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家庭情況自述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8: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家庭情況自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生家庭情況自述

篇1

【關鍵詞】獨生子女父母婚姻狀況大學生人格

是否獨生子女對大學生人格有著一定的影響。王月云等人研究??表明,非獨生子女大學生非健康型人格發生率高于獨生子女大學生。姚齊和研究??表明,非獨生子女在恃強性、敏感性、幻想性、緊張性因素的得分均高于獨生子女,只有敢為性因素的得分低于獨生子女。孫澤軍研究??表明,獨生子在聰慧性、敏感性和興奮性上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差異顯著,而在其它人格維度上,兩者無差異。

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的人格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黃悅勤等人研究??發現,父母關系不和睦,單親家庭是大學生人格障礙的危險因素。劉金花調查??表明,與自述父母關系說不清的子女相比,自述父母關系好的子女在人格特征上有更多的優越性,心理健康水平和專業有成就的人格特征得分也更高。凌四寶等人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完整和諧的大學生樂群性(A)、穩定性(C)、敢為性(H)均顯著高于在離散型家庭中成長的大學生;持強性(E)、懷疑性(L)、憂慮性(Q1)、緊張性(Q4)則顯著低于在離散型家庭中成長的大學生。

如果按照上述研究結果推論,不良的父母婚姻狀況(例如離異,父或母去世)加上非獨生子女(有兄弟姐妹),人格應該更不良;但從家庭系統角度來看,兄弟姐妹的存在未嘗不是一種社會支持資源,也許會對父母婚姻狀況不良的消極影響起到一定的彌補作用。為了獲得實證的結果,本研究將嘗試對是否獨生子女與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及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進行研究。

研究方法

被試。采用整群抽樣法,在北京市某大學大學生中進行取樣。共回收問卷6518份,實得有效問卷6062份,問卷有效率為93.00%。其中樣本的基本構成情況是:男生2707人,女生3354人,缺失性別數據1人;獨生子4527人,非獨生子1535人。被試年齡在19至22歲之間。

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卡特爾16種人格測試量表(16PF)以及自編的家庭調查項目作為調查工具。自編的家庭調查項目主要包括父母婚姻狀況(分為正常、離異和父或母去世)和是否獨生子女等內容。16PF共有187題,歸為16種人格因素,分值越高,表明某種人格因素越突出,對正常人的16種基本人格因素有良好的區分能力。16PF具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重測信度在0.43~0.89;結構效度較好,量表項目的因素負荷在0.73~0.96。

程序。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本研究采用2×3兩因素設計模式,以父母婚姻狀況、是否獨生子女作為自變量,分別以人格的16個因素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方差分析。所得數據采用SPSS11.0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

父母婚姻狀況在人格因素上的主效應。

從表1可以看出,父母婚姻狀況在大學生人格的恃強性、興奮性、有恒性、幻想性和自律性因素上主效應顯著,而在其它的人格因素上則不顯著。進一步多重比較發現,在恃強性和幻想性上,離異家庭大學生的得分顯著高于正常家庭(p

是否獨生子女在大學生人格因素上的主效應。從表2可以看出,是否獨生子女在興奮性上主效應顯著,在其它人格因素上則不顯著。

是否獨生子女與父母婚姻狀況在大學生人格因素上的交互作用分析。交互作用檢驗表明,在聰慧性、恃強性和興奮性上,是否獨生子女與父母婚姻狀況交互作用顯著(p

進一步分析表明,在聰慧性上,父或母去世家庭非獨生子女大學生顯著高于獨生子女大學生(p

研究結果討論

關于主效應的討論。在研究結果中,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人格的主效應顯著,說明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人格確實存在顯著影響。這與劉金花的研究結果“與自述父母關系說不清的子女相比,自述父母關系好的子女在人格特征上有更多的優越性”是一致的;但在具體人格因素上的差異顯著狀況和凌四寶等的研究結果是有出入的,究其原因,應該是兩研究對大學生的父母婚姻狀況分類不同所致。凌四寶等的研究將家庭分為完整和諧型和離散型兩種,父母離異和父或母去世都被歸于離散型家庭,但這兩類家庭其實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本研究正是注意到了這一點,因而將父母婚姻狀況細化為正常、離異和父或母去世三種情況,我們也因此獲得有關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人格影響的更為細致的結果。

具體人格維度上,恃強性、幻想性和興奮性,離異家庭大學生顯著高于正常家庭大學生,在有恒性上,離異家庭大學生則顯著低于正常家庭大學生。恃強性高者好強、固執獨立、積極,低者謙遜、順從、通融、恭順;幻想性高者幻想、狂放任性,低者現實、遵守成規、力求完善合理;興奮性高者輕松興奮、隨遇而安,低者嚴肅、審慎、冷靜、寡言;有恒性高者做事盡職,低者茍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精神。所以和正常家庭大學生相比,離異家庭大學生更好強、固執,更狂放任性,更隨遇而安,也更缺乏奉公守法精神。

在自律性上,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學生顯著高于正常家庭和離異家庭大學生。自律性高者知己知彼、自律嚴謹;自律性低者矛盾沖突、不顧大體。由于父或母去世,很多孩子被迫過早接觸社會,過早承擔部分家庭的責任,過早體驗生活的苦樂艱辛,因而,相比其他家庭的孩子,人格上也就更加自律嚴謹。

獨生子女大學生在興奮性上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在其它人格因素上兩者無差異。本研究沒有在更多的人格維度上檢驗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差異,這一結果和姚齊和、孫澤軍等的研究結果是不一致的。這可能是因為本研究采用的是兩因素方差分析,不僅考察是否獨生子女對人格發展影響的主效應,也考察父母婚姻狀況與其對人格影響的交互作用。而其它研究則是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形式,沒有考慮到這種交互作用。

關于交互作用的討論。關于是否獨生子女與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人格的交互影響是本研究比較獨特和有價值的結果。從圖1~圖4,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人格的差異受父母婚姻狀況不同的影響。

對于正常家庭的大學生來說,在恃強性和興奮性上,非獨生子女要低于獨生子女,離異家庭和父或母去世家庭則均沒有這種差別。說明正常家庭的大學生,兄弟姐妹的存在使其更謙遜、順從、冷靜、寡言。這可能與正常家庭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關注家庭內部,彼此要爭奪和共享父母的愛有關。而離異家庭和父或母去世家庭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恃強性和興奮性不存在顯著差異。

對于離異家庭的大學生來說,在激進性上,非獨生子女顯著低于獨生子女,正常家庭和父或母去世家庭則均沒有差別。激進性高者自由、激進,不拘泥于現實;激進性低者保守、尊重傳統觀念與道德準則。兄弟姐妹的存在使離異家庭的大學生更接近現實、尊重傳統、重視道德準則。父母離異,通常孩子會對主動提出離婚的父母一方有一種誤解,認為其對家庭不負責任,而兄弟姐妹的團結互助,則必然會增加其對家庭倫理重要性的認識。尊重傳統,重視道德準則,正是體現了離異家庭孩子的這種復雜心理。

對于父或母去世家庭的大學生來說,在聰慧性上,非獨生子女顯著高于獨生子女,正常家庭和離異家庭則均沒有差別。聰慧性高者聰明、富有才識、善于抽象思維;低者思想遲鈍、學識淺薄、抽象思維能力弱。兄弟姐妹的存在影響到了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學生的思維智力,使其更聰慧。在這樣的家庭,家長由于要承擔起養家糊口的重擔,沒有太多時間去照顧孩子,孩子被迫彼此照顧,相互依賴。這種過早的社會化經歷,可能是其聰慧性高的原因。

結 論

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人格存在顯著影響。離異家庭大學生在恃強性、幻想性和興奮性上顯著高于正常家庭大學生,在有恒性上,顯著低于正常家庭大學生。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學生在自律性上顯著高于正常家庭和離異家庭大學生。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人格存在顯著差異。獨生子女大學生在興奮性上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兄弟姐妹的存在使正常家庭的大學生更謙遜、順從、冷靜;使離異家庭的大學生更接近現實,更尊重傳統。此外,兄弟姐妹的存在影響到了父或母去世家庭大學生的思維智力水平更高,使其更聰慧。(作者單位分別為:北京聯合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本研究獲北京市人才強教中青骨項目資助,曾美英同志參與寫作)

注釋

①王月云等:“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人格特征比較研究”,《醫學與社會》,2007年第9期,第38~40頁。

②姚齊和:“獨生與非獨生子女個性特征比較研究”,《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第1期,第54~55頁。

③孫澤軍:“大學生獨生與非獨生子女16項人格因素比較研究”,《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第3期,第284~286頁。

④黃悅勤,李立明,劉秀芬:“理工科一年級大學生人格障礙及其危險因素的現況調查”,《中華精神科雜志》,2000年第33期,第44~46頁。

篇2

關鍵詞 勵志獎學金 助學金 評定方式 農業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07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Inspirational

Award and Grants Review Mode

ZHANG Ailin[1][2], SI Yimin[1][2], SHAN Xiumin[1][2], MA Mingqi[1][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2] Tianj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 Process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 Tianjin 300384)

Abstract To protec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educa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work hard, uplifting, inspirational award, eval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ran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measures taken by the university,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project has become a student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a difficul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motivational scholarships review in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new solutions to explore ways and means of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follow-up studies were discussed, inspirational scholarships to play the role of a guide to improve the class of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 hav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motivational scholarships; award; assessment information; agricultural college

貧困家庭大學生一直是國家和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一個群體,為保證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國家及政府在高校設立了國家獎學金、人民政府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助學金專項資金,而且資助力度也比較大,用于獎勵和資助高校全日制在學本專科品學兼優且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但是由于這些類別獎學金設立時間較短,與其相關的管理制度、貧困等級認定、運行發放機制等方面尚不夠成熟、完善,加之包括我校在內的農業院校,貧困學生所占的比例大,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助學金的評審成為高等農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難點。本文著重從勵志獎學金、助學金的評審方式入手,分析當前獎助學金評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探討解決的方法和途徑,為我校勵志獎助學金的評定工作打基礎。

1勵志獎、助學金評審過程中凸顯的問題及矛盾

近幾年,國家勵志獎學金、助學金的設立及發放確實緩解了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的生活問題,使他們安心讀書,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具有重大意義,但在實際評審、發放過程中也出現了多種矛盾和問題。

1.1 評審方式教條死板,以綜合測評為依據欠合理

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如何評定,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國家勵志獎學金、貧困助學金的申請指定給經濟困難且有民政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明”的學生,而成績優秀、表現突出的學生,如果沒有“貧困證明”就沒有機會獲這項高額獎學金。參評學生既要品學兼優,即綜合考評要名列前茅,又要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評定獎助學金的指標體系比較簡單,主要參考是否有“貧困證明”,專業綜合測評班級排名情況。而且綜合測評體系單一,主要考核學習成績、參加學校團體活動附加分、品德修養幾個因素,而沒有把學習態度、集體觀念、勞動觀念、身體素質、心里素質、意志品質、科技活動、創新能力和社會貢獻等因素及客觀的量化方法結合起來。

“經濟困難”的度量是最明顯的突出問題,現實情況是有的學生家庭經濟不夠困難而學習成績優秀但沒有參評資格,有的學生家庭經濟特別困難但因為綜合考評成績不高也不能參加評定。所以評審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價值觀,直接影響到學校老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威信。

1.2 學生家庭經濟的真實狀況難以準確把握,是否屬于“貧困” 沒有標準

家庭的經濟狀況目前由于缺乏專業的調查機構和科學的評判手段,很難把握其真實狀況。在考察審核中,主要是通過學生自述、申請結合民政部門和當地街道辦等單位開具的證明材料,加之,結合該同學在學校的生活消費情況,綜合班級民主評議及任課老師、班主任老師的認知,打分排名,確定困難認定。對于學生自述,有的學生家庭確實經濟困難,但是出于愛面子,維護自己的隱私,特別是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學生,不愿將自己家的真實經濟狀況說出來;有的學生對于評定工作不是很認真,抱有可有可無的態度;有的學生為了得到經濟上的額外支持,故意渲染自己的困難程度,夸大其詞。對于縣級民政部門蓋章的證明,其證明力也有失真的一面,因為除了本村或街道干部大概了解申請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外,其余鄉鎮、縣區級民政部門干部基本不了解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而在該項證明書上蓋章亦不用承擔法律后果,做個順水推舟的人情,學生只要去縣區及民政部門蓋章,一般都能實現。

1.3 “僧多粥少”,難以均衡分配

勵志獎學金的獎勵額度較大,每年5000元/人,助學金的額度也不小,分別設為每年特困3500元/人、較困難的2800元/人,一般貧困2200元/人。而且家庭經濟困難是個相對的概念,不少學生利益驅使,不惜放下顏面,爭當“貧困生”,加重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這給實際生活特別困難,最需要得到資助的學生造成減少了獲得獎勵和資助的機會。學生之間互相監督,評議其家庭經濟狀況也難以發現其真實情況,因此在評審過程中,難以回答“誰比誰更需要資助”,評審結果往往是“幾家歡喜幾家憂”的感覺。

2解決評審獎助學金評可采取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2.1 思想教育要貫穿勵志獎、助學金評選的全過程

在思想教育中積極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勵志獎學金、助學金評定過程中公正性的相對性,作為班主任老師及學生工作組老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重點關注貧困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狀況和水平,與同學們交心相處,用實際行動關愛他們。教育學生在評定中要講風格,講理解,講大局,正確對待個人得失,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也要加強獲得獎學金、助學金的學生的感恩回報教育工作。國家政策也是要讓每一位貧困學生都能上得起學,這就要確實教育學生,有困難就說出來,不論是獎學金還是助學金都是國家、社會對學生們關懷,而且也要正確對待利益觀,要誠信,以身作則,把學校政府的關愛化作動力,用感恩的心去服務社會。

2.2 經常召開學生座談會,交流心得

以學生社團聯活動為紐帶,增強與同學的交流,鼓勵貧困學生積極參與到社團聯活動中去,給他們自由施展才華的機會和平臺,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實踐磨練中塑造自我。用充分調動團學聯骨干學生的榜樣作用,發揮優秀學生干部在班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強黨課學習,鼓勵學生們適時遞交入黨申請書,定期交流學習匯報思想,完善自己的“個人夢、個人規劃”,經常開展座談會、交流會,請優秀貧困生學生干部代表與貧困生進行交流,用實際行動證明“貧困生”雖然沒有能力選擇家庭和出身,但有能力選擇自己的明天和未來。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志向和骨氣,樹立戰勝暫時經濟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2.3 進一步改進評審方法,完善評審程序

學校應該制定嚴格的評選評定程序:先由學生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再隨機抽取班級代表對其在校經濟開銷進行打分,匯總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意見,院級評定小組進行最后的統計和評審,審核后具體排名進行全校公示。在評審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們,團結同學,形成班級凝聚力,樹立良好的班風,要互相謙讓,互相理解。畢竟受資助的名額有限,提出貧困申請的學生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助學金。對于確實困難的學生也許三百元兩百元就是一個月的生活費,可以嘗試鼓勵得到助學金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去適當地幫助那些沒有得到資助的同學,確保每個貧困學生都有一定的資助,保障學業順利進行,而且這樣也能夠增強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和友誼。

如果在評審過程中,學生能夠親身參與,有理有據,學生們也能夠心服口服,排除雜念和不公平的感覺,有利于教育學生,增進同學友誼,鞏固良好班風。

3 獎助學金評定后繼需展開的工作

3.1 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獎學金

正確引導,建議學生根據家庭情況決定獎學金的用途。 慶祝歡喜一定要適度,重在溝通同學感情,用特殊的方式感謝班級體成員,多為班級考慮,多為班級體的發展做貢獻,積極參加院校組織的各類活動。督促大家進一步努力學習,要杜絕奢侈浪費的之風。把獎助學金用實處,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用于補交學費,添置學習用品資料或報考相關證書或者用于為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添置設備等用途上。

3.2 監督獲資助同學的表率示范作用

勵志獎學金對獲獎者的學生來說,而言不僅是經濟上的獎勵,更重要是一種激勵,是對前一階段在校德、智、體、美、勞綜合表現的肯定。這些學生是全體同學學習的榜樣,尤其是經濟困難的學生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而且要鼓勵受獎勵的學生們再接再厲,奮發向上,爭取取得更多的成績和進步。同時,這些榜樣在獲得獎學金之后的學習與生活,也應該受多方監督,獎學金評審委員會也可委派一些學生們監管督促。如有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可以撤銷或收回資助獎勵款項。

3.3 應發揮精神激勵和鼓舞作用

篇3

關鍵詞:高職教育;專升本;生源減少;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5-0119-02

目前,高職專升本的報名條件要求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錄取的省內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成人高等院校(普通專科班)、普通高職(專科)的應屆專科層次畢業生,由學校推薦在校學習期間,專業綜合排名前30%的學生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專升本考試,錄取應屆畢業生的5%進入本科院校學習。但是,高職專升本的報名人數在逐年下滑,以筆者統計的情況為例:某高職學校法學專業2009年報考專升本的人數為212人,占應屆畢業生的41.93%;2010年報考專升本的人數為156人,占應屆畢業生的33%;2011年報考專升本的人數為75人,占應屆畢業生的24%;到2014年報考專升本的人數為55人,占應屆畢業生的19.78%。法學專業專升本的報名比例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從事法律職業需要考取《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參加該證書考試的報名條件就是要求法學或其他專業本科。其他專業尤其是理工類學科專升本的報名人數更是少之又少,有的甚至報名比例只有個位數。經研究發現,導致高職專升本生源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專升本生源減少,高職生源素質整體下滑

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擴招政策的影響,擴招之前不應該進入到本科院校的學生進入到本科院校,應該進入到高職專科院校的學生被普通本科院校和民辦本科院校瓜分,高職專科院校為了生存,按照大眾型高等教育的指引,只能放低錄取分數線,近幾年的高考高職高專最低錄取分數線已經達到170分和160分,這些學生在某些領域很有天賦,但是文化基礎實在不敢恭維,連一個像樣的請假條都寫不出來,有些主管學生工作的負責同志坦言,現在的高職高專學校想選出個能辦明白事的班干部都不容易。高職專科的很多學生有著非常不好的學習習慣,他們不知為什么要上專科,但是來之也就安之,要讓他們再通過努力考取本科,在本科再學二年,他們是如何也不想做的。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在專科的痛苦考試中受著折磨,正考不及格補考,補考不及格等著畢業前大補考,到了即將畢業的時候知道,只要不欠學費,大都能拿到畢業證,自己已經很滿足了,自己已經清楚自己在學業上的半斤八兩了。

世界觀、人生觀模糊,目標缺失與多數專科學生目標缺失情況正相反,有部分優秀的專科學生沒有因為高考的失利而沉淪,反而愈挫愈奮。在升學與就業的途徑選擇上也是與眾不同。1.選擇更為快捷的升學途徑。國外的很多學校瞄準了中國巨大的出國留學市場,開發出國讀一年半本科,一年碩士研究生的留學項目,與之對比是國內二年專升本,三年碩士研究生課程,大大節約了學生的時間;同時中國公民家庭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論指引,很多家長也愿意讓孩子出國學習,開拓視野,為將來的工作奠定國際化背景;還有一些家境一般的優秀學生,在學習專科的同時,套讀自學考試“專本銜接”課程,通過三年的努力,不但能夠獲得專科的畢業證,還能夠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這些學生放棄專升本,直接攻讀碩士研究生,為自己節約了兩年的時間,同時也為家庭節約了兩年的經濟負擔。2.優先考慮就業和參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象牙塔里面學得如何最終還要接受生產實踐的考量,很多專科學生在專科畢業時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會選擇先就業,在就業中去尋找知識的空缺點,然后再以提高學歷的方式彌補實踐中知識的不足。

二、家庭原因迫使學生放棄專升本,因家庭致貧而放棄專升本

伴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高等教育也從事業變成產業。大學收費剝奪了許多家庭困難的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很多學生因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枯竭以及家庭主要勞動力的喪失而失去求學的經濟基礎,不得不放棄專升本的學習。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貸款政策等等,目的是為了學生不因經濟貧困而放棄學業,但其實沒有看到,一個家庭無法支持學生上學的背后原因是需要這個學生立即放棄學業去維系這個家庭的最基本生活,國家的助學政策只能救學生,維系不了這個家庭。

因家庭溺愛而失去專升本。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大大降低了中國的人口壓力,但也有人說計劃生育政策毀掉了我們的孩子。筆者是不贊成這種認識的。實則是許多夫婦綜合素質差,沒有育兒能力,只知道對孩子溺愛才導致其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學習解決的愿望,感到上大專期間獨立生活太麻煩,從而不想繼續讀本科,只想回家鉆進父母的安樂窩。

三、高職院校原因導致專升本生源減少專升本難度大

大專學生想專升本要參加各省統一組織的專升本考試,前已闡述,按照現行政策,只有當年應屆大專畢業生的5%能夠有機會被本科院校錄取,到本科院校繼續學習,這個比例使很多專科生望而卻步。

老師與學生之間對于變革知識傳授模式的矛盾不斷加深,使很多學生對課堂學習失去信心。高職高專首先招生的質量不高,教學改革不到位,仍沿用古老的說教方式,照本宣科,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對于變革知識傳授模式的矛盾不斷加深。老師認為學生層次低,不愛學習,于是沒有激情,不愿意更新知識和知識傳授方式;學生認為老師沒激情,不考慮學生感受,不與學生和時代特色相接軌,不愿意聽教師單一的課堂教學,對本科課堂也失去了信心。

(一)錯位的辦學觀念

一個網名叫“任天寂”的學生,在退學的時候自述:與其在學校受折磨混張文憑,不如自己退學開辟一條自由讀書的道路。他在網上曾寫下了《中國教育萬言書》,作為“一個退學大學生的自白”。他認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教育觀念問題。筆者也有同感,首先,大學是一個教育機構,而不單是一個科研機構。很多大學都在追求所謂的大學排名,給大學教師下達各種各樣的科研指標,教師為完成學校的指標,不得不東拼西湊,閉門造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少有能為社會有一點裨益,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毫無一用,另一方面,教書應有的教書本領也荒廢了,大學老師不會講課,不能抓住學生心理,課堂多是晦澀的念書本,不能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其次,片面的追求規模,大而全,大學辦成了產業。現在的大學校長每每談及自己學校的幾萬學生,囊括了社會的所有學科都津津樂道;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幾萬名大學生只有大學生的身份以及將要得到的大學畢業證書,沒有大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學校的所有學科又有幾個能夠立得住,叫得響,在產業發展的要求下,低投入高產出,只有多招學生才能產出,只有在大教室里用一個老師照本宣科才能降低成本,不顧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大肆批發殘次品的“大學畢業生”。

(二)優秀的本科院校不招專升本學生

由于招收專升本學生占用本科招生計劃,招收一個專升本學生就少一個高中直接錄取的學生,很多優秀的本科院校就不招收專升本學生,優秀的專科生就不升本。最后導致結果就是優秀的專科學生不升本,一般的專科學生升到一般的本科,學生嫌棄學校,學校嫌棄學生。

導致專升本學生減少的社會原因是全民趨利化的社會狀態使得學生難以靜心讀書。比爾?蓋茨可能是世界上最為知名的退學者,他的退學并不是讀書耽誤掙錢的范例。但是我國現在的經濟狀況非常好,每個領域掙錢的機會都很多,沒考上大學的學生幾年之內就能積累一定財富,在涉世之初的大學生那里錯誤的認為上完了大學也沒有好的工作,大學生和農民工一樣,到處都是,與其在學校里消磨時間,還不如到社會上掙點錢,拿個別學生的成功當成是全體非大學生的機會。這是錯誤的觀點,他忽視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離不開專業的技術和知識。只有學好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才能更好地為將來在社會上立足奠定基礎。

(三)所謂的大學生就業難,本科生難于專科生觀念的錯誤引導

2014年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指出,2013年是“史上最難就業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1.9%,平均月起薪為3 378元。《教育藍皮書》指出,從學歷層次比較來看,初次就業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其中,專科生為79.7%,本科生為67.4%,碩士生與博士生均為86.2%;從學校類型來看,高職高專院校初次就業率最高,為78.1%2。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不能升本,升本之后還不如現在好找工作。殊不知,這個比例并不是專科和本科的對比。

結語

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們不必千方百計規勸專科學生升本。專升本生源減少,既有學生對多年來所形成的學歷高即為成功這一標桿的挑戰,也是對大學進步的鞭策。它促使大學進行深入的教育改革,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發展步伐。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拓寬社會成員終身學習通道,擴大社會成員接受多樣化教育機會,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實現多種學習渠道、學習方式、學習過程的相互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孤立型人際關系;人格魅力;溝通技巧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004-02

大學是人際關系走向社會化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踏入大學,就會遇到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同鄉之間,以及個人與班級、學校之間的關系等等。面對如此眾多的人際關系,有的同學因為處理不當,整日郁郁寡歡,心情沮喪;有的同學因為人際關系緊張,精神壓力很大,導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癥;而更多的同學則由于不知如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而經常為苦悶、煩惱的情緒所困擾。可見,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對于未來大學生活和事業的成就至關重要。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部分嚴重問題

總的來說,大部分大學生都能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但是在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中,由于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有部分人不能很好地處理好和身邊的老師、同學的關系。他們行為孤僻,精神世界一片荒漠,成為“孤立型”大學生,嚴重影響了學習和生活,有人甚至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中的“孤立型”表現有如下三種。

(一)強調自我目中無人。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倍受溺愛,沒受過什么打擊或挫折,容易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與他人相處時,不顧場合,不考慮別人的情緒,高興時,高談闊論,眉飛色舞,手舞足蹈;不高興時,郁郁寡歡,誰都不理,或是亂發脾氣,不尊重他人,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在集體生活中,不能站在大家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案例:小劉,大一男生,不僅家庭條件好,還自恃身強力壯,與同學交往中從不吃虧。小劉對得罪他的一個同學處處過不去,說:“我就是要你不痛快,你不痛快我就高興。”他常把對方水壺里的水倒掉,把衣服扔一邊,晚上還故意把對方關在宿舍門外。現在小劉跟班里的同學關系很差,人人對他懼而遠之,他自己也倍感孤獨。

(二)自卑膽怯胡亂猜疑。由于大學生們的家庭背景、學習成績和個人能力的不同,有些大學生很容易在心里形成一種思維定勢,認為自己哪方面都比別人差。這些現象屢見不鮮:那些來自小城鎮或者偏遠農村地區的學生,感覺自己在那些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的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有些同學把自己的學習成績差歸咎于自己智商低下,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有些大學生還會因為自身的外貌或身高而深感自卑。日積月累,這種自卑的感覺壓抑在心理得不到正確的發泄,就逐漸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他們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常常焦慮不安,自卑膽怯,胡亂猜忌,很難融合到大集體中。

案例:北京大學的學生欣欣說:“看到周圍的人都很優秀,我就會有壓力,心情比較焦躁、郁悶,不想和別人說話。老覺得她們也不喜歡搭理我,我覺得自己情緒很不穩定。”

(三)心眼太小斤斤計較。有小心眼兒的同學,神經敏感,常常杞人憂天,小題大做,庸人自擾。他們往往患得患失、吃一點虧就如鯁在喉;特別計較別人的一言一行,總感到別人在算計自己,對周圍人總是充滿敵意。

案例:小鮑,女,某大學一年級學生。自述由于自己小心眼兒,往往為了一點小事和同學生氣。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常鬧別扭,總想著那些細枝末節,弄得大家都很不開心。其實她自己也不想這樣,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二、“孤立型”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應對策略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人際交往有三個要素: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人的情感需求和社會的行為準則。如果能夠協調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有效地消除人際交往中的障礙。針對上述“孤獨型”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的對策來消除障礙,幫助大學生遠離孤獨,融入群體,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大學生活更加充實。

(一)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1.做一個人謙虛正直的人。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忘記過去的輝煌或陰影,把大學生活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平靜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保持一種平和而理智的心態,謙虛待人。要培養自己正確、健康的人際交往能力,營造互幫互學、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人際關系氛圍。

2.做一個善于表達的人。古人言: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與人交流不僅是互相交換信息和經驗的好方式,還有助于增進友誼。善于表達,也就是說,能夠清楚明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并且要注意表達方式。輕松幽默的表達方式往往可以讓聽眾感到愉快。

3.做一個主動開放,積極溝通的人。每個人所隱藏的內心世界,正是別人希望發現的奧秘,一般來說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內心,才能走進別人的心里。當你對別人作出一個友好的行動,表示支持或接納他時,他的心理就會產生一種壓力,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會對你報以相應的友好行為。善于與人交談和一起娛樂,能恰當分配時間與人交往、參加集體活動,往往會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的融洽。

(二)學會運用人際交往與溝通的技巧

1.學會贊同和認可

在自己的頭腦中一定要形成一種態度,一個思維框架,即一種贊同態度,培養一種贊同的性格,成為一個自然而然地贊同別人和認可別人的人。

當你贊同別人時,一定要說出來。僅僅用暗示表示贊同是遠遠不夠的。要明顯地讓別人知道你的贊同和認可,要點頭說“是的”,或注視著對方的眼睛說“我同意您的說法”或“您說的很對,我完全贊同”,“我認為您的看法很好”等等。

當你不贊同別人時,千萬不可告訴他們,除非萬不得已。如果你輕易地表示反對,你會很快與人形成矛盾,失去很多。所以,請不要輕易否定別人。

2.失言時立刻致歉

一般人通常在犯了錯誤的情況下會說謊,會否認或狡辯,但無論何時如果你犯了錯誤,一定要勇敢地說“我錯了,請原諒”,“對不起,這是我的失誤”等等。

承認錯誤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但人們一定會對一個勇于承認錯誤的人刮目相看,人們也會認可或諒解你的做法,從而提高你的形象。

3.避免與人爭論

和人交談時,避免把談話看成是一種競賽,一定要分出個高下。如果你常在他人的話里尋找漏洞,為某些細節爭論不休,或糾正他人的錯誤,藉以向人炫耀自己的知識淵博、伶牙俐齒,你一定會給人留下極深刻的消極印象。

人際關系中最忌諱的就是與人爭論。因為沒有人能從爭論中獲勝,也沒有人會從爭論中贏得朋友。即使你是對的,也不要爭論,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請務必記住這一點。

4.正確處理沖突

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處理問題,就要求一個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能夠打破僵局,或者能夠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創造深入交往的氛圍。遇到好斗者,對付他們的最好方法是:拒絕與之爭斗。這樣,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身份,顯示了自己的不凡氣度,而且使那些好斗者變得慌亂無措,氣得七竊生煙,并且顯得愚蠢可笑。

大學生正處于學習知識和技能、認識社會、探索人生的重要發展階段,大學生的所有活動都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進行的。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總之,人際交往不僅是大學生向社會化轉變的基本途徑,還是大學生身心發展和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因此,“孤立型”大學生應該特別注重良好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早日走出孤獨荒漠,投身情感海洋。

篇5

研究生成了研究找工作的學生。

――武漢某重點大學研究生的自嘲。

我是搞超級雜交水稻的,我的目的就在于能夠不斷出新成果,為糧食安全作出貢獻,那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袁隆平就落選中科院院士表態。

由于碳酸飲料大行其道,不少美國人的牙齒健康受到損害,青少年牙齒遭腐蝕現象尤其嚴重。

――美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碳酸飲料損害牙齒。

類明星郵票,將大頭照印上去了事,毫無藝術美感,不存在收藏價值。

――有收藏家如是說。最近到郵局寄信的“乙醚”,會驚訝地發現他們的偶像易中天已登上了郵票,此舉立即招來熱議。

我的文化水平還只停留在小學六年級的水平。

――位亞洲冠軍的自述。中國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素質教育堪憂。

不妨就換個名吧,再注冊個商標,叫“鄭板橋”,正好諧音“正版瞧”。

――盜版光盤泛濫,有人這樣為某正版音像店支招。

81%的人反對將北京的國際譯名定為“Peking”。

――項在線民意調查顯示。Peking這一拼寫形式是1906年西方人在上海舉行的“帝國郵政聯席議會”時確定的。

一個農民帶著一幫農民拍了一批農民的戲。

――《鄉村愛情2》受到的歡迎超乎想像,對于其中的原因。趙本山說就是因為真實。

為富人樹立一個榜樣。

――76歲的查克?費尼創建的慈善基金會,20余年來已經捐出40億美元,他要求基金會在2016年前捐光剩下的40億美元。他不讓基金會以自己的名字來命名,所有的捐獻活動幾乎都是匿名進行。他的義舉震動了美國慈善界。對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產生了巨大影響。

唐僧發給孫悟空的第二代金箍。

――關于手機的最新解釋。

低工資也會傷室企些。

――湖南大學教授陳樂一的研究結論。

無論是廠家還是媒體,都應該將消費者視為公民,都應該視自己為公民文化的推行者,而不是商品的暴力推介者。

――《南風窗》批評某商業品牌的“惡俗”電視廣告。

世界本沒有神,拜的人多了就成了神。

――名報考魯迅美術學院的考生跪拜魯迅雕塑祈求好成績,對此有網友評論。

少燈官腔,說話直奔主題,

――有調查顯示,63.7%的人希望官員能少說官話、套話。

我們首先要拒絕遺忘,歷史是有光明的,但是也有黑暗和苦難,現在的問題是,黑暗和苦難被遮敝了,所以我們要談。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學者錢理群談為什么要強調研究和反思中國的苦難

張平的中專學歷凸顯了他為人的平實。

――在新一屆政府中,新任的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引人注目。62歲的張平一直保持他在“”前獲得的中專學歷。

建設部不主張提拐點問題,但是我們關注房價問題。

――建設部副部長齊驥近日就“住房保障”等情況接受中外記者的采訪時說。

你可以決定娶什么老婆,但是不能決定岳母岳父是誰;你可以決定加入什么公司,但是沒法決定上司,因為上司會變的。因此要跟老板有效溝通,爭取他的理解,讓他能夠成為你的伯樂。

――惠普全球副總裁孫振耀在惠普公司23年經歷了18位不同風格的上司,這在跳槽頻繁的IT界幾乎屬于奇跡。

不過是有錢人玩的把戲。

――對于自己的油畫作品《牧羊人》以3584方元驚人高價被拍賣,畫家陳丹青既不興奮也不關心。

塞庭查它好的一面,比如天倫之樂。你在熱鬧里就覺得熱鬧討厭,你在孤單里又會覺得孤單很難受,到中老年的時候還是需要有家庭的。家庭就是生輕時去經營,到老了開始此利息。但我放開了,我這輩子沒有家了,人生這場戲我演砸了。

――王朔談到家庭問題時,對于當初與舞蹈演員沈旭佳的離婚之舉充滿悔意。

矚目

倆女生剪頭被索天價

3月29日,鄭州市某中專二年級的女生一起逛街至鄭州市二七路的正弘大廈附近,看到旁邊的保羅國際美容美發(河南)有限公司的櫥窗玻璃上貼著“洗剪吹38元”的字樣,便進去剪頭。洗完頭后,店員稱兩人的發質不好,不停地推薦護發產品,并向其出示了消費單。看到賬單上只有3個項目,分別是洗剪吹38元、洗發用品60元和護發用品60元后。兩人在上面簽了字,開始剪發。讓兩個女孩沒想到的是,結賬時收銀員報出了“每人6000元,一共1.2萬元”的天價!看見二人驚訝的表情,一名店員趕緊上前推薦說。只要辦理一張該店的會員卡,就可以享受5折的優惠折扣。但是,每張會員卡至少要一次性充值9800元,剩余的錢將存在卡里。兩人只好掏出手機向同學求援。幾十名同學各自拿出幾百元的生活費,湊夠9800元送到了店里,兩人才得以脫身。該事被曝光后,引起巨大爭議。

由于存在價格欺詐,鄭州物價部門對給顧客剪“天價頭”的“保羅國際”美容美發店,開出了一張50萬元的罰款單。據介紹,這是對價格欺詐違法行為的最高數額罰款。

清華學生集體行冠扎

4月4日,21名清華大學學生站在孔廟內孔夫子像前,參加成年儀式。儀式開始后,由漢服愛好者為大學生們穿上“交領右衽、寬袍大袖”的漢服,系好腰帶,戴上帽子。隨后大學生們鞠躬九十度行拜禮。清華大學化學系62班的學生付長奎說,參加冠禮的學生都是化學系的男生。大家平時都對傳統文化感興趣。集體約定在清明節這天舉行成人儀式。感覺很激動,沒想到古代冠禮儀式這么復雜。有學者稱行冠禮有助于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

畢業生千萬游資炒股

作為一個去年才從四川某大學材料科技學院畢業的學生,山東小伙劉素進儼然是個股市老手。他從2004年進入股市,用學費開始炒股。由于投資得當加之股市走好,他大賺了一筆。現在,他和同學們組成的團隊已經開始向社會募集資金,通過股市投資利潤來賺取管理費。他們的目標是遵循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成為中國的巴菲特。據悉,目前劉素進手中掌握的股票市值已經在一千萬元左右。不過,資深業內人士在了解劉素進的情況后提出質疑,認為他的操作方式存在許多問題,投資風險也很高。

許霆案改判

2006年4月21日,青年許霆與朋友郭安山利用ATM機故障漏洞取款,許取出17.5萬元,郭取出1.8萬元。事發后,郭主動自首被判一年徒刑;而許霆潛逃一年后落網,2007年9月27日,廣州市檢察院以盜竊罪許霆。11月20日,廣州中院判處其無期徒刑,,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此案判罰引發各界的爭論,就是否量刑過重問題議論激烈。2008年2月22日,案件重審;3月31日,許霆被判處5年徒刑,并處2萬元罰金。對此,許霆的父親堅持認為自己兒子無罪,表示仍將上訴。

篇6

關鍵詞:合理情緒療法;入學適應不良個案;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6-0004-02

一、案例背景

馬某,男,漢族,19歲,大學一年級學生,父母均為農民。求助者本人個性好強,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童年未遭受過挫折,自尊心很強,高考順利考上某重點大學。上大學后,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找一個好工作。自己總以為在小學到高中是那么的優秀,在這么好的學習環境里應該有很優異的成績和突出的表現,但是事與愿違,一個月前的期中考試成績排在專業的后三分之一。看到周圍的同學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都多才多藝,很多都在學生會、社團找到了自己合適的位置,而自己沒有什么特長,讓自己一直引以為豪的學習成績到了這人才匯集的大學也失去了優勢。由此感到自己沒用、處處不如人,又想到自己的父母在家干農活供自己上大學的勞累,自己很內疚,不愿主動與同學交往,感到寂寞與孤獨,失去自信心,很痛苦。從上個月開始出現頭痛、胸悶、心慌、失眠等癥狀,有緊張情緒,注意力不能集中,越擔心學習越是緊張、焦慮不安,學習效率很差,自己很煩惱,但又不想就這么算了,因此來心理咨詢。咨詢師了解到,求助者咨詢時,衣著干凈、整潔,說話緊張,但是能主動談及自身的不適,自制力較強,有強烈的求治愿望,在大學入學時的體檢結果正常,既往無軀體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史,家族中無精神疾病相關歷史。

二、鑒別及原因分析

1.心理測驗。①SCL-90測驗結果:總分167分,軀體化2.1,人際關系1.8,焦慮2.4,抑郁1.9,精神病性1.5,恐怖1.7。②自評焦慮量表(SAS)測驗結果:標準分為56分,超過標準分界值6分,為輕度焦慮。

2.鑒別。①求助者在知情意方面統一,自知力較完整,能主動到咨詢室求助,沒有妄想等相關精神病的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病。②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沒有泛化,癥狀持續時間較短,不超過兩個月,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③求助者雖然也有緊張、焦慮等情緒癥狀,但社會功能沒有嚴重受損、更無泛化,持續時間較短,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綜合以上,判定求助者是屬于大學新生適應障礙引起的心理問題,屬于一般心理問題。

3.原因分析。求助者在人際方面尚未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同時存在明顯的認知偏差和不合理的信念,諸如:非常在意外人對自己的看法,想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個性好強,要求自己必須樣樣排在前列,對成功過分追求;情緒問題出現,從而引發了相關的軀體癥狀,影響了學習,更加重了情緒紊亂。

三、確定咨詢目標

改變求助者現存的不合理認知方式,幫助其重新建立自信,使其能全面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在此基礎上協助其解決相關的情緒問題、學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SAS測試標準分從56分降到50分以下。最終能幫助求助者改善不合理的認知,使其學會正確面對成長和生活中的挫折,完善其人格。

四、制定咨詢方案

1.咨詢方法的選擇。擬采用合理的情緒療法引導求助者自我探索,找出存在的心理困惑,幫助求助者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從而消除不良情緒和不適行為。

2.咨詢過程。咨詢過程分三個階段進行:①咨詢關系的建立;②心理幫助和咨詢;③鞏固。

五、咨詢過程

1.咨詢關系的建立。第一次咨詢:①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資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況,指導其做SCL-90心理測驗,以此做出評估。②建立咨詢關系,耐心傾聽求助者的傾訴,讓求助者把積壓的苦悶充分宣泄出來,排泄負性情緒;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納。③使求助者了解這是一般性心理問題,如果能和咨詢師積極配合,很快就會減輕。第二次咨詢:與求助者一起制定咨詢方案,確定咨詢目標;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原理及過程,讓求助者明白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布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按照ABC理論了解自身錯誤的認知模式,從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的觀念。

2.實施心理幫助階段。第三次咨詢:①求助者慢慢能認識到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觀念,明白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時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太苛刻。②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認識到,是由于自己入學后期中考試成績不盡如人意(誘發事件A),引發自己的焦慮、緊張、睡眠障礙等(結果C)。求助者認為自己應該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但是現在成績較差,自己一時無法接受現在的狀態,因此才會有緊張、焦慮情緒。咨詢師幫助求助者學會找出自己的不合理觀念并用合理的觀念替代,幫助他尋找改善人際關系的方法。經過分析,求助者認識到自己現在的狀態完全是由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所導致,實際上自己沒有想象的那么沒用。③布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寫出合理的自我分析報告(RSA),即列出:A誘發事件

B不合理信念 C不良情緒、行為 D駁斥 E新觀念。同時,按照格式詳細分析并列出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一些不合理觀念,并嘗試用合理觀念取代不合理觀念。

3.鞏固階段。①求助者自述:能較好地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題并能夠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②咨詢師幫助求助者分析其家庭作業,針對求助者存在的不合理觀念進行分析和辯論,使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第五次咨詢:①求助者反映自己原來確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同時,對自我的認識不全面、有歪曲,一段時間來經過深入思考,情緒得到緩解。②重做SCL-90,結果為:總分122分,總均分1.4分,各項因子分正常;SAS測驗分數為37分,屬于正常,并將結果反饋給求助者。③咨詢師協助求助者全面回顧整個咨詢過程,盡力幫助其把咨詢過程中的有效方法和經驗靈活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

六、評估咨詢效果

1.求助者說:“我現在身體的癥狀基本消失了,生活基本恢復正常,心情舒暢,上課注意力能集中,學習效率很高。”

2.求助者輔導員老師說:“這個同學現在學習主動性提高了,性格變得開朗了很多,不僅積極參加活動,還參與組織了班里的幾項活動,變化很大。”

3.求助者的同學說:“他現在經常主動約我們出去玩,話多了,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

咨詢師認為:通過五次咨詢,首先使求助者認識到自己存在的錯誤認知模式,其次協助其找出了他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觀念。通過共同努力,求助者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基本達到了預期的咨詢目標。

參考文獻:

[1]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篇7

[關鍵詞] 本科; 實習護生; 心理健康; 社會支持

[中圖分類號] R39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1-227-02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各種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越來越關注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護理作為一個特殊專業,與不同專業的醫學生相比,其心理健康狀況亦有一定程度的差異[1]。臨床實習是每個護士的必經之路,是臨床獨立工作的準備階段,是對在校理論學習的檢驗和鞏固,也是由學校邁向社會、由學生向護士轉變的重要過渡時期。在這個階段,實習護士從學校比較單純的理論學習和有規律的生活轉到醫院繁忙復雜的工作學習環境,學習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較大改變,這必將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而社會支持在心理障礙的發生中,起到緩沖作用。本研究將描述本科實習護生的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情況,評估社會支持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措施,為促進實習護生心理健康狀況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抽取2011屆中山大學護理學院本科實習生,納入標準:(1)實習周數在20周以上;(2)無合并其他嚴重軀體或心理疾病;(3)自愿參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收集工具 (1)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個性;(2)SCL-90:用于測試心理健康水平;(3)SSRS:得分越高說明社會支持越高。

1.2.2 分析方法 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用t檢驗對樣本均數與常模進行差異性比較,用Pearson相關分析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各因子。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護生平均年齡22.2歲,全部居住在學校宿舍同一樓層內。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100份,回收率100%。

2.2 心理健康狀況

2.2.1 心理健康 與全國常模比較,SCL-90各因子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兩項外,其余因子分均值都高于一般人群, 軀體化、強迫癥狀、敵對、抑郁、焦慮等項目差異顯著P<0.01。

2.2.2 心理問題檢出情況 如按只要任何一項因子分≥2.5列為有心理問題者,有33.3%的護生存在心理問題。按比例排在前六位的因子依次為抑郁(13.3%)、敵對(13.3%)、強迫(10.0%)、焦慮(10.0%)、人際敏感(6.7%)、偏執(6.7%)。

2.3 社會支持情況

2.3.1 社會支持 與常模比較,除了“客觀支持”一項良好之外,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等項目差異顯著(P<0.01),都低于同齡護生;按社會支持總分45分為高社會支持組有16人,比例16%。

2.3.2 遇到急難情況時各類成員給予支持的情況 護生在遇到急難情況時,得到的經濟支持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幫助主要來自家人和朋友,得到的安慰和關心主要來自同學和朋友,在遇到急難情況時,只有13.3%學生獲得學校支持,只有0.03%獲得黨團組織支持。

3 討論

3.1 心理健康狀況 隨著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護理人員面臨種種挑戰,護生進入臨床實習由于人際關系、學習環境、角色功能的改變,及對臨床護理工作不熟練擔心發生差錯事故,有的護生對臨床整體護理模式感到困惑,加上面臨畢業后的就業壓力等諸多因素,使她們心理壓力明顯增大。如何培養護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一直是護理界探討的課題。

3.2 心理問題檢出情況 (1)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生活在一個相對女性的環境中,缺乏與異性的交流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們的心理健康。雖然生理上逐漸成熟,但生活經驗不足,對自己缺乏正確而全面的認識和人生定位。這種半成熟性,使學生容易產生心理發展方面的問題,容易滋生自卑、抑郁、嫉妒、報復、焦慮等不良情緒。(2)受世俗偏見的影響,護理工作在社會上得不到認可,部分學生對護理專業缺乏興趣。尤其當實習護生遭遇到醫護人員的冷漠對待和病人的不信任時,加之她們對自身心理問題調適和解決技能的缺乏,此時容易產生敵對心理。同時家庭經濟困難、對生活和學習缺乏必要的物質支持,造成部分學生產生焦慮心態,甚至引發敵對情緒。(3)在實習護生心理健康問題中,偏執也是突出的一個方面。有部分護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受父母家庭過多的嬌寵溺愛,加上社會負面因素的影響,在學習和生活中不適當地強調自我,極容易產生一些極端自私的想法,甚至自我封閉。

3.3 社會支持狀況 所有學生都是住校生;獲得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是家人,雖然他們不在護生身邊,但在物質和精神上仍然給以最大的支持。以往大多學校通常認為,護生進入實習期,其主要教育責任發生遷移,只負責其生活、后勤管理;醫院方面則認為護生只是來醫院實習,只負責業務、技能教育,從而造成實習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因此加強學校、醫院和實習護生的聯系,共同開展實習護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另外學生主動向組織求助的主動性不高也是重要的原因。

4 結論 本科實習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水平不容樂觀,應采取各種措施提高護理其社會支持水平,從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

4.1 關注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十分嚴峻,提示關注護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從系統論觀點來看,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很多,不是學校單方面能夠解決的,需要社會、家庭、學生自身、教師和學校共同關心,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現實對護生心理關懷仍流于口號與形式,主要原因有課程、評估和評價缺失。首先目前的課程設置仍以基礎課、專業課為主,對護生的心理關懷課程缺失;即使有心理課程,也存在教材陳舊、與護生實際脫節的問題。其次沒有對護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建檔,使得教師進行“人性化”及“個性化”的“因材施教”沒有依據。再次對護生的評價仍以考試成績為主,忽視是否養成健全的心理素質;對教師的評價也沒有將對護生的心理關懷納為標準,導致不能實際重視這個問題。

4.2 優化護生的社會支持網絡 學校應重視對護生實習期間的社會支持情況的關注,可以在每個季度或必要時進行普查,掌握科學數據。教學管理者應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就必須正確評估學生社會支持情況,幫助學生積極調動社會支持系統。管理者、臨床帶教老師、學校老師的支持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管理者應重視學生的實習滿意感,善于應用激勵因素,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得到滿意和激勵。學校、黨團組織應發揮積極作用,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4.2.1 臨床帶教老師應加強對護生帶教與支持 在臨床帶教工作中,帶教老師應幫助護生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護生進入臨床后,與帶教老師相處的時間較長,如果帶教老師能為護生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無疑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幫助其掌握交流技巧、操作技巧等的最好方法。所以帶教老師除了完成帶教任務和自身的工作之外,還應多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成為其傾訴的對象,密切地與其溝通,指導其應對各種壓力。

4.2.2 啟動學校、家庭、社會心理支持系統,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生活空間擴大,學生不但要與家長、教師和同學交往,還要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發生聯系。學校、家庭、社會在教育問題上應該一致。為發揮家庭在心理健康中的積極作用,可通過舉辦家長學校,也可通過書信、電話等方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通報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以得到家長的支持;家長也應加強自身的修養和理論學習,重視對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

4.2.3 社會支持對提高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 理論上說,社會支持與精神病癥狀學存在負相關,即自述有較多社會支持的學生,也存在較少的癥狀。我們的結果也顯示, 本科實習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社會支持呈負相關,與以往研究結論一致。當一方得到比他們要求得到要少的支持時,和他們提供的支持比他人的要求少時,他們就會在心理和軀體上趨向于不健康。因此,盡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但不斷地監測和提供適宜的支持系統,也非常重要。

篇8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分析

1 案例背景

陳某,男,21歲,某學院即將畢業的大四本科學生,就讀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于2015年3月6日上午主動到學院咨詢中心尋求幫助。他衣著整潔、思維清晰、語言表達基本流利。

自述:老師,你好!我今年即將畢業了,但對于自己的未來依然感到很迷茫,不知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為此我感到很焦慮和煩躁,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幫助,以解決我的困惑。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親在一家電力公司上班,母親是一位小學教師,家庭說不上富裕,但父母都是能干、能苦之人,日子還算過得去。上大學前,我的生活基本上都由父母安排,遇到什么事都是由父母做主,除了學習,從不為任何事情操心。高考時,我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填報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并被順利錄取,但我并喜歡這個專業,選這個專業,父母說是好就業,我也因此默認了。大學四年,我基本上都是玩過來的,只要不掛科就行了。大學期間,我也參加了學生會和一些社團組織,但感覺似乎一無所獲。自己專業即不精,又無特長,大學渾渾噩噩就過來了。對于未來,我不敢想象。即將畢業,身邊的同學忙著考公務員或者找工作,甚至有的已簽約找到了就業單位。現在,我還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每天在宿舍里面上網玩游戲。為此,我感到很煩悶和焦慮,不知道自己該選擇什么發展方向。希望通過咨詢,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對自己的未來不再迷茫。

2 職業生涯規劃思路

來詢者陳某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即將畢業卻找不到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陳某在大學學習了近四年,卻感覺自己一無所獲,對畢業以后的規劃以及未來的設想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干什么,發展的方向在哪里?他如今正處于對自身職業規劃的迷茫狀態,并且為了破解這個問題,積極尋求咨詢和幫助。說明陳某已經意識到對自身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規劃意識漸漸蘇醒。為了引導陳某對自身職業發展規劃的探索,明白自身的需求,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需要從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對其進行全面的剖析,從而幫助陳某在現實和理想中取得一個平衡點。為此,我們一方面引導陳某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全面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從自身成長的角度來看,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之下,對生活無憂無慮,使其沒有自我探索的機會,同時陳某對外部職業也缺乏深入了解,并未進行過相關信息的收集;另一方面雖然學習掌握了相關的專業知識,但缺乏正確、科學的職業生涯意識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沒有正確的職業規劃,僅靠專業技能是不能保證未來的職業發展一帆風順的。因此,在對陳某做規劃時,如何在“興趣、性格、技能、價值觀”中取得一個平衡點,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

征得來詢者陳某同意之后,咨詢設置為每周一次,共4次。

首先,收納面談。目的是幫助陳某明確當下所遇到的問題及問題的原因,并引導陳某建立職業生涯意識。同時,告知陳某所遇到的困擾在大學生中也普遍存在,以降低他的焦慮和不安,并表達愿意非常好奇地與之一起去探尋了解他的困擾。

其次,深入溝通和助人。對于陳某來講,主要問題是對未來迷茫而產生無助和憂慮,作為一名咨詢工作人員,只有通過深入溝通,與陳某建立穩固的關系,了解陳某深層次的需求,剖析出問題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幫助來詢者。

再次,評估。第一,我們要幫助陳某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技能和價值觀,弄清他喜歡干什么,他適合干什么,他能干什么,什么對于他來說更重要。第二,幫助陳某梳理自我探索的過程,層層推進,再次明確自己的需求。第三,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方法,結合陳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評估工具,對陳某的興趣、能力、價值觀等方面進行測評和計分,并向來詢者陳某解釋結果并提供報告。

復次,使用“生涯幻游”和《生涯決策平衡單》,幫助來詢者理性決策。

最后,利用SMART原則,引導陳某明確職業生涯目標,并制定其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來規劃自己的人生和未來。此外,鼓勵來詢者陳某學會站在“第三方”的位置(元認知)去審視整個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效果,適時總結,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3 生涯規劃操作步驟

3.1 收納面談

3.1.1 建立咨詢師與來詢者之間的關系,明確與陳某的責任、權利、義務。首先,對前來求助的大學生陳某要給予熱情友善的接待。在咨詢前,最好先倒一杯溫水給予陳某,要自然和善,建立雙方互信關系。通過談話,積極收集來詢者的相關信息,對其所面臨的困擾或問題做初步了解,為下一階段的咨詢奠定良好基礎。

對話節選:

咨詢師:同學,你好!

陳 某:老師好!

咨詢師:我有什么可以幫助你的嗎?

陳 某:老師,我馬上就畢業了,很多同學都在忙碌著,但是我現在不知道自己要干嗎,對自己的未來很茫然。曾想過考公務員,或者去找一份工作,但都覺得這些不是我所想要的,我覺得很焦慮,老師你說說我該怎么辦啊?

咨詢師: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大學生在面臨畢業的時候,對于有準備的,會按照自己的計劃走,對于沒有準備的,會感到不知所措。你所遇到的困擾在大學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陳 某:是的。老師,那我要怎么做才能解決困擾呢?

咨詢師:作為一名咨詢師,首先,我不能直接給你答案或者幫你做出決定。我們咨詢的目的不是給一個結果,而是讓你自己能夠為結果去行動。我們的職業操守是必須尊重來詢者的決策自由。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說,你理解嗎?

陳 某:哦,有的明白。老師,您是說要教我方法,而不是給我答案,是嗎?

咨詢師:是的,這樣理解也可以。我們每個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都要綜合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才能得出答案。而我們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是可以用一些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探索的。你的困擾,我們將在下次咨詢中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索。

陳 某:老師,謝謝你,我很期待下次的咨詢。

3.1.2 引導來詢者建立職業生涯意識。讓陳某對照自己現在的狀況,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你的特長是什么?

②你清楚自己的性格嗎?

③你了解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嗎?

④你能清楚地描述出自己感興趣的職位的工作內容嗎?

⑤當你遇到困難時,是如何處理問題的?

⑥你認為在做職業規劃時,是應該聽從老師、父母的意見還是應該聽從朋友的意見?

陳某在回答完上述問題后,堅定了自己需要做職業規劃的信念,因為他發現自己對所擅長的事情、做事風格、專業就業前景、感興趣職位的工作內容等都未曾用心去關注過,總是習慣于他人給予,習慣于等待規劃,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3.1.3 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

來詢者的責任:向咨詢師提供與職業生涯規劃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有權利了解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對咨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之咨詢師。

咨詢師的責任: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幫助來詢者解決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并說明保密條例;尊重來詢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之來詢者。

3.2 興趣、性格、技能、價值觀探索

3.2.1 對來詢者的興趣進行探索

首先,收集陳某信息。針對陳某即將畢業還依然處于迷茫的狀態,對自己專業興趣一般的情況,我們要盡可能多的收集他的信息,我們還可以有針對性的設計幾個問題,比如你希望以后自己做什么?你的夢想是什么?你對自己今后工作期待更多的是與機器、儀器、工具等物打交道還是更愿意與人打交道時,陳某很堅定自己更愿意從事與物打交道的工作。最后,征得陳某同意后,對其進行了《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測試結果得到陳某的職業興趣代碼為REC。接著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就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的相關知識對陳某進行簡要介紹,然后向其解釋興趣代碼。即:現實型(R),企業型(E),事務型(C)。

3.2.2 對來詢者的性格進行探索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在探索陳某性格過程中,考慮陳某即將畢業走上社會的情況,經他同意,我們對其進行了《MBTI職業性格測評》,測試結果得到陳某的性格類型代碼為ENJP,即外傾直覺情感知覺。向陳某進一步解釋這種性格類型人的特點后,與其探討是否與之相符。陳某認為大部分還是較相符,并向陳某表述了相對應的職業。最后,強調這些測試結果只能作為職業選擇的參考值,要全面認識自己,不能單憑一個方面而斷言,不能只根據興趣或性格的一方的結果就去選擇。

3.2.3 對來詢者進行技能的澄清

在問及:“你能干什么?會干什么?”陳某陷入了深度思考中,最后說出了,“我除了會上網玩游戲,其他的我也不知道會什么。”我是通過讓陳某《撰寫成就故事》來挖掘他自己的潛力。陳某在入學的時候參加了學生會,并擔任了組織部干事,主要負責學校冬季運動會運動員和拉拉隊的挑選工作,當時,挑選出來的隊員代表學院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陳某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大學生電子競技比賽活動,他們團隊也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就是這樣不斷通過成就故事的撰寫來澄清其技能。

3.2.4 對來詢者工作價值觀的澄清

在問及:“如果兩個工作,一個是工作環境舒適,輕松,穩定,但是工資不高;另一個是工資待遇高,但是環境不如意,離城遠,靠能力吃飯,你怎么選擇?”當時陳某也陷入了深度思考當中,他沒有做出選擇。看得出陳某在哪個也無法取舍。這時,我向陳某澄清職業價值觀是指“你無論從事的是什么工作,都會努力在工作中追求的東西”。最后,通過“價值觀市場”的活動,對陳某的個人價值觀進行較深入的探索,發現他無論如何也不愿意放棄的價值觀是家庭和穩定。然后,向陳某進一步說明:價值觀在人們的職業生涯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并且是決定方向的作用,甚至超過了興趣和性格對自己的影響。因為價值觀決定了你的價值取向,它讓你明白什么對你最重要,什么對你不重要。

3.3 探索工作世界

來詢者陳某通過自我探索,確定了自己可選擇職業的范圍,依次是:工程師、行政管理人員、公務員、工程技術人員。

除用職業分類的方法幫助來詢者陳某探索外,我還鼓勵陳某通過互聯網、書籍、人際圈(生涯人物訪談)等其他方法去探索工作世界,以期獲得更有效、更直接、更有益的信息,了解意向職位的要求、具體工作、待遇、升遷、生活、綜合優缺點等。

3.4 決策與行動

到了決策和決定這個過程,我們的咨詢也接近尾聲。在這過程中,我們根據來詢者的實際情況,認真細致地探索了自我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并感知了我們的內在世界;同時,我們也認真探索了自己可選擇職業的范圍,了解了我們的外部世界。接下來我們就要在這個世界中為自己尋找坐標,要置身于職業的世界中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首先,使用“生涯幻游”進一步評估來詢者陳某未來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愿景;其次,引導陳某完成對預選的《生涯決策平衡單》,幫助他理性決策;最后,依據目標規劃法則,引導陳某設計自己的目標流程,確定了自己人生不同階段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并借助SMART目標設定的概念,制定相應的概念目標和行動目標。幫助陳某制定了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同時提醒陳某:目標是你自己確定的,必須由你自己去實現它,你的行動,應該圍繞著你所制定的目標,每個階段,要回顧目標的現實程度,檢驗自己在做出規劃和行動之后的效果。鼓勵陳某一定要堅持不懈,努力奮斗,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4 結束語

在此次的咨詢過程中,來詢者陳某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陳某一方面對自己和未來有了一個較為清晰、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設定了清晰明確的目標和行動計劃,對未來不再迷茫。在結束之際,對于來詢者陳某要表示祝賀與感謝。同時鼓勵陳某在今后的生涯中,要不斷去修正自己的生涯規劃,指導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最后提醒陳某生涯規劃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適時作出正確選擇,完美自己的人生。

總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的人生不能糊里糊涂就過完,要通過生涯規劃,過一個不虛此生、不枉此生的充實的、有意義的人生。

參考文獻:

[1]GCDF中國培訓中心.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資格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篇9

關鍵詞:嚴重心理問題 來訪者 咨詢

1.一般資料

小方(化名),女,19歲,漢族,某學院二年級大學生,身高154厘米左右,戴黑框眼鏡,齊劉海,中長齊發,皮膚白凈,語速快,有時表現的很乖巧,給人沒長大的感覺。生長發育正常,沒有患過重大的身體疾病和嚴重心理疾病,家族中無精神疾病史,目前身體健康。復讀一年后入學,學習成績好,求學過程總體比較順利。自幼聰明好學,常被周圍人夸漂亮、能干。上大學后,成績優異,平均成績90分左右,周圍同學都很羨慕,但自己總不滿意,每次考前都很焦慮,覺得自己的復習狀態不好。

2.來訪者主訴

來訪者先主動在網上咨詢平臺留言,后希望來咨詢室面談,詳述自己的情況。她出生在地級市一個家庭經濟條件談不上富裕但較好的家庭里,是獨生女,父親、母親原來都是單位職工,后下崗自己做生意經商。父親忠厚勤奮,母親精明能干,利索果敢,直爽急躁,家里的事情大多由母親說了算。從小母親對其各方面要求比較嚴格,“高標準、嚴要求”一直是她生活的主基調。后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與處世方式,自律性強,做事自己有分寸,性格好強。與父母關系融洽。高二時和班級的一個男生相互喜歡,但只是意會沒明說。因那時學習壓力大,就把情感埋于心底(自己認為若談感情耽誤學習,這與自己對自己的要求相違背),但少女春心萌動,在上課時忍不住用余光注視那個男生,自此以后就形成一個毛病:不由自主注視別人,告訴自己不去注視,但控制不住,這毛病從那時到現在這些年或輕或重一直有。

目前的癥狀: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一些無意義的想法或行為(如聽課聽著就想:我在走神、走神,然后反復想。或在手里轉筆,不停的轉),明知沒有必要但控制不住,特別是在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或遇到繁瑣的解題步驟時更甚。現在在沒開始學習前就已很恐懼、害怕(害怕無意義的想法、行為出現),目前甚至已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現在六級考試在即,本想這次好好考,最好通過。明年大三時全力以赴準備考研,但目前不能自控的胡思亂想太影響學習的狀態了,特別著急,希望盡快調整過來。

3.咨詢師觀察得到的初步現象

來訪者自己前來,穿著淺色衣褲,身材中等,臉型微胖,皮膚白皙,五官端正,眉清目秀,淺黃色中長發,是個漂亮的女孩,給人感覺較有書卷氣質。剛進咨詢室時顯得心神不定,入座后視線游離,不敢與咨詢師對視,拘緊壓抑,似乎又有很多話要說。敘述時語速快,反復強調,可流露內心的急切,語調隨著情緒的波動而高低起伏。注意力集中,思維反映適度,智能記憶好。迫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心境狀況。

4.心理測驗結果

SCL-90:總分146分,強迫癥狀2.3, 抑郁2.3,焦慮2.5,人際關系2.2,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

5.評估與診斷

5.1依據

(1)根據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的三原則,來訪者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是統一的,其消極情緒是由客觀的事件引起的;來訪者的知、情、意等心理過程是協調的;個性相對穩定,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有自知力,主動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煩惱、焦慮,并且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所以可排除異常心理。

(2)該來訪者表現出焦慮、煩惱、緊張、情緒低落等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看,該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是由相對強烈的現實因素激發;初始情緒反應劇烈,對正常的學習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持續時間較長(兩月以上);內容有所泛化(無意義的想法或行為由最初只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到現在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可排除一般心理問題和神經癥樣性心理問題。

5.2該來訪者需做的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判斷精神病的三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統一,沒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動就醫,主客觀世界反映不協調,常常表現出幻覺、妄想、邏輯思維紊亂及行為異常,個性發生根本改變等。而該來訪者的知情意,主客觀世界協調一致,有自知力,主動求助,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一般心理問題相鑒別。一般心理問題由不強烈的現實因素激發,反應持續時間較短(1—2個月),反應強度不大,對社會功能不造成嚴重影響。不泛化,不良情緒的激發因素僅限于最初的刺激。因此排除一般心理問題。

(3)與強迫性神經癥相鑒別。強迫性神經癥是以反復的持久的強迫觀念或/和強迫動作為主要癥狀。這些癥狀出于當事者內心,但不被體驗和自愿產生,是當事者不愿意想的。當事者明知強迫癥狀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的反復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持續時間長,大于3個月或半年。而該來訪者雖然看似也以強迫與反強迫為主要癥狀,但那其實是其完美主義要求和非理性信念的外化表現,結合其他方面,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5.3該來訪者診斷結論

根據綜合收集來訪者的資料,以及以上診斷依據和鑒別診斷,可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屬于可以進行心理咨詢的范疇。

5.4來訪者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分析

(1)生物學原因

無軀體疾病、器質性病變引發心理問題的情況顯示。

(2)社會性原因

①母親個性及家庭教養方式。母親個性及家庭教養方式對來訪者的個性形成和發展有較大影響(母親個性好強及一直以來對其“高標準、嚴要求”)。

②社會比較。眼光總盯著班級學習成績第一的同學(雖該同學只關心學習,其余社團、人際交往等活動一律不參加)。自己雖不認同該同學的做法,但還是要求自己在學習上趕超她。

③班級整體學習氣氛影響。因是理科,班級整體學習氛圍嚴謹,老師喜歡學習好的學生。

(3)心理原因

①存在明顯的認知偏差和不合理性信念。

②被憂慮、焦慮、緊張情緒所困憂,一味沉浸在消極情緒中,自身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

③意志特征上剛性的特征明顯,但缺乏彈性與韌性。覺得只要自己想做某件事,在堅強的意志下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按自己的意愿來完成,不接受人本身不同狀態的調整。

④個性特征:A型性格特征明顯,成就動機強、急躁、追求效率、爭強好勝,追求完美。

6.咨詢目標的確定

經咨詢師和來訪者共同商定,確立以下咨詢目標:

6.1具體目標

消除或減輕所謂的“強迫癥狀”;緩解目前緊張、焦慮的情緒。

6.2近期目標

(1)引導來訪者認識到其非理性信念的存在,并促其合理認知。正確看待學習過程中偶爾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亂想”、對老師所講內容的暫時不理解及一定時間緊張學習后自身狀態的波動、松懈甚至倒退。

(2) 做一些放松練習

(3) 正確看待六級考試和考研等學習過程。

6.3最終目標

在達到上述目標的基礎上,最終尋求促進來訪者心理健康,人格發展完善。

7.咨詢方案的制定

7.1咨詢方法和原理

為實現咨詢目標,擬采用認知行為療法。

(1)埃利斯的合理情緒療法(主要觀點略)

(2)阿倫·貝克的認知療法(主要觀點略)

7.2說明、確定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7.3商定咨詢時間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鐘左右,預計進行5次咨詢。

8.咨詢過程

8.1咨詢關系建立和診斷階段(第1次咨詢)

第1次咨詢:咨詢師通過關注、共情、理解等技術與來訪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納、被支持,促其負性情緒的充分疏泄。采用攝入性會談收集來訪者的有關資料,了解來訪者的基本情況,指導其作了SCL-90,做出評估和診斷。另介紹心理咨詢的性質和限制及咨詢過程中有關事項與規則。由于時間關系,此次咨詢也簡單的與來訪者談了對六級和考研的正確認識。

8.2實施心理幫助的咨詢階段(第2-3次咨詢)

第2次咨詢:鞏固咨詢關系,與來訪者商定咨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介紹咨詢方法、原理及過程。舉例說明認知行為療法,ABC理論,使來訪者認識到A、B、C三者之間的關系。并結合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回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錯誤認知模式。

第二次咨詢,來訪者依然穿著上次的衣服,通過網上咨詢平臺的聯系及第一次咨詢,咨詢關系較好的建立了起來。所以明顯感到了來訪者的放松狀態。

來訪者自訴通過上次咨詢,緊張焦慮的情緒有所緩解,但癥狀(無意義的想法或行為)時不時的還是有,倒沒以前對自己的影響那么大了。現在的困惑是:癥狀時間,為什么自己就克服不了,只有自己困擾?到對考研的擔心。咨詢師分析并指導:來訪者所說的“無意義的想法或行為”是其好強個性、完美主義要求及非理性信念的外化表現,根本的問題也在此方面。

此次咨詢肯定了來訪者所取得的進步,根據認知療法,ABC理論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診斷。通過提問、引導來訪者回憶在成長過程中是否對很多事,特別是面對學習時有完美主義的要求?每次在面對考試及考試后的情緒體驗和自我感受是怎樣的?引導來訪者進行自我審查,使來訪者自己領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做任何事情都要求100%,容不得任何瑕疵,追求絕對的“確定、精確、好、成功”,但這不可能,所以導致時常陷入矛盾和焦慮中。另外,存在明顯的認知偏差和不合理性信念。絕對化的要求:認為自己在課堂上就應該把所學全部消化,課后只需一點時間就能弄懂大多數問題;此次六級考試必須一次通過,不然會耽誤很多事;必須每時每刻都保持學習的高峰狀態。過分概括化:我是個失敗的人,總是不能很好的調整自己,像別人一樣生活的輕松些。糟糕至極:學習過程中稍有狀態的起伏、波動(本是正常),就大驚失色,不能允許,覺得糟糕至極。通過面質提問等技術進一步使來訪者認識領悟到這種思維模式是錯誤的,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所產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列舉出來訪者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以及與這些反應相對應的誘發事件(A),并對兩者之間的不合理信念(B)進行辯論。使來訪者領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緒和行為后果而不是誘發事件本身;自己應該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負責;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種癥狀。要求來訪者回去以后完成兩道家庭作業。一是繼續思考咨詢師本次咨詢所說的話,分析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并作好記錄。二是讓她在自己身邊的同學朋友中做一次小調查,問問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是否也會出現狀態不好、理解力下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想學習等狀態。下次咨詢時帶給咨詢師看。并教給來訪者一些放松的技巧和方法。

第3次咨詢:檢查評估來訪者的家庭作業。實際反饋的結果是:來訪者對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分析比較到位,領悟得比較好(其中,認識到糟糕至極、災難化的傾向在自己身上尤其明顯)。來訪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周圍人在學習中也會出現她所體會的“無意義的想法或行為”,并說這很正常,說明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夸張和糟糕。咨詢師和來訪者一起分析作業,通過進一步辯論,使來訪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使癥狀得以緩解。繼續布置家庭作業:讓來訪者記錄自己一周中每天在學習中的主要情緒和行為,并進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撐的信念,并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學習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8.3鞏固與結束階段(第4—5次咨詢)

這個階段咨詢的目的主要是總結、鞏固、提高。第4次咨詢:分析家庭作業,鞏固前幾個階段所取得的結果,幫助來訪者進一步擺脫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維方式,使新的觀念得以強化,從而使來訪者在咨詢結束后能利用學到的心理知識、方法技術應對今后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能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5次咨詢:來訪者反映原來的一些想法的確不合理、不現實,有偏差,有歪曲,自述近來情緒好多了。當在學習中又“胡思亂想”或狀態不佳時,首先從心理上接受,不抗拒,順其自然。效果不錯(但也會有反復)。咨詢師和來訪者全面回顧和總結整個咨詢過程,幫助來訪者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遷移,把咨詢中獲得的方法、體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進行心理測驗,對照咨詢開始時的測驗情況,評估咨詢效果。結束咨詢。

9.咨詢效果評估

9.1 咨詢師評估

咨詢的具體目標和近期目標基本實現,來訪者基本消除或緩解了憂慮、煩惱、焦躁、緊張的情緒。來訪者在認知、情緒、行為模式上出現了積極變化,學習狀態改變,自我認識趨于合理,能適當地評價自己。

9.2來訪者的自我評估

自述心情好轉了,不再像之前學習上一有風吹草動就如臨大敵,手足無措,能有張有弛、游刃有余的去輕松應對學習。認為以前的許多想法是自尋煩惱,就像一個陀螺被自己的一根鞭子不停地在原地抽著轉動,現在感覺輕松了很多。

9.3心理測驗結果

SCL-90總分128分,總分下降了18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屬于正常范圍。

基金項目: 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項目“師范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性研究”,項目編號:NJSZ1107。

參考文獻:

[1]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劉慕霞.一例心理咨詢案例分析報告[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06.12(4):74-77

篇10

論文摘要:舞臺焦慮是一種與舞臺表演或參加表演活動有關的焦慮,已成為舞臺表演者關注的焦點。特別對于一部分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臺緊張是災難性的。本文特別選擇了一位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在心理咨詢中的典型案例為例,綜合運用了“心理分析”、“認識領悟”、“行為療法”等治療方法使來訪者對這一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有所領悟和認識,然后采用系統脫敏法、放松和模擬情境,逐步減輕求助者與人接觸的緊張情緒,最后達到咨詢目標,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舞臺焦慮是一種與舞臺表演或參加表演活動有關的焦慮,是一種舞臺緊張( stage stress),又稱表演焦慮( performances anxiety ),或怯場( stage fright)。表演者在舞臺上進行藝術表演的過程中,幾乎都會體驗到不同程度的緊張,有些人并不為此所困擾,因為這種緊張是可以承受的;有些人甚至喜歡一定程度的緊張,因為這種緊張狀態會使他們超常發揮,表現出比平時更好的水平;[1]但還有相當一部分音樂表演者,特別是初入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臺焦慮是災難性的,常常令他們痛苦不已。 

一般來說,當舞臺表演者對當前的或預計到的情境產生擔憂傾向時,易引起舞臺焦慮。引起舞臺焦慮的心理因素有意識、動機、心境、無意注意,性格、承受能力等,[2]以上因素常常嚴重地影響音樂表演者的表演質量,使他們在臺下訓練時的水平得不到正常發揮,甚至導致演出失敗,進而引起更嚴重的舞臺焦慮。不少人由于陷入這種惡性循環不可自拔,最終被迫改行,離開舞臺生涯(lockwood, 1989[3])。應該說,舞臺焦慮者主觀上都愿意有更好的表現,但“評價恐懼”(evaluation apprehension)使得他們害怕別人對自己的表演做出不友好的反應(社會拒絕),從而選擇緘默這一自我保護的策略。從自我主觀上而不是依據客觀世界做出的負面評價,很可能使表演者的表演才能無法正常發揮。 

這種現象在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中也大量存在,其在舞臺上的失敗體驗往往還會嚴重地影響到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日常生活情緒,出現抑郁、焦慮、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神經衰弱等癥狀,使日常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態惡化。所以說,舞臺焦慮是許多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除了影響他們的專業成績和信心以外,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負擔。 

在國外,對于舞臺緊張的藥物治療方面,β阻斷劑(beta—blockers)通常是醫生的首選藥物。β阻斷劑可以迅速有效地降低緊張焦慮的癥狀,而且并不破壞演出者的表演狀態。但是這畢竟是一種臨時解決的辦法,長期服用這種藥物的潛在副作用尚不清楚,而可能造成音樂家對藥物的依賴性的危險則是顯而易見的(dubovsky,1990;[4]nubé,1991;[5]nies,1990[6])。而對于不很嚴重的舞臺焦慮現象,目前無論國外或是國內,在專業上通常采用兩種方法:第一對所要表演的音樂內容進行反復分析和練習,以降低可能的失誤概率;第二反復排練,以提高對舞臺緊張的承受能力。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面,心理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在不同心理學理論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治療方法。而這其中認知行為療法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一例舞臺焦慮個案的心理咨詢,闡述了系統脫敏法、放松和模擬情境等行為療法在舞臺焦慮治療中的應用及其效果。 

一、個案一般情況介紹 

求助者,女,16歲,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方向中專學生,因不敢參加鋼琴比賽由教師介紹并勸說來到心理咨詢室。本人自述“害怕表演、沒有表演欲、缺乏自信心,希望能改變性格”為主訴前來就診。平素身體健康,家族無精神疾病和器質性傷病史。 

由scl-90量表顯示: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強迫高于常模,其中,強迫癥狀(3);焦慮因子(2.9);恐怖因子(2.71);敵對因子(2.5),提示有中度焦慮。 

由卡特爾16pf個性量表可見:持強性(e)因子顯示被試自信心缺失,即使處在十全十美的境地也常有“不如別人”的感覺,在人群中通常有些羞怯,有不自然的姿態和強烈的自卑感,拙于發言、不愿和陌生人交談;敏感性(i)因子顯示被試是一個敏感、感情用事、具有藝術氣質的人;憂慮性(o)因子中被試顯得憂慮、抑郁、容易煩惱,時常覺得世道艱辛,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甚至很沮喪、悲觀,時時有患得患失之感;緊張性(q4)因子顯示被試常為緊張所困擾,陷在激烈的掙扎之中,通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過度興奮,雖時常感覺疲乏,卻又無法徹底擺脫以求寧靜;適應與焦慮型(x1)因子顯示被試對當前的學習、生活環境適應得不是很好,容易激動焦慮,對于自己的境遇常感覺不滿意,缺乏毅力,常半途而廢,不肯奮斗努力,高度的焦慮不但減低學習的效率,而且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型(x3)因子顯示被試做事一般會經深思熟慮后才下決定,是一個較為含蓄的人,情感豐富,溫文爾雅,講究生活藝術,但是情緒多困擾不安,通常容易因挫折而氣餒。 

由音樂表演專業舞臺焦慮量表顯示:沒有在觀眾面前表演的愿望;表演前晚往往難以入睡;擔心自己跑調卡殼,能獲得表演的成就感;表演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臺前情緒緊張,心情沉重;看到臺下觀眾呼吸急促;不自信,覺得很難堅持到最后;上臺時頭皮發麻,四肢僵硬;在臺上頭腦一片空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表演;不敢看臺下的觀眾;面對觀眾,頭腦空白,思維混亂,語言不連貫;不認為上臺表演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表演時手發抖;口干舌燥;在乎別人的評價;上臺時容易忘記表演內容;不喜歡在臺上的感覺;認為在臺上表演的效果比別人差;上臺前總會胡思亂想;自認為是一個自娛自樂、孤芳自賞的人。 

而其專業教師則認為該求助者在鋼琴學習上悟性很高,專業成績也優秀,很多曲子教師認為按照其能力是可以彈下來的,但其一直對自己不自信,遇到演出或者比賽這種事情通常第一反應是自己不行的而選擇回避。 

綜合分析所獲得的臨床資料,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個性內向,對于緊張情緒缺乏自我調適的能力,在碰到音樂舞臺表演、考試或比賽時,情緒不穩定,甚至影響到其他社會功能。階段性整體心理健康狀態較差。求助者的心理與行為的異常表現屬于心理問題的咨詢范疇。診斷:根據心理異常區分的三原則,病程持續時間較短,能照常學習生活,意識清楚,自知力完整,情緒低落,因此診斷為舞臺焦慮。[7] 

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對于即將面臨的鋼琴比賽有焦慮和退縮情緒;缺乏自我調適、減壓的能力;學習適應性不良。 

二、治療過程簡介 

咨詢過程大致分為心理診斷階段、幫助和改變階段與鞏固和結束階段三個階段。第1次面談,和求助者建立治療關系,收集資料進行診斷,完成心理測驗,并與求助者討論治療的目標、時間和設置,每周兩次,每次50分鐘,總8次。第2次治療,與來訪者一起從生物、社會、心理等方面對癥狀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1)生物學原因:來訪者正處于青春后期,自尊心強,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2)社會原因: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近期經歷了刺激強度較大的負性生活事件,自信心嚴重受挫。(3)心理原因:對自我極高道德和完美主義的要求,以及反邏輯思維和不良的歸因傾向的存在,對現實問題的誤解和錯誤評價,并布置家庭作業,收集舞臺表演中焦慮的事件。 

第3~4次治療,求助者回想起在專業學習中的一件往事,因為同學之間的嫉妒造成了一些口角和不愉快,在后來的相處中總感覺心理有陰影,總覺得有人在嘲笑自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老師交代的事(如演出、比賽等任務)也總是不如別人自信。治療師向來訪者介紹了認知治療理論,啟發她認識到心理問題是她的認知出現偏差所導致的。對求助者的負性思維進行盤結,幫助她理解其自動負性思維的不合理性,同時與求助者一起引導其摒棄錯誤觀念和認知,尋找用合理的思維來替代不合理的自動思維,建立積極認知,以引導求助者逐步以客觀積極的思維替代消極扭曲的思維,走出原有的循環誤區,并布置作業,進行認知治療每日記錄。同時建議找關系較好的同學了解你在舞臺表演中的“不自然”狀態是否確實,目的是通過調查,克服“想象觀眾”的作用。在這兩次治療中還結合求助者關于記譜的問題和她探討了音樂教育心理學和音樂應用心理學的一些方法,幫助她運用記憶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學習,以克服她最害怕的忘譜和記譜的問題。 

第5~7次治療,對求助者在思維、領悟及行為上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求助者逐漸認識到情緒是不應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應“順其自然”,以平和的態度面對舞臺表演。教會來訪者在指導下練習肌肉漸進性放松訓練,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頭部、軀干、腿部的順序,先緊張,后放松的方法,通過了解緊張與放松的不同,最終體會全身放松的狀態。在此基礎上,根據家庭作業建立等級脫敏表,并開始實施系統脫敏。首先找出舞臺表演過程中感覺焦慮的環節,按各環節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從引起輕微焦慮到最焦慮的順序突然呈現在來訪者的面前,讓來訪者體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和心理反應,通過反復訓練最后達到在想象中能夠自如的進行舞臺表演。要求她回去后按照所教放松方法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訓練,以達到兩三分鐘內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在想象訓練達到目的后,進行實際情景演練,逐漸在現實生活中形成健康的觀念和行為。第8次治療,求助者感覺好多了,其癥狀的改善:情緒穩定,舞臺表演改善,學習生活處于良性循環中。同學和教師反映求助者比以前更自信和主動,也順利地參加了教師要求的鋼琴比賽并且入了圍。心理測驗的結果:scl-90各因子分均在常模范圍;sds:抑郁嚴重指數為0.45,沒有抑郁;sas標準分46,沒有焦慮。對治療過程進行總結,請求助者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并總結整個咨詢過程中的成長。 

三、總結與反思 

在本案例中,治療師與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全面地掌握了求助者的情況,取得了她的信任,并且和該求助者的專業教師及時溝通(這一點在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來說至關關重要,特別是該生專業老師的點滴言行都會影響她的情緒),因此在咨詢中得到很好的配合。求助者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治療師針對求助者的成長經歷、性格特點以及具體情況,在治療過程中應用認知療法協助求助者調整認識觀念,從而改變了其負性情緒,綜合運用了“心理分析”、“認識領悟”、“行為療法”等治療方法,并且告訴求助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其領悟到的很多東西是要在長期的訓練下才能見到效果,保持自己的耐性很重要的。正如求助者后來的自我評價一樣:“現在上舞臺的時候,突然發現有種享受的成分注入其中,那種感覺是一般人都感受不到的,有時面對臺上的燈光、臺下的觀眾,心情竟然非常澎湃,絲毫沒有了以前緊張、恐懼感,而且非常想傾盡全力地將熱情傳達給觀眾,這是讓我和老師一直都感到欣慰的。而在將來的舞臺生涯中,這些進步也將帶給我無限的幫助。音樂的最高宗旨是享受,當音樂表演者完全解除了外界帶給她的緊張壓力之后,在表演過程中的放松的享受,那才是真正所要獲得的。” 

 

參考文獻 

[1]高天. 《音樂家的舞臺緊張以及音樂治療的應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8(2):74-79. 

[2]李新潮.《舞臺表演焦慮對演出的影響及其調適》.《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30(6):112. 

[3]locwood, a. h. (1989). medical problems of musician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0, 221-227. 

[4]dubovsky, s. l. (1990).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new concepts and psycho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51 (supp l. 1) , 3-10. 

[5]nubé, j. (1991). beta2blockers: effects on performing musicians. medical problem s of performing artists, 6 (2) , 61-68. 

[6]nies, a. s. (1990).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beta-adrenergic blockers. 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 5(1) , 27-32. 

[7]田萬生, 方平. 《大學生集體咨詢的實驗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1999, 13 (1) :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