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模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07:03: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習模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公共藝術移動學習模式初探
一、“互聯網+”時代與公共藝術“非遺”課程教學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視,當代高校逐漸承擔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教育重任,許多高校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納入公共藝術課程。但是,我國高校公共藝術“非遺”課程教學還處于發展階段,除了存在共性問題,還存在一些課程教學方面的問題,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消極選課、學習缺乏主動性、教學效果差等。因此,要提高公共藝術“非遺”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在傳統教學體系結構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模式。“互聯網+”時代下,公共藝術“非遺”課程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堂,而應通過移動新興媒體打造第二課堂,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習慣
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這為移動新媒體應用于高校公共藝術“非遺”課程教學提供了主觀條件。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被分散,認知注意力呈現碎片化趨勢,主要表現為注意力持續時間變短、穩定性變差等。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多數大學生習慣于運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在移動設備上花費時間較多。因此,將移動新媒體應用于課程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和交流,讓“非遺”課堂無處不在。
三、高校公共藝術“非遺”課程碎片化移動教學模式
碎片化移動學習模式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手段,主要應用在課前預習和自主學習,以及課后提升等階段,課中教學則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式研究型課堂完成教學,旨在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習慣和學習需求,合理運用碎片化資源參與課程學習,如微博、微信公眾號、小程序、QQ、電子郵件、新聞訊息等。1.課前預習和自主學習階段。在課前預習和自主學習階段,教師通過移動終端向學生導學材料,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形成初步了解。“非遺”課程具備鮮明的地域特色,常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教師的學習材料除了包含相關的圖文說明以外,可以配以2~3分鐘的具有當地特色的民族音樂或視頻材料。這種形式多樣、短小精悍、圖文并茂的學習材料,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覺地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課程預習。2.課中教學階段。在課堂教學階段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式研究型課堂,先由學生根據教師的預習內容在課堂進行講授,再由學生和教師共同提問,負責講授的小組成員進行解答,在共同探討、互動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最后,通過教師總結,小組成員將課程內容優化整合后再次通過移動端向大家。待學期結束后,教師可根據該學期的實際教學情況,將學生的小組學習成果擇優開發成系列精品課程,供日后選修公共藝術“非遺”課程的學生借鑒學習。這種翻轉課堂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知識習得水平,以改變部分學生消極的選課態度。3.課后提升階段。課后提升階段包括課外知識補充、課后互動交流和文化活動推送等。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碎片化學習習慣,在學生睡前時間通過各種平臺推送一些其感興趣的“非遺”文化知識,如民風民俗、年節禮儀等,在潛移默化中拓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此外,教師可以通過群聊與學生進行課后交流,頻繁的互動交流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教師還可以將與“非遺”相關的文化活動推送給學生,也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校外采風實踐活動,如“高雅藝術進校園”、參觀民俗博物館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欣賞傳統文化藝術,提高藝術修養。
英語移動學習模式及學習行為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在移動通信迅猛發展的社會背景下,順應時展趨勢,基于移動網絡和移動設備,建立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模式,全面推動大學英語教學的現代化和實用性發展,已然成為當前大學英語建設改革的重點內容。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模式面臨的問題,并針對如何解決現實問題,加強英語移動學習模式下的學生學習行為管理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學習行為
一、建立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模式面臨的問題
1.英語教師群體問題
伴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育認知得到了普遍發展,積極地嘗試借鑒現代教育理論改革自身教學體系。但是,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改革仍停留在理論教育層面,缺乏對教學實踐環節的具體革新,大大削弱了大學英語改革的實際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錯誤地量化了英語教學知識的現代化,一味地擴展網絡英語教學輔助課程,卻忽視了這些移動式英語教學資源對學生學習的真正效果,其結果非但不能真正發揮英語教學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償失。
2.大學生群體的問題
本科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作者依托對國內采用專業+俄語院校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通過對本科學生開展的問卷調查進行數據分析,概括該類院校本科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構建互聯網+背景下專業+俄語本科學生自主學習模式,以期對國內同類院校的專業+俄語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專業+俄語;自主學習;模式
一、概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的日趨深入,中俄兩國國際化辦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截至目前,國內已有多所院校采用專業+俄語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黑龍江大學中俄學院成立于2013年,為國家教育部試點辦學學院,與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合作辦學,設置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物理學、生物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金融學、法學六個本科專業,每年招收200余名本科學生;江蘇圣理工學院-中俄學院成立于2013年,2016年得到教育部正式批復,主要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聯合工程學院(簡稱江蘇圣理工學院)合作辦學,現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4個本科專業;哈爾濱師范大學中俄美術學院成立于2016年,2017年經教育部正式批復,并于同年開始招生,首批招收將近80名本科學生,開設兩個專業:雕塑和繪畫(版畫和油畫),該學院確定的學制為四年,實行2+1+1培養模式,第一、二學年,學生在哈爾濱師范大學進行學習;第三學年,學生到莫斯科國立蘇里科夫美術學院進行學習并獲得學分;第四學年,學生在哈爾濱師范大學進行學習。為畢業生頒發國內畢業證書,并可繼續到莫斯科國立蘇里科夫美術學院進行學習,考核合格后授予俄方院校專家證書;哈爾濱音樂學院成立于2016年3月,其辦學的一個主要特色就是對俄合作辦學。該校俄羅斯圣彼得堡音樂學院、赫爾岑國立師范大學等高水平院校進行合作。目前與俄羅斯合作的主要領域是鋼琴、管弦等專業,共有600名左右學生,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個不同的培養層次。該校并未專門開設俄語語言方面的課程,俄方教師講授樂器專業課,在課堂上通常由翻譯人員做輔助性的講解工作。沈陽理工大學自2015年起,與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開展2+2合作辦學,主要涉及的本科專業有自動化與控制、材料學與新材料技術、機械生產技術、設備及其自動化三個專業等。另外,成立于2017年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將于2018年招收國際經濟與貿易、俄語、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4個專業的本科學生。以上各所高校開設的各個專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的俄語專業除外)多數為理工科,與俄羅斯相關院校合作辦學,采取不同的辦學模式,有1+2+1的,有2+1+1和2+2等多種辦學模式。
二、問題的提出
在以往的研究中,學界關注更多的是俄語+專業的中俄辦學模式:劉芳對中俄聯合辦學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劉芳2008:116-117);張蕊對中俄聯合辦學項目藝術實踐基地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張蕊2011:323-324);陳平對中俄聯合辦學復合型俄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陳平2015:4)。目前尚無人對專業+俄語復合型人才培養問題進行研究。截至目前,學界針對大學生自主學習問題進行的研究也不少,發表了大量的相關文章。華維芬的論文“試論外語教師在自主學習模式中的定位”(華維芬2001:76-79)對在學生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定位進行了研究;董耐婷的“國外高校自主學習模式對我們的啟示”(董耐婷2008:12-15)對國外高校采取的自主學習模式做了介紹并提出了對國內教學的啟示;羅浩的碩士學位論文“大學生基于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的現狀與對策”(羅浩,2014)對大學生應用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的現狀進行了研究,并提出如何更好地應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對策;劉敏的論文“微型學習理念下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劉敏2015:32-34)對大學生如何利用智能手機開展英語自主學習進行了探討;任姍、張曉丹的論文“基于移動終端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任姍、張曉丹2017:17)對大學生如何利用移動終端開展英語自主學習進行了研究。然而尚無人對我國開展專業+俄語復合型院校的本科生自主學習模式進行專題研究,未對該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
高校舞蹈教學合作性學習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合作性學習模式構建研究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結合合作性學習模式的介紹、合作性學習在舞蹈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和高校舞蹈教學中實施合作性學習的有效方式,從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明確個體基本責任、注重提升學生的社會技能、學生要在合作性學習中各盡所能、在交流互動中鞏固學生的舞蹈基礎、將互評學習模式引入到教學中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合作性學習模式在舞蹈教學中的價值,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合作性學習;交流互動;各盡所能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時期高校舞蹈教學的實際需求,因此提出了合作性學習模式,此種學習模式在教學中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將此種學習模式應用在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加入到研究活動中去,不但可以提升舞蹈教學的實效性,也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符合高校舞蹈教學的需求。所以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將合作性學習模式引入到教學中,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一、合作性學習模式的介紹
“合作學習”最早是出現在美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教育學界一種成功的教學探索。合作性學習模式在實際教育中存在很大的價值,此種學習模式注重師生之間的合作和生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合理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使學生可以共同進步,以保證高校舞蹈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真正提升教學質量。合作性學習模式在舞蹈教學中有效實施能夠提升學生的舞蹈素養,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并且能在不斷學習中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意識得以提升,從而確保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提升,能更好地適應社會[1]。
二、合作性學習在舞蹈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探討
摘要:在教育改革加快進行的今天,給初中數學教學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來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充足的數學知識基礎。合作學習模式便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將其運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夠帶來一個全面繁榮的初中數學教學局面。本文主要就是對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并為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展開教學提出了兩點建議。
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初中數學教學;應用對策
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自主學習是其中的核心,是指教師通過采用班級集體合作或者自由分組合作的形式,將各種教學資源統一結合利用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更好實現,取得最佳的數學教學效果[1]。本文就是關于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分析。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每一位學生都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是構成共同進步、互助學習團體的一份子。這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其意識到合作在其學習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了更多動力。而且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轉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活躍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讓教師可以更好的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取得進步,打造一個高效課堂[2]。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方式
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模式探究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程也越來越強調素質教育,提出了小學數學要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開發非智力因素、啟蒙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做好愛國教育等要求。在此種背景下,將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之外,還能培養其學習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打破傳統教學課堂的枯燥,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模式
一、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活動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引領學生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多種學習方法,發揮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相比于小學其他學科,小學數學有著更多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讓很多小學生在學習時都會感到吃力,這主要是由于此年齡階段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所決定,其思維發展從具象思維模式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合作學習運用而生,它是以教學目標設計為先導,由多人組成小組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以成員之間的有責任感的、有組織性的相互依賴、互助合作為主要特征,在愉快、團結、積極的教學環境中達成教學目標并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學形式。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合作學習運用越來越廣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使用合作模式,能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價值意識,有利于小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在相互間的合作中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做好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作模式研究,能促進其有效地應用到教學活動中。
二、明確學生主體地位,保證分組有效性
為保證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要將合作學習模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持續刺激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前提則是確保分組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要對班級的每個學生認真了解、綜合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等來分組,突出學生的特長、鞏固學生弱項,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成績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就筆者本人所教授的四年級學生為例,此階段小學生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質變”階段。在這一“關鍵年齡”時期的小學生,選擇“合作對象”進行學習活動時,同關系較好同學組隊、學習成績好或差成為選擇組隊同學的傾向性依然存在。筆者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個體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學生性格,并將其作為分組的重要依據,堅持組間相類似、組內有差異的原則,對班內同學進行合作小組的合理劃分。根據所搜集到的研究信息,進行分組時,要將學習小組人數控制在6人左右,這是便于教學活動進行的合理人數。小組人數確定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在組內的任務,推選出組長、信息記錄員、操作員、監督員等職務,確保合作學習有效,并鼓勵學生輪流擔任每個職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生物化學移動學習模式研究
1移動學習在基礎生物化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基礎生物化學是研究生物體化學組成及化學變化規律的一門課程,是高等農業院校各生物相關專業如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特種經濟動物、畜禽教育、農學、食品科學等各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課程分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兩大部分,各部分又根據內容劃分知識模塊,課程章節較多,具有知識點豐富、生物學理論復雜、學生難掌握等特點。在課程教學活動中,為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以提升,將移動學習應用在基礎生物化學的教學中,使移動學習成為正式學習的有效補充。為了確保移動學習在基礎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前期在吉林農業大學開展了相關的問卷及訪談調查。問卷以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特種經濟動物等專業的在校大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8份,有效率為93.60%,問卷涉及移動學習認同度、移動學習硬件條件、移動學習資源條件三個維度18個問題。在訪談調查中,訪談對象除了學生還包括相關課程的教師。1.1移動學習認同度。在回收的468份問卷中,74.79%的學生了解移動學習的含義并在以往的學習中使用過移動學習的方式,其余25.21%的學生僅僅理解移動學習的含義,表示并未接觸過移動學習,沒有學生對移動學習的含義表示不理解。92.73%的學生對在基礎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使用移動學習模式表示贊同,6.41%的學生對此表示無所謂,0.86%的學生表示不贊同。數據表明,學生對移動學習的認同度和接受度很高,而支持移動學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利用智能終端的移動學習更方便、更自由;學習形式新穎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移動學習是課堂學習的有效補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2]。1.2移動學習硬件條件。移動學習的硬件條件主要包括:智能終端設備以及網絡條件兩個方面,99.36%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14.96%的學生擁有平板電腦,每名學生平均擁有1.19臺智能終端設備。調查顯示,智能手機的平均CPU頻率1.4GHz,CPU核數四核,RAM存儲器2G,ROM存儲器16G,支持MicroSD(TF)卡擴展,分辨率1280×720,屏幕尺寸10cm以上,而平板電腦平均的分辨率為2048×1536,屏幕尺寸20cm以上,以上的性能指標完全可以滿足移動學習對智能終端設備的要求。在網絡連通方面,擁有智能終端的學生100%可以通過數據流量或者學校的無線網絡實現上網。以上數據表明,在硬件條件方面移動學習具有可行性。1.3移動學習資源條件。在接觸過移動學習的學生中,資源是他們最關注的部分,從移動學習資源的數量上看非常豐富,但資源的有效組織不夠,呈現雜亂的狀態,學科專業針對性不強,學生檢索費時、費力,準確性和質量也不能得到保障,這些問題都給學生選擇、利用移動學習資源帶來了障礙。98.29%的學生希望建設專門的課程移動學習平臺,豐富專業資源,提高學習效果。在資源類型上,38.03%的學生更接受文本形式的資源,原因是文件小,產生的網絡數據流量少;25.64%的學生希望增加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原因是可以通過課件來提煉主要知識點;21.37%的學生希望以在線練習的形式整合資源,原因是具有互動性和參與性,有利于對知識點的鞏固;14.96%的學生認為視頻或者音頻形式較好,原因是這類更為直觀,有助于對知識點的理解。
2移動學習模式的構建
移動學習不是一個松散的過程,而應是經過科學教學設計、組織化的教學過程,其中既要全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3]。以此為目標,本研究將學生、教師、移動學習資源、移動學習技術、學習情境等基本要素整合,提出一個適合基礎生物化學課程的移動學習教學模式。該模式由以下四個環節構成,即教學分析、教學設計、移動學習APP的開發、移動學習效果的評價。2.1教學分析。移動學習中的教學分析涉及到整個教學活動,包括對學生、學習環境等的分析。基礎生物化學普遍開設在大學二年級,經過一年時間,大多數學生已經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嘗試獨立思考問題和完成學習任務,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認知能力,對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具有較高的熱情,但由于專業課程具有難度大、課堂教學進度快、復習不及時等特點,有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和挫敗感。因此,在移動學習設計及開發階段要根據學生現有的學習特征和認知水平選定合適的學習資源。目前,智能移動終端主流操作系統有Android和iOS,2016年二者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了99.3%,Html5技術開發智能終端應用程序具有響應時間短、啟動更快等特點,對于視頻點播方面,它所具備的語義和移動標記功能,相比Flash等傳統技術,能更好地應用于Android和iOS操作系統上,iBookAuthor是用來為iphone以及iPad創建交互式多媒體圖書的應用程序,這些創新技術和工具的發展為移動學習資源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4]。2.2教學設計。設計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實施的方向,也是教學活動預期達成的結果。移動學習是一種相對自主的學習方式,因此更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5]。在基礎生物化學移動學習中應細化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和要求,例如在蛋白質化學這一章中明確學生掌握生命的最基本物質———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及理化性質,氨基酸的分類、結構及兩性本質,初步掌握蛋白質的分離、純化方法。學生通過移動學習可以了解課程學習目標、預習新知識點、復習舊知識點、與同學探討問題、獲得教師指導、自測練習,而這些過程都需要相關學習資源以及系統支持。學習資源應保證內容簡短、結構緊湊、主題突出,不同的知識點以不同類型展示所表達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分離血清蛋白質實驗使用視頻類型最為直觀。自測練習能使學生及時對自己掌握知識情況進行測試。2.3移動學習。APP的開發經過分析和設計階段,本研究以移動學習APP的形式將基礎生物化學的學習資源和相關功能進行整合,主要包括:注冊登錄模塊、學習模塊、自測模塊、專題討論模塊、交流模塊五個部分,見圖1。圖1移動學習APP功能模塊1)注冊登錄模塊。實現各類用戶的注冊、登錄以及權限校驗的功能,為學生提供進入移動學習APP的學習、自測、討論、交流的入口。2)學習模塊。該模塊是移動學習APP的核心部分,將各種類型資源,如課件、視頻、音頻、文本、電子圖書、網頁鏈接等按章節和知識點進行有效組織,并定期更新和維護,為移動學習提供資源保證。3)自測模塊。基于移動APP的基礎生物化學自測模塊部分需要大量的試題支撐題庫,教研室相關教師和課題組成員經過2年時間組建了以客觀題為主,主觀題為輔的試題庫。該模塊可以實現按章節和知識點進行階段性自測,使學生及時了解自身學習情況,從而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調整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進行模擬考試,使學生了解自己對整個課程的掌握情況。4)專題討論模塊。針對基礎生物化學課程中常見的問題設置專題討論,鼓勵教師參與其中進行相關講解,向學生介紹相關研究熱點和最新研究成果。學生也可以在專題討論模塊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問題,等待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解答和留言。5)交流模塊。該模塊功能與微信和QQ的即時通信功能類似,學生和教師不需要添加好友就可以自由交流。2.4效果評價。在移動學習APP推廣使用之前,需要對其進行效果評價,即在小范圍內試用,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對APP相關功能進行改進。效果評價包括以下階段:1)自我評價。課程教師及項目組成員在APP開發完成之后進行測試和自我評價。2)專家評價。聘請教育、課程相關專家對APP促進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并給出改進意見。3)學生評價。學生是移動學習APP的最終用戶,因此他們的評價尤為重要,采用訪談的方式了解APP的問題和未能達到學生需求的部分,從而推進APP功能設計和學生預期的銜接[6]。
3結語
隨著無線網絡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將移動學習與高等教育相融合,構建符合課程特點、學生特點的移動學習模式,必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通過移動學習模式在基礎生物化學課程中的實踐和應用發現,應加強對學生認知水平、學習情境等方面的分析。
思政專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研究
摘要:隨著新媒體的更新換代,知識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播渠道越來越廣,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自主學習已成為大學生的一種追求。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自主學習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網絡平臺、媒介素養、交互學習、自主學習的考核標準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構成要件,對于思政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基于微信平臺、闖關游戲式的自主學習模式創新,來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自主學習模式;創新
2019年3月18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將思政課打造成鑄魂育人的金課”,讓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課堂,做到信馬、言馬、愛馬,真懂、真信、真用,將馬克思主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新媒體時代下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研究顯得十分重要。目前,國內學者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日益增多,高校也在積極為大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和氛圍,并鼓勵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基本組織形式的課堂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適應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時代的要求,但顯然已不足以支持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高階能力的發展。
1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傳統學習方式的沖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需要“復合型”、“智能型”的高素質人才,思政專業要求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教育學等多個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和一定科學研究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平等性、參與性等特點,極大地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新媒體的開放性和交互性拓展了思政專業學生學習的渠道和空間,新媒體的平等性和參與性改變了思政專業學生的學習方式。1.1新媒體發展改變了思政專業學生學習的時空領域。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開辟了新的途徑和空間。具體來說兩點:第一,在時間上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通常在固定的時間段進行學習,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學生可借助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QQ等,能夠“隨時”進行學習。第二,在空間上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通常在教室等固定的地點進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依托新媒體軟件視頻教學、網絡互動等能夠“隨地”進行。這大大緩解了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傳播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難題,從而為學生提供了豐富而新鮮的學習資源。1.2新媒體發展豐富了思政專業學生學習的內容。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的內容就是教材,其中理論知識的學習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學生的任務就是消化、理解教師單向灌輸的知識。在新媒體時代,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內容的表現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新媒體拓展了學生學習內容的范圍。新媒體時代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思政專業教材的范圍。學生借助新媒體不僅可以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而且可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第二,新媒體改變了學生學習內容的表現方式。傳統的教材通常以文字、圖片、圖形、表格的方式來呈現學生學習的內容,而新媒體所呈現的學習內容不僅僅圖文并茂,而且聲形具備。第三,新媒體提升了學生學習內容的更新速度。以前學生往往通過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變的課本來進行專業學習,而新媒體的發展大大加快了學生學習資源的更新速度,學生隨時隨地掌握學科動態。1.3新媒體發展開拓了思政專業學生學習的路徑。隨著校園WIFI覆蓋區域的擴大,校園網資費改革以及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以QQ、微信、微博、BBS電子公告欄、E-mail等短精快為特征的傳播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迅速普及。校園網的建設與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的學習途徑由單一的課堂學習向多渠道、多途徑方向發展,學生不再單純依賴課本和課堂來獲取知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學生掌握文件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通過搜索引擎查找感興趣的專業信息,在線觀看時事新聞和時事評論。其次,學生通過下載手機移動客戶端,如QQ、微博、微信與老師、同學、甚至學科專家進行在線交流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等,獲得廣闊的世界觀。再次,學生通過虛擬教學平臺,如募課、精品課程可以與時俱進地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今社會的應用和發展,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構成要件
農村中學生英語學習模式研究
一、新高考的相關概述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大力開展,高考改革在我國教育行業得到了積極的推廣[1]。而高考改革后影響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模式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轉變命題方法。中學英語教師需要減少死記硬背的知識內容,提升英語命題的質量,充分適應學生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英語知識學習能力。(二)英語考試機會。從2020年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學生都具有兩次英語考試機會,取較高的英語成績作為最終的成績。(三)關注傳統文化的內容。新高考改革下的中學英語教學,需要將實際生活和考試內容完美結合,并將傳統的文化內容融入其中。(四)全國試卷的比率在增大。新高考背景下使用全國統一試卷的省份增加,并要求到2020年,全國大部分省份都要采用統一的英語高考試卷。(五)區間式呈現學生成績。新高考要求以區間或者范圍式的方法呈現學生的成績,避免學生過度重視成績而出現分分計較或不良競爭的情況。(六)建立多元化的英語能力測試系統。中學英語教學需要建立多元化、標準化的英語能力測試系統,并逐漸完善、調整這一系統內容,最終實現高考與英語能力測試系統的良好對接[2]。
二、新高考改革下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模式
(一)建立情境式教學模式。中學英語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適應學生的學習模式,就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環境氛圍入手,營造出教師愿意教、學生愿意學的教學環境,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以及英語學習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并據此制訂合理的教學策略。在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興趣,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入實際教學中,以符合學生學習模式的方式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應對高考[3]。比如,在講解部編版英語必修三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回想春節時自己會吃什么、干什么,回想春節習俗。這樣,學生可以充分掌握英語知識,不僅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還能做到高質量地學習英語。出于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打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如在教學主題下播放英語音頻或視頻文件,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所聽所看,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應當掌握的詞匯、語法等。例如,依據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節日與慶祝的主題,教師選擇和播放某個影視片段中的對話,或涉及while等時間狀語從句的相關語法對話音頻,讓學生感知西方國家的節日慶祝特色,能從情境中體驗時間狀語從句的用法,由此提升英語學習效果。此外,如果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知識講授的內容,以及學生英語表達的機會,使學生逐漸構建英語習慣與思維表達模式。(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生記憶力較好,但比較容易情緒化,自我掌控能力較弱,這是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人格特征。鑒于中學是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中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好,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觀察、理解英語教材的內容,并讓學生將英語知識與實際相連,以更加細致、系統、深刻地掌握英語知識[3]。除此之外,中學生具有比較強烈的選擇性,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他們經常漠視或者不愿學習。所以,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充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課余時間也能主動探索英語內容。因為,只有當學生對英語產生一定的興趣后,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拓展活動。例如,在講解Unit4SpaceExplorationReadingandThinking時,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課前可以做一個預熱,先讓學生從不同的話題切入,如夢想、航空科技的發展程度等,暢所欲言,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做相應的引導,讓學生知道“世界已形成一個整體,實現夢想已經不限于國內,學會英語后可以去到任何一個地方。而擁有英語技能的人,也能全方位地了解國外的先進技術”。通過興趣式話題導入,教師已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再結合文章,給學生講解神舟五號的內容,讓學生猜猜“是誰第一個登上太空的”。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際教學中,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模式,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三)深入挖掘教材,結合熱點內容。英語學科內的部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中學生未建立良好的英語學習模式,所以教師需要對英語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效處理,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4]。因此,在講解比較抽象的知識時,教師需將這些抽象的內容具象化,使其具有一定的形象,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將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英語概念,大幅度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學英語教師還需結合時事熱點展開教學,有效延伸英語教學課堂內容,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在講解部編版高三年級Unit5TheValueofMoneyReading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的相關新聞,讓學生針對金錢的概念進行思考,并結合文章內容為學生收集相關資料,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英語單詞以及內容。教師讓學生積極討論關于金錢的觀念,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還構建了高質量的中學學生英語學習模式[5]。(四)通過導入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部分中學生很難熟練地掌握某些英語單詞的時態,這是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大教學難點。因此,在針對學生的這一情況對學生展開系統的英語時態復習時,教師可以通過預習環節,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先自主學習單詞的時態。對中學生來說,想要掌握英語單詞的時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就是預習。所以,英語教師通過預習教學環節,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預習,幫助學生更好地設置時態學習的目標和方法。與此同時,教師還需注意指出謂語的結構以及用法,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清楚地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6]。針對部分表現比較優異的學生,為激勵和引導學生,教師可以將該部分學生的預習方式和預習內容進行展示,并以范文的形式進行講解。這不僅是對優秀學生的表揚和肯定,讓其充分發散自身的學習思維,也是對普通學生的激勵和引導,讓他們通過學習優秀事例充分發散自身的思維,掌握更多的關于時態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將英語知識和英語資源進行有效的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英語學習系統,也有助于形成系統的英語學習思維,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7]。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心理特點、認知規律等,抓住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調動整體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提升中學生的積極性,將枯燥、無味的英語學習轉變為一種無形的引力,并將學生的求知欲望作為驅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最終適應學生的學習模式,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此外,中學英語教師還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合適的英語教學內容,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使學生最終發展成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學習模式研究
摘要:建構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主動—探究”學習模式,總結出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主動—探究”學習實施的五大策略,煥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有效地發展了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顯著地提升了全校的語文教學質量,產生了教學改革、師培、育人等效益和較廣泛的社會反響,為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探究學習提供了較好的典型范例。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語文;主動探究;學習模式
本文旨在建構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主動—探究”學習模式,總結出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主動—探究”學習實施的五大策略,煥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有效地發展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顯著地提升全校的語文教學質量,為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探究學習提供典型范例。
一、建構“主動—探究”學習模式
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主動—探究”學習模式,包括“激發動力、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協作探究、展示評價”的五個學習環節以及各學習環節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師行為、學生行為的要求。(如圖1)第一學習環節:激發動力教師把信息化資源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把教學內容問題化、活動化、生活化,創設情境、情境問題或探究環境,激發學習探究學習動機;學生在教師引導和幫助下,進入情境,自主感知感受,激活儲備,煥發積極主動探究學習的態度、情感、情緒和自覺行為。第二學習環節:提出問題教師利用情境讓學生感知預設的問題,或巧妙提出問題,或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質疑問難、“異想天開”生成問題;學生觀察、體驗,聯系課文實際明確問題,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如問題要有針對性、目的性、探索性;表達要簡明扼要,要清晰,使學生步步逼近真問題。第三學習環節:自主探究學生利用信息化環境和資源提供的豐富、具體的材料、信息和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與學習工具,進行觀察、體驗,動手獲取、搜集處理整理信息,獨立地展開探尋、求索,形成自己的認識、理解和見解,探究新知;教師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提供或預留探究空間,生成、張揚、發展、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進行適時必要的引導、調控、點撥,使學生把觀察情境與品清課文、處理信息與深入思考結合起來。第四學習環節:協作探究學生利用現實條件,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學習的認識、體會和成效,相互碰撞、交換、滋潤,彼此啟迪、融合、豐富探究結果;教師促進師生、生生、多方互動表述觀點和見解,集思廣益,優勢互補,協作解決探究問題,促進探究的深入與拓展,共同發展與提高能力。第五學習環節:展示評價學生獨立深入思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整合歸納自主與協作探究的情況、成效,形成與展示探究結論,并運用測評工具自評、互評;教師引導學生建構具有獨特個性意義的成果,并指導充分展示與評價,拓展與調整整合后學習起點和路徑。
二、“主動—探究”學習實施的五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