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護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01:5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文護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一般資料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共有注冊護士841名,本次試驗選取呼吸內科病房、心內科病房、重癥監護病房、骨科病房、胃腸外科病房、兒科病房、消化內科、眼科病房等8個病房的護士進行試驗,每個科室內隨機分成2組,人數均等,一組為對照組,不接受任何措施,另一組為人文關懷試驗組,給予一定的人文關懷措施。8個科室共計218名護士,護士工作年限為:1~5年67名,占30.73%;6~10年82名,占37.61%;11年及以上69名,占31.65%。性別:女性210名,男性8名。年齡21~51歲,平均(27.65±7.01)歲。職稱:護士72名,護師102名,主管護師44名。2組護士的年齡、性別、職稱、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正式注冊的在職臨床護士在本科室工作1年以上;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進修或輪轉科室的護理人員。
1.2方法
1.2.1定期進行人文知識講座
結合本院實際情況,每月開展一次人文知識講座,請知名大學的教授或者社會學者就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展開講座,普及人文知識,使平日在醫院工作的護士了解更多的社會現象,學到更多的專業之外的知識。
1.2.2開展心理咨詢
針對護理工作要求高、壓力大,年輕護士多是獨生子女群體,抗壓、抗挫折能力差以及各醫院護理隊伍中普遍存在的臨聘護士比例逐年增大,隊伍穩定性差等因素,護士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勢必影響護理工作成效。為此,護理部特意聘請心理咨詢師為護士提供咨詢治療,并設立心理咨詢熱線,保障護士的隱私,讓護士可以有一個傾訴平臺。同時,鼓勵護士自發成立關懷小組,小組內設立心理觀察員,及時與護士長溝通小組內成員情況,并請咨詢師為其治療。
1.2.3增加學習交流的機會
本院與多家醫院達成合作協議,選拔優秀護士到其他醫院參觀學習。由護理部工作人員親自參與設計參觀學習日程,安排合理,學習內容豐富,活動的開展對本院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工作有著深刻的意義,回院后護理部舉辦專場的護理見聞交流會,交流的護士進行匯報,與護士分享見聞。開設網絡學習課程,使護士們可以在家中接受護理學習教育,并與本市醫學院校繼續教育學院協商,促進學分互認制度。加快職稱的提升,為未來的規劃提供幫助。
1.2.4護士長微笑式管理
(1)每天早上護士長與每一位護士問好,并且面帶微笑。(2)提前1周排班時,考慮護士自身情況,有需要的護士提出調班申請時,盡力滿足。(3)在保障工作正常順利進行的前提下,允許在排班之后,因臨時情況請假。(4)處事公平,發生糾紛時,保護護士合法權益,獎金分配透明。(5)時刻注意尊重護士,在業務工作中多指導鼓勵,少批評命令,對護士作出的工作成績及時給予認可和鼓勵。(6)每周在晨交班時抽出一定時間,由護士提出對科室提出不足,并就問題一同討論。(7)在科室管理中注意觀察護士的長處或優勢,安排與其特長或能力相適應的科室管理任務,并授予相應的權力。
1.2.5保障護士權益,滿足護士訴求
成立由護士組成的護士維權小組,當工作中遇到糾紛時,協同護理部領導,護士長一同處理,增加護士自己做主的權利,使護士們可以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
1.3評價標準
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工具采用衛生部根據明尼蘇達工作滿意度問卷及優質護理服務等政策文件修訂的《護理人員體驗與滿意度》問卷,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966,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分別計5、4、3、2、1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及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在團隊協作、本職工作、職業生涯展望等維度上均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對照組離職率15%,試驗組離職率9%,離職率下降6%;對照組患者滿意度91%,試驗組患者滿意度94%,患者滿意度提高3%。提高對護士的人文關懷后,有效地提高了護士對本職工作的滿意度,增強了工作合作,降低了護士離職率,患者滿意度相應提高,均說明增強對護士的人文關懷對護理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討論
3.1人文關懷提高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
護士是一項辛苦的職業,除了需要基礎扎實的業務技能,還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敏捷的思維和應急處理的能力等,繁重的工作及社會輿論都無形地增加了護士的壓力。近些年,護士離職率逐年增高,這與護士得不到足夠的人文關懷有關。本試驗通過多種措施增加對護士的人文關懷,1年后,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升,離職率也相應減低,不僅有利于護士隊伍的穩定,也促進護士工作的積極性。
3.2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
提高對護士的人文關懷后,護理差錯發生率明顯下降,這可能與增加人文關懷后,護士對工作的認可度增加,工作熱情提升,進行護理操作時更加認真,對患者十分負責,這也充分證明了加強對護士的人文關懷的重要性。降低護理差錯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對患者的傷害,減少臨故的發生,最終可以促進優質護理的開展。
3.3患者滿意度提高
篇2
患者在入院之前,醫護人員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紹主治醫師和護士及醫院環境及其他基本事項,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讓患者感受到重視和關心,保持心情放松的狀態,手術前還要對患者普及一些必要的手術基本知識,讓患者了解手術的方法、步驟和術前的麻醉方式,并讓患者知道手術中常見的一些問題,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有利于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
2人文關懷在骨科護理工作中的實施方案
2.1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受傷的過程醫護人員在對于新入院的患者要做到耐心的聽取患者的訴說,了解患者的受傷經過,掌握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從而根據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法,幫助患者熟悉醫院和病房的環境,使患者盡快適應醫院的生活,加強同患者的溝通,使患者處于放松的狀態,建立良好的關系。
2.2患者的手術知情權及出院的注意事項骨科患者通常都是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因此醫護人員要對準備進行手術的患者進行詳細的講解,保證患者清楚明白,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完成手術后,醫護人員要定期的觀察患者的體溫、傷口愈合情況以及術后的反應,及時的將患者的信息轉達給醫師,避免感染和其他不良反應現象的出現。當患者病情得到恢復,能夠痊愈出院時要提前通知患者及其家屬,方便他們做好準備,盡快的辦理出院手續,將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緊急事件的處理方法以及復診的時間都進行說明,還要將鞏固治療效果的藥物的服用劑量和方法進行講解,幫助患者徹底的擺脫疾病的困擾。
3人文關懷護理的重要性
人文關懷在骨科護理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工作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護理的服務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一方面,實行人文關懷的護理工作同以往的傳統護理方式不同,不再是單單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服務,更注重的是患者的心理感受,及時的了解患者的要求和想法,滿足患者的要求,還能緩解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心理,使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對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4小結
篇3
1.1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以行業發展為引領以區域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行業發展方向作為產學研工作開展的依據,通過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等發揮引領行業發展的作用。
1.2堅持協同創新
政校行院協同推進主動與政府、行業、醫院對接,利用各方資源和力量,使產學研工作有平臺,人員有保障,項目能落地,成果能轉化。
2協同創新提升護理專業服務能力
2.1搭建合作平臺,服務護理行業發展
2.1.1搭建合作平臺
完善合作機制成立寧波市衛生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及院校合作理事會,促進專業與行業對接。與寧波市技術力量雄厚、行業影響力大的6家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合作組建了6家臨床學院,重建教學團隊,共同承擔人才培養,專業調研,專業建設,課程、教材建設,教育教學改革,頂崗實習質量監控及整體護理考核工作;制定臨床學院示教室和實訓室建設方案,開展科學研究等。
2.1.2借力合作平臺
服務行業發展護理專業帶頭人為寧波老年照護與管理學院、浙江省首家家政學院———寧波家政學院的副院長及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積極參與組建寧波市家政與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聯盟、浙江省家政服務人才培養培訓聯盟寧波分中心,發揮專業對行業的指導作用。
2.2優化專業結構,服務護理專業改革
2.2.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以社會需求、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深入調研行業需求及國內外人才培養現狀,在衛生行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依托臨床學院分析專業崗位的基準性勝任力和鑒別性勝任力,完成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進一步完善“校院協同、仁術融合、選擇多樣”人才培養模式。
2.2.2完善“平臺+模塊”課程體系
在5個崗位方向(臨床護理、康復護理、社區護理、口腔護理、涉外護理、老年護理)基礎上,增設美容護理和中醫護理兩個方向,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增加職業素質拓展模塊,進一步保證學生個性發展與崗位的有效對接。通過設置思政與公共素質課程教育平臺、職業能力素質課程教育平臺,培養學生基準性崗位勝任力;增加職業素質拓展模塊,開設大量選修課、課外活動等拓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鑒別性勝任力。
2.3深化培養模式改革,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2.3.1加強課程建設
專業建設過程中牢牢抓住課程建設這一重要環節,與行業專家合作,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和建設,積極創建各級各類精品課程,開展課程改革,為護理人才培養提供優質課程。
2.3.2推進雙化基地建設
加強校內實訓基地職場化建設。依托校院合作平臺,進行護理實訓中心擴建和改建,將實訓中心建成高度仿真,具有人文環境、職業氛圍的仿真醫院,實現校內實訓基地職場化。同時,借助臨床學院開展校外實訓基地課堂化建設。
2.3.3加強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
(1)整合院校師資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聘請臨床學院優秀護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充分發揮兼職教師在課程與教材開發、教學改革、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緩解專職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2)開展兼職教師教學化培養。為提高兼職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積極性,實施“同聘用、同培養、同考核、同獎勵”機制。通過定期召開兼職教師教學研討會,選派兼職教師參加國內、外學習進修等,提升兼職教師教學水平。鼓勵兼職教師考取教師資格證書、申報教師系列職稱,舉辦專兼職教師技能大賽,開展兼職教師優秀課堂教學評選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更優秀的臨床骨干參與教學工作。(3)解決專職教師注冊和下臨床問題。專職教師均要進入臨床學院學習,教師注冊、臨床實踐均在相應臨床學院完成,提升了專職教師的實踐能力,極大地推動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2.3.4推進校院協同育人
(1)理論與實踐并重,學校教育與醫院教育并舉。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把臨床護理過程搬到課堂上,實施項目化、情境化教學,做到“教、學、做”一體化,實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有效對接。頂崗實習時,組建由6位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共同組成的實習指導教學團隊,承擔150~200名學生的實習指導、實習質量監控及整體護理考核工作,提高了護生頂崗實習質量。(2)依托醫院資源,開展職業發展教育。根據護理專業特點及各臨床學院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例如,針對臨終護理,與寧波市李惠利醫院合作,以“仁愛”為主線,以“關注生命、發揮專長、服務社會”為宗旨,成立生命關懷志愿服務隊,為臨終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生理與心理護理。
3成效
3.1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近3年學生“雙證書”獲取率、就業率、專業對口率均保持在95%以上;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升,2010—2013年在各項技能競賽中獲國家級榮譽17項,省級榮譽42項,市級榮譽36項;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成效顯著“,臨終守望:用愛心點亮生命”生命關懷實踐被評為寧波市高校校園文化品牌,愛心互助社被評為寧波市精品社團等。
3.2科技服務能力顯著提高
近3年立項各類教科研課題64項;撰寫論文124篇;獲校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10項;申報專利7項,其中1項已產業化。社會培訓成效顯著,開展多項實用技術培訓,包括首次開展的國培項目———全國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師資培訓班,美國心臟協會(AHA)心血管培訓項目,育嬰師、養老護理員培訓,臨床帶教教師培訓班等,共培訓八千人次。
3.3行業引領作用
日趨顯現受相關部門及衛生機構委托,開展了寧波市養老機構規范和評價標準兩個行業標準以及浙江省醫學護理類專業高職單考單招考試方案和大綱的制定工作;參與了教育部委派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修訂工作;承辦了行業技能大賽并開展專業人員、行業人員、社會在職人員實用技術培訓,起到了助推行業發展的作用。
3.4校內外示范輻射作用顯著
3.4.1護理專業改革得到護理同行的認可
國內有百余所院校來我院參觀學習,在全國會議上多次受邀報告改革經驗,供兄弟院校參考借鑒。
3.4.2改革成果
在校內全面實施“平臺+崗位方向模塊”課程體系在校內各專業中全面推廣實施,基于崗位勝任力的人才培養方案在2013級護理專業實施,還為校內其他專業提供相關課程、實訓資源、圖書等共享。
4結語
篇4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心理護理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而逐漸衰老,各項共仍呈直線下降,如食欲減退,誤及記憶力和認識功能減退,失眠、視力下降、兩耳失職、頭發變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變,伴著健康狀態和社會環境的改變,老年人的心理也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變化,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社區護理針對老年人的這些特點,對老年人的心理進行護理指導,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
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會角色的改變,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有的沉默寡語,表情淡漠,情緒低落,凡事都無動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發脾氣,對周圍的事物看不慣,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
2孤獨感
老年人由于喪偶、獨居、離退休、人際交往減少,社會及家庭地位改變,生活中空間增多或身體心理及其它原因導致的行動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上往往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進而感到煩躁無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腦梗死、腦萎縮而行動不便,心理上則產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門怕見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與世隔絕一樣,這樣未免會從心理上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感。
1.3恐懼感
老年人由于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給心理加重負擔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憂慮感或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緒,有的老人身體早感不舒服,考慮到自己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對自給兒女增加經濟負擔,所以耽誤了最佳治療的時期,使身體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懼感。
1.4抑郁
呀郁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和心理失調,隨著老年人的逐漸衰老,情緒變化也日益明顯,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心理產生恐懼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則因生活單調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內心空虛而產生了焦慮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交往減少,缺乏歸屬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觀失望。
1.5健忘
老年人的年齡逐漸增加,身體日漸衰老,智力水平也會隨之下降,表現為近期記憶力減退,常出現健忘,由此老年人經常忘記吃藥,剛剛手拿著的東西,一會兒就東找西找;出門忘記關門,然后自問我關門了嗎?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見的健忘現象,這也是老年人近期記憶力衰退不明顯,所以會出現經常嘮叨自己年輕時候的事情,留戀過去,而對率攣鋝桓行巳ぃ荒芙郵?,思想老化?/P>
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轉變
這是老年人離退休后的心理不適應之一。離退休后雖然是一種正常的角色變化,但不同職業群體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卻不太一樣。據調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她)們退休后擺脫了沉重的體力勞動,有更充足的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并且有夠的退休金和公費醫療,所以心理比較滿足,情緒比較穩定,社會適應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狀況就不大相同了,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機關和事業,離退休后的生活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廣泛的社會聯系驟然減少,特別是一些領導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習慣,很不適應。
2.2經濟狀況
經濟是保證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礎,目前我國老年人的經濟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職人員,加上醫療服務費用的逐漸上升,使老年人的經濟來源缺乏獨立可靠的保障。農村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自己的勞動和兒女供給,對于喪失勞動能力,兒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經濟問題更加突出。經濟收入的不足,社會地位不高,因而這類老年人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營養,生活條件和醫療衛生服務的享受,從而影響了其身心的健康。
2.3家庭環境
家庭是人類生活的最基本單位,老年人離退休后,從社會轉向家庭,家庭便成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質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對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義,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響。然而許多老年人由于喪偶、獨居、夫妻爭吵,親友亡故,婆媳不和,突發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從而不僅導致生活上的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產生了許多問題,最終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身心衰老
具有價值觀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離開工作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閑。他(她)們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再為社會多做一些工作,所謂退而不休,老有所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實寫照。然而,許多志高不減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卻并不理想。他(她)們或者機體衰老嚴重,或者身患多種疾病,有的在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顯,這樣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惱和焦慮之中,從而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3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目前,我國導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種疾?。耗X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其致病原因多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因此,社區護士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及對老年人的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預防疾病和生理改變給老年人帶來的影響,還能使老年較好地處理好各種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會的心理問題,使老年人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健康長壽,具體措施如下:
3.1定期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及康復,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力,有的老年人總有軀體的某種病癥,可能會加得他(她)們的狐獨、恐懼、抑郁的心理,社區護士要和藹、友善熱情的服務,這樣,可以增加老年人對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樹立堅強的信念,樹立正確的生死。從生活中尋找生存的意義和樂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對不良情緒進行調節,適當參加社交活動,充實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諧與溫馨,取得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持和照料,從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消除或減少各種心理問題。
3.2幫助老年人保持與社會的接觸社區護士應多給予老年人特別的關心,經常主動與他(她)們溝通,幫助他(她)們認識自身的變化,尊重衰老的客觀規律,幫助他(她)們安排適應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滿情趣,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他(她)們走向社會保持與人交往,從社會生活中尋找生活動力,擺脫孤獨,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擔心。如介紹同齡同愛好的人一起談話,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動,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滿足。
3.3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社會護士多給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顧,熱情的關懷,減少其精神刺激,幫助老年人積極面對疾病,積極面對各種生活中的問題,對立正確的對待疾病的志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講述和示范各種情緒調節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動轉移法,溝通調節法,環境調節法和適當發泄法等,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鍛煉,除了語言交流外,社區護士還應該增加一些非語言的交流如輕撫老人,攙扶老人走路,幫助老人做一些喜歡的事情等。多與老年人交流,調整他(她)們郁悶的情緒。
3.4保持家庭關系和諧老年人身邊關心,親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實,因此要維持家庭關系和諧。社區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多與老年人的家庭進行多方面聯系,教育家屬密切配合,多關心體貼老人,特別是一些喪偶及患有身體疾病的老年人,安慰開導家屬,使老年人保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的志度,減輕其孤獨、恐懼的心理。
3.5幫助老年人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培養適當的興趣和愛好社區護士應考慮到老年人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鼓勵老年人參加適當的活動如唱歌、跳舞、聽音樂、打太極拳、練氣功,健身活動等等。這樣能保持機體代謝平衡,促進身心健康,延緩衰老,豐富他(她)們離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勵老年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社會貢獻點余熱。
3.6幫助老年人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社會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指導老年人時刻保持樂觀的態度,充滿好奇心,培養生活情趣,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種美好的心表,比吃藥更能解決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學會挖掘自身的快樂的豁達,更要會享用自身寶貴的資源,只要每個人都能樂觀、豁達,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么其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將具有更大的社會。
3.7強化老年人智力素質鼓勵老年人勤于學習,科學用腦,善于用科學的知識養生保健,既鍛煉了智力,又學會了自我保健和照顧的技能,不是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嗎?”進入老年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會學,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同時還可以了解國內外大事,了解社會變更,更新觀念,緊跟時代步伐,既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鍛煉了智力。
.3.8抑郁的護理對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區護工應治療其心理上的支持,經常與他(她)們交流,了解他(她)們的思想變化和情緒變化。在接觸這類老年人時首先要尊重他(她)們,比如:主動與其打招呼,耐心聽取意見,積極想辦法解決他(她)們遇到的各種問題等等,使他(她)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被他人的重視。在尊的基礎上關懷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她)門的需求,溝通時的態度要和諧語言親切溫柔,從而消除他(她)們的抑郁心理,獲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她)們充分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同時讓他(她)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和室外活動,保持一定體力,維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參加一些文娛活動,使其精神愉快。
9對老年人健康的護理首先幫助老年人安排規律的生活,老年人回將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社區護工應指導老年人有規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記憶,如幫助老年人將每日服用的藥物固定擺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規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導老年人對健康有正確的思想認識,告訴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現象,不必過分擔心同時還要經常提醒他,這樣可以減少健忘帶來的麻煩和影響。
10老年人應“仁慈”社區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指導老年人認識到“仁慈”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叭蚀取本褪且牡厣屏?,待人寬厚“仁者壽”為無數長壽老人的實踐所證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長壽老人幾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幫助別人,同樣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常言道“心底無邪天地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說,對人寬厚,幫助別人,不僅有益于別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條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學的貧困失學兒童或因家境貧寒上不起學的有志青年,或者災區等需要幫助的人,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營造一個善良友好的生活環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確實會起很大的幫助。
正確對待死之,消除對死之的恐懼
死之是生命歷程終結,人們從古到今始終避諱討論死亡,特別是老年人,更是忌諱死亡,由于人們長期對死亡采取不接納的態度,對于一個人因疾病的發展而處于臨終階段,往往不是看作是生命發展的必然結果,而是看作是醫療的失敗,生命可能回被放棄。其實現代護理觀念認為---死之理解為生命的一個自然階段,死之只是生命有機體的自然變化,是臨終階段為患者提供了完美自我和個人發展的最后機遇,因此人們不應該對死之采取拒絕的態度,而應該采取接納的態度,人們對死之的種種恐懼不是來源于死之的本身,而是來源于對死之的恐懼和焦慮,特別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難病癥時,便會掉進死之恐懼的旋渦,愁緒滿懷,憂心忡忡,弄得自己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夢幻紛擾,進而自暴自棄,消極悲觀。[5]這樣不僅會加速死之的到來,縱然活著,也將會把生命的樂趣剝奪。
人生必有死,這是人生的客觀規律“人生自古誰無死”如果真正懂得了這個道理,便會消除不必要的恐懼感,抱著坦然處之的態度,報紙樂觀豁達的情緒,這樣便可以使人擺脫恐懼感和憂慮感,使人心情安靜,延年益壽。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年老真言老,人老心不老,就會從內心里產生一種青春活力。面對死之,心理狀態好的人,心志安定,氣血調和,身體各項機能必然和諧,生理活動運行正常規律,就會硬朗,福壽永存,反之,則會激起神經系統的功能,必然導致許多身心疾病的發生。
“信心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人有了信心才能激發人的拼搏精神,產生頑強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樂觀的態度,才能產生自身的抗病的潛在能力,任何時候,求生觀念不可淡漠,老年人進入晚年并不意味著等待人生的結束,而是重構新生活的始端,因此社區護士應引導老年人正確對待、認識死亡、沖出死亡的恐懼,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觀,認識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規律,這樣既可以不忌諱死亡,亦不會陷入恐懼和焦慮之中,坦然面對一切,安度自己寶貴的晚年。
5小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漸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問題及社會環境引發的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區護士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區護士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老年人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及時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指導他(她)們自我的心理適應和調節,幫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和自身健康的群體水平。
參考文獻
劉純燕主編,社區護理學,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王青楊代紅,軍隊離退休干部社區保健需要與對策,中華護理雜志,199833(8):489-490
張小玲老年癡呆病人的家庭護理及預防保健,護士進修盡修雜志,1998,13(5):19
篇5
1.1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其主要內容有:一方面,患者入院后即將院方規章制度、護理收費情況、抽血檢查的注意事項、醫德醫風承諾書以及病房環境、檢查時間等告知患者,同時將以上內容的常規健康教育便簽發放給患者,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以減少因陌生環境產生的恐懼、緊張心理。另一方面,住院過程中醫患者治療為安排依據,責任護士可通過口述的形式將住院期間的飲食、手術前后的配合、支具固定的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對于功能鍛煉方法可進行動作示范;第三方面,出院指導,出院當天可將指導便簽發給患者。護理人員需對患者所掌握的鍛煉方法進行了解,以評估情況為依據進行指導。護士長及質控員每周實施一次效果評價。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由主管護士進行護理,當主管護士上夜班或休息時,由代管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掌握患者的訓練方法,再以評估情況為依據對患者進行訓練指導。這時在主管護士上班時可向代管責任護士詢問患者情況,從而進行下一環節的功能訓練指導。每周由護士長及質量控制員對其進行效果評價。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施加健康教育管理單,責任護士每天都要和患者交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情況、護理重點、功能鍛煉要求等落實到紙面上,自制成健康教育管理單,其主要內容有:患者姓名、住院號、住院日期、聯系電話等基本信息;患者皮膚情況、診斷既往病史、陽性指標等;入院須知、手術前后注意事項、飲食指導、功能鍛煉要求及護理要點等;護士長每周一次評價;出院日期、復查時間以及隨訪時間等。
1.2統計學方法:文中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相關主管人員在看到健康教育管理單后能夠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進展情況了如指掌,并由此為依據制定護理計劃,對患者的護理療效做出切實的評估。同時,質量控制主管可以周圍單位對患者護理康復的效果進行評價,在以評估結果對教育不足的地方加以補充,防止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出現失誤。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骨折患者都希望在出院后得到具體的康復訓練指導。這時護理人員將健康教育管理單作為回訪依據,同時制定后期康復計劃,避免了患者在家中出現問題后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如此一來,健康教育就會融入到入院、出院、康復,形成有機的整體,確保了康復工作的全面性及持續性。健康管理單的應用,不僅避免了護理工作的遺漏點,也是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骨折患者在出院后需要進行康復鍛煉,責任護士就可利用健康教育管理單上的對應信息進行回訪,再以患者的病情為依據進行功能鍛煉指導,該指導主要以居家鍛煉為主,如果患者存在問題,護理人員也可依據健康教育管理單進行指導回復。在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的同時,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責任護士需將患者病情評估情況真實的記錄在管理單上,以評估結果為依據對患者實施指導,這些工作的開展都需要醫患之間良好的溝通。傳統方法中,責任護士需將鍛煉內容及方法告知夜班代管護士,再由代班護士對患者進行指導,大量的重復工作,既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又使得工作更加繁瑣雜亂;而本文中責任護士只需負責8個左右患者,囊括護理、教育、觀察病情等,在責任護士夜班或休息時只需一個護士代為負責即可。此外,很多剛入行的年輕護士由于剛入行,缺乏經驗、技巧和相關知識,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容易出現失誤,遺漏了患者病情或造成工作上的失誤。資歷較淺的護士在工作中就要仔細閱讀健康教育管理單,對患者日常行為、飲食、訓練情況及皮膚等進行觀察,嚴格按照管理單的內容操作,從而實現全面無誤的指導患者。部分調查顯示,當骨折患者常與護理人員交談、溝通,會明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當患者與護理人員交談很少時,就會降低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采取健康教育管理單,護士每天都要與患者進行溝通,增加了兩者的溝通時間,也將兩者之間的關系拉的更近、更緊密。本文研究顯示,采取健康教育管理單護理的觀察者患者在護理滿意度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總結
篇6
1.1一般資料選取
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進行治療的50例新生兒按照就診時間先后順序分組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5~36.8天,平均年齡(23.6±1.5)天;病情情況:早產兒20例、新生兒肺炎10例、新生兒窒息8例、新生兒黃疸7例、宮內感染5例。比較兩組年齡、性別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
采用腋下靜脈留置針穿刺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護理方式如下。輸液前,護理人員需詳細詢問患者和家屬關于患者的病情和過敏情況。同時給家屬詳細講解輸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同時要仔細檢查輸液工具及藥品的質量,嚴格遵守“三查七對”制度。保持病房安靜、空氣清新、清潔等,將室溫控制在22℃~24℃,濕度控制在55%~60%。由于患兒極易出現哭鬧和煩躁等情況,此時護理人員需使用溫柔的語氣來安慰,并采用撫摸的方式來讓患兒感到安全感,以保持患兒愉悅的心情。護理人員需做好保暖工作。對存在體溫不升患兒,可通過注入40℃溫水的熱水袋,在其外面加棉布外套,然后放置在患兒肢端處。同時要密切關注患兒是否出現燙傷等情況。對暖箱中的患兒需根據患兒的日齡來調整溫箱的溫度,體溫控制在36.5℃~37.5℃。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流程,穿刺時需選擇最佳的血管,同時要操作穩當且進針準確,做到快速到位。輸液時要詳細做好記錄,并及時發現所存在的問題,并觀察患者存在的反應,一旦發現問題需及時停止輸液,并報告醫生。拔針前,要告訴家屬正確地壓迫穿刺部位,且拔針要做到動作輕柔,以免血液外溢而導致家屬擔心,進而引發矛盾。輸液完成后,需觀察10min,在確定患兒無不良反應后再讓其離開。
1.3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留置時間及皮膚損傷、滿意度情況。護理滿意度通過自制調查問卷完成,指導家屬現場完成,滿分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或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穿刺一次成功率和置管留置時間及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皮膚損傷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7
1.1對象廣州市2所養老機構中的等級護理老年人153例(排除年齡<60歲、語言交流障礙、神志不清及特護老年人),其中男51例、女102例,年齡60~102歲,平均80·2歲。
1.2方法
1.2.1護理分級根據文獻[1-2]將老年人護理分為3個等級:①一般照顧護理。身體健康狀況尚好,個人日常生活能自理者,提供一般照顧護理服務,定為自理。②半照顧護理。身體健康狀況一般,功能減退,活動受限,個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喪失者,提供半照顧護理服務,定為介助。③全照顧護理。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功能活動障礙或減退,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專人照顧護理者,提供全照顧護理服務,定為介護。
1.2.2護理級別的評定方法2所養老機構現行分級護理資料從其主管業務的行政人員處取得,由筆者和4位經培訓的大三護理本科學生對選取對象的當日醫囑的照護級別(自理、介助及介護)進行登記(醫囑護理分級)。然后,根據《廣州市托老服務工作守則》[1]、《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中的護理分級依據[2],評估老年人實際需要的護理級別,即自理、介助、介護(標準護理分級)。再根據Barthel指數分級法[3],對老年人進行分級,Barthel指數計分≤40分為介護,41~60分為介助,>60分為自理。
1.3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輸入計算機,邏輯檢錯后采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χ2檢驗。
2結果
3種護理分級方法評估結果,見表1。
表1示,醫囑分級與標準分級、Barthel指數分級比較,χ2=10·95、20·43,均P<0·01,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后兩者比較,χ2=1·97,P>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3討論
分級護理是護理工作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4]。養老機構中護理分級制度明確規定了各級護理級別的依據和護理要求,對養老機構中護理工作以及管理起著規范性的作用。因此,落實分級護理制度是規范指導護工的護理工作和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有力保證。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及標準護理分級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均P<0·01),而Barthel指數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梢?醫囑分級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可能與在養老機構中護理等級劃分由醫生、行政人員及老年人家屬共同參與有關。調查中發現,醫生的人員配備遠低于實際需求,從而導致老年人的病情變化難以得到及時的監測與治療,老年人的護理等級也就很難根據其實際需求來調整;由于不同的護理等級的收費也有所不同及家屬的參與,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何種護理等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的經濟狀況及其家屬的意愿。除此以外,負責執行護理工作的護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當護理級別與老年人自理能力有差異時,只能簡單機械的執行,使得需要調整護理等級的老年人不能得到最恰當的照顧
。
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需求為依據的標準護理分級,雖能體現老年人實際需要的護理,為老年人提供滿意的服務,但我國養老機構劃分老年人護理等級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2001年才出臺,且全國各地大都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各自制定護理等級及護理內容,至今許多養老機構中護理等級的劃分沒有統一的標準和依據。
Barthel指數分級法是被國際上公認的ADL評定方法之一,它評定簡單、可信度及靈敏度高,是臨床應用最廣、研究最多的ADL評定方法之一[5]。臨床上對于護理分級差異性分析,大都采用了中文版Bar-thel指數分級法[4-6],它不僅可以用來評定治療前后的功能狀況,而且可以預測治療結果及預后,體現需要護理程度。本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數計分法對其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項目進行全面的評估并分級,其結果與標準護理分級評估結果一致,而其評定更簡單。因此,Barthel指數適用于我國的老年人,可用于評定其功能的高低。
綜上所述,不同護理分級方法之間存在差異,尤其是醫囑分級較老年人實際需求相差較遠,因而建議將Barthel指數分級作為現行標準護理分級的補充內容,以完善現行標準護理分級制度,同時應借鑒發達國家“以人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護理的經驗[7],針對老年人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適的護理設施和護理方式,以充分體現老年人的護理需求。
論文關鍵詞:老年人養老機構分級護理差異性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的護理級別是否與護理服務需求一致,為照護老年人提供準確客觀的護理等級評定方法。方法將153例等級護理老年人分別按醫囑護理分級、標準護理分級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分為一般照顧護理(自理)、半照顧護理(介助)、全照顧護理(介護)三級,比較不同分級法的差異。結果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Barthel指數分級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均P<0·01),后兩者之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醫囑分級法較老年人實際需求較遠,改進措施除增加醫護人員和改善相關條件外,可將Barthel指數分級法作為標準分級的補充來替代醫囑分級法,以盡可能滿足老年人需求。
養老機構中,分級護理由醫生根據老年人自理能力和需求,結合其家屬及養老機構行政人員的意見后制定,以醫囑的形式下達,由護工提供護理服務。因此,此護理分級方法受到醫生主觀因素和外界客觀因素的雙重影響。為了解其是否與“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相適應,并探討較為準確的護理分級評定方法,筆者于2005年5月對廣州市2所養老機構護理分級方法和內容進行了調查,同時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評定方法對老年人進行了評估和量化分析。
參考文獻:
[1]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托老機構照顧護理分級標準及護理內容[S].粵發[2000]2號,20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MZ008-2001)[S].民發[2001]24號,2001.
[3]南登昆.康復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3-44.
[4]王淑琴,劉雁梅,湯紅梅,等.軍隊醫院病人分級護理差異性分析[J].護理研究,2005,19(6):51-52.
[5]顧敏,顧旭,姚云海,等.早期康復治療對手外傷患者Barthel指數影響探討[J].現代康復,2000,4(1):34-35.
篇8
[摘要]疼痛是造成癌癥病人恐懼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時對于疼痛的恐懼勝過死亡的威脅。為減輕晚期癌癥病人難以控制的疼痛而帶來的生命威脅,我們選擇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三階梯藥物鎮痛方案和非藥物鎮痛心理支持護理方案,有效緩解了癌癥病人的疼痛,更加重視癌癥病人的生活質量和人文關懷,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腫瘤;疼痛;干預;護理
癌癥是威脅人類生命的殺手,而疼痛則是困擾這類病人的一大頑癥和主要并發癥,有統計表明全世界每年新生癌癥病人1000萬,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我國約51%~61.6%的癌癥病人伴有疼痛。其主要表現為心慌,出汗、手足發涼,等痛苦癥狀,均有因疼痛伴隨食欲減退、失眠不安、悲觀失望、體質虛弱、消瘦及惡液質。為此,減輕癌癥病人的疼痛,提高生存質量是醫護人員共同關注的,現就213例癌癥病人的疼痛干預及臨床護理論述如下。
1臨床資料
癌癥疼痛的病人213例,其中男性157例,女性56例,屬中晚期癌癥病人186例,發生不同程度疼痛129例,疼痛占癌癥病人總數61%左右。
2疼痛的干預
2.1規范化的“三階梯”給藥原則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三階梯止痛給藥原則,采取早期、合理和足夠干預,根據疼痛的輕、中、重的嚴重程度分為三級[1,2]:1級即重度疼痛,需要三階梯藥物治療,主要給嗎啡等強效阿片類藥物加輔助鎮痛藥物,每日2次~4次;2級即中度疼痛,需用第二階梯藥物治療,主要有弱阿片藥物,如可待因、曲馬多等,每日2次;3級即輕度疼痛,需采用第三階梯藥物治療,主要有抗炎鎮痛藥物,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
2.2及時、按時用止痛藥過去一直以為,對癌痛的治療,以病人的耐受為主,盡量延長給藥間隔,減少止痛藥的用量,以防藥物成癮。再者有的病人則對止痛藥物有誤解,害怕自己服用后會產生副作用,以為隨著癌癥的進展疼痛會逐漸加劇,若一開始使用強效止痛藥,如嗎啡或芬太奴,唯恐到了晚期就沒有其他的止痛藥可用,因此他們往往選擇:“忍無可忍”時才向醫護人員求助,事實上,及時按時用止痛藥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止痛藥強度和劑量也最低。臨床上目前鼓勵癌癥病人采用控釋劑型的強效鎮疼藥,在維持鎮痛效果的同時可以避免血藥濃度的大幅度波動。因此,嗎啡劑量不足以產生嚴重副作用,產生心理依賴(成癮)的可能性也十分罕見。
3臨床護理
護士和病人的接觸最頻繁,通過和病人的接觸,觀察確定病人疼痛的性質、強度做出判斷并實施護理。
3.1藥物鎮痛的護理藥物鎮痛應根據疼痛的程度循序漸進,最佳的給藥時間是在疼痛發生前先用口服給藥。給藥時應按醫囑規定時間服用,不能等病人疼痛開始才給藥,應注意藥物的副作用,比如非麻醉止痛劑阿司匹林,副作用可損傷胃黏膜,導致胃出血,需飯后或溶于一杯牛奶中服用。疼痛劇烈時可給嗎啡等強效藥物止痛。
3.2心理支持癌癥病人最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癌癥疼痛的治療過程對醫護人員及患者來講是巨大的挑戰。醫護人員應該充分關注病人的心理,他們最為擔心的癥狀往往是疼痛,而最恐懼的感覺是孤獨和絕望。我們首先對病人的疼痛給予同情和理解,進行心理安慰,鼓勵使其從精神上擺脫恐懼感,有效的配合治療,對癌癥晚期的病人主動取得病人和家人及親友的配合,倡導和鼓勵他們參加心理關懷工作,為病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以確保病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保持較高生活質量;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深得病人信賴,鼓勵病人說出自己的憂郁和痛苦,提倡病人、家庭和醫護人員一起討論病人的心理狀況并給予疏導,增強病人戰勝自身疾病的信心,暗示病人如何自我調節,結合治療和進食,以充分發揮自身最大抗癌潛能,達到止痛目的。
3.3放松止痛全身放松、引起脈搏、呼吸、血壓等的變化,降低精神不安和肌肉緊張度可阻斷疼痛反應。如指導病人緩慢腹式深呼吸或閉目進行深而慢的呼吸動作,能安定身心、松弛肌肉;其他做一些放松操、沐浴、體育鍛煉等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3.4轉移止痛使精神集中疼痛以外的刺激,如讀書、聽音樂、回憶過去值得留戀愉快的事情,和病人談一些感興趣的話題,根據病人的愛好選擇書報閱讀、講故事、看電視、下棋等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病人疼痛發作時,護士可適當的在病人床邊逗留,握一握病人的手,梳理一下蓬亂的頭發,用熱毛巾擦一下顏面,幫助更換一下,精神上給予安慰,以達到轉移止痛的效果。
3.5避免不良刺激保持環境安靜舒適,限制探視、減少噪聲、定時通風換氣,使室溫適宜,保證病人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與其他有情緒反應的病人或家屬接觸,通常會減輕病人的疼痛。
4小結
通過對213例疼痛病人采用手術、放療、化療等手段治療的同時,隨即開始疼痛干預及心理支持和護理,有效的緩解疼痛,增強鎮痛藥的鎮痛效果,減輕了病人的痛苦。此外,癌癥的治療需要多學科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癌癥治療的綜合水平。所以如何有效的止痛,提高癌癥病人的生存質量,現代護理對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作為一名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在技術上的提高,更需要在認識上的更新,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為癌癥病人解除痛苦,這是我們的神圣責任。
參考文獻:
[1]王黎紅,何華.癌癥疼痛的評估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8):489.
篇9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肝病的并發癥及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對其進行了病因、并發癥及護理要點分析。結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復雜,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發癥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礙占64.45%;產后出血占34.18%,重癥肝炎占6.63%;明顯高于正常產婦,差異有顯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狀態,細致的觀察護理及新生兒正確的免疫接種,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阻斷母嬰傳播。結論加強產前監護及產后護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發癥及確保母嬰安全的關鍵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兒免疫接種是阻斷母嬰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關鍵詞】妊娠肝??;并發癥;護理
健全的肝臟在婦女妊娠期間維護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臟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婦的負擔,有時甚至可影響妊娠的正常發展過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臟負擔,使原來的病毒攜帶者出現肝功能損害或加重病情。孕婦患肝炎的發生率為非孕婦的6倍[1]。妊娠肝病并發癥多,重癥肝炎發生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產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產婦?為加強圍產期產婦的監護保健工作,針對各種并發癥于產前、產時、產后給予護理,是否降低了母嬰死亡率?筆者對以上問題探討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監護中心共收治孕婦211例,年齡最大40歲,最小22歲,平均27歲,高齡產婦(≥35歲)15例。其中放棄妊娠15例,順產87例,占44.3%;產鉗助產3例;剖宮產106例,占54.08%(106/196)。產褥期5例,妊娠劇吐10例。共分娩新生兒202例,雙胎6例,死胎4例,孕婦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腫大31例,脾腫大37例,肝脾腫大51例。
1.2病因分型見表1。表1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1.3主要并發癥見表2。表2妊娠肝病主要并發癥(略)
1.4幾種嚴重并發癥的病因分析見表3。表3幾種嚴重并發癥的病因分析(略)
1.5肝病孕婦與正常孕婦的產后出血率比較見表4。表4肝病孕婦與正常孕婦產后出血率比較(略)注:P<0.05,差異有顯著性
2產婦護理
2.1產前監護正常婦女妊娠時,肝臟負擔加重,尤其晚期,這是生理性的。當妊娠出現病理性肝損時,容易發展成重癥肝炎或暴發性肝衰竭。1993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院資料指出,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者,其中10.6%為重癥肝炎[2]。本資料顯示重癥肝炎占6.63%(13/196),與護理、治療水平增高有關。乙肝孕婦的流產、早產、死胎、死產、新生兒窒息率及新生兒死亡率明顯高于正常產婦[2],見表3。本資料顯示乙肝孕婦的早產、死胎、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69.3%、75.0%、57.0%。因此,產前監護尤為重要。
2.1.1肝功能輕度受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補充足夠的營養,做好心理。據資料報道[3],正常孕婦有45%伴有不同的心理癥狀或神經系統癥狀,如焦慮性狀態、抑郁性狀態、強迫性癥狀等。通過對本組患者調查發現有64.5%(136/211)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癥狀,尤其是乙肝患者或合并乙肝的患者94.8%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癥狀,見表3。主要為擔心胎兒發育、疾病的傳染性及自身疾病的預后。我們在積極治療肝臟疾病的基礎上,根據患者存在具體情況,采用解釋、疏導的方法,告訴患者目前對小兒免疫預防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率達95%以上。運用心理學知識,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及母體肝病的恢復。
2.1.2病情危重、黃疸較深以及伴有膽汁淤積的患者除重視心理護理外,應重點觀察病情變化,監督低蛋白飲食,給予低脂、高糖類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以補充所需營養。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消耗。準確測量、記錄血壓、呼吸及出入量和大便情況,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性報告醫生。
2.1.3晚期妊娠預產期前1~2周,常規應用VitK1以預防產后出血,對病情嚴重和并貧血者及時補充凝血藥物,糾正貧血。晚期妊娠伴有宮內窘迫征的孕婦,應每2h監測胎心率,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伴有其他合并癥者應對癥監護。
2.2產后護理孕肝患者應嚴格做好消毒隔離護理,分娩時,使用一次性備皮包和一次性塑料膜墊,使用后打包焚燒,產床用0.5%過氧乙酸溶液擦洗,有布類污染,用1∶40金星消毒液浸泡5~10min后,送清洗房處理。產后加強營養,進清淡、易消化、豐富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食物,少量多餐,以補充消耗。
2.2.1產后出血的護理見表4。本組孕婦伴有肝病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34.18%,明顯高于正常產婦12.7%[4]。經χ2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所以對本組患者臨產前應積極糾正并發癥,改善凝血功能,糾正貧血,常規備血。產后嚴密觀察陰道出血的量及惡露情況,及時給予止血及縮宮劑。對大出血者,應嚴密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配合醫生做好搶救工作。
2.2.2剖宮產術后護理伴發肝病的孕婦提倡實行剖宮產術。本組孕婦剖宮產者106例,占54.08%,所以應做好剖宮護理。孕婦病室每日紫外線消毒,病床用1∶40的金星消毒液擦拭。嚴格飲食衛生,手術刀口每日消毒2次,常規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2.3合并肝性腦病及肝腎綜合征患者應按肝昏迷及腎衰護理。
3乙肝的免疫阻斷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所生嬰兒的40%~70%將成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5]。而HBsAg及e抗原均為陽性的母親在分娩過程中造成嬰兒感染率更高,幾達90%~100%。嬰兒感染后除成為攜帶者外,部分可發展成肝炎,甚至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后果[5]。HBsAg陽性母親在分娩過程中使嬰兒感染是母嬰傳播的主要途徑[6]。這是由于母血中的HBV在分娩時可經胎盤創面進入胎兒血循環或由于母血及陰道分泌物使嬰兒破損的皮膚與黏膜受染,也可能因嬰兒吞咽母血及陰道分泌物而經胃腸道受染。此外胎內傳播為另一途徑,但仍以前者為主。產后母嬰的直接密切接觸也是使嬰兒受染的原因之一。有資料報告高危兒童的免疫失敗,未經產前阻斷者高達20%左右。所以現在提倡產前孕期28周起給攜帶HBV孕婦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400u(HBsAg、HBeAg及HBV-DNA陽性者注射400u)每4周1次,直至臨產,至少3次,這樣使宮內感染率可以下降8%~10%,新生兒出生16h內肌肉注射HBIG100u或200u,2周時再肌內注射1次。滿月接種酵母重組乙肝基因疫苗5μg,此后2個月齡及7個月齡重復接種共3次(即1、2、7程序)。這樣的產前、產時、產后阻斷措施,可使HBV母嬰傳播阻斷率達到95%左右的免疫阻斷效果,是目前最高的免疫保護措施。只要很好貫徹母嬰免疫阻斷措施,則在1~2代之后,我國就可以基本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
4結論
妊娠合并肝病的病因復雜,以乙型肝炎為居多,占55.45%。并發癥多,精神心理障礙占64.45%。在乙肝病因中占94.8%,乙肝孕婦的早產,死胎,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69.3%、75.0%、57.0%。產后出血在孕肝患者中占34.18%差異有顯著性(P<0.05)。重癥肝炎占6.31%。臨床通過合理的飲食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及細致的護理工作,正確的乙肝免疫母嬰阻斷,可以明顯減少妊娠肝病的并發癥,控制乙肝病毒在新一代繼續感染。
【參考文獻】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11.
2鄭懷美.現代婦產科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211-212.
3臨床產科學編委員.臨床產科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66.
4馬麗霞.早產兒圍手術期的保暖及營養護理.中華護理雜志,1999,34(7):405.
篇10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衛生水平極大提高,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延長。來自聯合國經社部的報道指出,老年人口的保健和長期護理制度將面臨著挑戰,同時指出老年健康護理服務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因缺少合格醫護人員使得護理服務需求不能滿足。目前因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的改善,人口平均壽命增加,我國人口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年人逐年遞增,加上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家庭結構為“四二一”尤為凸顯,從而使子女對老人的照顧能力減弱。根據第6次人口普查可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準,我國65歲及以上的人口已經突破1億人,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將達4億人。由于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慢性病及功能障礙老年人口急劇上升,醫療資源需要增加,加上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人口老齡化基數較大,退休人員急劇增加,用于護理費用支出大增,對醫療衛生資源需求會更大。新華社指出今后幾年,我國的養老護理行業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將會出現井噴式增長,人口老齡化的中國未來由誰來護理,就會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2護理專業人員從事老年護理的相關研究現狀
2.1國外護理專業人才從事老年護理現況根據英國皇家護理學會(theRoyalCollegeofNursing)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過去3年中英國的社區護士人數下降了6%,衛生訪視員下降了0.4%。人口老齡化問題一方面體現在老人對國民護理和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從而加大了護理行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體現在英國護士團隊內部。據統計,在2010年英國有2/3的注冊護士年齡在40歲以上,其中有73000名護士的年齡在50歲~55歲,這些護士很快就會退休。英國護士內部的老齡化問題很讓人擔憂,1990年以來30歲以下的英國護士人數減少了17%,從26%減少到9%。而55歲以上的護士人數則上升了6%,升至15%。2011年有28000個護士職位空缺(按3月空缺計算)。僅在英格蘭醫療機構的人員福利支出劇增到52900萬英鎊,但每年仍是有2萬多名護士離職。就地區而言,英格蘭東南部和大倫敦地區、北愛爾蘭和威爾士等地區護士較為缺乏。德國目前有超過78%的醫療機構反映缺乏專業及醫療護理人員。新西蘭從事老年護理行業的員工只有3091人,占醫療衛生保健工作者的8.9%,老年護理行業已成為新西蘭醫療保健和福利的最主要部分,由于新西蘭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新西蘭需要引進大量的護理工作者去應對日益嚴重的老年護理人才短缺危機。
2.2國內護理專業人才從事老年護理現況目前我國醫院中護理人員配置匱乏。衛生部《2013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我國各地區注冊護士數為2496599人,與全球每千人口注冊護士人數應有2.8人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目前國內養老護理人才需求缺口較大,情況如下。護士與床位比情況:據季曉穎等對上海地區的53家老年護理醫院的人力資源現狀的調查研究結果可知,其結果為護士/床位比為1.0:4.7,世界衛生組織對發展中國家的護士/床位比要求標準為1:2,供需矛盾較為突出,結果顯示該市老年護理人才缺口較大。在職稱情況方面,龍驊指出老年護理行業存在著醫護人員大多數未受過老年護理相關知識教育現象,其中執業護士高級、中級、初級職稱之比為1.0:5.5:10.5。有關養老護理人員的學歷情況,曹梅娟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的學歷層次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40歲~49歲的人中學歷為高中或中專占33.64%,大專學歷占26.17%,本科學歷占6.54%;多數護理人員來自農村或城市的下崗職工群體。就持證率情況而言,張慧清等指出持有養老護理員執業資格證者僅為5.71%。在養老護理人才的工作環境、工作壓力、個人福利等方面,劉宇等對我國不同地區的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結果一致認為,工作環境比較差、工作壓力大、工資待遇低、在社會上不被人重視、沒有晉升的機會,多數人表示若其他行業的工作機會將不愿意從事該行業。
3綜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