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20:49: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文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護理關懷人文觀研究論文
[關鍵詞]護理人文關懷;綜述文獻
[摘要]概念是對過去感性經驗的理性總結,是重新認識的開端,是科學理論得以建立的基礎。對概念的正確認識與理解是科學思想產生的來源,也是學科發展的行動指南。我國衛生部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以及全國護理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將人文關懷融入護理工作中,服務于細微之處。營造關心病人、愛護病人、尊重病人、幫助病人的氛圍”。近年來,“將人文關懷融入護理工作中”,在我國護理行業內已基本達成共識。然而,對于護理“人文關懷”這一概念的認識與理解,卻是見智見仁,莫衷一是。有鑒于此,本文運用概念分析法綜述國內外學者對這一概念的認識,為臨床護理及教育工作提供借鑒,也為本土化概念的深入研究提供幫助與參考。
一、概念分析法
本文所用概念分析法主要是將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的概念分析論觀點Ⅲ與科學思維分析方法相結合。康德認為抽象的概念只有與現實相關聯,才可能不是空洞的。他提出人的理性認識與客觀事物是通過經驗性的認識聯系起來,可通過認識事物的起源、界限和范圍,來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組成成分。我們借助這一觀點,從回顧護理人文關懷的起源、界限和范圍人手,借助文獻進行概念分析。參考科學思維分析法的定義將概念分析法界定為:把復雜的。概念運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名稱、歷史、結構等)暫時分解為簡單的部分與要素,逐個加以分析,呈現出概念的內涵(本質特征)及外延(組成成分),以精確把握概念的本質和規律的方法。
二、人文關懷理念的內涵
護理人文關懷是一個復合概念,是哲學與護理學的有機結合,是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學科的具體運用。為把握護理人文關懷概念的本質屬性和內在特征,須追溯“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理念的內涵。
高職院校人文景觀設計論文
1景觀設計教育現狀及凸顯問題
景觀設計在我國雖然還屬于新興學科,但根據學科的發展與市場的需求,許多院校都開設了景觀設計專業或者園林景觀設計課程。由于學習這門學科專業組建方式的不同,也導致學習園林景觀設計的側重點不同。例如,建筑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景觀設計課程,研究方向主要偏重關于景觀中的空間營造及建筑設計,課程內容多以規劃和建筑外觀設計為主;園林專業的景觀設計課程,其研究方向是關于景觀中自然生態系統的營造,課程內容多以綠化設計、植物造景、生態設計類為主;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景觀設計課程,主要研究的是關于景觀中的空間環境及景觀環境設計,課程以環境設施及環境美化為主。從中我們不難發現景觀設計課程的設置存在很多割裂和交叉的問題。所以容易形成以偏概全的錯誤認識,將園林、景觀、建筑、環藝等專業的某些課程內容等同起來。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學習園林景觀設計課程中作業階段過度依賴于計算機作圖軟件、風格混亂、傳統文化及地域特色缺失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1)過度依賴計算機軟件。隨著社會發展,計算機普及,環藝專業學生在設計方案時都大量使用計算機軟件。用電腦沒有錯,時展,計算機軟件所制做出的效果圖及方案相對逼真。但是帶來直接后果就是學生手繪能力大大下降。導致工作后和客戶談方案,有些實習學生連基本草圖都無法繪制出來。(2)盲目跟風、風格混亂、傳統文化及地域特色缺失。近些年來,由于國外景觀設計流派和風格的沖擊,一些園林景觀設計師,盲目跟風照搬,使園內景觀風格混亂。甚至在一個整體的濱河體系中出現幾種不同風格的景觀,產生出不倫不類的視覺效果,奇怪至極。相對而言,在設計園林景觀時,我們應該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或者是當地的地域文化融入景觀之中,這樣不僅地域風土特色明確,而且還傳承了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但是跟風現象不僅使風格混亂,也使我們地域文化特色產生了缺失。(3)學生自身審美及情趣修養不夠。高職院校中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學習課程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他們在學習設計專業課的時候,往往會很用心,尤其是一些專業技能課時甚至會熬夜來加強訓練。但是在學習一些公共和專業理論課時,會出現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例如,中外建筑史、藝術概論、設計概論等課程。這樣就產生了自身審美與情趣水平難以提升的問題。從而降低了學生審美情感的敏銳度,進而影響其對于建筑景觀設計的想象能力。
2景觀設計教育中具體問題分析
我們學習研究藝術人員都知道,藝術、好的設計她是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她需要我們設計師觀察體驗生活,體驗社會。如果學生僅僅把做設計停留在技術層面上,那么他所做出來的方案就是閉門造車,會給人一種沒有細心思考推敲,沒有創意的感覺。就絕對不會做出生動的、感人的、震撼人們心靈的好的設計。學生不外出接觸社會還會導致他們于我國傳統的歷史文脈、當地的生態環境系統以及該區域的本土文化相脫節的嚴重后果。高職高專環藝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來自于城市,其成長生活的環境遠離自然,這樣就是使他們缺乏對大自然的認知和理解。而且現在的學生,他們從小生活在混凝土的世界里。因此,缺乏對原生態自然的體驗,還有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業現代化高度發展的農村,自然棲息地被農田取代,所以他們從小面對的是單一的經濟作物,具有原生態的鄉土景觀地貌也遭到破壞。因此,他們也缺乏對原生態自然多樣性的理解。作為高職院校環藝專業的學院更應該研習當地的人文景觀。它的實現就要求我們學生要不斷地體驗社會、體驗生活、體驗不同地域文化,學習了解不同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要善于感悟人文精神,尋找出適宜當地歷史風俗、文化背景的符號載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設計出符合當地人生活習慣及審美情趣的公共園林景觀空間。
3拓展新的教與學方式
教育部針對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有明確規定,即2+1。就是兩年在校學習專業文化課程,一年在校外由學院聯系的校企合作單位實習一年。而且各個高職高專院校也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積極籌建校內實訓、實習室。所以在這樣的辦學背景下,我們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接觸到先進的設計理念就能夠更好學習景觀設計課程。首先,我們應該將“師法自然、體驗文化”的觀念引入到景觀教育實踐中來,要求學生進行景觀設計之前應該先從自然風貌、歷史文化、自然現象、風土人情等方面人手,尋求一個設計思路,確定好設計著力點之后再加人相應的設計理念和表現方式。通過這種形式,可以使課堂教學不再是空洞的技藝傳授,而更多地將學生們的思緒帶回到大自然、歷史及我們的文化與生活中來,這樣不僅使他們在學習和設計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多的創作情趣,同時也彌補了他們對自然缺乏理解體驗的缺陷。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設計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理論聯系實際,學院為專業準備的設計工作室教學為學生實踐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讓他們在學習園林景觀的課程中盡可能的從頭到尾都經歷一遍。即實地考察、構思方案、繪制草圖、設計組討論、客戶溝通、電腦效果圖繪制以及最終局部方案實現。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全局觀、挖掘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熏陶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熱愛之情。只有這樣才有助于我們園林景觀設計學科的發展。有助于我們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高校校園人文景觀設計問題探索
一、高校人文景觀建設的重要意義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高校所要承擔的重要責任,高校同時也是文化傳播、思想傳承與創新的載體。社會和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要求高校必須在高層次人才培養過程中提供更高規格、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此過程中,校園物質文化作用日益突顯。人文景觀是構成校園物質文化的一部分,是屬于顯性文化,它是承載高校辦學精神、思想、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物質載體[1],承載著環境熏陶漸染的功能。校園的人文景觀建設越來越受到上級部門、學校領導,工作人員和校友師生的重視。高校不僅應該將校園人文景觀建設作為高校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升高校軟實力的重要方式。
二、高校校園人文景觀的重要功能
(一)傳承地域歷史文脈,彰顯地域特色的功能
高校聚集了地域內眾多優質的文化資源,高校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文化一方面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另一個方面又是傳承和發揚的地域文化的陣地。高校人文景觀作為當地人文景觀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和載體,對傳承和發揚地域歷史文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人文景觀可以促進當地的歷史文化傳承和發展,凸顯地域獨特文化。同時,對保護當地歷史、文化、民俗、精神精髓,彰顯地域特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繼承高校的歷史文化,凝練大學精神的功能
手術室人文護理臨床效果觀察
手術室由于其特殊的治療方法和環境,患者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不僅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而且會對預后產生一定的阻礙。此外,手術室作為醫院外科治療的重要場所,是醫院感染發生的高危部門,出現感染后,不僅會增加患者的治療難度以及身心負擔,而且會給家庭帶來經濟上的壓力。因此,在手術室中實施系統、全面、有效的護理措施猶為重要[1]。在常規手術室護理中,側重于對環境的管理,忽略人員、物品以及患者本身對手術感染的影響,而人文護理是基于人文主義而產生的一種護理模式,人文主義是醫療領域的熱點詞匯,其正逐漸融入護理工作中[2]。本文主要觀察在危重癥患者手術室護理中應用人文關懷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擇期行手術治療的86例危重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26歲~67歲,平均年齡(45.9±6.4)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Ⅲ級36例,Ⅳ級7例;手術類型:11例為普外科手術,14例為消化外科手術,11例為骨科手術,7例為耳鼻喉科手術。觀察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29歲~65歲,平均年齡(46.3±6.7)歲;ASA分級:Ⅲ級35例,Ⅳ級8例;手術類型:12例為普外科手術,12例為消化外科手術,10例為骨科手術,9例為耳鼻喉科手術。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1.2方法。1.2.1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按照各種擬定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進行操作,包括術前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了解,術中在保證患者安全以及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下,不過多地進行交流和關懷,術后第1天進行隨訪,在確定患者狀態正常(包括手術反應)的情況下不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全面分析。1.2.2觀察組:給予人文關懷下的手術室護理措施:①手術前:安排巡回護士到病房對患者進行訪視,除了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了解外,還要知曉其文化程度、職業、現病史、既往史等相關資料,以便做好交流計劃,方便有針對性地與患者進行輕松的溝通,以盡可能地放松患者的心情;其次,巡回護士還要注意自身的儀表和態度,盡可能地得到患者的信任,并耐心、通俗地對患者的問題進行解答,然后簡單對手術和麻醉情況進行介紹,并介紹成功案例,以提高患者的手術依從性;最后在手術當日安排由昨天進行訪視的護士在手術室門口迎接患者,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緩解緊張情緒。②術中:手術時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55%左右,并備好溫毯或熱水袋,創造一個良好的手術環境。運送患者途中給患者蓋好被子,并注意隱私的保護以及保暖,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如果患者存在明顯的精神緊張,則以家常、新聞或趣事為主要溝通內容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盡可能地疏導其負性心理狀態,必要時給予握手、輕撫患者肩部等肢體關懷。手術過程中,盡量做到輕走路、輕說話以減少噪聲可能帶來的干擾,保持安靜的手術環境。如果患者在手術中出現口唇干裂,則用棉簽沾水濕潤其嘴唇;若非全身麻醉患者出現內臟牽拉反應,則指導其進行深呼吸,并將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嘔吐物。③術后:手術結束后用溫水將患者皮膚上的血跡、消毒液痕跡擦除干凈,保持清潔的皮膚并盡可能整理好衣褲以維護患者尊嚴,并告知手術順利完成;在送返病房的過程中,注意保暖以及手術切口和各種管道不被牽拉,仔細告知患者或其家屬注意事項。④回訪:術后對患者進行回訪5d,每天1次,除了解傷口愈合情況,還要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需要時指導飲食和鍛煉。并再次向患者強調手術的順利、成功完成,使患者放心,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負性情緒而影響恢復[3,4]。1.3評價指標。術后最后一次隨訪時應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記錄術后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滿意度。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1.40%,低于觀察組的95.3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并發癥。對照組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9例(5例為切口感染,2例為肺部感染,2例為引流管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0.93%;觀察組患者發生并發癥2例(2例為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4.6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χ2=5.107,P=0.023)。
3討論
淺析校園景觀規劃設計的人文精神
摘要:校園景觀規劃設計是校園文化傳播的載體。時下,在進行校園景觀設計時,設計師往往把精力過多地放在校園景觀小品設計的物質構成上,而忽視了對校園景觀規劃設計中承載校園文化精神的表達,這種有形無神的設計思路,缺失文化底蘊,導致校園景觀設計靈魂的喪失。如何認識傳統文化,設計出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景觀作品,一直是學界頗為關注的課題。文章探討這方面的應用和研究,拋磚引玉,以期促進同仁對這方面的關注和探研。
關鍵詞:景觀設計;校園文化;人文精神
一、我國校園景觀規劃設計的現狀
如今,中國經濟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全球化環境中,豐富多彩的異國文化為世界各地人民所關注,計算機和數字化技術已經深入滲透到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當中。校園景觀設計日益受到重視,但校園環境空間的趨同性會使校園文化景觀顯得毫無特色,一些學校的文化背景、歷史事件被忽略或改造,這使得景觀規劃成為缺乏文化韻味的呆板擺設。學校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內容,可是如今一些學校的景觀設計陷入文化缺失的怪圈。伴隨著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教學設施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很多大學對校園進行擴建??墒?,一些學校校園的景觀設計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由于沒有充分挖掘本地文化、歷史事件等而缺乏特色。傳統文化的缺失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大問題。設計者應當在深入挖掘校園文化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和手法,借助豐富的景觀設計語言和多種文化表達方式傳遞校園信息,塑造校園特色,創造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和文化內涵的校園景觀設計。
二、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文化的體現
校園文化是相對于社會文化來講的,是根據這種文化的由來、存在的具體環境、主要的發展前景與意義來確定的一種社區性質的文化體系。從根本上來說,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在學校這個環境中產生的,教師和學生在學校中開展日?;顒?,是校園文化的主要見證者。所以,換個角度來說,校園文化不僅僅包括校園景觀文化,還包括人文文化。校園文化是經過長期積淀并篩選出來的重要文化內容,通過學校形象體現出來,并且在繼承以往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發展,從而形成學校自身的與眾不同之處。
現代環境設計觀的人文基礎研究
摘要:設計觀是設計師價值觀的直接表現,直接影響設計作品的標準和生產需求,也是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和諧關系的影響因素。環境設計作為一項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設計專業,設計觀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環境設計活動的主體是人,設計活動應當堅持人文基礎,才能實現現代環境設計觀的持續發展。文章就主要針對環境設計觀的人文基礎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環境設計;設計觀;人文基礎
環境設計活動的開展應當以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為基礎,同時要體現設計師的設計目的、方法以及參照的設計標準,通過環境設計的作品可以體現出人類對環境的愛護。在這種前提下才能充分保證設計觀的科學性與人文性。人文思想是貫穿整個環境設計過程的基礎思想,在環境設計中起著重要的指導性和引導性作用。只有遵循人文思想的環境設計活動,才能彰顯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性,從而促進環境設計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
1環境設計觀的人文主義傾向
以人為中心是現代環境設觀的核心思想,表達了現代環境設計領域對人文社會的尊重,也體現了環境設計與心理學、社會學的有效融合,為人文主義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環境設計觀的人文主義思想,主要包含兩個內容:①人道主義設計思想。以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本哲學為思想基礎,將人類的生存、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一切設計活動都應當以尊重人、適應人、支持人的勞動成果為核心,通過科學的環境設計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②設計的中心點由技術和功能轉變為人的需求。從更深的層次對人類的信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進行探析,注重設計產品的簡潔性和標準性,從細節上體現對人的關愛。受到工業標準化的設計思想的影響,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標準化生產被廣泛應用于環境產品設計,這顯然是以功能思想為核心的設計。近些年來,生態主義越來越多的滲透到環境設計中,并且提倡生態主義的環境設計理念,這也是環境設計觀一種新的演變。一方面,生態主義的介入促進了環境設計與生態學、心理學等科學領域的融合,更深入的了解生態環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的影響,在環境設計中融入更多自然生態要素,提高環境與人類的契合度;另一方面,生態技術可以減少人類的環境設計活動對自然生態產生的不良影響和干擾,為人類創造一個持續發展的、健康的生態環境?;谌宋幕A的現代環境設計觀,改變了以往的工業生產方式對人類社會生活產生的不良影響,對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行重新定義,站在更開闊的背景中對現代環境設計進行重新思考。
2設計師的環境設計觀建構
城市人文景觀設計研究
摘要:根據對荊門市城市空間人文景觀布局的分析,發現城市化快速發展進程在對城市人文景觀保護上的細節缺失問題,通過外國城市建設總結的城市設計的系統理論,提出一種可嘗試方案,拋磚引玉希望可以引起更多的思考。
關鍵詞:人文景觀;城市設計;荊門市
一、荊門市城市空間的布局
1.荊門市歷史自然環境。荊門城依山而建,城名也因山而得,據歷史資料記載,早在唐代就有“荊門”這一地名,自古就有軍事重鎮素有“荊楚門戶,控制要沖”之說?!肚G門州志卷之四(疆域)》中的記載:“江、漢、沮、漳,楚之望也,荊門適當其中,東抵漢,西抵漳,南抵荊州,北抵蠻河?!蔽挥诤笔〉闹胁?,距江陵以抵漢水,連鄢郢而控巴蜀。結合東西南北的地域特點具有包容性。荊門市目前所轄管著包括鐘祥市、掇刀區、東寶區、沙洋縣、漳河新區和屈家嶺管理區在內以及一個首級高新區的共計三百多萬人口。2.城市空間布局發展的進程。從城市發展的進程上來看,荊門市的前身荊門縣抓住發展“三線城市”的機遇,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主動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逐漸將城市由傳統農業耕作經濟轉型成以工業化生產為主的城市。從七十年代開始,引進了一批中央、省、地區級別的企業與建設完備的鐵路設施為主,城市形成東西并立的格局。東城區主要是產業工業區域,西城區則是延象山大道建設的居民主城區。在一九八三年荊門市榮格獲升成省轄市之后迎來了經濟的蓬勃發展,城市迅速擴張成中等規模的城市。但受地形的影響,荊門市逐步向南發展,于二〇〇〇年跳脫主城區的限制沿二零七國道和荊宜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選址,成立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掇刀區。這一決策也加快了荊門主城區的向南擴張,形成以東寶山、西寶山嵌入主城區“兩山攜城”的情況。3.人文景觀的分布?;谇G門城的地理條件,目前主城區現存的人文景觀主要分布在以東寶山、西寶山、象山和城區以內為主的區域。按照曾經的荊門古城外圍承鏈狀環形“包圍”著荊門荊門古城,可根據這些人文景觀的用途和分布位置劃分為標志性宗教建筑、歷史人文建筑和文化景觀。(1)標志性宗教建筑荊門的宗教信仰多元化,尤其是以佛道兩家見長,因此以白云樓、唐安古寺為代表的古代宗教建筑分布在荊門城中東西兩座山上,白云樓的建造起因是在東寶山巒發現一洞曲徑通幽,相傳當年呂洞賓曾騎白鶴駕白云在此處修行。故當時的道教信徒便在此處建立了白云觀,是荊門是道教活動的重要建筑。唐安古寺相傳始建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元賜名廣福寺,于明代洪武元年翻修,后改名為安福寺,又在清代乾隆十九年改名為唐安寺。原址位于蒙山東巒(如今的象山公園),與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后又重建在西雨山山頂,在二〇〇九年又移至寶馬山東麓寶馬泉北端。(2)歷史人文建筑荊門城的兩座有名的歷史人文建筑,陸公祠和老萊子山莊都坐落于城西的象山,陸公即是南宋著名理學家陸九淵,陸九淵曾官拜荊門知軍在任期內開設講堂,設立官學貢院,十分受百姓的愛戴。后于明朝弘治年間將他講學的“蒙山”改名為“象山”,并在象山腳下修建陸公祠來紀念他。老萊子山莊是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老萊子隱居的地方,老萊子的“斑衣娛親”被列為中國二十四孝之一,后由各代的荊門知軍因其典故逐漸修繕成形。(3)文化景觀龍泉十亭和象山碑刻坐落于象山風景區文明湖一帶,自隋代以來始建初月亭,后經歷各朝代逐漸修葺亭閣十處有余。與之相對應的象山碑刻因坐落在亭子附近的幾眼泉水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而得來,其中不乏有黃庭堅、陸九淵的墨筆。
二、荊門市現存的人文景觀現狀
1.城市快速發展缺陷。隨著城市發展的進程加快,城市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城市居民交通、商業、生活水平。人民物質水平提高的同時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在提高。同時,城市化的發展也帶來了人文景觀保護上的問題,通過挖掘文化深度提高城市歸屬感,可以作為一種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的手段。2.荊門現存人文景觀問題。根據我國《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規定對于現存的較多人類活動的文化遺址的保護,荊門市區的人文景觀保護修葺還是尊重原址面貌,但現代的技術和材料的運用還是難以避免失真。其次,有部分位于城市社區的人文景觀會占據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間,也因此產生了一些矛盾。對于文化景觀的認知,歷史文化人物的教育科普也是十分欠缺的,這些現存坐落于荊門城市間的人文景觀就如同一般的休閑娛樂場所,失去其特定的歷史意義。
研究人文觀點下的包裝設計
一、“以人為本”在包裝設計中的體現
1便利性體現包裝設計的便利性功能即是有利于用戶對商品的操作與使用。比如商品的重量、開啟方式、形狀結構、包裝材料、工藝、規格及尺寸等都與此有關。便利性差的包裝設計會給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帶來不便。例如,有某款造型美觀但結構上十分復雜的酒瓶包裝盒,用戶在將酒置入盒中后需要花費一定時間才可把酒盒蓋緊,且包裝極易破損,并不適宜保存酒瓶。這種精巧別致的包裝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包裝行業的發展,卻也忽視了用戶使用體驗,不適于推廣應用。而相對于此類包裝,便利性好的包裝可有效加強用戶對商品的使用體驗。眾所周知,老年人因身體特征原因,每日需多次用藥,但由于記憶力較差,往往記不清用藥次數,由此催生出一款專為老年人設計的藥盒,利用該藥盒可事先分配一周的用藥量,且每日藥物均由數個格子劃分,明確好早中晚用藥量,同時,藥盒上方還設有凹槽,方便手指顫巍的老人拿取。該藥盒雖然設計簡約,卻從細節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提高了用戶的生活質量。除使用體驗外,包裝的便利性還可在商品的運輸、保存、攜帶及廢棄等方面體現出來。便利性越強的包裝設計越會體現出人文精神,也越會受到消費群體的歡迎。
2商品保護性體現包裝對商品的保護功能主要為降低商品在運輸、倉儲、銷售等過程中因意外因素而造成的損壞,對于食品則可延長其貯藏時間。包裝設計師在設計時,應嚴格分析商品的化學特性及物理屬性,認識商品在變形、腐爛及破碎等方面的特性,如此才可針對性的選擇包裝材料,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商品包裝,防止因搭配不當或選材錯誤,導致商品與包裝材料發生化學反應甚至產生毒性作用,影響商品質量。例如,部分商家盲目追求利益,把本應采用無毒材料制作的食品包裝袋改用低廉卻劣質的材料來制作,這些劣質材料往往不符合食品包裝規范標準,甚至存在毒性,這些有毒物質可經由包裝滲透到食品當中,若長期食用含有毒性的食品將可引發慢性中毒,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由此可見,合格的包裝設計起到的不僅是保護商品的作用,更是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安全。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力提倡生態環保,使得消費者在選購商品的過程中也開始注重商品包裝的環保性。因此,包裝設計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充分考慮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以及人體健康等要素,將自然、再生能力強且無污染的粗纖維植物加工而成的材料作為商品包裝,如此既可使包裝設計具有藝術性和環保性,又保證了商品包裝的安全性,體現出了包裝設計中的人文精神。
3包裝的視覺功能如同商品便利性與商品保護性一樣,通過商品包裝的外觀,設計者可以直觀的表達出其所要傳達的人文精神,而優美的包裝設計不僅可帶給消費者美好的視覺享受,還可拉近消費者與商品品牌間的距離,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促進商品的銷售。設計師以商品特性和主要消費群體為依據,能夠設計出滿足該消費群體視覺感受的商品包裝。比如中秋時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大眾普遍會購買月餅饋贈長輩與親朋好友,以示自己的關心和問候,而為了表達節日氣氛與人文情懷,月餅的包裝設計往往以暖色調為主,以營造出喜氣洋洋、溫馨大方的氛圍;在造型上則強調圓圓滿滿的精神理念,以圓型和方型為主;此外在文字上,我國向來以含蓄為美,故此可將送禮者的祝福直接表達在包裝上,既表達了送禮者對收送者的情感關懷,又省去了送禮者直白的表述方式,充分在包裝外觀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二、結語
綜合上述,如今的消費者與從前相比,在商品包裝上更注重人文理念的融入,而商品包裝美觀程度已經不是他們選購商品的首選要素。為此,應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強調包裝設計與人的心靈交流,結合商品特性,將人文精神充分體現在包裝設計中,從而在商品與包裝、包裝與消費群體上實現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
公共景觀藝術設計的人文性分析論文
【摘要】公共景觀藝術設計是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項新型藝術設計。如何尋找最貼切的中國環境藝術的創作理念和生活空間中公共藝術的創作走向,將藝術與都市、人文與自然、傳統與現代、建筑特質與區域共性和諧統一,成為公共景觀藝術設計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公共藝術;景觀藝術現象;人文創意;文化環境
設計伴隨科學技術和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被廣泛的用于社會的各個方面,已成為現代物質與精神文明生活之需。由于現在世界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以及人們日益注重自己的居住空間環境,作為其中的公共景觀藝術設計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項新型藝術設計。
公共景觀藝術,在古時便已有了發展,故宮、江浙庭園、嶺南民居、那些華麗隆重的雕龍畫鳳,雅致精巧的裝飾局部,富于人情味的生活用具,與使用者的現實生活交揉在一起,它們都證明公共景觀藝術在那個個性紛呈的時代已經碩果累累。中國歷來都是一個文化大國,中華文化藝術遺產也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光榮,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許多優秀藝術作品,如商周青銅禮器,漢唐陵墓和明代永樂宮壁畫,還有四大石窟的壁畫與雕塑等都屬于公共藝術的范疇,他們最初的目的是為公眾活動而創作,像祭祀、裝飾黃陵以及進行宗教活動,因此創作內容和創作形式都能被當時的公眾廣為接受。
“公共”一詞是相對于“私密”而言,私密之外的所有領域和場所都可以理解為公共領域,是公眾可以自由進出、交換和享受新鮮的地方。只有具備公共性的地方才真正具有公共領域和公共空間的意義。因此,我們在這兒更多的是強調“公共”的性質。尤根.哈貝馬斯在《公共領域》一文中指出:“所謂公共領域,我們首先意指我們的社會生活的一個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像公共意見這樣的事物能夠形成。公共領域原則上向所有公民開放。公共領域的一部分由各種對話構成,在這些對話中,作為私人的人們來到一起,形成了公眾。”
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社會發展進程中所帶來的種種環境問題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今天的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和工業化所帶來的人文建設和環境景觀問題顯得日益尖銳,現在的人已不僅僅滿足于衣食住行的單純的實用功能,而是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舒適享受,這時就應該通過景觀的有機整合,通過藝術與文化在規劃、建筑、園林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整體環境尤其是城市環境的藝術與文化層次,營造內蘊歷史文脈的藝術與文化氛圍,使環境能更好地為人服務,滿足現代人對精神享受的更高的需求。
科學發展觀人文內涵論文
摘要:追求發展是每個國家和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確立科學的發展模式,則是21世紀人類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對“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內涵進行了闡述。進而,從基本出發點:人的生存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資源和動力:人自身的發展兩個方面來論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終極目標——人的全面發展。然后從精神與物質的統一、人類與自然的統一、人類與歷史的統一三個方面論述了科學發展觀的人本主義的回歸
關鍵字: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人的全面發展;人本主義
科學發展觀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深刻認識和總結國內外傳統發展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用辨證統一的觀點來全面系統地認識發展問題的結果。它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繼承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思想,放眼世界,反映時代主題,抓住了發展問題的關鍵和要害,揭示了發展的實質和核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本質和核心,從根本意義上說正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發展本質的最高堅持。人既是創造社會的主體,也是享受社會的主體,還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在社會發展中要以滿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發展為核心內容和終極目標?!耙匀藶楸尽币馕吨鹬厝恕㈥P心人、愛護人,遵照人性的基本規律,理順人與社會的關系,確立人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將人的發展視為社會發展的主題和核心,優化人的生存環境、提高人的生存質量、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觀,認同社會發展在物相層面必然表現為追求經濟增長等經驗事實,但它更為堅執社會發展的人文價值旨趣,認為社會發展是人的多種價值要求的集合,社會發展本質上只能是人的多種價值要求的實現過程和人的自身價值的提高過程。社會發展的物相層面的經驗事實只有在人本價值原則的規約和牽引中,才能獲得持續發展和真實意義。
首先,一切發展都必須以人為出發點。社會主義社會是以人民群眾為主人的社會,社會主義發展是以人民群眾利益為最高利益的發展。其次,一切發展都必須依托人的主體性。依靠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創造性建設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我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條寶貴經驗。最后,一切發展都必須以人為目的。人既是創造社會發展的主體,又是推進社會發展的全部目的。一切發展都必須依靠人民,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民。把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結合起來,既注重長遠利益謀求發展,又注重眼前利益的維護與實現。把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與政治權益結合起來,既注重物質文化利益的滿足,又切實保障人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與解決實際困難結合起來,既注重發展,又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