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功能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11:37: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服務功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芻議教師閱覽室服務功能
1)在技術創新和逐步實現數字化圖書館發展的新時期,如何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和服務效率,是每一個圖書館人都必須面對的永恒的話題,特別是數字化網絡技術高速發展時期,高校教研室如何高效率地開展對教師和研究生等高層次讀者群的文獻信息服務,向時間和效率要服務已經成為每個圖書館員的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建立讀者服務的“績效”理念尤其顯得重要。我們必須圍繞如何用新手段和新技術為讀者服務的問題來展開工作。來教研室閱覽的大多數讀者大都根據自己對閱覽室期望值和閱覽效率的滿足程度,來評價服務績效的。當服務績效大于讀者的預期,讀者一般會很滿意;當等于讀者期望值時,讀者會感到滿意;當服務績效小于讀者的期望值時,讀者則會不滿意;如果服務績效全部不能滿足讀者對閱讀的期望值,讀者會很不滿意。對讀者服務工作滿意度的調研,實際上對提升圖書館讀者服務效率起到了極好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據此現實,圖書館員要深入院系定期發放讀者調查表,進行真實有效的雙向互動的調查研究,建立讀者文獻信息閱讀的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和研究教師研究生對文獻信息的有效需求,實現文獻信息完全開放性的全方位服務。努力提升文獻信息服務的效率和績效。
2)調整服務結構,配備復合型的圖書館員。由于教研室要實現多視角、多功能的有效管理,實現全方位的完全開放型服務。所以,對在崗館員要求有較強的服務意識,有一專多能的業務服務能力,在性別,年齡,身體健康狀況和知識結構等多項因素上進行合理搭配。對于信息資源集中度較高,知識點眾多的教研室而言,由于入藏的典藏量在15萬冊以上,并且新入藏的文獻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因此,對入藏的文獻信息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不僅要求圖書館員具備扎實的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還需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健康的身體做保障。同時圖書館員還必須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的能力,具備二三次文獻信息編制能力和檢索咨詢能力。因此,教研室需要配備具有復合型素質的館員人才,其人員的服務結構應該向年輕化,技術化,學科化,知識化的高素質化方向拓展。
3)對教師研究生實現針對性的效率服務。圖書館員要普遍的了解讀者的閱讀心理,閱讀興趣,閱讀理念。建立和健全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學科理念,以學科和專業理念為指導,研究讀者,熟悉館藏。對學科的專業課題和專業研究人員實現不間斷的跟蹤服務,根據跟蹤服務的調研數據做好二,三次文獻的編制和數字化處理,實時的有效的為本校教師研究生讀者提供個性化特色服務。充分利用圖書館現有的網絡電子設備,增強信息服務功能,最大限度地以新穎,快捷和方便的形式讓讀者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收益。使得圖書館教研室這塊“前沿陣地”上檔次,上水平。
4)順應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學科館員制度是指高校圖書館根據館員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指定館員約定與對口院系實現有效的業務溝通,適時展開文獻信息服務的一種服務模式。它的建立最早產生于美國和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后來在港臺大學圖書館推行。內地最早試行的圖書館有北大,清華和武漢大學等。這一制度的建立,在促進館藏資源利用和為用戶服務等方面的確起到了良好作用。近年來,師范院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打破了學校教輔單位引進人才,從學校重點學科引進人才的家屬中優先考慮的怪圈。圖書館引進的人員大都來自全國各地,人才趨于年輕化,學科專業分布廣泛,學識水平較高。碩士以上學歷占引進人才的80%。從人員的配置上為建立學科館員制度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穩定職工隊伍,按圖書館不同的功能和信息資源環境設立崗位,建立等級體系的效益津貼制度。制定學科館員的定期培訓制度。為學科館員的培養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物資基礎。建立和培養具有師范院校學科特點的完全開放型的學科館員,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學校各院系開展文獻信息服務調研,培養圖書館員的信息超前意識,適時掌控教學科研領域的文獻信息動態,從技術和人才兩方面為逐步建立符合師范院校人才特點的學科館員制度做鋪墊。
5)逐步建立師范院校圖書館的閱覽集成管理服務。所謂圖書館的集成化管理,包括文獻信息資源,現代信息技術,閱覽機構,館員素質的協同管理。它是一個整體的中和協調運行概念。它區別于傳統的以解決某一現狀問題為出發點的傳統管理模式。它追求的是全面,協同和效率。傳統圖書館管理具有明顯的邊界效應,,而圖書館集成管理服務則包含圖書館所有服務的內涵和外延。打破傳統的邊界效應是一種模糊概念。這種管理模式需要內外整合,“協同作戰”。圖書館的閱覽服務應當建立“協同作戰”的服務理念。首先是建立圖書館崗位津貼等級制度,使得圖書館員的責,權,利明晰。其次,除做好本職工作以外,應與館內其他職能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彌補本部門文獻信息資源的部分缺失。逐步實現基本服務與特殊服務相結合,虛擬服務與實體服務相結合,館內資源與館外資源服務相結合,學科信息分工與學科邊緣化信息服務相結合。實現原始文獻與二三次文獻的組合服務模式。實現特色學科與一般學科的文獻信息聚散性服務。
作者:李秀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拓展社區服務功能方案
為大力拓展社區服務功能,全面提升社區便民水平,不斷滿足社區居民群眾日常生活需求,根據區政府的安排,結合我街轄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為原則,以不斷滿足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和生活需要為出發點,整合社區資源,健全社區服務網絡,努力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個性化,多層次,寬領域的生活服務。
二、工作目標
各社區全力構建一刻鐘精品服務社區要以社區為圓心,以居民活動一刻種的距離為半徑,創新社區服務模式,拓展社區服務功能,積極打造集政務服務、便民服務、文件娛樂、醫療衛生、法律咨詢、購物餐飲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一刻鐘精品服務社區”。
三、主要任務
小學檔案室服務功能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小學檔案室服務功能信息服務
[論文摘要]小學檔案室的信息服務功能在學校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如何完善和利用好這一資源日益受到關注,本文就此問題作了幾點深入淺出的探討。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信息已成為各種決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同時,信息資源以其豐富的內涵和對社會的作用而被多層次、多角度地研究和利用。小學檔案室的信息采集范圍、運行方式在學校中的特殊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探索檔案室的信息服務功能,發掘并利用好這一資源,對學校建設和發展將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小學檔案室的運行特點及其信息服務的意義
檔案室通過對學校黨政、教學、教研、學籍、設備儀器、聲像檔案、基建、財務等文件材料的搜集加工整理立卷,為學校決策及有關部門提供文獻的工作機構。它與校圖書室或資料室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特定的收藏范圍。檔案室的收集范圍以上級及有關部門文件、校內文件、會議記錄、大事記、教學管理、教研成果、學籍管理、設備儀器、聲像檔案、學校基建、財務資料等為主,涉獵范圍明確,采集結構多樣,具有信息的獨特性。
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務功能發揮
旅游集散中心是一個以企業或事業單位等形式存在的、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為散客提供旅游服務產品的組織實體。但逐漸轉變為市場化運營模式的旅游集散中心,其公共服務功能的弱化與散客對旅游公共服務日益強烈的需求形成了嚴峻的矛盾。因此,如何在兼顧旅游集散中心盈利的基礎上滿足散客市場的多樣需求,成為各地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項迫切任務。本文以無錫旅游集散中心為例,研究分析其公共服務功能發揮的現狀與成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發揮無錫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務功能的必要性
1.完善地區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需要。衡量一個城市或區域旅游業成熟度的重要標志就是該城市或區域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否完善。無錫市“十二五”(2011—2015年)旅游發展規劃方案明確指出: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完善旅游咨詢中心建設、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設、推進自助自駕體系建設。
2.引導、規范旅游市場的需要。良好的公共服務形象有利于旅游集散中心建立美譽度和公信力,并且可以有效抑制黑車、黑導、黑社等不良現象,避免游客利益遭遇各種非正當組織的威脅,保障游客的旅游質量,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完善旅游行業秩序。
3.散客市場需求。不斷膨脹的散客市場對旅游公共服務的需求亦日益強烈,如能夠自由選擇旅游產品、自主設計出行線路、知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即到即走、旅途安全有保障、設施齊全等。
4.旅游集散中心自身發展需要。面臨行業功能嚴重“同質化”,旅游集散中心要想進一步擴大市場,必須在公共服務功能上尋求突破口,挖掘同行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研究
一、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1.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有利于密切黨群關系。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是歷史的主體。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人民的支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共產黨雖然取得了政權,但是我們黨在執政后也面臨著許多危險,而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的“終端”,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最直接的組織保證。在新時代,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有利于黨員干部強化宗旨意識,滿足百姓的多元化需求,從而獲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提高黨的公信力和向心力,使黨在農村有強大的群眾基礎。2.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有利于密切干群關系。黨的領導干部代表著黨的形象,黨員干部的形象好則黨的形象好,反之,則黨的形象壞。農村黨員干部在思想觀念上、工作方法上和生活方式上與當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外來的黨員干部雖然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思維較開放,但是對于農村工作了解還是不夠。這就要求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工作水平。3.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有利于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長期以來的優良傳統,是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的法寶,也是破解黨在新時期所面臨問題的有力抓手。所以,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至關重要。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開展群眾工作的戰斗堡壘,是聯通黨群“最后一公里”的中樞。新時代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許多基層黨組愿意為群眾服務,但是聯系群眾不經常不主動,對于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則是被動應付、消極對待,這不利于群眾工作的順利開展,基層黨組織要通過對基層黨員干部的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念,使黨群眾關系、干群關系密切起來。
二、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必然要求
1.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組織基礎和戰斗堡壘,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堅強有力的農村黨組織是農村發展的關鍵。農村基層黨組織通過強有力的組織建設,以農村群眾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點,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的目標,為農村百姓提供各種服務。如在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水平上做好文章,進一步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舉辦各種技能培班,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并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業富余勞動力向外輸出,轉移發展,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使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有利于農村法治建設。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基層法治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廣大農村干部和群眾的法律素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農村的法治建設仍很落后,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基層黨組織要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要求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確保新農村建設處于法治的軌道中。3.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有利于優化生態環境。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僅是農村經濟發展良好,而且農村的環境面貌也要優美。一段時期以來由于村民意識不強,資金匱乏等原因,農村環境不是很理想。臟亂差的環境不僅僅不利于百姓的生活,而且不利于經濟發展。基層黨組織通過宣傳教育等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通過先進黨員的示范作用使農民群眾自覺參與到本村環境保護中,完善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助推農村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調整和改變,從而為農村生產生活創設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
1.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有利于促進利益協調。在市場化的進程中,農民群眾的要求不僅僅是吃飽穿暖的物質需求,而是多層次的多元化的訴求。農民也不再僅僅依靠土地實現的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價值念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就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根據不同類別的訴求發揮服務功能,理順其間的關系,促進有效的意見整合機制的形成,統籌兼顧作好決策,有效化解利益矛盾、解決利益沖突,避免個別利益矛盾轉化為利益沖突。2.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有利于凝聚農村公共利益。隨著農村社會市場化的發展和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加強,廣大農民對于個人利益的追求逐步凸顯。利益訴求的多元化致使不同利益主體的矛盾凸顯。凝聚農村公共利益成為新時期推進農村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前提條件,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凝聚農村公共利益上起著重要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適應新時展要求,按照“服務型黨組織”的功能定位在實踐中不斷強化服務功能,為農村發展奠定好組織基礎。
農業生態體系服務功能價值思索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農業生態系統不僅為人類提供食物、醫藥及其他工農業生產的原料,而且參與維持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1]。長期以來,農業生態系統傳統價值認識中只體現了其“經濟生產力”,而“生態生產力”由于其自在、非顯性特征而未被關注。這種“經濟生產力”與“生態生產力”在認識和制度框架上的不平衡得不到有效解決,農業資源就無法得到科學持續的開發利用,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也會遇到障礙。對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價研究,可為我們正確認識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提供重要的依據。國外對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EarlO.H.等討論了農用地的水土保持生態價值與環境改善之間的關系[2],BockstaelN.和RigbyD.等分析了農業生態服務價值評價指標[3-4],NaylorR.等則從蟲害控制角度探討了生態服務[5],PenningdeVriesF.W.T.等測算了農業生態系統土壤侵蝕的經濟損失[6],HolmundC.M.等估算了魚群的生態服務價值[7],PrettyJ.N.等對英國農業的外部成本進行了評估[8],BoodyG.等評價了美國的農業多功能性[9],ZhangW.等對農業生態系統的正負服務[10]進行了分析。隨著國外理論的引入,國內學者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關注農業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研究。歐陽志云和李文華等對生態服務功能的基本理論及評價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11-12],在林地、草地、農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系列成果。張壬午、趙榮欽、車裕斌、謝高地等對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討[13-16];劉起、謝高地、趙同謙等對草地生態系統功能價值進行了評價分析[17-20];侯元兆、肖寒、靳芳等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了評估研究[21-23]。
一、研究地域、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概況
蘭州市位于甘肅省中部,處在東經102°30′~104°30′、北緯35°5′~38°0′之間,海拔在1500~2000m之間,屬于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1℃,降雨量400mm,全年日照時數在2352~2769h之間,無霜期180天以上。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五區和永登、榆中、皋蘭三縣,總面積1.31萬km2。主要農作物有小麥、豆類、蔬菜、瓜果、油料等。
(二)數據來源
農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數據來自于2009年的《蘭州統計年鑒》和《蘭州年鑒》;小麥、玉米價格根據蘭州市物價局2008年190個工作日監測數據;馬鈴薯價格由2008年《中國物價年鑒》和甘肅省、蘭州市居民消費價格分類指數推算而來。根據森林覆蓋率和土地面積計算森林面積;草地面積來源于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天然草地面積和人工草地面積;水域面積由蘭州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水域面積和2009年《蘭州統計年鑒》《蘭州年鑒》水域養殖面積推算而來。具體數據見表1、表2。
后疫情時期圖書館空間服務功能探討
摘要:圖書館空間是具有可塑性和生產性的生命體,包括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圖書館可以通過兩個空間的重構和融合,激活空間自身的生產功能,彰顯圖書館獨特的空間價值和服務價值。在后疫情時期,圖書館對服務空間功能的拓展實踐將成為常態并將長足發展。
關鍵詞:空間再造;虛擬空間;實體空間
1圖書館空間理論的發展和實踐
圖書館學一詞最早由德國圖書館學家施萊廷格于1807年提出來的。這是一門以機構命名的學科,傳統圖書館資源、空間和服務是三位一體的。傳統的“通過時間消滅空間”空間認識論將圖書館服務牢牢嵌在僵死的刻板的靜止的作為背景和容器存在的物理空間里,一度將圖書館從理論上推向消亡的邊緣。隨著空間生產理論從自然科學領域跨入到社會科學領域,圖書館作為一種空間的價值得到重新定義并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從關注空間中的對象到關注空間本身,對于圖書館來說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法國學者亨利·列斐伏爾(HenriLefebvre)在1974提出了空間生產理論,他認為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是具有可塑性和生產性的生命體,空間的生產不是指在空間內部的物質生產,而是指空間本身的生產,即空間自身直接和生產相關,成為被生產的對象。此后學界對空間認識論開始了深刻思考和拓展,20世紀后半葉,空間研究成為后現代顯學,空間維度成為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框架之一。米歇爾·福柯、曼紐·卡斯特、沙朗·佐京、大衛·哈維和愛德華·索亞等從不同的角度對空間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拓展到社會學、城市學、文化學、建筑學等諸多學科,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空間理論。空間理論研究對于圖書館的影響是深刻的可達到里程碑程度,圖書館界接受了新的空間理論,結合圖書館實際積極進行空間轉型嘗試。將空間作為生命體來研究,為研究圖書館發展變遷、服務再造、空間整合等提供了新思路,當重新將空間作為對象而非背景研究時,為面向新常態的圖書館服務轉型升級帶來廣闊前景。2005年美國圖書館與信息資源委員會公布的報告指出:“圖書館的空間定位、功能和作用正在發生變遷。”2009年國際圖聯年會主題標志著第三空間理念開始對圖書館空間建設產生了實質性影響。美國大學及研究聯合會從2010年起多次將圖書館物理空間再造與拓展列為未來高等教育圖書館的發展趨勢之一。2014年圖書館和信息資源委員會的研究報告《圖書館和信息服務的不斷變化》預測,十年之后,很多圖書館將會轉變成學術空間。《2017年美國圖書館狀態報告》強調,高校圖書館繼續分配新空間和重建空間,以支持協作學習、個人學習、由學習伙伴進行的輔導、由教員所教授的臨時課程等類型的學習活動。國內學界對圖書館空間再造的研究始于吳建中對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IC)概念的引入和闡述。從2005年開始,對于IC的研究開始整合服務功能,規劃實體空間,把IC作為一種綜合性服務設施和協作學習環境。2012年開始過渡到學習共享空間(LC)的研究和實施,目前又有知識共享空間(KC)、研究共享空間(RC)、創客空間(Makerspace)等等成為圖書館發展轉型的重要理論支持和實踐途徑。從空間的視角來考察圖書館的發展可以發現,從古代藏書樓到近代圖書館再到當代圖書館,圖書館的發展史是圖書館這個獨特空間被不斷創造、生產的過程,圖書館空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物理空間,而是能夠自身生產的重要資源,圖書館的服務發展一直伴隨著空間生產,圖書館正是在圖書館這個獨特空間被不斷生成的過程中,實現著服務的創造。在“互聯網+”的全球趨勢之下,隨著新技術、新媒介、數字資源等廣泛應用于圖書館,圖書館走過了從靜態文獻載體在實體空間的保存、組織、管理、揭示到動態數字文獻在虛擬空間的存取、整合、挖掘、發現歷程。經歷了從實體空間到虛擬空間、復合空間的形態發展與轉換。當前階段,圖書館空間是包括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的復合空間,是由圖書館進行配置和管理的,具有自身生產能力的生命體。VictorZverevich曾對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下過定義:①實體空間是所有存放印刷資源及傳統圖書資料載體,并提供讀者服務的物理空間的集合,在這個空間里也進行所有圖書館的業務運行,是各種技術及通訊活動的發生場所;②虛擬空間是包括web服務器、計算機內存及存儲空間、通訊頻道、無線wifi等用于支持讀者訪問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的不可見的圖書館空間。在網絡、通訊、云存儲和大數據的應用下,圖書館虛擬空間已成為現實。這是泛在的新型空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實踐中,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并不是界限分明的,IC、LC、KC、RC以及創客空間的建設是個系統工程,是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的融合。
2疫情期間圖書館空間服務的開展特征
疫情的突然發生對圖書館實體空間服務是個嚴峻的考驗,作為高度共享實體空間以及空間里的圖書、閱覽桌椅的圖書館首當其沖受到沖擊,在疫情初期,為加強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減少因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的風險,所有圖書館在第一時間選擇了關閉實體空間。然后逐步加大轉向拓展虛擬空間服務,實體和虛擬兩個空間此消彼長,虛擬空間得到長足的關注建設和服務。事實證明,實體空間的關閉并沒有讓圖書館淪到消亡的危地,相反,圖書館虛擬空間服務凸顯成效,許多圖書館做到了“閉館不打烊,服務不缺位,閱讀不停歇”,也使得圖書館空間理論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驗證和拓展。總結疫情和后疫情時期的圖書館提供和進行的服務,可以看出這段時間圖書館空間服務的特征。
小學檔案室服務功能淺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小學檔案室服務功能信息服務
[論文摘要]小學檔案室的信息服務功能在學校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如何完善和利用好這一資源日益受到關注,本文就此問題作了幾點深入淺出的探討。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信息已成為各種決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同時,信息資源以其豐富的內涵和對社會的作用而被多層次、多角度地研究和利用。小學檔案室的信息采集范圍、運行方式在學校中的特殊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探索檔案室的信息服務功能,發掘并利用好這一資源,對學校建設和發展將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小學檔案室的運行特點及其信息服務的意義
檔案室通過對學校黨政、教學、教研、學籍、設備儀器、聲像檔案、基建、財務等文件材料的搜集加工整理立卷,為學校決策及有關部門提供文獻的工作機構。它與校圖書室或資料室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特定的收藏范圍。檔案室的收集范圍以上級及有關部門文件、校內文件、會議記錄、大事記、教學管理、教研成果、學籍管理、設備儀器、聲像檔案、學校基建、財務資料等為主,涉獵范圍明確,采集結構多樣,具有信息的獨特性。
高校青年教師服務功能調查
摘要:青年教師是高校實現育人功能和目標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和青年教師比例的日益增加,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青年教師隊伍,正逐漸成為高校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的主力軍。青年教師的實際利益和合理需求,既是他們自身成長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高校青年師資的基礎。作為共青團基層團組織,其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提高青年教師的服務功能。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服務功能
據教育部截至2011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校青年教師(40歲以下)人數已超過88萬,占全國高校教師總數的62%。高校共青團組織要把做好青年教師工作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切實抓緊抓好,準確定位,有所作為,有所擔當。在開展青年教師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服務實效。本課題對12所高校的青年教師進行調查,深入了解青年教師在工作、學習、生活方面的實際需求,以及其對共青團組織服務功能發揮現狀的評價,結合調研數據分析結果,總結歸納出高校共青團組織在開展青年教師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職責的啟示和建議。【1】
一、數據來源
本次調研在內蒙古自治區內面向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呼倫貝爾學院和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等12所高校的青年教師,發放了286份調查問卷,其中1份為無效問卷,有效率99.65%。參與調查的青年教師崗位中42.8%為學生工作人員,18.2%為行政管理人員,34%為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一線教師,另外3.2%則為后勤管理人員,其余占1.8%。本次調研除了調查問卷之外,還采取了集體座談、個別訪談等形式,以保證研究信息的全面性和科學性。調查問卷涉及兩方面信息,一是受訪者基本信息,二是關于各單位共青團在具體關注和提高青年教師成長工作中的現狀評價,諸如對青年教師的工作、學習、進修、生活等方面工作的開展情況,同時有關青年教師對共青團活動和聯系服務情況的滿意度Likert量表題。量表部分采用Likert5點計分法,每題分為“很好、較好、一般、較差、沒有”5個選項,分值依次為5、4、3、2、1,根據最后問卷上的得分高低,判斷各單位青年教師對共青團工作的滿意程度,再利用SPSS17.0進行問卷統計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結果與分析
適應基礎條件變化 強化金融服務功能
在今年##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部署。基礎設施變化將大大改善地方的投資環境,為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注入新的生機和動力。因此,研究基礎設施條件變化對區域經濟的深刻影響,找準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切入點,提出相應的金融政策措施,發揮金融在支持中心城市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作用,全面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極具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一、當前##市基礎設施條件變化的基本情況及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深刻影響
近年來,##市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基礎設施條件正發生著深刻變化。表現為:一是在公路方面,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至福州段)將于近期通車,二期工程(沙縣-將樂-泰寧-建寧段)年底前基本完成路基施工,橋梁、隧道基本貫通;泉三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年底前部分完成控制性工程動工,二期工程及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預可研報告年內將通過省內審查;還計劃改建、新建國、省道100公里,建設農村公路800公里。二是在鐵路方面,除原有的鷹廈鐵路外,長汀至永安鐵路項目已進入前期工作。三是在能源方面,街面電站以及沙溪流域的西門水電站、臺江水電站,金溪流域的大言水電站、黃潭水電站等一批水電項目正在建設;10個縣(市)城區電網建設改造工程正在全面實施,永安火電廠擴建工程已進入前期工作。四是##機場的建設也擺上了議事日程。這些基礎設施條件的變化將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深刻影響。表現在:
1、有利于發揮資源的比較優勢,推進##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基礎設施條件變化,京福、泉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將進一步拉近##與福州、泉州、廈門的經濟聯系,有利于發揮##資源的比較優勢,尤其是沿線的沙縣、尤溪、永安、大田、將樂、泰寧、建寧等縣,其豐富的旅游資源、水利資源、林竹資源、礦產資源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加速了##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步伐。當前對于推動已初具規模的##“綠色產業帶”(林竹產業、生態旅游、綠色食品加工)的發展,形成與沿海“藍色產業帶”建設的遙相呼應之勢意義非凡。
2、有利于發揮區位優勢,打通山海協作通道,實現產業對接。##是全省老工業基地,擁有全省最大的鋼鐵、化肥、水泥、煤炭、造紙等企業。基礎設施條件的變化,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有利于發揮區位優勢,為這些企業的集裝箱產品直接運抵福州、泉州、廈門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基礎設施條件變化打通了山海協作通道,使##一批企業正在成為沿海產業的協作配套基地,為培育壯大##的冶金及壓延、機械及汽車零部件、林產加工三個產業集群創造了條件。
3、有利于做大做強中心城市,集聚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市具有“移民城市”的人文特征,來明經商辦企業的外籍人士較多。目前已組建南安、溫州、長樂、福清、興化、江西等六個區域性商會。通過整合資本和招商引資,一是帶來了資金流。如6個商會已引進112個項目,有效激活和引進民間資本23.8億元。二是帶來了物流,特別是培育了##專業批發市場的發展。如南安商會的水果批發市場,年成交額達1.5億元,已成為閩西北最大的水果集散地;隨后建成或正在興建的浙江溫州商會服裝商貿城、福清商會糖酒批發市場、長樂商會的五金電器城、興化商會的建材交易市場和南安商會的糧食批發市場也具有相當規模。三是隨著基礎設施條件的進一步變化,城區“南拓北擴大西進”工程的實施,原有行政區劃的調整(撤縣設區),中心城市的做大做強,將進一步集聚##與外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