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9 18:37: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思想政治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學

思想政治教學探究對象思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研究對象的科學界定決定著該學科的科學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及規律。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對象;思考

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有自己獨立的研究對象,否則該學科將會被其他學科所替代,沒有建立和發展的必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首要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

一、學者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研究

明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學者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各抒己見。總的說來,大致可分為三種觀點:

1、“一個規律論”

查看全文

成人思想政治教學評述

本文作者:左莉工作單位:江西新余高專

多種方式對成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一)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成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求教師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來對待,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自己發現問題。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主動探索者轉變。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說過“:一兩重的參與重于一噸重的說教。”多種教學路徑的最大特點就是“參與性”,通過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由原來的“主角”轉變為“配角”,而學生則由原來的“配角”變為真正的“主角”,從而形成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和諧氛圍。(二)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由于成人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理論性強且抽象、空洞,對當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及有爭議的問題涉及甚少,這就易脫離現實,脫離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導致學生興趣下降。采用多種方式則可立足現實,立足社會熱點、疑點問題,通過對現實科學、理性地分析,及時引導學生的思想,增強大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傳統成人思想政治課教學抑制學生的個性和創造精神,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記,對內容理解少,提不出問題。而教改之后則強調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上教師的任務是啟發、設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發表不同的見解,對學生提出的觀點給予分析、引導,增強學生在討論中的自信心。同時,在討論中師生之間得以互相啟發,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圍,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多種教學方式運用的具體策略

(一)多媒體教學告別“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采用“粉筆加黑板”的模式,無法把全世界發生的事情在有限的條件下傳授給學生,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在成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加大信息量,并可通過圖文并茂、聲像交融的一個視頻、一組數據、一張圖表將思想政治課枯燥的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吸引力,易于學生理解。(二)辯論式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與實際緊密結合的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辨論,比如:當前中國道德是否真正滑坡。通過辨論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一改傳統的單向注入為雙向和多向交流,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們敢于、勇于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教學氣氛異常活躍,教師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弘揚個性的舞臺,使學生通過交流、合作和探索提出新穎的觀點或結論,真正實現自我超越,同時也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三)師生交流式教學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由于成人思想政治課中理論性的知識較多,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師生交流式教學法則是教師在教學中準備一些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社會現象,在講授內容時適時引出,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最后得出正確的觀點。而社會現象是現實生活中真正發生的事情,是對課堂理論知識的運用。這樣就使枯燥思想政治理論變得生動,也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道德是由經濟決定的這個問題時舉例如瑞典人在大街上擺放自行車供行人免費使用,使用完后,再停在相應的擺放點即可,一年后自行車不僅一輛沒丟有的還翻修一新;而同樣在廣州,政府在各警亭擺放雨傘供行人免費使用,一年后,雨傘所剩無幾。這是否說明瑞典人的道德要比廣州人的高呢?最初學生都認為瑞典人的道德要比廣州人的高,后來通過給學生解釋了道德的起源后,學生逐漸清楚經濟對道德的影響,明白了中國經濟和瑞典經濟的差距是造成兩國道德水平不同的原因。之后再進一步提出在延安時期為什么人們的道德會那么高的問題,同學們經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延安時期是處于戰時的非常狀態。因此通過師生的互相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師生關系。總之,成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同時也需要我們不斷去完善,只有做到揚長避短,才能使政治課教學如虎添翼,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查看全文

談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與人格培養

【摘要】中學教育對于學生發展來說,起著重要作用,這個階段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的關鍵階段,為中學生開展思想教育的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人格,日后可以為國家的建設奉獻更多力量。教師要對教學方式做進一步改變,對中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應該只停留于課本內容,要多注意對學生的課外教學。本文將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與人格的培養做進一步分析。

【鍵詞】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人格培養

一、引言

當代中學生大多數都不重視對思想政治的教育,認為學習思政課就是為了單純娛樂來緩解學習壓力,所以,在很多問題發生時,學生就會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導致一些悲劇發生。由此可見,思政課是引領學生踏入社會的路標,是中學階段必不可少的科目,教師要幫助學生深化對思政知識的理解,確保學生不僅單純學到思想政治知識,還要保證學生學好學精。

二、重視人格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思想政治教學的精髓就在于對學生人格的培養,但是學生對思政課的積極性會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形成,沒有一個對思想政治的正確思維方式,自然也就很難培養出健康的人格。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其次要對教學方式做進一步創新,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求知欲,改變學生的思維狀態,幫助學生培養健康人格。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四單元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時間尋找身邊的法律知識,根據學生自己身邊發生的真實事情,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將這些實際案例帶入到教學情景中,讓學生切身體會,感受生活中存在的法律知識,可以先讓學生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解決這些法律問題,然后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種情景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學知識,還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求知欲,增加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出健康向上的人格。思想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做好對學生思政課的教育,也是為學生引領了一條積極向上的前行道路。在中學教育階段教師不能僅看重學生對語數英的學習,還要加強對學生思政課學習的重視,只有教師先重視起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才會更加深入的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地位。

查看全文

新媒體融合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研究

摘要: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被我國人民所重視。將茶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能幫助學生塑造優良民族價值觀,還能促使學生思想素質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茶文化;高職;思想政治教學

1茶文化背景下新媒體融合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的意義

1.1促進茶文化思想政治教學體系的構建。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為高職思想政治教學提供了穩定的技術支持。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下,茶文化日益沒落。然而,新媒體的出現恰恰就為茶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帶來了全新機遇。借助多樣化新媒體形式,能進一步宣揚茶文化內涵及茶文化道德觀念。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之際,可以積極應用新媒體設備去普及傳統茶文化知識,借助新媒體力量激發學生對茶文化的探索欲望,從而推進傳統茶文化的傳播。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過于單調,教學內容不夠豐富。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出現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不僅能豐富教學資源,還令教學內容變得更多元化。為此,引入茶文化勢必會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不可替換的元素。1.2促使全球化負面影響的消解。隨著全球化形勢的發展,高職思想政治教學實踐引入新媒體手段傳播茶文化,會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去認知傳統茶文化的道德觀、精神價值,促使茶文化真正走入學生的思想意識中。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茶文化的“清新”與“豁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進一步消解不良文化。將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從此奠定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堅定地位。

2茶文化背景下新媒體融合高職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2.1人文氣息弱化,教學與實踐脫離。大多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在沿用傳統式教育方法,即使融入茶文化和新媒體手段,依舊深受應試教育的沖擊,導致思想政治課程中嚴重缺乏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與實踐相互脫離,歸根結底就是因為缺乏人文氣息。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像一潭死水般沉靜,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解課本知識,學生在講臺下毫不關心,導致教學效率與質量一落千丈。在茶文化背景下,新媒體融合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之際,相關教師依舊被教材所束縛,以“填鴨式”方式講授課程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為實際課堂增添了一絲乏味。在應用茶文化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深入挖掘茶文化下隱藏的道德理念,更沒有結合人文主義思想,這就導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僅僅停止在表面層次,理論與實踐沒有真正的融合,不利于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真正認知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2.2文化載體單調,主流價值觀倍受沖擊。茶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傳播,主要是依靠課堂進行傳播,除此之外并沒有其他渠道供應茶文化的宣揚。為此,高職院校中的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載體過于單調,學生只能夠在思想政治課堂上了解茶文化知識,課下很難真正接觸傳統茶文化知識。思想政治課程是所有高職學生的必修課,但該門課程對學生所提出的要求并不嚴格,只要學生修滿學分就視為合格。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都會保持不以為然的態度,甚至認為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可有可無,更別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去認同茶文化思政教育了。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著茶文化在高職院校中的傳播與發揚。同時,倍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學生很容易就會陷入到“崇洋媚外”的沼澤之中,進而出現過度追求西方文化而忽視我國傳統文化價值的現象。

查看全文

大學思想政治教學改革計策考究

一、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交叉重復具體表現為:1.與中學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重復。經過對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與中學政治課程的比對可以發現,大學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觀點,如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等都與中學政治教學內容中的理論重復,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內容更是大面積雷同。教學內容的重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枯燥無味且早已熟知的理論觀點,很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2.公共學科間的教學內容交叉重復。如民主政治問題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內容,在《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有過詳細論述,但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也有類似的原理性內容。雖然這有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但是完全沒有必要重復教學。(二)大學思想政治學科建設不夠完善目前,我國的大學思想政治學科建設還不夠完善,這集中表現在:1.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和大學生對我國新課程的設置內涵和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部分教師和學生對課改的要求和作用并不完全理解,他們只是在任務性地完成教學和學習。教師主導課程,一味灌輸理論知識;學生盲目學習,習慣性被動,師生交流和日常聯系不足,學生實踐性學習少,沒有自主體驗等。這些都嚴重削弱了課改的貫徹力度和執行強度,脫離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缺少一級學科地位,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的加強與改進,更加不利于馬克思主義學科內涵的豐富與發展。(三)教學內容與專業教育失去鏈接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從中小學階段開始,學生就一直在接受思想政治的專業教育。進入大學后,學生的思想政治思維已經基本定型,很難再接受新的思想,這導致他們更加容易忽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新時期,高校的招生政策改革和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讓很多學生選擇放棄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就使得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專業教育失去了鏈接。(四)教學方法單一,缺乏針對性目前,大學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方法依然比較單一,其具體表現為:1.重理論,輕實際。其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正確地運用到社會中、生活中,正確地認識與分析社會熱點和社會疑難點。而現實中大學生對社會熱點的理解與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來自思想政治理論。這種理論與現實的脫節和實證說服力的薄弱,勢必將學生誤導,導致他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不重視。2.教師主導,學生被動。目前,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依然盛行,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不明確。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引導與創新性探索。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強制性的教學與學習、沒有引導與啟發,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下,怎么能夠獨立思考與求索?(五)大學思想政治理論缺乏實踐性目前,在課改氛圍下,盡管許多高校已經在逐步改善自身的教學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教學仍嚴重不足。當代的大學生是有理想、有激情、思維活躍、自我意識明確、參與性強的一代,面對社會中的各種現實問題,如果沒有強大的理論支持,他們很容易出現理解片面和過激的行為。社會本身就比較復雜,大學生來自不同家庭、不同階層,他們對社會經濟文化的認識本來就不同。因此,要完全強化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需要不斷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性,在思想與行動上統一他們的認識,幫助他們理解社會。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方案

(一)思想政治學科建設與教學內容設計在進行大學思想政治學科建設時,要充分貫徹課改方針,加大課改的實行力度,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課改意識,嚴格監督教師教學情況,加大師生交流。此外,要針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特點和原則,確定重點學科地位,摒棄統一式教學,對一筆帶過的知識進行鞏固性學習。對于教學內容重復問題,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可以將重復內容進行提問式教學講解,還可以隨機進行重復理論知識的抽取式學習,進行跳躍式講解等,在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起步上讓學生擺脫厭煩心理,不重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教學方法的設計思想政治教學方法比較多樣,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我們完全可以將它們靈活運用。1.對話式教學對話式教學以學生提問,教師答疑為主,同時將教師的諄諄誘導穿插其中。在這里,教師就是學生的朋友,跟學生是平等的,教師的平易近人更容易獲得學生的尊重與理解。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下,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完成教學內容與學習,會得到更多的感受與收獲。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活躍課堂氛圍,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學是最完美的教學,也是教師應該積極追求的教學模式。2.演講式教學演講式教學也是學生參與課堂,師生互動的一種表現。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和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社會熱點等,凝練一個或兩個題目,通過演講的方式進行教學。此法有兩種含義,一是由學生自愿報名進行演講,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二是由教師進行演講式教學,通過演講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3.辯論式教學辯論式教學的教學效果比較明顯,它完全擺脫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枯燥性,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抒發自己的觀點。在此,教師根據課程要求和社會實踐進展,選擇若干有爭議的觀點,在教師和學生的綜合選擇后定下一個可辯論的題目,將學生分為正方、反方和旁觀者點評三方。在正反兩方辯論后,先由學生旁觀者點評,最后由教師評講。通過辯論,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矯正。4.案例式教學該法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選案例,課堂上讓學生思考案例、討論案例,由教師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學生掌握的理論觀點。5.角色互換式教學在角色互換時,教師可以選取課程中的幾個教學內容來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制備教案,自己登臺講授,教師走下講臺成為學生,并在學生教學基礎上組織學生對該內容的教學進行研討,以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當然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學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教學方法效果很好,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加其自信心,更能引起他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愛好與重視。(三)教學手段的設計1.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在多媒體教學普及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作用。多媒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教學信息量巨大,教學直觀性強,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板書教學,不同的課堂感受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2.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環境高校可以利用校園網絡創作一個思想政治學習的平臺,建立較完善的網絡課件。如在自己的校園網站上傳相關的理論課程課件和課題,鼓勵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自主答題與測評,這都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利用網絡資源來彌足自身學習中的不足。

作者:牛嫻單位:河南大學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學親和力的提升策略

摘要:思想政治教學課程是當今高職院校之中重要的教學科目和內容之一。但是受制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束縛,使得思想政治教學親和力不夠高,影響了思想政治教學的成效和質量。對此,我們對當今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親和力的短板和問題做出了詳盡的剖析,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工作改革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親和力;提升策略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充分符合當今社會對教育教學的發展要求,即教學親和力的提升,以此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感染力,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與作用。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親和力的相關概述

親和力一詞的最早來源和本意是指生物學科及化學學科領域中不同原子之間的相連性,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理念的不斷變革,親和力一詞也逐漸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以對學生的培養和教育理念為核心,不斷推動著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對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親和力,我們可以理解和定義為:廣大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和任課老師以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為理念基礎,通過更加完善化的教育及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和融入度,使學生在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感受到足夠的親和力[1]。因此,不斷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親和力的導向模式,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及成長發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

查看全文

簡析思想政治教學的實踐性

一、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的意義

(一)變被動為主動,有利于發揮高職學生的主體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被動接受者的傳統教學理念和方式已不適用于當今的教育。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尤其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廣東省6所高校進行調查顯示,在回收的1338份問卷中,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主體”,583人認為應由“教師主導,學生參與”,403人認為應由“學生主導,教師參與”,237人認同“學生為主體”。在回收的38位教師問卷中,有25位認同“學生主導”或“學生為主體”,可見大多數教師看到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的重要性。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教學更加需要注重實踐,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高職學生職業意識強,就業形勢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提前適應社會和職業生活。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如果教育者處于進行10改造、控制和駕馭的強勢主導位置,必然會忽視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就是要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從屬和被動地位,在課堂實踐、校園實踐和校外實踐中充分重視和滿足學生的利益及情感訴求,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話語權,讓學生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參加到實踐活動中去,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活動不是單向性的活動,而是在交往實踐中形成的多邊互動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得以構建,也充分發揮了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作用。

(二)強素質提能力,有利于高職學生全面發展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是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簡單地獲取思想觀念,而是制造精神動力并促進其轉化為具體實踐。實踐過程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學生的各種素質和能力在實踐中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高職學生普遍文化基礎差,理論功底薄弱,但在社會活動實踐方面表現出嘗試的興趣和能力。“學生帶著理論困惑走向社會,又帶著現實課題回歸課堂,實現了思維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到具體的跨越。”[1]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活動不僅促進了理論的內化,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感,同時也培養了高職學生優秀的品質,在實踐中提升了各種能力和素質。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目的就是提高學生道德認知能力及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多種具體社會問題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能自覺抵制社會、家庭的消極影響。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與他人團結、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協作意識,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注重學生參與教學實踐過程的積極性,對于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實現人才強國、教育興國的戰略目標有著重要意義。

(三)重實踐促發展,有利于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查看全文

新媒體思想政治教學論文

摘要:新媒體具有傳播交互性、即時性、共享性、個性化與社群化等特點,契合當前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現實需要,進而成為當代青年大學生群體獲取信息和社交溝通的主要渠道,無形之中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了不同以往的要求。本文將在分析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的基礎之上,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

伴隨著科技技術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不斷普及,新媒體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出現在社會各個領域,并引發社會公眾的廣泛并注。新媒體具有傳播交互性、即時性、共享性、個性化與社群化等特點,契合當前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現實需要,進而成為當代青年大學生群體獲取信息和社交溝通的主要渠道,無形之中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了不同以往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教學水平,以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理論素養。

一、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教學理念落后。教學理念體現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態度和觀點,同時也體現了教師的教育信念,在現實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伴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理念已經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但和迅速發展的社會相比之下,仍然存在著落后的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強制灌輸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許多大學生只是應付而難以提高教學效果。(二)教學方式滯后。面對思想活躍、積極、進取的95后青年大學生思想,許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際中許多教師仍然將教學重點集中于課堂上,而卻對大學生課后的實踐表現情況卻甚少關注,這就使得經常出現理論與實踐失調的情況。與此同時,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主要以理論講解為主,其他教學方式所占比不高,這也不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三)教學評價單一。教學評價主要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兩種模式,其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提高教師教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許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主要采取結果性評價,簡單的以期未考試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傳統教學評價模式,只會導致大學生過于看重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習過程。

二、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策略

查看全文

試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機制

一、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內的社會實踐環節,課堂外的實踐教學環節上,實施方式可以有多種。

1創新課內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

主題演講。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布置演講的主題,學生的研究學習合作制作課件,公開演講。教師指導學生搜集典型的、新穎的資料,并且注意材料與觀點的一致性,還要制定恰當的評分標準,做好演講過程的指導,演講結束后的學生評價與老師評價。情景模擬。情景模擬前如何選擇案例,分工與合作,構思情境,學生分角色扮演,實際操作等,整個過程教師的組織與指導非常重要。課堂辯論、討論。從辯論題目的設計、辯論過程的組織、辯論的形式、過程的指導等等,思想政治理論課都要有精心的安排和組織。課內實踐教學在課外的延伸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教學活動更多的空間和機會。從課堂實踐到課外實踐,課堂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啟發和布置學生在課外查找資料,或者到社區、鄉村等地方進行調查研究,提煉,總結,回到課堂內再次進行討論交流,把課內外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

2課外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創新。

參觀考察。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專業決定實踐教學單位,教師要做好選擇。教師還要做好教學設計,參觀考察前要布置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參觀過程中學生要做好記錄,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總結,提高認識,學生寫好參觀考察報告交給老師。社會調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專業和將來職業的需要,教師設計多種選題例如,組織學生開展專題調研或社會調查,調查范圍可以涉及城市、鄉村,內容可以涉及社會民生的方方面面。專業實踐活動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任何一個教師,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講授的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在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①與各系部、專業課程合作,在專業實踐活動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把專業知識的教學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結合各種社會服務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各系部、專業課程合作,與學生組織合作,結合各種社會服務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在掛職鍛煉、“青年志愿者”、“三下鄉”等社會服務活動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學習實踐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錘煉意志、提高能力。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學設計論文

【摘要】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努力打造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筆者在閱讀大量文獻的基礎上談一談通過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本文從核心素養的解讀入手,探究如何運用教學設計把核心素養作用到學生身上。

【關鍵詞】核心素養;思想政治;教學設計

一、核心素養與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認知與解讀

1.核心素養概念形成追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核心素養也積極響應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核心素養都成為教育界的高頻熱詞。追根溯源,國際上最早提出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是于1997年國際經濟與合作組織啟動“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理論和概念”項目,第一次明確提出“核心素養”。后來各各國家也在爭先恐后地投入到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比如:加拿大將核心素養列為學生畢業中必要的學習成績。澳大利亞也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同時將各項能力融入到課程學習中去。2.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解讀。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既有總目標需要完成,又有教學目標、課程目標。所以要想讓這些目標充分落實就需要與核心素養的完美結合。經查閱相關資料顯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大致包含四方面的內容:“理性精神、政治認同、公共參與、法治意識”。(1)政治認同。是指在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涵義是指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對所建立的社會階級、社會制度、政治權力公民的認可與接納,并且在規范的前提下自覺約束自身的行為。(2)公共參與。所謂公共參與是指在社會各方面中,人們對經濟、文化、政治的關注。所以公共參與在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旨在推動學生能夠以積極的立場來參與社會生活,如在政治方面,依法行使選舉權、建議權和監督權,積極參加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提升人民當家做主的意識。(3)法治意識。筆者認為,法治意識是社會實踐中人們逐漸探索的有關法的知識、想法、態度,反映出人們對法律的全面認識水平以及自覺地遵守法律的行為。(4)理性精神。在思想政治核心素養中的理性精神,主要是在當前紛亂復雜的社會時,培養學生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考問題,進而做出理判斷和價值選擇,面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出現的問題時,應有辯證思考、根據事實、與時俱進。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要求

1.課堂教學目標確立精準化——聚焦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把核心素養應用到學生身上需要制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以核心素養為輔助的教學目標能夠更好的增強三維目標的作用,讓每一堂課的每一環節都是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努力。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教學要求就是把宏觀的課程標準變成具體可實踐的教學目標,進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這樣核心素養這些上位概念就會在三維的教學目標中得到落實。但是每一節課所傳授的教學內容不同,因此要根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靈活地制定目標。2.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最優——發展核心素養。隨著教學中多媒體的廣泛運用,可供我們選擇的教學的方法越來越多。雖然我們有了核心素養指導下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們要根據教師特點、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首先,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是通過教育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學觀就由知識向能力素養轉變,學生觀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不僅要重視學習知識還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師選擇方法的目標在于學生的能力發展品質素養的提升,比如:講授法的基礎上選擇合作探究法。其次,教學方法選擇針對性與靈活性統一。由于每一節課的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要把握方法的針對性。如果長期的重復一種教學方法,師生就會產生疲勞感。所以要有靈活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