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差距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2 23:39: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鄉差距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城鄉差距

城鄉差距擴大論文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鄢飪r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3.農民收入水平比城鎮落后8~9年。目前農民的收入水平只相當于1992~1993年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

查看全文

城鄉貧富差距考察報告

今年暑假,為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社會,鍛煉自己,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求我們做一篇關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社會事件調查報告。經過近一個假期的調查和多年來耳濡目染所接觸的現實,我決定做一篇關于城鄉貧富差距現狀調研報告。

中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從"""吃大鍋飯"的社會走到了一個開放、發展、充滿竟爭的社會,同時也帶來了開放社會中所固有的矛盾,廣大人民群眾已明顯感覺和意識到了貧富差距的存在及其嚴重性。在我國現階段存在著較多類型的貧富差距。主要有城鄉貧富差距、東西貧富差距、群眾性貧富差距、政策性貧富差距等。其中城鄉貧富差距是一個綜合性的貧富差距。它綜合地反映出我國貧富差距的深層次原因。

現在,我將從我國城鄉貧富差距的表現、原因、解決方法幾個方面談談我的實踐調查報告結果。

一、城鄉貧富差距表現

1、改革初期,我國的城鄉收入差距一度縮小,但后來,形勢發生了逆轉,二者的差距呈現了逐漸擴大的趨勢,如果考慮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實的差距肯定還會更大些。

2、城鄉貧富差距又表現為城市豪與貧困農民的差距,這一差距更加明顯,更為突出。其現象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種:家財萬貫與一貧如洗、豪門宴與食不果腹、高檔別墅與缺房無房、貴族學校與露天小學等。

查看全文

當代城鄉差距對消費的啟示概述

本文作者:孫琳高勁工作單位:上海海事大學

消費需求與收入分配的關系

1.從儲蓄動機方面看收入與消費之間的關系我國居民的儲蓄動機主要包括預防性儲蓄和遺贈性儲蓄。對于低收入者來說,對于未來收入和支出不確定性的預防性儲蓄不能完全得到滿足,超出其收入承受能力范圍的儲蓄計劃就無法執行。隨著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預防性儲蓄的范圍會增加,儲蓄的數額也會隨之增多,以避免因發生意外事件對家庭造成影響。在居民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且已有足夠的預防性儲蓄后,還會開始為下一代進行儲蓄,我國居民中這種遺贈性儲蓄動機尤為突出,而且高收入者的遺贈儲蓄傾向尤為突出。因此,高收入水平者在新增收入中進行遺贈性儲蓄的比例就要遠遠高于低收入水平者。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收入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傾向和遺贈性儲蓄傾向要高于低收入居民。即高收入者邊際消費傾向低于低收入者。2.從平均消費傾向方面看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系消費收入方程可以表示為:C=C0+aYd式中C表示消費,C0表示自主消費,a表示邊際消費傾向,Yd表示即期可支配收入。由平均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可知,在收入水平比較低的時候,居民和家庭為了維持日常生活的需要必然消費大部分的收入。當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居民就開始進行儲蓄,為日后人生階段的消費和預防性需求做準備,從而實現效用最大化。因此,平均消費傾向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斷下降。整理上式可得:C/Yd=CO/Yd+a。其中C/Yd表示平均消費傾向。自主消費函數Co是常數,邊際消費傾向a也是常數。從上式可以看出平均消費傾向隨著即期可支配收入Yd的增加而減小。因此,一個人收入越高,消費占收入的比重越低,儲蓄占收入的比重越高。因此可以推出高收入者平均消費傾向低于低收入者。終上所述,如果收入分配極不均勻,收入集中于少數高收入階層,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整個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就會下降,從而抑制消費需求,使消費長期疲軟和不足。

收入差距影響消費需求的實證分析

1.全國城鄉收入差距與社會最終消費率為了進一步確定城鄉收入差距和消費需求之間的關系,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以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X作為自變量,以消費額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即全社會最終消費率Y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為:Y=a+a1X+Ut。通過表1得到回歸方程為:Y=86.19419-10.13373X+Ut,回歸方程可決系數R2=0.770254,方程擬合得較好,也通過了t檢驗和F檢驗,并且回歸系數有明確的經濟意義,即當城鄉收入分配差距增加1倍時,社會最終消費率就下降10.13個百分點。這與前面的理論分析是相符合的,即城鄉收入差距拉大會抑制居民的消費需求。2.省市城鄉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根據全國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形勢、居民收入水平、地域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等方面的差異,運用全國31個省份2000—2010年間的面板數據(N=31,T=11),以全社會最終消費率作為因變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作為自變量,建立面板數據模型。經F統計量檢驗和H統計量檢驗,建立模型形式為:Yit=ai+X’itbi+uit;i=1,2,3…;t=1,2,3…T其中ai表示31個省市的自發消費水平;bi表示31個省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需求產生的影響,表示不同省份對整體的影響(見表2—表4)。模型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R2和F統計量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解釋變量能夠對被解釋變量進行較強的解釋和說明。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新疆等12省份(安徽、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的城鄉收入差距對消費需求產生正向影響,主要是因為在欠發達地區中,隨著收入的增加,城市較鄉村速度快,導致居民為了滿足一定的生活水平而使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從而拉動了消費總量的增加,產生了正向的影響。而其他19省份的城鄉收入差距與最終消費率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在這些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即使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鄉村相對城市進步和發展速度仍然較慢,因此當收入差距增大時,消費需求反而減小。以上分析表明近年來最終消費率的不斷下降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有關的假設有一定的可信性。并且,各個省份的負相關系數不同,說明城鄉收入差距對消費需求產生的影響存在地區差異性。

調整收入分配差距,擴大消費需求

查看全文

現代化進程中的兩大難題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

一、城鄉協調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是關系中國現代化前途的兩個大問題

(一)以中共十六大和政府換屆為契機,中國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是發展觀念的進步,也反映出發展戰略的調整。

發展觀念的進步和發展戰略的調整,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中國按照分三步實現現代化的構想,在*世紀最后*年解決了溫飽問題,并且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所謂小康,完全是中國化的概念,是指溫飽有余、尚不富裕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態。中國目前所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中國下一步的發展戰略構想,是用*年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提出了比溫飽階段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為逐步滿足這種要求提供了可能性,過去那種基于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價解決溫飽問題的發展觀念需要有相應的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中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過去植根于計劃經濟體制的發展觀念,經濟改革初始階段所產生的某些發展觀念,需要有相應的轉變。社會經濟發展中實際存在的不全面、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也要求發展觀念的轉變和發展戰略的調整。

(二)中國正處在重要的轉折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面臨著新的形勢:經濟體制變革引發社會利益關系的重大調整和重組,科學技術進步促使經濟結構急劇變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伴隨著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遷,溫飽問題解決、人均GDP超過*美元后社會需求升級并且更加多樣化,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所積累的社會問題,在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沉重壓力,經濟高速增長對資源、環境產生的嚴重挑戰,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發展活力和沖擊,以及社會經濟關系變化在思想政治領域所產生的激蕩,等等。所有這一切,使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F在解決問題的物質條件比過去雄厚得多,矛盾的復雜性也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范圍內,比較順利地闖過這樣的“關口”而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或者因為舉措失當而遭到嚴重挫折的國家,都不乏其例?,F在突出地提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就是要妥善解決新階段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保證中國這艘大船能夠比較順利地達到現代化的彼岸。城鄉協調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是兩個突出的問題,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兩大難題。

二、城鄉協調發展的實質,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

(三)所謂“三農”問題,就是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這可以說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永久主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體制和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農業生產迅速增長,千百年來困擾著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這種歷史性的變化,為農村和整個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起點。

查看全文

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及原因詮釋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整體經濟水平的顯著提高,我國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開始擴大,成為收入分配領域最突出的變化,也是影響和制約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結合數據分析目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并從多個角度闡明引起這種差距的原因,對于進一步采取對策縮小差距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收入差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城鄉差距問題在解放前就存在,但是由于城鄉收入差距近幾年不斷呈擴大趨勢,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首先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接著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的改革發展要求中將“統籌城鄉發展”位于首要位置。黨的十七大又明確提出了“要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意義更加重大。2004年和2005年的兩個中央一號文件,其最終目標也就是想要通過農民收入的提高,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城鄉統籌。

由此,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是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和新階段三農問題、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客觀要求,對于促進城鄉關系的協調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城鄉收入差距在我國整體的現狀數據分析

(一)城鄉居民總體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城鄉差距擴大分析論文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鄢飪r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3.農民收入水平比城鎮落后8~9年。目前農民的收入水平只相當于1992~1993年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

查看全文

統籌城鄉就業 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普通勞動者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就業收入。由于就業是民生之本,因而失業風險的主要承擔者,往往是那些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平民百姓,或者稱“弱勢群體”。這些人本來收入就不高,一旦失業有的就基本失去了收入來源而成為新的“赤貧”。據權威部門的專家分析,近年來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相對緩慢,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下崗失業人員在不斷增加。調查表明,80%左右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下降,是因其家庭主要成員長時間下崗或失業造成的。另一方面,農民收入低下,成了最大的低收入群體,這無疑與我國廣大農民長期“就業不充分”密切相關。可見,失業問題突出,就業形勢嚴峻是導致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筆者認為,縮小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關鍵應該是積極擴大就業,給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一、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現狀及趨勢

(一)是城市居民間收入差距拉大。一方面,高收入者的收入大幅度增長。在一些地區,高收入和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差距相當突出。據最新的調查統計,最富裕的20%的人口掌握的財富是最貧窮的20%人口的11倍,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一般在6~7倍。另一方面,相對貧困化人口在不斷增加。據民政部調查,全國城鎮應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達1938萬人,占全國非農業人口的5.8%,在個別老工業基地占20%。而城市貧困人口中95%是下崗職工。盡管大多數城市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線,但由于多種原因得不到實施。一些下崗職工是再就業無去處、生活無著落、醫療無保障、甚至孩子上不起學。因此,筆者認為,縮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關鍵不在于“劫富”,而在于濟貧,讓大量的下崗失業人員重新再就業。

(二)是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資料,絕大多數國家的城鄉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個國家超過了2,中國是其中之一。從全國范圍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占總收入差距的75%,個別省份甚至可以達到85%以上。2000-200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280.0元、6860.0元,7779.2元;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2253.4元、2366.4元、2476.9元。城鎮居民收入分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2.79倍、2.90倍、3.10倍。表面上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為3.1:1,而實際上可能更高。由于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種福利性補貼無法統計,如教育、住房、醫療,以及公共用品上的消費,比如用電,公共交通等,實際收入被低估;而農民收入可能被高估,如果扣除農民收入中不可交易的實物性收入,以及農民收入中要用于下一年再生產的生產資料,其收入更低。據估計,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際是5:1甚至是6:1(趙欣欣等,2003;吳忠民,2003),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并且呈不斷擴大的趨勢。

按照“十五”計劃安排,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都保持5%的年均增長速度,這樣,“十五”期末城鄉居民的絕對收入差距,將由2000年的4026.6元進一步擴大到2005年的5193元?!笆濉鼻皟赡辏擎偩用袢司芍涫杖朐鲩L都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2倍以上。2003年前三季度,城鄉收入差距仍保持在2倍水平。以此計算,則“十五”期末城鄉收入差距將至少繼續擴大到3.5:1左右。

二、嚴峻的就業形勢導致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查看全文

外商直接投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地區之間、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特別是城鄉收入差距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通過梳理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多種因素,利用1992-2017年我國各省市的面板數據,考察了以外商直接投資為核心變量的多種因素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影響,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收入差距面板回歸模型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得以逐步確立,在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這一過程中,我國的開放政策、勞動力規模以及潛在的市場吸引了大規模的外國資本,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引資國之一。有資料表明,外商直接投資雖然在資本擴充、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競爭力等層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外資的大量流入從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等層面產生了負面影響。特別是收入差距的惡化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據統計,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從1978年的2.57倍縮減至1985年的1.86倍,這是因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優先實施農村改革,引領農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但之后,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2002年已超過3倍,2009年達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水平3.33倍。雖然2015年下降至2.73倍,但目前還保持著3倍左右的水平。日益加深的收入差距不僅對我國擴大消費和投資產生直接影響,而且對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也帶來隱患。在開放經濟的條件下,外商直接投資是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國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于技術密集型產業,該產業在國際貿易中發揮比較優勢的同時,聚集在城鎮的熟練產業工人的收入也隨之增加,從而影響著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收入差距。本文基于以往研究,以1992-2017年我國29個省市自治區為研究對象,采用面板回歸模型來分析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并考慮到我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環境等的差異性,在對我國進行整體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分為東、中、西部進行研究。

二、文獻回顧

Kuznets(1955)提出了國民收入差距隨經濟發展水平而波動,即在國家經濟發展初期收入差距加大,但經濟發展達到特定水平,收入差距便會縮小,這就是倒U形假設。Williamson(1965)以美國1950-1960年的地區間收入差距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美國經濟發展初期收入差距逐漸加大,但經濟發展至成熟時期后收入差距逐漸縮小,進而證明了Kuznets的假設。收入差距呈現出多種類型,包括城鄉收入差距、地區間收入差距、產業間收入差距以及不同所有主體間的收入差距等。李實(2007)通過研究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在40%的程度上解釋了中國整體收入差距,從而說明城鄉收入差距是中國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而且強調了研究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性。有關外商直接投資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關系的研究可分為三大類型。首先是緩和效應。周娟、張廣勝(2009)采用1988-2005年間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資和非農村地區內的就業對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影響,結果外資的流入雖然具有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效應,但由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相關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限制,整體上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未能改善。盛斌、魏方(2012)以1998-2010年中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外資開放度、人均生產總值、農村就業率、貿易依存度、人力資本等為研究對象,采取面板數據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知,外資的流入能夠遏制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尤其在東部沿海地區內其效應較為顯著。李貴茜(2012)應用2001-2008年山東省內17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選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經濟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比率、經濟開放度、貿易依存度、人均教育費用支出、醫療保險等變量進行分析,指出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起到了緩和作用。其次是擴大效應。周春應(2010)通過協整檢驗與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分析了1986-2007年江蘇省外商直接投資流入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證明了外資的流入擴大了江蘇省城鄉收入差距。陳釗、萬廣華、陸銘(2005)通過實證分析證明,因為外商直接投資主要流入到城市,所以有利于城鎮勞動力工資上漲,外資成為導致城鄉收入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王海軍、李愿宏(2010)分析了1979-2009年間外商直接投資對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外資的增加使農村居民收入下降,而對城鎮居民的收入起到提升作用,即外商直接投資是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是倒U形關系。何楓、徐桂林(2009)以庫茲涅茨假設為基礎,采用1997-2006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呈現出顯著的到U形,還提出了當時我國位于倒U形曲線的左側,因此外資依存度的提高將擴大城鄉收入差距。詹宇波、劉榮華(2010)采用多種計量方法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也證明了外資的流入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呈現倒U形,而且外資的收入分配效應具有地區差異性。

查看全文

城鄉經濟差距原因分析論文

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出現一定的發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這種差距過大,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并帶來政治、社會等很多方面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鄉經濟基本保持一種非均衡的發展態勢。這種非均衡的發展,對建立現代工業基礎,培育整個經濟的強力增長點,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國整個經濟已具有相當基礎后,城鄉非均衡發展還繼續慣性推進,城鄉之間的差距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不能不引起關注。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鄢飪r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查看全文

城鄉經濟差距對策探討論文

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出現一定的發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這種差距過大,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并帶來政治、社會等很多方面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鄉經濟基本保持一種非均衡的發展態勢。這種非均衡的發展,對建立現代工業基礎,培育整個經濟的強力增長點,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國整個經濟已具有相當基礎后,城鄉非均衡發展還繼續慣性推進,城鄉之間的差距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不能不引起關注。

一、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標分別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001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69.6元,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366.4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相當大。

1.城鎮人均收入是農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前的水平。1978年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農村改革開始后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點1.82:1,隨后城鄉收入差距又有擴大,到1990年城鄉收入比為2.2:1,1995年為2.71:1,目前已經達到2.9:1的歷史最高水平。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數國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相關資料,城鄉差距超過2:1的國家只有3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

2.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接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的2倍??鄢飪r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而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約增長62%。

查看全文