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13:58: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區域經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服務區域經濟探索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國和德國高職“雙元制”教育的比較,分析了中國“雙元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讓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對策,使高職教育實現快速發展,進而早日實現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關鍵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中國式“雙元制”;高職教育
我國“雙元制”教育始于1983年的中德南京建筑職業教育中心。隨著我國對高素質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國內職業教育迫切需要先進的教育經驗和示范模式,德國“雙元制”教育體系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鑒作用。
1中國目前“雙元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大多都在探索“雙元制”教學模式,除了中德共建的學院,因兩國政府的大量投入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他大多數職業院校因資金、人才、合作企業等問題,仍停留在學生頂崗實習層面。形成這一問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1職業院校來源不同。我國現有部分職業院校是??茖W校轉化而來,缺少職業教育的底蘊。1994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主要走現有職業大學、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專科學校調整專業方向及培養目標,改建、合并和聯辦的路子”。這次大會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轉折,反映了當時國內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1.2中德文化傳統不同。中國強調“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生選擇做工人是考不上本科院校后沒有辦法的選擇。但工業在西方國家有著至高無上的認知地位。此外,我國工人工資低、社會地位低、保障低的“三低”問題也制約了學生對投入職業教育的熱情,影響了職業教育的發展。1.3合作企業確認方式不同。目前,我國校企合作的“雙元制”教學沒有對企業制定準入機制,企業是否具備開展教學的能力與條件,企業的師資是否經過培訓等問題都沒有明確標準。但德國企業必須經過行業協會認定才可與學校聯合開展雙元制教學,這就導致我國高職“雙元制”教學標準和水平參差不齊。1.4運行機制不同。我國高職教育的“雙元制”教學多數還局限于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但教學過程仍以學校教師的教學為主,學生在企業學習多數還在頂崗實習階段,學校教學和企業崗位實習深入融合不夠。德國是學校和企業有兩套不同的教學計劃,由各州的文化委員會進行協調負責,是一個共同運行的機制。1.5監督管理機制不同。德國的“雙元制”由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分工協作開展,并對運行過程和實施結果進行監督管理。通過立法確定政府、行業、學校所起的作用,并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職責,培訓雇主的義務,實訓教師資格,培訓合同的簽訂,培訓期的延長與縮短,受培訓人的義務和津貼等都有詳細規定。而我國“雙元制”基本上是以合同的形式由學校和企業簽訂,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為主,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與處理基本沒有約束力。高職學制為3年,企業從簽約到接收學生至少要2年,2年期間市場的不確定性極大。即便企業無力履約,學校也毫無辦法,監督管理職能只能靠校企雙方的誠信來保障。
2中國式“雙元制”高職教育對區域經濟的貢獻
物流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摘要:我國的物流經濟在近年來得到快速的發展,物流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效應表現為合理配置各種優勢資源,增強了物流行業的運行效率,推進物流產業升級創新,帶動企業轉型,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區域經濟綜合實力。為提高物流經濟對區域經濟的推動力,必須構建良好的市場發展機制,整合物流資源,加強區域經濟的合作,增強政府對物流經濟的宏觀調控。
關鍵詞:物流經濟;區域經濟;經濟增長
近年來,電商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物流經濟的騰飛,而區域經濟在物流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程度的進步。可以說,物流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和影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我國物流經濟產業還存在著發展較混亂、物流資源配置率較低、造成的資源損耗較大等問題,但隨著區域經濟的整體進步,這些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物流經濟與區域經濟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為有效提高物流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效率,本文對物流經濟的發展進行研究,提出區域物流經濟的發展建議,以期促進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1物流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效應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手機App、iPad等掌上終端智能設備的逐漸普及,網絡銷售得到迅猛發展,我國物流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此外,我國正大力鼓勵企業積極創新,深化改革,產業結構進行大調整,傳統物流進入轉型升級期,這些為物流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它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1合理配置各種優勢資源,提高物流行業的運行效率
區域經濟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近年來,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但是全國范圍內區域經濟的發展是很不均衡的。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針對每一個區域而言,區域經濟政策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能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維持區域經濟穩定以及提高區域人民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區域經濟政策還能優化資源的配置,使區域經濟發展的效益更高。本文就區域經濟政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展開闡述。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區域政策;影響分析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并不能有效對每一個區域的經濟進行調控。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僅受制于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區域經濟政策進行調控。若要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逐步解決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區域政府要制定相應的區域經濟政策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區域經濟政策的基本內容概述
(一)稅收政策
稅收是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公眾需要,憑借政治權力,強制、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稅收政策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是國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包括消費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等。就某一個區域而言,區域稅收政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更為明顯。針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制定出適合區域發展的更加細化的稅收政策十分重要。比如,針對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部門,對其征收高稅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發展,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對中小企業積極扶持,采取減免稅收的政策,減小對區域中小企業的發展壓力等等。區域稅收政策是對區域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強有力的手段,能快速的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作用。
港口經濟與區域經濟論文
1港口經濟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必然性研究
1.1港口與區域的經濟沖突促使兩者互動發展
港口具有一種經濟獨立發展的企業性質,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社會基礎性設施。首先,港口所關心的是如何盡可能提高其自身的生產效率、商業發展職能以及提高產業的規模。其次,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提高,內地區域經濟的發展所關心的則是區域內居民的期望以及環境提升價值,這就導致港口和區域經濟在發展職能以及發展目標上存在明顯的矛盾。最后,港口運行時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給區域的建設帶來較為棘手的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區域建設的美化及安全性[2]。不過,從港口的角度來看,其正常的運作通常會受到區域內交通不便、區域發展空間有限等條件的約束。然而從兩者的整體發展來看,港口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是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經濟發展上的同等目標。正是這個共同目標的存在促使了港口和區域這兩者之間的合作,因為港口的綜合發展需要區域經濟的支持,而區域經濟的發展要借助港口的進出口,所以兩者的互動發展具有必然性。
1.2港口和區域經濟發展互惠互利、相互促進
港口和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港口的腹地優勢能夠吸收大量區域內的資源、物流、資金流動等,并不斷集中在一起,這就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而區域及城市的發展則為港口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和后勤保障,直接影響了港口經濟的發展前景[2]。第二,港口的生產方式不斷改進,其提高產品競爭力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所以在與港口相關的城市里,大大降低了其物流的成本,進而形成大型物流平臺,最終提高了其產品的整體競爭力。而區域作為港口經濟發展的基礎,其交通運輸、通信設施的標準以及運輸方式的健全,都會影響港口的正常運作。第三,港口的區位優勢對于區域間的產業結構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促使港口與其他的行業進行不同程度上的合作發展。而區域的產業結構則會影響到港口的發展規模,因為區域的對外能力增強,則港口的發展也會隨之增強,所以內部的產業結構直接影響了港口的貿易交流量,這都是兩者互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2港口經濟和區域經濟之間互動發展關系的研究
數字經濟與區域經濟增長
摘要:文章從數字經濟的協同滲透效應和擠出效應出發,結合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進行理論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國31個省份相關數據,驗證了數字經濟與技術創新、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倒U”型曲線關系,以及技術創新的中介效應。結果表明:適度發展數字經濟有利于促進技術創新并以此拉動區域經濟增長,且數字經濟對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存在顯著的區域異質性。
關鍵詞: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經濟增長;區域異質性
引言:近年來,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等信息通信技術高速發展,數字經濟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數字經濟的衡量測度、發展路徑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受到學者們的普遍關注[1,2]。從經濟形態出發,政治經濟學認為數字經濟具有可持續性[3]。數字經濟通過規模經濟、范圍經濟、長尾效應等對企業生產效率、產業結構、宏觀經濟發展水平產生顯著影響[4]。從微觀企業層面出發,學者們分別從經典企業管理理論、生命周期理論、關系嵌入視角出發,探究數字經濟對企業管理、企業價值、企業生產率、企業轉型等方面的影響[5]。例如,何帆和劉紅霞(2019)[5]通過對國內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數字經濟通過增強創新、降低成本等方式實現數字化變革,最終發揮促進企業績效提升的作用。從宏觀經濟層面而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會改變勞動力就業結構,導致對勞動力需求的“兩端極化”需求格局[6];同時,數字經濟可能增加開放型經濟復雜性,引起世界市場同質化及逆向全球化等負面效應[7]。從博弈論角度出發,許恒等(2020)[8]提出數字經濟具有技術溢出效應和技術沖擊效應,借此構建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的非對稱競爭博弈模型,認為“競合發展”政策有利于創新和社會利益均衡。從實體產業角度出發,數字經濟為制造業轉型提供強勁動力,以制造業數字化為起點,以數據、創新、需求和供給為路徑,逐步實現實體經濟數字化、產業結構高級化[9]。石涌江(2021)[10]從全球價值鏈角度出發,認為數字經濟發揮協同效應、成本節約效應、價值創造效應,對制造業產業升級存在先抑制后促進的“U”型單門檻效應。肖遠飛和周萍萍(2021)[11]認為數字經濟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速產業升級,并以此為中介實現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就區域經濟層面而言,部分研究表明數字經濟發展有利于提升創新績效,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且存在區域異質性[12]。然而,亦有部分學者對上述觀點提出質疑。例如:姚志毅和張揚(2021)[13]發現數字經濟與區域經濟增長是周期性波動的,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顯著為負,已產生“擠出效應”;姜松和孫玉鑫(2020)[14]的研究表明數字經濟與區域經濟增長呈“倒U”型曲線關系,且存在區域異質性。根據現有研究發現,數字經濟的規模經濟效應、范圍經濟效應等可能對區域經濟增長起到積極影響;與之相反,數字經濟的自我膨脹性和擠出效應可能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消極影響。那么,數字經濟對區域經濟增長到底是發揮協同滲透效應還是擠出效應?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否存在區域異質性?數字經濟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路徑為何?厘清以上問題有利于對數字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路徑進行合理規劃,有利于提升落后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實現經濟均衡發展。本文提出數字經濟以技術創新為中介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非線性關系模型,通過對2016—2019年31個省份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驗證數字經濟與技術創新、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以及技術創新的中介效應。
1研究假設
1.1數字經濟與技術創新
在數字經濟發展初期,由于其網絡特性,自身需要投入大量財力和人力資源。技術創新具有高投資、高風險特征,同樣需要投入大量財力、人力和社會資源等;同時,研發創新還需要一定的周期實現收益。因此,在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其對該區域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企業會不斷通過高額投資和技術創新獲得市場優勢,數字經濟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逐步得到體現。數字經濟作為重點發展方向,研發資金和人員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數字經濟邊際收益不斷提高,對數字經濟產業的技術創新發揮直接的促進作用,并通過溢出效應逐步向相關產業和傳統產業傳導,對區域內產業整體技術創新水平起到促進作用。在數字經濟時代,邊際收益遞增導致“強者恒強”的現象普遍存在[15]。因此,當數字經濟經過萌芽期和高速發展期,發展速度和規模逐漸趨于穩定時,容易出現寡頭或者壟斷現象,數字經濟的自我膨脹性得到更多體現,廣大企業對頭部企業高度關注并快速模仿跟進,頭部企業從技術創新中獲取的實際收益可能低于其研發創新的成本。因此,可能導致企業研發創新積極性降低,則其對區域技術創新的正向影響減弱。據此,提出如下假設:假設1:數字經濟與技術創新呈“倒U”型曲線關系,相比于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適中的地區,若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過高或過低,則區域技術創新水平較低。
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摘要:區域經濟差距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電商經濟的興起對于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旨在研究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通過對全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區域經濟差距存在顯著的自我調節機制,即滯后一期的經濟差距會對當期經濟差距產生顯著的影響;電商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落后地區收入增加和基礎設施條件改善,從而可以有效地縮小區域經濟差距;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以及基礎設施水平與區域經濟差距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根據這些結論,從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強電商人才培養與加快電商集聚發展等方面為電商經濟的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電商經濟;經濟差距;面板模型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不斷融合,電商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0多萬億,位列全球第一位。與此同時全國范圍內涌現出了一大批電商園區、電商大省。電商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氣象,對于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轉型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將“互聯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電商經濟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與此同時,長期以來區域之間不平衡增長的現象導致了經濟差距的不斷擴大,居民收入分配嚴重不均。與其他產業一樣,電商經濟帶來了中國經濟的巨大發展,無疑會對區域經濟差距產生重要的影響。電商經濟對于中國區域經濟差距究竟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這將是本文要研究的問題。從電商經濟的發展模式來看,電商經濟是一種人人可以參與的經濟形式。因此在電商經濟下,個體參與度大大的提高,對于實現居民收入增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從一個地區來看,一些地方政府在電商經濟發展的浪潮下打造電商中心城市,如廣東和江蘇等,大力建設電商發展園區,對于地區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與此同時,梁強等發現電商經濟具有良好的創業集群效應,其人人可參與的平臺可以有效地將低收入群體納入到電商創業中來,對于改善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狀況,從而提高落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有著重要意義[3]。除此以外,電商經濟是一種“公平性”的經濟形勢,具有共享性和普惠性的特點,這與以往經濟發展資源集中在少數發達地區不同,電商經濟的發展將惠及每一個社會成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縮小區域經濟差距[4]。然而電商經濟除了共享性之外,還具有知識技術密集型特征,其發展離不開完善的互聯網設施建設與物流配送網絡。因此電商經濟發展很有可能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5]。目前,中國各地區電商發展的基礎十分不均衡,落后地區在電商人才、基礎設施條件等方面都十分欠缺,電商發展的成本依然很高,這勢必會造成區域之間電商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的差異,從而影響區域經濟差距[6]。魯釗陽和廖杉杉研究表明,東中西三大地區電商發展的區域創業效應存在顯著差異,因此電商經濟發展會導致區域經濟差距的擴大[7]。從以往的研究來看,電商經濟的發展對于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并沒有得到統一的定論。筆者認為,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首先,電商經濟通過影響消費規模從而直接影響區域經濟差距。電商經濟的便利性可以有效擴大居民消費規模,從而刺激經濟增長,進而影響經濟差距,此時關鍵的問題是要看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消費規模的擴大哪個更明顯。其次,電商經濟是建立在信息技術、物流網絡平臺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因此電商經濟具有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特征,而區域之間科學技術水平的差異會導致電商經濟發展規模的差異,從而影響到區域經濟差距。至于電商經濟的發展對區域經濟差距影響方向和影響規模究竟如何,這就需要進行實證探討。
1研究設計
1.1模型設定。由于電商經濟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區域經濟差距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慣性,即過去的經濟差距會對當期經濟差距的變化產生一定的影響。鑒于此,本文選擇構建動態面板模型研究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1.2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所選擇的數據是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研究期限從2008—2016年。本文所研究的數據來源于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和各省(市)統計年鑒。本文主要研究電商經濟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因此因變量主要是區域經濟差距,本文參考趙粲的做法,運用泰爾指數(Theil)來衡量各地區的經濟差距[8]。至于自變量的選擇主要考察電商經濟的發展情況,但是由于電商經濟主要依靠互聯網平臺,具體數據很難獲得,因此很多學者在考察電商經濟發展情況上都不知所措。筆者認為電商經濟雖然具有信息化特征,但是其與實體經濟仍然有著重要的關聯,電商經濟與物流存在很強的協同發展現象[9],因此本文參照張磊和韓磊的做法[2],用各省的人均快遞業務量(dian)來衡量電商經濟的發展程度。至于控制變量,本文結合文獻的一般做法,加入如下控制變量:①經濟發展水平,以人均GDP(gdp)表示,研究表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差距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②城鎮化水平,以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urban)表示,關于城鎮化水平對區域經濟差距的影響還沒形成一個統一的結論。③基礎設施建設,以區域人均等級公里里程(road)來表示,研究表明基礎設施水平與區域經濟差距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為了保證數據的平穩性,避免存在偽回歸現象,本文對所有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
2實證分析
區域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區域創新不僅能夠促進產業構造優化升級,更是驅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有利于發展區域經濟,提升整體競爭力,更好的調整和完善產業結構。本論文探究了區域創新能力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理論,進一步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區域創新體系;區域經濟;區域創新能力
一、陜西省區域創新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1、陜西省區域創新能力現狀。1)陜西省創新投入能力區域創新投入能力體現的是區域自身就存在的或者用于區域創新工作中的資金、人力和設施等各項資本的數目和概況。它還能夠體現創新主體所擁有的能力值。可以從側面反映區域創新政策的方向側重與發展戰略,政府對陜西省的科研活動撥款額也在逐年增加[1]。2)陜西省創新產出能力區域創新產出能力體現的是創新主體的“能耐”,這個“能耐”指的是以獨樹一幟的方式完成整個生產的流程進而獲得最后效益的能力。隨著陜西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自貿實驗區的發展,區域內工業生產總值、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以及出口創匯額皆不斷上漲,體現陜西省區域內技術市場的不斷完善與發展。3)陜西省創新支撐能力近年來陜西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文化環境不斷提升,區域內年末移動電話用戶數、等級公路里程數以及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皆在逐年上漲。2、陜西省區域經濟發展現狀。1)陜西省區域經濟實力區域經濟實力不僅集中體現了區域經濟系統內部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能力,也是對區域經濟總值的真實體現。2)陜西省區域社會發展區域社會發展指的是從社會整體的層面提升區域的發展情況,是區域經濟發展來自外部的最大作用力[2]。
二、區域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1、區域綜合創新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1)技術創新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對技術進行創新可以優化勞動力的形式,資金的使用和生產效率也會得到提高;合理的分配和優化技術創新與區域資源,可以讓經濟發展不再一味的依靠土地和礦產類然資源及其他資源,有利于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經濟發展模式如果將創新作為主要方向,生產效率會得到提升,也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用,這種發展模式能夠帶動區域經濟和創新活動的共同發展,另外也會降低自然資源流失的和生態環境的毀壞,有益于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得到最大程度的產出效益,保障區域經濟的繼續發展[3]。2)產業創新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實現區域內集群產業的創新,主要是選擇空間距離來集聚的方式,發揮集群模式的效用,同類型或者相關產業遵守專業化的分工以及合作模式。資源的提供或者產品的需要發生了變化后,某個國家或者地區把有些產業轉到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過程恰是產業的轉移。3)區域創新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創新的主體經過了長時間的協作和溝通后,形成的穩定的網絡,稱為區域創新網絡。建立創新網絡有利于加強知識的交流與溝通,不確定性自此減少了。創新具有外部性,會導致溢出效應,特別是在產業集聚中,外部性以及溢出效應會尤為突出。創新的外部特點有利于傳播與交流發達的科學知識,提升區域經濟總體運行效率,區域競爭力也會提升到新的高度。2、基于陜西省現狀分析區域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1)陜西省區域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具體表現陜西省的區域創新能力指標值近幾年來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指標值也在不斷提高,從各種數據就能看出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區域創新的投入、產出和支撐能力一直在持續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也在同時提高,近些年陜西省的GDP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持續增長,這都代表區域內社會經濟效益得到了整體的大幅度提升。2)針對陜西省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①完善省內創新主體網絡,提升創新資源利用率陜西省要提倡創新主體之間多多開展交流互動,也就是說高等院校、科研組織和企業之間,要實現最大程度的結合,建立大學生等技術人才作為創新主體的完整體系。②鼓勵企業走吸收創新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道路陜西省的專利產出和投入情況都很不樂觀,觀察省內的產業結構發展狀況,比較落后的地區始終處在比較低的水平線上,無法實現對研發和投入的合理調配,對于科研工作來說,前期需要很高的成本投入,并且潛在的風險極高,眼下的形式非常嚴峻。③增強專利意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專利具有特權性,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專利的所有人在生產、技術和經營活動中都有著優于他人的便利。單從陜西省區域內的專利數量上看,顯然與區域經濟發展規模不成比例[4]。④完善區域市場體系區域創新體系中,人力、經濟、技術、產品和資料等各種因素結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區域市場,區域市場能夠控制創新系統中各種要素的流動。從目前陜西省關于區域創新的指標數據分析,在資本和科技等方面,陜西省同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區域文化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摘要: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當前,區域文化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重要,它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區域文化影響著人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以區域經濟的發展不能忽視區域文化的作用,兩者應有機結合起來,讓文化和經濟融為一體,最終實現文化和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區域經濟;區域文化;發展
1文化與區域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Tylor提出的,他認為文化是社會全體成員所能夠共同接受的信仰、知識、習慣、道德等的復合體。文化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概念,本文所要研究的區域文化主要是指在特定區域經過很長時間所沉淀下來的人們某種性格和特質。所謂的區域文化是指某個特定區域的人群所擁有的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價值準則、思想觀念、行為習慣、民族藝術、道德規范等的總和。它是由地區的特殊地理情況、人類生產水平以及長久的歷史積淀所決定的。其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就是區域文化觀念,它是心理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的人們普遍只重視技術、資本這樣的有形要素,卻忽視了對文化背景和思想觀念的分析和運用,這樣的結果往往都事與愿違。
2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
2.1傳統地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摘要]區域金融的發展程度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區域金融的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區域經濟的增長促進區域金融的發展,兩者相互促進。文章從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出發,對兩者間的均衡性進行探討,并對兩者間的促進關系進行論述。
[關鍵詞]區域金融發展;區域經濟增長;關系;促進作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經濟快速發展,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金融成為其發展的核心。在金融市場的架構過程中,在經濟中金融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區域金融的發展成為縱觀金融發展的切入點。放眼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兩者的相關性得到廣泛的關注。
1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在進行兩者關系探討前,首先要明確兩者間關系的相互性。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從區域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角度來說,其作用更側重于兩者的內在機制。不同的學者的側重點不同。近年來,更多的學者將重心放在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影響的探索上。經濟通過金融結構的發展而提升,金融發展水平越高則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從區域經濟發展對金融發展的角度出發,經濟水平的低下會制約著金融發展,而金融發展被制約下限制了經濟的進步,形成惡性循環。相反,區域經濟的增長會促進金融的發展,從而帶動經濟項目的啟動形成良性循環。
2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均衡探討
區域經濟和區域高等教學聯系
胡鞍鋼博士在分析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距時,曾經指出:“區域間發展的差距首先是知識差距、教育差距、技術差距和信息差距。知識資源的嚴重不足已經成為不發達地區發展的最大頸瓶?!蹦敲?一個區域豐富的知識資源從何而來呢?就要依靠發展區域高等教育。而區域高等教育若想得到長足的進步,就必須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這就是區域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區域經濟和區域高等教育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近年來,黑龍江省無論是區域經濟還是區域高等教育的發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一、兩個省份區域經濟與區域高等教育互動情況的比較分析
(一)經濟對高等教育促進效果的比較分析
高等教育的成本補償和資金投入離不開物質生產部門的支持,但不同地區物質生產部門支持的程度和最終達到的效果卻有可能截然不同。通過對1997—2005年的中國統計年鑒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得到如下數據和圖表。表1是筆者直接從中國統計年鑒中搜集的數據。圖1的數據是通過表1整理而得的。通過圖1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國家、江蘇省、黑龍江省三者對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呈現出逐步上升趨勢。這表明,無論是國家還是兩個省份都充分地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均逐年增加了用于教育的支出比重。但三條折線進行比較就會發現黑龍江省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雖然始終低于國家水平,但從1999開始一直高于江蘇省的比重。這表明,從1999年開始黑龍江省的國內生產總值中用于教育支出的比重始終高于江蘇省。
對教育的高比重投入,是否得到了高等教育的高水平發展呢?答案可以從圖2中找到。高等教育毛入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高等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這個指標來反映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如圖2所示,國家、黑龍江省、江蘇省三者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均呈現整體上升趨勢,并且黑龍江省、江蘇省均高于過國家平均水平。進一步來講,黑龍江省與江蘇省比較,雖然在1998年以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于江蘇省,然而從1999開始卻敗下陣來。
將這些圖表進行綜合性概括,我們得出這樣的結果:與江蘇省相比,黑龍江省1999以后雖然用于教育投入的GDP比重高出了江蘇省的水平,而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卻落后了。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區域規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