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基礎條件變化 強化金融服務功能

時間:2022-02-14 10:35:00

導語:適應基礎條件變化 強化金融服務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適應基礎條件變化 強化金融服務功能

在今年##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部署。基礎設施變化將大大改善地方的投資環境,為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注入新的生機和動力。因此,研究基礎設施條件變化對區域經濟的深刻影響,找準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切入點,提出相應的金融政策措施,發揮金融在支持中心城市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作用,全面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極具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一、當前##市基礎設施條件變化的基本情況及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深刻影響

近年來,##市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基礎設施條件正發生著深刻變化。表現為:一是在公路方面,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至福州段)將于近期通車,二期工程(沙縣-將樂-泰寧-建寧段)年底前基本完成路基施工,橋梁、隧道基本貫通;泉三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年底前部分完成控制性工程動工,二期工程及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預可研報告年內將通過省內審查;還計劃改建、新建國、省道100公里,建設農村公路800公里。二是在鐵路方面,除原有的鷹廈鐵路外,長汀至永安鐵路項目已進入前期工作。三是在能源方面,街面電站以及沙溪流域的西門水電站、臺江水電站,金溪流域的大言水電站、黃潭水電站等一批水電項目正在建設;10個縣(市)城區電網建設改造工程正在全面實施,永安火電廠擴建工程已進入前期工作。四是##機場的建設也擺上了議事日程。這些基礎設施條件的變化將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深刻影響。表現在:

1、有利于發揮資源的比較優勢,推進##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基礎設施條件變化,京福、泉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將進一步拉近##與福州、泉州、廈門的經濟聯系,有利于發揮##資源的比較優勢,尤其是沿線的沙縣、尤溪、永安、大田、將樂、泰寧、建寧等縣,其豐富的旅游資源、水利資源、林竹資源、礦產資源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加速了##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步伐。當前對于推動已初具規模的##“綠色產業帶”(林竹產業、生態旅游、綠色食品加工)的發展,形成與沿海“藍色產業帶”建設的遙相呼應之勢意義非凡。

2、有利于發揮區位優勢,打通山海協作通道,實現產業對接。##是全省老工業基地,擁有全省最大的鋼鐵、化肥、水泥、煤炭、造紙等企業。基礎設施條件的變化,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有利于發揮區位優勢,為這些企業的集裝箱產品直接運抵福州、泉州、廈門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基礎設施條件變化打通了山海協作通道,使##一批企業正在成為沿海產業的協作配套基地,為培育壯大##的冶金及壓延、機械及汽車零部件、林產加工三個產業集群創造了條件。

3、有利于做大做強中心城市,集聚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市具有“移民城市”的人文特征,來明經商辦企業的外籍人士較多。目前已組建南安、溫州、長樂、福清、興化、江西等六個區域性商會。通過整合資本和招商引資,一是帶來了資金流。如6個商會已引進112個項目,有效激活和引進民間資本23.8億元。二是帶來了物流,特別是培育了##專業批發市場的發展。如南安商會的水果批發市場,年成交額達1.5億元,已成為閩西北最大的水果集散地;隨后建成或正在興建的浙江溫州商會服裝商貿城、福清商會糖酒批發市場、長樂商會的五金電器城、興化商會的建材交易市場和南安商會的糧食批發市場也具有相當規模。三是隨著基礎設施條件的進一步變化,城區“南拓北擴大西進”工程的實施,原有行政區劃的調整(撤縣設區),中心城市的做大做強,將進一步集聚##與外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4、為縣域經濟的加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的變化,改善了縣域投資環境,方便了縣域經濟主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輻射。一方面,許多縣域通過“沿海接單、山區加工”等模式,推動了資源轉化型特色企業的升級,增強了具有縣域特色的支柱產業和品牌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一些沿海優勢企業通過獨資或跨地區的控股、參股、收購、聯合、兼并等形式,與縣域企業組成企業聯合體,實現了跨地區資產重組和優勢企業擴張。

二、基礎設施條件的變化使金融與經濟發展的不適應性凸顯

雖然基礎設施條件變化對##經濟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為地方經濟的加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動力。但是,當前金融整體支持乏力,與經濟發展存在不適應性,主要表現在:

1.金融政策資源不足。基礎設施條件變化后,對當地經濟發展將帶來深刻的影響,很需要相應的金融政策支持,但是金融政策資源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傳導在設計制度和協調上還存在不足。一方面,央行貨幣政策實行全國“一刀切”,沒有實行區域性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央行的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政策與銀監局的監管政策存在不協調方面。二是隨著基礎設施條件的變化,城鄉之間的公里距離縮短,如何統籌城鄉的經濟發展的有關金融政策資源明顯不足。三是商業銀行信貸政策制約。當前,商業銀行授權授信制度普遍高度集中,制約了基層行(特別是經濟欠發展地區)的貸款投放能力,加上基層商業銀行普遍實行貸款終身責任制,而激勵機制卻沒有建立和完善,信貸人員貸款營銷的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

2.縣域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后。隨著基礎設施條件的變化,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與金融服務弱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縣域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而縣域金融機構逐步減少,功能漸趨萎縮;二是縣域經濟總量逐步增大,而縣域商業銀行貸款趨緩,市場份額逐步下降;三是服務方式和品種單一,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客戶的需求;四是缺乏適應縣域經濟發展的,能為其提供高效、快捷服務的地方中小商業銀行。

3.農村金融體制的不適應性日趨突出。隨著基礎設施條件變化和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農村金融體制與農業結構調整的不適應性日趨突出,表現在七個方面:一是農村資金大量外流,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實力,“一社難支三農”;二是農村資金的需求缺口不斷擴大,結構調整主體貸款難的問題長期難以解決;三是農村貸款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在糧食主產區,農戶、龍頭企業貸款難的問題較為嚴重;四是農村民間借貸有所發展,提高了農戶和龍頭企業的融資成本與風險;五是龍頭企業的融資結構單一,過分依賴農村信用社和個別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六是農村金融服務品種單一,金融服務的時效性和連續性缺乏有效保障;七是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支農功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嚴重制約了其支農作用的發揮。

4.擔保、征信等配套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從擔保業發展看,一是擔保公司分布較松散,實力弱。如##市11家擔保機構,其注冊資本僅5600萬元,擔保貸款占##市各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僅0.96%。二是擔保公司自身存在風險隱患。擔保公司普遍趨利動機太強,極易發生道德風險和經營風險,同時,主管部門監管制度不健全,外部監管難到位。三是擔保公司門檻和收費偏高,大大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從征信業發展看,目前人民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雖包含了眾多企業的貸款信息,但尚未涉及個人信用信息。與工商、公安、司法、海關等部門未實現信息共享,難以對企業、個人作出全面的資信評估。

5.信用環境亟待改善。企業道德風險仍然嚴重,逃廢債行為屢禁不止。如大田縣自1998年以來,改制企業共153家,被市、縣兩級金融債權通報逃廢金融債務、惡意拖欠銀行貸款本息達16家,涉及的金額達2500多萬元。

三、基礎設施條件變化后的金融相關對策

(一)解決金融政策資源不足問題,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1、人民銀行要切實發揮好貨幣政策的指導作用。一要充分運用好“價格工具”,特別是利率工具,以增強貨幣政策的微觀傳導功能;二要搭建銀政、銀企溝通平臺,定期與政府有關部門舉辦銀企資金見面需求會,加大疏通貨幣信貸傳導渠道的力度;三要通過貨幣政策的傳導,引導地方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的重新布局,防止一些高耗能、重污染行業的過度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四要加強同銀監局的協調,防止出現貨幣政策的“中梗阻”,使金融監管工作與貨幣政策的執行相互支持,以提高執行貨幣政策的效果。

2、加快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步伐,完善信貸經營機制,進行激勵與約束機制的創新。一是建立獨立審查人制度。賦予客戶經理相應的決策權限,對200萬元以下貸款實行獨立審查人制度,操作程序比照個人貸款;二是推行綜合授信額度。簡化貸款審批程序和審批環節,允許企業在授信額度內循環使用,隨借隨還,加快資金周轉。

(二)適應基礎設施條件變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分層次重組或重建金融機構體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1、在中心城市,應根據街道社區發展的實際,對現有金融機構進行重組,穩步發展各種所有制的金融企業,發展專業化金融服務企業,發展為社區服務的地方性金融企業。

2、在縣城,要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重建具有行業特點或地域特點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和地方性商業銀行。要加快整體改制全市農村信用聯社步伐,早日建設地方性商業銀行。

3、在農村,要放開金融市場準入,實行金融機構多樣化,鼓勵各種經濟主體積極興辦直接為“三農”服務的多種所有制的金融組織,允許有組織的民間借貸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內開展金融服務。與此同時,加快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形成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商業性農業保險相互結合的格局,有條件的地方要對參加種養業保險的農戶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調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職能,適當擴大該行的業務范圍,允許其開辦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貸款等,以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金融支農作用。

(三)構建對基礎設施和支柱產業的金融支持體系

1、建立對基礎設施和企業技術改造的長效投入機制。

①建立政府與政策性金融的長期合作機制。一要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發揮國家開發銀行在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等經濟發展領域和支持就業脫困、縣域經濟、環境治理、文教科衛等社會發展領域的綜合作用;二要注重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合作,發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支持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良種繁育、農產品加工、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綜合作用,以提高當地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②加快金融租賃業的發展,充分發揮金融租賃在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投融資、促銷、變現和資產管理方面的功能,重點支持有市場、有效益、有發展前景企業的技術改造,推動當地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

③商業銀行要積極探索直貸、銀團貸款等多種方式,完善相關管理辦法,滿足大中型項目資金需求。

2、建立健全符合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持體系。

①中央銀行應根據當地的產業發展規劃,制定和金融機構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性目錄,明確支持重點。

②商業銀行應建立一套適合產業集群發展的信貸管理體制,加大信貸創新力度,探索和發展適合產業集群發展的貸款品種。如建立對同一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綜合授信制度;對同一產業鏈上的上下游企業拓展票據融資業務;發放由同一產業集群的企業進行聯保的聯保協議貸款;對產業集群的大額資金需求,采取銀團貸款的方式予以支持等。

③充分發揮信托業務功能,在產業集群中嘗試開辦信托貸款業務。

(四)破解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1、積極探索建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發展股權投資,解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問題。一是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政策性投資機構應以財政出資為主;二是充分釋放民間資本潛能,成立民間合伙制的投資公司。

2、商業銀行應當充當融資租賃的主體和媒介,為中小企業開展融資租賃服務。商業銀行應當利用自己的優越條件,宣傳和推廣融資租賃業務。

3、拓寬現有金融產品的運用空間,開發配套適用的金融產品。商業銀行要拓寬存貨質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應收帳款質押貸款、保理業務、打包貸款、福費廷、出口退稅托管貸款等業務的運用空間,積極探索以專利和商標等無形資產為標的質押貸款,幫助中小企業更加靈活、便利地運用現代融資工具。

4、在個別經濟較發達、資金需求旺盛的縣域,探索成立金融服務公司,批發和零售異地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業務,借助一些金融產品,服務當地中小企業。

(五)適當放寬對支農貸款的監管限制,增強信貸支農資金實力

1、修改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政策,不硬性把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要求作為農村信用社發放支農貸款的前提。

2、不限制財政資金、事業單位資金等存放農村信用社,可委托農村信用社發放國家扶貧款、農業開發貸款、農村基礎建設貸款。

3、加快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農民自愿互助擔保,同時通過制度安排、財力扶持,催生一批專業性的農村信用擔保組織,解決農民大額貸款難的問題。

4、要改變郵政儲蓄層層上存的做法,建立郵政儲蓄與當地農村信用社協議存款制度,以保證從農村吸收的郵政儲蓄資金能夠回流。

5、充分發揮利率杠桿作用,學習浙江溫州作法,爭取縣以下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上浮50%,通過吸收民間資本增強農村信用社資金實力。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6、適當增加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指標。

(六)加快建立貸款擔保公司的風險化解機制

通過建立市(縣)擔保和省級或全國性的再擔保多層次信用補償機制,再擔保機構與擔保機構簽訂再擔保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擔保機構按預定支付再擔保費,再擔保機構則按照與擔保機構的約定比例承擔相應的風險。

(七)搭建信用平臺,加快社會征信體系的建設。一要建立健全信用法規體系和管理體系。在國家信用法規體系出臺前,應盡快在省內建立地方性信用法規;二要加強行業信用管理和企業信用管理;三要加強信用信息的歸集和管理。把依法可以公開的與個人和企業信用有關的公共信用信息,提供給指定的服務機構,并做好相關數據的維護和更新工作;四要擴大各類信用產品的使用范圍。在各項業務工作中,要求企業提供信用報告;五要促進信用中介服務業的發展。要鼓勵發展以信用征信、信用評估、信用擔保、信用管理咨詢、商賬催收為主要業務的信用中介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