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8 02:28: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大學英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探析
一、引言
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因此目前的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斷的提高的。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當前的社會愈來愈需要擁有極強的英語應用能力的人才。高校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人才培養搖籃應當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要迎合社會的發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然而目前我國許多的高校的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依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影響著應用型英語人才的培養。基于此,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應當投入精力和物力探析出新的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道路,從而滿足當前時代對其的要求。
二、目前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中影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因素分析
1.教學方式存在著問題。當前的我國許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們所采用的英語教學方式是比較的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些教師并沒有將學生們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往往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需要學生們去背誦大量的英語單詞和英語知識點。這就會導致學生們逐漸開始厭倦英語課堂,甚至會產生逃課的現象。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式是不能夠培目前的大學生們的英語應用能力的,高校的大學生們應當意識到這一點,要做好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工作。2.忽視了英語使用性教學。目前許多的大學英語教師們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往往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從而忽視課實踐教學。英語理論教學是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的英語教學方式,這對于思維活躍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現今許多的高校雖然已經加強了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型教學,但是這些高校的應用型教學存在著過強的單一性,這并不符合目前時代對于高校英語教學的需求,因此高校的英語教學管理部門應當進行教學改革,要讓高校的英語應用型教學具有針對性和普遍性。3.存在著問題的教學評價機制。目前許多高校的英語教學之所以難以培養出應用型的人才是因為這些高校的教學評價機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當前的高校的英語評價機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是相當的深的,許多的高校往往采用書面考試的形式來評價高校大學生們的英語能力。這種評價機制是并沒有將學生們的英語應用能力作為考察學生們英語實力的標準。因此,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應當意識到這一點,要投入精力和物力進行英語教學評價機制的改革工作。
三、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方式分析
1.進行教學理念的轉變。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和高校的英語教師們應當意識到傳統的英語教學理念已經不能充分的提高高校的大學生們的英語應用能力了。因此轉變教學理念的工作是勢在必行的,在實際的轉變工作中,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起完善的教學培訓機制,要對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師們進行全方位的培訓,要讓他們具備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要讓他們充分的理解應用型教學理念。2.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工作。高校教師們的教學方式是培養高校大學生們的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的英語教師們應當從自身出發,不斷的升級自身的英語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也應當要根據學生們的特點和學習進度設計出各種不同的英語教學方式。例如,為了讓高校學生們的英語口語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高校可以舉辦英語辯論比賽,讓學生們通過辯論的形式來提高自身的英語能力。3.要讓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的結合。對于高校的英語教學來說,實踐和理論相互結合的英語教學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教學方式的。因此,高校的英語教師們應當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互的結合,從而培養出具備極強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學生。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高校的英語教師們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英語名著的翻譯和閱讀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英語話劇表演活動,從而提高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們的英語應用能力。4.進行英語評價模式的改革工作。高校的英語教師們應當意識到傳統的英語評價機制是難以讓高校的學生們擁有極強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因此,想要充分的提高高校學生們的英語應用能力,高校就一定要進行英語教學評價機制的改革工作。高校可以根據目前社會對于英語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進行教學改革,例如在評價學生們英語能力的時候,除了組織學生們進行面試之外,高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英語面試,從而評價學生們的英語口語能力。或者高校也可以讓學生們來翻譯文章,從而評價學生們的英語使用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策研究
1大學生英語教學的目標和性質
在2007年頒布的新課標中明確了英語教學的地位,即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將其納入了基礎必修課的范疇。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依據是外語教學理論,在主要內容上涉及了學習策略、跨文化交流、應用技能及其英語語言知識,在教學體系上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教育模式為一體。在教育目標上包括了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將英語相關知識靈活的應用于后期的社交、工作與學習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
2大學英語教學在轉型期的相關特征分析
1)大學英語教學在轉型期的變化具有動態性。二十世紀的大學英語教學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自二十一世紀初開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主要強調了以針對性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實現健康成長,同時對學生的實際特點予以尊重,并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此來促進大學英語實際教學成效的提升。由此可見,隨著轉型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教學也在隨之變化。2)大學英語在轉型期的重要性得以加強。通過研究轉型期的大學英語特征我們了解到目前的大學生在英語基礎上相對較強,并且英語專業與非專業教學存在諸多相同之處,基于此,使得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與價值也有了明確的認知。在實施英語教學的時候也對學生的實際特點予以尊重,并將有效提升學習成效的對策總結和提出,為大學生在工作和學習中很好的應用英語奠定了基礎。3)大學英語在轉型期的教育手段逐漸多元化。目前在轉型期為了更好地滿足高校教育與學生發展的個性化與多樣化需求,在教學考試與課程設置等方面也開始呈現個性化和多樣化發展趨勢。如學生的畢業與否不再與英語的四六級開始有任何關系,僅僅只關乎英語實際考試成績,并且考試成績既包括了筆試成績,也包括了口語應用能力等方面。4)大學英語在轉型期的專業性得以加強。在教育改革的推進作用下,大學生的整體英語能力得以顯著提升,基于此,在英語教學中不再局限于基礎教學,而是在考慮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礎上,將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作為了關注重點。并且不斷總結研究了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將教學手段和模式大大改善,促進了教學成效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除此之外通過教學方法的制定,也提升了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對英語教師的自身發展也意義重大,同時還能夠保障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高效性,推進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由此可見,總結大學英語教學手段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均具有實際意義,同時也是推進英語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5)大學英語在轉型期與英語專業的界限模糊。新課標的提出我們發現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與專業英語教學在教學目的及其課程設置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如均是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對于單詞的掌握量也均在四千五百左右,可見,目前的英語專業教學不具備特色性,且與大學英語教學未明確區分。目前在英語教學中,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是教育目標,因此教育目標的實現并不受課程設置與內容選擇的影響。基于英語專業對象與大學英語對象在實際英語基礎上具有相似性且英語水平趨于平衡,因此這也是導致大學英語在轉型期與英語專業界限模糊的主要原因。
3大學英語在轉型期改革的助力分析
大學英語教育改革自2002年開始推進,將原有的教學模式、方法及其內容均改變,其目的是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升,使之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就目前而言,在改革成效上較好,并且將一些有利、積極的因素沉淀,如以學生為中心,實施了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將傳統的灌注式教學、一刀切教學摒棄。除此之外,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互聯網和計算機也成為重要教育工具,并且教學由課本和課堂向課外、多元化信息拓展。與此同時也顯著提升了教師隊伍的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學歷及其綜合素質等,為進一步推進大學英語在轉型期的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還有就是目前雖然大學英語在轉型期與英語專業的界限模糊,然而無論是作為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在每個學期都有一定的課時安排,可見在教學中大學英語還是相當受重視的。受教育、文化、經濟及其政治等領域的全球化發展,使得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語言在轉型中也日趨合理和科學,并且學習和關注的人群也越來越多。對于英語學習者而言,要想借助英語步入世界,實現與國外友人之間的經驗和技術交流,就必須對相關領域的新成果與新動態有所了解。然而以上目標借助傳統的教學是很難實現的,學生即便掌握了相關知識,也很難進行語言交流。但是在轉型期將新的英語發展方向明確,使得專門用途英語發展前景廣闊,使得在教學中其優勢逐漸顯現。可以說以上這些優勢都是轉型期大學生英語教學發展的基礎。
大學英語生態語言學精讀教學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對生態語言學進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生態語言學視域下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生態語言學視域下的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策略,包括提高教學主體的素養;提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生態語言學;大學英語;精讀教學
近年來,大學英語精讀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各高校紛紛采用各種方式改善精讀教學,但主要優化目標集中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對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的生態環境未引起充分重視。本文從生態語言學視角,對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對策。
一、生態語言學概述
生態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也常被稱為語言生態學。生態語言學的主要研究內容為語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其中涵蓋了語言變化、語言學習、語言規則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上世紀末,生態語言學獲得了快速的發展,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關于生態語言學的研究論著,如奧地利語言學家Fill的《生態語言學引論》便較為全面地研究了與生態語言學相關的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內容。我國語言學家王家和在《生態語言學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中則探究了生態語言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的外語教學原則[1]。
二、生態語言學視域下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的困境
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創新人才培養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英語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學生智力和思維發展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廣西中醫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通過傳統與混合兩種教學模式對比,研究兩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以培養創新人才。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人才;教學效果
一、課題的提出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英語人才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點。目前,我國英語教學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一些大學的英語教學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據夏紀梅教授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調查發現,當今大學英語教學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和教學實踐等方面。董衛等近些年對武漢四所高等院校進行調查也發現,在英語教學中只有30%的學生能參與課堂討論,絕大部分學生缺乏批判性、系統性、發散性思維。因此,如何改革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對每一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挑戰。為此,本研究設計了如下的教學實驗。
二、課題研究過程
本課題目的是比較學生在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下(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從而比較哪種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熱情,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升英語教學效果。本課題為院級小型課題,主要由筆者負責,三位教師參與共同完成,研究時間為2018年9月~2019年1月,即一學期,研究對象為2018級口腔醫學專業(40)及醫學檢驗專業(40)共80名新生,通過大學英語入學考試后隨機將他們分成實驗組(40)和控制組(40)。研究設計程序為實驗組采用混合模式(網絡+課堂的模式):教師不再簡單地主宰課堂,學生有更多的空間和機會去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互動學習;控制組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師主講的模式,學生只是機械化學習,很少質疑,基本沒有課堂活動、課堂交流。混合模式具體表現為:2課時/周×14=28學時/學期(學生網上學習),2課時/周×14=28學時/學期(課堂教學,包括教師質疑、答疑等),1課時/周×14=14學時/學期(課堂活動),使用的教材為《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Ⅰ)、《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Ⅰ),以及新視野大學英語提供的UNIPUS網上學習平臺。傳統模式具體表現為:5課時/周×14=70學時/學期(課堂教學),使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Ⅰ)、《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Ⅰ)。本課題使用考試和問卷調查兩種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考試分前、中、后測試(含聽力),在每次測試后都增加一些主觀測試如口語和寫作考試,目的是更好地測試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及應變能力,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前測為大學英語入學考試,全年級展開,使用大學英語某一年的四級真題,考后隨機對學生分組;中測為學期期中考試,之后再一次對兩組增加口語和寫作考試,目的是檢測經過半學期實驗后兩組英語成績是否存在差異,特別是英語運用能力水平上的差異;后測為大學期末考試,之后再一次對兩組增加口語和寫作考試。問卷調查也運用于本課題,按照大學英語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學習效果和創新能力特點相結合的原則,參考相關文獻和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共設計10個問題。在實驗即將結束時,選擇開班會的某一天,利用10分鐘時間對這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將問卷全部收回。本研究收集全部實驗組及控制組所有學生的相關數據,經過數據整理→數據錄入→數據統計→數據分析的工作流程,兩組基本信息進行考試成績獨立樣本的t檢驗以及卡方χ2檢驗等統計分析(見表1)。經過一學期的研究,對本實驗有如下發現:(1)經過t檢驗,除入學考試外,實驗組在各項考試包括口語、寫作考試中都明顯高于控制組,實驗組與控制組各項成績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2)通過SPSS卡方χ2檢驗(見表2),可見問卷的整個調查效度、信度達到統計學要求(P<0.05),說明在一學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實驗組比控制組在學習態度上更加主動,方法、策略上更加科學、靈活和具有創新性。
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特別是醫學英語教學面臨著教學時間不足,教學效果有待提高等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嘗試將微信公眾平臺與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和醫學英語教學相結合,探索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微信大學英語教學平臺的構建和應用問題。研究表明,該平臺的建設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改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醫學院校;微信公眾平臺;大學英語教學;醫學英語教學;教學實踐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的高度發展促使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日趨頻繁,醫學領域也不例外。閱讀醫學文獻、撰寫高質量的醫學論文、向世界各國傳播中醫文化等都離不開良好的英語基礎。然而,醫學院校的學生普遍面臨著專業課程較多,學習任務繁重的困境,導致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捉襟見肘。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很多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中甚至有退化傾向。大學英語四六級高分學生較少,有的學生甚至通不過四六級考試。此外,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關注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醫學英語的教學。很多醫學專業學生對醫學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之缺乏醫學英語學習和使用的環境,醫學英語的掌握情況更是不容樂觀。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醫學英語專業素養的提高更是必不可少。因此,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迫切需要探索一種可行的教學模式來改善醫學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微信作為一種交互式的軟件在醫學生群體中得以廣泛應用。借助微信可以實現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多模態化資源的即時共享。鑒于此,本研究結合目前醫學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嘗試將微信新媒體與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相融合,探索一條適合醫學院校學生學習英語,特別是醫學英語學習的有效途徑。
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平臺構建
(一)前期準備階段。課題組利用“問卷星”網絡平臺對我校2017級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對智能手機、微信的使用情況、利用手機,特別是微信輔助英語學習的意愿、英語移動自主學習的現狀和學習需求等方面展開調查,發現超過70%的學生愿意借助網絡平臺學習英語。但是由于網絡資源紛繁復雜,不得不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從中甄別和篩選優質的學習資源。因此,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有責任承擔起整合優秀英語學習資源的任務。就醫學院校而言,教師除了搜索、整合和分享與大學英語教材、四六級考試相關的學習資源以外,還要整理與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醫學影像學等相關的醫學英語資料。(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平臺構建。課題組將申請一個免費的微信訂閱號,命名為“魯醫英語自主學習平臺”,進行相應的設置,使其具有資源共享、信息推送、互動交流、智能查詢、學習評價等五大功能。根據其自定義菜單功能、大學英語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將微信公眾平臺設計成課程相關、四六級、醫學英語三大模塊;借助微信平臺的信息推送功能,將課題組制作、搜集、整理的高質量的文本、音頻和視頻推送給學習者;還可以創建微信群或者相應的學習討論組,對學生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互動交流和答疑解惑,這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最后,課題組以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對該平臺的反饋意見和學習需要,及時更新學習資源,不斷完善該平臺。
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論文
有關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回顧
從1962年以來,大學英語雖歷經了四次較大的教學改革,但是仍然無法解決社會快速發展與大學英語教學觀念和效果滯后所產生的矛盾(蔡基剛,2010)。張堯學(2002)認為公共外語教學目標的定位應是造成這種現象8steachere@Tl:e727-5038381ACADEMICRESEARCH的主要原因。我們需充分認識到大學英語教學對象是非英語專業學生,他們有自己的專業學習方向,外語對他們來說是一門工具,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他們有效地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胡壯麟,2002a)。Richards(1984)在LanguageCurriculumDevelopment一文中指出語言課程設置中最重要的是需求分析,通過分析才能確定語言課程的內容、目標和目的。束定芳(2010)則列出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在教學定位、需求分析、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等九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教育部(2001)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人才培養與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學科結構與社會行業需求脫節。通過對湖北工業大學商貿學院的全體英語教師及部分學生的訪談調查可以了解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由于英語學習的內容從小學階段到中學甚至大學,高重復率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提不起興趣,甚至感到懈怠和厭煩;教師過于強調語言基礎教學使學生感受不到英語學習對其今后職業的幫助和收獲。由此可見,對大學英語教學定位的不清晰、不恰當,以及過于強調語言的基礎學習,使大學英語教學陷入了應試教育的處境。要改變這種狀況,不是通過簡單地縮減學時、學分,或者大班教學就可以實現的,這樣的教學改革不是改革,畢竟這不是“量”的問題,而是“質”的問題。對于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而言,職業能力、創業能力的培養實則是更強調了英語工具性這一特性。因此,在這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是: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該如何定位才能幫助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業能力。在當今的經濟形勢下,國務院總理指出要堅持職業導向,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但是,完全由政府主導的職業教育很可能偏離社會需求,必須依靠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的力量。這無疑是釋放出了一個積極信號:高校在其大學教育改革中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定位問題
對獨立學院而言,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出具有一定專業技能、較強實踐能力,擁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那么在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定位才能體現并且實現這樣的目標呢?關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和分歧,但歸根到底還是基礎英語與ESP之爭,以及ESP當中不同類別之爭。HutchinsonandWater(s1987)將英語劃分為ESP和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兩大類,在ESP之下,繼續劃分出兩個分支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和EOP(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s)。Jorda(n1997)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EAP細化,提出了兩個全新的概念ESAP(EnglishforSpecific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forGeneralAcademicPurposes),同時指出了這兩者的區別,前者是以學科專業知識為英語教學的內容,側重專業知識性,后者側重學術上的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也就是說,學術英語(EGAP)、專業英語(ESAP)和行業英語(EOP)都屬于ESP課程。眾多的高職高專院校將其大學英語定位在EOP,應該說還是比較準確的。而對于大多數的獨立學院來說,大學英語的定位就顯得不是那么清晰了。以湖北工業大學商貿學院為例。大學英語一直以來就被定位為基礎英語,貫穿一二年級共四個學期。許多專業尤其是理工科在三四年級幾乎沒有另外開設與英語相關的課程。部分文科專業在大二之后則會開設一門至兩門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課,但學時很少。貿易和金融的國際試點班則在大一和大二分別開設一門和兩門由外教講授的ESAP全英語課程,這樣的班級一般只有2-4個。但通過對試點班十位學生的訪談,他們表示外教全英語授課的專業課對他們來說挑戰性很大,這類課程開課過早,學生專業知識的缺乏加上專業方面的英文詞匯量不足,要聽懂不容易,英文原版教材理解費力,用英文回答專業問題有較大困難,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了他們對這類課程的學習效果,希望能有一門介于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之間的過渡課程就好了。由此可見,商貿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主要問題有這幾點:定位不明確;在ESP課程上缺乏規范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ESP學時太少,教材難度跨度大;能勝任ESP教學的師資不足;ESP課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事實上,大多數獨立學院普遍存在上述類似的問題。通過前文對ESP的分析和了解,不難看出,訪談中學生提到的過渡課程其實就是屬于學術英語(EGAP)的范疇。我們需要弄清楚兩個問題:首先,要認識到大學英語不僅僅只是指EGP的教學,它還包括ESP;其次,要知道學術英語(EGAP)和專業英語(ESAP)是有很大不同的。通過調查,蔡基剛(2012)強調學術英語是目前大學生所缺少的,并強烈需要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蔡基剛(2012)指出學術英語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具備用英語回答或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包括材料收集和整理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學術討論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項目開展及案例分析能力等。這些能力,不僅對那些想繼續深造的學生有幫助,而且對于那些想在畢業后就參加工作的學生也大有好處,EGAP的學習可以很好地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不可否認,相對于研究型大學或者普通本科院校,獨立學院學生的基礎總體來說要弱一些。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意識到大學英語的對象都有著他們自己的專業,如果在英語的學習上,讓他們把如此多的時間都用在基礎英語上,對他們來說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哪怕學生們英語基礎打得再好,也不過是提高他們的應試能力,在他們今后的工作中,他們就會發現這樣的英語根本無法勝任職業要求。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和定位上,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應加大ESP課程的開設力度,而且,必須分階段分層次進行教學定位,開展教學活動。獨立學院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因此,大一學生必須強調基礎英語的學習,大二大三就應該對ESP有所側重,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大二主要還是學習基礎英語,但是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則應該為他們提供各種EAGP的課程,以取代必修的基礎英語,這種作法不但不會影響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而且還能促進他們語言學習的效率,同時也實現了EAGP課程的教學目標,增強了學生職業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經過兩年基礎英語學習的這部分學生到了大三也應該開始進入EAGP的課程學習,而對于那些已經完成了EAGP學習任務的學生此時則可以給他們開設更高一級的ESAP課程,大四則可以對所有學生開設一些通識類課程作為選修,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生的每個學習階段,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都應做需求分析,以需求定位,進行分層教學,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需求、職業需求。
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獨立學院在對自身的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中,首先,學校必須重視ESP課程,而不應把重點放在基礎英語教學上;教師要正確認識到ESP課程的開設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創業能力所發揮的作用,不應以功利主義的心態認為學生今后未必在工作中使用英語就否定ESP課程。其次,目前各高校選用的ESP教材五花八門,較為混亂。獨立學院應根據本校學生情況仔細選擇,同時,也應鼓勵有經驗的教師編寫優質教材。最后,從國外學術英語(EAGP)的教學情況,它是語言教師也能夠勝任的,不需要教師具備專業知識背景,沒有專業教師的合作也能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因此,學校在加大師資培養力度的同時,也對合理優化教師資源,以勝任ESP教學,這樣,還可以解決因基礎英語學時壓縮而帶來的教師過剩的問題。
總之,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與改革需切實從學生需求、職業需求出發,需要各教育部門、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并為之努力。
“慕課”與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摘要:基于如何借鑒“慕課”的優勢更好地促進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首先,分析“慕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的差異;其次,探討“慕課”中國化的發展及當前所遇到的瓶頸;最后,結合當前對大學英語課程及教學改革的有關設想及理論,提出線上“大學英語的ESP教學+線下基礎課程”的新型大學英語授課模式,探索如何構建統一的但同時也能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多樣化大學英語“慕課”平臺。
關鍵詞:慕課;多樣化英語教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隨著“互聯網+”這一新概念不斷深入教育領域,如何將互聯網與當前傳統教育更加有效結合,發揮其巨大潛能,也成為了許多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慕課”正是借助互聯網平臺傳播的廣泛性和便捷性等特點成為眾多互聯網+教育結合模式探究中的熱點。不少高校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慕課”平臺,開通了大學英語的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但這些平臺大多數操作較為單一,同質化嚴重且缺乏互動,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對當前“慕課”這一新興知識傳播平臺的特征及其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是否能將“慕課”與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激發廣大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一、慕課的特征及其對傳統教學的影響
“慕課”一詞主要由單詞MOOC音譯而來,最早由加拿大教育學家GeorgeSiemens和StephenDownes于2008年所提出。“慕課”實現其蓬勃發展的時間主要源于2011年初,美國的斯坦福大學開始在互聯網上推出其在線的免費課程供大眾學習,其中的《人工智能導論》課程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16萬的學習者參與學習。在此之后,許多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紛紛效仿,推出了屬于自己的在線課程學習平臺。與此同時,作為開放的互聯網學習平臺,“慕課”的商業化也在同期進行。許多互聯網教育公司借此機會與各大高校展開合作,進行互聯網課程的開發,逐步推出了如Coursera,Edx及Udacity等全球知名的盈利性網絡課程平臺,為廣大群眾提供接觸名校課程的學習機會,且個別機構還能為學習者提供在線的學習證書及技能證明,極大地提高了網絡課程學習的專業性[1]。Coursera是美國當今最具代表性的商業“慕課”平臺之一,其發展十分迅速。據有關數據統計,Coursera在其推出的短短四個月之內注冊用戶就已突破400萬人。至2016年底,Coursera已累計吸引了超過2300萬的全球學員,且其中大約有1700萬人是Coursera的活躍用戶。在課程方面,Coursera大多數課程主要以英語授課形式為主。課程的類別涵蓋十分廣闊,包括商業、數學、科技、藝術及人文教育等多領域,給學員提供了極大的選擇空間。因此,Coursera也吸引了廣大的中國用戶,因為通過這些網絡課程的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同時也能使英語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2]。從慕課的設計理念、技術、授課方式及對象的類別進行分類,“慕課”常見的形式主要可分為cMOOC、xMOOC以及tMOOC,其中xMOOC作為主流的慕課模式已被上述的主流國際慕課平臺如Coursera等所采用。xMOOC的研發理論基礎主要源自于行為學習主義理論,通過采用大量的認知—行為主義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同傳統課堂及視頻教學模式相比,“慕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互動性高、系統性強”等特點。“慕課”的誕生,對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了一定影響。(1)同傳統教學的40~50分鐘的長時間教學模式相比,“慕課”課程通常會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在10~20分鐘的時間之內對該課程的重點知識內容進行突出講解,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長時間課堂學習中無法集中精力的問題。同時,“慕課”的產生也為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和復習提供了可能。學生通過對“慕課”平臺的控制,能主動掌握學習進度,對不懂的知識點能進行反復的觀看,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2)“慕課”相比傳統課堂教學有更高的互動性。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學生的課堂沉默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教師的提問通常都以教師的“自問自答”形式告終,難以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慕課”平臺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整合了許多人機交互的新技術,讓學生不僅僅能通過觀看線上課程、學習知識,同時,通過呈現的多樣化練習及復習手段,可以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慕課”平臺不僅僅是單一的向學生輸送知識,同時也整合了各種線上交流與互動的工具,為師生之間的溝通及問題的解答建立了多樣化的平臺。此外,許多“慕課”平臺也設立了自己的論壇,方便學生在學習之余與其他學習者進行溝通與交流,互相學習,分享經驗,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3]。(3)同大學傳統課堂教育或視頻教學相比,“慕課”還具有學習資源的高質量性及課程安排的系統性[4]。根據研究可發現,國內外大多數“慕課”的平臺都是圍繞名校及名師所打造,不僅能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多樣化的課程,而且也大大增強了“慕課”的權威性。此外,依托這些名校在課程體系構建上的豐富經驗,許多“慕課”的課程安排也具有科學性。從授課內容的選擇、教學目的、針對化練習及測評設計、課后作業布置、開發與實施形成性及總結性教學評價等都能在科學的理論化指導下進行有效的實施。(4)許多高校對大學英語課程老師的需求量十分巨大,鑒于每位教師的授課風格及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可能難以保證基礎課有較高的授課質量及課程安排的有效合理[5]。此外,由于大學英語大多采取大班授課模式,老師都是同時給多個班級甚至年級進行授課,精力有限,對學生在一學期里所學知識掌握的考察主要依靠期末考試完成,忽視了學生在每一階段學習的成效性,從而難以對學生的真實水平進行有效評估[6]。“慕課”平臺的課程能為學習者提供階段性和總結性的測試,使得每一位學員能在完成階段性學習后及時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查漏補缺,鞏固所學的知識。借助慕課平臺輔助教學,教師能夠時時監測到學習者的學習情況,促使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慕課”的中國化及其遇到的困境
大學英語機考教學管理研究
摘要:大學英語機考模式是教學改革的結果,也是時展所必須的。大學英語機考有其獨特的優點,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本文研究的是貴州師范大學在實施大學英語機考時,為解決機考中存在的局限性所進行的相應教學管理改革。
關鍵詞:大學英語;機考;教學管理
1大學英語機考的背景
隨著網絡與教學的日益結合,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提出大學本科教學將進行重要調整,包括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將在網上進行,并逐步實現大學英語全國統考課程的網上考試,創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考試平臺(鄧賢貴等,2013)。大學英語機考是英語考試改革大勢所趨。從2008年12月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開始了機考的試點,由此開啟了大學英語機考的潮流。正如馬馨和趙彤分析的,目前全國大學生英語口語機考已經全面推行,筆試采取傳統考試與機考并行的方式,但是機考已然成為英語考試形式改革的方向。大學英語機考較之傳統考試的優點是更靈活、高效、準確,實現了從“千人一卷”到“多題多卷”的變革(馬馨,趙彤,2017)。機考模式可以實現教考分離。教考分離是以大綱為依據,以試題庫建設為基礎,統一命題,集體流水閱卷,將考試從教學環節中分離出來的考核方式(王素君,2014)。教考分離能更加保證考試的公平性。
2實施機考的條件
貴州師范大學是一所貴州省內省屬重點大學,但是由于地處中國的西南地區,前期的師資匱乏,教學資源不足,以至于學校的發展還不成熟,招收的生源也大部分來自省內,學生對于計算機的使用尚不熟練,所以一直以來貴州師范大學的大學英語考試都是采取傳統的紙質考核方式。近年來,隨著國家整體經濟的不斷提高,教育尤其是西南地區的教育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發展,在貴州師范大學實行大學英語機考的條件也成熟了。首先教學內容上,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還有Unipus(高校外語教學平臺)在線學習平臺的使用,教師在線布置作業,學生在線上作答。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平臺作業,組題并給學生測試。線上學習平臺的使用為大學英語機考打下了基礎,使學生對于線上學習和考核都不再陌生。軟件設備上,學校組織專家研討提出機考軟件的需求,再由軟件公司設計研發產品。投入使用前對產品進行了試用,測試成功后再正式投入使用。硬件設施上,學校共27間機房可供1942人使用,基本滿足機考所需設備。2017-2018學年的第二學期大學英語期末考試進行了機考的實踐探索。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互聯網+”英語閱讀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提出建構主義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學習的影響,就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以建構主義理論視角進行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改革創新展開討論,旨在創新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提高英語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英語閱讀;構建主義理論;改革創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受到教育學者的廣泛關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教育理論層出不窮,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如何在構建主義理論視角下完成自我革新受到社會的重點關注。
一、“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
1.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受到其作用與影響,教育教學也無法避免。當前,隨著人們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能力的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有效融合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其開創了科學文化教育的新局面,其教學成果受到社會的贊揚。國家教育部不斷推進各項教育政策,重點強調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與地位。高等教育為我國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專業英語人才,其教學改革創新至關重要。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促使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不斷改革,創新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出符合現代化發展要求的英語優質人才。2.“互聯網+”時代下,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發展受阻。在當前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仍然作為課堂的主體,受到大學英語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束縛,傳統英語課堂教學單一化、教條化。大學生作為課堂組成的另一部分,其思想是發展的,傳統英語教學無法滿足其實際學習需求,導致英語課堂缺乏生機,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在不斷消退,曠課、逃課、濫課等現象普遍存在。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成長力量,其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互聯網+”時代下,智能手機、iPad、游戲機等應運而生,枯燥無聊的英語閱讀課堂“強迫”學生投入這些新新事物的使用中,學生沒有多余的精力完成英語閱讀的學習。針對此,大學英語教師只有實現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與英語閱讀課堂的有效融合,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才能留住學生的“心”。
二、建構主義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與對策
[摘要]近年來,國內教育工作者在認真總結和反思傳統教學理念的同時不斷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取得了豐碩成果,從MOOC到SPOC再到微課和翻轉課堂,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都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過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剖析,結合翻轉課堂的概念和實踐意義,針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認為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能有效改進目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頓局面。
[關鍵詞]英語教學;翻轉課堂;應用對策
從MOOC到SPOC再到微課和翻轉課堂,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鑒于我國自身教育發展狀況,對于這些理念的引進不能盲從,而應該結合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做出調整,以便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教育事業。
1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與教學現狀
1.1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7月正式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做出了新的界定:“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學絕不是盲目地效仿西方先進教學理念,而應結合我國高等教育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并合理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現代化教學輔助設備,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教學方式,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2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現狀。自2003年起,大學英語教學就走上了革新之路,對陳舊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法,匱乏的教學資源和落后的教學手段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成為廣大教育從業者的強烈心聲。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大班授課。由于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英語師資匱乏現象,加之大學英語課公共基礎課的性質所決定,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大班授課,學生專業不同,生源地不同,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第二,學習目的迷茫。受應試教育影響,部分學生認為在大學階段學習英語的目標就是為了過四六級、拿文憑,而忽視了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英語學習應更加注重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第三,授課模式單一。由于受大班授課限制,英語教學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填鴨式”教學充斥著大學英語課堂,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的培養和激發。鑒于以上各種問題,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改革呼之欲出,刻不容緩。
2翻轉課堂基本概念與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