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防治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10:04: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風險防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干旱災害風險的防治策略
摘要:干旱災害是全球面臨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干旱災害風險管理是現代抗旱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提出干旱災害風險區劃的思路,基于干旱災害風險度提出干旱災害區劃方法,分別從農業干旱災害、因旱人飲困難和城鎮干旱災害三個方面及綜合角度揭示了全國干旱災害風險空間分布特征,提出了不同地區的防治等級,為不同區域干旱災害防治及提出針對性應對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干旱災害;風險區劃;分布特征;防治策略
干旱災害是世界上發生范圍最廣的自然災害之一,具有持續時間久、影響面積廣和造成損失嚴重等特點。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加劇的背景下,旱災及其風險不斷演變,干旱災害防災減災工作面臨許多難點。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干旱缺水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瓶頸。干旱災害風險管理是現代抗旱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干旱災害進行風險分析是開展抗旱工作的基礎。
一、干旱災害風險區劃方法
1.基本思路
以縣級行政區為評估單元,基于水資源量的數據對全國各縣級行政區開展干旱頻率分析和旱災損失評估,進而進行干旱災害風險評估?;诟珊禐暮︼L險評估結果,計算分析干旱災害風險度,確定干旱災害風險區劃分類,從而編制干旱災害綜合風險區劃。干旱災害風險區劃包括干旱災害風險度計算、風險等級劃分、綜合平衡等關鍵過程。首先,基于農業干旱災害風險評估、因旱人飲困難風險評估的不同干旱頻率和對應的損失影響,計算干旱災害風險度。其次,基于全國不同縣級行政區干旱災害風險度的數值,以一定方法確定風險等級劃分標準。最后,確定形成農業干旱災害、因旱人飲困難、城鎮干旱災害風險區劃,并在三者基礎上確定干旱災害綜合風險區劃。技術路線圖如圖1。
廉政風險防治規范總結
基本摸清了廉政風險的底數,通過最近的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為建立廉政風險預警系統、廉政風險管理和風險動態監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委全面開展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并取得明顯效果,依照市委《關于開展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現將相關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廣泛開展思想動員。
結合我委自身實際,根據黨風廉政工作會議精神。委及時召開全體職工動員大會,學習相關文件精神。
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為組長,為使廉政風險點防范管理工作取得實效。管委會主任、紀工委書記為副組長,管委會副主任、、建設中心副主任、、為成員的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其中組長全面負責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副組長負責對各項措施的督導和落實情況進行監督,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開展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的組織、指導、協調、督查和檢查分析等各項工作。
全面啟動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工作研究制定了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布置有關工作。
綜述審計風險防治
一、清理改制中遺留下來的問順,強化杜會審計的獨立性
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成立時,大多是由一個或多個以上的國家機關,事業組織或大專院校發起設立,長期以來,會計師事務所“掛靠”再發起單位之下,顯然其能否做到獨立就令人十分懷疑,更難以表明其所持立場的客觀公正性.這種傳統管理體制嚴重阻礙了事務所功能的正常發揮,所以,國家規定所有的事務所在98年底要與原掛靠單位脫鉤,向合伙制或有限責任制發展。性質轉變了,但其中遺留的問題卻很多,因此,我們要隨著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將審計推向市場,在行業協會的管理和指導下,樹立風險管理的觀念,使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主體。
二、審慎選擇被審計單位
大量的審計訴訟案例說明,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背景對審計風險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業務狀況,內控制度及管理人員的素質,管理方式等都會帶來審計風險。因此,注冊會計師在接受委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委托業務的可接受性。
(一)客戶品行端正,信譽良好??蛻艟哂姓钡钠犯?,則出現差錯和舞弊行為的可能性就小,固有風險就低;反之,固有風險就很高,即使擴大審計測試的規模,審計人員也難以使總體審計風險降低到社會可接受的水平內。
(二)應盡可能詳細了解委托單位的業務狀況。注冊會計師面臨著許多形形色色的行業,每個行業都有其經營特點,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業務越復雜,審計的相對風險就越大,有時既使注冊會計師能搜集到很多有說服力的審計證據,但也很難揭示經濟業務的實質,因此,在承接業務時,注冊會計師應充分估計這一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廉政風險防治工作講話
目的就是進一步深化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的認識,今天在這里召開局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動員會。對我局全面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進行部署和動員。等會兒,范組長還將就如何開展此項工作作安排,請同志們深刻領會精神實質,認真貫徹執行。下面,講三點意見。
一、深刻領會開展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開展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是在反腐倡廉建設面臨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背景下,用發展的思路和改革的辦法,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來預防腐敗的新途徑、新方法;是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要求的具體體現,對于在新形勢下更好的保護黨員干部健康成長,保證單位科學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開展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是深化反腐倡廉工作的創新舉措。
廉政風險,通俗地講,就是查找出黨員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廉政風險,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建立起反腐倡廉建設與行政業務之間的關聯機制,在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對廉政風險實施控制,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敗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我們要從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廉政建設的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要從建立科學嚴密的廉政風險防控管理體系的需要來看待這項工作。
(二)開展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切實需要。
政府防治證券風險探索
一、政府防范證券市場風險的行為評價
我國政府防范風險的行為特征,是在證券市場發展進程中不斷探索并逐步形成的。在經濟體制轉軌中誕生和發展的我國證券市場,大多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先天性“缺陷”,不規范運作比較普遍,90%以上的中小投資者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從而決定了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防范難度較大。因此,防范證券市場風險,保證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國證券監管的首要任務。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證券市場10年的發展歷史,也是風險逐步積累與防范、控制、化解不斷交替的歷史。以《證券法》的頒布實施為分界線,政府防范市場風險的行為,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證券市場建立到1999年上半年。風險防范的重點在于對二級市場波動程度的直接調控。具體手段包括行政干預、增加股市供給、借助輿論工具及稅收等手段直接調控股市。如1994年7月底的“三大政策”救市,1995年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以及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政策調控。這一時期,政府風險防范行為的目標在于建立相對穩定的政策調控機制。由于政府行為的巨大強制性,在市場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反而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第二階段,自《證券法》頒布至今。風險防范的重點已不再局限于二級市場,而是開始注重研究風險的根源,并對市場各參與主體的行為進行規范。這一時期,政府防范市場風險的理念已經開始發生轉變,并逐步認識到:證券市場各參與主體是市場的風險主體,主體行為的不規范是市場的風險源。因此,規范市場主體行為,便成為政府防范市場風險的必然選擇。具體體現在以下各方面:
1.規范上市公司行為。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證券法》實施以來,政府把工作的著力點更多地放在信息披露監管這一基礎工作上,逐步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一是先后制訂了涉及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內容、格式及編報等一系列規章,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章可循。二是要求上市公司在首次發行、公募增發、年報、中報、并購、重大事件等方面,必須真實、完整、及時地進行信息披露。所有這些,使投資者比以往任何時候能夠得到上市公司更多的公開信息,信息的真實程度也得到加強。但必須注意到,在信息披露的執行方面,仍然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有的對關聯交易避重就輕;有的對經營情況與回顧介紹不詳;有的對隨意改變資金投向所做的解釋難以使人信服等。尤其是在涉及嚴重影響股票價格的公司業績重大變化、重大并購事件等方面,有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與股票價格表現形成強烈的時間反差,致使市場的有效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表現出對廣大中小投資者十分的不公平。
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存在著嚴重問題。一些大股東利用在上市公司的相對控股地位,操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致使公司資產重組、出售、抵押、擔保等重大事項完全體現大股東意志,關聯交易眾多,監事會形同虛設。為了進一步改進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借鑒國際慣例,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已成為規范法人治理結構的必然選擇。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獨立董事如何產生?獨立董事真的獨立嗎?獨立董事有相對于其他董事足夠多的智慧嗎?獨立董事之間的意見能夠一致嗎?如果這些問題處理失當,獨立董事又可能成為上市公司另一個潛在的風險因素。實事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必須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進行多元化的調整,解決“一股獨大”問題,緩解股權過于集中的現象,使上市公司股東之間形成制衡機制;其次;強化董事會的誠信義務和法律責任,發揮獨立董事在公司重大決策問題上監管作用。再次,強化監事會作用,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監事會,賦予監事會實際監督權力,尤其是對財務的獨立監督;最后實行第一大股東(包括其關聯股東)回避制度,建立中小股東的累積投票權制度,通過制度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平等。
綜述金融創新風險防治
[摘要]金融創新為微觀金融主體提供規避風險和獲利手段,促進金融市場一體化,推進經濟金融發展,同時金融創新也給金融系統帶來的新的風險。本文將探討如何從金融創新監管、金融創新主體、行業組織和監管國際協作角度對金融創新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
[關鍵詞]金融創新;金融創新風險;風險防范
一、金融創新與金融創新風險
(一)金融創新的涵義
20世紀20年代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經濟發展理論》中認為創新是新的生產函數的建立,包括新產品的開發、新生產方式或者技術的采用、新市場的開拓、新資源的開發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組織形式的推行。熊彼特的創新理論研究的對象是廣義的經濟發展中的創新。對于金融創新,本文的界定為:金融業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具體是指金融管理當局或金融機構為追求宏觀效益或微觀利益而對其機構設置、業務品種、市場結構及制度安排等方面進行的創造性變革和開發活動。金融創新的具體內涵包括:金融業務創新、金融市場創新和金融制度創新。
(二)金融創新風險
廉政風險防治匯報
規范工作順序。對風險點和各項權力全面公示的基礎上,優化工作流程。結合業務工作和內部管理工作的實際,抓住決策、執行、監督三個關鍵環節,對原有工作順序進行認真梳理,依照操作規范化、動作制度化、環節受控化的要求,圍繞“三重一大”事項決策、行政審批、收費、獎勵等權力運行過程,制定完善工作流程圖,形成以崗位權力為點,以業務流程為線、以制度建設為面的有效防控模式,進一步壓縮權力的自由裁量空間。
現將我局貫徹落實全市廉政風險防控試點工作階段性總結暨現場推進會精神的情況演講如下:依照會議布置。
一、及時傳達會議精神
組織局黨組成員、紀檢監察員認真學習了同志和同志在全市廉政風險防控試點工作階段性總結暨現場推進會上的講局黨組會、市直勞動保證系統紀檢監察員會上。
真正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紀委的要求上來,話精神。局黨組書記、局長成斌要求局黨組成員要深刻領會同志和同志精神。切實把廉政風險防控試點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精心謀劃,科學組織,切實在加大工作力度、挖掘工作深度、拓展工作廣度”上下功夫,全力推動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二、深化廉政教育。
政府防治證券風險思考
一、政府防范證券市場風險的行為評價
我國政府防范風險的行為特征,是在證券市場發展進程中不斷探索并逐步形成的。在經濟體制轉軌中誕生和發展的我國證券市場,大多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先天性“缺陷”,不規范運作比較普遍,90%以上的中小投資者普遍缺乏風險意識,從而決定了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防范難度較大。因此,防范證券市場風險,保證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國證券監管的首要任務。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證券市場10年的發展歷史,也是風險逐步積累與防范、控制、化解不斷交替的歷史。以《證券法》的頒布實施為分界線,政府防范市場風險的行為,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證券市場建立到1999年上半年。風險防范的重點在于對二級市場波動程度的直接調控。具體手段包括行政干預、增加股市供給、借助輿論工具及稅收等手段直接調控股市。如1994年7月底的“三大政策”救市,1995年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以及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政策調控。這一時期,政府風險防范行為的目標在于建立相對穩定的政策調控機制。由于政府行為的巨大強制性,在市場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反而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第二階段,自《證券法》頒布至今。風險防范的重點已不再局限于二級市場,而是開始注重研究風險的根源,并對市場各參與主體的行為進行規范。這一時期,政府防范市場風險的理念已經開始發生轉變,并逐步認識到:證券市場各參與主體是市場的風險主體,主體行為的不規范是市場的風險源。因此,規范市場主體行為,便成為政府防范市場風險的必然選擇。具體體現在以下各方面:
1.規范上市公司行為。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蹲C券法》實施以來,政府把工作的著力點更多地放在信息披露監管這一基礎工作上,逐步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一是先后制訂了涉及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內容、格式及編報等一系列規章,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章可循。二是要求上市公司在首次發行、公募增發、年報、中報、并購、重大事件等方面,必須真實、完整、及時地進行信息披露。所有這些,使投資者比以往任何時候能夠得到上市公司更多的公開信息,信息的真實程度也得到加強。但必須注意到,在信息披露的執行方面,仍然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有的對關聯交易避重就輕;有的對經營情況與回顧介紹不詳;有的對隨意改變資金投向所做的解釋難以使人信服等。尤其是在涉及嚴重影響股票價格的公司業績重大變化、重大并購事件等方面,有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與股票價格表現形成強烈的時間反差,致使市場的有效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表現出對廣大中小投資者十分的不公平。
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存在著嚴重問題。一些大股東利用在上市公司的相對控股地位,操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致使公司資產重組、出售、抵押、擔保等重大事項完全體現大股東意志,關聯交易眾多,監事會形同虛設。為了進一步改進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借鑒國際慣例,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已成為規范法人治理結構的必然選擇。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獨立董事如何產生?獨立董事真的獨立嗎?獨立董事有相對于其他董事足夠多的智慧嗎?獨立董事之間的意見能夠一致嗎?如果這些問題處理失當,獨立董事又可能成為上市公司另一個潛在的風險因素。實事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必須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進行多元化的調整,解決“一股獨大”問題,緩解股權過于集中的現象,使上市公司股東之間形成制衡機制;其次;強化董事會的誠信義務和法律責任,發揮獨立董事在公司重大決策問題上監管作用。再次,強化監事會作用,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監事會,賦予監事會實際監督權力,尤其是對財務的獨立監督;最后實行第一大股東(包括其關聯股東)回避制度,建立中小股東的累積投票權制度,通過制度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平等。
失業險制度道德風險及防治策略
一、道德風險的內涵
道德風險最早是保險學中的一個概念,指投保人投保后,對其保險標的的注意程度會降低,從而增大了保險標的的風險程度。經濟學家對這個概念一般化后,主要指委托人和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導致人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損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不必為其承擔責任的行為。這種情況下,道德風險常常被稱為“道德敗壞”。它包括事前道德風險(即逆向選擇)和事后道德風險,前者被稱為隱藏信息的道德風險,后者被稱為隱藏行動的道德風險。廣義的道德風險不僅包括狹義的道德風險,還包括由于人責任的有限性等原因導致人心理上的疏忽大意對委托人造成損失的風險行為,即心理風險。在這種道德風險事故中人并不具有不道德或者違法傾向,只是由于心理上的疏忽大意導致了道德風險的發生。在這些情況下,是由于委托人不能對人的心理、行為準確了解和控制造成,所以也屬于道德風險。本文研究的道德風險主要指狹義的道德風險中事后道德風險。這種道德風險常常被稱為“隱藏行動的道德風險”,對于這種道德風險,學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它是一種敗德行為,是由于人的不誠實和不正直導致的風險事故的發生或擴大;另一種認為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使委托人利益受損的情況,并不必然地反映人的道德敗壞,它是經紀人最大化自身利益時所產生的一種負面效應?,F實生活中,往往是以上兩種情況混雜在一起。
二、失業保險中的道德風險及表現形式
1.失業保險中的道德風險的定義。失業保險產生道德風險問題,最初是由20世紀70年代的勞動經濟學家們提出的。他們從微觀經濟學的視角來研究失業保險制度對勞動力供給行為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工作搜尋理論的出現,為經濟學研究失業者的理性行為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具體來說,失業保險中的道德風險主要是指在失業保險制度下,保險方(失業保險機構)和被保險方(參保人、失業者)兩方當事人存在著信息強弱不對等關系,保險雙方的其中一方失業保險機構不能觀測到另外一方參保人的失業的真正原因、失業期間有無求職要求、是否積極努力地尋找工作等情況,因此處于信息的相對劣勢方,而參保人在失業后成為受益方,他(或她)對自身失業原因、生活狀況、工作環境以及工作搜尋努力程度等都有全面的把握,因此被保險人處于信息的優勢方。這樣,典型的道德風險問題便在失業保險領域產生了。
2.失業保險制度中道德風險的表現形式。在失業保險領域,道德風險的表現形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愿失業問題。失業保險道德風險中的自愿失業是指參保人因主觀原因而導致失業,其目的在于獲得一定數額失業保險金的行為。在失業保險制度中,失業保險機構在認定參保人失業事實時,很難準確把握失業人員是否因主觀原因而導致失業的發生。部分參保人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主動自愿失業,冒充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雖然失業保險金的數額有限,不可能完全滿足失業人員的現實需要,但失業保險金是在參保人不參加任何工作的情況下發放的,因此失業保險金對于自愿失業者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國際物流公司外匯風險防治
一、國際物流企業面臨的典型外匯風險
(一)交易風險是國際物流企業在國際經營中面臨的主要外匯風險。對國際物流企業而言,交易風險主要出現在對外直接投資、對外貨幣資本借貸、對外服務等領域。
(二)折算風險又稱會計風險,它是指企業把外幣余額折算為本國貨幣時,由于匯率變動導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發生變動的風險。由于國際物流企業在境外產生的損益都有可能存在折算風險,所以折算風險也是國際物流企業面臨的一種重要風險。
(三)經濟風險又稱經營風險,它是指由于預期之外的匯率變動引起企業業務量、成本和價格的變動,使得企業收益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可能發生變化的潛在風險。經濟風險對國際物流企業的影響不僅是短期的價格變動,而且會對國際物流企業的經營環境(如利率、市場需求等)帶來長期、深遠的影響,最終影響國際物流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服務價格、服務成本以及市場份額,甚至可能改變國際物流企業的發展戰略與競爭戰略。
二、國際物流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現狀
(一)對外匯風險認知存在偏差我國國際物流企業對外匯風險管理存在以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