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機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08:17: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管理機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思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城鄉發展日益融合,聯系日益緊密。這種變化和聯系越來越明顯地反映到黨的建設工作上來。原來按照城鄉二元結構形成的黨員管理方式,已明顯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如何推進城鄉黨建一體化,建立黨員動態管理機制,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戰,新的實踐,已成為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建立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的必要性
探索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旨在消除以行政區劃為主要特征的城鄉黨員管理二元結構,通過整合城鄉黨建工作格局,促進區域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黨員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訓、服務群眾等方面的互動與融合,提升黨員整體素質,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建立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黨員干部隊伍的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黨員管理工作,就是要變革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堅持城鄉統籌原則,推進城鄉黨員管理一體化、動態化發展,是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改善黨的領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措施,是促進城鄉互動、共建和諧黨建的基礎工程。探討統籌城鄉黨員一體化動態管理問題,不僅具有理論的研討意義,而且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
一是建立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是貫徹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的重要舉措。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化,黨員隊伍呈現出組成結構復雜化、從事行業多樣化、活動范圍擴大化等特點,在現實工作生活中已經突破了行政單位管轄范圍,城鄉之間、單位黨組織之間不能及時有效地實現管理對接,部分黨員流失于組織之外,造成了黨員管理的空檔,黨組織難以實現有效管理。因此,要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建立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黨員管理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而黨員管理分為組織管理和自我管理?,F階段,我們的工作環境、工作任務發生了較大變化,黨員組織管理由政治性、學習性活動多向業務性、社會性活動多轉變,黨員自我管理由主動匯報思想、參加組織生活趨于被動化,黨員自我管理放松化,影響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推進。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黨員管理工作不能實現新突破、開辟新境界,黨員隊伍就會顯得老態龍鐘、喪失活力。因此,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勢在必行。
三是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是黨在新時期、新階段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具體體現,而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黨建來引導和建立。當前,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緊密,生產要素相互支撐,城鄉融合滲透日趨明顯,這在客觀上要求建立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體制,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中職校德育管理機制研究
一、確立了“反思課”的主題與內容,讓校園重現生機與活力
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焦作市中職學校的“反思課”活動走過了由隨意性的反思階段到主題性的反思階段的過程。隨意性反思階段是“反思課”活動的初期,學校沒有統一的規定,班主任根據班級情況自行確定“反思課”的主題。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有一定針對性,短期效果好,特別是對改善班風班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沒有明確的反思主題和長遠目標,活動單調,不好評價,學生容易疲勞,長效性差。主題性的反思階段特點是由學校統一安排部署,有了明確的反思主題和長遠目標,搭建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平臺,形成了科學的管理和評價機制,實現了最佳最優的教育效果。中職學校根據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確立每學期反思課的主題,圍繞反思主題組織開展各項活動。以反思課為載體,以開展多項活動為平臺,以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為抓手,有的放矢,防微杜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特色鮮明的反思課主題,豐富多樣的主體活動,凈化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動力,讓校園重現生機與活力。反思主題與活動內容見表1。
二、建立“反思課”的運行與管理機制,取得真實效
中職學校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根據每學期“反思課”主題及各項主體活動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德育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以“反思課”為主題的運行及管理機制。一是班主任“反思課”碰頭會。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后,確定為班主任“反思課”碰頭會??偨Y交流、反饋評價本周反思主體活動情況,安排下周反思課工作。二是周一早讀升旗后,公布各班反思課及主題活動量化考評結果,頒發流動紅旗。學校及時對主題活動、反思日記及反思課進行評價,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取得成效。三是將“反思課”安排到學校課程表中,每周固定時間,在早讀、下午第三節課自習,也可以在晚自習。結合各學校實際,每周安排2~3節,每節課30分鐘。四是每學期根據反思主題的內容組織1~2次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責任感,提高綜合素質;安排一次家長參加的“反思課”,通過“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這一主題活動,增進親情,增加理解和信任,促進學生成長和進步。五是每月對“反思課”及其主題活動一小評,每學期一總評,總評結果作為集體和個人評先評優的依據。六是焦作市教育局把以“反思課”為主題的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作為全市教育質量獎評選的主要依據。中職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建立長效機制,將反思課及各項主體活動的評比工作與“三好學生”評選、優秀團員評選、各項星級評比、先進班集體評選,優秀班主任等評先評優活動結合起來,樹立先進榜樣,增強活動效果,促進學生素質整體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以“反思課”為主題的中職學校德育管理機制的建立,使德育落實到了學校日常工作管理中,取得了真實效,對照情況見表2。表2新課堂教育實驗校(6所)2009—2011兩個學年上學期學生違紀情況統計。
三、形成了“反思課”操作程序和活動方式,整體提升了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
中職學?!胺此颊n”的具體操作過程是根據學校“反思課”的主題和圍繞主題開展的各項主體活動,各班級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學生干部主持,學生輪流發言反思自己在各項活動及學習生活中得與失,其他同學參與評議,班主任或學生干部進行點評總結的活動過程。具體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寫反思日記(成長日記)。學生自我剖析反思得與失,要求內容真實,在“反思課”前完成;二是小組內反思。分小組進行,由組長負責組織和記錄活動內容及反思后學生的變化情況,學生個人說反思,組內學生進行評議、分析、幫助、監督其進步的過程,時間約10分鐘。三是班內反思。學生個人說反思,班干部及班內學生進行評議、分析、幫助、監督其進步的過程,時間約20分鐘。值周班干部負責記錄“反思課”活動內容及反思后學生的變化情況。每學期的反思日記(成長日記)裝訂冊便于翻閱和保存,班內及小組的反思記錄作為學生個人成長經歷及評先的重要依據。中職學校的”反思課”基本形成了寫反思、說反思、議反思、看行動、比進步、爭先進的德育模式,營造了良好的育人平臺。通過“反思課”這一重要抓手,把德育工作真正的落到了實處。寫反思、說反思、議反思、看行動、比進步、爭先進,已成為我市職業學校學生的一種學習和生活方式?!胺此颊n”逐步凈化了學生的心靈,激發了學生的動力,規范了學生的行為,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的這一德育載體,讓學生在和諧、快樂、進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焦作市中職學校新課堂教育實驗要求,“反思課”不僅要和學生學習、日常行為相結合,而且要和學生的感悟與思考相融合,與學生的心靈相碰撞,真正地去關愛這個群體,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新課堂教育實驗要努力使反思主體活動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展示自己,體驗成功與快樂的樂園。以“反思課”為主體的職業學校德育管理機制的突出成效是:讓學生從自律產生自信,由自信生成自主,從自主走向自立,由自立變得自強,最終從自強走向成功,從而靈活自如地適應社會環境并推動個體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當學生學習的激情被點燃發,學生進取的動力被激發時所產生的魅力。
黨員管理機制調查思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中黨的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這是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在黨員管理中的具體運用,是新形勢下黨員管理模式的重大創新。實踐表明,加強和改進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是黨員隊伍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相適應,與社會管理格局更加協調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七大這一重大部署,筆者最近就此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城鄉流動黨員的現狀
我縣共有流動黨員868名,占黨員總數5.7%,其中農村流動黨員747人,占流動黨員總數86.1%。這些流動黨員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流動形式多樣。在外出的流動黨員中,年初出去做事、年終回鄉的"候鳥式"流動占28.7%;農閑出去、農忙回來的"插花式"流動占20.3%;依靠技能穩定從業的長期性流動占51%。二是外出流動結群。大多數流動黨員以鄉情為紐帶結群流動,呈現流動黨員越來越多,流動范圍越來越廣的趨勢。據統計,全縣868名流動黨員中,有562名流入廣東、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區,占64.7%。同一鄉鎮的黨員集中外出、集中從業的占85.7%。三是從業領域集中。流動黨員以中青年黨員為主,文化水平相對較高,部分黨員具有一定的經濟頭腦和一技之長;從業的單位主要以非公企業為主;分布的行業主要以工業、建筑業、商業及飲食服務業為主。
近年來,縣委根據基層黨員活動的特點和規律,按照有利于黨員合理流動、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發揮黨員作用的要求,初步形成了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縣、鄉、村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持證式"管理。對流動黨員實行原所在地和流入地黨組織雙重管理的制度,對外出時間3個月以上6個月以內,或外出時間較長,但暫時無法轉移組織關系的黨員,要求辦理使用《流動黨員活動證》。外出時間3個月以內的黨員,要求開具《黨員證明信》,接受流入地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對持有《流動黨員活動證》和《黨員證明信》的外來黨員,流入地的黨組織驗證后,按照地點相近或行業歸口、便于管理的原則,將其編入黨支部、黨小組,同時報縣委組織部備案,并安排其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和其它應該參加的黨內活動。對黨員外出時間6個月以上,從業地點和單位比較固定,且從業單位已建立黨組織的,將黨員的正式組織關系轉入流入地方、單位的黨組織。二是"牽線式"管理。流動黨員原所在黨組織指定專人與流動黨員保持聯系,以"一幫一"、"一助一"、"一對一"結對子的形式,實行跟蹤管理。要求流動黨員到達外出地后,必須及時地向原黨支部和聯系人提供聯系電話號碼和通訊地址。指定的聯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動黨員聯系一次。主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向他們傳達上級有關精神、黨支部的活動安排及作出的決議和對他們的要求;通報支部工作情況;征求他們對黨支部工作的意見、建議及對家鄉建設的計策;定期及時向外出黨員寄送黨報黨刊及有關教育培訓等學習資料,供他們自學使用。三是"筑巢式"管理。對凡是有流動黨員(均是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堅持以區域為主體,依托社區、工業園區、商貿市場和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點,在社區、樓院、市場、"兩新"組織和人才交流中心建立流動黨組織。先后成立了全省縣級個體私營企業第一家黨委--**縣個體勞動者私營企業協會黨委。在改制企業新山達化肥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市第一個非公企業黨總支。目前,全縣建立非公企業黨總支2個,社區黨支部12個,樓道黨支部11個,市場黨支部19個,"兩新"組織黨組織32個,確保流入黨員有"家"可歸。
二、當前城鄉流動黨員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流動黨員數量越來越多,流動范圍越來越廣,客觀上給黨組織的管理增加了難度。主要表現在"四難":一是去向難掌握。一些黨員外出前不向黨組織報告,有的外出后不與黨組織保持聯系。據調查,在外出務工經商的黨員中,近半數黨員在外出前未向黨組織報告;23%的黨員沒有與原黨支部保持聯系。加之外出黨員的流動性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因素,有的無固定地點且居無定所。因此,黨組織很難隨時掌握外出黨員的去向。二是關系難接轉。由于流動黨員工作流動性大,加之轉移組織關系又比較繁瑣。一些流動黨員嫌麻煩不愿意轉出組織關系。有一些困難黨員,在原所在地享受困難照顧,擔心一旦轉出組織關系,就不再享受有關照顧。還有少數非公企業黨組織不健全,無法接收流動黨員。三是活動難開展。一方面,流動黨員遠離屬地黨組織,無法參加原黨支部的活動,即使春節回家過年,也是來去匆匆;另一方面,使他們不能參加所去地方黨組織生活。有的流入地黨組織對流入的黨員不予理睬。由此造成流動黨員的正常組織生活以及教育培訓等,難以落到實處。四是作用難發揮。相當部分流動黨員存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去掙錢"的心態,外出期間對原黨支部的工作不聞不問,對家鄉建設關心不夠、支持不夠,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以及帶動作用弱化。
黨員動態管理機制調查思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中黨的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這是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在黨員管理中的具體運用,是新形勢下黨員管理模式的重大創新。實踐表明,加強和改進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是黨員隊伍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相適應,與社會管理格局更加協調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七大這一重大部署,筆者最近就此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城鄉流動黨員的現狀
我縣共有流動黨員868名,占黨員總數5.7%,其中農村流動黨員747人,占流動黨員總數86.1%。這些流動黨員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流動形式多樣。在外出的流動黨員中,年初出去做事、年終回鄉的"候鳥式"流動占28.7%;農閑出去、農忙回來的"插花式"流動占20.3%;依靠技能穩定從業的長期性流動占51%。二是外出流動結群。大多數流動黨員以鄉情為紐帶結群流動,呈現流動黨員越來越多,流動范圍越來越廣的趨勢。據統計,全縣868名流動黨員中,有562名流入廣東、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區,占64.7%。同一鄉鎮的黨員集中外出、集中從業的占85.7%。三是從業領域集中。流動黨員以中青年黨員為主,文化水平相對較高,部分黨員具有一定的經濟頭腦和一技之長;從業的單位主要以非公企業為主;分布的行業主要以工業、建筑業、商業及飲食服務業為主。
近年來,縣委根據基層黨員活動的特點和規律,按照有利于黨員合理流動、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發揮黨員作用的要求,初步形成了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縣、鄉、村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持證式"管理。對流動黨員實行原所在地和流入地黨組織雙重管理的制度,對外出時間3個月以上6個月以內,或外出時間較長,但暫時無法轉移組織關系的黨員,要求辦理使用《流動黨員活動證》。外出時間3個月以內的黨員,要求開具《黨員證明信》,接受流入地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對持有《流動黨員活動證》和《黨員證明信》的外來黨員,流入地的黨組織驗證后,按照地點相近或行業歸口、便于管理的原則,將其編入黨支部、黨小組,同時報縣委組織部備案,并安排其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和其它應該參加的黨內活動。對黨員外出時間6個月以上,從業地點和單位比較固定,且從業單位已建立黨組織的,將黨員的正式組織關系轉入流入地方、單位的黨組織。二是"牽線式"管理。流動黨員原所在黨組織指定專人與流動黨員保持聯系,以"一幫一"、"一助一"、"一對一"結對子的形式,實行跟蹤管理。要求流動黨員到達外出地后,必須及時地向原黨支部和聯系人提供聯系電話號碼和通訊地址。指定的聯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動黨員聯系一次。主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向他們傳達上級有關精神、黨支部的活動安排及作出的決議和對他們的要求;通報支部工作情況;征求他們對黨支部工作的意見、建議及對家鄉建設的計策;定期及時向外出黨員寄送黨報黨刊及有關教育培訓等學習資料,供他們自學使用。三是"筑巢式"管理。對凡是有流動黨員(均是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堅持以區域為主體,依托社區、工業園區、商貿市場和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點,在社區、樓院、市場、"兩新"組織和人才交流中心建立流動黨組織。先后成立了全省縣級個體私營企業第一家黨委--**縣個體勞動者私營企業協會黨委。在改制企業新山達化肥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市第一個非公企業黨總支。目前,全縣建立非公企業黨總支2個,社區黨支部12個,樓道黨支部11個,市場黨支部19個,"兩新"組織黨組織32個,確保流入黨員有"家"可歸。
二、當前城鄉流動黨員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流動黨員數量越來越多,流動范圍越來越廣,客觀上給黨組織的管理增加了難度。主要表現在"四難":一是去向難掌握。一些黨員外出前不向黨組織報告,有的外出后不與黨組織保持聯系。據調查,在外出務工經商的黨員中,近半數黨員在外出前未向黨組織報告;23%的黨員沒有與原黨支部保持聯系。加之外出黨員的流動性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因素,有的無固定地點且居無定所。因此,黨組織很難隨時掌握外出黨員的去向。二是關系難接轉。由于流動黨員工作流動性大,加之轉移組織關系又比較繁瑣。一些流動黨員嫌麻煩不愿意轉出組織關系。有一些困難黨員,在原所在地享受困難照顧,擔心一旦轉出組織關系,就不再享受有關照顧。還有少數非公企業黨組織不健全,無法接收流動黨員。三是活動難開展。一方面,流動黨員遠離屬地黨組織,無法參加原黨支部的活動,即使春節回家過年,也是來去匆匆;另一方面,使他們不能參加所去地方黨組織生活。有的流入地黨組織對流入的黨員不予理睬。由此造成流動黨員的正常組織生活以及教育培訓等,難以落到實處。四是作用難發揮。相當部分流動黨員存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去掙錢"的心態,外出期間對原黨支部的工作不聞不問,對家鄉建設關心不夠、支持不夠,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以及帶動作用弱化。
學校危機管理機制的構建
【摘要】學校危機管理機制的構建,對于維持校園安穩,保證校園和諧,確保學??沙掷m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意義。
【關鍵詞】和諧校園;學校危機管理;機制構建
1學校危機管理的內涵和特點
學校危機管理是現代應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危機管理就是指那些發生于校內外的災難性事件而引發的突發性的危害師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破壞學校正常工作秩序的事件的管理。這些危機事件的產生根源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人為因素。前者如地震、泥石流、洪澇災害、傳染病等,后者如校園暴力事件、食物中毒、學生跳樓、對學生的性騷擾或侵害,綁架,不安全建筑和設施的傷害等等。學校危機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點:(1)由于學校危機的發生和發展具有突發性,所以需要學校管理者當機立斷,對于危機事件的反應必須快速。(2)學校危機事件危及管理者或者學校的根本利益和核心價值,事態的發展和管理的后果很難預料,這就給學校的管理者帶來巨大的壓力,容易造成失誤,從而使學校危機事件的影響很容易進一步擴大。(3)校園突發事件的管理還有明顯的不可逆性。學校危機一旦發生,要求管理者必須在短時間內做出重大的決策和反應。因此一旦做出決策就要迅速地布置下去,而且沒有太多時間去驗證其正確與否,因此說它是不可逆的。
2學校危機管理機制構建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價值
2.1穩定學校發展
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公共危機;危機管理;管理機制
論文摘要:建立科學的公共危機管理機制是當前我國公共危機管理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的完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強化危機意識;建構完善的法律體系;加強官員問責制度,修正考核體系;完善信息溝通機制;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和管理機構。
美國學者羅森豪爾對于危機的界定是:“危機是指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并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決策的事件?!痹诠补芾眍I域中,危機是相對于人類生活中正常的社會關系秩序而引入的一個概念。它意味著在社會中,一系列終止和平進程和瓦解社會正常秩序的事件正在迅速展開,使對社會穩定的破壞力大大超過了正常水平,迫使相關的系統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反應,采取控制或調節行為,以維持系統的生存,如果舉措不當,就會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及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筆者以為我國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的完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強化危機意識
有效的危機管理需要全社會的危機治理意識,危機意識是危機治理的起點。各級政府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現階段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公共危機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危害性,克服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切實做好公共危機防范工作。因此各級政府必須樹立起危機管理不只是危機發生后政府的迅速回應和對危機局勢的嚴厲控制,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及時有效解決社會問題、防止危機爆發的意識。換言之,各級政府必須要有憂患意識,要能將危機管理于日常的制度建設和管理之中,優化政府常態管理。在日常的公共決策中,以廣大群眾利益為先導,采取科學民主的決策方式,在源頭上降低危機事件發生的可能。
二、建構完善的法律體系
突發危機事件管理機制分析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學生青睞于新媒體,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管理工作受到各界關注。面對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突發的危機事件,高校應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文章就心理干預機制、組織機制、預警機制以及快速反應和控制機制四個方面研究了我國高校學生突發危機事件的管理機制,以期為未來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學生;突發危機事件;管理機制
一、建立高校學生突發危機事件的心理干預機制
高校學生因為過著群體生活,彼此之間經常接觸,這樣的特點導致他們在危機事件管理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應加強學生的教育,并且加強師資團隊的建設,從根本上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出現危機事件之后,應加強學生的教育,降低危機造成的不利影響及損失。高校在教育過程中應在整體上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此外,高校也要重視黨建在突發危機事件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在高校當中,學生黨員是先進代表,他們具備十分重要的榜樣作用。增強學生黨員的危機認知教育,從而對周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高校危機認知教育的推廣產生推動作用。在危機處理時期與善后時期,學生黨員是教師的得力助手,可以幫助教師一起勸解學生。
二、建立健全高校學生突發危機事件的組織機制
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管理的主要因素是人和組織,由于再周密的方案也需要強勁的保障機制,如若缺少執行機構與人員,其成效也不明顯。因為缺少組織機構與人員方面的合理配置,造成決策并不到位,或者是過于形式化,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決策初衷相違背?;诖耍咝⑼晟频慕M織管理機構,預測突發危機事件的發展形勢,為有效處理此危機事件制訂完善的策略。一般情況下,高校領導者是危機管理的決策人員,應在一定時間中做好決斷,進而讓下屬展開具體工作。在突發危機事件出現的時候,高校領導要成立相應的指揮中心,引導其成員制訂完善的危機處理計劃,并且嚴格遵守此計劃展開。指揮中心應在實際管理的時候實時依照危機事件動態情況,做出相應的決定,與此同時,有效調整計劃方案。建立完善的突發危機事件管理機構,在高校管理過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危機事件平時管理與應急處理的主要內容?,F階段,高校危機事件管理比較薄弱的因素是缺少相應的管理部門。所以各個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建立危機事件管理辦公室,在高校平時的管理工作中注意所有問題,并且定期進行培訓,加強危機事件管理的探討。與此同時,也應成立專門的管理小組,和學生保衛科之間加強統一,將危機事件管理與平時事務管理結合起來,重視各個成員的配合。高校危機事件管理是系統且綜合的工作,不管使用何種形式建立管理機構,如若缺少整體配合,都很難實現預期的效果。所以高校在危機事件管理過程中,要使用合作方法,提升管理的可靠性與高效性。
公共危機管理機制分析論文
摘要:建立科學的公共危機管理機制是當前我國公共危機管理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的完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強化危機意識;建構完善的法律體系;加強官員問責制度,修正考核體系;完善信息溝通機制;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和管理機構。
美國學者羅森豪爾對于危機的界定是:“危機是指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并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決策的事件?!痹诠补芾眍I域中,危機是相對于人類生活中正常的社會關系秩序而引入的一個概念。它意味著在社會中,一系列終止和平進程和瓦解社會正常秩序的事件正在迅速展開,使對社會穩定的破壞力大大超過了正常水平,迫使相關的系統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反應,采取控制或調節行為,以維持系統的生存,如果舉措不當,就會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及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筆者以為我國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的完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強化危機意識
有效的危機管理需要全社會的危機治理意識,危機意識是危機治理的起點。各級政府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現階段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公共危機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危害性,克服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切實做好公共危機防范工作。因此各級政府必須樹立起危機管理不只是危機發生后政府的迅速回應和對危機局勢的嚴厲控制,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及時有效解決社會問題、防止危機爆發的意識。換言之,各級政府必須要有憂患意識,要能將危機管理于日常的制度建設和管理之中,優化政府常態管理。在日常的公共決策中,以廣大群眾利益為先導,采取科學民主的決策方式,在源頭上降低危機事件發生的可能。
二、建構完善的法律體系
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戰略,政府的所有管理行為,包括危機治理必須依法進行。法治是政府進行危機管理的必由之路。無論是常態還是危機狀態下,政府行為法制化是政府實施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則,政府在緊急狀態下的行政應急權力也是法律授權的結果。公共危機管理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之一,是他們有比較全面的公共危機管理法律框架,在緊急事態面前,有法律依據,政府應該做什么,公民應該做什么,相關的社會組織應該做什么,法律有基本的甚至是詳盡細致的規定。我國已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檢疫法》《突法性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體系尚不完整。一是緊急狀態法律制度不統一,每個單行的法律只能適應一種緊急狀態,一旦緊急狀態產生的原因復雜,就很難有一統一的緊急狀態下的指揮機制;二是有關緊急狀態法對政府可以采取的緊急措施規定得不夠清晰,特別是一些必要的行政程序缺乏,很容易為政府隨意擴大行政權力或不作為留下法律上的漏洞;三是公民的權利很容易在緊急狀態時期遭受各方面的侵害,但無法得到法律上的有效救濟。因此,針對我國突發性公共危機的特點,亟須建立信息暢通、反應敏捷、指揮有力、責任明確的應急法律制度,滿足法律體系中兩個相互關聯的標準:第一,法律體系的全方位內涵,囊括國家安全、經濟、交通運輸、福利保障、新聞輿論等宏觀領域的危機立法,以及具體管理環節的實施細則。第二,法律體系的協調統一,在全方位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憲法、部門法、地方的行政法規等法律條文不得相互矛盾沖突,發現問題能夠及時糾錯和補救。這樣才能在法律上明確各級政府在危機處理中的責任,建立較為完善的公共危機管理法律體系,用法律保證應急減災的勝利。
新媒體下的新聞危機管理機制
摘要: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打破了舊有的媒體環境,增加了新聞傳播的方式,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給企業的新聞危機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媒體環境下,要強化新聞危機管理意識,建立完善的危機管理機制。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新聞危機;特征;成因;管理機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信息傳播的方式在逐漸增多,對應的媒介技術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傳統的媒體環境逐漸被新型的網絡技術所取代,新媒體環境以其獨特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給企業各方面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尤其對企業新聞危機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新媒體環境新媒體主要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電腦和手機的出現是新媒體環境產生的重要標志。新媒體環境最主要的特點是以數字化技術為依托,能夠實現信息的雙向流動,并且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加多樣,傳播速度也更快,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環境下企業新聞危機的新特征
1.信息源難以控制
傳統的信息媒介使得新聞的話語權掌握在少數群體的手中,如果企業出現危機時可很快查找信息源并進行相關的補救工作。[1]但是在現代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加多樣,信息傳播者可以是一個組織,也可以是個人,而且傳播的速度更快,所以很難在短時間內查找到信息源。另外,原先信息呈現線性傳播形式,控制起來較為簡單,但是現在則是輻射的網狀結構,更是增加了控制的難度。
肺炎下中小企業危機管理機制研究
摘要:中小企業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是企業生態中相對的弱勢群體,受到肺炎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影響,很多中小企業掙扎在死亡的邊緣。鑒于中小企業特殊的地位,如不及時對其進行救助,很可能造成嚴重的系統性風險。面對不可抗力的巨大負能,中小企業只有在日常經營中注重加強自身抗風險能力建設,重視內源融資的融資方式,制定危機處理程序,注重人力資源危機以及財務危機防范,金融機構加強數字化建設支持潛在優質客戶,社會各主體進行綜合拯救,政府部門出臺中小企業特別法等一系列危機管理機制,才能在大災大難面前免遭市場出局的危險。
關鍵詞:不可抗力;中小企業;危機管理;肺炎疫情
一、引言
中小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貢獻了全國絕大部分的稅收、GDP、技術創新以及就業崗位,截至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3000多萬家,個體工商戶更是超過7000萬戶,中小企業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表示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我國整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但是相對于其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小企業生存環境不容樂觀。在經濟下行、新舊結構動能轉換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經常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等各類問題,而在這些問題中不可抗力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預見、無法抗拒、不可避免、無法克服的事情,比如自然災害、社會動亂、重大瘟疫等。不可抗力發生時間不可預知,一旦發生,必定會對中小企業造成影響。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當出現重大不可抗力事件,中小企業最先面臨沖擊,比如2007年下半年發生的次貸危機導致我國在2008年上半年就有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中小企業在此面前表現得無所適從。2020年初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行業遭受嚴重打擊,部分城市“封城”、企業延遲復產復工、學校被迫停課。在這場疫情面前,中小企業現金流非常緊張,諸如西貝、老鄉雞等餐飲企業現金流只能維持3個月,而大量體量小的餐館只能關閉,如不加以救助,很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肺炎疫情的影響面之廣、影響時間之長、影響程度之深都值得反思、總結,當中形成的經驗教訓對今后社會各方面危機應對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場危機不僅是單一的危機,更是全面性的危機,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一次大考。如何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將是推進中小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重大問題。認真研究、總結中小企業面臨不可抗力時的應對措施對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一)關于不可抗力的研究。陸岷峰、馬進(2020)認為:不可抗力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于不同的對象,其影響程度也不相同,同樣的災情,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尚可承受,而對于中小企業卻是滅頂之災;影響范圍也有大有小,主要看災害的性質;雖然對不同的主體影響不同,但一個共同的特征是:作為一種外界力量,中小企業在不可抗力面前僅憑自身是無法擺脫困境的,不可抗力的形式是多樣的,諸如大地震等自然力量,戰爭、瘟疫、金融危機等社會力量都屬于不可抗力。[1]崔建遠(2019)主要對合同的不可抗力條款進行解釋,他認為在外延和內涵方面,不可抗力條款和法律界定的不可抗力是相同的,合同中約定的不可抗力條款必須服從法律規定的不可抗力條款,不可抗力條款只能適用于雙方當事人之間,在免責和解除合同方面,對第三方無效,他認為債務人應該將不可抗力告知債權人。[2]鄭琪(2020)認為本次肺炎疫情作為不可抗力因素,對企業的影響是深遠的,企業之間解決合同或者不履行合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當企業確實因為肺炎疫情導致無法履約時,企業可以免責,當合同可以拆分,肺炎疫情導致企業無法履行一部分合同并且已經告知對方時,可以免除部分責任。[3](二)關于中小企業應對不可抗力的研究。陸岷峰(2020)認為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除了資金、人才等以外,其應對市場風險的韌勁較差,一旦有較大風險事項發生,退出市場是其不得已的選擇。正常情況下,中國的中小企業生命周期只有三年半,而在不可抗力影響下,中小企業的死亡率可能會增加50%。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緩解不可抗力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最主要是能讓中小企業度過一個危險期,即打一個時間差,挺過了這個時間差,中小企業就能夠活下來,這就看中小企業的韌性如何。當然,對于一些產業結構不合理的企業,通過不可抗力的契機讓其退出市場也不失為一件好事。[1]韓強(2020)認為當前肺炎疫情對于中小企業就屬于不可抗力影響,因肺炎疫情導致中小企業不能履約,應該免除其履約責任,此外他認為即使企業在不可抗力下能夠履約,那么對于債務人來說也是不公平的。[4]劉潤奎(2018)認為企業在制訂合同過程中在不可抗力約定方面應該根據不可抗力的內涵和理論進行詳細約定。關于不可抗力的認定不能機械地根據法律條文,而應該建立在保護交易,促進公平競爭秩序形成的基礎上。[5](三)關于中小企業危機管理研究。陸岷峰(2020)認為目前中小企業還沒有很強的危機管理意識,在企業管理當中沒有將風險與危機列入戰略規劃當中,沒有強烈的危機感,因而,對于突如其來的危機基本上都是束手無策、坐以待斃。即使有些努力,往往也是針對具體的事項可能產生的風險做些防范而已,沒有形成科學規范的危機管理體制、體系等。從風險到危機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即使是突如其來的災害危機,如果平時就有應對危機的管理機制,即使倒閉也會比其他中小企業遲些。[1]范秋梅(2003)認為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中,各類風險事件都有可能發生,中小企業一旦疏忽危機管理,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而很多企業并沒有制定危機管理應急機制,即使有也僅停留在形式,她指出危機管理意識不足是中小企業發展最大的危機。[6]劉永(2009)指出同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經常力不從心,中小企業應該建立包括危機預警機制、危機反應系統、危機善后系統在內的危機管理機制。[7]侯建輝(2010)則指出當前中小企業危機管理機制存在的不足,他認為當前中小企業在危機管理方面存在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不強、過分追求經濟效益、溝通渠道不暢等缺陷,這是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學習借鑒西方先進危機管理制度,健全危機管理能力。[8]綜上所述,學者對不可抗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條款履約免責以及中小企業自身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方面,即哪些情況下屬于不可抗力因素導致中小企業不能履約,違約方不用承擔責任,但是并沒有研究不可抗力背景下對中小企業的危機救助體系。鑒于此,本文主要以肺炎疫情為研究背景,總結中小企業在應對中的經驗與教訓,基于企業危機管理的一般規律性特點,結合中小企業發展的特殊性,提出不可抗力下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管理的一般做法,即:社會綜合拯救、企業自救、化危為機、危機管理常態化等。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