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風險規律提升企業風險管控能力
時間:2022-07-13 11:47:52
導語:加強風險規律提升企業風險管控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貿易爭端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情況下,管控風險生存發展是企業現實而緊迫的問題。風險管理需要對風險規律有深刻了解和準確把握。風險規律作為客觀存在現象,其產生發展是有條件的。研究風險規律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注重專業化、案例數據積累與風險工具的創新應用。同時在也要注意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風險工具存在局限性,避免對風險工具的過分依賴,以及認知與選擇偏好等風險規律的研究誤區。
關鍵詞:風險管理;風險規律;提升;誤區
1風險與風險管理
從日常生活到經營管理乃至國際經貿關系中,無時無刻都存在風險。如何定義風險目前沒有統一說法,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發起人委員會(COSO)對風險的定義就不盡相同。而學界研究更是眾說紛紜。根據2006年國資委印發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就企業而言,風險是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通常把企業風險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一般包括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社會文化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內部風險包括戰略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等。以能否為企業帶來收益等機會為標準,也可將風險分為只會帶來損失的純粹風險以及可能會帶來損失或收益的機會風險。傳統風險管理通常將風險與損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因此主要側重管控純粹風險,以避免和減少損失為主要目的。全面風險管理則著眼于兼顧純粹風險與機會風險,從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出發,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決策、處置以及其它一系列管理控制活動,排除潛在危險、消除不確定因素、把握機會,最大程度減少損失、降低成本、創造價值,保障企業正常有序的生產經營活動,確保企業持續經營和穩定贏利,實現企業目標,給股東、員工、商業合作伙伴乃至相關公眾、市場以穩定安全的收益或者預期。因此,風險管理是圍繞企業總體目標,通過完善組織治理與流程再造,優化資源配置,采取相應措施識別、研判、處置風險,趨利避害,確保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2.1風險具有客觀規律性
風險作為一種客觀現象,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風險的存在、形成、發生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部分風險企業可以事先識別,大多數風險企業無法事先識別,因此風險本身表現為一種不確定性。但整體而言,風險的發生都是有跡可循的,在不同的時間或空間維度,會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規律性。如企業外部風險中最常見、變化最頻繁的市場風險,從企業個體、微觀角度看,市場風險的發生是隨機的,具有偶發性和不確定性,但從企業所在行業乃至所處經營環境的整體、宏觀看,市場風險是有周期性的,是有規律、先兆可循的。企業的產品價格與銷量、原材料價格與供應鏈、合作伙伴資信情況、資金成本、人工成本等受制于市場變化,而對市場變化整體影響最大的是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根據經濟學的研究,從40個月左右的基欽短周期、9-10年的朱格拉中周期,到50-60年的康德拉耶夫長周期波動,就是對幾百年來國家或國際社會經濟活動從高漲、低落、蕭條、復蘇周而復始現象的一個規律性的研究和認識。置身其中的企業無不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技術風險則根據企業所處不同行業領域而各有特點,但技術進步總體看依然是有規律可循,如有關集成電路芯片的摩爾定律。企業面對的其它外部風險相對市場風險、技術風險而言則更為直觀。如政治風險,政局是否動蕩、執政黨是否更替比市場風險表現的更容易觀察。法律風險、社會文化風險除瘟疫等情況外,大多都是明確而在先的存在。就企業內部風險而言也同樣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規律性。戰略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直接取決于企業治理、管理與經營狀況。如在運營風險中,最重要的安全風險管理領域就有著名的墨菲定律和海恩法則,揭示了安全事故都是有先兆和規律可循,因而需要見微知著、嚴防嚴控。
2.2風險發生的規律條件
對企業而言,風險種類眾多、表現不一,而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并不是所有的風險最終都會現實發生。風險是一種可能性,風險成為現實需要一定的條件,不但決定于風險本身的內部根據與外部條件,也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內外部因素。首先,從外部、客觀因素看,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是孤立存在、封閉運行的,必然會受到外部經營環境和經濟周期的影響,因此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也和外部經濟環境一樣,具有周期性和規律性。其次,從內部、主觀因素看,企業是有人參與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風險的積累和顯現有一個過程,人對風險的認知識別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小的風險會不斷地累積,同時累積著的風險又會成為更大風險的引發條件,因而風險積累和爆發,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規律性。當企業外部風險運行的周期性與內部風險積累的周期性相重疊,就極易形成內外部風險的疊加和共振,會因為企業內部或外部出現一個或多個誘因,引起風險壓力集中釋放,爆發成為現實的風險,甚至接二連三的爆發風險,直到相關風險積累的動能釋放完畢,或者作為風險承載主體的企業受到嚴重損失無法再承受風險為止。在此情況下,涉險企業必然會痛定思痛,加強管理和風險防范,企業又會開始一個管理嚴格、運營平穩、風險受控的時期。但隨著人員的更替,企業治理模式、發展戰略、運營模式等的調整變更,新的風險開始滋生,如果企業放松對風險的監管,新的一輪風險也會再次形成、累積。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在快速發展時期,業務擴張、資金開閘、授權寬泛、監管放松———風險積累、爆發。在收縮恢復時期,嚴格管控、業務收縮/清理、資金關閘/回籠、授權上收/集權———風險隔離、規避,平穩運行、績效回升,快速發展、業務擴張……這種在一定條件下風險周期性的發生和轉換,存在于很多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是企業風險管理和防范的關注重點。
2.3風險規律研究提升要點
2.3.1匯聚專業優勢提高研究能力
風險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可能性,其規律性由風險自身矛盾的特殊性所決定,是通過各種不斷變化的外在現象來表達的風險隱蔽、穩定的內部聯系。而這些外在現象,有的是從正面直接表現風險本質的真相,有的則可能是從反面折射風險本質的假象。假象的存在無疑會增加研究者研判風險規律的難度,有時甚至會以假亂真,將風險研究引入歧途。即便把握住風險規律的真相,風險規律仍然還有層次之分,就如同事物的本質有初級本質、二級本質不斷深入以致無窮一樣。因此,對風險規律的研究,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一是要選擇有專業、有經驗的研究者;二是研究者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研究能力和認識水平,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從而識別出風險規律的本質特征,提高風險規律研究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2.3.2注重風險案例數據收集積累
如前所述,風險規律作為風險的本質和內部聯系,是透過外在現象表現出來,有真有假、有深有淺。每一個風險現象都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程度揭示著風險規律。當這些風險現象數量比較少的時候,對風險規律的揭示相應就少,反映出來的情況就比較片面和膚淺,對風險規律的研究就較為困難。反之,當這些風險現象數量比較多的時候,對風險規律的揭示就多,反映出來的情況就比較全面和深刻,對風險規律的研究就比較有利。因此,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對風險規律的研究就要特別注重風險案例和相關數據的收集積累。作為個體的風險資料數據積累越多,作為整體的風險規律就顯示的越清晰明確,分析和研判就越準確。
2.3.3探索風險工具應用與創新
隨著傳統風險管理演進到科學風險管理,風險管理越來越注重工具研究及應用。無論是風險的定性分析還是定量分析,從風險評估到風險管理等方面,越來越多的風險工具被創建應用起來。風險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對相應風險的識別、監測、分析、預警,能夠在給定的范圍內進行信息共享,幫助企業確定風險大小和緊急程度,并根據企業風險偏好與風險承受度,提示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對風險進行分類分級管控。一些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風險工具,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盡可能減少風險管理中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更加客觀地反映并提示風險及其相關事件或要素,更有助于達到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在引入借鑒國內外現有風險工具的基礎上,企業要從自身目標愿景、發展戰略、治理模式、管理架構、風險偏好等情況出發,結合業務特點與流程規范,探索適合本企業實際情況與需求的風險管理工具,有針對性地有效管控自身風險。
3避免風險規律研究誤區
3.1不可知論
即認為風險作為一種不確定性,其發生具有隨機性、偶發性,形式千變萬化,因而風險規律是不可捉摸的、難以認識的。即便風險有一些規律,但由于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此哪怕是發現了一些規律性的情況,在實際管控中也不具有可操作性。雖然風險是一種不確定性,其現象表現形式變化多端,但歸根結底還是對風險本質和內部聯系的直接反映。風險現象在個體偶發、隨機分布的情況下,整體會呈現一種規律性的分布或者波動。本質都是透過現象來展現的,一般規律蘊含在個別現象之中。如果無法確定某一風險的規律,有可能是對該類風險相關數據資料積累不多、知之甚少,也可能是分析能力、研究方法需要提高,還有可能是路徑選擇、工具應用或者風險規律研究的方法不完善、技術不成熟,這些都可以通過做出相應的改變來推進對風險規律的研究。對風險而言,只有還沒被認識的規律,沒有不可以認識的規律。
3.2唯工具論
風險工具在風險研究及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很多風險工具也被廣泛應用。ISO31010就介紹了許多風險評估技術工具。在風險量化分析工具方面,國內也引進了諸如DecisionToolsSuite,@Risk等一些建模軟件。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中明確了風險承擔、規避等七種風險管理策略工具,對企業風險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特別是一些比較適合于計算機程序的風險量化分析工具,在機械設備方面的風險評估效果比較明顯。但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到,風險工具也有很多局限。比如較為流行的數學建模,其適用的條件就很苛刻,變量選取相對簡單,對復雜情況難以反映。數學模型參數賦值的選取輸入受人為的影響較大,其結果是否客觀科學也常常存疑。而且很多風險工具本身對風險最大的變量———人———及其影響因素沒有考慮或考慮不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有人參與的、有人的意識的活動,物質生活條件不同于自然科學實驗,無法簡單、完全地復制。歷史雖然經常再現,但并不是簡單地重復自己。如當前金融市場中的量化交易,從市場反應看,同樣也存在追漲殺跌的情況。風險工具對風險管理有積極的幫助促進作用,也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但同時也受到當前技術條件等發展狀況的制約。因此,對待風險工具要積極探索嘗試,可以借助依靠風險工具,但絕不能依賴。
3.3選擇偏好
在風險管理中,風險偏好是企業根據自身戰略等情況對風險的選擇及承受度。風險偏好有利于確定企業風險承擔及管理的邊界。風險管理可以有偏好有選擇,但風險研究要盡可能避免偏好和選擇性研究,尤其不能有經驗主義、先入為主。風險研究要注意正反兩方面證據資料的收集,既要收集正面的、有利的案例和數據資料,也要注重收集反面的、不利的案例和數據材料,因為二者都是對風險規律的客觀反映。反面案例數據的甚至更有利于印證反證風險規律研究的正確性和準確性。只收集自己想要的,或者支持自己觀點想法的數據資料,甚至從結論出發而不是從客觀數據資料出發,預設結論再找證據自圓其說,往往會導致風險研究中的確認偏差(ConfirmationBias),甚至會產品與實際完全相反的結果,不但無法真正掌握風險規律,甚至還會誤導風險管理,使風險研究本身變成了風險。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1.
[2]胡希寧.當代西方經濟學概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
[3]鄒玉梅.質量風險管理在藥品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中的運用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21,(17).
作者:趙雄 單位:中國石化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 上一篇:談資金流動對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影響
- 下一篇: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實施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