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和諧發展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14:26: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學和諧發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學和諧發展

科學維權和諧發展企業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科學維權是維權工作的創新與升華;正確處理促進發展與維權的關系;樹立科學維權觀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結束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依法科學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能、科學維權就是對貫徹落實全總提出的“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的豐富與發展、要研究職工的需要、動機和激勵機制問題、研究“人性化”的理論問題、把研究社會、企業的發展與關心職工群眾結合起來、“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科學維權”這三句話是有機的整體、發展才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樹立科學的維權觀,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安康促和諧切實維護職工的生命健康權、維護職工政治與經濟權等,具體請詳見。

依法科學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能。面對新形勢下的工會工作,切實加強工會維權長效機制建設,成為石油系統工會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工會充分適應勞動關系的深刻變化,從職工最現實的需要出發,探索創新,建立完善工會維權“一線”新機制,強化維權職能,切實服務職工,在保障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充分發揮工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多年來,石油企業工會積極協調各方力量,扎實推進工會各項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探索出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維權工作新機制,工會把依法科學維權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促進了石油企業的和諧發展。

一、科學維權是維權工作的創新與升華

科學維權就是對貫徹落實全總提出的“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的豐富與發展,是工會組織在長期維權活動中的實踐和總結,是用科學的發展觀來發現、認識、分析和運用維權工作的客觀規律性,是以維護職工的利益,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和諧為目的,是維權工作的創新與升華。所以我們開展維權活動,要在主動維權、依法維權基礎上,突出“科學”這一方針。

“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是工會維權之路的行動綱領。在中國工會十五大上,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走什么樣的工會發展道路、建設什么樣的工會”的問題,為工會維權工作指明了方向。工會要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科學維權。特別是科學維權的提出,這是在新形勢下工會維權工作的創新與發展。王兆國同志在《堅持以理論創新推動工會工作創新》的報告中,深刻地闡述了科學維權的重大意義,這是對維權工作系統化、科學化的概括與總結,是工會維權工作總的原則和指導方針。

實現科學維權應把握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查看全文

科學和諧發展意見

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中央根據我國實際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各級領導干部都應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結合各自實際,努力提高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本領。

一、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執政為民能力

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動力之源、意志之本。當前,我們正處在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領導干部要經受住各種考驗和挑戰,前提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各級領導干部要按照黨的十七大的要求,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堅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總書記提出的“大力倡導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要求,把世界觀改造作為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既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著眼點,又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和著力點。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公仆意識,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意愿,集中群眾智慧,使我們做出的決策、采取的舉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觀實際和規律,更加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要切實把解決民生問題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都必須竭盡全力去辦,以實際行動贏得老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樹立責任政府、親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戰略思維能力

領導干部是否具備相應的戰略思維能力,關系到能否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關系到能否全面踐行科學發展觀。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要通過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學習,增強透過現象看本質和見微知著的本領,準確把握事物的關鍵所在。要了解過去,運籌今天,把握未來,善于站在時代的前列高瞻遠矚,謀大事抓大事。同時還要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不斷豐富做好領導工作的知識儲備。

查看全文

堅持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道路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出席黨的十七大的各代表團17日繼續圍繞同志的報告進行分組討論。代表們在發言中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科學發展觀作為十六大以來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十七大報告貫徹始終的一條紅線。”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孫清云代表說,“西安市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今后我們要在全面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上下功夫,在創新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在建立科學考核評價體系上下功夫,在自主創新上下功夫。”

山東萊蕪市委書記于建成代表說,簡單的量的增長不能等同于發展,一味追求經濟總量的粗放式增長,甚至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取得一時的增長是不可取的。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切實把經濟發展轉到依靠科技進步上來,注意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持續發展。

攀鋼集團公司董事長樊政煒代表說,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發展的自然代價和社會代價減少到最低。作為能耗大戶的鋼鐵行業,必須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加強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企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造福子孫后代。

談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紹興的發展,浙江紹興市委書記王永昌代表引用“一升一降”的統計數據來證明走科學發展之路對當代中國的重要意義。他說,去年以來,紹興的生產總值保持了13.1%的增長,而同期工業用電增幅從20%以上下降到13%至15%之間,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5%左右,紹興已經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嘗到了甜頭,進一步增強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堅定性。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市委書記劉云說,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對于貧困地區來說更要增強發展的緊迫感,不等不靠。我們提出以“三苦精神”即領導苦抓、干部苦幫、群眾苦干來追趕發達地區,絕不能拖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工程的后腿。但發展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急于求成,要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觀念。

查看全文

落實十七大精神  協調科學和諧發展交通

落實十七大精神協調科學和諧發展交通

渦陽縣交通局蔡揚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綜合運輸體系的要求,為交通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方向,也讓廣大交通職工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交通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社會全面發展的“助推器”,在推進區域協調、城鄉協調、內外協調方面至關重要。怎么協調、科學、和諧發展,是交通人面臨的新挑戰和新任務。

一要創新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協調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成果共享”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拓展到一個更廣的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交通是社會系統工程,影響面大,涉及范圍廣,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真正讓群眾了解,公路通,百業興的意義,營造全民辦交通的氛圍,努力打造農村經濟發展的便捷通道。必須做到“三個絕不能”。即絕不能搞不切實際的政績工程。要認真了解和分析人民群眾需要我們做什么,到底在哪些方面對我們不滿意,真正做人民群眾需要我們做的事,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方面改起,堅決不搞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不做勞民傷財的事情。絕不能搞經不起考驗的劣質工程。如果我們搞了“豆腐渣”工程,就會嚴重挫傷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就會失去群眾的支持。三是絕不能搞權錢交易的腐敗工程。干干凈凈做工程,認認真真樹豐碑,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嚴防工程起來了,干部倒下了。努力打造負責任行業,負責任部門,樹立交通新形象。

二要創新思路,堅持“三個服務”,實現科學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經濟發展”,而不過去常說的“經濟增長”。字面上雖然只改動了兩個,但內涵卻非常豐富,意見深刻。今后交通發展不能單純強調在數量上發展,更重要的是要求質量上發展,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之路,實現交通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長向內涵式的集約型增長轉變。據了解,過去幾年渦陽交通固定資產投入近4個億,年增長近30%,速度非常快,今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交通發展的制約因素將大大增加,如實7實現未來的發展目標,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將結合渦陽交通發展的大趨勢,立足“三個服務”(即交通發展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利出行),按規律辦事,科學發展。一要抓好規劃,按照我縣道路建設發展規劃,2010年以前,全縣將建立起水、陸并舉,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新型綜合交通體系,全面提高縣道公路等級,建立和完善縣城連接全縣27個鄉鎮和集鎮的“七橫七縱一循環”(七橫:青李路、劉張路、張義路、宿渦路、渦青路、十臨路、西高路;七縱:濉石路、青蒙路、丹史路、渦新路、渦五路、耿王路、標張路;一循環:以縣城為中心,以義門、高爐兩座大橋為控制點,沿途經高爐、林場、曹市、青町、馬店集、大曹、牌坊、周橋、義門、花溝、標里、臨湖、店集、楚店、雙廟、西陽十五個鄉鎮,構成一個經濟大循環)。爭取到2010年末,使全縣每個地方,在30分鐘之內能夠到達縣城。二要在提高農村公路的運輸能力和質量,推進城鎮化進程,繁榮農村經濟,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增加農村公路網密度和通達深度,改變交通面貌,增加農民收入;優化農村公路布局和服務,依靠科技,提高質量,堅持可持續發展方略,促進鄉鎮協調進步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三要在公路建設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做到規范用地、節約用地,努力降低造價,保護環境;提高工程質量和工程耐久性,落實好工期、信用體系、技術培訓、市場規范、管理創新和標準規范,加強預防性養護和工程耐久性系統研究,在質量優先的前提下做到好中求快。

三要創新機制,堅持抓好“三通”,實現和諧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構建和諧社會,強調社會公平,公共服務均等。交通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交通的發展關系著經濟的發展,交通的和諧影響著社會的和諧,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充分發揮交通的“先行軍”作用,是交通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旋律。要建立健全一系統交通發展的運行機制,如資金籌措機制、資金管理機制、工程招投標機制、質量管理機制、交通人才培訓機制、社會監督機制等,在充分利用國家扶植,地方支持,人民群眾參與的情況下,千方百計打造農村經濟發展的便捷通道。農村公路修好了,如何實現道路建設的社會效益最大化,是擺在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在把路修好后,必須要審時度勢地做好農村客運班線的規劃和審批工作,并且管理好班線的有序經營,方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物資的安全便捷流通。渦陽交通局黨政一班人按照這一思路,未雨綢繆,認真規劃,目標是在2010年全縣27個鄉鎮共建設農村客運場站25個,招呼站60余個,為農公班車營運和農民乘車方便建立基礎性陣地,2007年度共完成農村客運站建設5個,2008年計劃建設8個,其余正在逐步完善。同時,規劃建設好縣城貨運一條街、鄉鎮片區貨運站場和物流中心網絡,發展航運事業。使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人民政府的關懷,實現“路通、車通、人心通”。

查看全文

堅持科學執政理念 推進城鄉和諧發展

黨的**強調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到戰略指導思想的高度,提出了“五個統籌”、“六個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新世紀新階段,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是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認識構建城鄉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堅持科學執政理念,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體現在各項決策上,落實到各項工作中,推動城鄉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把握構建和諧社會對領導干部能力素質的新要求,打造素質過硬的領導干部隊伍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的能力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和決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我們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準確把握構建和諧社會對領導干部能力素質的新要求,尤其要在加強對領導干部培訓、使用的過程中,更注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領導干部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的本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調利益關系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一要改進培訓方式。要適應干部知識結構的新變化和形勢發展的新要求,改進和創新培訓方式,如把上掛學習與下派鍛煉結合起來,既選送優秀年輕干部到省、市機關掛職學習,拓寬視野,增長才干,又選派有潛力的年輕干部到農村鄉鎮、重點工程一線、信訪等重要崗位經受實踐考驗,增強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把黨校培訓與院校培訓結合起來,既發揮黨校在政治理論教學上的優勢,又發揮高等院校專業知識教學的特長,使領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又跟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步伐;把傳統課堂教學與現代網絡教育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和優勢,采取遠程教育等方式,解決工學矛盾,為領導干部學習培訓提供便利。二要加大使用力度。使用就是最好的培養。要在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中,提高領導干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領,及時把優秀干部放到重要崗位、關鍵崗位、艱苦崗位上培養鍛煉。三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全面統籌人才工作。既要突出抓好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又要加強各個領域和層面的多樣化人才隊伍建設。正確把握引進、培養、使用人才三個關鍵環節的內在聯系,有效促進各個工作環節的有機統一,提高人才開發的整體效能。抓緊制定、落實引進、培養、使用人才的具體實施意見和配套政策措施,努力營造人才政策優勢,真正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和人才輩出的新局面。

二、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努力加快經濟發展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的先進性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社會主義主要矛盾和當今中國發展中的所有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發展。對于海豐來說,發展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建設城鄉和諧社會的根本。汕尾建市后,海豐縣歷屆黨政領導班子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狠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著力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了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根據去年廣東省社科院公布的《*年廣東省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估分析報告》顯示,海豐縣綜合競爭力、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增長后勁分別名列全省珠三角地區之外縣(市)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喜人的成果。這些既為海豐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標志著海豐的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戰略起點上,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但是,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時期,既是“黃金發展時期”,又是“矛盾凸顯時期”,去年,海豐的人均GDP已達11935元,正處在這一發展的關鍵敏感期,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和問題將會更為突出、更為集中地顯露出來,海豐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就顯得更加繁重。我們還要看到,由于海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都還比較低,產業結構不夠優化,尤其是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務也十分繁重。我們如果不能保持經濟的快速發展,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就缺乏基礎和支撐,反過來,各種矛盾和問題的凸顯也將制約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因此,我們確立科學執政理念,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首先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把發展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堅持在加快發展中解決問題,以解決問題促進發展,做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尤其要在發展中,全面系統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增強運用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推進海豐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大力構建和諧社會。

一是要注重觀念更新,提升思想解放程度。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原動力。我縣目前的發展之所以落后于先進地區,歸根到底還是思想觀念落后于人家。要推進城鄉的加快發展,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好思想觀念問題,這是提升我縣競爭力的首要任務。目前,我縣部分黨員干部中存在的甘為人后、不思進取的問題尤為突出。集中表現為:有的因循守舊、患得患失、小手小腳;有的無所事事、束手無策、無所作為;有的眼光狹窄,眼睛只盯著本部門、小團體和個人的利益,凡事專打“小算盤”,不顧全縣的發展大局。所有這些思想弊端,是影響我縣經濟發展、事業進步的大障礙。因此,我縣要加快發展,最迫切的就是要解決甘為人后、不思進取的思想障礙,最需要的就是樹立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思想觀念。我們一定要在全縣廣大黨員干部中進一步開展思想創新活動,促使全縣黨員干部的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城鄉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的建設中去。

查看全文

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各級班子換屆后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對于促進全市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繼續前進,意義十分重大。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三次全會精神,認清形勢,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加壓奮進,在新的起點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新的一年,挑戰和機遇并存,我們必須善于搶抓機遇,在迎接挑戰中發展自己。今年中央對經濟工作的主基調是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實施“兩個防止”、“一穩一緊”的宏觀調控政策;省委也針對宏觀環境的變化,提出了“五穩五進”、“六個優先”的總體要求。這些新的導向預示:宏觀調控的緊縮效應進一步顯現,資源要素價格將持續走高,節能減排的剛性約束越來越強,民生保障的力度不斷加大,社會建設的任務更加繁重。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環境趨緊中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仍然大于挑戰:今年作為中國奧運年,各種有利因素將進一步聚合,總體環境好于往年。十七大之后,中央和省委相繼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欠發達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這為我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障改善民生拓展了空間。在環渤海經濟圈和全省“一體兩翼”總體布局中,我市南北借力、多極融入的優勢更加突出。尤其是隨著京滬高速鐵路的開工建設,德州作為京津滬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要素的流動與聚集,不僅將帶來人們思維理念、生產方式的大變化,而且會引發戰略資源、發展空間的大整合,這無疑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更為重要的是,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催生出廣大干部群眾科學發展、干事創業的巨大熱情,求進思上、加快趕超成為全市上下的主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德州就會迎來加快發展的又一個春天,出現趕超全省平均發展水平的重要拐點。

新的一年,困難和優勢同在,我們必須善于放大優勢,在攻克薄弱環節中提升自己。作為發展中地區,經濟總量小、結構層次低、財政實力弱、人均占有少等矛盾依然突出,與之伴生而來的創新能力差、融資渠道少、民生欠賬多、事業發展慢等問題也亟待解決。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我們在產業基礎、資源要素、能源儲備、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優勢正開始顯現。特別是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方式的轉變、生態經濟模式的確立,為實現科學發展趟出了路子;工業強市、對外開放等重點工作的推進,為增強實力、提升質量積攢了后勁;新興產業的壯大、后續能源的儲備,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城市主體框架的逐步拉開、全國公路運輸主樞紐城市的加快建設、基礎設施的日臻完善,為聚集要素、創造商機、提升人氣開辟了空間。發展中的困難是暫時的,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只要我們善于做大優勢、挖掘潛力,克服困難、攻克弱項,就一定能夠創造后發效應,實現后來居上。

新的一年,壓力和動力交織,我們必須變壓力為動力,在加壓奮進中強大自己。當前,土地、資金、環境幾道閘門越來越緊,為我們發展工業、招商引資、城市擴張增加了難度;區域競爭日趨激烈,要素流向多極化更加明顯;周邊地區競相趕超的態勢很猛,對我們能否在新的角逐中勝出提出了嚴峻考驗。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調控中蘊藏著機遇,差距中隱含著潛力,競爭中孕育著跨越希望。有壓力并不可怕,關鍵是不能抱怨埋怨、自暴自棄、自甘落后,要壓出激情、逼出辦法、化為動力。自強不息的德州人民從來不會向困難低頭、向壓力彎腰。越是矛盾多、壓力大,越應當逆勢奮起,負重攀登,千方百計解決好實力如何增強、項目如何做大、資金如何融通、民生如何改善、工作如何干好等問題,在新一輪發展大潮中提升自我、加快趕超。

一、總體要求和把握的原則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三次全會的總體部署,今年全市經濟工作要牢牢把握貫徹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條主線,圍繞省、市黨代會和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立的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加快推進工作指導轉變,大力實施工業強市、科教興市、民營推動、開放帶動、服務業拉動五大戰略,突出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開放、加強財源建設、壯大縣域經濟、抓好城市建設、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重點,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努力推進全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爭取高于全省、高于周邊,在好的前提下,有能力、有效益的速度能搞多快搞多快。

查看全文

市工會在科學和諧發展中的作用思考

xx市位于浙江省東部,長江三角洲南翼,著名的河姆渡文化發源地,素有“文獻名邦”、“東南名邑”之美譽,也是東南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縣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躋身于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列,經濟綜合實力在國內縣市中名列第18位。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市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職工隊伍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已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5%以上,企業分布由城區向農村快速擴散,鄉鎮企業已占全市企業80%以上,職工隊伍日益壯大,職工構成日益復雜,農民工已占全市職工總數的90%以上。為此,市總工會按照全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認真探索,大膽實踐,開辟了一條縣市工會建設的新路子,被喻為“余姚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級工會的肯定,榮獲“全國先進市工會”、“浙江省先進市工會”、浙江省首批“黨建帶工建、三級聯創先進縣市工會”、“寧波市先進縣市工會”、“余姚市文明機關”“余姚市先進黨組織”、“余姚市好班子”等榮譽稱號。

一、黨政重視支持,健全組織網絡,夯實縣市工會組織基礎

工會組織建設是工會開展各項工作、發揮作用的基礎。我市針對基層工會工作面廣、量大的特點,建立健全市、鄉鎮街道、基層“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基本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工會建設格局。

1、加強市總班子建設,增強工會工作保障。市委將工會工作納入年度總體工作布局,主要領導經常關心過問工會工作,定期聽取工會工作匯報,重視工會領導班子建設,把素質好、能力強,作風正的干部調配到總工會。20*年市總工會主席升格進入市領導班子,擔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享受副市級待遇。市政府堅持每年與市總工會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切實幫助解決總工會提出的困難和問題,目前已召開聯席會議11次,落實解決了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鄉鎮街道工會建設、職工維權服務中心編制、工會經費收取、工會活動經費補助、勞模醫療保障、困難職工幫扶資金等近20項議題。市人大和政協每年組織一次視察和巡視活動,對全市工會工作進行執法檢查和監督。

2、探索鄉鎮工會體制,適應工會工作變化。鄉鎮街道工會是縣市工會建設的重要“中間環節”。針對我市基層工會快速增長,工作難度日益加大狀況,我們積極探索鄉鎮工會組織體制,以適應工會工作新情況、新變化。1985年開始在鄉鎮建立工會工作委員會,1998年開始建立工會委員會,20*年開始探索鄉鎮總工會組織體制,并在泗門鎮試點建立了首家鄉鎮總工會,目前全市21個鄉鎮街道中,17個符合建總工會條件的已全部建立總工會。每個鄉鎮街道配備了2—3名的專職工會干部,全市鄉鎮街道工會專職干部達40人,工會主席實行專職化,工會主席和副主席分別享受同級行政副職和中層正職待遇。建立工會干部上崗培訓制度和年度輪訓制度,對鄉鎮街道工會實行年度目標考核管理。

3、建立工會組建機制,推進企業工會組建。20*年以來,針對工會組建難、工會作用發揮難的問題,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總工會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市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工作規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臺資企業工會組建工作。五年共組建企業工會1109家,發展會員11.9萬人。目前,全市基層工會已達2286家,會員達30.89萬人,外資企業和臺資企業工會組建率分別達到92%和83.8%。同時,抓好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率先在全市非公企業工會中推行工會主席民主直選制度和工會主席保障機制,制訂了《關于在全市非公有制企業中逐步推行工會主席、委員民主直選制度的試行意見》、《余姚市企業工會主席保障資金試行辦法》,提高工會干部素質,維護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合法權益,激勵工會主席全心全意做好工會工作。

查看全文

市工會在科學和諧發展中的作用思考

××市位于浙江省東部,長江三角洲南翼,著名的河姆渡文化發源地,素有“文獻名邦”、“東南名邑”之美譽,也是東南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縣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躋身于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列,經濟綜合實力在國內縣市中名列第18位。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市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職工隊伍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已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5%以上,企業分布由城區向農村快速擴散,鄉鎮企業已占全市企業80%以上,職工隊伍日益壯大,職工構成日益復雜,農民工已占全市職工總數的90%以上。為此,市總工會按照全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認真探索,大膽實踐,開辟了一條縣市工會建設的新路子,被喻為“××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級工會的肯定,榮獲“全國先進市工會”、“浙江省先進市工會”、浙江省首批“黨建帶工建、三級聯創先進縣市工會”、“寧波市先進縣市工會”、“××市文明機關”“××市先進黨組織”、“××市好班子”等榮譽稱號。

一、黨政重視支持,健全組織網絡,夯實縣市工會組織基礎

工會組織建設是工會開展各項工作、發揮作用的基礎。我市針對基層工會工作面廣、量大的特點,建立健全市、鄉鎮街道、基層“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基本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工會建設格局。

1、加強市總班子建設,增強工會工作保障。市委將工會工作納入年度總體工作布局,主要領導經常關心過問工會工作,定期聽取工會工作匯報,重視工會領導班子建設,把素質好、能力強,作風正的干部調配到總工會。2006年市總工會主席升格進入市領導班子,擔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享受副市級待遇。市政府堅持每年與市總工會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切實幫助解決總工會提出的困難和問題,目前已召開聯席會議11次,落實解決了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鄉鎮街道工會建設、職工維權服務中心編制、工會經費收取、工會活動經費補助、勞模醫療保障、困難職工幫扶資金等近20項議題。市人大和政協每年組織一次視察和巡視活動,對全市工會工作進行執法檢查和監督。

2、探索鄉鎮工會體制,適應工會工作變化。鄉鎮街道工會是縣市工會建設的重要“中間環節”。針對我市基層工會快速增長,工作難度日益加大狀況,我們積極探索鄉鎮工會組織體制,以適應工會工作新情況、新變化。1985年開始在鄉鎮建立工會工作委員會,1998年開始建立工會委員會,2004年開始探索鄉鎮總工會組織體制,并在泗門鎮試點建立了首家鄉鎮總工會,目前全市21個鄉鎮街道中,17個符合建總工會條件的已全部建立總工會。每個鄉鎮街道配備了2—3名的專職工會干部,全市鄉鎮街道工會專職干部達40人,工會主席實行專職化,工會主席和副主席分別享受同級行政副職和中層正職待遇。建立工會干部上崗培訓制度和年度輪訓制度,對鄉鎮街道工會實行年度目標考核管理。

3、建立工會組建機制,推進企業工會組建。2004年以來,針對工會組建難、工會作用發揮難的問題,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總工會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市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工作規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臺資企業工會組建工作。五年共組建企業工會1109家,發展會員11.9萬人。目前,全市基層工會已達2286家,會員達30.89萬人,外資企業和臺資企業工會組建率分別達到92%和83.8%。同時,抓好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率先在全市非公企業工會中推行工會主席民主直選制度和工會主席保障機制,制訂了《關于在全市非公有制企業中逐步推行工會主席、委員民主直選制度的試行意見》、《××市企業工會主席保障資金試行辦法》,提高工會干部素質,維護非公企業工會主席合法權益,激勵工會主席全心全意做好工會工作。

查看全文

糧食局促進科學和諧發展調研報告

促進科學發展,把改革開放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到科學發展過程的各個環節,就必須確立新的改革觀,使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有機統一起來。

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確立新的改革觀。沒有新一輪的思想解放,就沒有新一輪的大改革和大開放。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依靠解放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精神,破除了種種禁錮,腳踏實地地探索著中國的發展道路。現在,解放思想的任務不僅遠未結束,而且變得愈加重要。因為客觀世界的變化是永恒的,我們的主觀世界要不斷符合客觀世界,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放思想是一個永恒的任務。因為中國傳統封建文化的影響太重,不破除這些禁錮,不大膽地學習國外有利于我國發展的成功經驗,中國就難于加速實現現代化。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而且方興未艾,需要我們繼續奮力前行。目前,我們面臨的改革任務既包括思想方面,又包括體制、機制和制度方面,而且大多是深層次的問題,因此,深化改革開放的任務遠比以往更復雜、更艱巨。與此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還需要我們不斷打破傳統思維方式,改變保守思想觀念。總之,堅持改革開放就應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沒有解放思想,就沒有新一輪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過程也就是解放思想的過程。在新的歷史時期,以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要求堅持實事求是,勇于突破創新,敢于“殺出一條血路”,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我們就要支持;凡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方法措施,我們就要堅決破除或改革。

必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市場經濟的改革取向。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表明,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為經濟主體的培育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才能實現科學發展觀關于發展是第一要義的要求,才能正確處理好改革中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各級政府才能圍繞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大膽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培育發展市場體系,學會利用經濟的、法律的手段調控宏觀經濟,才能逐步自覺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必須建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體制機制。在管理體制上,要改革投資體制、金融體制、稅收體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改革干部政績考核體制,以科學發展觀引領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決防止片面發展、不計代價發展、竭澤而漁式的發展。在文化氛圍上,要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文化。尤其是在較為落后的地區,要堅持靠創新求突破、以改革促發展,形成鼓勵創新、允許失誤、寬容失敗的改革氛圍。為此,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發展考核指標體系,改革開放要順應這個基本要求來設定其主要內容與任務,制定其戰略規劃。在政府職能轉變上,要進一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減少各級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使各級政府盡快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必須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社會公平與正義作為當前促進科學發展的根本任務。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其要求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觀要求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體現社會公平與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必須體現這些要求,以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發展的實績來檢驗行政效能,以群眾滿意、基層滿意來檢驗政府工作的效果,以依法辦事、及時辦事、辦成事的事實來檢驗政府工作的效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它們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任務,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只有如此,改革開放才能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

查看全文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可持續發展和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和實踐內涵。它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要求,而且深刻反映了當代自然環境的新變化和中國發展進程的客觀要求,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環境規律的新認識。這些新認識比較集中地體現于20世紀60年代以來環境科學的進展中。作為研究人類生活的外部環境及其與人類之間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它在自然環境的前提性和本體性、自然環境系統的統一性、自然環境與社會的內在關聯、尤其自然環境與經濟的互動聯系等方面,揭示了一系列新的規律性內涵,從特定方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首先,自然環境的前提性以可持續的新概念表現出來,既反映了自然環境的本體性意義,也反映了當代經濟社會環境一體化發展的規律性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這一要求的直接體現。

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唯物史觀時曾闡述自然的前提性和本體性意義:“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系。”“任何歷史記載都應當從這些自然基礎以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由于人們的活動而發生的變更出發。”人們在物質生產中改變著自然;但是,“自然界的優先地位仍然保持著”,人任何時候都無法離開自然條件而生存,這些條件包括地質條件、山岳水文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等。

自然環境的前提性和本體性意義在20世紀60年代以宇宙飛船理論的新形式出現。這一理論認為地球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是一個需要不斷消耗自身有限資源的獨立系統,其延長壽命的唯一方法是實現宇宙飛船內部的資源循環。宇宙飛船理論從反面突出了地球自然環境的本體性意義。1972年羅馬俱樂部報告《增長的極限》則從動態發展的方面展望了地球生存的前景,從另一角度闡述了這一意義:如果讓世界人口、工業化、污染、糧食生產和資源消耗等現有趨勢繼續下去,這個星球上的增長極限會在不遠的將來發生。1992年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發表的可持續發展宣言表明,可持續概念是自然環境本體性意義的某種現代表達。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應上升到人類和地球生存發展的本體論層面上來認識。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中共17大報告所說的“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及“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深刻反映了當代自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要求。

其次,自然環境系統的統一性以其動態協調平衡的一系列新內涵展現出來,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環境規律認識的新進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這些認識新進展的必然要求。

當代環境科學表明,地球表面的氣圈、水圈、土壤-石圈和生物圈主要在太陽能的作用下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展現了一系列動態平衡規律。例如,地球熱力學的進展反映了地球從太陽吸收的能量與反射到空間的能量之間的平衡。根據每秒1370瓦/平方米的太陽常數,地球從太陽接收的能量為1.751017瓦。由于吸收率為70%,地球對于太陽吸收的能量為1.231017瓦,一年吸收的總能量為3.7106夸特。鑒于地球上人類消費的能量大體為4.35102夸特(2006年數字),因而前者是后者的8500倍。這些總量關系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系統能量流動關系的新認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