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05:50: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校后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后勤服務外包研究
一、高校后勤服務外包是高校后勤供給側改革的必然
(一)高校后勤服務外包是破解高校后勤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有力抓手。黨的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與此相一致,當前高校后勤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學校和師生日益增長的“無限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有限”的后勤服務供給之間的矛盾。不僅后勤服務供給總量“有限”,而且后勤服務供給結構和供給效益也“有限”。因高校后勤的“有效供給不足”,這時后勤服務外包提供給我們一種“無限的”可能,促使高校后勤實現從有限服務到無限服務的提升,提高后勤供給的總量、質量和效益,擴大有效供給,從而破解高校后勤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二)高校后勤服務外包是高校后勤供給側改革的有效措施。1.“調結構”。高校后勤服務外包有助于優化后勤組織結構、產出結構和隊伍結構。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務體系不僅“自辦后勤”,而且更加注重“選后勤”和“監管后勤”,關注三者的綜合產出,目的是為師生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給。并且通過后勤服務外包,也促使加快建設專業化的后勤監管隊伍,有助于改善學校后勤隊伍狀況和人力資源質量。2.“提品質”。高校后勤服務外包有助于提高后勤服務的質量和品質,提供多樣化特色供給。引入專業化的社會企業,用后勤行業標準要求社會企業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的后勤服務,實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更關注服務細節,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提供給師生多樣化特色供給,滿足個性化、多層次需求,從而將高校后勤的質量和效率提升層次。3.“降成本”。高校后勤服務外包不僅可以降低辦學成本,還可以有效降低風險成本。高校后勤是“花錢”的部門,如何盡可能使用相對“有限的”資金滿足相對“無限的”師生服務需求,通過后勤服務外包,充分利用市場競爭和規模經濟所帶來的優勢,有效降低成本。同時服務外包還可以有效規避風險和責任,比如后勤用工風險。4.“補短板”。高校后勤服務外包有助于補后勤投入、制度標準和人力資源之短板。通過后勤服務外包,利用社會資源辦高校后勤,用市場化機制手段經營、盤活校內閑置資源,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價值,做到物盡其用,一定程度上補投入不足之短板;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引進的社會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較成熟的標準化管理和服務流程,學校可直接借鑒,一定程度補制度標準之短板;同時引入社會專業團隊進行后勤管理,提高學校后勤服務人員的認識水平和整體素質,提升后勤服務專業化、標準化、精細化水平,補人力資源不足之短板。(三)高校后勤服務外包也是高校后勤供給側改革最終目標實現的有效手段。高校后勤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更好的服務師生,提高師生員工的滿意度。服務滿意度也是檢驗高校后勤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后勤服務外包是滿足高校“無限”需求的必然措施。通過市場競爭選擇校外優質服務資源,減少校內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后勤供給結構對師生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從而提高后勤服務的質量和運行效率,滿足師生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師生的滿意度。
二、高校后勤服務外包存在的風險
經過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十多年,后勤服務外包模式已逐漸被高校接受。中國教育后勤協會學生公寓管理專業委員會2016年重點課題《全國高校標準化學生公寓建設研究》,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13個省市自治區的113所高校發現,引入社會企業提供學生公寓服務的高校比率已達到44%。而據北京市教委2013年數據統計,北京94所高校中,食堂全部自辦的高校僅有22所,有21所高校的食堂外包率達到100%,2013年北京市高校引入社會企業承辦學生食堂面積占總面積的57.65%。通過后勤服務外包,高校可以“擴大有效供給”,有效降低風險,但因其具有兩面性,它在給高校帶來收益機會的同時也蘊含著較高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一)安全穩定風險。高校后勤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它一方面可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通過服務外包推動“調結構、提品質、降成本、補短板”的后勤供給側改革,實現其經濟屬性,使學校獲益;另一方面因其具有公益性、教育性和政治性的特殊屬性,后勤服務外包不慎也會給學校帶來種種安全穩定風險。因作為高校后勤服務對象的師生所具有的特殊性,故有“全國穩定看高校,高校穩定看后勤”之說。引入社會企業提供高校后勤服務對廣大師生而言比較敏感,師生不僅關注后勤服務的品質,還十分關注后勤產品供給中的公益性,關注自身福利是否受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十幾年,雖然逐漸誕生了一些具有一定教育屬性的社會企業,如遼寧龍源集團、浙大新宇集團和蘇大教服集團等,但數量畢竟有限,企業從根本上是以追求利潤為最終目的的,決定其在提供高校后勤服務時會關注自身的效益和利潤,為此可能引發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穩定事件。學校在后勤服務外包中,一旦喪失對服務資源的控制能力,后果將十分嚴重。服務外包中還必須充分考慮人員穩定問題,還有信息安全問題。在高校后勤服務外包中,隨著現代信息化手段的廣泛運用和智慧后勤建設的推進,學校必須向外包服務商披露一些學校和師生的信息,服務中外包商也可以獲取大量師生的基礎數據,一定程度需要關注學校和師生個人信息數據的安全,防范信息安全風險。(二)利益沖突風險。高校后勤服務外包中,學校和外包服務商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也是風險的共同體。但二者畢竟是不同的法人實體,通過服務外包都想實現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學校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希望外包服務商做得多一些,提品質,降成本,補短板,獲利少一些,希望服務商的利潤相對合理;而外包服務商則更關注自身的利益,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希望獲利多一些,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很可能通過減少人員數量、降低服務質量來實現。這就注定雙方存在利益沖突。對學校而言,如果不直接掌控一定的后勤服務力量,沒有懂行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不進行全面、準確的成本核算分析,在服務外包的討價還價中可能會受制于人,被人“牽著鼻子走”,過分依賴外包服務商會導致交易成本提高。(三)決策風險。1.外包環境的決策風險對外包環境的權衡考量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務外包工作的必要前提。高校后勤服務外包環境包括學校領導、體制機制、管理制度、學校文化、師生滿意度等多個方面,直接影響外包服務項目的成功與否。在其他高校運行良好、滿意度高的外包服務商和項目,不一定在本校有同樣效果,不一定適應本校的校情。學校在考慮外包時,需要充分權衡外包環境的適應性風險,綜合考量學校環境是否成熟,是否適合后勤服務外包,防止發生“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現象。2.外包項目和外包程度的決策風險高校在進行后勤服務外包決策時,在對外包環境進行充分判斷前提下,必須清楚界定哪些項目適合外包,還要明確該項目在多大程度上外包。高校后勤服務業務涉及醫、食、住、行等學校生活方方面面,學校如果不按照各項業務的核心程度和校情進行界定分析,外包項目如果選擇不當,或外包程度不當,不僅達不到預期目標,甚至可能給學校帶來一定風險。3.外包服務商的選擇風險外包服務的質量和效果與外包服務商的優劣有直接關系,因此服務商的選擇風險不容忽視。高校后勤服務外包的實質是高校和外包服務商之間的委托關系,高校希望選擇具備絕對優勢的外包服務商,但由于雙方之間存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選擇服務商時學校可能難以獲取足夠有關服務商的經營業績、社會聲譽、發展狀況、成本結構、質量控制及道德水準等方面真實信息,進而導致選錯服務商概率增大,甚至出現逆向選擇問題,服務商的真實水平往往在外包過程中才能被準確評估,給高校正常運營帶來較大風險和隱患。高校在通過招標模式引進外包服務商時,作為顯性指標的價格雖然是考慮的重要因素,但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果才是最關鍵的,一定要避免低價中標,事實一再證明,“買的沒有賣的精”,低價中標必然導致服務商在提供服務中不斷壓縮成本,造成服務供給質量低下,違背了后勤服務外包的初衷。(四)管理風險。1.管理機構問題。當前很多高校后勤管理體系呈現出多頭管理、整合困難的碎片化狀態,客觀上造成對高校后勤服務外包項目的監管職責在校內大后勤部門之間邊界不清,很難實現“無縫對接”的有效監管。在我國還沒有專門的由政府或相當于高校聯盟類的管理機構來負責此項業務。2.管理制度標準問題。目前在高校后勤服務外包領域還缺乏統一的監管制度和監管標準,后勤社會化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細化的監管標準和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往往不能對外包合同的履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管,也難以提高服務外包的績效。3.監管隊伍問題。目前高校后勤服務外包缺乏專業的監管隊伍和監管人員,現有管理人員在外包運作中缺乏監督意識,監督管理偏松偏軟,缺乏監管能力或專業素質,在外包過程中涉及專業技術方面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監管。(五)廉潔風險、法律風險與聲譽風險。引入高校提供后勤服務的外包商,作為企業必須與校內外的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有效對接和溝通協調,比如校外的工商、稅務、食藥、消防、衛生等行業管理部門,校內的學工、后勤、資產、財務、保衛等部門。出于工作需要,企業會有一些公關行為,這不可避免給高校帶來一定的廉潔風險和內控風險。在外包商的選擇問題上,這種風險也客觀存在。在提供高校后勤服務過程中,外包服務商出于利潤考慮,可能有一些“打擦邊球”或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比如在勞動用工上不給員工足額繳納“五險一金”等。一旦發生法律糾紛,因其在高校內提供服務,學校難免會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同時類似事件經公共媒體和微信等自媒體迅速傳播,雖然可能外包合同中有免責條款,但學校聲譽不可避免會受到嚴重影響,帶來聲譽風險。
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對高校后勤服務外包的思考
(一)經濟性與公益性、教育性和政治性統籌兼顧。高校后勤具有的特殊的雙重屬性,決定了高校后勤供給側改革必然是在公益性和市場化之間尋找平衡點,必須兩者兼顧。學校兼顧外包服務商的經濟性,保證其合理利潤的獲得,減少學校與服務商的利益沖突,在此基礎上推進高校和社會資源的優化整合,不斷增加有效供給;同時學校也要保證對后勤服務必要的公益性投入,推進后勤服務的公益性實現,在外包服務中,關注并研討后勤服務育人作用的發揮,將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功能在后勤服務外包中的充分實現作為后勤供給側改革的創新點。《全國高校標準化學生公寓建設研究》(2016)課題組調研得出一結論:社會企業要想擴大高校學生公寓服務市場,僅靠體制、機制優勢還不夠,關鍵在于堅持服務育人宗旨。高校后勤的公益性和教育性在服務外包中能充分體現,高校后勤的政治性也就有了保障,可以有效降低學校的安全穩定風險。(二)外包環境充分權衡。學校和師生對高校后勤服務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外包環境。學校進行后勤服務外包決策前,必須充分權衡考量學校的領導環境、制度環境、文化環境、師生員工對目前后勤服務的滿意度、對后勤服務外包的接受度和后勤的人、財、物等實際狀況,科學合理判斷,盡可能避免服務外包的“水土不服”。權衡外包環境既要立足現實情況,從目前實際校情出發,又要結合學校長遠發展規劃,考慮到對教學、科研工作可能產生的影響,基于校情制定適合于本校后勤自身發展的外包策略,才能確保高校后勤服務外包在運作中取得良好效果。(三)外包項目和外包程度審慎評估。后勤服務外包模式雖然目前已被絕大多數高校在某種程度普遍接受,但是對于具體的服務項目和外包程度各高校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有的高校后勤服務項目全部外包比較徹底,有的高校部分后勤項目外包,且各項目外包程度不一,還有的高校仍然幾乎全部“自辦后勤”。決定是否服務外包和外包的程度主要看交易成本,看進行選擇的機會成本,在充分把握外部環境的基礎上謹慎實施,選擇總成本較低的方式。當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學校在評估后勤服務項目是否適宜外包和外包程度時,考慮的交易成本不僅包括經濟成本,還包括各種安全穩定等方面影響因素成本,可以按照由簡到難,由非核心到核心的優先順序逐步開放校內市場。比如可以在對后勤服務項目進行保障型、經營型等分類基礎上,構建基于分類管理、部分外包的高校后勤服務外包框架模式(馮寶軍,2014);再如考慮到高校后勤的公益性、教育性和政治性,充分考量維穩成本,在相關制度標準不健全的情況下,對管理要求高、與安全穩定密切相關、市場不規范或當地市場化程度不高以及服務質量不易監督的項目,還是選擇自己辦。(四)外包服務商科學選擇。對外包服務商的選擇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服務外包的成功與否。首先要確定選擇的原則和標準。在全面評估需求的前提下,學校理清對后勤外包項目的服務等級、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詳盡的需求等,明確自己滿意的標準,如何使師生滿意、學校領導滿意和后勤職工滿意。總體來說,學校要選擇具備絕對優勢的外包服務商,明確滿意原則和服務供給的質量導向原則,避免價格決定一切。在企業實力相當情況下,有一定教育屬性、有高校合作經驗的服務商優先。其次要確定選擇的方式方法。服務外包合同雙方不僅僅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且要求雙方團隊有很緊密的協同關系。服務外包協商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博弈”,高校作為外包項目提供者要求的是一種長期的契約關系,這種關系能夠保證有效的投資并為實現雙贏而努力。學校可以通過招標方式來選擇外包服務商,充分調研,根據外包項目的特點確定具體采取哪一種招標方式,是公開招標、邀請招標還是競爭性磋商,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高校后勤服務外包,同時也可以減少風險。但招標過程中要注意確保公平、公開、公正、透明。最后還要有制度保障。學校可以做一些制度設計來保障學校利益和降低選擇風險。如資格審查制度和保證金制度等。制度保障越充分,服務外包商選擇的成功率越高。(五)外包合同科學設計。在設計高校后勤服務外包流程中,制訂完善的合同細則是一個關鍵點。在締結合同時,首先要做到的是合同內容應該非常明確,要詳細規定外包的范圍、要求和價格、雙方的責任與義務、處罰條款等。其次,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合同條款要體現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即要在現有大的框架下,全面考慮合同條款的剛性和彈性、決策權配置、監督和評價條款、激勵條款、知識產權保護等條款。學校有權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隨時調整合同規定的外包要求,使學校對該外包后勤項目的效益最大化。二是要提高合同操作的有效性,合同里可對雙方聯系人進行明確要求,盡量減少學校的監督與評估支出,降低學校與外包服務商的磨擦成本與協調成本。三是合同中要明確學校與外包商之間的產權關系,實現學校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規范分離,有效減少成本與資產隱性成本,也有利于優化高校教育資源配置。(六)外包服務有效監管。這一階段實際是履行合同階段,通過合同約束和有效監管,來保證服務商持續、穩定地提供優質服務。這一階段學校后勤監管部門既要保持對外包服務項目隨時的監督和評估,又要注意收集師生員工的反饋信息,對服務商進行有效的績效評價考核,并及時與服務商溝通,激勵其提高服務質量,達到滿意的標準。同時,還要幫助外包服務商做好與學校相關部門的協調和溝通工作,幫助其在學校為師生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給”。
高校后勤資產管理現狀分析
摘要:后勤資產在高校資產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防范高校后勤資產流失,進一步強化高校后勤資產服務保障能力,已經成為后勤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針對高校后勤資產管理,首先概述了高校后勤資產管理的主要職能,分析了目前高校后勤資產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最后就提高高校后勤資產管理水平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后勤資產;管理現狀
高校后勤資產管理,重點是對高校正常擁有的各類資產及資源的管理,在職能方面主要是負責高校內部的資產管理、后勤保障、房產調配、物資采購等相關工作,日常實物管理主要是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包括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績效評價、信息化建設、統計報告、日常監督等。時還肩負著以下幾項職責:負責高校的后勤資產管理及服務;負責高校后勤工程基建,包括新建、改造、維修等工程項目的招投標、項目管理和質量監督;負責高校后勤資產運營和創收。
一、高校后勤資產管理目標定位分析
綜合來說,對于高校而言,后勤資產管理的目標主要是進行資產的管理、運用以及監督,強化高校后勤資產管理,其目標定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提升高校后勤基本保障能力。高校后勤目前首要的工作職能也就是為高校提供完善的內部服務,因此后勤資產管理方面也應該突出這一主責主業,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設施、醫療衛生、師生餐飲等方面的功能需求,對高校后勤資產的配置、調整、使用、維護等進行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后勤資產管理工作,不斷強化高校后勤資產的實際保障能力。(二)提升高校后勤資產的合。理配置水平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資產規模穩步提升,但是由于高校經費投入方面仍有較多的局限,在有限的經費下,確保高校后勤資產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這也是高校后勤資產管理的基本目標要求,對于保障高校的正常有序運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高校后勤部門應該對后勤資產進行精細化的管理,不斷提升高校后勤資產管理質量和效率。(三)提升高校后勤資產的運營管理水平。高校后勤資產管理的關鍵內容就是進一步提高高校后勤資產的綜合素質。一方面,通過各種規范化的管理制度措施,減少存量資產中損失掛賬、不良資產、閑置資產等,提升高校后勤資產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運營手段,實現高校后勤資產獲利能力、周轉速度的提高,對外投資回報的穩定與增長,促進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當前高校后勤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高校后勤管理有效辦法分析
[摘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順應了時展要求,還能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效性,為廣大師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但目前管理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思想觀念、管理方案、管理制度和人才隊伍等方面。為彌補這些不足,高校有必要順應時展要求,創新思想觀念,制訂信息化管理方案,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并加強人才隊伍培訓,提供相應的人才保障。
[關鍵詞]信息化;后勤管理;管理方案;管理制度;管理人才
高校后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做好該項工作有利于推動高校后勤良好運行,提升服務質量和廣大師生的滿意度,最終為他們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以及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效后勤管理也發生了深刻變革,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成為一種趨勢和必然。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創新高校后勤管理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將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信息化時代背景,就如何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能為開展具體工作提供啟示。
1信息化背景下創新高校后勤管理方式的重要意義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不僅給高校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了深刻變革,同時也推動了高校后勤管理的創新與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工作實效性對高校后勤運行和提升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1順應時展要求。信息化是計算機和互聯網發展的產物,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不僅深刻影響著高校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方式,同時對高校后勤管理也產生深遠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該順應時展趨勢,創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不斷加強計算機、數據庫等設施建設,為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開展高校后勤管理提供支撐與保障。傳統高校后勤管理方式比較落后,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對高校后勤進行有效管理,不僅工作效率較低,同時也容易出錯。而在互聯網和計算機的支持下,有利于創新管理方式,提高數據運行和處理工作的效率,減少出錯概率,為廣大師生提供便捷和滿意服務。這樣不僅順應時展要求,同時還能推動高校后勤管理方式變革。1.2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效性。過去,在高校后勤管理過程中,通常采用人工方式開展管理活動,由后勤集團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管理。同時制定管理規章制度,對高校后勤日常運行活動進行詳細記錄,有效規范和約束日常管理行為。這種方式在實際工作中也取得一定效果,但人工管理方式的效率低下,并且工作人員之間聯系不大方便,同時也容易出錯。而在信息化背景下,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應用,能實現管理方式的變革與創新,構建健全的數據庫,將高校后勤相關信息錄入數據庫,有利于及時掌握高校后勤的基本情況。然后后勤管理人員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管理對策,更好地約束和規范高校后勤管理的各項活動,最終能夠有效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實效性。1.3為廣大師生提供高效與便捷服務。高校后勤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廣大師生。因此,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不僅有利于高校后勤順利開展各項工作,還能為高校教育教學提供保障。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后勤部門通過應用信息化技術,能夠構建相應的數據庫,錄入詳細的數據資料,有利于詳細和及時掌握高校后勤基本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管理對策,最終為廣大師生提供高校、便捷服務,促進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升。
2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不足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論文
摘要: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支撐,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充分了解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需求的基礎上,對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做出科學的總體規劃,并在解決后勤信息化建設工作實踐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基礎上,實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成效的提升。本文在對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影響因素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優化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影響因素;優化策略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對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與效率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各類影響因素做出認知,則是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成效的重要前提。因此,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影響因素及其優化策略做出研究與探討,對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與服務水平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1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影響因素
1.1人力資源因素。(1)信息化意識。當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沒有意識到管理信息化對提升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時,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也難以得到有序、有效的開展,因此,后勤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識,是制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礎上,后勤管理信息化沒有被當作高校發展過程中戰略性的任務來對待,與后勤管理信息化相關的規劃、制度、組織等也難以得到有效完善,這將直接導致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出現流于形式、停留于口號層面的問題。(2)信息化技術人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后勤管理人員的重視作為支撐,而且離不開信息化技術人才的參與。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實踐當中,后勤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人才、信息系統應用人才、信息系統維護人才缺一不可。與此同時,為了實現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與后勤管理工作需求的良好對接,高校也需要一些既懂信息化技術,又懂后勤管理工作的人才,而這些專業性人才與復合型人才的缺乏,則必然會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產生不容忽視的制約作用。(3)信息化建設經驗。當前,我國高校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經驗欠缺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存在,也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較大的挑戰。一些高校受到自身人力資源、技術資源以及資金資源的限制,而沒有自主開發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統的能力,因此,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信息化服務商開展信息化系統的開發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常見做法。在這種模式下,由于高校欠缺信息化建設經驗,所以存在盲目聽從信息化服務商建議、導致信息化系統與后勤管理需求難以實現有效對接的風險。1.2管理制度因素。(1)信息化建設標準。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需要規范統一的標準作為支撐,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實踐中,經常出現沒有開展充分的科學調研就急于開展管理系統建設的情況,這不僅導致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統在使用過程中面臨諸多實際問題,而且會制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如高校中的各級院校后勤管理系統數據標準、軟件標準不一致,就會出現各自為政、難以繼承的情況。因此,高校不僅需要認識到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優越性,而且需要認識到信息化建設標準統一化的必要性,從而推動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2)信息化應用管理制度。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完善的信息化系統使用制度,是確保信息化系統發揮出提升后勤管理工作成效作用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實踐中,不僅需要對系統應用權限進行科學合理的界定與劃分,而且需要對具體的工作流程、使用流程做出嚴格規定,只有如此,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統的使用才能夠得到必要的約束。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當中,重視開發而輕視使用的情況客觀存在,信息化系統應用過程中的制度建設工作更是容易被忽略,這不僅會導致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出現各類問題,而且也會制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持續發展。(3)信息化管理制度文化。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制度文化,不僅需要具有完善性和可操作性,而且需要具備良好的執行效果,這對于體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統價值、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義。制度文化的構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高校能夠重視引導后勤管理工作者重視傳統工作思想和工作理念的轉變,不斷強化后勤管理人員開展信息化建設的意識,并在信息化系統的使用中對自身的行為作為嚴格約束,從而構建起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氛圍,繼而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
2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優化策略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思路研究
一、引言
目前,我國高校事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為適應新形勢,各高校都在推進信息化建設,高校后勤工作開展信息化建設,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也能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后勤保障,但是也不能忽視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近年來,高校一直在進行擴招工作,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多,后勤工作的服務內容和范圍也越來越大,服務的方式也日趨現代化,因此,后勤工作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也應該適應新形勢的變化,保證教職員工和廣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一)推進信息化建設,是信息化時代大勢所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最早的石器時代到現在的物聯網和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二三百萬年間,人類從使用簡單的石器發展到現在的無人駕駛等高科技,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而傳統的高校后勤已不能滿足高校日常工作需求,因此高校后勤工作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腳步,就必須搭上信息這列快車,才能使高校后勤工作在新常態下邁向新臺階[1]。(二)推進信息化建設,可提高工作效率。科技的發展使得辦公軟件不僅僅拘泥于在辦公室PC端的應用辦公室使用,移動終端的應用需求更為必要,這樣一來,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在外出差,或是正在上班的路上,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處理文件文檔,處理業務數據,查看數據,整理日清,受理服務信息,若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改正,避免“事后諸葛亮”,而且這樣便能快速的響應傳統服務方式中無法及時處理的業務數據,使得信息溝通更高效、服務響應更及時、用戶體驗更良好。將碎片化的時間及以前不可利用的時間利用起來,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推進信息化建設,可提供更優質服務。高校的后勤工作,是做好高校綜合工作和綜合運營的基礎。由于服務面涉及很廣,因此信息量特別大,而且信息來源和信息類型種類繁多,傳統的處理方式已不能及時解決,建立后勤信息化服務體系,可有效掌握動態數據,使管理及時到位,從而提高后勤現代化服務管理水平。從而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四)著力于新技術的應用,實現智慧后勤和技術后勤。進入物聯網時代,高校后勤工作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等新技術,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如資金的收入和發放工作、信息檔案的管理、餐飲管理等工作,人員需求量大,工作效率低,資源消耗高,通過新技術的運用,可降低人工成本、優化人員結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實現智慧后勤和技術后勤。
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經歷幾十年的摸索和探究后,基本確定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但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存在一些問題。(一)高校對后勤信息化建設的忽視。高校后勤工作開展信息化建設從20世紀末期就已經開始了,從最早期制作簡單的后勤門戶后勤網站,用來進行信息、信息查詢等人事及財務方便管理工作,到后來的門禁管理系統,校園卡消費餐飲管理系統等,有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來說,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高校后勤信息化利用率僅有20%左右,而且不同高校因其發展規模參差不齊,導致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均衡,目前仍有很多高校的后勤工作處于傳統的工作模式,而后勤服務的信息化,本身就是數字化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實現數字化后勤是數字化校園的關鍵;另一方面,還有很多高校對后勤工作開展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不夠,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到教學軟硬件設施的配備上,而對于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很少,導致后勤信息化建設沒有足夠的資金配備相應的硬件及軟件設備,發展滯后[2]。(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未規范化。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及工作流程有很大差別,而目前我國高校的后勤信息化管理體系大部分還是借鑒于企業的管理體制,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缺乏信息共享和交流,其信息化建設體系還停留在以滿足本單位或本部門工作需求的層面上,并未考慮到其他部門的信息需求,出現了信息孤島的現象,而信息時代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信息共享,這樣一來,給各部門信息整合帶來很大阻力[3]。目前我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一般有兩種模式:“先分后總”和“一部到位”,大部分都采用第一種模式,這種模式雖然一次性資金投入量不大,但是缺乏統籌安排,使得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比較盲目,無章可循;第二種模式是在信息化建設之前做大量的調研和規劃工作,然后投入大量資金使信息化建設一步到位,這種方法由于資金投入量巨大,而短時期內成效不顯著,存在較高的風險,因此很少有高校采用[4]。無論采取哪種模式都沒有相應的技術規范標準,使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困難重重。(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缺乏人才。目前,我國各行各業都在進行信息化改革工作,信息化開發建設是一個新興行業,人才供小于求。而傳統的后勤工作對技術要求水平較低,因此工作人員多為后勤業務第一線的人員,雖具備較強的專業服務能力,但是信息化的意識不足,信息化的應用能力有所欠缺,這樣的人力資源狀況嚴重制約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進程[5]。雖然大部分高校都選擇外包的方式進行信息化建設,但在操作使用過程中仍然需要采用結構化的思維分析,將傳統的業務流程變成信息系統可處理的流程,將所有業務做模型化分析,而現任的工作人員無法滿足工作需要,導致后勤信息化體系在資源利用上沒有達到實效,整體服務效能受限。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其優勢已經受到各個領域的重視,可以說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全面進入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因此,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了必然的趨勢,但同時也存在著種種問題。本文則是通過分析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問題,探究相應的解決對策,以達到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有效落實方式。
關鍵詞:高校后勤;信息化;必要性
高校后勤是教育教學、科研、師生日常生活及環境的重要保障,而高校后勤在滿足了教育、師生生活的基本需求的同時,自身還應做出調整和改變,以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信息化與高校后勤管理的融合,提高了后勤工作的執行力,通過更加規范和協調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令高校后勤的服務更加科學化和人性化,也符合了現代多元化社會的發展需求。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問題分析
雖然現代信息技術早已進入到了高校后勤管理中,但綜合來看,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高校只是把信息技術的硬件應用到了后勤部門,加上一些的辦公軟件來輔助后勤管理工作。還有部分高校,引入了財務核算、管理、公寓管理等軟件來滿足工作需求。其中,也有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到了一卡通階段,校園內的飲食、水電和其他消費均可使用。而也有一些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建設程度較高,形成了數字管理平臺,融合了之前提到的各個項目,并形成了一個系統的業務流程進行綜合的管理和分析。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可以說在國內仍存在較大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重視度的問題。根據高校教學目標和自身學生情況的不同,各高校所重視的“點”和發展也各不相同。包括:學生的畢業率、就業率,自身的科研項目等,但對后勤的發展卻有所忽視。多數高校都是以較被動的形式在發展自身的后勤管理,認為后勤對于高校來講只是一個輔助的服務形式的部分,從而忽略利用信息技術去整合校內外的信息資源,來提高自身后勤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科學性。二是信息化建設專業度不足。這里又可分成兩部分,首先是后勤工作人員文化綜合素質不高,加上習慣了以往的工作模式,自然很難把信息技術應用于工作中。其次是后勤信息化建設缺乏專業度。因為在國內,信息技術全面進入高校后勤的時間仍然較短,缺乏信息化建設經驗,加上高校后勤中缺少信息技術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信息化建設的落實。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有效對策
高校后勤協同雙創教育現狀與建議
[摘要]高校后勤如何在做好日常服務保障工作基礎上,進一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參與并協同實施雙創教育值得深入思考。針對高校后勤服務雙創教育過程中職能定位與評價體系存在偏差、管理服務與立德樹人存在脫節、人員配置與客觀需求存在失衡的現狀,結合新形勢下高校后勤工作的實際,提出評價體系重點明確優化資源配置服務雙創育人、精心設計有序開放吸引參與實踐培育雙創精神、提煉總結反復驗證支持應用實踐養成雙創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后勤;協同育人;雙創教育;建議
高校后勤承擔全校師生衣食住行醫等后勤保障的職能,為師生潛心專注教學科研活動、社會服務項目及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提供堅強保障。新時期,面對高校后勤管理模式選擇多、工作人員身份異、業務水平要求高、保障經費數額大、師生訴求期盼高、日常事項涉及雜等現狀,高校后勤如何緊緊圍繞、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妥善處理高校教育公益性與企業運營逐利性、保障任務多樣性與資源配置全局性、管理服務單一性與協同育人融合性之間的關系,團結帶領全體后勤人員多層次、多環節、開放性協同實施雙創育人,為國家培養高質量人才、學校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值得深入探索與積極實踐。
一、高校后勤服務雙創教育的現狀
(一)職能定位與評價體系存在偏差。當前,高校后勤管理模式通常包括社會化管理、自主化運營及甲方乙方管理等幾種模式,高校后勤作為學校的一部分,無論采用何種管理模式育人功能理應包含其中。然而,實際工作中工作成效的評價通常只是包括安全穩定、保障質量、響應速度、投訴頻次及經費收支等方面,部分高校還停留在管理不出事、服務少投訴、育人顧不上的層面。高校后勤服務雙創教育有時僅僅作為“特色亮點”的范疇在工作目標與評價體系中列出,存在被動臨時響應多而主動系統謀劃少的現象。(二)管理服務與立德樹人存在脫節。高校后勤全面或局部社會化初步實現了服務專業化、工作標準化、流程規范化及目標契約化,提升了服務水平與保障能力,得到了高校師生與有關方面的認可。但是,后勤工作繁雜、不受關注、很難有突出成績、服務工作卑微低劣等類似的錯誤觀念或意識,嚴重影響職工工作熱情,不利于育人工作的開展[1]。同時,高校教育公益性與企業運營逐利性之間的沖突日益凸顯,能夠做好高校餐飲服務、物業管理及能源保障等工作的企業不在少數,但既懂得高校教育又善于管理服務的企業數量不多,主動關心、全面融入校方育人體系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對于高校后勤而言,如何平衡做事盈利與育人公益之間的差距,全員協同實施雙創教育,并在引進服務外包企業簽訂合同時具體明確、日常管理服務履行合同時充分指導、履職盡責支付費用對照合同時嚴格考核等方面值得深入思考與積極探索。(三)人員配置與客觀需求存在失衡。部分高校后勤人員配置及工作分工存在一定問題,部分人員能力上的不足、精力上的限制、認識上的缺位導致參與雙創協同育人積極性不高。由于學校建設發展的需要,部分高校后勤人員有些來自校內職能部門流轉、原校辦企業關停分流等情形,該群體人員年齡偏大學習動力較弱,管理能力、服務態度、愛生敬業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導致部分高校后勤出現人員數量不少但精兵強將不多、專注具體做事不少但參與協同育人不多的局面。另外,部分高校對后勤管理干部的培養、管理、使用及考核等方面重視不夠,管理干部梯隊培育長效機制尚未建成。高校組織人事部門應注重全面考察選拔任用政治立場堅定、服務師生自覺、業務能力突出、工作經驗豐富、勇于擔當負責的人員擔任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從而帶動全體后勤人員運用更加清晰的思路、發展的眼觀、務實的作風充分認識、深入思考并積極推動后勤管理服務與協同育人工作。
二、高校后勤服務雙創教育的建議
教育局高校后勤保障會議講話
同志們:
很高興能夠出席由*副委員長親自作序的《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一書的首發式。在此,我謹代表教育部向本書的課題組表示熱烈的祝賀!
前不久,我們黨在*隆重舉行了紀念黨的*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30年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明確指出了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前進方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總書記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即“高等教育總規模、大中小學在校生數量位居世界第一,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可以說,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在高等教育領域率先啟動,恢復高考制度是改革的先聲,大規模派遣留學生是開放的前奏;自此,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始終與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同步,經過30年的努力,高等教育事業實現了大改革、大發展、大跨越。高校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中一項基礎性和保障性的工作,這項工作開展得好壞,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事業能否健康、穩定、可持續地發展。近20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直接推動下,在教育部黨組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下,作為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高校后勤體制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經過世紀之交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之后,一個以社會化方式實現高校后勤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保障高等教育持續快速發展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基本形成。正如*副委員長在本書序言里所說,“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今年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周年。教育戰線的同志們,正在全面總結教育戰線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功經驗,其中包括近20年來高校后勤改革的巨大成就、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這對于進一步完善和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3年前,《*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的構想》課題組,在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的指導下,提出了“5句話,30個字”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的初步構架,即:“市場提供服務,學校自主選擇,政策宏觀調控,行為自律管理,職能部門監管。”之后,面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課題組重新審視了已有成果,再次承擔了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委托的“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的新課題,對構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框架”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和分析,為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科學決策和完善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從中反映出他們與時俱進、自我突破和直面挑戰、不斷探索的勇氣,也體現出他們堅持改革、敢于創新的志氣。
當前,教育部正在以“謀劃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活動載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同時,也正在抓緊研究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可以說,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正處在一個新的更高的發展起點上,在這一新起點上的高等教育,改革會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內涵將更為深刻、更加豐富。我希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高校的領導干部和廣大后勤員工,以及致力于高校后勤研究的理論工作者,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研究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以創新的思維、系統的方法、務實的態度,繼續堅持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改革方向,并不斷探索和完善高校后勤事業的科學發展之路。今天首發的《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一書,其中的觀點和案例,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發和借鑒。
同志們、朋友們,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不斷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實現高等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漫談高校后勤工作方式
一、高校后勤工作的質量提升
鑒于高校后勤工作的以上特點,結合長期從事高校后勤工作的經驗,筆者認為提升高校后勤工作的質量,應重點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提高高校后勤工作人員的素質。客觀的說,與高校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比較。后勤工作人員的素質相對較低且難于管理。筆者認為提高高校后勤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是提升高校后勤工作質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那么高校后勤工作人員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第一,政治素養。高校后勤工作人員對內服務于廣大的教職員工,對外與相關的業務部門有直接聯系,需要處理紛繁復雜的事務,這就要求后勤工作人員具備政治素養,以正確的政治理念指導后勤工作的開展。第二,專業技術。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到很多專業,如會計、水電、建筑、烹飪、園林等等,每一項專業都具有極強的技術性,必須通過專業學習才能掌握。因此,后勤工作人員要具備科學的態度,注重自身的學習進步,不斷更新知識系統,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成為一專多能的專業人才,提高后勤保障水準,更好地為全校師生服務。第三,職業道德。各行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對于高校后勤工作人員來說,首先要認識到服務育人的重要性。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后勤人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后勤人員應在日常工作中規范自己的言行,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其次,后勤人員要具備熱情服務的意識。后勤工作千頭萬緒,關乎全校師生最基本的學習生活,任何小問題如不及時解決都可能對教育教學造成極大的阻礙。為保證高校秩序的正常運行,后勤人員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熱情地做好服務工作。
(2)、重視對后勤工作人員的選用和培養目前,很多高校的后勤工作人員學歷偏低,業務技術人員偏少,存在大量臨時工,流動性很大,年齡結構偏大。后勤工作具有極大的綜合性與技術性,對工作人員的素質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日常的相處中,高素質的后勤人員會給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產生潛移默化的品德教育,形成對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因此,高校領導要重視對后勤工作人員的選用和培養。首先,后勤管理部門的領導和職工都要通過競聘擇優上崗,選拔優秀的工作人員成為后勤部門的基層領導,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促進后勤隊伍人員結構的優化。其次,把后勤人員的職稱、考級等問題納入正常的考核范圍,提高后勤人員的地位,改善其福利待遇,加大對提高后勤人員素質的投入,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充分調動后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其高質量、高效率地做好服務工作。
(3)、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高效工作的保障。根據制度規范,高校的各部門能夠權責分明,充分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與其他部門更好地溝通配合,相互協作,共同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高校的各方面工作能夠更加規范化與科學化,使后勤工作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促進高校的發展。對于高校后勤工作來說,一是完善議事制度,對于后勤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要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導下形成集體的意見,充分吸取大家的智慧,產生工作合力。二是要建立崗位責任制,將每一個崗位的工作職責細化,使后勤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化、規范化。讓每一位后勤人員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最大限度地發揮后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后勤工作水平。
(4)、形成后勤工作文化第一,加強對后勤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一些后勤工作人員認為后勤工作只是處理一些瑣碎的小事,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后勤工作處理的事情雖然小,但是關系到高校教育教學發展的大局,要有做好小事的耐心和決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為全校師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第二,克服職業倦怠。后勤工作勞動時間長,強度大,工作內容有一定的重復性,因此,后勤人員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情緒。部門領導要運用心理健康講座、節假日聚會等多種形式增加后勤人員的感情,提高后勤隊伍的凝聚力與戰斗力,形成和諧的后勤工作文化。
新媒體下探索高校后勤發展
摘要:后勤承擔著為學校提供物質保障、優質服務的責任,高校后勤更要做到堅持以“為教學科研和師生員工提供優質服務”宗旨,以“做好保障服務和實現安全穩定”為根本目標任務,全心全意為學校建設保駕護航。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網絡化發展,后勤的管理與發展也再不斷探索新的出路,而新媒體的出現,正是為后勤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后勤;服務
一、新媒體現狀
近些年來,網絡、手機通訊逐間發達,人們對媒體傳播的關注度也由主流媒體轉向了新媒體、自媒體方向。而這其中,受眾最廣的青年大學生,而網絡終端的轉向了電腦、手機等,新媒體正是利用現有的網絡技術以及移動通訊技術,通過互聯網等網絡將圖片、視頻、文字等多種信息傳遞給用戶,這種形式被稱之為新媒體。而新媒體的特點不僅具有超媒體的性質,同時還有著交互性與超時空性,而正式新媒體其交互性的特性令其不同于其他媒體,新媒體的出現不在是信息單一模式的傳遞,可以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內容融合在一起,信息不僅從采集上能加容易,在發送的過程中也更加的便利、可行。而每一個掌握網絡終端的個體,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發送信息,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實現了雙向傳導。高校后勤是依據學校整體建設,結合學校發展進程,做好后勤服務與保障。了解學生動態,想學生之所想,化解學生意見。正是因為后勤工作與學生息息相關,高校后勤若要發展就離不開新媒體,只有抓住時機、緊跟新媒體潮流,才能不斷加速推進后勤信息化建設,將高校后勤打造成“智能化后勤”。新媒體為高校后勤不僅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
二、新媒體環境為高校后勤發展帶來的挑戰
1.傳播形式更加開放,傳統管理模式受到挑戰。新媒體增加了用戶接受信息的廣度與深度,同時也為服務部門增加里信息接受的廣泛度,伴隨著新媒體的使用管理者再接收來自于學生的信息,與之前傳統模式下的信息量相比較而言會相差兩三倍之多。而在大量數據與信息的條件下,并非所有信息均為有效信息,這其中會出現大量無效或低效的信息,這就需要管理者從中篩選有用以及有效的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管理者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學習、掌握新媒體,從而改變其傳統的管理模式。2.新媒體形式增加,輿論信息發酵廣而快。注意把握新媒體形式,避免信息輿論在以往的環境中,學生往往是通過電話、短信等形式與學校的管理者進行溝通,而了解學生意見的渠道也相對單一,不會造成學生就某一小事件擴大輿論范圍。而新媒體的出現,增加了學生發表意見以及言論的渠道。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可通過開放式的渠道發表意見,信息可得到快速、廣泛流傳,而在這種情況下,某一微小事件也可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快速發酵,造成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