化的語言,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鳥的天堂》時,有這樣一句話:“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生命在顫動。”我把學生帶入真實的情景,以其他樹代替榕樹,讓學生觀察教室外樹葉在微風中顫動的各種姿態。然后引導學生說:“綠葉有的輕輕搖擺,有的左右旋轉,有的互相簇擁,有的發出沙沙的響聲。”教師的語言要力求形象生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多姿多彩、百花爭艷的景象,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在百花園中的暢心漫游。

二、語言靈活化

教學是雙邊活動,教學形勢常常由于意外情況而出現新的變化。如何應付千變萬化的教學形勢,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地調整教學語言、駕馭課堂教學呢?這需要教師具有應變能力、教學機智和語言藝術。靈活而恰當地運用教學語言,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發現問題的能力與敏捷的思路,善于順著學生考慮問題的軌道,找出癥結所在,因勢利導,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點醒“夢中人”,三言兩語地使學生恍然大悟,從而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這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癥下藥,冷靜機智,耐心和藹,善于點撥調控,妙語引入。如我在教學《月光曲》一課時說了這樣一句話:“盲姑娘聽貝多芬彈了一首曲子后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對于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來說,怎么從彈琴的聲音中聽出演奏的人來呢?”學生積極思考,但一時回答不上來。于是我就講給大家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還沒講完,有的學生已經舉起手:“盲姑娘就像鐘子期一樣,是貝多芬的知音。”課堂氣氛活躍了,問題也解決了。

三、語言幽默化

查看全文

藝術科教師工作打算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標,新理念》,根據我校三年發展規劃的要求,完善學校藝術學科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提高我校在藝術方面的教育水平,教學質量與活動成效,扎實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以學生為本堅持教研教改;以教育創新為突破口,加強普及力度,提高普及質量。根據學校的特點,開展一系列符合實際的,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活動會,使每一位學生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有所得,有所獲,推動學校藝術工作的整體發展,開創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認真學習和貫徹《新課標,新理念》以及學校三年發展的總體目標,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藝術修養的全面發展。

2;積極配合學校研究工作,完成電子教案等教育任務,認真履行學校教務工作,完成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及提前備課。

3;落實好學校藝術類的各項活動,加強對音樂指導,使教師在每一次訓練中有所得,學生在每一次學習中有所獲。

查看全文

教師必看的批評藝術

表揚與批評是對立統一的,有表揚就有批評。

批評是每一位老師作為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與"人不怕表揚"正相反,"批評不討人喜歡"。因為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被人批評是一件讓自己面對別人的時候難堪的事。班主任對學生的批評主觀上希望通過批評促使學生能克服避免犯錯及改正錯誤的思想行。的確,批評包含有品評、判斷、指出好壞的意思,它的積極作用可以激勵人、鞭策人、教導人。然而我們說話的方式往往與我們預期達到的目標。因此,我們在批評學生時必須講究方式方法,領悟批評是一門藝術。

一、批語要客觀公正,有所針對。

批評通常是在事情發生后出現的,教師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實,調查情況,通過研究分析后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給予公正合理的批評。客觀公正是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的最基本要求。

有時,教師會用"你總是怎么樣怎么樣","你從來"、"根本"等這類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學生心理覺得受冤枉。所以在選定評語之前,教師要明確你要批評的是針對學生的哪一件事,哪一個行為。點明了某一值得批評的行為,教師不致于"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將犯錯誤學生的所有行為籠統地納入批評的目標,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學有違紀行為而在班會上批評全班同學。對學生而言,針對某一件確實有的行為的批評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二、批評要平等和氣,委婉含蓄。

查看全文

教師教學藝術教學效果探索

摘要: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將課堂還給學生,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本文是作者在新課程背景下,就如何通過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藝術來催化課堂教學效果,所提出的一些淺顯看法。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藝術;教學效果

《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指出:“課程改革的關鍵在與實施,如何將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轉化成為實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動哲學,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課程改革實施中,教學又是十分關鍵的環節。隨著新一輪課程標準的改革和實施,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教師需要確立起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新課程更注重知識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提倡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合作者與促進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發揮指導作用,特別是當課堂的主體由教師向學生轉化之后,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堂話語權中,充分提高教學效果,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如何通過提高教師教學組織藝術來催化課堂教學效果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課堂教學的組織藝術作為整個教學藝術的一部分,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性,原因是一堂課能否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能否取得成功,固然要看教學內容,看教學語言和手段,而除此以外,在新課程背景下,還必須看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受一定的時間限制,特別是在教室的話語權減少的情況下,教師倘若沒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藝術,那他就難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難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學生的密切配合;也難于掌握教學的節奏,難于應變與控場。這樣,哪怕是再好的教學內容,也不易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更談不上取得教學的成功。如何提高教學的組織藝術,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一、掌握適當的教學節奏

教學作為一門藝術,要提高效率,增強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學的節奏。一堂成功的課猶如一首歡快的樂曲,按照旋律,曲調抑揚頓挫,音節疏密相間,節奏明快和諧,各個環節有機相聯。整個課的節奏體現出跌宕起伏,就會給人以藝術享受。所謂教學藝術節奏,是指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富有美感的規律性變化。節奏一方面涉及教學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學內容的難易,即適當的“緊張度”和“難度”以及它們在課堂教學中規律性的變化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節奏。優秀教師們都很重視教學藝術節奏的作用。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如果四十五分鐘都是一個調子,平鋪直敘,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學生也會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強調了課堂教學節奏變化的重要性。已故語文特級教師斯霞的教學,也是非常講究教學藝術節奏的,她認為:“講到主要的地方重復一遍;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很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就變得很低沉。”甚至認為:“教師講話的聲調高低、速度都要適宜。聲調太高了,太尖一了,會刺耳;太低了,又聽不清;語言太快了,像放連珠炮一樣,容易使學生疲倦打磕睡。”這都表現了優秀教師對教學藝術節奏的自覺追求。

查看全文

高校教師藝術教育論文

一、高校教師藝術教育現狀如何

目前,我國高校教師文化藝術活動,總體上看處于一種自發的狀態,缺乏正規的組織引導和提升,無論是開展藝術活動的規模和水平都不能滿足教師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從教師藝術活動本身來看,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人員十分有限,大多是一些原來有一定基礎愛好的藝術骨干分子,而且藝術活動的方式單調,層次也不高。從高校組織和方式看,主要是高校工會或者社區依照每年年度工作計劃,開展了一些帶有提高性質的輔導活動。然而,高校包括高等藝術院校在內的教育機構卻很少參與面向社會、面向群體的藝術教育活動。這種狀況對于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人格完善以及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是十分不利的。

二、加強對高校教師藝術教育的途徑

加強對高校教師藝術教育重點應從提高領導重視程度、運用各類藝術手段的教育效果等幾方面入手。

(一)領導要重視

根據目前教師藝術教育的現狀,要努力建立一種以高校領導機構為主導,各級管理部門與工會相結合的教師藝術教育機制,促進教師藝術教育事業有一個較大的發展。高校領導機構要從關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教師藝術教育工作,并適當地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財力。從事教師藝術教育的機構要與地方的、社區的群眾藝術團體加強聯系,通過輔導活動來普及藝術知識,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分子的藝術素質。同時大力發揮學校電視臺、校報在開展教師藝術教育,提高教師文化藝術素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查看全文

幼兒園教師藝術教育論文

一、研究過程

本調查中的幼教師資特指幼兒園教師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她們作為幼兒園一線教學的實施者和準實施者,其藝術教育素質的高低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表現幼兒教育水平的現狀,而在調查對象中又刻意的增加了部分非學前教育專業在校大學生,是為了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一定的比對,為更好地調整和促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素質提升提供借鑒。藝術教育是提升藝術素養的必要途徑,而藝術素養應該是一種深刻的思想、自由的精神、獨立的人格以及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是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藝術教育素養是培養此種藝術素養的根本性前提。藝術教育素質特指幼兒園教師在組織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關藝術教育觀念、藝術表演能力、藝術鑒賞、藝術創作實踐及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能力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而絕非傳統所認為的吹、拉、彈、唱等舞臺藝術表現能力。課題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幼教師資藝術教育素質的要求和當下幼兒園藝術教育現狀編制了相關調查問卷。課題組隨機選取了山東省內20余所幼兒園,發放幼兒園教師調查問卷25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為92%,其中有效問卷225份,占回收問卷總數的97.8%。另外選取山東省內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6所,發放學生調查問卷320份,其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210份,其他專業(包括音、美等藝術類專業)11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學前類學生200份,其他專業學生102份,占回收問卷總數的94.3%。與此同時,在調查問卷發放的同時針對藝術教育問題也進行了大量的訪談與實地考察。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藝術教育觀念較為明確但差異明顯

對于藝術學習和教授的目的,將“提高素質”視為藝術的最主要功能是絕大多數受訪對象的選擇,其中在校大學生對于藝術目的觀的認識基本一致,而幼兒園教師的某些看法與在校大學生相差較大。如在學校藝術培養的最主要作用問題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選項比較集中的依次是提高素質(62.5%)、豐富學生課余生活(20%)、增長知識(7.5%),而幼兒園教師的選項比較集中的則是提高素質(36%)、增長知識(18.7%)和迎合社會潮流(18.7%),除了關注于提高素質外,在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關注于課余生活的豐富和知識的增長,而幼兒園教師則較關注迎合社會潮流和知識的增長。在個體學習藝術的目的觀方面,除了普遍關注提高素質外,幼兒園教師還比較重視增強幸福感(18.7%)、增長知識(17.3%)、迎合社會潮流(12%),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則關注于增長知識(22.5%)、豐富學生課余生活(17.5%)。在藝術的最大功能觀方面,除了關注提高素質外,幼兒園教師還比較重視增長知識(16%)、迎合社會潮流(16%),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則關注于增強幸福感(23%)、增長知識(5%)、豐富學生課余生活(5%)。這應該與她們分別所處的教育情境有著巨大的聯系。即在校大學生在學校教育中屬于受教育者的角色,課余時間較多,且以學習知識為主,而幼兒園教師則屬于教育者的角色,尤其是幼兒園學生課余時間自主管理能力較差,但為了迎合社會、家長的需求,在學校教育中除關注于學生素質提高外,更關心增長知識和對社會潮流的迎合。值得關注的還有一點,即在以上三個問題上均有個別幼兒園教師持有“藝術毫無用處”的觀念,雖然人數不多,但在校大學生卻沒有任何一人持此類觀念,此種苗頭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與反思。

2.藝術能力的自我評價相對較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