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法治思想的演變和未來趨勢
時間:2022-06-01 08:33:12
導語:三農法治思想的演變和未來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三農”問題事關民生,其法治思想是對農業農村治理現代化的法治基礎和保障?!叭r”法治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以中國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實際為現實基礎??傮w上包括打贏脫貧攻堅、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實施鄉村振興、強化農業農村法治保障和加強黨對“三農”的領導等核心內容。未來“三農”法治思想發展仍應堅持科學思想加以推進、結合中國實際和借鑒國際經驗尋求新的發展和注重“三農”各項政策實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關鍵詞:“三農”法治;形成基礎;核心內容;未來趨勢
一、“三農”法治思想的形成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思想是“三農”法治思想的方法論指導
首先,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最鮮明的特色在于辯證唯物思想。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內容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對于“三農”問題的討論也離不開這樣的認識。那便是,農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一直以來,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就是農村改革的核心,當前,中國農業生產的矛盾不在于總量而在于結構,而在新的時期,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壯大,經過證明,靠的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落實。這就要求去庫存調整農產品過剩,調結構優化農業供給質量以及補短板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從而解決農業生產中的突出矛盾,激勵農業生產力發展壯大。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應當得到足夠的重視,這是農業生產力發展要處理好的問題。實踐中需要面臨的任務就是要落實和優化農村的土地承包制度。具體來講,就是堅守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公有制,穩定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還應當關照土地破碎化、農村人口外流導致的農地撂荒等問題。對此,一是要繼續堅持統分結合的農村雙層經營模式,也就是在農地集體所有的基礎上以農村家庭為基本的經營單位進行農業生產;二是要推動農地“三權分置”的改革實踐,在保障農戶的承包資格(承包權)的同時,鼓勵農地經營權在不同主體之間的流轉。在新的歷史時期,農地“三權分置”是對農業生產關系的調整,對于實現農地規模化和現代化經營,提升鄉村集體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次,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中的以人民性立場來探究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決定了以“人民為中心”來解決“三農”問題?!叭r”工作應當最終落實到農民身上,朝著為農民收入增長的方向努力。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壯大,生產自然也要實現廣大農民群眾財富的提升,因此,應當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讓農民真真切切地富裕起來。同時,要通過繼續推進精準扶貧消除農民的貧困,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所在。發展農業生產力、振興鄉村經濟和富裕農民生活是落實“三農”工作的目標,也是立足于農民,發展為了農民的人民性立場的最直接體現。只有實現農業的規模經營、農村的富裕繁榮以及農民的安居樂業,才能算得上達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本要求。
(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矛盾是“三農”法治思想現實依據
進入新時代,可以說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的最大制約因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城鄉之間,問題也集中在農業生產方面,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也來自廣大農民群眾?!叭r”法治思想也應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下得以展開。其進一步地深化也必然離不開這樣的一種現實情況。從“三農”的現實情況看,當前中國的農業基礎還相對薄弱,而農民的年齡結構、知識技能以及思維意識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城鄉之間的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以鄉村振興發展為動力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一條有效之路。在面對新時期新問題上,“三農”法治思想的發展堅持了科學性與實踐性的統一,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現實性和實踐性。從黨的執政規律的角度講,農業大國是執政的最大實際,農村是黨最廣泛的執政空間,農民是黨最廣大的執政資源,“三農”法治思想也是黨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和工具。
二、“三農”法治思想的核心內容
(一)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
中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總量不足,而是結構性的矛盾。換句話說,也就是供過于求以及供求不足的問題。2015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地提出要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2017年的一號文件對此進行了系統部署。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時,中央堅守糧食安全的底線,強調要落實糧食安全,到2020年糧食總量連續6年保持在6.5億噸以上。2016年起,化肥施用量連續減少,三類主糧生產中化肥農藥利用率均超過40%。綠色轉型發展進程明顯提升。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指導思想以及重點任務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系統的安排。隨后,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出臺,2022年的具體目標任務得以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是系統性工程,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有著突出意義。其主要措施包括強化人才支撐、制度供給以及黨的領導等多項措施并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致力于在整個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展農業農村。只有解決好農業農村發展,有了這個基礎,廣大農民才能夠真正分享現代化成果。2017年以來,圍繞如何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都旨在為鄉村振興的有效落實提供法治支撐和良好的制度環境,以確保實踐工作走得穩。
(三)強化農業農村法治保障
為加快農業現代化,十三屆全國人大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鄉村振興促進法》。涉農法律體系包含的具體法律很豐富,主要包括:基本的《農業法》、管理包括農村在內的土地利用的《土地管理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明確家庭承包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調整涉農經營組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鄉鎮企業法》、保障農村空間優化配置的《城鄉規劃法》、規范農村基層自治高效運行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這些涉農法律在不同領域較為全面地實現對農業農村的治理,成為推進提升農業農村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三、“三農”法治思想的方法論特色和創新性貢獻
(一)戰略思維和底線思維并重
“三農”法治思想是一個系統性的辯證性的思想,黨的“三農”法治思維無不體現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這主要體現在:一是,它圍繞中國“三農”具體實踐展開,并堅持從具體的實踐中不斷發展法治理論思想。無論是鄉村振興規劃,還是鄉村精準扶貧,都是在客觀和科學掌握“三農”實際的基礎上,尊重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和社會環境,爾后再開展具體實踐。二是,堅持聯系的眼光深化“三農”法治思想建設?!叭r”問題涉及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農業發展經營模式以及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涉及村莊規劃管理、土地產權制度、城鄉融合體制、基層組織建設等多個方面,只有通過協調處理各方面的聯系,才能保證對于“三農”工作有序運轉。三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三農”問題全面而復雜,只有抓住主要才能找準重點,事半功倍。精準扶貧是“三農”工作的重心,抓住了這個重點,也就是把握住了問題的主要方面,也有利工作的順利開展?!叭r”法治思想同樣也是一個富有戰略性的思想,“三農”立足于農業、農村和農民,但又不局限于此,試圖以此為原點,致力于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歷史使命下,實現對“三農”工作的展開。解決好“三農”問題,也就是正視“三農”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也關系到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而且“三農”法治思想的系統布局也體現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從全局性和整體性上來對涉農的方方面面進行頂層的設計,彰顯了黨在對“三農”問題上的高度政治站位和強大的治理水平。當然,在推進“三農”工作的實踐中,還應當嚴守底線,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黨管農村的政治立場,堅持農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損、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等。
(二)“三農”工作目標從農業現代化上升為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個整體性的目標,農業是“四化”同步的短板,而農村是小康社會建設中的關鍵。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強調的是農業和農村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三農”工作開展的總體目標。實際上,鄉村振興戰略就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旨在把鄉村建設推向新的高度,明確鄉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過去,農業現代化在很長時間內都是黨在“三農”工作中的主導思想,即便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時,依然聚焦于農業現代化,認為農業產業依然是鄉村發展的重點?,F在進入新時期,黨充分認識到了農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農業走向現代化,農村走向繁榮化必然要面對的重要關系。因此,對于“三農”的法治實踐內在地要求將農業與農村進行整體謀劃,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發展目標自然也就有了本質的提升。
(三)城鄉關系由統籌逐漸走向融合發展
從城鄉統籌到城鄉融合表明城鄉之間各種要素的相互促進程度的加深。融合表明城市與鄉村要實現在空間、要素、資源、制度等各個方面的協同推進,要把城市與鄉村作為一個有機聯系,相互促進的整體。這是城鄉關系發展規律上的一大跨越,表現在“三農”問題上,就是農業與工業的共同發展,農村和城市的共同繁榮,農民和市民的共同富裕。這是對城鄉關系的全新定位,全新思考,體現了黨在新的時期重視“三農”發展,對城鄉發展規律的新的認識。本質上講,這是讓農民享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與城市居民一同感受改革發展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四)從消除絕對貧困向緩解相對貧困轉變
精準扶貧消除了絕對貧困。黨的領導為全面徹底消除絕對貧困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下,黨領導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克服了在“三農”工作中的重重困難,真正做到了真扶貧、脫真貧,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扶貧攻堅的道路。立足國情農情,因地制宜開展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不斷總結和提煉實踐經驗和教訓,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減貧方案。在全面實現消除絕對貧困之后,脫貧重心已然轉向緩解相對貧困。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前提下,相對貧困問題始終存在“三農”領域。新的時期下,逐步實現脫貧向推進鄉村振興的過渡,是適應時代要求,保持脫貧工作行穩致遠的根本任務。
四、“三農”法治思想的未來趨勢
(一)堅持科學思想指導“三農”法治思想的實踐展開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就一直以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三農”法治工作的理論指導,并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完善和豐富。對“三農”法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從而對推動“三農”政策的制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黨以“三農”工作的開展作為工作重點,并始終在這個過程中扎根農村實際。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推進“三農”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科學思想,也必須結合中國實際,這樣才能保證“三農”工作的落實成效,才能保證對于“三農”治理規范有效。
(二)立足中國實際和借鑒國際經驗相結合探索“三農”新高度
在中國農業農村發展道路的探索中,可借鑒一些國家的經驗和做法,但也應立足中國本土實際。要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三農”工作推進實踐中的各方面正反經驗,借鑒社會主義國家歷史經驗,從中國國情和農情出發,及時跟進“三農”法治政策實施的情況,做好動態反饋,適時調整戰略階段和進程,力求在“三農”法治道路上走出中國自己更大的特色,不斷推進“三農”工作取得新的進展,為世界農業農村治理貢獻中國經驗、智慧和力量。
(三)注重“三農”法治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三農”法治工作涉及農村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農業經營制度、農村規劃和建設制度、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城鄉融合發展制度等多個方面的協調,是中國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在整個“三農”法治工作中,應當特別注重這些制度之間的關聯性以及銜接性,特別是不同制度之間的協同配合以及不同制度之間的可能存在的內在矛盾和沖突的調和,保證整個“三農”法治工作賴以發揮積極作用的制度之間的良性互動和相互促進。這樣,“三農”法治工作才能高效有序運轉,整個“三農”法治工作才能形成合力,保證政策實施的連續和穩定。
作者:莫永成
- 上一篇:新時代背景農村公共危機治理對策
- 下一篇:統計過程控制與安全管理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