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控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10:18: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風險管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惠農貸款風險管控研究

摘要: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持續在提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提升小農戶農業發展能力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步伐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在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涉農貸款、普惠金融貸款、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增速均在10%以上,尤其惠農貸款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已經從農業生產效率、農村消費水平以及國家發展戰略等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有關惠農貸款的風險管控還有待研究及完善。從鄉村振興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和惠農貸款的主要風險分析著手,旨在通過有效的風險管控措施增強惠農貸款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強化農村消費能力、帶動農村整體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促使普惠金融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解決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關鍵詞:鄉村振興;惠農貸款;風險管控

1鄉村振興中惠農貸款風險管理的堵點

農戶在融資過程中面臨著抵押物稀缺、農業生產收益率低、貸款成本高等特點,使得農民在貸款方面存在“資金獲取難度大”、“融資貴”“融資速度慢”等問題。這也是目前鄉村振興中金融支持面臨的一個瓶頸。

1.1“融資難”隱含的抵押物缺乏困境

從理論上講,金融機構為化解貸款中存在的高風險,可通過增加抵押物或提供擔保方式,也就是說農民“融資難”是可以通過增加抵押條件來解決。但是實際上,農民擁有的能夠滿足法律、金融機構要求的可以抵押的資產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沒有任何可抵押的資產。另外,農戶能夠提供的擔保方也是屈指可數,因為在農村地區農戶可輻射的半徑范圍內,能夠滿足擔保條件的人群要么因為自身收入條件有限而已經負債累累了,要么生活在農村地區且有穩定收入的人群為只靠農耕創收的同伴提供擔保的意愿非常低。所以,抵押物稀缺成為金融機構給農戶提供貸款面臨的一個瓶頸。就算金融機構和農戶都有意愿,但是無法破解貸款發放條件缺失的困境。

查看全文

企業信貸風險及其管控

摘要:在目前階段,貸款企業不遵守約定的情況更常見,各種銀行瀕臨巨大的信貸風險。雖然某些企業由于業務困難和償還困難而未能履行其義務,更甚者乃是故意拖欠貸款。部分人群不遵守承諾失信于信貸企業,造成了大筆賬目業務的可疑性,這種違約現象不利于信貸企業和銀行的自身發展,更加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新形勢下的中國經濟體制依然處于并長期處于發展中國家,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經濟緩慢發展導致了我國銀行信貸在前期大量擴張、盲目發展的負面影響。不良信貸業務率持續上升,這對銀行自身的業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給企業的業務發展帶來新的挑戰。本篇文章清楚地介紹了現階段企業信貸存在的風險,以及面對這些風險問題采取針對性方案來降低新形勢下企業信貸的風險,有效地進行管理控制,提高企業信貸管控水平,保障了經濟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信貸風險;管控措施;新形勢

一、信貸的解釋

信貸,顧名思義是指信用貸款,具體解釋就是根據貸款人的信用額度而發放的貸款,不需要第三方擔保人,也不需要抵押物品,債務人只需要根據自己的信譽度就可以去貸款,唯一的特征就是用債務人的信用額度作為擔保。一旦債務人還不起貸款或者延期還款,自己的信用程度就會降低。很長時間以來,“信貸”作為我國主要的放款方式。但是這種方式風險極大,在放貸之前一般都要采取調查貸款人的經濟效益和經營多大的利益產業以及評估其未來經濟發展水平來降低企業信貸風險。那什么是企業信貸?就是指企業或者企業在經營運行的時候也會需要資金的周轉,就要像個體一樣去銀行貸款,雙方在合同的約定時間內還清本款及一定的利息,企事業單位通過銀行進行貸款,以銀行為中介,并還清利息為回報的貨幣貸款的經濟活動。

二、企業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信貸風險管理方法需要更新。目前,在信貸風險管理和控制水平上國內多數企業都在沿用傳統的方法,無法準確測量和評估信貸風險,國家或者相關部門也沒有制定統一、科學的標準來約束貸款行為。由于貸款金額和方式以及企業類型不同根本不可能制定統一的標準來評估客戶的貸款需求。在現階段,國內很多大大小小的企業不考慮自己的經濟水平就向銀行貸款,銀行也會根據客戶等級和償還能力給予企業貸款業務并決定其貸款金額。單單憑著主觀性的評估給銀行造成可能性損失,也會對企業放松經濟運用,不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銀行在判斷企業各類材料的真實性時毫無根據,存在部分企業為了更多的貸款金額而填寫虛假信息,有些材料的信息無所考察準確性,會給銀行造成損失的同時,企業信貸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長期下去,企業的不良信貸項目增多,又無能力還貸,給企業施加壓力并影響企業的信譽甚至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第二,容易直接影響企業經營。銀行信貸的主要對象就是企業,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出現問題很可能會導致銀行的工作難度系數增加。一些企業由于盲目擴張,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的資本狀況及獲取利潤,銀行可以根據實際的經營規模和戰略發展計劃向其提供指定的貸款額度來緩解企業的資金緊張困難。企業在獲得資金時,各部門領導要有科學的操作流程,而且要繼續以資金作為擴張生產方式,或進行大量的高風險投資。如果投資失敗或生產規模擴大以后,就會有更多的資金需要填補,這很容易導致企業出現資金問題,無法償還以前的貸款。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大的上市企業一般不會出現信譽額度的降低,小的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信貸風險,這些風險也可能導致銀行的發展受限。因此,發放貸款時必須充分調查和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第三,企業信貸的方向比較集中。我國將一直走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會適時對經濟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使我國經濟遵循市場規律,信貸業務涉及領域集中,造成的風險很大,因此企業信貸應該在政策規定下進行發展,某些房地產企業、生產廠家等會采用眾籌的方式或者信貸方式,特別是房地產行業一直都是國家的經濟中流砥柱。根據我國企業信貸事業的具體情況。在此關鍵時刻,企業若是還沒有做出自我調整,那么就會處于一種非平衡的狀態,長期以往國民經濟就會出現一個不可控的局面。

查看全文

投資擔保風險管控

投資擔保公司是中小企業的一條重要融資渠道,特別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投資擔保公司為解決中小企業貸款困難,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宏觀經濟的調控下,由于貨幣政策回歸穩健,銀行信貸緊縮,使得擔保行業鏈上各參與者危機頻出,投資擔保公司業務運作問題凸顯,風險空前增大。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從金融資本、中小企業、銀行和投資擔保公司等在擔保業務鏈條上彼此之間的關系,發現投資擔保公司所存在的問題和面臨風險的重要原因,找到投資擔保公司規范運營、規避風險、增加收益和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辦法至關重要。

一、投資擔保公司產生的背景及現狀

(一)投資擔保公司發展迅猛

根據銀監會2010年的統計數據,截止當年年底,我國融資性投資擔保公司達到6030家,收資本總額達4506億元,同比增加約1000億元,平均注冊資本為0.75億元,全行業資產總額達5923億元,凈資產4798億元。2008年發生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內中小企業大多進行生產轉型,資金需求很大。在股市低迷的情況下,社會中的民間資本非常充裕,投資渠道狹窄。由于當時投資擔保公司進入門檻較低,各地投資擔保公司迅速發展。據統計,湖北省荊州市從2000年成立第一家投資擔保公司到2011年以來,注冊資金已經由最初的500萬元增長到近7億元,擔保總額有最初的1500萬元增長到16億元,10年來,擔保總額增長100倍。在2008年一年內,河南省鄭州市就新注冊開業了120多家投資擔保公司。2011年上半年,重慶市已經有109家投資擔保公司獲取經營許可證,注冊資本達到180億元,擔保總額達到1310億元。

(二)投資擔保業務需求急迫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中小企業以其應變能力強、受經濟震蕩影響小、新機制引入快和創業管理成本相對低等特點,近年來特別是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并迅速崛起。當前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群體,在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減輕就業壓力、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中小企業資金缺乏是其發展壯大的瓶頸。第一、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各國政府紛紛通過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各國央行大量發行貨幣,導致通貨膨脹,消費品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加大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尤其對科技含量不高的企業,產品銷售難以消化不斷提高的成本。同時,通貨膨脹又導致資金放貸緊縮,中小企業所需的流動資金更為緊張。第二、信用評價不高導致融資困難。由于規模較小、資金儲備有效、負債能力不強、破產風險較大以及發展方向相對于大企業較為不確定等因素,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等級不高。企業的信用額度及資源,要通過不斷的廣告投入或者社會公益事業宣傳獲得。中小企業大部分處于創業初期,缺少充足的資金來承擔巨大的宣傳費用,信用度無法快速提升。第三、金融銀行的利息較低,股市長期熊市,樓市泡沫加大,閑散的民間資本缺少合適的投資途徑。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通過民間借貸來快速獲得經營資金。但由于民間借貸的自發性、盲目性、無序性和約束缺失等不足,資金的使用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對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以及市場金融資本的正常運轉產生不利影響。投資擔保公司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這些問題。通過專業化、規范化的運營,為借貸雙方提供經濟調查和信用擔保等業務,打破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資金瓶頸,也促進金融資本合理流動及優化配置,有利于經濟價值創造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查看全文

銀行風險管控講話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在當前這個復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形勢下,舉辦本次北京國際金融論壇特別有意義。在國際金融形勢動蕩不安、世界經濟面臨轉折的情況下,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的第三十個年頭。改革開放使我國銀行業不斷融入世界金融體系,也不可避免面臨著全球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回顧銀行業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思考現在面臨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展望未來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道路,我想借此機會就三個問題發表一些看法。

一、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看法

近期,國際金融危機繼續深化,各國紛紛采取大規模救市行動,金融市場持續大幅波動,實體經濟不斷惡化。繼冰島之后,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開始受到波及,國家風險陸續顯現。具體而言,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面臨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和困難:

第一,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大幅波動。為應對危機,穩定金融市場,避免經濟陷入衰退,各國政府和央行紛紛采取大規模救市措施。不過,這些救市措施并未有效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全球金融市場仍劇烈震蕩。不論是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還是初級產品市場,都表現為價格劇烈波動,相應金融機構損失不斷擴大。截至目前,美歐大型銀行機構和保險公司報出的損失已經超過7000億美元;IMF預計次貸在全球金融業造成的損失將達到1.4萬億美元。繼大型金融機構之后,美國中小銀行、對沖基金等涉足結構化產品業務較深、信息披露較為滯后的金融機構的問題將陸續浮出水面。規模巨大的信用違約掉期(CDS)市場同樣蘊含著巨大風險。預計未來金融機構報出的損失還將不斷擴大,資本短缺問題將愈發嚴重。金融機構消化損失和補充資本都需要相當長的調整時間,因此,金融動蕩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

第二,金融危機顯著影響實體經濟。作為世界經濟景氣程度的先行指標,波羅的海干散貨船運價格指數(BDI)已跌破1000點(2008年11月12日為824點),從前期高點(2008年5月20日為11793點)急速下跌了93%,表明金融危機已經顯著影響到全球實體經濟。從國別看,美國10月份零售銷售下降2.8%,出現歷史最大跌幅;9月份工業產量下跌2.8%,是自1974年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國房地產市場繼續低迷,9月新屋開工指數下降6.3%,跌至17年來的最低水平,種種數據都表明美國已經陷入衰退。而英國第三季度出現了16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也處于衰退邊緣。德國、日本、荷蘭等國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已經或正在考慮減產和裁員。

查看全文

工會內審風險管控探索

新形勢下加強經審工作,是規范權力運行的重要手段,是強化工會經費使用全過程監管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及黨的,中央就加強作風建設與推進反腐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更嚴格的規定。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工會經審如何發揮內部控制審計監督作用,提高內審監督質量和運行效率,防范把控風險,更好地服務于工運事業發展,是擺在工會內審人員面前的新課題。

一、工會內部審計的現狀

工會內部審計是指對工會經費收支、資產管理等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與效益實施的審計監督,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級負責、下審一級”的工作體制,主要包括對本級、所屬事業單位,以及下級工會經費及資產的審計。其中上級工會對下一級工會進行經費資產審計、工會主席離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核心是因為上下級工會經費收繳與計撥的特殊性而產生,屬于工會組織內部的業務審計,體現了工會審計的“分級負責”特性。當前,工會內部審計工作雖得到普遍認可和重視,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或風險。(一)人員素質風險。受工會領導重視程度不足、內部管理水平不高、工會審計人力不足、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不強、審計技術方法落后等因素的影響,當前工會經審人員素質和隊伍建設不能滿足審計工作需要,是工會審計工作中可能發現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二)內控制度不完善風險。內部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控和掌控。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工會組織僅僅將內部控制理解為財務管理制度,沒有意識到單位負責人及其相關人員均需承擔相應責任。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往往不結合自身實際,而是直接轉發上級部門下發的財務管理制度,致使自身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責任缺失,內控制度無法落實。(三)審計權威不足風險。由于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履行職責的權限尚在進一步完善中,工會審計的強制性權力和手段有限,工會審計的權威性相對薄弱,在一定程度上給工會審計職能作用的發揮帶來了局限性。(四)審計質量風險。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貫穿于審計項目的全過程。審計質量把關不嚴格、控制不到位,將導致在審計實施過程、審計定性處理處罰、出具審計報告和決定等方面出現紕漏。當前,各級工會審計質量存在參差不齊現象,就事論事多、分析挖掘少,反映個性問題多、綜合分析情況少,對審計結果缺乏提煉、綜合分析和再加工。(五)審計成果應用不到位風險。目前,一些工會審計成果并未得到較好或較充分的應用。審計成果是經審組織作用發揮的“顯示器”,如果審計成果后續應用沒有及時跟進或應用不夠充分,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審計資源的浪費,也會使工會審計成效大打折扣。

二、工會審計風險的管控措施

(一)提高審計隊伍素質,打好“人”的基礎。要從根本上解決工會內審力量薄弱和干部專職不專用問題,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發揮廣大會員參與民主監督及經審委員監督的同時,借助社會審計力量或聘請具有審計、財務豐富經驗的“特邀審計員”參與工會經審工作,引進或學習規范的審計方法和程序,解決工會審計專業人員不足問題,降低審計風險。二是加強經審人員的專業培訓。內審人員綜合素質是內部審計能否順利、有效開展的關鍵,針對基層工會內審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內容陳舊、專業培訓不充分等普遍現象,應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工會經審人員在財務管理、財經法規、經審專業和計算機經審知識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三是組織交流活動。開展以業務交流、理論研究、交叉審計等為內容的經審互審工作,增強工會審計人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組織優秀審計人員到發達地區工會學習考察先進的工會審計經驗和做法,拓展視野。通過持續開展培訓交流,不斷提高工會經審人員業務能力,建設高素質、高水平、復合型的工會內部經審隊伍,使工會內審人員具備與新形勢發展需要相適應的能力素質和專業水平。(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內控環境。工會內部控制審計是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在執行審計作業時,需要對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充分的了解,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得越好,內部審計就開展得越好。因此,需要工會委員會、經審會及各個職能部門共同承擔相應的職責。一是應健全內部控制相關的法律法規。目前內部控制的法規以部門規章為主,主要集中于工會財務部門,工會系統還沒有形成內部控制的整體框架。應根據實際,進一步構建有關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二是要完善內部審計準則體系。要制定高水準的審計準則,注重可操作性和嚴肅性,規范內部審計行為,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工會組織應根據自身實際建立系統的管理機制,把內控制度落到實處,為內部審計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奠定制度基礎。(三)拓展內審職能,增強工會審計的權威性。一是要拓展內部審計職能,完成從查錯防弊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大力強化管理審計,廣泛推行內部控制審計,將內部審計范圍擴展到工會經費使用績效及風險評估等方面,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真正發揮監督服務的功能。二是加強內審工作的權威性。權威性是內審工作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之一,主要體現在內審組織機構的地位和設置層次上。內審組織機構的地位和設置層次越高,權威性越大,內審的作用就發揮得越充分。隨著工會經費、資產總量的不斷增加,為更好地發揮工會經審在工會經費收繳管理使用和工會資產保值增值、促進工會事業發展中的作用,增強工會經審監督的法治權威勢在必行。要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強化審計權威,工會審計應接受國家審計機關的指導和監督,深入研究工會審計的特殊性,把工會審計作為工會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及時研究工會審計中的重大理論問題,解決工會審計中的現實困難和問題,使工會審計事業健康發展。《工會法》規定,工會經費由工會組織獨立管理使用。當前,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在履行審查審計監督職責時,由于缺乏相應的強制性處罰、處理決定等權力和手段,其審計權威性受到較大影響,審計監督實效也就大打折扣。因此,應從規章制度的層面賦予工會審計機構相應的權力和手段,增強工會審計的強制力和權威性。(四)加強措施控制,狠抓審計質量。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管理控制機制,強化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一要進一步強化審前調查的質量管理。要落實《中國工會審計條例》,確定審前調查內容,充分考慮工會內部審計項目的實際情況,使調查內容盡可能全面。根據取得的情況資料進行分析,對內部控制等薄弱環節進行有效的分析判斷。二要強化項目實施方案的質量管理。審計實施方案是針對某一審計項目進行的詳細安排,不僅要規范步驟程序,而且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增強方案對整個項目實施過程的控制力和指導力。要明確審計目標、對象、范圍、工作要求等,做到重點突出。三要加強審計證據的質量管理,規范審計人員書面記錄。按照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取證要符合可靠性、充分性和相關性原則,即審計證據必須與事實相關聯,能夠客觀地反映事實,足以支撐審計結論。四要注重抓好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管理。高質量的審計工作底稿要求格式規范、內容完整、結論恰當。要對審計方案確定的具體審計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審計步驟和方法是否合理、審計結論是否恰當等進行復核,確保審計工作底稿的真實性、充分性和完整性。五要注重審計報告的質量管理。在草擬報告過程中,除了要保證結構完整、內容全面外,關鍵是要提高審計評價、審計結論和意見建議的質量,做到評價客觀、結論準確,提出的意見及建議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五)健全審計成果應用機制,提高審計效能。審計成果的應用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最終體現。所以,審計成果能得到被審計單位重視并充分應用,實現審計價值增值,才是內部審計的最終目的。工會內審要健全審計成果應用機制,營造審計成果應用氛圍。一是從制度和機制上確保經審會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建議權,營造審計成果應用剛性的約束氛圍。二是通過相互借鑒,成果共享,保證審計成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及時總結審計經驗,提升審計成果層次,同時加強監督、檢查,達到審計成果落實、轉化和應用的效果。三是健全審計結果通報、公告制度,在一定范圍內提高審計結果的透明度,接受會員的公開監督,強化應用反面典型案例的力度,發揮警示警醒作用,提高工會內部審計結果的公信力。從目前工會審計實踐來看,有的被審計單位不重視審計整改,有的甚至不改,屢審屢犯。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注重實效,建立跟蹤回訪審計制度,對回訪內容、回訪時間、回訪方式進行規范,對整改情況進行全方位跟蹤檢查,考核整改反饋信息的真實性,確保審計中發現問題得到徹底糾正,并對回訪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同時還要建立審計成果應用的獎懲問責機制,既要對好的典型進行表彰和獎勵,又要對無視整改意見的行為追究相關責任,包括一定的懲罰措施,促進被審計單位健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堵塞財務管理漏洞,提高資金、資產使用效益,保證審計整改意見落到實處,進一步規范工會經費收支管理。(六)主動適應形勢,推進經審工作機制創新。工會審計部門應審時度勢,轉變觀念,適應新時代新形勢要求,順勢而為。一要積極探索借助“互聯網+”和網上工會平臺,積極整合審計資源、努力改進審計方式、切實提高審計質量、全面提升審計能力和審計效率。二要多渠道學習新的審計理念,探索審計新方式,創新審計理念,將績效觀念貫穿于經審工作的始終,以政策執行、資金使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為著力點開展各類審計。三要創新審計模式,通過自審、互審和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審計工作,進一步強化審計管理與創新,規范審計程序,遵守審計紀律,切實提高審查審計監督質量。四要創新審計方法,以財務、審計信息化建設為依托,大力推行計算機審計,探索以遠程審計、實時審計為特征的互聯網審計,努力提高工會審計的現代化水平,打造互聯網+審計的新模式。五要加強經審理論研究,用科學理論指導經審工作,總結先進經驗,推動經審工作機制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和基層經審工作創新。

作者:盧燕萍 單位:江蘇省靖江市總工會

查看全文

加強風險規律提升企業風險管控能力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貿易爭端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情況下,管控風險生存發展是企業現實而緊迫的問題。風險管理需要對風險規律有深刻了解和準確把握。風險規律作為客觀存在現象,其產生發展是有條件的。研究風險規律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注重專業化、案例數據積累與風險工具的創新應用。同時在也要注意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風險工具存在局限性,避免對風險工具的過分依賴,以及認知與選擇偏好等風險規律的研究誤區。

關鍵詞:風險管理;風險規律;提升;誤區

1風險與風險管理

從日常生活到經營管理乃至國際經貿關系中,無時無刻都存在風險。如何定義風險目前沒有統一說法,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發起人委員會(COSO)對風險的定義就不盡相同。而學界研究更是眾說紛紜。根據2006年國資委印發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就企業而言,風險是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通常把企業風險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一般包括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社會文化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內部風險包括戰略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等。以能否為企業帶來收益等機會為標準,也可將風險分為只會帶來損失的純粹風險以及可能會帶來損失或收益的機會風險。傳統風險管理通常將風險與損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因此主要側重管控純粹風險,以避免和減少損失為主要目的。全面風險管理則著眼于兼顧純粹風險與機會風險,從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出發,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決策、處置以及其它一系列管理控制活動,排除潛在危險、消除不確定因素、把握機會,最大程度減少損失、降低成本、創造價值,保障企業正常有序的生產經營活動,確保企業持續經營和穩定贏利,實現企業目標,給股東、員工、商業合作伙伴乃至相關公眾、市場以穩定安全的收益或者預期。因此,風險管理是圍繞企業總體目標,通過完善組織治理與流程再造,優化資源配置,采取相應措施識別、研判、處置風險,趨利避害,確保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2加強風險規律研究

2.1風險具有客觀規律性

查看全文

國有企業對風險投資業務的風險管控

摘要:近幾年來,風險投資作為一匹異軍突起的“黑馬”,對國民經濟的增長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本文從國有企業的角度,解釋了風險投資的概念,從事風險投資業務將面臨的風險,同時,提出了管理和控制風險投資業務的措施。

關鍵詞:國有企業;風險投資;風險管控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發揮著重大作用。隨著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增強,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企業責任也日益受到社會和民眾的關注和重視。近幾年來,面對新常態、新形式,國有企業改革的呼聲也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遵循市場規律,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是現階段國有企業實現保值增值的一項新的要求。風險投資(VentureCapital)簡稱VC,顧名思義,即有“風險”的投資,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在中國,我們將風險投資更加具體化、可操作性地翻譯為創業投資,簡單概括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對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投資。這類企業在初創或改革階段,亟需財力與人力的持續支持,這個時候風險投資方就從中選取具有核心競爭力、在細分行業屬于翹楚地位的企業進行投資,并進行不間斷的輔導、培育,最終通過IPO、并購、股權轉讓等方式進行投資的退出,實現風險投資方的盈利,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風險投資周期。國有企業要想淘汰過剩落后產能、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做大做強就離不開資本的力量、離不開風險投資的運作。國家的資本如何在復雜多變的投資市場識別風險、鎖定風險、化解風險,不浪費、流失國有資產,實現最終的盈利,離不開我們對風險投資業務的風險管控。

一、風險投資業務的風險類型

(一)行業及市場風險

在全球經濟和國內資本市場持續低迷、政策不斷轉換的影響下,風險投資行業在“去泡沫”過程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第一、外部融資市場趨緊。國有企業運作風險投資業務的資金來源除依靠自身積累的資本外,還需要引入部分社會資本。近幾年,外部融資市場整體呈現出較不樂觀的狀態,總結原因,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企業本身資金緊張;二是企業家對未來整體形勢的悲觀預期;三是二級市場持續低迷,大大壓縮風險投資業的利潤空間,使意向出資人心存疑慮。第二、優質項目挖掘難度加大。隨著國內中小板、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大量成熟的、符合上市條件的優質擬上市項目,已在各中介機構與“全民PE”地毯式搜索下,“漏網之魚”所剩無幾,“僧多粥少”現象下的同行競爭加劇,優質投資標的溢價心理日趨嚴重,這些都給風險投資行業的長遠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第三、投資回報逐步下調。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全社會出現明顯的產能過剩,未來很長時期,中國經濟低速增長將成為常態,在如此背景下,傳統行業受國家政策搖擺的可能性將增大,企業盈利能力將面臨階段性的困難。

查看全文

保險風險防范管控

一、保險業經濟資本的界定

保險企業從事保險業務面臨著三個層次的資產損失:預期損失、非預期損失、極端損失。預期損失可以通過歷史數據統計得出,較為穩定,因此可以通過產品定價來轉移和損失準備金來彌補;非預期損失具有波動性,是保險企業面臨的真正的風險,需要保險資本來抵御;如果是極端的損失,如戰爭、金融危機等,則無法通過資本來抵御,只能通過壓力測試來應對。經濟資本就是保險企業內部用于覆蓋非預期損失的資本,是用以緩沖風險損失的權益資本。經濟資本與保險企業實際承擔的風險之間存在著直接對應的關系,經濟資本在數值上就等于風險值,或者說一定置信區間下非預期損失的值,因此,經濟資本也叫風險資本或在險資本。從金融角度看,持有低風險低收益的資產對于企業而言就是為了換取企業的流動性和安全性而不得不放棄潛在的收益性。一般認為,保險企業的資本規模越大其經營就越安全,在這一點上資本與經濟資本的功效是一致的,不過兩者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其一,資本是企業資金的一種來源,而經濟資本則是企業資金運用到低收益低風險的資產數額,是企業資金的一種運用形式。這是兩者的本質區別。其二,合伙人或股東可以用不動產、長期有價證券等資產形式入伙或入股,而此類資產一般具有較高的風險性,不能成為經濟資本。其三,資本額度是由合伙人或股東按照有關契約和個人意愿籌集的,而經濟資本則取決于企業整體的風險水平以及相關利益團體的風險偏好。

二、應用經濟資本管理進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一)經濟資本管理體現了保險企業價值管理的新理念。

現代銀行業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便逐漸確立了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最終目標———股東價值最大化,開始普遍采用經濟學方法代替會計學方法思考問題,價值管理成為銀行管理的新理念。如今,保險業也逐漸采取這種新的理念。經濟資本管理超越了傳統的以單一的賬面管理為特征的資本管理方法,將收益與風險納入同一個框架考慮,從而使得保險企業管理層大致知道一項業務占有多少經濟資本,并以風險調整的收益率來評估該業務對股東價值的影響,進而進行有效的資本配置,保證資本使用效率,使資本管理的目標與公司價值管理的目標走向一致。正是由于經濟資本管理能夠有效協調保險企業各利益相關者———股東、保險企業管理層、保險企業員工、客戶、債權人、監管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滿足其各自的要求,能夠兼為風險控制和價值創造的基礎,才逐漸從誕生之初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可量化和可操作的管理工具和管理系統,直至成為現代保險企業管理的基礎和主軸,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保險企業管理的發展方向。

(二)有利于管理模式從業務驅動型向風險驅動型轉變。

查看全文

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管控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財務風險管控的重要性,并對目前內部控制視角財務風險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闡述,最后提出了加強財務風險管控的相關措施,希望相關人員能夠以內部控制視角為出發點,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管理,進而提高財務風險管控水平。

關鍵詞:內部控制;財務風險;問題;管控措施

近年來,伴隨國內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使得企業財務風險逐漸顯露,這給企業發展帶來較大挑戰。這就需要企業領導加強內部控制,通過對內部進行嚴格管理達到防御財務風險的目的。這樣不但能夠使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財務風險意識,還能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從而降低財務風險的產生。

一、加強財務風險管控的重要性

財務風險主要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對于一些因素無法控制,使得企業產生較大的損失。財務風險具有一定隱蔽性,工作人員很難發現,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從而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因此,加強財務風險管控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能夠為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財務風險管控是確保企業資產不受到侵害的重要環節,這就需要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這樣企業領導在制定決策時能夠對會計信息進行有效參考,確保財務數據的精準度,這樣才能對決策的制定提供有利條件,使得企業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從而提高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其次,能夠實現企業經營目標。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競爭力,這一切主要依賴于科學管理。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管控[1],一方面能夠使企業對潛在風險進行識別,并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從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另一方面能夠使企業朝著目標方向發展,這樣不但能夠使企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還能使企業在競爭中占有一定優勢,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所以,工作人員要做好財務風險管控工作,以企業實際情況作為出發點,對財務風險進行合理管控,最大限度內降低財務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二、目前內部控制視角財務風險管控存在的主要問題

查看全文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的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產預防控制機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就全鎮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以下簡稱:雙重預防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方針,全面推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進一步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預防控制體系,推進事故預防工作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綜合治理能力,為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

二、工作任務

(一)2018年任務

1.深化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企業安全風險管理試點工作,大力培育標桿企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