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分析與應對策略范文
時間:2023-08-27 15:1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險分析與應對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TP393.0;F83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6-51-2
1 支付寶風險分析
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組成如下:支付寶69.9%,財付通19.2%,拉卡拉2.2%,聯動優勢1.4%。在支付寶迅猛發展的同時,暴露了支付寶的許多問題,其風險問題尤為受公眾關注。
1.1 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個人信息泄露是廣大用戶非常關注的風險問題,那么個人信息是怎樣通過支付寶泄露的呢?其一是當用戶淘寶購物支付時,用戶的姓名、聯系方式、住址、以及購物信息將記錄在手機的存儲卡上,不法分子會通過木馬病毒侵入到手機內部,從而獲得存儲卡上的信息,導致個人信息的泄露。這一泄露是由于支付寶的技術存在漏洞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其二是當用戶通過淘寶購物用支付寶支付時,會將個人的信息傳遞給商家,而一些商家在獲取了用戶的個人信息后會在網上散步或者賣給他人以獲得利益,這一信息泄露是由于商家的信用不良導致的。
1.2 資金被盜風險
許多支付寶用戶認為資金被盜是支付寶技術不過關造成的,其實不然,不法分子大都是利用消費者對于自身安全信息保護意識薄弱來進行的,他們可能通過給消費者發送相關的活動鏈接,誘使消費者進入從而使得各種木馬病毒趁機侵入消費者的客戶端盜取相關的信息,從而實現資金盜取。
基于電子商務的虛擬性,第三方機構有責任制定相關的政策來配合相關法律法規對詐騙行為的認定和處罰的實施,保證用戶資金的安全。用戶因為使用支付寶從而導致自己賬戶資金被竊取,支付寶依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支付寶系統的設計目前首要解決的是在用戶點開了詐騙鏈接后不法分子還依舊不能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從而進行資金的竊取,這一技術是目前支付寶開發商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長久以來用戶最關注的焦點。
1.3 資金沉淀風險
支付寶資金沉淀有兩方面的來源,一是在途資金的沉淀,支付寶作為信用中介進行資金沉淀,買家選購商品后先將款項轉入支付寶賬戶內,同時支付寶通知賣家發貨,待買家確認付款時再將款項轉入賣家賬戶,這個過程中支付寶充當了信用中介的角色。這一部分沉淀的資金,支付寶可能挪作他用,很難確保這部分資金的安全。二是用戶在支付寶內設有個人賬戶,這個賬戶就相當于在銀行的活期存款賬戶,用戶可以隨時存取,而當用戶不用于交易和轉賬時,這個賬戶內的資金就會沉淀下來,而沉淀下來的資金可能被支付寶挪用,并且這一來源的資金沉淀會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支付寶2016年9月12日宣布公告稱從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寶將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累計兩萬元)的提現收0.1%的服務費,這一公告的出臺,必然會導致諸多用戶不愿意將個人賬戶內的資金提現,尤其是那些已超過免費提現額度的用戶,他們寧愿將資金放在個人賬戶內也不愿意提現,這樣個人賬戶的資金就會越積越多,其就像一個資金池,只有不斷向里輸入資金,而很少向外取出資金,這一塊的資金沉淀越級越大,進一步加×俗式鴣戀淼姆縵鍘
1.4 合規風險
2010年出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我國第三方支付機構性質的界定有了權威的依據,即在我國第三方支付機構為非金融機構,其管理運作正式納入到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范圍內。
2013年6月,支付寶首次推出了互聯網理財產品――余額寶,其功能就相當于在銀行的活期存款,只要在余額寶內存放資金,它就會每天計算利息給你,因此短時間內便打開了理財市場,由于眾多用戶會將存放在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紛紛取出,放到余額寶內,對銀行的活期儲蓄會造成不小的沖擊。我國只授予商業銀行辦理存款業務,其他的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均無權辦理存款業務。余額寶的性質就相當于存款業務,但其并沒有獲得存款業務的許可,用戶將錢存放到余額寶內很難確保資金的安全,而支付寶用這些籌集到的資金用做什么用途,我們也毫不知情。因此為了防范支付寶利用余額寶非法集資的風險,人民銀行對這種金融創新進行了控制,也使人民銀行加強支付寶監管,保證其合規運行的重要舉措。
2 Apple Pay風險分析
Apple Pay采用NFC近場通信技術,消費者只要將手機靠近標識有“閃付”或“云閃付銀聯”POS機,就可以實現指紋刷卡,過程中無須輸入與綁定銀行的任何信息,過程僅需要一兩秒。除了在用戶體驗度上,Apple Pay有所改進,更重要的是Apple Pay注重保證交易的私密性及安全性,為蘋果公司在iPhone的安全芯片中承載兩類java卡應用程序。Apple Pay雖在支付寶的用戶體驗度及安全性上有所改進,但其自身依舊存在險,這是需要我們探討的。
篇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查詢、專家訪談、歸納總結等方法,在對西安市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識別評估的基礎上,構建出體育教學課堂安全風險的規避策略以及相應應對策略,以期為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和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上的傷害事故的風險防范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 學校體育 風險規避 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指管理部門、人員和活動組織者從改變風險因素的性質、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造成的結果以及其嚴重程度等入手,采取相應風險處理策略,風險應對是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1]。
一、中小學校體育運動風險規避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運動傷害事故不可避免,但我們也不能談風險而色變,更不能因為風險的存在而取消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當然更不能禁止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而針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運動傷害,我們應該以一種客觀、科學的態度去面對,在對體育運動風險進行識別評估的基礎上,對風險進行科學化控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對風險進行規避是完全可行的。目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規避策略有:風險回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風險自留等[2]。
(一)西安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風險回避策略
風險回避策略是指在學校體育風險事故識別評估的基礎上,預測體育安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嚴重性,若發生的可能性及嚴重性很大,則放棄實施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教學設計方案。通過回避風險策略,可以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完全消除特定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3]。
然而,采取風險回避的策略去預防運動傷害所帶來的損失也存在局限性,風險回避,也就意味著運動傷害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為零。其次,有些風險是無可避免的,如海嘯、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運動傷害事故。
(二)西安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風險降低策略
風險降低策略是指通過對體育傷害事故的識別和評估,降低體育傷害事故發生的概率或發生的可能性的策略。在學校方面,學校應不斷完善場地設施和器材,對學校體育場地器材進行定期檢查、維修,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和器材保護意識。其次,健全衛生保健制度,盡量做到給每個學生建立健康檔案,并定期進行身體體質測試,疾病與健康測試等。最后,對不易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做好監督工作。
(三)西安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風險轉移策略
風險轉移又叫合伙分擔風險,其目的不是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用合同或協議,在風險事故一旦發生時將損失的一部分轉移到項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2]。
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有些體育傷害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當然也防不勝防。對于一些意外發生頻率低,但傷害性比較嚴重的潛在風險,應該采取風險轉移的應對策略,具體方法則是通過購買保險的形式來轉移風險。建立學校體育風險對降低學校體育風險,加強學校安全管理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四)西安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風險自留策略
風險自留是指將傷害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全部或者一部分留給校方自己承擔。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有時會在跑步時不小心跌倒,擦傷或是關節扭傷等,這些意外狀況傷害性較小,發生頻率也較低,則采取風險自留的技術來應對。
二、西安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風險應對策略
(一)加強學生自身體育風險教育
在應對體育安全風險的過程中,加強學生自身的安全教育意識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在開學之際,對班級中不能進行劇烈活動的學生進行統計,同時講明在患有的疾病的情況下禁止參加劇烈運動,并對其進行醫療體育鍛煉或不鍛煉,改為體育理論基礎知識教學。其次,體育教師在上課前明確教學任務,同時對學生將要進行的活動進行風險程度預測,必要時預于制止。最后,體育教師在每次上課前講解安全注意事項,并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二)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和考核,加強教師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
在風險預防和風險處理中,教師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體育教師在教學和訓練中起主導作用,是體育運動傷害的主要責任人。所以,在進行體育教學前對體育教師的安全技能培訓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體育教師的體育安全崗前培訓,提高教師的預防、應對及處理風險的能力。
考核制度完善,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安全教育知識和體育安全事故緊急處理的考核,并將其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如此一來,既可以提高體育教師對體育安全風險教育的積極性,又可大大提高教師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應急管理能力。
(三)加強學校體育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建立校園內運動損傷預防和危機處理機制系統
逐漸完善和加強學校體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體育教學以及體育訓練時的安全規章制度,對體育場地、器材的使用加強安全管理,確保體育場地、器材的安全使用,保護學校公共財產不受損失,在保障正常的教學秩序以及學生人身安全的基礎上,制定學生課間活動的安全管理辦法。
三、總結
通過實地調研,專家訪問以及各學校之間的對比研究,主要從學生、體育教師自身以及學校環境管理三方面進行了風險識別和評估,并制定了相關因素分析表。在最后風險應對策略上主要從風險回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風險自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同時在風險管理的應對工作中,進行風險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師掌握風險防范知識的基礎上去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勇.學校體育中的風險管理及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08(06).
[2] 高進,石巖.中學生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J].體育與科學.2008.29(5).
[3] 王苗,石巖.小學生體育活動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26(1).
篇3
【關鍵詞】建筑企業;財務;防范
一、財務風險的識別與確認
財務風險識別是對其進行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風險常常隱藏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因此識別財務風險要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手段。風險識別主要包括收集信息資料、分析不確定性、確定風險事件、編制風險識別報告等內容。
財務風險識別的方法有風險分析問卷、核查表法、財務報表法、流程方法、現場視察、合約分析、損失記錄分析、事故報告等方法。風險分析問卷和核查表法一般是通過進行文件整理、面談和檢驗以獲得財務風險性質和來源的資料。財務報表法是通過分析企業的各種財務報表,逐項檢查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財務預算以及企業資源的應用消耗等情況,以此來判斷企業承擔的財務風險及其程度。流程方法是通過研究企業的業務范圍及操作流程,進而確定具體環節中是否承擔著某些財務風險的方法。現場視察是風險管理人員必須進行的過程,通過現場視察,檢查企業的設施、設備、生產經營進展情況的第一手資料,來識別潛在的財務風險。合約分析是通過分析企業與不同主體簽訂的各種不同形式的合約,檢查合約界定的雙方權責范圍,恰當的合約簽訂可以有效的保護企業財務利益和權益。損失記錄分析法是指風險管理人員可以從過去的損失記錄中分析損失發生的原因、性質、程度和影響范圍。事故報告法需要企業建立有效的機制,把日常的損失及傷亡事故詳細記錄下來,風險管理人員通過檢查損失及傷亡事故記錄來掌握整個事故的全面資料,確認財務風險損失的程度及影響范圍。
二、財務風險的分析與評價
當企業的財務風險確認后,需要對其進行風險分析與評價,對于風險的規律性進行研究和量化分析。事實上,能夠識別羅列出的企業每一個風險都有自身的規律、特點、影響范圍以及影響后果,它們的影響后果以貨幣單位來度量,最終轉化為企業的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分析的內容包括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時間分析、風險的影響和損失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分析、風險級別、風險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等內容。對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時間進行分析即分析風險可能在生產經營周期或施工項目的哪個階段、哪個環節上發生。有許多風險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建筑企業有的風險直接與具體的工程活動相聯系,這個分析對于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有很大的作用。
對于建筑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和損失進行分析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建筑企業面臨各種風險,各種風險之間相互作用可能會導致財務風險發生。有的風險影響面小,有的風險影響面很大,可能引起整個施工工程的中斷或報廢。有的風險之間常常是有關聯的,例如,某個施工工程活動因為財務風險的存在,受到干擾而拖延,可能會影響到后續的其他活動。對建筑企業而言,經濟形勢的惡化容易引起物價上漲,一方面可能會導致業主支付能力的變化,另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建筑工程材料物資的采購、員工薪酬及各種費用支出,最終會影響整個工程的工程費用。財務風險的影響一般通過以下過程分析:首先,考慮正常狀況下,假設沒有該財務風險的情況,如建筑企業的工期、成本費用和收益情況;其次,考慮財務風險,看施工過程、施工消耗等各個方面有什么變化;最后,兩者的差異確定為財務風險的影響。
由于財務風險因素很多,涉及很多方面,人們并不是對所有財務風險都予以十分重視,通常對財務風險進行評級,考慮財務風險的損失以及發生的概率,計算財務風險損失期望值,一般而言,發生的概率很大而且損失金額很高的風險,要重點防控,對于發生的可能性一般而且損失也一般的風險,企業要進行一般防控,對于發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損失也很小的風險,企業可以不予考慮。
對于風險的起因和可控性進行分析,是風險預測、風險防控、風險責任分析等工作的前提。有的財務風險企業可以進行控制,減小其發生的可能性;有的財務風險企業對它的發生與否卻無能為力。企業需要根據財務風險的可控與否選擇不同的風險應對策略。
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方法包括財務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杠桿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決策樹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價值分析法、變量分析法等方法,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可結合自身特點選擇使用或組合使用。
三、財務風險應對策略
篇4
>> 金融危機背景下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策略研究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服務型外貿企業價值鏈的重塑 金融危機下外貿企業的發展對策 金融危機環境下外貿企業風險管理 金融危機環境下外貿企業風險分析 論金融危機背景下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外貿企業現金流管理策略探討 后金融危機背景下談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后金融危機下中小外貿企業戰略調整研究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試論外貿企業應對金融危機 加強外貿企業財務管理應對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下中小外貿企業的出口信用風險防范 金融危機下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戰略的SWOT分析 探討金融危機下外貿企業的風險管理 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應對策略 金融危機下外貿企業面臨的挑戰\機遇及應對策略 后金融危機時期外貿企業財務問題探析 后金融危機時代外貿企業問題與對策 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外貿企業管理創新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四川新聞網.中國工商銀行提升貿易金融服務助力外貿企業發展[EB/OL].(2009-5-20)[2009-5-22]http:///system/2009/05/22/011944964.shtml.
本文屬于北京市教委2011年度人才強教深化計劃項目—京津冀地區貿易與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學術創新團隊(編號:PHR201106139)項目和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篇5
【關鍵詞】 EPC模式 通信建設工程 項目風險管理
前言:在項目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為風險管理,這也是項目管理難點,盡管現階段風險管理研究已經逐漸成熟,但能夠應用于通信建設工程中的研究卻很少。通過調查研究得知,多數項目風險分析與評估都是通過定性來實現的,很少涉及定量分析與評估。現階段在國際上應用最多的就是EPC模式,這也是我國通信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模式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有必要研究EPC模式下的通信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一、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項目風險分析與評估方法
要做好項目風險評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識別風險,了解風險類型,只有識別出風險以后,才能分析與評估出屬于哪種風險,實現風險控制,減少風險影響。經過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以后就可以將其中的關鍵信息提煉出來,以便風險管理階段使用。將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應用到風險分析與評價中,主要是為風險識別與風險決策服務,它可以將各種風險所帶來的影響細致化,讓風險管理者能夠完全掌握風險程度,這樣就可以做出正確的風險對策,采取有效管理措施[1]。通常情況下,能夠用于風險評估的方法有很多,如蒙特卡洛法與敏感性分析法等。其中對于蒙特卡洛法來說,這種方法又被稱為統計實驗法,它通過模擬項目風險概率分布情況來完成評估。要使用該評估方法離不開計算機的應用,在計算機設備的作用下完成模擬實際概率分布與統計工作,這樣也可以通過實驗完成隨機數統計。利用這種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概率差額,同時其精度與有效性也將更高,它屬于一種以數學模型與計算機仿真為基礎的方法,通過分析概率分布情況就可以確定風險情況,也是現階段最常用的一種分析與評估風險方法。
二、EPC模式下通信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對策
2.1構建PC風險應對策略圖
為做好風險控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重視風險控制工作,了解影響風險發生的因素,確定風險發生概率以及明確風險產生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這就需要做好風險控制策略建設工作,其主要內容不僅要包括風險規避、風險預防,還要包括風險抑制以及風險轉移,因此,可以通過構建PC風險應對策略實現這一目標,在PC風險應對策略圖中要分別對著四個內容的前提條件、方式、結果、手段以及適用風險類型詳細說明[2]。
2.2針對業主和總承包商風險應對
風險是無法消除的,人們只能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風險發生所帶來的影響。在諸多風險中,一旦出現宏觀風險就會影響到整個工程,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對于這種風險,應要求項目經理實時了解風險發展情況,針對其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這樣就可以在風險發生以后在第一時間得到處理,降低風險損失。現階段,能夠應對宏觀風險的措施有兩種,一種是風險轉移,即購買保險或外包,另一種則是風險規避[3]。由于所有項目建設都會受到國家政治與社會環境影響,尤其是政治影響較大,嚴重的還會造成一定經濟損失,因此,應時刻關注國家政治形勢,了解歷史發展背景,根據實際情況施工建設,必要時候可以強化安全保護,減少企業經濟損失。
2.3承包商選擇流程
承包商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建設項目情況,這就需要業主慎重選擇承包商,確保其具有能夠勝任EPC模式項目建設的能力。在投標階段,承包商審核與選擇十分關鍵,對于承包商審核來說,主要是為了限制承包商數量,使符合條件的承包商進入競爭中,業主所做的就是需要識別承包商真實情況,全面了解承包商生產運營情況,減少虛假內容的出現,同時審查承包商成員構成,減少不利影響;而對于承包商選擇,則要通過標準完成衡量與評估,制定一些符合該工程實際情況的條款,使承包商能夠將自身才能展現出來,如通過競爭機制展現承包商為奪取該工作所做出的努力,既要保證成本投入少,又要確保工程質量,并從建設技術、信譽度等方面考察承包商,不與信譽差的企業合作,只有這樣的承包商才能成為最佳選擇。
結論:通信建設十分重要,尤其是在EPC模式下的通信工程建設更是不可忽視,但在項目建設中經常有風險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項目安全,但風險又不能消除,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風險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做好通信項目建設工作,降低風險損失。
參 考 文 獻
[1]楊志剛. 通信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
篇6
關鍵詞:名偵探柯南 塞巴斯醬 守護甜心 真珠美人魚 珍珠美人魚
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時常會遇到各種風險,項目風險直接影響項目的效益甚至成敗,貫穿項目始終。本文就建筑工程的施工階段來淺述風險控制的內容及基本思路。
1. 首先進行風險識別
建筑工程無時不刻都存在風險。首先要進行風險識別,就是標識出整個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對項目產生影響的風險。風險因素識別應注意借鑒歷史經驗,特別是后評價的經驗。同時可以運用“逆向思維”方法來審視項目,尋找可能導致項目“不可行”的因素,以充分揭示項目的風險來源。風險識別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風險分解法、流程圖法、頭腦風暴法、檢查表法、情景分析法 等等。具體操作中,大多通過專家調查的方式完成。就工程建設施工階段而言,風險可以分成以下幾類: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組織風險、外部風險。
2. 然后進行風險的估計
在進行風險識別并分類之后,必須就各項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做一些分析和評價。風險估計的方法包括風險概率估計方法和風險影響估計方法兩類,前者分為主觀估計和客觀估計,后者有概率樹分析、蒙特卡洛模擬等方法。風險估計應采取定性描述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而對項目面臨的風險做出全面的估計。
定性評估是將風險發生概率和影響力分成低、中、高、極高等幾個等級,通過相互比較確定每個事件的等級。例如在工程建設項目中,某些風險發生的概率比較高,但影響可能只是局部、有限、輕微的,則該種質量通病風險的等級是低級或中級。反之,如果發生的概率非常低,但風險產生的影響極其嚴重,則最終的后果可能是中高等級。
定量評估:將發生概率和影響力用0~1之間的一個數字描述,然后找出那些“概率×影響力”乘積大的事件。例如在建設工程項目中,往往項目進度要求很緊, 但專業施工隊伍人員不足,這個事件的發生概率大概為0.5,卻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敗,影響力為0.8,則整個事件的定量評估值為0.5*0.8= 0.4。
定性與定量不是絕對的,在深入研究和分解之后,有些定性因素可以轉化為定量因素。
3.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在風險估計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對風險程度進行劃分,以揭示影響項目成敗的關鍵風險因素,以便針對關鍵風險因素采取防范對策。風險評價包括單因素風險評價和整體風險評價。
單因素風險評價,即評價單個風險因素對項目的影響程度,以找出影響項目的關鍵風險因素。評價方法主要有風險概率矩陣、專家評價法等。
項目整體風險評價,即綜合評價若干主要風險因素對項目整體的影響程度。對于重大投資項目或估計風險很大的項目,應進行投資項目整體風險分析。
4. 制定風險對策
風險對策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應貫穿于全過程;應具有針對性;應有可行性;必須具有經濟性;是參建各方共同任務。
風險應對策略主要有四種: ①規避:通過變更項目計劃消除風險或風險的觸發條件,使目標免受影響。這是一種事前的風險應對策略。例如,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明確工程建設內容、確立合理施工方案、明確資源的需求量和時間、加強與各參與方的溝通,確保項目資金等。②轉移: 不消除風險,而是將項目風險的結果連同應對的權力轉移給第三方。這也是一種事前的應對策略,例如,將工程建設中的質量、安全責任交給監理方控制或與相關方簽定補償性合同。③弱化:將風險事件的概率或影響力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例如,在正式的工程建設之前對人員、機械、資源狀況進行評估,增加后備資源等。④接受:不改變項目計劃,而考慮發生后如何應對。例如當工程建設出現問題時按事先制定好的應急計劃處置或執行撤退計劃。
5.風險分析的結論
在完成風險識別和評估后,應歸納和綜述項目的主要風險,說明其原因、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全面、清晰地展開項目的主要風險。同時將風險對策研究結果進行匯總,內容一般包括主要風險的名稱、風險起因、風險程度、后果及影響、主要應對策略等。
6.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的目的是:監視風險的狀況,確定風險是已經發生、仍然存在還是已經消失;檢查風險的對策是否有效,監控機制是否在運行;不斷識別新的風險并制定對 策。無論項目進展的情況如何,都必須將風險管理的計劃和行動結果整理匯總進行分析,形成風險管理報告。采取書面或口頭、不定期的或階段性的等多種方式,為 項目的實施、控制、管理、決策提供信息基礎。
篇7
關鍵詞 軟件;編程實現;風險;規避
中圖分類號:F407.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42-051-01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應用于實際生產工作的軟件編程結構越來越復雜,軟件的功能越來越多,軟件體積越來越臃腫,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也越來越多,這就使得在軟件開發中所存在的風險變得越來越大,若無法合理規避或消除這些存在的風險,很容易使軟件開發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潭,為開發單位或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1 編程軟件中存在的風險概述
風險存在于軟件開發的整個生命周期,是任意軟件項目中都存在的。潛在的開發風險容易對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帶來消極的影響,如拖延軟件開發進度和開發時間、增大研發投入成本、降低軟件質量等,嚴重者會導致編程軟件的開發過程中斷或停止。在軟件編程中存在的風險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客觀性因素如進度因素、成本因素等,主觀性因素如人員因素、環境因素、技術因素等。這些因素都會對編程軟件的開發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影響和風險。若在軟件項目計劃、估算、構建、管理等方面沒有制訂合理的規劃和估計或在軟件項目實施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成員溝通,出現設計、代碼、測試、維護等方面的風險問題則很容易導致編程軟件發生問題,影響整個軟件的品質。
對編程軟件進行風險規避分析正是面對上述情況而提出的,用于提升軟件產品魯棒性,降低軟件開發過程所面臨的風險和損失的一種分析方法。該方法綜合考慮編程軟件開發過程中涉及的多種相關參數,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對編程軟件中的多種因素進行適當管理,降低或避免風險。
2 軟件開發風險規避步驟分析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進行風險規避主要通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以及風險監控三個步驟完成。
2.1 風險識別
該步驟主要集中在項目規劃和開始階段。在項目建立初期,需要根據軟件的屬性如功能、配置、需求等將項目的風險進行分解和構析,建立風險資料庫,邀請與本軟件開發相關的專家、編程人員等根據軟件應用范圍和總體計劃等信息對軟件開發生命周期內的風險來源和風險種類進行分析和識別,進而根據識別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風險規避計劃。
風險識別就是利用系統化分析方法對軟件開發項目中影響比重大、發生概率高等風險進行確定,然后依照相關的風險管理經驗對風險的來源、等級、內容等進行分類,便于后續處理。
2.2 風險分析
在影響編程軟件的多個風險因素中,只有部分風險因素是主要因素,會對編程軟件的整個開發進度產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對編程軟件開發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就是應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將識別到的風險進行分類,按照不同風險因素對軟件項目開發的影響程度將其分為重要、一般、不影響等多個類別,指導后續風險規避計劃的制定。
2.3 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就是利用所制定的規避計劃對軟件編程過程進行監控和管理,消除軟件開發風險對軟件項目帶來的不利影響。
3 編程軟件風險規避策略
1)確保開發所需資源。對編程軟件開發最為重要的是團隊核心開發人員的儲備。為提高軟件開發的抗風險能力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做好人員流動、離職等風險的準備和預防工作,確保即便出現少量研發人員流失也能夠讓軟件編程工作處于正常運轉狀態。其他如開發過程的文檔機制、硬件資源等對提升編程軟件的抗風險能力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2)增強關鍵技術的提前調研意識。軟件編程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關鍵位置和關鍵技術的編程實現。為降低軟件開發過程中來自技術方面的風險應該在軟件編程過程中及時首先相關技術實現信息,增強關鍵功能的突破能力,避免合作開發中技術依賴為編程軟件開發所帶來的高風險和高成本。
3)制定完善的執行計劃。項目執行計劃書是控制與調整編程軟件研發方向、研發時間、研發內容等的基準和依據。整個項目的執行過程與計劃書相匹配,并接受相關監控人員的監控。若出現項目時間、內容等的變更則需要及時分析和總結出現變更的原因,制定相應的糾正策略,調整執行計劃,盡量消除編程軟件開發與執行計劃之間的偏差,確保整個開發過程處于可控狀態。
4)做好項目的跟蹤。在編程軟件開發過程中應該對進度中出現的各種數據進行記錄和跟蹤,在一段時期后對所記錄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進一步提高編程軟件的開發與管理水平,確保編程軟件所面臨的風險處于可控或可消除狀態。
5)建立和完善風險應對策略。雖然采取必要的風險規避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提升編程軟件的品質,但是風險還是存在可出現的。當風險出現時應該根據風險特征制定應對策略,采取預防措施,同時指定專門的風險責任人對風險進行跟蹤和應對。風險應對策略的指定原則應該是有效可行的,適用性較強的,可以將具體的風險轉化、分擔為多個可處理的解決方案,或直接采取一定手段回避風險的影響,確保編程軟件的進度不受或承受最低限度的影響。
6)應用現代管理軟件對編程軟件項目進行風險管理。鑒于風險規避已經成為軟件編程過程中需要考慮和注意的一個重點內容,故專門針對風險管理的軟件正在逐漸被應用到項目風險管理中。軟件企業,特別是中小軟件企業在進行編程軟件風險管理中應該盡量將軟件工程與風險管理進行結合,促使風險規避更加具體,更具針對性和可實施性,進而綜合提升編程軟件的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石磊.淺談軟件編程的風險規避[J].科技創新導報,2010(4).
篇8
[關鍵詞]電網行業;業務外包風險;風險管理
1深刻解讀,從研究背景找尋關鍵驅動
一是戰略優先,內因外力驅使提高核心競爭力。隨著中國發展的經濟新常態、依法治企、深化改革等社會趨勢以及電力體制改革等戰略發展,電網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及新挑戰。業務外包是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策略,實施業務外包,將非核心業務轉移出去,借助外部資源的優勢來彌補和改善自己的弱勢,從而形成并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向著業務更精、更專方向發展。二是前瞻預防,系統設計風險的先期預防管理。安全可靠運行是電網行業的首要要求。電網企業的各個業務單元,在業務外包的策劃及準備階段、實施階段、退出階段的各個環節,都存在著巨大的業務外包風險。在充分調研國內外、行業內外業務外包風險管理的經驗基礎上,運用既科學先進又成熟成功的風險管理理論和機制,將業務外包風險控制在“未病”狀態,對電網行業業務外包的成功推進具有領航效應。三是問題解決,配套完善切實可行的體系機制。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整合外部優質資源,規避所有風險,仍然存在許多風險需要辨識、評估及控制。業務外包是促進企業發生重大變化的催化劑,因此需要企業在開展業務外包的同時,不能以包代管,必須結合業務特性,梳理、分析電網行業業務外包風險,并建立配套完善的、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及機制,為電網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持續提高及業務外包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2切中肯綮,為業務外包風險管理提供方法理論
為了全面管理業務外包的風險,本文從風險管理的經典理論、法律及行業文獻、標桿企業成功案例和企業實際等方面,結合精益管理工具FMEA等,經過大量理論研究、案例分析和實地調研等,萃取風險管理成熟成功的方法論及最佳實踐,引導并規范公司相關風險管理模式在業務外包過程中向外包單位延伸。第一,COSO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將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雙雙納入其中,它是一個多向的重復性過程,任何組件的失效都能夠且確實對其他組件造成實質性的影響。COSO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由內部環境、目標制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控等八個相互關聯的要素共同組成,并貫穿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之中,成為完整的閉環管理體系。第二,《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3號———業務外包》等電網行業內外的政策相繼出臺,對業務外包的風險管理進一步指明方向。第三,針對業務外包開展成功的標桿企業,包括通信、電力、石油、化工及電子和汽車制造等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進行了調研分析,以掌握風險管理方法理論及政策制度在企業的實踐運用情況,為實際運用奠定基礎。第四,通過綜合調研、專題調研等多種方式,在不同組織層面、不同職能及不同試點單位,充分了解電網行業的業務外包風險管理現狀,總結歸納好的方面予以推廣,明確界定需要改進的方面予以防范。整合COSO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相關法規及行業文件、標桿企業最佳實踐及全方位調研等理論依據構建業務外包風險管理機制模型。
3操作落地,整合理論實踐形成操作流程
為使業務外包風險管理得以操作落地,整合COSO風險管理框架、《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3號———業務外包》等相關體系及政策等,制定了電網行業業務外包的風險管理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明確管理目標。開展業務外包風險管理要努力實現戰略目標、合規目標、報告目標、經營目標和減災目標的落實。第一,應確保將業務外包風險控制在與總體戰略目標相適應并可承受的范圍,不能僅為解決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企業長遠規劃。第二,確保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在法律框架范圍內規范加強風險管控是業務外包有序推進的重要保障。第三,確保企業與承包單位之間就風險管控的措施得到真實、可靠及有效的落實,及時了解承包單位的意見和需求,并把企業的各個政策對承包單位進行公開、透明地宣傳,消除溝通不暢帶來的不良因素。第四,確保企業業務外包的有關規章制度和措施的有效執行,確保外包風險管理機制進入一個連續不斷、循序漸進的累積、改進和提升的良性循環,確保經營管理的有效性。第五,確保企業建立針對業務外包重大風險發生后的危機處理計劃,保護企業不因災害性風險或人為失誤等遭受重大損失。二是開展風險評估。明確業務外包風險管理目標后,企業應對收集的業務外包風險管理初始信息、外包業務管理措施及其重要流程等進行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三個步驟。第一,開展風險識別工作,是指查找企業各業務單元、各項重要經營活動及其重要業務流程中是否有風險,有哪些風險,企業應當重點關注并識別與電網行業業務外包緊密相關的風險。第二,開展風險分析工作,是根據外包風險發生的概率與危害程度,確定風險的大小和主次,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外包風險管理措施。基于電網企業精益化管理的成功實踐,采用失效模式分析(FMEA)的方法進行風險分析,它是基于數據分析的風險防控方法,目的在于識別及評估一個業務(活動)在實施過程中的潛在失效模式及其影響,分析如何消除或減少潛在失效的發生,并找出改善措施。計算方法為:風險度(RPN)=嚴重程度(SEV)×發生頻數(OCC)×探測度(DET)。第三,開展風險評價工作,是根據風險分析得出的風險度值(RPN),評價該風險對企業實現目標的影響程度等,SEV大于等于8或RPN大于等于280的風險項目是高風險,RPN大于等于120且小于280的風險項目是中風險,RPN小于120的風險項目是低風險。三是采取風險控制。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圍繞業務外包工作目標,確定合適的業務外包風險的總體策略及具體措施,并確定風險管理所需人力和財力等的配置。第一,制定風險應對策略。根據業務外包的工作特性,分別采取規避(終止)、減少(控制)、分擔(轉移)、接受(保持)四個策略(如表1所示)。第二,實施風險管控方案。企業應根據業務外包風險采取應對策略,并對每一項高風險及中風險制定具體解決方案,包括風險管控的具體目標、組織領導、管理方式及業務流程、所需條件和手段、風險事件應對策略及具體措施、人財物的資源配置等。風險控制應滿足合規的要求,堅持經營戰略與風險策略一致、風險控制與運營效率平衡的原則,針對重大風險所涉及的各個管理及業務流程,制定涵蓋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控制方案,并配以相應的程序和政策。四是實施監督改進。企業應以業務外包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和重大決策、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為重點,定期對各職能部門和專業部門的業務外包風險管理工作實施情況和有效性進行檢驗,要根據風險管理手冊中的風險應對策略進行評估,對跨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風險管控方案進行評價,提出整改建議,出具評價和建議報告,及時報送企業高層或分管風險管理的高級管理人員。內審部門應至少每年一次,對風險管理職能部門、開展業務外包的有關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風險管理工作及工作成效,進行監督評價。
4結語
隨著電網企業內部依法治企和電力體制改革等趨勢發展,外部業務外包市場的逐步成熟和專業分工的不斷細化、深化,業務外包將逐步成為電網企業的常用經營策略,同時業務外包也給企業經營帶來風險,必須采取預防措施管控各業務單元、各階段及各環節的各類風險,建立和完善業務外包管理制度,規定業務外包的范圍、方式、條件、程序和實施等相關內容,明確相關部門和監管人員的職責權限,強化業務外包的全過程監控,防范外包風險,充分發揮業務外包的優勢,支持電網行業實現業務發展的集約化、體系化、法制化及精益化。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S].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3號———業務外包[S].2010.
[3][英]保羅•霍普金(PaulHopkin).風險管理:理解、評估和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M].第2版.蔡榮右,譯.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4]白世貞,國彥平,陳化飛.服務外包業務管理流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5]馬林,何楨.六西格瑪管理[M].第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6]李媛,王津培.企業業務外包風險控制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3(12).
篇9
關鍵詞:化妝品;新產品開發;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模型;風險應對策略
一、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識別
風險是指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它包含兩個變量,用公式可表示為:R=f(P,C)。式中,R代表風險值,P代表風險發生的概率,C代表風險發生的影響程度。風險值的大小和它的變量成正比,概率或影響程度越大,風險就越高。
所謂風險管理是指識別,度量風險,并采取有效手段處理這些風險的過程。化妝品的新產品開發風險管理大致包括幾個步驟:風險識別、風險評估以及風險對策。其中,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
(一)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來源
風險識別的第一步是要確定風險來自哪些領域。根據美國全國工業會議的分析表明,導致新產品失敗的風險因素有:a市場分析不恰當;b成本超出預期值;c產品本身不好;d投放時間不當;e銷售阻礙;f銷售力量、分銷和促銷組織的不好。根據以上經驗性資料分析,結合營銷理論和化妝品開發特點,我們認為其中a,d,e,f屬市場風險,b和c分別屬于財務和技術風險;即化妝品新產品開發失敗的風險主要來自三個領域:市場、技術、財務。
(二)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指標體系
在確定風險領域之后,需要找到各風險領域內影響新產品開發的具體風險因素,建立風險指標體系,完成風險識別的目的。化妝品的新產品開發的風險指標體系(如下圖所示):
二、 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評估
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評估是對化妝品的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各個風險因子進行綜合判斷、分級、評價等分析過程,包括風險估計和風險評價兩個方面。風險估計的對象是單個風險因子,通過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得到各個風險因子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計算出風險值,并按照各個風險因子的風險值對其排序,從而找到關鍵風險,確定主要風險領域。風險評價針對的是新產品開發活動的整體風險,它是在風險估計的基礎上用一定的方法判斷出整體的風險水平,以便做出決策和措施。在對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評價中,我們還加入了對主要風險領域的風險水平的計算,為之后合理選擇風險對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據。
(一)基于主觀評分法的風險評估模型
主觀評分法的特點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應用于模型建立的第一步,即確定單個風險。具體是指通過風險識別找到開發流程中的各風險因子之后,利用專家的經驗或已知數據給出各風險因子在風險開發各流程中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得到單個風險值。
在得到單個風險值之后,以各風險因子為縱向,開發流程為橫向,得到新產品開發的綜合評分表,計算出整體風險水平和主要風險領域的風險水平,完成風險評估。
1.確定單個風險值。假設有某個風險因子Ri,在某個開發流程中發生的概率是pi,發生后的影響程度是ci,風險值是ri。
本文用數值定義法來描述各風險因子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并根據公式風險值=概率*影響程度來確定各風險值(如下表):
表1單個風險值計算
2.評價整體風險水平。假設某產品開發活動有m個風險因子,必須經過n個開發流程L1,L2……Ln,則其綜合風險評分(如下表):
該產品開發活動的整體風險水平t=r/rs,其中rs是該活動的最大風險權重值,它的值等于表中每格的最大風險與風險值個數的乘積。
3.評價主要風險領域的風險水平。通過上表亦可得到各項風險因子按風險值大小的排序,從而找到主要風險領域。并以同樣的方法算出主要風險領域的風險水平。
(二)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評估
某化妝品企業,擬開發一個新產品,專家經過對公司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得到以下風險評價表:
上表中,每格的最大風險權重是5*5=25,表中無賦值的格子也無權重,因此最大風險權重rs=25*36=900,該活動整體風險總值r=288。所以可得該新產品開發活動整體風險水平t=r/rs=288/900=0.32。
根據各風險因素的風險值的大小,可將該新產品開發活動的風險做出排序(如下表):
表4某化妝品企業風險因子排序
通過對該化妝品新產品開發風險的排序我們可以看到,排在首位的是來自市場的需求預測風險,其風險值為69,遠高于其他風險。因此,對化妝品新產品開發而言,主要風險領域來自市場。根據上文同樣的計算方式,可算出市場風險的水平為0.59。
三、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對策
(一)新產品開發風險應對策略的種類
風險應對是指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評價和估計,在考慮風險的綜合因素之后,提出合理的風險處置意見和辦法。風險應對策略歸納起來有以下四種:風險儲備、風險緩解、風險轉移和風險回避。
1.風險儲備。風險儲備是指當風險值較小,積極處理風險的支出反而大于風險損失本身時,關注而不采取積極措施的一種風險應對策略。
2.風險緩解。風險緩解是一種主動、積極的風險應對策略,是指通過各種手段降低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并使風險影響程度降到最小。
3.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是將風險轉移至其他人或組織。其目的不是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和減輕不利后果,而是通過合同或協議,在風險事故發生時將損失的一部分轉移給有能力承受或控制局勢的個人或組織。
4.風險回避。風險回避是指當風險值過大時,為了避免損失而選擇放棄。雖然風險回避是一種消極的策略,但有時卻也是明智的選擇。
不同的風險應對策略應用于不同的風險水平。將風險評價的兩個維度,即整體風險水平和主要風險領域的風險水平與風險水平基準進行比較,得到合理的應對策略(如下圖所示)。
圖2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應對策略圖
圖中,①代表風險儲備;②代表風險緩解;③代表風險轉移;④代表風險回避
(二)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風險應對策略選擇
根據以往化妝品的新產品申報情況,可將整體風險水平基準t0定為0.6。通過上文計算已得出,化妝品新產品開發的市場風險的水平為0.59,整體風險水平為0.32。故,根據上圖,對于化妝品新產品開發,應采取風險緩解和風險轉移的方式來降低風險。
參考文獻
[1] [美]加里·阿姆斯特朗,[美]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市場營銷教程:第6版[M].俞利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2]李五四,孟繁榮,雷培莉.市場營銷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沈建明,鄭東良,閆植林.項目風險管理:第1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24.
篇10
[關鍵詞] 風險 風險管理 安全生產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自改革開放、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國外各種介紹風險管理的理論與書籍被介紹到中國,風險管理的課程已經逐步在走進大學課堂。風險管理教學、研究和應用開始起步,企業經營領域的風險管理專著開始面世,在許多大型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也已開始應用風險分析的理論,風險管理研究已成為管理學科研究領域中重要的課題。
風險管理力求把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程度,使之正好符合有關方在時間和質量方面的要求。一方面,風險管理能促進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減少決策的風險性;另一方面,風險管理的實施可以使生產活動中面臨的風險損失降至最低。
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的人員或機構進行企業風險管理活動,每個人或部門往往只針對自己工作中的風險獨立地采取一定對策,缺乏系統性、全局性。企業中的風險管理基本上是一種被動式管理;企業中風險管理活動往往是間斷性的,缺乏系統、科學的風險管理理論方法指導。
構建企業風險管理體系,是在對相關信息采集的基礎上,分析可能導致生產活動中出現風險的根源性因素,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發現企業各生產環節管理與運作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充分重視企業風險管理,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并對風險分析的理論方法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研究,將對成功實現企業目標,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起到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二、風險管理的內涵
1.風險的含義
風險和危險是不同的,風險包含著一種不確定性,每個結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計的,而危險則只意味著一種不好的預兆。因此,有時雖然有危險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風險,我們要想方設法去改變風險發生的條件,使之不發生,甚至帶來轉機。綜上所述,可以這樣定義的風險:風險就是活動或事件消極的,人們不希望的后果發生的潛在可能性。具體地說,風險一般應具備以下要素:(1)事件(不希望發生的變化);(2)事件發生具有不確定性;(3)風險的影響(后果);(4)風險的原因。
將風險表示為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數,即
R=f(P,C) (1)
式中,R--風險,P-概率,C-后果。
風險和不確定性是我們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確定性是客觀事物永遠發展變化的客觀特性,是產生風險的原因。雖然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兩個概念經常互相使用,但它們并不是一回事。不確定性僅僅考慮事件發生的肯定程度,而風險則要考慮事件發生后果的嚴重程度。
不確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并不完全是壞事,關鍵要看不確定性是在向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還是相反。再次說明,風險是針對不希望發生的事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發生的可能性;
(2)一旦發生,后果的嚴重程度。
由此知道,有兩類事件的風險性質是沒有爭議的,一類事件是“高可能性,嚴重后果”,對這類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屬于高風險問題;另一類事件是“低可能性,輕微后果”,對這類事件我們可以立即判定屬于低風險問題。有兩類事件的風險等級的判定是容易引起爭議的,它們是:
(1)高可能性,輕微后果;
(2)低可能性,嚴重后果。
這兩類風險性質的判定與個人的主觀判斷有很大的關系,不同的人由于持有不同的立場、觀點,以及所處的環境不同,會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斷。圖中的后果嚴重程度如果逐步增大的話,人們在做出決定時會越猶豫,在這種情況下,對項目風險等級的判定會更加依賴個人的解釋。這時,主管人員一方面要依靠不同領域的專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準備,對判定風險問題作最后的決斷。
2.風險管理的含義
風險管理涉及到各個行業,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企業風險管理是指生產過程中,風險管理部門對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分析、評估,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的過程。
從表層上分析,風險管理就是對生產活動或行為中的風險進行管理,從深層上研究,風險管理是指主體通過風險識別、風險量化、風險評價等風險分析活動,對風險進行規劃、控制、監督,從而增大應對威脅的機會,以成功地完成并實現總目標。風險管理的主體是管理人員,客體是生產活動中的風險或不確定性,大型、復雜的生產活動過程應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和相應的風險負責人。
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由風險的識別、量化、評價、控制、監督等過程組成,通過計劃、組織、指揮、控制等職能,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來保證生產活動順利完成;風險管理技術的選擇要符合經濟性原則,充分體現風險成本效益關系,不是技術越高越好,而是合理優化達到最佳,制定風險管理策略,科學規避風險;風險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實施過程的每一階段,均應進行風險管理,應根據風險變化狀況及時調險應對策略,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動態風險管理。
三、風險管理過程及方法
風險管理過程包括風險規劃、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幾個階段:
1.風險規劃
風險規劃,指決定如何著手進行風險管理活動的過程。風險規劃確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機配合、協調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將風險其形成文件的過程,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識別和跟蹤風險區;擬定風險緩解方案;進行持續的風險評估,從而確定風險變化情況并配置充足的資源。在進行風險規劃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風險管理策略、預定義角色和指責、各項風險容忍度、工作分解結構、風險管理指標體系。
規劃開始時,我們要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早期的工作是:確定目的和目標;明確具體區域的職責;明確需要補充的技術專業,規定評估過程和需要考慮的區域;規定選擇處理方案的程序;規定評級圖;確定報告和文檔需求,規定報告要求和監控衡量標準。如有可能,還要明確如何評價潛在資源的能力。
風險規劃過程的運行機制是為風險管理過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他手段、定量的目標、應對策略、選擇標準和風險數據庫。其中,定量的目標表示了量化的目標;應對策略有助于確定應對風險的可選擇方式;選擇標準指在風險規劃過程中制定策略;風險數據庫包含歷史風險信息和風險行動計劃等。
風險管理計劃在風險規劃中起控制作用。風險管理計劃要說明如何把風險分析和管理步驟應用到項目之中。該文件詳細的說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的所有方面。風險管理計劃還要說明項目整體評價的風險的基準是什么,應當使用什么樣的方法以及如何參照這些風險評價基準對項目整體進行評價。
2.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即識別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面臨的、潛在的)的所有風險源和風險因素,對它們的特性進行判斷、歸類,并鑒定風險性質。風險識別的目的是減少的結構不確定性。亦即發現引起風險的主要因素,并對其影響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計。該步驟需要明確兩個問題:明確風險來自何方(確定風險源),并對風險事項進行分類;對風險源進行初步量化。
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應是一項持續性、反復作業的過程和工作。因為風險具有可變性、不確定性,任何條件和環境的變化都可能會改變原有風險的性質并產生新的風險。對風險的識別不僅要通過感性認識和經驗進行判斷,更重要的是必須依靠對各種客觀統計資料和風險記錄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從而發現各種風險的特征及規律。
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有:專家調查法(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樹分析法等。
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目前應用廣泛的故障樹方法。故障樹方法簡稱FTA,是用于大型復雜系統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一個有力工具。利用FTA來分析一個系統時,我們關心的是找出造成某個不希望的事件(頂端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原因,FTA使用演繹的方法找出使頂端事件發生的可能的次級事件,反映了各次級事件引起頂端事件發生的邏輯關系,這種關系用圖形表示出來就像一顆以頂端事件為根的倒長著的樹,故障樹因此得名。
3.風險分析和評價
風險分析和評價是在對風險進行識別的基礎上,對識別出的風險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估計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范圍、風險嚴重程度(大小)、變化幅度、分布情況、持續時間和頻度,從而找到影響安全的主要風險源和關鍵風險因素,確定風險區域、風險排序和可接受的風險基準。在分析和評價風險時,既要考慮風險所致損失的大小,又要考慮風險發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風險的嚴重性。
風險分析和評價的目的是將各種數據轉化成可為決策者提供決策支持的信息,進而對各風險事件后果進行評價,并確定其嚴重程度排序。在確定風險評價準則和風險決策準則后,可從決策角度評定風險的影響,計算出風險對決策準則影響的度量,由此確定可否接受風險,或者選擇控制風險的方法,降低或轉移風險。在分析和評價風險損失的嚴重性時應注意風險損失的相對性,即在分析和評估風險損失時,不僅要正確估計損失的絕對量,而且要估計組織對可能發生的損失的承受力。在確定損失嚴重性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每一風險事件和所有風險事件可能產生的所有類型的損失及其對主體的綜合影響,既要考慮直接損失、有形損失,也要考慮間接損失、無形損失。風險影響與損失發生的時間、持續時間、頻度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對安全生產的影響至關重要。
風險分析和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專家打分法、蒙特卡羅模擬法、概率分布的疊加模型(CIMM模型)、隨機網絡法、風險影響圖分析法、風險當量法等。
4.風險處理
風險處理就是對風險提出處置意見和辦法。通過對風險識別、估計和評價,把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嚴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就可得出發生各種風險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與公認的安全指標相比較,就可確定的危險等級,從而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應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處理風險,可以從改變風險后果的性質、風險發生的概率或風險后果大小三個方面提出多種策略。
5.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就是通過對風險識別、估計、評價、處理全過程的監視和控制,從而保證風險管理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監控風險實際上是監控生產活動的進展和環境,即情況的變化,其目的是:核對風險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實際效果是否與預見的相同;尋找機會改善和細化風險控制計劃,獲取反饋信息,以便將來的決策更符合實際。在風險監控過程中,及時發現那些新出現的以及預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見效或性質隨著時間的推延而發生變化的風險,然后及時反饋,并根據對生產活動的影響程度,重新進行風險識別、估計、評價和處理,同時還應對每一風險事件制定成敗標準和判據。
風險監控還沒有一套公認的技術可供使用,由于風險具有復雜性、變動性、突發性、超前性等特點,風險監控應該圍繞風險的基本問題,制定科學的風險監控標準,采用系統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做好應急計劃,實施高效的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應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的任務是根據整個(風險)管理過程規定的衡量標準,全面跟蹤并評價風險處理活動的執行情況。有效的風險監控工作可以指出風險處理活動有無不正常之處,哪些風險正在成為實際問題,掌握了這些情況,管理部門就有充裕的時間采取糾正措施。同時,建立一套管理指標體系,使之能以明確易懂的形式提供準確、及時而關系密切的風險信息,是進行風險監控的關鍵所在。
風險監控的主要方法有:審核檢查法、監視單、風險報告等。
四、總結
風險管理是一個全壽命的動態過程,與管理的四個階段,即啟動、規劃、實施和結束階段密切結合,滲透在壽命周期的全過程之中。在企業有效開展風險管理能夠促進各單位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減少決策的風險性,能為企業提供安全的經營環境,能夠保障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能夠促進企業經營效益的提高。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踐的角度來說,大膽創新、探索性地恰當運用風險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已成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對于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強安全保障、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符志明:航天風險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