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德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8 00:30: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大學生德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儒家德育思想大學生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市場經濟日益發展,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面臨著困境和挑戰,大學生的道德狀況喜憂參半。對于大學生道德狀況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借鑒優秀傳統文化和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將其思想和方法融入高校德育教育中,以尋求破解之法。
關鍵詞:儒家德育思想;大學生;德育教育
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強調了高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要重視道德的作用。報告中指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我們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新時代的要求加以繼承創新,并把這些核心思想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合貫通,古為今用,以體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是當代青年,是祖國的棟梁,民族的希望,國家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精神面貌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體現。因此,重視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一代,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德育教育,古有孔孟之道,尊卑禮儀、修身養性等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大學生也應邁向求學生涯的新時代。但新時代大學生群體中卻出現道德滑坡、行為失范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可借鑒儒家德育的思想與方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精髓融入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之中,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境界。
一、新時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狀況
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政治教育等的總稱。大學生德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根據歷年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狀況總體表現是積極向上的,但也存在著道德缺失和行為失范的現象。
1新時代大學生有志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道德狀況總體態勢積極健康向上作為新時代祖國棟梁的大學生肩負著服務社會,振興國家的重任,他們關心國事民生、關心家庭自然、關愛自身發展。近年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面貌整體呈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勢,他們衷心擁護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衷心擁護黨的領導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對黨治國理政能力充分肯定和信賴;他們有較強的愛國主義精神,對黨和國家在應對國際復雜局勢和處理國內復雜問題時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有志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充滿信心。有95.4%的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一步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明顯提高”表示樂觀[1]。總的來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下的大學生是積極樂觀朝氣蓬勃有遠大理想的年輕一代,他們有抱負有夢想有追求,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但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互聯網的興起以及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大學生在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時容易陷入道德情感困惑和迷茫,道德觀念模糊和易變、道德行為多面和叛逆的誤區。
大學生德育狀況及德育教育的反思
摘要:高職院校為更多年輕人提供了學習和提升的機會,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技術型人才,但是,與此同時由于發展時間短、過分注重技術教育等原因,高職大學生的德育現狀令人堪憂。借助具體調查數據說明高職大學生德育狀況,并對高職德育教育進行反思,希望能對高職院校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關鍵詞:職業教育;高職學生;德育
道德、智慧、身體、審美、勞動各方面均衡、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對當今社會每一個學生的要求。其中,德育占據著首要地位。高尚的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是當今青年學子的立身之本。反之,拋棄道德底線、缺乏基本社會責任心的學生哪怕他“才高八斗”、“鶴立雞群”也不可能在當今世界立足。因此,當今青年學子在校期間都應該重視德育培養的機會,完成德育培養目標。然而,目前我國高職大學生德育狀況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仍舊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各高職院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拿出具體有效的措施加強在校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不斷提高高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高職大學生德育狀況
(一)德育教育發展緩慢,重視程度不夠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經濟利益吸引力的增大,很多高職院校開始一味地擴大學校規模、增加招生量,忽視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在有些高職院校管理者的思想中,德育教育并不能短期內讓學生有所收獲,也就無法體現他們的教學成果,因此,他們認為德育教育可有可無,并不需要格外重視。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即使高職大學生有學習進步思想、提升道德水平的意愿,也很難找到適當的途徑。畢竟作為一名大學生,他們獲取各方面知識最有效的方式仍舊是課堂學習。
大學生德育學分制試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德育學分制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實施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學分制的意義,闡述了德育學分制設計的基本內容,建立了大學生德育學分評價指標體系為大學生德育學分制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實施大學生德育學分制的意義
(一)德育學分制是體現以德育為核心的重要舉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造就“四有”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顯然,德育學分制是適應高校學分制改革發展,落實以德育為核心,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學分制是學生個體德育評估的現實要求
大學生德育學分制分析論文
一、實施大學生德育學分制的意義
(一)德育學分制是體現以德育為核心的重要舉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造就“四有”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顯然,德育學分制是適應高校學分制改革發展,落實以德育為核心,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學分制是學生個體德育評估的現實要求
目前,大學生在德、智、體全面發展過程中,智育較為重視,體育也成為學分制的一部分,而作為“首位”的德育卻一直是軟而虛,已經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頸”。高校學生的德育實踐環節尚未形成體系,對學生的德育實踐評估方式量化評分,在知行統一的育人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學生個體德育評估呼喚德育學分制的實施。
(三)德育學分制是提高學生自覺接受德育的有效措施
大學生德育學分制論文
論文關鍵詞:德育學分制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實施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學分制的意義,闡述了德育學分制設計的基本內容,建立了大學生德育學分評價指標體系為大學生德育學分制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實施大學生德育學分制的意義
(一)德育學分制是體現以德育為核心的重要舉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造就“四有”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顯然,德育學分制是適應高校學分制改革發展,落實以德育為核心,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學分制是學生個體德育評估的現實要求
優秀家風家訓對大學生德育的意義
【提要】大學生德育是大學教育的關鍵一環。在中國傳統家庭中,家風家訓對人的影響極為重要。優秀的家風家訓作為寶貴的文化遺產,要充分融入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之中,助推高校實現立德樹人,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新時代青年。優秀家風家訓融入大學生德育,可以促進道德教育生活化,豐富道德教育的形式,提升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效果。優秀家風家訓與大學生德育目標一致,教育內容相近,教育方式相通,將其融入大學生德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對此,我們要多措并舉,通過滋養自我道德以提高融入效能,優化家庭教育以筑牢融入根基,推進家校聯動以搭建融入橋梁,促進優秀家風家訓融入當代大學生德育。
【關鍵詞】家風家訓;大學生;德育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每一位個體都是家庭中的一員,家庭關系是他們最親密、最穩固、最久遠的社會關系。在日常生活中,個人的道德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人們通常將個人的道德表現歸于家教的優劣。由此可見,家風對個人的影響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訓、家書文化,用優良的家風家教培育青少年”。①因此,家風家訓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關鍵環節,其作用不容忽視。
一、優秀家風家訓融入大學生德育的意義
(一)促進道德教育生活化
道德教育與知識講授不同,它是對人思想和習慣的影響與調節,單純依靠課堂教學遠遠不能達到育人目標,甚至有時會被誤解為說教,從而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將優秀家風家訓融入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促進道德教育生活化。優秀家風家訓如涓涓細流,長期滋養著大學生的道德品質,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更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外,優秀家風家訓經過長輩口口相傳,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并且細化于生活的諸多細節之中,形成了對大學生日常道德行為的約束與矯正。生活化的道德標準貼近實際,更加符合大學生的心理預期,更易被其接受、信服。
大學生德育工作新趨勢研究
摘要:隨著時展和進步,大學生德育工作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便是其中的一大進步,也是德育工作新趨勢的重要體現。本文就當代大學生德育工作新趨勢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結合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對德育工作趨勢方面的幾個轉向進行闡述,希望我國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鑒文中觀點對己身工作進行調整,促進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大學生德育工作;新趨勢;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
大學生是我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的中堅力量,對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德育工作產生了一定變化,下面以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為例對其趨勢進行分析,發現在志愿者服務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綜合能力及素質有所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更加明顯,我國大學德育工作者可以參考文中幾方面的轉向趨勢對己身工作進行改進,促進學生德育素質及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趨勢之一:實現方式向實踐方向進行轉向
傳統的大學生德育工作更側重于理論教育,通過“兩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指導,但是這種德育教育工作的形式比較單一,無法使德育教育發揮其應有作用。基于此高校需要對大學生德育工作進行調整,將理論和實際進行更多的聯系,進而獲取學生更多的認同。社會主義道德要求以及理想信念可以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方向上的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以這些方面的要求為原則,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更好的結合,進而使大學生道德行為及認識相互統一。在大學生德育工作中,為了使學生形成更好的道德認知,需要對實踐到精神的這種認知形式產生更多重視,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便是如此,在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中,學生的道德信念、修養以及理想可以正確的樹立,下面以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為例對其進行分析。例如:某醫專院校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間組織開展“三下鄉”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大學生德育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學生走入工廠、農村衛生所以及社會大環境對當地人民的生活環境、社會民生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解,進而實現對學生的德育體驗式教學。通過學生的觀摩和體驗式學習,大學生能夠借由情感體驗對道德價值產生更多認知,進而形成高尚的道德與堅定的信念,這對日后從事醫學救助工作而言也是十分寶貴的。在實際教學中體驗與生命過程不可拆分,大學生德育工作者應使學生感悟到更多生命的內蘊,對大學生的生命深度及層次進行提升。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便是道德實踐的重要途徑,在真實情境中,教師可以使學生獲取更多的體驗和感悟,進而樹立自身的道德信念,大學生普遍反映在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中,能夠接觸更多的真實,進而形成自身的道德價值取向及判斷標準,這便是實踐出真知的重要體現。
二、趨勢之二:主體向主動方向進行轉向
大學生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
一、當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剖析
(一)德育工作目標模糊
首先,德育沒能因人而異。學校一直用統一的德育標準來要求學生,德育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能“因人而異”,忽視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不能區別對待,致使很多大學生對德育不接受、不認同,甚至產生排斥心理。其次,德育和智育脫節。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強調智育,對德育工作嚴重忽視。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已形成,大學階段的德育工作著眼于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違背學生實際需求,不能很好地遵循大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實際情況背道而馳。最后,知行嚴重分離。德育工作過于抽象和理想化,德育脫離實際,不具備可操作性。在實際過程中,德育和政治教育混為一談。重說教,輕實踐,使得德育流于形式。德育忽視學生的實際需要,使很多學生難以接受和認同德育目標,出現逆反心理,導致大學生出現知行分離的現象,影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德育理念脫離實際
德育理念是德育工作者對德育的基本看法,在德育中,一部分德育工作者脫離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堅持“教條主義”,這嚴重了影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很多德育工作者一方面還把德育僅限于對課本內容的簡單解釋,不能滿足大學生更深層次的內心需求;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只重視對大學生的政治教育,把屬于大學生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教育一律歸于政治教育,限制大學生的人生視野,影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此外,在實際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太重視自己的權威地位,忽視大學生個體發展的實際需要,只強調社會價值,忽視大學生的個人價值,缺乏人文關懷。學習是一個互動過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德育中過分強調德育工作者的權威地位,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減少師生互動過程,致使部分大學生對德育失去興趣,從而影響德育的實效性。
(三)德育內容有待提升
校園貸大學生德育現狀思考
“校園貸”是以在校大學生為目標群體,通過p2p貸款平臺、校園分期購物平臺和電商平臺的分期付款等形式吸引資金短缺的大學生,誘導他們過度消費,最終因為無法償還而造成眾多負面影響.2018年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大二學生小李,因陷入校園貸無法償還高額利息,最終選擇在賓館自縊身亡.2017年4月,廣州某培訓機構打著“培訓課程費”的幌子誆騙大學生進行“即分期”貸款,導致270名學生受害.像這樣的校園貸受害案例還有很多.大學教育有兩大任務:一是學會做人;二是學會做事.德育旨在培養人的品格,高校德育的本質因是探索人生活的意義,進而促進生存質量的提高.也強調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強校風、師德建設.因而,加強大學德育工作,使民族精神和興國情節在大學生身上得以繼續和發揚顯得尤為重要.
1當代大學生德育現狀
教育部2016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顯示表明,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主流繼續保持積極健康、向上向好的良好態勢.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深化,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環境都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革,西方新思潮與本土價值觀的不斷沖撞、融合,使得當代大學生在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上都呈現出新的特點.1.1價值觀主流向上但功利性凸顯.價值觀是指個體對客觀事物的意義和重要性的整體評價和看法.伴隨著“互聯網+”和經濟高速發展時代的到來,當今大學生的價值觀雖然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但主流價值導向仍然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當然也有一些大學生在價值觀方面呈現出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看中“實惠”,過分在意金錢和物質享受;功利心重,學習和人際交往都呈現出功利化的特點;平時生活中見利忘義、缺少誠信等行為增多.還有不少大學生在擇業時把薪酬高放在第一位,另外有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往往是出于日后發展等目的.1.2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情感是個人道德意識的構成,是人們在一定的道德認識基礎上,以自我人生觀和道德理想為出發點,對現實存在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所產生的愛好、憎惡等心理體驗.當今社會通訊科技、網絡的發展,使得大學生傾向于在“虛擬社會”中與人交往.根據浙江大學的一份調查,有64.8%的大學生經常上網.這個數據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并不夸張.我們周圍的同學,甚至于自己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網絡.大學生上網聊天特別是上QQ、微信是很普遍的現象,有的學生甚至于整天沉溺其中.在網絡世界中,大家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吐露心聲、抒發隱痛.并且不用擔心遭遇現實社會中的尷尬和羞澀.但是過分依賴網絡世界,已經影響到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主要表現為當前大學生之間的交往減少,即便是一個宿舍的同學之間也很少交流.平時在宿舍,大家各自沉淪于網絡中,同學之間的交流與關心越來越少.有新聞報道,某大學同宿舍學生彼此間竟有一個月沒說過話的情況.此外大學生見到老師也很少打招呼,和家人的通信也大大減少.互聯網世界讓孤單的學生越來越孤單.此外網上各種思潮泛濫,是非界限模糊,給大學生帶來的是不斷地沖擊與吸引.當代大學生奇裝異服,男生做頭發、戴耳環,女生穿著暴露、染頭發.此外女生向中性化發展;男生卻越來越趨向女性化,偽娘現象普遍存在.許多大學生沒有建立自己的評判標準,往往出現道德意識欠缺、道德信念淡化、道德感情冷漠等情況.以至于被媒體戲虐為“有知識,沒教養;有智商,沒智慧”.1.3德育知行脫節.知行脫節即個體對道德的認知與自身的道德實踐不相匹配,存在沖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西方思想的涌入,使得處于社會劇變期的大學生成長為充滿矛盾的一代.一方面他們在認知上有較強的道德意識,持有正確的社會公德觀,對他人的不文明言行和社會陰暗面常常痛心疾首,但同時在自身的道德實踐上卻降低標準,缺乏自我約束,不能一視同仁.比如他們對國家反腐斗爭堅決支持,對社會不良風氣深惡痛絕,對別人的拉關系、走后門反感厭惡.然而一旦落到自己親朋好友身上,又能夠同情和寬容他們的不道德行為,甚至于有榮譽感.再比如,對于在涼山森林火災中犧牲的英雄,大學生紛紛表示感動和惋惜.但假設讓他們身處其境,卻有很大一部分同學表示有所顧慮,不會奮不顧身去救火.因而處在當前社會經濟和信息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大學生的復雜心態導致了他們出現德育知行脫節現象.
2當代大學生德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2.1家庭教育中的德育缺乏.“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曾說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家教對個體的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的養成都起著默化潛移的作用.«顏氏家訓»、«曾國潘家書»等古文讓我們看到了古代先賢對家庭德教育的重視.然而隨著我們社會的快速發展,家庭德育卻呈現出日漸弱化的趨勢.當前面對嚴峻的社會競爭壓力,多數家長只注重就業和未來規劃,忽視孩子的道德品質發展.升入大學后,離開父母的管教和陪伴,大學生身心愈發自由,加之外界誘惑和西方思想的涌入,一些制止力差的學生開始步入歧途甚至出現人格發展不健全等現象,比如復旦大學投毒案.俗話說“有樣學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和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甚至處事方式、價值觀念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等的確定.然而仍有些家長把大學當成托兒所,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歸于學校和老師,認為只要把孩子送來學校就可以袖手旁觀.以上種種都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事實上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三方聯動,各司其職,才能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幫助他們成長成才.2.2學校德育中的問題.以來,多次強調教育要把握好“培養什么人”這個首要問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近年來,我國學校德育工作不斷創新,然而也仍存在一些弊病.首先是知識化路線,教育者簡單地將德育理論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一直以來我國高校德育都重視社會發展、社會理想這些大問題,脫離了學生的道德生活實際,忽視了附著于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問題,比如在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誠信危機等問題.其次是技術化路線,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的客體,忽視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德育教育說教多,情感陶冶少;灌輸多,啟發少;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人類道德言行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個體主動習得與參與.然而在我們的學校德育中,學生卻扮演著被動接受的角色.再次是我們的德育過分強調時效性和回報.因此,要使道德教育真正成為尊重人、關注人生意思的領域,我們的德育必須進行改革,從根本上讓德育成為一種創造人生意義的精神實踐和可能生活.2.3社會環境對德育的影響.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曾出現一系列道德退步現象,比如“誠信危機”、“金錢至上”等.當前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大學生開始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價值觀和新思潮,但這些信息往往沒有經過任何過濾,與此同時網絡行為的增加,也使得他們淡化了自己的社會角色和責任感,行為約束逐漸減少,于是他們開始做出一些不當甚至是不法行為,比如網絡欺詐、倒賣他人隱私等等.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大學生的消費觀開始出現偏差,功利主義、享樂主義開始影響他們的生活.買名牌、高檔化妝品、出門旅行,高昂的開銷使得他們接觸校園網貸,拆東墻補西墻,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3提高大學生德育教育時效性的應對之策
大學生德育教育價值研究
摘要:茶文化在我國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同時其內容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對于大學生的德育教育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我國,茶葉種植是很普遍的,但是其中海南的茶文化卻是最為盛行的,主要是因為海南的茶文化具有樸素但卻深刻的內涵,而且還可以與我國的中國夢相結合,在此基礎上也是對于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鋪墊,除此之外,還可以促進海南省旅游事業的發展,帶動我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海南省的茶文化是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尤其是其對于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研究。
關鍵詞:海南茶文化;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價值;問題和對策
我國是一個歷史極為悠久的國家,在時間的積淀下,我國出現了許多引以為豪的優秀傳統文化,并且這些文化還得以流傳至今,其中茶文化是我國所有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其中,海南的茶文化是最值得人們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著眾多國人的心理特點,同時也可以透過茶文化看到海南這一省市的發展特點,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研究過程中和大學生德育教育結合起來,探求其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具體作用。
1海南茶文化對于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現狀
1.1海南省茶文化的特點。眾所周知,海南省是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經過時間的沉淀,海南省的茶農在茶葉的種植方面也一定積累了眾多豐富的經驗。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海南省的茶葉生產和出口產業也越發壯大,成為了茶葉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與此同時,內涵豐富的茶文化也就在海南省內盛行開來,為了配合經濟和文化的雙重發展,海南省相關機構建立了許多茶葉生產基地和農場,其茶葉產量也在全國遙遙領先。隨著茶文化的盛行和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我們國家和政府對于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們必須要對于海南省的茶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吸取茶文化中深刻的內涵,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1.2海南省茶文化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茶文化雖然內涵極為豐富,但是在與大學生德育教育融合過程中卻沒有發揮出自己的作用,主要是因為茶文化在德育方面的教育體系還不夠成熟,尤其是高校的很多教師也都對于茶文化理解不夠深刻,這就使得茶文化在高校課堂上的德育教育功能無法正常發揮。除此之外,我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內容龐雜,而且專業術語較多,所以在教授過程中難免出現氣氛較為枯燥的情形,這樣就打擊了高校學生了解茶文化的積極性,所以茶文化的德育教與功能也就發揮不出來。與此同時,在茶文化與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融合過程中,課堂設置不合理也使得其作用大大削弱,學生由于課堂的不合理設置而對于茶文化的學習和吸收出現了障礙,而且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求知欲也難以被激發出來,缺乏創新性思維,在大學德育教育課堂上始終處于被動地位,這樣就使得茶文化極為僵化,發揮不到應有的作用。1.3海南省茶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解決措施。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極為悠久,其中以海南省的茶文化為代表,這一地區的茶文化是很值得人們去研究和深思的。在海南省的茶文化與我國大學生德育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阻礙茶文化發揮德育功能的問題,這些因素都使得大學生們在高校課堂上對于茶文化的接受和理解出現一定的障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是我國的茶文化更好地發揮對于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我們國家和政府認真分析了出現的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對于高校的德育教師來說,必須要做到深入理解和分析茶文化的實質和內涵,對于茶文化的基本內容有一個明確的了解,構建一個合理的教學體系和結構,尤其要注意合理設置課程,考慮到高校德育課堂上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1]。除此之外,我國高校還要設立和開展一系列的茶文化活動,并且要鼓勵大學生們積極參加這類實踐活動,并且高校德育教師們要對大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通過以上種種方式都可以提高大學們對于茶文化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豐富大學生們對于茶文化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加深了大學生們對于茶文化豐富內涵的理解,這樣就可以發揮海南省茶文化對于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作用,這樣也就可以樹立大學生們正確的三觀,為培養全方位發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2海南省茶文化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價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