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中國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03:47: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三農中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三農中國》約稿啟示
《三農中國》系雜志型的系列出版物,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每年1、4、7、10月各出版一輯。每輯約13萬字。現已出版三輯,第四輯即出版。
《三農中國》的風格是使學者能夠從中感受鮮活的事實和現象,使從事三農工作的人員得到理論啟示,使社會各界讀者能夠更加關注三農問題。《三農中國》強調真實、可讀、深刻、反思。舉凡目前有關農業、農村、農民的話題,都是《三農中國》感興趣的對象。
《三農中國》來稿要求雅俗共賞,寓深刻于生動流暢的文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風之中,事實描述又蘊含理性思考。不采取規范學術論文的形式。就事論事,一事一議,有感而發,有所發揮。《三農中國》將設立廣泛的欄目,以容納各類三農問題的討論。來稿以5000字為宜。
《三農中國》的讀者對象既包括專業三農問題研究人士和高等院校師生,也包括正在從事三農工作實踐的中央、省、市、縣、鄉村各級干部,還包括在家務農和外出務工的農民,以及各類關心農村發展、關注農民生活的社會各界其他人士。
《三農中國》每輯定價為10元人民幣。
來稿請附上作者簡歷和可以對外公布的聯系方式。
《三農中國》將出半月刊
《農村·農業·農民》雜志分上下半月出版,每月兩期,創刊22年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的同時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等領導同志先后為本刊題詞。雜志上半月以綜合、理論為主要內容,下半月《三農中國》以時政、新聞為主要內容,是我國第一本涉農專業時政新聞期刊,依托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相關欄目等多家權威媒體及其強大新聞資源,發行量超過300000冊,并不定期隨刊附送重點報道節目光盤。
作為一本飽有堅實新聞背景的強勢媒體,《三農中國》堅持以關注"三農"為己任,以獨立調查為原則,首開中國"三農"領域平面媒體與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合作先河,通過電視媒體與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的強強聯手,全力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涉農時政新聞期刊。
刊社信息
編委會主任:介新
社長:方瑜垠(兼)
常務副社長:張自顯
大型新聞期刊《三農中國》誠聘活動經營總監等
作為一本飽有堅實新聞背景的強勢媒體,《三農中國》堅持以關注"三農"為己任,以獨立調查為原則,依托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多家權威媒體相關欄目及其強大新聞資源,發行量超過300000冊,創刊22年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等領導先后為本刊題詞。
《三農中國》正全力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涉農時政新聞期刊。以下職位期待您的加盟:
1、編輯記者3人
2、廣告發行總監1人,媒介代表5人
3、活動經營總監1人,運營專員5人
網址
農村金融方式創新意見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銀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是新形勢下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服務、促進信貸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內容,對于支持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以及農民金融服務需求多元化的特點,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銀監會各派出機構和相關金融機構在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我國農村不少地區金融產品少、金融服務方式單一、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的問題仍然突出。在繼續優化農村金融基層網點布局、放寬農村金融機構市場準入條件、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以點帶面,推進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決定在全國選擇糧食主產區或縣域經濟發展有扎實基礎的部分縣、市深入組織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現就試點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為著力點,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可持續的有效資金投入,進一步改進和提升農村金融服務,努力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三農”金融服務需求,推動城鄉金融協調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大力支持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試點的目的和原則
試點目的是通過積極不懈的努力,在試點地區努力創造和發展一些適合農村實際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和完善涉農金融服務新機制,不斷滿足農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讓農村和農民得到更實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務,試點模式力爭可復制,易推廣,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層次上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銀行三農情況調研報告
近日,我支行組織人員到近年來轄內“支農”情況進行了的調查和總結,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自××××年的發放支農再貸款以來,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五年內共累計發放支農貸款××萬元,為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至××××年××GDP總值達××.×億元,增長××.×%。逐步形成了“東茶、西菜、南桑、北柳”的產業格局,“公司+農戶”的特色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依托農副產品加工業成為全縣工業的主力,柳編、脫水蔬菜繼續快速增長,成為我縣對外貿易的中間力量,穩居全市九縣第二位。農民收入也明顯提高,××××年全縣農民純收入達到××××元,增長××.×%。與此同時,金融業務也快速增長,××××年底,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億元,增長××.×%,各項貸款余額為××.××億元,增長××.×。其中農業貸款為×××××萬元。在支農中,農行、農村信用社和農發行是支農的主力。農行主要是對涉農企業支持,農村信用社主要支持農民和農村個體工商戶致富,農發行主要支持糧棉油收購等。
在人行利用支農再貸款的引導下,農村信用社進一步加大了支農力度。××××年累計發放農業貸款××××××萬元,主要來源于存款資金,一部分來源于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主要用于農戶生產資料,包括購買種子、農藥、化肥、農機具和土地承包等。其次是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占全部支農再貸款的近××%。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戶的經商意識不斷增強,有的農民開始從事農副產品經銷和其他商業活動。其他有××%的支農再貸款用于第三農業經濟組織,主要是購買大型農機具、農田水利建設和城鎮建設。在發放支農貸款時,突出了支農重點,重點支持了糧棉油生產、柳條種植和加工、板粟種植、大棚蔬菜、養殖牛、羊、雞、豬、鹿、貂桑蠶養殖等特色項目,以及帶動“三農”經濟發展服務的蔬菜脫水、糧棉油加工等龍頭加基地型企業。在貸款方式上,對農戶貸款需求進行調查和信用評定。根據農戶信用等級評定辦法,全縣共評出信用村××余個,信用戶×萬余戶,完善了農戶經濟檔案,并對所評出的信用戶頒發了《農戶貸款證》,達到戶戶有檔案、戶戶有等級,為農戶貸款的投放提供了可靠依據,切實提高了小額農戶貸款的質量。目前根據聯社調查組在全縣支農再貸款資金使用情況調查看,所有受到支持的農戶、個體經濟組織及各項開發項目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達到了預期目的。據不完全統計,全縣農村經濟共增加×××××多萬元的收入。
農行作為支農的主力,累計向涉農企業發放貸款約×億元,其中××××年累計向食品加工企業發放貸款××筆,金額××××萬元;向化肥生產企業發放××筆,金額×××××萬元,支持化肥、脫水等重點骨干企業發展,為這部分企業產品上質量、上水平和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帶動了我縣蔬菜等基地的建設。今年以來又新發放涉農企業貸款約×億元,其中貼現貸款約×億元。另外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對化肥、柳編、脫水等涉農企業給予較大的資金支持。
農業發展銀行××××年末各項貸款余額為×××××萬元,全年累計發放貸款×××××萬元,其中發放糧食流轉貸款×××萬元,收購小麥×××萬公斤,;累計發放棉花收購貸款××××萬元,收購皮棉××××××擔,平均收購價×××元/擔。糧食風險基金累計補貼農戶×××萬元,其中直補農民×××萬元。
銀行對臨沭“三農”支持情況的調查報告
近日,我支行組織人員到近年來轄內“支農”情況進行了的調查和總結,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臨沭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自====年的發放支農再貸款以來,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五年內共累計發放支農貸款==萬元,為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至====年臨沭gdp總值達==.=億元,增長==.=%。逐步形成了“東茶、西菜、南桑、北柳”的產業格局,“公司+農戶”的特色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依托農副產品加工業成為全縣工業的主力,柳編、脫水蔬菜繼續快速增長,成為我縣對外貿易的中間力量,穩居全市九縣第二位。農民收入也明顯提高,====年全縣農民純收入達到====元,增長==.=%。與此同時,金融業務也快速增長,====年底,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億元,增長==.=%,各項貸款余額為==.==億元,增長==.=。其中農業貸款為=====萬元。在支農中,農行、農村信用社和農發行是支農的主力。農行主要是對涉農企業支持,農村信用社主要支持農民和農村個體工商戶致富,農發行主要支持糧棉油收購等。
在人行利用支農再貸款的引導下,農村信用社進一步加大了支農力度。====年累計發放農業貸款======萬元,主要來源于存款資金,一部分來源于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主要用于農戶生產資料,包括購買種子、農藥、化肥、農機具和土地承包等。其次是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占全部支農再貸款的近==%。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戶的經商意識不斷增強,有的農民開始從事農副產品經銷和其他商業活動。其他有==%的支農再貸款用于第三農業經濟組織,主要是購買大型農機具、農田水利建設和城鎮建設。在發放支農貸款時,突出了支農重點,重點支持了糧棉油生產、柳條種植和加工、板粟種植、大棚蔬菜、養殖牛、羊、雞、豬、鹿、貂桑蠶養殖等特色項目,以及帶動“三農”經濟發展服務的蔬菜脫水、糧棉油加工等龍頭加基地型企業。在貸款方式上,對農戶貸款需求進行調查和信用評定。根據農戶信用等級評定辦法,全縣共評出信用村==余個,信用戶=萬余戶,完善了農戶經濟檔案,并對所評出的信用戶頒發了《農戶貸款證》,達到戶戶有檔案、戶戶有等級,為農戶貸款的投放提供了可靠依據,切實提高了小額農戶貸款的質量。目前根據聯社調查組在全縣支農再貸款資金使用情況調查看,所有受到支持的農戶、個體經濟組織及各項開發項目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達到了預期目的。據不完全統計,全縣農村經濟共增加=====多萬元的收入。
農行作為支農的主力,累計向涉農企業發放貸款約=億元,其中====年累計向食品加工企業發放貸款==筆,金額====萬元;向化肥生產企業發放==筆,金額=====萬元,支持化肥、脫水等重點骨干企業發展,為這部分企業產品上質量、上水平和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帶動了我縣蔬菜等基地的建設。今年以來又新發放涉農企業貸款約=億元,其中貼現貸款約=億元。另外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對化肥、柳編、脫水等涉農企業給予較大的資金支持。
農業發展銀行====年末各項貸款余額為=====萬元,全年累計發放貸款=====萬元,其中發放糧食流轉貸款===萬元,收購小麥===萬公斤,;累計發放棉花收購貸款====萬元,收購皮棉======擔,平均收購價===元/擔。糧食風險基金累計補貼農戶===萬元,其中直補農民===萬元。
三農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
本報記者劉黃中國社會科學院陸學藝
記者:近一段時間來,您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有較深入的關注。作為一個社會學家,您是從哪一種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的?
陸學藝:我認為,在社會轉型期,我們應當密切注意當前中國的所謂三農問題。應該說,三農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
近一段時間來,中央政府對三農問題有了高度的重視,有很多具體的政策措施。通過政府各個方面的努力,包括各項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保護措施,加上今年的風調雨順,我們今年的農業問題還是形勢很好。但我認為,三農中的另兩“農”:農村與農民的問題還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而農民、農村問題近來更多地表現在土地問題上。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我想可以說,土地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我有一個數據:就拿農民的群體上訪來看,2001年以來,每年增幅都有17%,幾乎比咱們經濟發展的速度快了一倍。而其中最主要的基本都是土地問題引發的。我想,就當前的社會穩定現實狀況來說,這是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如果政府在解決農業問題的同時,能把這件事管下來,那么我們的社會問題就解決了70%多。
今年中央出臺了很多好政策,一個是停止征地了,第二,給農民補貼。在我們江浙那邊,一畝地補二三十塊錢,因為那邊的地少。東北的地,一畝地能補到460塊。農民增收5%,糧食增產的數據最近也快出來了。應該說,農業問題的解決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我想,現在我們重視三農問題,實際上更重視的是農業問題,糧食以及農副產品的供應問題。但事實上,三農問題就是一個整體性、系統性問題,三農問題都解決了,經濟總量就會較為順利快速發展。反過來,農民問題不解決,農村問題不解決,農業就不能良好發展,農業問題也可能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
但現在的問題是,農民的失地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盡管中央提出說,這半年不許征地,但是下面的許多干部出于一些考慮,對此并不積極。農民不愿意土地被征,但是干部說,我上項目怎么辦?我們的地方經濟要發展,怎么辦?仍然拿農民的土地開刀,實際上,以地生財,就是奪農民的地。在有些地方,我們的有些官員出于各種目的,和開發商聯合起來,剝奪農民土地的現象還是很嚴重的。
金融服務創新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縣域金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要按照“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的要求,通過開辟支農資金綠色通道、加大信貸力度、完善服務體系等工作創新,攪活農村金融市場,提供資金支持,為農村改革發展服務。
【關鍵詞】縣域金融服務農村工作創新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農村金融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任務。如何按照“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的要求,為農村改革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成為當前縣域金融工作的新課題。
一、優化金融環境,為支農資金開辟綠色通道
在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處于尚未完全發育的低端市場情況下,金融業作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業,“嫌貧愛富”是其內生要求。因此,要發揮金融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作用,必須把金融資金投向農村作為一項首要任務。這需要各類銀行以戰略眼光來對待農村市場,自覺承擔振興農村經濟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政策引導、市場機制和環境建設,為金融資金支持農村改革發展開辟綠色通道,使之成為一種自覺主動的行為。
1、發揮政策導向作用,讓銀行資金流向農村。針對目前縣域金融資金流向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大客戶輕小農戶的狀況,要切實發揮政策杠桿的引導作用,鼓勵縣域金融機構在資金投放上向農村傾斜。銀監部門要制定縣域金融單位信貸投向的具體實施計劃,明確規定其職責與義務,尤其涉農金融單位更應把全部精力和資金投入到農村;稅務部門要根據一個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和涉農資金投放程度,制定商業銀行支持農村改革發展信貸營業稅減征的優惠辦法,尤其對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農業項目或扶貧項目的信貸營業稅,應當實行免稅;財政部門要對農村高風險、但又事關人民群眾生活急需的農產品項目信貸和農村貧困家庭、公共事業項目信貸,實行地方財政給予貼息補助的辦法,調動借貸雙方的積極性,不斷增強銀行資金流向農村的動力和吸引力。
金融產品創新具體意見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等四部委關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等文件精神,促進我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大對“三農”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特制定本意見。
一、提高認識,準確定位,齊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服務、加大“三農”信貸支持的重要手段,也是金融機構開拓農村金融市場、搶占發展先機的有效途徑,對于支持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各金融機構要提高認識,完善機制,開拓創新,堅持務實求效、因地制宜、協同配合和風險可控的原則,努力開發和推廣各種適合“三農”信貸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積極探索為“三農”提供更多高效便捷的新型金融服務。
各金融機構要準確定位,發揮優勢,突出重點,進行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農業發展銀行要在鞏固發展傳統政策性業務的基礎之上,立足實際,加大對農業科技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中長期信貸支持。農業銀行要以股份制改革為契機,堅持面向“三農”、服務“三農”原則,重點支持中小企業、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建設,切實加大支農投入,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農村合作銀行要利用“點多面廣”優勢,堅持“小額、流動、分散”原則,努力滿足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現代農業和農村消費等資金需求,不斷創新符合農村經濟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切實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郵政儲蓄銀行、溫州銀行等要進一步完善經營機制,通過產品及服務的創新,拓寬支農領域,滿足不同層次資金需求。各國有商業銀行要利用規模、技術、人才優勢,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經濟。
二、開拓思路,積極進取,著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各金融機構要結合“三農”發展特點,有重點地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要深入研究各類農村群體的資金需求特點,根據生產、創業或消費等各種資金用途,有針對性地開發、創新產品,擴大支農覆蓋面,提高貸款滿足率。
縣域金融改革及農業保險調研報告
為加快全市縣域金融改革步伐,扎實推進“三農”工作,根據省政府金融辦《關于全省農村金融改革情況調研的通知》(甘金辦發[2011]35號)整體安排和要求,經市政府同意,市農村金融改革聯合調研組于2011年5月23日至26日對皋縣、縣、縣和縣域金融改革發展及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市縣域金融發展概況及金融運行情況
截至2010年末,我市、縣、縣縣四地縣域農業人口102.48萬人,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253.13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456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08元)25%,其中:農業人口4.8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7475元,在調研四個縣區中水平最高;縣農業人口44.3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524元;縣農業人口38.3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155元;皋縣農業人口15.08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705元。(注:以下所指縣域為、縣、縣縣,不包括市其他縣區,統計數據也以4地為主)
(一)全市縣域金融機構發展現狀。截至2011年4月,我市縣域共有農業發展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銀行、農村信用社、財保、壽保、太保、平保等各類金融機構57家,縣域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共240個,占全市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的30%。其中:銀行8家(營業網點44個),保險公司5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縣銀行8家(營業網點69個),保險公司4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縣銀行10家(營業網點78個),保險公司6家,小額貸款公司1家;皋縣銀行7家(營業網點49個),保險公司3家,擔保機構1家。從發展趨勢來看,2008年之前我市縣域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出現了大面積的減少和撤并,嚴重制約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2008年以來,隨著國家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三農”發展力度,金融機構重新投入到發展縣域和農村經濟中,營業網點逐步恢復增設,有力支持了縣域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全市縣域“三農”貸款發放情況。近年來,全市農業貸款總量逐年增加,對支持“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總體來看,農業貸款所占比例依然較低。截至2010年末,我市縣域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64.5億元,貸款余額139.9億元,貸存比為53%。其中,農業貸款余額37.5億元,農副產品收購資金貸款余額6.8億元,鄉鎮企業貸款16.4億元,農業貸款只占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26.8%(注:由于人民銀行縣支行統計口徑變化,以上農業貸款、農副產品收購資金貸款、鄉鎮企業貸款數據不包括縣)。截至2010年末,我市縣域小額貸款公司累計放貸6267.3萬元,其中對三農貸款4595萬元、中小企業貸款308萬元、其它貸款1364.3萬元,貸款回收率和利息實收率保持在98%以上,成為民間資本支持“三農”發展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市提供涉農金融服務的有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銀行、建設銀行等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其中農村信用社發放“三農”貸款數額和筆數最多,是支持三農、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截至2010年末,縣域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82.06億元,占全市縣域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58.7%。
二、市縣域金融支農服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